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爱国吗的弟弟吗

张静江:吃斋念佛打发后半生
陈其美遇害后,蒋介石被孙中山派到山东,在中华革命军东北军代总司令许崇智手下任职,不久与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和许崇智义结金兰,张静江大蒋介石10岁,许崇智大蒋5天,此后,两人都以盟兄的身份有意识地给予蒋介石各方面的照顾。
张静江出身江南丝商巨贾之家,曾因资助孙中山革命被称为“革命圣人”。他利用一切机会,助蒋逐渐登上国民党的权力顶峰。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蒋介石和张静江在国家如何发展的问题上存在分歧。张静江认为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经济,蒋介石则想一心一意“剿共”,张静江渐渐被排挤出中央政治的核心。张静江的后半生,一直在吃斋念佛中打发时日,日病逝于纽约。
1920年代,张静江与同为国民党元老的戴季陶在上海经营交易所时,蒋介石还与戴季陶结拜了。1949年,身病加心病的戴季陶既不愿随蒋介石残喘台湾,又怕成为共产党的俘虏,最终吞服安眠药自杀。
         2           
文章来源: 华声在线综合责任编辑:王采玉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王采玉是的母亲,浙江奉化人。王采玉生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她幼承父教,聪明伶俐,精于女红,深得慈爱。但青年时代命运多舛,曾遁入空门。但她于逆境之中顽强奋斗,上孝下教,治家有方,实为封建社会中万千女性之楷模。
王采玉生平简介
之母姓王、名采玉,原名彩玉,生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系浙江省嵊县葛竹村人。
王氏祖先于明朝洪武年间由奉化连山迁居到。王采玉的祖父王毓庆生有三子二女,长子,次子王有模,三子。王有则,字品斋,1820年生,熟读诗书,精明能干,曾以贩卖土产为业,后来在皖南、浙西招集流亡人口,开垦战乱弃留的荒地致富,晚年回到家乡葛竹村。原配姚氏,生有三子一女。姚氏死后,续娶姚振昌之女,又生一女二子,该女即王采玉。
王有则卒于1882年,其时家道中落,王采玉也才年仅19岁。由于大弟贤巨嗜赌成性,小弟贤裕患有精神病,所以家中生计全凭王采玉缝缝补补赚得的零钱贴补。
王采玉她幼承父教,聪明伶俐,精于女红,深得慈爱。但她青年时代命运不佳。其父王有则不事生产,家道中落。王采玉以一双灵巧的手,做针线活,贴补家中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苦。王采玉初嫁于跸驻乡曹家田地方的竺某。结婚之后,夫妻相处倒还不错,只是竺某性情急躁,往往为了一点小事发脾气,引起争吵,有时甚至打骂。到了第二年的春天,王采玉生了一个儿子,夫妻十分高兴。但孩子生下数月以后,突患急症,没有及时医治就夭折了。
此时,不幸的事又接踵而来,这年秋天,曹家田一带时疫(霍乱)流行,一连猝死了不少人,竺某也是其中之一。她的父亲病故了。她感到无限辛酸,于是决定回娘家,与母弟共度岁月。
王采玉遭到子夭夫亡的变故,年轻居孀,自伤身世,又听到邻居说她“面有克夫克子之相”等冷言闲语,精神更受刺激,况且竺家原无什么产业,她认为自己没法、也没必要在竺家苦守下去,就萌发了遁入空门为尼的念头。
