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凤凰金融实际收益不高的收益真的比银行的收益高吗?

欢迎您, !|
<div class="dh1-2b1 lj2"
06月16日基金网特邀凯石金融桑柳玉老师做客中金在线路演中心与网友进行交流,欢迎各位网友登录踊跃参与。
&&&&>> &正文
为什么互联网上卖的基金收益比银行买的高?
   日11:19
重庆晨报 
  百度“百发”号称年化保本收益8%,易方达分级债基约定收益6%,基金淘宝店“送货基红包”、“集分宝”……其实不管如何包装,买的都是基金、保险、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为什么在银行等传统渠道买到的基金、理财产品等,收益赶不上在互联网上购买的同类产品?
  高收益很难持续
  互联网金融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1.创新之举有“包装”
  互联网理财产品转换灵活、门槛低,但其本质上只是把一些货币基金、理财基金进行再包装。
  2.低风险≠无风险
  互联网理财产品往往宣传无风险、高收益。
  实际上,目前的互联网理财产品主要集中在低风险的货币市躇金和短期理财基金上,属于“不保本、收益浮动型”产品。网络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3.产品收益随行就市
  收益高达活期存款的20倍(一般用7日年化收益率)?!实际上,这些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平是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浮动的。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货币基金的“日万份基金单位收益”如何。
  4.不适合长期投资需求
  互联网理财产品大多集中在短期理财和低风险品种当中,类型较为单一,长期规划应有更多元化的考虑。
  5.补贴回报凑出高收益
  一些产品能够提供高收益率,原因在于其收益结构的特殊性---常规收益+补贴收益。但对于补贴收益,往往只能使用特定的方式或符合特定的条件才可获得。高收益可持续性如何?产品是否明显越界?值得关注。
  6.P2P“保本”存风险
  所谓“本金保障”,是指从每笔借款中计提一定比例(一般2%)作为风险准备金。出现坏账,先用资金池的资金垫付,再由公司去催收。若坏账高于风险准备金时,则会暂停垫付。
  内容导航
  为什么互联网上卖的基金收益比银行买的高?互联网金融不是投资神器买卖方便 收益就不可能太高
共 3 页&& 1
  基金网声明:基金网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收藏到&&】【】【】【
我来说两句
栏目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排行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福建中金在线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互联网金融网贷的收益为什么比银行高那么多?
高收益,高风险,这是投资理财的准则。于是有着充分风险控制能力的投资人会选择股票,利用大幅风险差额来赚取收益。而保守的投资人则会选择银行和宝宝类理财实现财富的保值。
但现在,一种新兴的理财模式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冲进市场,那就是互联网金融网贷,或者简单称之为“P2P”,动辄10%以上的年化收益,比如蜜蜂资本最高14%年化收益——20%以上的收益平台请无视,在正常的运营操作模式下,不可能达到那么高——相较于银行活期的0.35%左右、银行理财的5%左右、信托理财的8%左右、宝宝类理财的3%左右,可谓太高了!
正因为高收益,让互联网金融网贷迅速风靡,也正因为更高收益平台的趁机搅局跑路,让整个行业混乱不堪,投资人也不敢轻易触碰。再加上高收益、高风险的准则,P2P平台成了“跑路”“不靠谱”的代名词。
行业收益高,有原因
但其实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台的高收益是有其原因的,很多人不敢碰或者不会碰更多是对P2P这一新型投资模式不了解,P2P投资理财实际上只是把一些复杂的方式简单化,让融资更加直接了当。
说白了,狭义金融的本质就是资金的融通,就是出借资金和借入资金。对于这件事:
银行理财产品是这样的:投资人购买理财产品本质上就是放贷,但是简单的借贷关系中由于加入了银行及影子银行(非标资产的通道),借款人实际付出的高利息,被中间的金融机构以手续费的形式层层剥夺,到投资者一端就所剩无几了。
余额宝是这样的:余额宝背后实际就是货币基金,货币基金投资的标的主要是银行大额存单及信用较高的短期债券,但是无论怎么说,这些复杂的金融产品本质上都是为了给借款人融资所用。但经过这么一个复杂的过程,融资过程中的相当一部分利润被金融精英们获得了。
P2P是这样的:P2P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金融,投资人和借款人可以直接实现资金的对接,借款人愿意支付的利息可以直接转化为投资人的高收益,而P2P在其中只是担当了信息传递者的角色,收取少量的居间费用。
而这样的操作模式下,其最大的优势就是:
1、纯“中介”的简单对称连接投资人和借款人,不需要银行的操作复杂和实体成本,不需要宝宝类的基金产品背景复杂,简单粗暴,只是担当了信息传递者的角色,收取少量的“中介”费用。所以投资门槛低,运营成本低,资金循环方便,金融流通顺畅。
2、给借款难的人提供贷款,“高息”是代价。P2P平台的借款人大多是工薪层或小微企业主,还有高校学生,他们是市场最不能抗住风险,最不能背负利息重荷的一个市场群体。所以,银行对他们是不信任的,投行更不会对他们进行放贷。
那么,为弱势群体的一方能不能承担高息呢?能,但是有风险。对于个人或者中小企业来说,如果预期收入能覆盖借款的本息,即便利息高,那当然也得借。所以,在这个时候,P2P的介入,让这批借款人有更多的渠道,也让投资人可以拿到更高的收益。
就是因为这些优势,保证了互联网金融网贷行业的收益远高于其他理财产品,但问题也来了,借款人的高风险如何把控,投资人的收益是否安全?
