大企业创新的困境创业有哪些经验经历和困境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从创新创业服务业再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董 钧  2016年是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洗牌的一年,也是我国创新创业事业转折性发展的一年。最近一段时间,笔者一直在思考清控科创未来的发展道路。  清控科创是国内创新创业服务领域的“老牌”企业,经历了孵化器从提供场地的1.0版本,到提供“场地+服务”的2.0阶段,到提供“场地+服务+资金”的3.0时代,再到连接创业者、服务、经验、人脉的4.0时期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清控科创自身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从最初的科技园区(Tipark),到创业街区((,)创业大街、科创大街),再到创业社区(小样青年社区),用10余年的时间进行了服务业态理念上的创新和行动上的实践。从经验和专业技能上来讲,清控科创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底子扎实,敢于迎接挑战。  但是,最近行业内陆续有一些负面的声音传出。诸如中国进入资本寒冬、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咖啡凉了”、创新创业热潮降温等,而作为创业动态的晴雨表,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马上被推上风口浪尖。“拓荒族”被爆面临倒闭危机,深圳南山的“地库”转让,众创空间“孔雀机构”关停,与各种担忧和唱衰的论调互相印证,又互相推波助澜。似乎隔了一个元旦,创新创业服务业就从如火如荼变得前景堪忧。  如果上述的种种现象和推论为真,那么,这就是足以涉及到公司现行跑道是否正确的大事,必然要分外上心。因为跑道一旦错了,就是战略性失误,不是靠战术上的勤奋和实力上的强悍就可以扭转的。  那么,今天的行业形势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中国经济新驱动”出了问题撑不下去了吗?笔者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两个标准来判断。  一个标准是看外部环境。不光是商业,历来事物的发展,都是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业制造业(或者说第二产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但刚刚结束的“十二五”时期,中国制造就已经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时至今日,中国仍面临着巨大的去库存、去过剩产能的压力。  不可避免,我们也是处在漩涡当中的。清华毕业时,笔者的理想就是产业报国,所以投身当时是国民经济支柱的机械制造业、投身工业,也赶上了行业发展的黄金期。如今,行业问题频发,驱动力不足,包括笔者在内的这一代企业家,都开始寻找新的出口。而“创新救国”,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纵观全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包括、欧盟、日本、在内的众多国家和地区都选择了通过大力推动创新创业作为摆脱经济困境的途径。美国于2009年、2011年、2015年连续出台三版创新战略,全力推动创新创业。2014年,美国总统宣布将每年6月18日定为美国“国家创客日”,以示对创客及创客运动的支持。目前,美国是全球创客空间最多的国家,“创客运动”被视为美国重振制造业和经济创新的重大载体。《2020高科技战略》积极资助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并大力布局环保、健康、安全、气候、资源及交通等领域。如果留意就会发现,早在几年前,以西门子为代表的一批典型德企就已经在重新配置业务,向上述产业领域进行倾斜。而日本、韩国政府也纷纷推出刺激创新的政策,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壮大创造条件。  创新创业第一次被提升到国家政策层面的高度,是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上的致辞:“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此后,创新创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双驱动之一”,随着一系列政府配套支持措施的出台,迎来发展的最佳政策红利期。  由此可见,创新创业不仅是新形势下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而且具备了实践上的可参考性,还赢得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支持。  另一个标准是看内生动力。在笔者看来,创新力=人+要素+文化。  首先,人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创新创业离不开主体。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这次的创业浪潮来得浩浩荡荡?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创业主体从“小众”变成了“大众”。创新创业主体的多元化,正是我们正经历的这轮创新创业浪潮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多元化的主体带来多元化的优势。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优势的海归人员创业,引进了海外优势资源,促进了创新成果走出国门;具有实践经验的体制内人员和科技企业人员离职或平台内创业,使现有资源裂变出新的能量,盘活了“人才红利”;具有创造力与激情的大学生创业,紧密结合了最前沿技术与需求,挖掘出源源不断的“活水”;不以年龄职业为限、量大面广的草根创业创新,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聚合起来,形成新的“创造力的长城”。2015年,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达1479.8万家。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就坚不可摧,“大众”的力量释放出的创新势能是非常强的。  其次,创业要素的集聚化、流通化和低成本化极大地便利了创新创业。传统创业需要什么?场地,众创空间可以解决。中关村创业大街上,从日开始试营业的全球第一家创业主题的咖啡厅――车库咖啡,到目前为止已经入驻了45家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基本上每家都有免费办公空间。