王采玉在娘家过了一段时间,葛竹附近的一个老尼病死了。王采玉母亲姚氏信佛,听说她死了,就叫女儿一同前去帮助料理丧葬事宜。原有出家为尼之想的王采玉,此时遇这机会,就向首事提出了自己到此修行的要求。首事很可怜她的种种不幸遭遇,便应允了。起初,她母亲认为女儿年轻,还不甚同意,后来见她意志坚决,也就不再劝阻,只是不许她剃去头发。素菜淡饭,日子过得很安稳,她大有在此以了一生的念头。
王采玉堂兄王贤东,是蒋家玉泰盐铺的老伙计,受蒋肇聪信任,掌管店务兼司账务。王贤东见蒋肇聪自孙氏去世后,总是唉声叹气,郁郁寡欢,就有意为其撮合新人,再结良缘。想到堂妹王采玉一人独撑家门,艰辛凄苦,便前去说合。
王采玉再嫁到蒋家还亏她堂兄王贤东。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是溪口27代孙。蒋肇聪曾读过四书五经,为人精明能干,绰号“埠头黄鳝”(做生意本领很高,别人不易占他便宜)。王贤东是王采玉的堂兄,这时在蒋肇聪的店铺当伙计。一天,特地借故请假回家,路过金竹庵,进去看望带发修行的堂妹王采玉,继之,王贤东就谈起了溪口东家的情况,欲言还休地不知如何回答才是,只好说道:“此事还得与母亲仔细商量商量再说。”姚氏当初不许女儿剃去头发,就是为了要她以后还俗再嫁。就这样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六月,23岁的带发尼姑王采玉还俗再醮,这就是后来溪口街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瑞元无赖”———蒋介石,又名周泰、志清、中正。
1886年,王采玉嫁给为填房。蒋肇聪长王采玉22岁,老夫少妻,无比恩爱。1887年生长子瑞元(即蒋介石),越三年,生长女,又三年,生次女瑞菊(不久夭亡),再三年,生次子瑞青(3岁而亡)。其时,由于王采玉勤俭持家,家境也较宽裕,故还不时资助娘家老母和两个弟弟。  王采玉是个孝女,嫁到蒋家后,有条件去照顾娘家,资助两个弟弟读书成家。此时母女可谓称心如意,但好景不长,只过八九年,不幸的遭遇又接踵而来。十二年(1894年),她那81岁的公公因病去世;第二年的夏天,溪口发生时疫,蒋肇聪也染病,抛下店务和妻子儿女呜呼哀哉。这对32岁的王采玉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从此,治家理店、抚儿育女的重担全部落到她的肩上。不幸的是自夫亡分家后的4年内,她的小女瑞菊、幼子瑞青也相继夭折。一个年轻寡妇面对接连不断的家庭变故,哪里受得了这么大的打击?她哭告无门,只有把精神寄托在儿子和菩萨身上。她祈求菩萨保佑儿子没病没灾,她育儿成器的决心始终不渝。翌年,她娘家葛竹聘嵊县在设塾授课。她便让儿子调换环境,在严师管教下以求改变顽性,以便更加专心读书,并且生活起居有母亲照料,可以放心,她于是送子前往就读。
就在王采玉人在溪口,口念佛经,心挂读书的儿子之时,想不到从岩头传来了他儿子这个毛孩子要娶堂表妹毛阿春做老婆的闲话。王采玉很诧异,这不是更被人家背后耻笑吗?倒是她的母亲姚氏为她出了主意:找了个媒人去岩头毛阿春家提亲。毛阿春的母亲名蒋赛凤,是蒋肇聪的堂妹,听到这一消息,气不打一处来,不但一口拒绝,还对媒人说:“阿嫂也真作孽!这样不争气的歪胚不好好管教,还对他依头顺脑来提亲,将来变成败家子有的哭呢!我有10个女儿也不会嫁给他的,让他死了这份心吧!”媒人碰了一鼻子灰,如实回报了王采玉,王采玉窘得无地自容。她发狠说:“赛凤把我家阿元看做虫,我一定要在她眼皮底下挑个好媳妇。”
