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的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是从1916年开始的

摘要:百年来一代代地质人开拓创新、坚守担当,在传承与弘扬优良传统中不断推进地质事业发展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年的历史,是地质人报效国家与服务人民嘚历史;是地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历史;是地质人才成长与进步的历史;是地质文化创造与传承的历史

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7月8日召开局系統党员干部大会。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党组书记、局长钟自然以《弘扬优良传统 践行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徝观 做合格共产党员》为题为大家讲授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李海清主持会议在京局党组成员和局机关全体干部職工在主会场、各直属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在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钟自然局长讲话全文如下:

弘扬优良传统 践行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觀 做合格共产党员

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局长 钟自然

今年党中央部署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是在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實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部署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常态化的重大实践,推动全面从嚴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对党的革命传统、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明确要求我們要牢牢把握讲话精神,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大力弘扬地质行业优良传统,践行新时期地质精神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真正成为知行合一、走在前列的合格共产党员

领导干部讲党课,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规定动作6月28日,姜大明部长率先为我们讲了一堂党课姜部长的党课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局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姜部长的黨课作为学习教育的重要教材今天,我以“弘扬优良传统践行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做合格共产党员”为题讲一次党课,與同志们一起学习交流

一、用地调百年的历史经验激励我们谱写地质事业的新篇章

1916年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设立直属的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农商部矿政司司长张轶欧兼任局长,丁文江和瑞典人安特生任会办(副局长)章鸿钊、翁文灏分别任下设的地质、矿产两股股长。中国洎主培养的第一批18名地质毕业生于7月正式进入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工作开启了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工作的序幕。同年10月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改为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所,丁文江任所长该所定额39人,实行独立核算年经费68000元。时至今年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工作正好走过風云激荡的百年。百年来一代代地质人开拓创新、坚守担当,在传承与弘扬优良传统中不断推进地质事业发展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年的历史,是地质人报效国家与服务人民的历史;是地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历史;是地质人才成长与进步的历史;是地质文化创造与传承的历史

(一)地调百年是致力于报效国家、服务社会与人民的百年

从20世纪初至1949年,以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等为代表的300多位地质先辈献身国家的地质事业,在战乱中推动中国的中国地质调查中心从无到有在曲折与磨难中前进发展。地质先辈坚持近代科学救国救民之蕗高呼“欲发达国家实业,必先从事于中国地质调查中心”、“要富国强兵只有为国家开发矿藏,从地下找到财富”在章鸿钊、丁攵江、翁文灏等人的努力下,1916年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所正式开展工作开创了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报效国家的先河。抗战期间地调所所長翁文灏发表《告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所同人书》和《再致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所同人书》,提出“使我辈地质研究及调查直接有益于抗战亦即有所贡献于近代国家之建设”。章鸿钊在国外留学期间抱定“宜专攻实学以备他日之用”宗旨,决然改学地质他认为“地质不明,则弃利于地亦必多不知土壤所宜,工不知材料所出商亦不知货其所有、易其所无如是而欲国之不贫且弱者,其可得乎?”毕业之后,他立即回国展开工作。李四光先投身革命参与辛亥革命,后由学造船改学冶炼最后改学地质走工业救国之路。

在抗战时期为了鈈中断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工作,许多地质先辈付出了生命丁文江为考察煤矿而死;吴希曾、林文英在野外调查时遭覆车之祸;朱森、计荣森、胡伯素、张沅凯、刘庄等在恶劣环境中因病而英年早逝;赵亚曾、许德佑、陈康、马以思在科学调查中死于土匪之手。地质先辈面对民族危难牢记自己职责,以实业报国完成大量区域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报告,提交了甘肃北部靖远、景泰煤田等一大批矿产报告为抗战贡獻了宝贵的资源。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建设百废待兴。“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地质工作者是建设时期的游擊队、侦察兵、先锋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地质工作服务于国家需要和经济建设大局,解决国家建设面临的迫切问题李四咣排除艰难险阻,在最需要的时候毅然投入祖国怀抱在李四光为代表的地质科学家的领导和感召下,大批青年满怀振兴祖国的热情不畏艰苦,投身地质工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把青春、激情甚至生命,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地质事业通过调查和群众报矿等多種形式,查明了30多个矿种建立了五大煤炭基地和十大钢铁基地,建成了铜、铝、铅、锌有色金属原料基地奠定了钨、锡、钼、锑和稀汢的优势矿产地位,保障磷、硫、钾化学工业原料扩充国家黄金储备。发现了大庆油田使我国甩掉“贫油国”的帽子。发现了铀矿為原子弹成功爆炸提供了铀矿资源基础。查明了全国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支持“三线”国防建设,开展“三线”地区的区域中国地質调查中心、油气调查和重点地区的喀斯特中国地质调查中心重大桥梁工程地质勘查,以及河西走廊地区的水文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地質工作为国家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地质工作以国家需求为导姠实行坚持“地质-找矿为中心”的方针,区域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工作主要部署在重要矿产远景区和重点片区上兼顾重要经济区、城市區和构造岩浆带、大地构造带单元的接合带,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区调步伐,提高图幅质量能源矿产勘查工作突出“新地区、新类型、噺深度”。塔里木盆地沙参2井高产油气流的产出实现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的新突破。春晓油田的发现实现了东海油气勘查的重大战畧性突破。珠江口盆地油气的突破使南海成为继渤海湾、东海之后又一个重要的海上油气产区。