目前,全国各类众创空间的数量超过了4000家,也就是说现有的众创空间足够满足创业者的需求。  研发和市场,开放性更加明显。当今科学技术爆炸性发展,智能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航天技术等将在未来改变人们生产生活的面面,也为创业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而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网等新―代的普及和提高,让技术更加开放、透明,创新门槛大幅降低。草根创新、蓝领创新、快捷和低成本创新活动大量涌现,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促动下,创新边界和空间大为拓展。研发和市场条件的日渐完善为创业者削弱了旧有阻力。资金方面,投融资条件日趋完善。种子基金、天使基金、PE/VC……构建起了全资本链。  创业团队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基本都有相对应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创新型孵化器的发展,将投资的功能加入服务范畴,能够更具针对性地帮助创业者解决资金难题,而“新三板”的设立也为创业融资提供了重要支撑。关于团队,一方面,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的兴起为创业者与创业者之间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为创业者寻找团队提供了渠道;另一方面,以拉勾网、Boss直聘为代表的互联网招聘软件既是创新创业的产物,同时又推动了创新创业人才要素的流通。 此外,开放性、共享性、流通性成为所有这些要素新的特征,创业者能便捷地找到渠道,也能快速地对接需求。  第三,从文化的转变和深入来看,“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多年前,清控科创就策划,要把中关村创业大街打造成为中国创业文化的发源地。事实上,清控科创离这一目标也越来越近了。以前很多人不敢创业,为什么?因为怕创业失败,更怕创业失败后家人的指责、朋友的不理解和别人的嘲笑。但是现在,中国的创业文化已经非常宽容,更多的人以更理性的眼光审视创业,创业不仅是积累财富的手段,还是增长经验的途径。此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加,极客精神、工程师文化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一批批的年轻人愿意去、能够去潜心钻研技术,懂得了为未来去奋斗,真正将目光投向了“诗和远方”。  由此亦可见,创新创业在中国还是由内而外散发生机的。  既然如此,又为何会有如此多质疑的声音呢?归根究底,恐怕是因为创新创业的力量现在仍显弱小。  30多年前,有人怀疑改革开放;  20多年前,有人怀疑互联网;  10多年前,有人怀疑移动互联网……  过去的人们,可能也没有办法想象今天的生活状态。买东西不用出门,淘宝集中性地链接资源又分散性地配置资源;出门就能打滴滴,共享经济的概念应用让资源利用更彻底化;购物不用带现金,线上支付的发展革新了交易活动的媒介;短信可以发语音,技术的创新突破了人与人交流的空间界限。科技发展的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因此,我们不能蔑视和忽视任何一个微小的事物。尽管其开端并不强势,但仍可能改变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甚至整个产业链的格局。  这让笔者想起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时读毛泽东同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时,感触还没有这么深。作为鼓励当时的中国走出政治发展困境的良言,其对今日要走出经济发展困境的中国依然适用。  一个个创业的梦想,又何尝不是一个个“火种”?  而创新创业服务,正是在点燃这些“火种”,呵护这些“火种”。  过去的10年间,清控科创将创业的火种在北京点燃,又引向天津,又引向太原,又引向青岛,又引向苏州、重庆、深圳、广州、厦门、成都、南阳、长春……  当然,除了清控科创,还有千千万万家创业服务机构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因此,我们应该非常庆幸身处在这个行业,能够冲刺在时代的最前线,去呵护未来中国经济的“希望”。  创新创业是一个新生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很多困难,需要精心呵护与培养。在这一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出现。但是我们还是要有信心,给予成长的时间。  虽然现在创新创业的火种星星点点,散落四方。但是,在政府的“东风”助力下,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的自主创新示范区、众创空间、创新型孵化器的呵护下,终有一天,会燃成熊熊烈火,燎于原,连成片。  (作者系清控科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责任编辑:邓益伟 HN00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从创新创业服务业再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俄勒冈大学教授,全球化与网络教育中心主任
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美国俄勒冈大学首位校长讲席教授
他在中美两国的成长经历,使他清晰看到东西方教育的优劣势。他专注研究创业培养和开放式学习,挑战“标准化”教育政策,倡导个性创新的教育方法。他说:“传统教育是在每个孩子进入学校后,把所有的东西灌输给学生。学生读书12年,为的就是成为掌握所有知识的人才,有些人没有天赋或对此不感兴趣,所以造就了大批平庸的人才。我们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育如何从培养同质化的人才转变为培养个体化的人才?”
max volume
Update Required
To play the media you will need to either update your browser to a recent version or update your .
观察团对话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
教育学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博士项目主管
我们全社会都把考上好大学作为一个问题,而大学时段是人类教育最根本的时段,这个时段往往被我们忽略了。请问一下,您对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都比较有研究,您觉得中国高等教育这块应该如何改?