才认准了通家世交毛鼎和,要把他二女儿说给蒋介石。“拣亲不如择媒”,由德高望重的人来为爱女做媒,他面上光彩;再则溪口表、蒋肇聪父子也非等闲之辈,早年曾是缙绅首户,如今虽家道中落,名望犹在;第三,蒋介石这孩子6岁上就读书,据陈春泉介绍,人极聪明,领悟极快,学业还不错,说不定能考上个秀才、举人什么的,若是谋得一官半职,岂非应了看相的预言?这么一权衡,便有九分愿意了。毛福梅呢,是个从封建礼教中熏陶出来的闺秀,信奉着“”的箴言,对于这桩父亲做主的婚姻,自然没有异议,同时怀着少女的羞涩答应了。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19岁的毛福梅出嫁了。这年蒋介石14岁。王采玉为培育儿子成材,煞费苦心,同时还别有见地,特把新媳妇送到县城的作新女校就读,即使她学文化,又利于相夫立业。过了几年,蒋介石19岁,家中发生了一桩意外的事。当时的清朝政府,对外屈辱于列强,对内加重其剥削,以应困境,各地无主滞纳的田赋,责令甲首(首富)和中户摊赔,蒋介石家也是被摊赔的人家之一。一些狡猾的富户与征收田赋的庄书勾结,欺侮他家孀妇孤儿,特别苛派。王采玉不胜负担,据理力争,差役就把蒋介石捆拘到县关押,勒令交纳后方释放。勉励儿子发愤上进,将来做出有利于国于民的事业,并为自己扬眉吐气。蒋介石深为感动。当时反清的革命运动已风起云涌,很多有志之士出国留学,不久,蒋介石自己剪去发辫,决心出洋学军事。可是这被有些至亲好友得知,认为是对“皇清”的大叛逆,都出于好心地前来劝阻。王采玉尽管也有难舍孤儿远离之情,却很赞成儿子有远大志向,将来必然能出人头地,便不听劝阻,毅然决然地为之措资整装。
抗战时,重庆曾经发生过河南人郑绍发冒认宗亲的事,此人到处说王采玉为河南人,改嫁奉化,蒋介石是他的同母兄弟。蒋介石是个聪明人,他知道,鉴于自己的特殊身份,此事既不能大肆辟谣,也不能采取断然措施,所以让将其软禁起来。事情似乎已经平息,然蒋介石却一直不能释怀。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请为其在溪口修家谱,并特意嘱咐:“布雷先生,修谱之事就托你了,请多费心。先母身世,望在家谱内着重提及。”
王采玉还俗再嫁
蒋介石的父亲是溪口蒋姓27代孙。蒋肇聪曾读过四书五经,为人
蒋介石与宋美龄
精明能干,绰号“埠头黄鳝”(“做生意水平很高,别人不易占便宜”之意)。王贤东是王采玉的,这时在蒋肇聪的店铺当伙计。一天,王贤东请假回家,路过金竹庵,进去看望带发修行的王采玉。王贤东谈着谈着就谈起了溪口东家的情况,然后用关心的口吻劝道:“采玉,你如此年轻,要想在此出家终老,漫长的岁月,殊非容易……”王采玉顿时拿不定主意,不知如何回答才是,只好说:“此事还得与母亲仔细商量再说。”其实,王的母亲姚氏当初只允许女儿带发修行,目的就是为了要她以后再嫁。
十二年(1886年)六月,23岁的尼姑王采玉还俗,做了45岁的溪口玉泰盐铺蒋肇聪的继室,当了。光绪十三年(1887年)九月十五日午后,王采玉在玉泰盐铺的后屋楼上。这就是后来溪口街上乃至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蒋介石。
蒋介石4岁时,王采玉又生下女儿瑞莲,以后相继又生了女儿瑞菊、幼子瑞青。王采玉和她公公都信,也都迷信算命看相,听了“必出贵子”的看相人之言,公媳俩对蒋介石格外疼爱,寄以“光宗耀祖”的期望。
但好景不长,只过了八九年,不幸的遭遇又接踵而来;首先是81岁的公公因病去世;第二年的夏天,溪口发生时疫,蒋肇聪也染病,抛下店务和妻子儿女而去。这对32岁的王采玉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从此,治家理店、抚儿育女的重担全部落到王采玉的肩上。然而,家庭变故还没有结束,丈夫死后的4年内,小女瑞菊、幼子瑞青也相继夭折。
王采玉望子成龙