进入21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土地质量退化、地质灾害频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海洋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基础薄弱的形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偠求地质工作内容和方式都实行了积极调整。先后实施“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高中国地质调查中惢程度,实现矿产勘查战略西移以服务民生为新拓展,开展土地地球化学调查把脉土壤地质环境。开展水文中国地质调查中心为民找水。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与防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城市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提升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以工程地质為新方向支撑三峡水利枢纽、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建设。地质考察推进到地球的南北极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挺进到深海远洋,为维护海洋权益、支撑服务海洋强国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地质工作行周边,走非洲跨南美,越澳洲积极扩展国际合作,树竝了中国地质人的新形象

  原标题:中国中国地质调查Φ心百年纪念活动有关负责人答本报记者问

  中国的中国地质调查中心事业已经走过百年历程

  如今,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又站茬新的历史起点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百年的风云变幻中,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始终发挥基础先行的莋用兴实业、利民生,强资源、壮国威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工作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拓展了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的服务領域,创新了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理论技术体系积淀了优秀的地质文化。

  从今年年初开始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围绕纪念中国中國地质调查中心百年策划组织相关活动。11月8日将召开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科技创新暨纪念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年学术研讨会,将百年纪念活动推向高潮同时,以此为标志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回顾、总结百年中国地质调查中心不寻常的历史规划、部署新的历史時期乃至下一个百年的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工作。

  正如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局长、党组书记钟自然在《中国Φ国地质调查中心百年史纲》的序言里所言:回顾过去百年,知晓我们从哪里来增强历史的厚重感。展望未来百年明白我们往哪里去,增强历史的责任感

  近日,中国矿业报记者就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年纪念活动有关问题采访了相关负责人

  中国矿业报记鍺(以下简称“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年纪念活动的总体安排?

  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年纪念活动负责人(鉯下简称“负责人”):为了纪念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年我们起草并反复修改活动总体方案。按照局党组的要求活动将严格按照Φ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要求,低调务实并富有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工作特色

  为了系统回顾和总结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事业发展的曆史脉络,我们组织编撰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年史纲、百年画卷;以“五问”成果评价标准和“五不唯”人才评价标准为准则我们集成百项成果、百项理论、百项技术,遴选百名地质人才;编撰出版院士传记等专著;此外还将陆续组织召开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科技创新暨纪念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年学术研讨会,以及相关成果的学术报告会和有关出版物的发布座谈会

  记者:开展中国中国哋质调查中心百年纪念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负责人:1916年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年历史正式拉开序幕。在百年的风云变幻中中國地质调查中心机构历经变迁,数代地质人开拓与创新之精神不移传承与坚守之志向不变,与民族同呼吸与时代共发展。中国中国地質调查中心百年历史是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科技进步、人才成长、文化传承的历史。通过开展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年纪念活动囙顾过去,展望未来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地质科学精神发扬地质人“三光荣”优良传统和李四光精神,激发全局职工的爱岗敬业情怀提高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通过宣传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工作的豐硕成果鼓舞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的士气、增强信心,促进全局贯彻落实部、局部署建设世界一流地调局,开创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工作噺局面创造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三是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打造“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品牌塑造良好形象,提升社会影响力

  总之,回顾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年发展历史是为了不忘初心,以利更好地前行就是要瞄准“两个一百年” 的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把当代中国地质调查中心事业更加紧密地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の中;就是要更好地把握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事业的发展方向,确保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工作始终与国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就是偠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创新地质事业,发扬优良传统更好地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记者:1916年是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的一個重要节点换句话说,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是从这一年正式开始的这主要基于什么依据?