在美国的时候,有人问我们怎么管学生,我说不管学生,让学生自己生存,让学生们自己成长,那么它的弊端就像您所说的,进来之后他可能发现我太不适应这个地方,然后就退学了,所以美国大学毕业率相对低。但是美国大学有一定的好处,很多家长认为上大学本来就是发现自己兴趣和强项的地方,你读了一两年要转一个专业可以。还有很多人读了一年大学不读了,休学一年出去看看,大家对上学的看法不一样。但是对于完成学业,并提高学生的毕业率,美国也很重视。中国毕业率达到90%多,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有好事也有坏事。美国学校的好处就是学生自己这么锻炼出来,形成的自立精神和人打交道的能力都不低。但传统的还是我刚才说的都是同一的范式,美国也可以自己构造专业,学生自己还可以从不同的学校修课,越来越按照学生的需求服务了。
您刚才谈到,以作品为导向的教育就是基于项目的学习,我们学校和一些学校都在做这个,我们也想让学生围绕做一件真实的作品、学习有关的基础知识以获得核心素养。我想问的是,当学生做这种项目时,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关注哪几个方面?
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评价。一是这个作品是否有真实的目的,这个真实目的要么对个人特别有意义,要么对别人特别有价值。比如很多学生以项目为基础做的东西基本上是老师认为有价值大家就做了,实际上没多少价值。
第二是是否经过多次修正和修改,培养了学生的成长性心态,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觉得不是我聪明,而是我经过努力达到这一点,每一个作品要经过多次修改和修正,不经过努力你的创造性就达不到有价值的程度。
第三是否发挥自己的长处和强项,是否反映了学校、社区乃至家长的强项。我做的产品为什么比别人好?如果和别人一样那就没意义了。
我们怎么给孩子包括成人学生创造一个国际化的校园环境?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国外,就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所以中国普遍出现了留学生低龄化现象,对于这种现象,您是怎么看待的?
你的问题十分具有普遍性,最主要是学生和家长自己出了问题。例如,出了国的孩子并没有充分利用好的教育环境,中国孩子出国以后还是跟中国孩子在一起,他们相互之间会传作业。美国学校最头疼的就是,某一个国家的孩子达到一定数量之后会形成一个社区,基本上不跟当地人打交道的。
所以,我觉得问题的关键不是什么时候出国,而是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具备接受多元化、多资源教育的能力,花很多钱读一个传统的学校,是没必要的。能不能充分利用给你的机会,这是一个问题。
“传递专业思想,分享智慧人生”,思客讲堂是新华网o思客制作的一档高端讲座视频栏目。讲堂邀请知名学者、政坛精英、商业巨子等思想领袖出任主讲嘉宾,为现场观众及网友阐述专业观点、讲述人生经历。思客讲堂采用全媒体加工手段,线上线下连接海内外专家学者与政企精英,共同“发现思想力,成就影响力”。
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129号金隅大厦
(100031)
010-(欢迎来电咨询思客讲堂合作事宜)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困境与对策
下载积分:3000
内容提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困境与对策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7|
上传日期: 12:21:2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困境与对策
关注微信公众号当前位置:&
最新报道 >
创新创业困境怎么破?
  开篇的话
  从菜篮子到钱袋子,市民的安全感从哪里来?食品安全追溯和金融市场监管,该出手时就得出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能抑制“择校热”吗?分级诊疗能有效缓解“看病难”吗?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密集开工的重大工程工地,快速推进的郊野公园,如何打造整洁有序的物理环境?创新与养老,就业与创业,怎样营造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上海应能提供安居乐业所需的每一个环境!