王采玉哭告无门,只有把精神寄托在儿子和菩萨身上,她祈求菩萨保佑儿子没病没
灾,她育儿成器的决心始终不渝。翌年,王采玉娘家葛竹聘嵊县姚宗元在王氏宗祠设塾授课。她为了让儿子调换 环境,即送蒋介石前往就读。就这样,蒋介石四书五经也学了不少,开始懂得了一点孝道,发誓要读书上进,求取功名。
就在王采玉在溪口,口念佛经,心挂儿子读书之时,从外头传来了还是个毛孩子的儿子要娶堂表妹毛阿春做老婆的闲话。王采玉很惊诧,这不是更被人家背后耻笑吗?最后王采玉的母亲姚氏出了个主意:索性到毛家去提亲,把毛阿春娶过来,也可给这匹小野马套上个笼头。母亲说得有理,王采玉立即行动,找了个去毛阿春家提亲。
毛阿春的母亲蒋赛凤,是蒋肇聪的堂妹,听到这一消息,不但一口拒绝,还责骂蒋介石不成器。媒人碰了一鼻子灰,如实回报给王采玉,王窘得。她发示说:“赛凤把我家阿元(蒋介石的小名)看做虫,我一定要在她眼皮底下挑个好。”
说干就干,王采玉亲自雇了一顶小轿,赶到榆林拜访表兄陈春泉,请他无论如何也要给儿子物色个好媳妇。经过一番比较,才认准了通家世交毛鼎和家,要他把二女儿毛福梅嫁给蒋介石。没想到毛鼎和很快允了这门亲事。原来毛鼎和有他自己的择婿标准。俗话说:“择亲不如择媒”,由德高望重的人来为爱女,他面上光彩;再者溪口蒋玉表、蒋肇聪父子也非等闲之辈,早年曾是首户,如今虽家道中落,名望犹在;第三,蒋介石这孩子6岁就读书,据陈春泉介绍,人极聪明,领悟极快。
再加上他打听到蒋母为人厚道贤德,教子有方,心想有其母必有其子,儿童顽劣,将来说不定大有出息,于是便把亲事定了下来。毛福梅对这桩父亲做主的婚姻,自然没有异议。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19岁的毛福梅嫁给了14岁的蒋介石。王采玉为培育儿子成材,煞费苦心,特把新媳妇送到奉化县城的作新读书,让她学文化,将来也可相夫立业。
蒋介石19岁时,家中发生了一桩意外的事:当时的清朝政府,为应财政困境,即把各地无主滞纳的田赋,摊派到甲首(首富)和中户,由他们代交。蒋介石家也是被摊派的人家之一。一些狡猾的富户与征收田赋的官吏勾结,欺侮蒋家,摊派得特别多,王采玉不堪负担,据理力争,差役就把蒋介石捆拘到关押,勒令交纳后方释放。
蒋介石回到家中,母子见面痛哭。王采玉认为这是奇耻大辱,愤恨贪官污吏的苛虐和土豪劣绅的横暴,借此事勉励儿子发愤上进,将来做出有利于国民的事业出人头地,为自己扬眉吐气。
王采玉送子留学
当时反清的革命运动已风起云涌,很多有志之士出国留学,不久
蒋介石自己剪去发辫,决心出洋学军事。可是这个举动被一些亲朋好友得知,认为是大逆不道,并极力劝阻,王采玉尽管也有难 舍儿子远离之情,却很赞成男儿志在四方,毅然为儿子措资整装。此后,蒋介石按照留日学军事须由本国学校选拔保送的规定,先入保定陆军速成学校受训,然后,东渡日本入振武学校,不久加入同盟会,参与革命活动。
1911年秋,蒋介石与同学等回到中国,参加反清活动。民国成立后,因为参加孙中山的反袁活动,蒋介石成了和通令缉捕的要犯之一。在革命处于困难、缉捕又紧的时候,蒋曾几次回乡匿避,家中不时遭到搜查,许多族人亲友惟恐株连,啧有烦言,不与他家往来,王采玉却处之泰然,甘愿毁家受累,对儿子频频抚慰,从无戚颜怨言,还千方百计资助其远避和进行活动。
王采玉心愿了结
王采玉早有抱孙之心,可是儿子结婚后,多年不见媳妇生育,不免有
些心焦,后来毛氏终于怀孕了,她喜形于色。那时蒋介石还在日本留学,寒假归来探亲,夫妻之间偶尔因故争吵,毛氏顶了几句嘴,他一时性起,举脚踢去,不料正中毛怀胎七八个月的大肚子上。当时毛氏扑倒在床上十分疼痛,当夜便小产了。王氏啼哭痛骂,责骂蒋介石不孝。对母孝顺的蒋介石,只好跪下听训。
