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真的不如初中生上技校学什么生吗

政协委员:现在的本科生还不如新东方技校的
导读:政协委员李志军表示,现在本科教育缺少职业技能培训,毕业生什么工种都做不了,还不及新东方职业技能学校的,毕业了就直接上手工作。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
政协委员李志军表示,现在本科教育缺少职业技能培训,毕业生什么工种都做不了,还不及新东方职业技能学校的,毕业了就直接上手工作。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股票/基金&
研究生就业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技校生 人才高消费退烧
作者:黄华
摄影记者季禾子 资料片  热点话题  1月5日,全国176万人参加了2013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考规模再创新高。在考研人数连续9年超过百万、并且连续4年以超10万人的速度递增时,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们却在抱怨自己的就业尬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以来,硕士生就业率连年下降,其中,2009年和2010年硕士生的就业率均不及本科生。  当“考研热”遭遇“就业冷”时,公布了一组数据,截至2012年初,全国技能劳动者需求缺口达到640万人。人们这才惊讶地发现,目前就业率最高的原来是鲜有人问津的技校生和大专生,而处于人才培养顶层的研究生就业率竟然垫底。本次人大会上,针对人才市场目前出现的这种就业“倒三角”形势,来自教育界的代表们各抒己见,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支招。  代表声音  市人大代表  大连外国语学院院长孙玉华  用人体制造成  高层次人才供需怪圈  “现在很多研究生都喊着"生不逢时",这虽然是种调侃,但确实说明了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和用人体制都存在问题。”孙玉华说。  “唯学历论”导致高学历人才队伍不断扩张,但在孙玉华看来,高学历人才就业的难题不仅仅是因为人才的数量多了,而是市场的变化,导致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定位发生了变化。“拿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过去,我们一个普通岗位招一名硕士生即可,但现在必须得是博士,而且还要有各种考核的指标。”孙玉华说,并不是硕士不符合这个岗位的要求,而是这些岗位基本已经达到饱和。不过,这种饱和不代表用工质量高,一些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由于有事业编制,而且未到退休年龄,无法辞退他们。而由于编制问题,一些高学历有能力的人才应该却无法补充到这个岗位工作。这种用工体制造成了人才进和出的双重门槛,给高校和科研院所这样的事业单位太多限制,操作起来还有很多不可逾越的鸿沟,无法做到每个岗位都能按其需求招到合适的人才。“所以若要解决高层次人才的供需矛盾,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细化,按照市场化的机制来调控,这个调节不了,用人的怪圈现象就无法解决。”  “大部分研究生都想留在高校工作。非得当大学老师吗?为什么不能到中学、小学甚至幼儿园当老师?”孙玉华还认为,毕业生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转变就业观念,不要总认为自己学历高就应该有人上门求贤,应该脚踏实地,到能就业的地方站住脚,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而高校也应当积极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特别是择业观念的引导,鼓励、引导大学生关注长远发展,从自身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来选择自己的岗位。同时要鼓励大学生创业,政府也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中小企业具有很大的吸纳作用,要能够从政策的倾斜上鼓励中小企业,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途径。”孙玉华说。  市人大代表  大连大学党委书记强  本科教育  也要朝应用型发展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确出现了"倒三角"问题,这是一种结构性矛盾。”王志强说,人才培养应该同经济发展的结构相适应,人才的结构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构应该一致。“简而言之,就是人才市场需要各类人才各是多少,这种多层次的结构如果不对等,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结合的今天,就造成了就业矛盾。”  王志强说,很多研究生三年前考研就是为了避开本科生就业市场的竞争,一部分人希望提高学历层次后更好地就业,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本科专业就业较差,希望选择其他专业读研来改变知识结构。但单纯地认为读到硕士、博士就好找工作了,这其实是一种误区,正因为有这样想法的人多了,才导致研究生队伍规模越来越大。  “不过,并非学历越高就越好找工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中开始重视经验和能力,不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王志强说,目前应用型人才在市场上需求量最大,但由于国内的教育之前盲目追求高学历,不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现在这一类型的人才特别紧缺,这暴露出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在结构上是脱节的,所以近年来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过,教育的投入产出较慢,效果还不明显,所以出现了本科生“回炉”念技校的现象。  王志强认为,无论是哪一种人才培养层次,我国的高等教育都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培养高学历人才。在目前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备的情况下,本科教育也要朝应用型发展。“我主张文科学生多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理科要多学习人文知识,增强综合素质;另外除了要掌握基本知识外,还要有和这些知识相配套的应用能力,这样培养出的学生能缩短和岗位之间的距离,很快融入社会。”王志强说。  市人大代表  大连24中学校长黄启成  社会人才  评价观念应转变  “学生盲目地追求高学历,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这种现象是社会大环境的产物。”黄启成说,近些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难,不少招聘单位“唯学历”倾向明显,不仅只要硕士、博士,甚至还点名要"211"、"985"高校,一些单位还将学历作为薪资、职称的硬条件。“学生求学、学校办学、社会选拔人才,都在看一纸文凭,单一的社会评价体系反过来促使学生抱着功利的心态求学。”  “但实际上,不是所有的岗位都需要高学历。比如现在最紧缺的技术工人和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根本不需要研究生,但大家都去上大学、读研究生了,谁来做这些工作?取得学历后,回来做这样的基础工作不甘心,但高端一点儿的岗位人才又太集中,所以自然会造成一些岗位有空缺,另一些岗位却打破头。”黄启成认为,从社会环境层面应该改革人才评价体系,打破“学历社会”,建立以能力为基础的新的人才评价体系,否则,面对用人单位不合理的学历要求,学生很难有理性的选择,以毕业学校、学历高低来评价人才的方式也会造成人才浪费的问题。  在黄启成看来,目前就业市场上出现“倒三角”的供需矛盾,其原因不光是教育体制的问题,还和社会观念有关。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西方发达国家,一个技术工人的收入并不比学者和公务员少,而且社会地位相差得并不悬殊,出色的工人同样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他认为,目前中国社会对人才的衡量主要是学历、收入和地位,这也是人们不愿当技工的原因,实际上职业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工人的收入和公务员、白领差距不大,社会地位等同,而且社会养老、医疗保险等配套保障都跟上,就不会有人排斥当工人了。”  记者黄华
01/07 09:3501/05 09:2101/04 09:0412/28 09:3312/24 10:4012/20 02:3912/19 12:0212/18 10:58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科生不如技校生?_职业教育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999贴子:
本科生不如技校生?收藏
“本科生不如技校生”,出自全国政协委员之口,听起来尤其刺耳,但在不少方面本科生教育的确在理念和实践上被职业院校甩在身后,更让人焦虑的是,本科毕业生尚不知自身短板,还以“与职校生比较简直是耻辱”自况。本科高校不办出特色,办学资源愈渐匮乏的当口还不向应用性转型,本科生自己再不转换心态,政协委员一句“本科生不如技校生”的牢骚,只怕会成为一句“神预言”,当然这样的预言还是不要成为现实的好,毕竟那是意味着投入巨大的高教资源的严重浪费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李志军:有本科生不能直接上手 不如技校生
来源:澎湃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李志军:有本科生毕业不能直接上手,不如技校生
政协委员李志军发言 大众网 图
  中国经营报3月6日消息,政协委员李志军表示,现在本科教育缺少职业技能培训,毕业生什么工种都做不了,还不及新东方职业技能学校的,毕业了就直接上手工作。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
(责任编辑:潘奕燃 UN657)
&&&&&&</div
翻脸比翻书快 友谊小船竟说翻就翻[]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技校生学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