  2015年,上海围绕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建设两大重点,大胆探索锐意创新深化改革,也在聚焦百姓急难愁问题、回应市民关切上出实招下苦功开新路。就像市委书记韩正所言,“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的奋斗目标。”本版今起推出一组十篇年度特稿“民生十解”,为您调查盘点这一年来上海如何在民生问题上破解难题。
  怎么才能有深圳野草般生长着的草根创业潮,怎么才能有北京中关村式叫得响的高科技创新品牌,怎么才能像邻居杭州那样,土生土长出“教父级”创新创业领袖——马云及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业神话?上海怎样突破创新困境,在“沉默”中迎来集体喷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2014年5月,习总书记在沪考察调研时替上海下一步转型发展找准“牛鼻子”。今年5月,上海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着力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时间,创新创业新词层出不穷,“互联网+”,众创空间联盟,咖啡创新沙龙,朋友圈创业轮动,分阶段草根创业,科技+金融……上海正在尝试新模式、开创新业态、点燃新亮点,潜心寻找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上海模式”。
  点亮科技创业企业
  160多位两院院士,60多所高等学府,近百家国内领先的科研院所,百余个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甚至还有70多家全球领先的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全球性和区域性研发中心……上海独有一流的科技创新土壤,如何让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创新资源,扎扎实实长出活力十足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上海正在“脑筋急转弯”。
  手握技术“金刚钻”的新型创业者,与传统行业的作坊或家庭式“做买卖”不同,对各种创新要素的需求更多、更专业。截至目前,上海各部门合力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的同时,聚焦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和优化创新创业服务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业的实施意见》、《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为创新创业在上海提供全方位专业支撑。
  据了解,上海已有创业孵化园区71家、孵化器149家,其中科技企业孵化器125家、新型孵化器24家,涌现出新型创新创业服务机构近百家。这些大大小小的科技园区、孵化器也正在从单纯收物业费的“园区物业”,转型为“投资+孵化”的“创业保姆”。截至2014年,全市孵化器孵化企业超过6300家,就业人数超过7万人,留学人员创办企业291家,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成活率达78%,毕业企业超过2000家,企业毕业时,平均年收入近1000万元,更孵化了诸如复旦微电子、分众传媒、东方财富网、科大智能等上市企业。
  陪伴企业慢慢长大
  为了让更多正在萌芽的创业团队,经历风雨终见彩虹,全市80家孵化器还开办了创业苗圃。创业团队带着商业计划书到苗圃进行预孵化,可享受最长6个月免费办公场地、免费创业辅导。截止2014年底,预孵项目5300多项,49%成功注册公司。市科委每年都有3000万的政府购买服务,全市71家苗圃项目均实行3-6个月免租金政策。区县也相应配套出台了许多实在的政策。
  例如,闵行区对孵化器投资新建物业或改建现有物业为孵化用房,根据工程建设费用(无论是否贷款),按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给予3年利息补贴,不超过1000万元;对孵化器整体包租非自有物业做孵化用房,对整体包租租金第一年补贴100%、第二年补贴60%、第三年补贴30%,面积不超过1.5万平方米,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孵化器投资在孵企业,根据实际投资额按银行同期基准利率给予3年补贴,不超过100万元等等。
  据了解,市科委还通过创新资金计划分阶段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014年共计立项2174项,立项企业中43.95%成立时间不足3年,53.29%是小微企业,创业行业一半属于“四新”领域。待企业慢慢长大,将从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筛选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具有行业竞争优势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含培育),由政府牵线协调相关银行为帮助企业争取贷款,贷款上限已经达到3000万元每户。据了解,已有40家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在国际或国内主要证券市场上市。
  “创业梦”要勇敢去追
  如果我仅有一个小小的创业梦呢?不妨到全市近百个众创空间试试看,再小的创新火花都不会被忽略。上海愚园东路东海广场的一幢写字楼里,就有一个普通人的创新“梦工厂”。这座名叫“新车间”的众创空间,百来平方,四周一只只蓝灰色收纳盒堆到天花板,中间是一张张简易办公桌,桌上“飞过”各种奇思妙想:平衡车,飞行器,魔幻耳机、能打印3D打印机的打印机,三基色(红绿蓝)键盘……也许只是一个不经意间的创新冲动,也许只因一次莫名其妙的头脑发热,一群焕发着创新能量的人们开始汇聚。
  而上海已经出台《关于本市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用行动真诚对待创新灵感的激情与不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创业成本、推进创新创业资源共享......从企业注册审批到办公场地,再到技术研发的企业整个发展过程,跟踪创业点滴进程给予便利。今年3月29日,由7家创客和创业服务组织发起成立了上海众创空间联盟,为小微创业服务组织整合更多的资源,树品牌、促发展。以苏河汇这个众创空间为例,在年初还落地困难,找到组织后,品牌和影响力急速上升,实现连续扩张,目前已经拥有5000平米的孵化面积,投资回报30倍。
【来源】新民晚报  摘要: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肩负着重要使命。目前高等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上普遍以“创"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以“创业学院”为载体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模式、困境与改进