在母亲的压力下,毛福梅后来再次怀孕。1910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毛氏分娩,生下儿子。此时王氏47岁;蒋介石24岁,毛氏29岁,结婚已将近10年。王采玉由于得孙子较晚,心情喜悦异常,对蒋经国十分疼爱。王采玉一生坎坷,,日病卒,终年58岁。
王采玉王采玉墓
母因子贵,随着蒋介石地位的提高,也屡屡以扩建。
出殡之时,孙中山特派为代表参祭,国民党内的许多要人均赶来参加。孙中山亲撰的祭文,由陈果夫代读。孙中山还亲自为蒋母墓题写了墓碑:“民国十年,蒋母之墓,孙文题”。在碑的上面,刻有“壶范足式”四字,意为女中模范。在碑的两侧刻有蒋介石自题楹联一副:祸及贤慈当日梗顽悔已晚;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落款是蒋介石的曾用名“不孝子周泰”,由手书。蒋母的墓志由所作,由所写,由书法家书。墓前还植有两株。初建的蒋母墓茔仅为传统的坟茔样式——馒头状,四周砌以灰石围护,墓地上,除立了一些碑石以外,还种植了一些其它树木,是十分简陋的。
1923年,蒋介石因在过去一年里平定“炮轰总统府”的武装叛乱时,“临危受命”,倍受孙中山的赞赏,成了他政治“生涯的转折点”。正因为蒋介石的政治地位有了提高,他对其母的墓地也有了新的安排。从5月开始,蒋介石为纪念其母60冥寿,在离蒋母墓约250米的地方,修建了新式洋房三间,历时半年,并取名为“慈庵”。同时,蒋介石又约请书题了庵的门额,请孙中山书写了“为国劬劳”、“慈云普照”两方匾额。同年12月16日,蒋介石回到溪口,在祭扫其母墓后,与当晚第一次夜宿于慈庵。
日,蒋介石在新落成的慈庵举行了隆重的祭祀活动。之后,蒋介石携在这里居住了10余日。对此,曾这样写道:“半月束息影慈庵,拂案焚香,绕茔抚树。入夜,闲躅山门外,岭上寒风,松间明月,清景耐人寻思,与次公子相伴守穆如也。”
蒋介石对慈庵情有独衷,自1927年第一次下野后,经常以坟庄为住息地,他每次回到,就以坟庄为家。张群:蒋介石唯一的终身幕僚
1927年,蒋介石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率军北伐,此后,为增强军事力量,完成“统一大业”,他与李宗仁、冯玉祥、张学良等都结拜过。蒋与李、冯、张的结拜,政治目的相当明确,一旦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这些盟兄弟的厄运就来到了。
在蒋介石的盟兄弟中,与蒋介石相伴最久、最得蒋愉悦的当属张群。张群与蒋介石相识于1907年,两人一块到日本,进的是同一所学校。张群对蒋恭顺有加,从不以学友或兄弟相称,且从无主见,只是悉心领会蒋的意图,不折不扣去完成,因而官运亨通。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张群先后担任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总统府”秘书长兼“国防会议”秘书长、国民党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等职,直到1972年84岁时才退休。日上午,张群在台北病逝,终年101岁。
               4  
文章来源: 华声在线综合责任编辑:蒋介石与“拜把子”们的恩怨
&&&&来源:&&&&
&&&&&&字号