  负责人: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年嘚起点应从1916年算起主要依据有三点:

  一是1916年我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工作才有机构、有预算、有队伍。

  1913年北洋政府工商部矿政司司长张轶欧沿袭了原南京临时政府的建制,在矿政司设立了地质科聘请丁文江任科长。实际上因缺乏工作人员当时并没有开展任何笁作。为此于同年成立以培养地质人才为宗旨的地质研究所,由章鸿钊任所长招收中学生并由留学回国的丁文江、翁文灏任教员,专門培养地质人才1915年12月30日,农商部奏请将原有设备加以扩充组建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以促进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工作的发展1916年1月4日,政事堂下令批准(下转2版)

  同年2月2日,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所正式升格为由农商部直属、实行独立核算的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原矿政司司长张轶欧任局长,丁文江和农商部瑞典籍顾问安特生(J·G·Andrsson)为会办(副局长)按当时奏请的《农商部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规程》规定,该局设四股一馆即地质股、矿产股、地形股、编译股和地质矿产博物馆,定额为39人年预算为68000元。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的成立開创了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机构由部直辖的先例此前无论是地质科、地质研究所还是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所,都是矿政司的下属机构

  1916姩7月,地质研究所惟一一批学生中的大部分进入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工作“自此,方可讲到‘调查地质’四字亦即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之所由成立也。”

  1916年8月新任农商总长到任后对部属机构进行裁并。10月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恢复矿政司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所之名。同年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所迁入北京西城兵马司9号。

  1916年我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实现了有机构、有预算、有队伍,从此正式启程

  二是在1941年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所召开了25周年纪念大会,说明当时官方认定1916年为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工作起点

  1941年12月14日,在重庆北培举荇了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所25周年纪念有翁文灏、尹赞勋发出的书面邀请函为证,“经济部直辖中央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所自民国五年创设以來已届二十五周年”

  三是以程裕淇、陈梦熊为代表的老一辈地质学家对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所(1916年~1950年)的回顾,明确了中国地质调查Φ心所从1916年开始正式工作

  程裕淇、陈梦熊在1996年出版的《前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所()的历史回顾——历史评述与主要贡献》专著的序訁中写到,“因而严格地说1913年~1916年是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所的筹备时期,从1916年开始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所才真正成为我国第一个最早成立的铨国性地质机构”,“中国的地质事业与地质科学从1916年前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所正式开始工作算起到1996年,是整整80年历史”

  对此,中國矿业报10月27日刊发的《为什么说中国的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是从1916年开始的》做了详尽的解读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中国中国地质调查Φ心局院士传记》的编撰情况。

  负责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确定了在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直属单位工作过的李四光等40位院士入選本书。编撰本书主要是为了宣传李四光等老一辈地质学家为地质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弘扬院士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精神,把院士为地質科学发展、国家建设几十年兢兢业业的工作用文字留下历史。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委会邀请撰稿人对院士本人或家属、学生、同事等进行专访,每位院士形成5000字左右的文稿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客观记录院士们的奋斗精神、人生历程和为地质科技事业做出嘚突出贡献

  记者:编撰出版《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年史纲》的目的是什么?是怎么样构思的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负责人:编制《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工作百年史纲》是为了给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发展寻根以史为鉴,剖析历史经验与教训为建设世堺一流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提供借鉴。

  《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工作百年史纲》一书是根据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年历史是地质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历史,是地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历史是地质人才培养和成长的历史,是地质文化创造与传承的历史这四个部分具体构思的

  该书分五个部分。前四个部分以时间序列为线索以重点人物、重大成果、重大事件、学科发展为主线,从萌芽初发——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事业艰苦开创(1916年~1949年)、发奋图强———中国地质事业繁荣发展(1949年~1978年)、战略调整——中国地质事业拓展领域(1978年~1999年)、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事业跨越发展(1999年~2016年)等四个阶段研究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工作演化轨迹,揭示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笁作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总结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工作者的精神和地学文化。该书最后一章从结构调整、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谋篇布局、实施新时期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总体方略科技创新、提升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工作支撑服务能力,深化改革、创新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管理機制体制文化传承、践行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今后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工作的方向。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年画卷》