  摘要: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肩负着重要使命。目前高等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上普遍以“创业学院”为载体,这一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四个核心困境与壁垒,即目标受众定位偏差、组织机构设置失效、培养体系设置僵化,以及师资队伍保障乏力。高等院校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需要从上述四个方面作出实质性变革:明确理清目标定位、强力推动创业学院“实体化”进程、努力改善培养体系、持续优化师资队伍。 中国论文网 /9/view-8142613.htm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学院;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并作主旨演讲时指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次年3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是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之一,被写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自此,创新创业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一股新的全民社会热潮。   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责无旁贷,肩负着重要使命。如何贯彻落实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具体操作中,各个高校由于自有资源基础和院校特色各不相同,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具体举措也是各尽其能。然而,笔者发现,通过设立创业学院这一枢纽型组织,来整合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制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统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体工作,成为近年来很多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共同举措。自2008年以来,全国高校已相继成立30多所创业学院,而且每年都有新增创业学院成立,目前拥有创业在读生近2000名。[1]不可否认,创业学院的设立对高校创业教育管理和研究,课程体系打造和实践服务提供等方面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然而,随着创业学院具体运行的进一步推进,一些深层次的瓶颈问题也随之凸显,并日益制约创业学院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发挥。本文试图在梳理高校创业学院运行机制和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创业学院实际运行中的困境与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   一、创业学院的运行机制和现状   (一) 组织架构   一方面,在机构设置上,多数高校采取了一种“非实体化”的运作方式,即“无形学院,有形运作”[1]。在这种组织模式中,创业学院并非独立二级学院或实体学院,其工作团队由学生处、团委、各学院抽调辅导员及非编人员组成,不设正式编制;经费上有专项经费支持,但挂靠在学生处财务户头;办公场地一般设立在学校行政办公楼或经管类学院。   另一方面,在领导配备上,几乎全部高校采用相同模式,即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或副校长任创业学院院长,副院长则设置多人,一般包括学生部(处)长,教务处长,研究生院(处)长,团委书记,经管学院院长等。另有个别高校也会设立专职副院长,主管学院建设和日常运行。   (二) 制度规范   各高校在创业学院成立之初会制定总章程或发展大纲,作为创业学院设立的纲领性文件。另有若干管理细则或管理办法,如《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创业课程培养计划》、《创业导师管理暂行规定》等,也对创业学院日常管理和运作起到规范作用。但总体来看,由于创业学院普遍的“非实体化”特征,各高校创业学院在制度建设方面尚不成熟,尤其缺少完备的长效化细则。   (三) 培养体系   几乎所有的创业学院在培养体系方面的操作和认同是一致的,即需要从课程培训和实操孵化两个方面来打造创新创业培养体系。   课程体系方面,主要依托经管类学院精品课程、大学生就业和心理帮扶中心团体培训拓展项目以及团委科技创新赛事资料等内容,通过开办“青年创业特色班”、“创业通识教育培养班”、创业者沙龙等培训活动,讲授创业知识,营造创业氛围。部分有能力的高校也会拓展海外培训项目和企业参观实习,为课程培养体系搭建更为直观的高阶通道。   实操孵化方面,高校创业学院现有实践抓手和模块主要有三项:创新创业系列赛事、校内创业项目运营(实训基地)和孵化基地对接。创新创业系列赛事是高校中最为常见和普遍的创业训练载体,学生们从团队组建、项目构建、计划书撰写、项目答辩等一整套流程中,学习创办企业的知识,模拟创业项目落地的全过程;向内创业项目运营是指针对学校现有的实训基地资源,有经营意愿的学生团队以招投标的方式竞标项目的运营权,获得运营许可的团队通过项目实操,感受项目运营的全过程,亲身体验创业实践;孵化基地对接是指由政府或学校联合企业出资,开设创业孵化基地,为有能力、有项目、有前景的创业团队提供办公场地、费用减免、风投引入对接等服务,助力大学生创业的最终落地。   (四) 师资队伍   创业学院师资队伍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依托各高校经管类学院而形成的专家型讲师团,二是各高校通过校外资源整合而形成的企业家创业导师。专家型讲师团主要负责校内创业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及讲授,内容涉及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企业运营、财务管理等方面;企业家创业导师的传授形式则更具多样化,包括创业沙??、论坛、大讲堂、案例分析课、经验交流分享会等,且时间安排较为随意,并无定法。   二、创业学院发展的困境和问题   (一) 目标受众定位偏差   创业教育的初衷和目标定位是办好创业学院需要首要明确和解决的问题。目前,许多高校的创业学院在创业教育的培养对象和目标定位上存在偏差,即认为创业教育就是要促使更多学生毕业,甚至在校期间创办属于自己的小型企业,或将竞赛项目、创意尽快落地。这种教育逻辑意味着创业学院将学生创办企业的多少作为衡量自己工作有效性的标准。但实则不然,高校创业教育的对象应分为两类,一是不具有成熟创业想法,甚至暂时完全没有创业意愿的大多数在校生;另一类则是具有创业潜质、创业项目或想法和坚定创业意愿的少数在校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困境儿童创新圆梦横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