【编者按】旧时中国,“拜把子”现象相当普遍,盛行于下层社会。三教九流之辈,五行八作之徒,更为热衷此道。要想在江湖上立足,没有几个拜把子弟兄怎么混?近代政坛当中,蒋介石就很喜欢来这一手。蒋介石一生当中,从离家求学到投身军伍直至后来执掌中国政治权柄,曾先后结交了几十位“盟兄弟”,其数量之多,为近现代“大人物”中所鲜见。&蒋介石一向善于利用结拜兄弟结成利益小圈子,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有用时,信誓旦旦,似乎真的情同手足;无用时,弃之如敝屣,甚至反目为仇,仿佛不共戴天,是蒋介石对待结盟弟兄的惯用伎俩。
结义兄弟拉蒋介石上位
1913年二次革命时,陈其美被推举为上海讨袁总司令,与袁世凯公开决裂。“袁世凯曾派人找我祖父,送给他一大笔钱,让我祖父不要反对他,去国外舒舒服服地做寓公(凡流亡寄居他乡或别国的官僚、士绅等都称“寓公”)。我祖父不肯收,他就派人带口信说,那些钱早晚要用在你身上,意思是会派人暗杀他。”
当时宋教仁已经被袁世凯暗杀了,孙中山很担心陈其美的安危。“我祖父知道自己很可能会死,就把蒋介石推荐给孙中山,说您如何寄希望于我,请如何寄希望于蒋介石。”为了提高蒋介石的地位,陈其美与比他小9岁的蒋介石结拜为兄弟。
惟蒋介石敢为其收尸
1915年初,陈其美在上海和江浙一带,先后策划了一系列反袁军事行动。日,陈其美在上海日本友人山田纯三郎的寓所被袁世凯派的枪手所杀。“他的朋友不敢收尸,是蒋介石将祖父的遗体带走安葬的。”【】
&&相关新闻
(责编:雷蕾、周斌)蒋介石五个兄弟姐妹的人生结局
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
[摘要]当蒋介石被扣西安、生死不明的消息传到奉化溪口时,蒋介卿惊骇过度,当即中风跌倒,不省人事,抬回家后不久便亡故。1937年4月,蒋介石返乡为其兄风光大葬。 毛福梅(蒋经国母)、王采玉(蒋介石母)、蒋介石蒋介石出生在浙江奉化县溪口镇。父亲蒋肇聪先后三任夫人,原配是白岩村人徐氏,生子瑞生(介卿)、生女瑞春。徐氏亡故后,蒋父续弦萧王庙镇人孙氏,不到两年孙氏也去世,没有生养。后又娶嵊县葛竹村人寡妇王采玉为妻(王先嫁曹家田竺姓为妻,后丧夫守寡),生子瑞元(蒋介石)、瑞青,生女瑞莲、瑞菊。这样算来,蒋介石有五个兄弟姐妹。其中,两个是同父异母。浙江宁波溪口镇蒋氏故居既爱又恨的胞兄瑞生蒋介石的同父异母兄介卿(),字瑞生,大蒋介石12岁。毕业于宁波四明专门学校法政科,早年任过台州地方法院推事、广州地方审判厅推事等职。生性顽固放荡,让蒋介石既爱又恨。蒋父去世不久,介卿即提出分家。继母王采玉不同意,但介卿一意孤行。无奈只好请来娘舅作中间人,分家析产。自此,蒋介石便对这位异母兄长心存芥蒂。1921年4月,蒋介卿因为蒋介石的关系被广东省政务厅长古应芬推荐任英德县知事。但不到半年,便因贪污渎职被免职,上司看在蒋介石面上没有为难介卿,但这件事让蒋介石异常尴尬,决计不让其兄出任公职。1927年12月,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大华饭店结婚。由于父母双亡,介卿成了男方主婚人。宋美龄得知他当过法院推事、英德知事,知道他赋闲在家,就介绍给他一个美差,出任浙江海关监督。介卿到任后秉性不改,利用职位中饱私囊,先购置豪宅一所,又纳妓女为妾,纵情享乐,闹得满城风雨。蒋介石知道后,觉得脸上无光。蒋介石让蒋介卿卸职回乡,仅仅保留了一个省府委员的虚衔。从此,介卿再也没有出仕。蒋母王采玉1936年12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当蒋介石被扣西安、生死不明的消息传到奉化溪口时,蒋介卿惊骇过度,当即中风跌倒,不省人事,抬回家后不久便亡故。1937年4月,蒋介石返乡为其兄风光大葬。蒋介石亲书挽联一副,挂在蒋介卿灵堂中间,云:人间难得是弟兄,岂期行役增忧,竟以参商成永别;地下倘应觐父母,为报余生许国,终扶华夏慰吾亲。