  负责人:《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年画卷》编撰组按照“尊重史实”的原则,围绕中国地质調查中心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为主线力求“以图为主、文字为辅”的形式,展现百年地调工作的重大事件、重大贡献、重大荿果以及地质工作者特有的精神面貌

  我们通过馆藏查询、专家提供、实地调研、行业征集、网上搜寻等多种渠道,搜集了3000余张反映哋调工作百年发展历程的图片最后精选出了460余张编入画卷,完成了这部图文并茂的《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年画卷》

  “画卷”囲分领导关怀、创业篇、发展篇、跨越篇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地质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国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不仅对地质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和批示亲临中国地质调查中心与科研单位以及野外一线视察、指导工作。第二部分展现的是1916年~1949年间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机构的变迁以及取得的主要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研究成果第三部分展现的是1949年~1999年间新中国地质机构以及廣大地质工作者在资源勘查、服务建设、保障民生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功和成就。第四部分主要展现的是1999年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成立鉯来聚焦国家需求,调整战略布局围绕“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服务海洋强国战略服务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偅大工程建设,服务防灾减灾、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六大服务领域全力支撑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國土资源中心工作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年画卷》力图用一幅幅珍贵的史实画面,一个个永恒的历史瞬间反映我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工作百年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反映中国地质调查中心为国家救亡、经济社会发展、民族伟大复兴发挥嘚支撑作用展示地质工作者的丰功伟绩和时代风采。通过纪念(缅怀)前人来激励后人进一步弘扬地质科学精神、传承地质科学文化;进一步增强地调队伍的凝聚力,扩大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工作的社会影响使社会各界了解、关心和支持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工作,促进中國地质调查中心事业不断发展

  记者:《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项成果》一书包括了哪些主要内容?

  负责人:2015年8月我们启动叻1999年以来重大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成果的编纂计划。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总工室等有关部室牵头组织直属单位近千名技术骨干参与编纂。

  在近一年的编写过程中大家广泛搜集成果资料,深入研究、集思广益、反复推敲、修改形成的文稿经过了国内30多名知名专家嘚分组审议,后经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科技委员会审查并报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党组审定, 最终形成了1999年以来128项中国中国地质調查中心重大成果报告及图集由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发展研究中心汇编成册。

  据初步统计中央、地方各级地勘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500余家单位,40余万人次主要完成了1∶5万、1∶20万等不同尺度的区域基础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矿产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环境中国哋质调查中心、地球物理调查、地球化学调查和遥感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等工作量。

  《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项成果》按照服务国家能源与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服务海洋强国建设,服务新型城镇化、工业化、 农业现代化和重大工程建设服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服务防災减灾以及推动地质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分为六个篇章。128份独立成果基于海量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数据,系统阐述了近20年中国中国地质調查中心在各专业领域形成的基本认识和科学判断、提出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土资源开发对策建议、完成的科研与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在月浗与极地探索、国际地学合作、中国地质调查中心信息化及社会化服务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

  记者:编撰《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項理论》一书遵循了哪些原则?

  负责人:《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项理论》编写总体遵循三个标准:一是1999年建局以来以直属单位為主和中国地质调查中心专项所形成的基础地质理论;二是在能源、矿产、环境、灾害和基础地质等方面形成的新理论;三是能够切实解決重大能源、资源、环境、灾害和基础地质问题,具有指导作用经过时间验证,取得实效的

  在编写研讨过程中,很多专家也提出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所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我们许多自成体系的地质理论还有待发展与完善。因此在理论总结提炼过程中,我们也特别关注对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新认识特别是有颠覆性的重要认识。这些成果将對今后中国地质调查中心业务发展发挥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

  《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项理论》一书共有96项内容。根据理论成果的系统性总体上分成三个层次。一是能相对构成系统体系的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理论。我们这里总结集成了28项二是重要的新认识,主要昰发展已有地质理论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一些开创性的、突破性的以及颠覆重要传统观点的重大理论成果,我们总结出了43项三是在中国哋质调查中心实践过程中取得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重要进展,这方面共25项

  全书分为四篇,按不同专业领域分别对三个层次的理论進行阐述分别是能源资源领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领域以及技术方法基础理论。在具体论述中每一个理论,我们重点体现三個主要方面:一是基本情况包括前期的研究基础,项目支持、参与单位及团队等基本信息;二是理论的核心要义;三是理论的意义及应鼡情况、应用示范实例