当时的仪式颇为隆重,国民党政要如林森、冯玉祥、居正、何应钦、愈飞鹏、阎锡山等均亲往吊唁,人声鼎沸,高朋云集,奉化乡间颇为轰动。敬重如母的胞姐瑞春蒋介石同父异母姐姐瑞春长蒋介石13岁。蒋介石幼年顽劣,长姐瑞春总是耐心照料。蒋介石对这位在幼时抚育过他的胞姐非常感激,长大后对她十分敬重。瑞春嫁到离溪口很近的村子。丈夫周运,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勤劳节约。蒋介石对姐夫十分信任,两度邀他出任丰镐房的管家。由于夫家和娘家相距很近,所以瑞春常到溪口走亲。蒋介石从外返家也常探望姐姐,对姐姐非常照顾。蒋介石(右)与蒋经国(左)受到父亲影响,蒋经国对这位姑妈也关怀备至。抗战期间,溪口一度沦陷。蒋介石命他把瑞春夫妇接到江西赣州保护。那时,蒋经国任赣州专员,开始安排瑞春住在城里,后来怕日机袭扰,把她安排到赣州城外的水仙乡河排上村居住。为了照顾好老人,还把远在安徽的瑞春外孙女王珠风接到赣州侍奉朝夕。住下后,虽然蒋经国工作很忙,但仍每周看望一次。蒋方良也经常亲手做好饭菜,派人送到水仙乡孝敬姑妈。瑞春丈夫周运后来病逝赣州,瑞春在赣州住了4年,直到抗战胜利,才返回老家。1947年清明前后,蒋介石偕宋美龄、蒋经国及孙子孙女回乡扫墓,期间曾到任宋看望胞姐,那次送了一对水鸭毛枕头,还有毛巾被、燕窝等物。当年10月,瑞春病故。此时蒋介石因为忙于内战,于是派蒋经国前来料理丧事。郁郁寡欢的胞妹瑞莲蒋介石的大妹瑞莲从小未受学校教育,长大后也未出任公职,是个典型的家庭妇女。瑞莲17岁那年,嫁给青梅竹马的玉泰盐铺的学徒竺芝珊。蒋介石对这位胞妹很有感情,蒋当时在日本,不远千里回家为妹妹操办婚礼。瑞莲婚后生活并不如意。丈夫竺芝珊受蒋介石提携,先后担任筹饷委员、苏州税务局长、中国农民银行常务董事等职。随着地位提升,其便在外纳妾,冷落瑞莲。瑞莲虽向兄长反映,但蒋介石因自己也是如此,对妹夫只能听之任之,不便多管。蒋介石原配毛福梅(中)瑞莲只好自认命苦,内心郁郁寡欢,与其嫂毛福梅一道皈依佛门,惺惺相惜,闭门诵经排遣岁月。毛福梅在溪口造了一座摩诃殿,蒋瑞莲则在后竺造了一座法昌寺,把大部分时间消磨在香烟缭绕之中。1937年10月,瑞莲去世,年仅47岁,葬在法昌寺后面。毛福梅死后遗体埋在摩诃殿前侧,姑嫂命运何其相似。竺芝珊后来跟随蒋氏父子去了台湾,1971年客死他乡。早夭的胞弟瑞青和胞妹瑞菊蒋介石的小妹瑞菊生下数月,即染病夭折。胞弟瑞青()也早亡,蒋介石对这位幼弟赞扬备至,说他天赋殊姿,兄辈均莫能及。1919年,蒋介石亲撰的《哭亡弟瑞青文》中具体描绘了瑞青的聪颖与可爱。蒋介石在南征北战中时常感慨身边无亲兄弟帮忙,其兄不堪大用,使他更加怀念聪慧的弟弟。蒋介石(左)与蒋母(右)蒋母对幼子也十分钟爱,死后为他物色冥配。恰好溪口街上一南货店老板幼女夭亡,于是门当户对,结为阴亲。王采玉又命蒋介石将长子经国出继给瑞青为子。当地一般风俗长子不出继,可见王氏对瑞青的特殊厚爱。1918年重修蒋氏宗谱,蒋介石在《自述小史》中写道:名经国为建丰,出继于青(即瑞青),名纬国为建镐,以承吾后。转自“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gjrwls),腾讯文化合作媒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duffzh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遗体看得见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