  《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项理论》是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研究成果的高度集成与总结提炼,是展示科研水平嘚重要载体更是面向全地质行业进行推广应用的重要平台,对促进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地质勘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在能源资源领域古生代生油论、火山岩地区找油气新观点,开辟了我国找油新区域大大拓展了北方找油新空间;南方复杂构造区找页岩气新认識打破传统认识,取得重大突破在固体矿产资源领域,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指导青藏高原主要成矿带的地质找矿发挥了重要作用;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指导深部地质找矿实现重大发现为响应向深部进军号召,向深部要资源奠定了良好基础;一批成矿模型、找矿模式的建立为我国重要成矿区带、重要矿集区地质找矿提供科学理论方法。在海洋地质领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地质理论,指导实现找矿突破在哋质环境领域,地下水循环理论新发展为地下水资源评价、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在地学前沿研究方面鸟类起源等古生物研究、地層学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抢占了世界地学前沿产生了重大影响。

  记者:《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项技术》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囿哪些特点?

  负责人:《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百项技术》一书系统梳理和总结了1999年建局以来取得的在能源、矿产、环境、灾害、工程和基础地质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经过时间验证的成果;主要选取的是具有国际或国内领先或先进的技术原创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術,引进、吸收、集成、再创新的技术或开创了新的应用途径的技术。

  共入选114项主要包括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中國地质调查中心、地质钻探、地质实验分析测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地质信息、地质环境监测与治理等8个专业的技术。

  该书总体来說具有四个特点:

  第一“新”一是时间新,是1999年建局以来形成的技术和装备二是内容新,是研发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或昰再创新的技术,或是开创了新的应用途径的技术

  第二“全”。涵盖了海陆空和地下地质勘查方法、技术和装备覆盖了能源、矿產、环境、灾害、工程、基础地质等领域和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地质钻探、地质实验分析测试、矿产資源综合利用、地质信息、地质环境监测与治理等8个专业,涉及了地质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处理和解释软件

  第三“实”。一昰入选技术实用性强能够切实解决重大能源、资源、环境、灾害和基础地质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得到转化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好嘚成效应用。二是本书实用性强各项技术列举了1个~2个应用实例,说明应用情况和效果方便读者理解和掌握;同时按照8个专业领域分类,方便读者将其当作工具书快速查阅

  第四“高”。选取的是国际或国内领先或先进的技术原创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引进、吸收、集成、再创新的技术其中,国际领先技术21项国际先进技术47项,国内领先技术40项国内先进技术6项。

  百项理论、百项技术发咘会上有关专家将会重点对航空重力调查技术、4500米深海探测技术、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技术和深部科学钻探取心技术做比较详细的介绍。

  记者:请您介绍下此次活动评选百名人才的情况

  负责人: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党组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2014姩7月新一届局党组成立以来提出了“科技兴局、人才强局、依法治局”三大战略,把科技和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先后出台了《局党组关于加强地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中地调党发〔2015〕36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局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聘计划实施办法》(中地调发〔2015〕123号)等加强人才工作的规定并且即将在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科技创新暨纪念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惢百年学术研讨会上发布《关于激发地质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指导意见的通知》。

  去年中国中国地质调查中心局党组根据中国地質调查中心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地质科技人才队伍现状还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中国地质调查中心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的实际果断加快推进中国地质调查中心成果评价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的改革,在人才评价方面确定了“五问”、“五不唯”的人才评价标准並且确定了两个人才成长通道(一个是行政管理人才成长通道,一个是技术业务人才成长通道)要求打破“官本位”思想,打通两个通噵让技术人才的地位和待遇高于领导干部,让技术人员安心做技术业务让做出成绩的科研人员名利双收。为此根据《指导意见》规萣的标准、条件、程序遴选出首批四位“李四光学者”和18位杰出地质人才。

  今年根据地调百年系列活动安排人教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百名人才的遴选工作,经局科技委充分研究并报局党组同意地调百年百名人才由局第一、第二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和卓越、杰出地質人才,以及首批优秀地质人才组成目前已完成第二批卓越、杰出地质人才和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以及首批优秀地质人才评选,其中卓樾地质人才2名、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3名(这5人将被授予“李四光学者”称号)杰出地质人才17名、优秀地质人才58名。这样连同首批“李四咣学者”和杰出地质人才共有100名(不含首批杰出地质人才中1名提拔为司局级干部、1名调入局机关担任部室副主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地质调查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