平台要安全,是关键
这也正是考验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台是否可靠的地方,可以说P2P的风险并非来自运营模式,而在于运营平台。对于所有投资人来言,互联网金融网贷理财是很不错的选择,而安全可靠的平台进行投资就是关键。
在考察平台的时候,看好这几点就可以:
首先是资金受银行托管,投资资金肯定是要安全的;其次投资项目是否透明,作为投资人一定要清楚自己的钱是用来干嘛的,流向了哪里,要不然平台卷钱跑路了也毫无察觉;最后看有没有风险金保障金,借款违约是无法避免的,平台风控再强大,也无法百分百保证借款人可以按期还款,而风险保障金则可以让平台对资金托底,规避收益风险。
很多人选择蜜蜂资本,就是因为其资金托管建设银行,风险备用金托管建设银行,平台项目直接匹配投资用户和借款人,借款详细信息,在经借款人同意的情况下,除却牵涉私人隐私信息,投资用户皆可了解。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注册就送1000元体验金+5元红包
六大安全保障
今日搜狐热点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到底差在哪儿?
腾讯财经特约自媒体 华信岩 作者 岩源传统正在借鉴金融的做法,完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机制,但银行业的转型可谓知易行难。从目前来看,传统银行业的转型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与互联的差距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填平,相关差距还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一是差在监管环境上。互联网是新生事物,其发展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是先有创新实践,后有监管跟进。例如支付宝业务是2003年起步、2005年正式运作的,但直到2011年底,人民才给它支付业务许可证,在做金融业务的头五、六年是监管真空。这种宽松的监管环境,促成了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增长。P2P的发展更是如此,甚至在快速发展后出现大量的“跑路”事件后,监管细则仍然没有正式出台。银行却全然是另外一副模样,不仅既有的监管规则难以突破,单是繁琐的监管流程就让银行的创新遭遇弹簧门、玻璃门,许多事情许多业务互联网金融机构都可以做,但是银行不可以做,互联网金融机构做了没人管,银行做了就违规,业内戏称银行是戴着镣铐和互联网金融竞争。对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从官方到民间多是鼓励、宽容,允许试错,但对银行,舆论却要苛刻的多,甚至在互联网金融机构出现较大风险之后,这种监管环境上的差异也并没有实质性改观。二是差在市场感知上。互联网金融的挑战无处不在,在与互联网金融的较量中,银行处于守势,往往是什么业务丢了,想着抢回来,什么客户走了,想着拽回来。一直是一种“保”的策略。但是一味的“保”,没有用,别人在全面出击,你守的话难免会顾此失彼。其根子是出在市场感知上。因为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业务和你是差异化的,他抢了你的客户也好、业务也好,业务设计和你完全是不一样的,不是抢你的客户、挖你的客户,而是他们推出了新业务、新产品、新服务,让你原有的客户放弃了你,选择了他。这个市场,是他开发出来的,是他新开辟的。在市场的感知上,传统银行鲜有建树,甚至在跟随互联网金融的节奏上也有差距。在市场竞争上,银行往往盯着既有的一亩三分地,最多也是盯着银行同业,业务疆界难以打破,思维框框较多,而互联网金融多是跨界思维,能够实现市场的创新,有着敏锐的市场触角。表现在市场竞争上,银行是在推业务,是在拉客户,而互联网金融往往做的就是一件事,推产品。有时候,甚至就是依靠一个产品,仅仅一个有特色的好产品,就完全可以立起一家互联网金融机构,成为银行的竞争对手。三是差在盈利模式上。银行是货币中介,传统模式是依靠信息的不对称赚取差价,一进一出差价盈利。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依靠大数据竞争,发挥的是信息优势。传统银行靠利差、手续费盈利,互联网金融依靠流量、平台、场景赚钱,二者盈利模式完全不同。银行的盈利都在表层,贷款吃多少利差、结算怎么收费,让客户感觉你在处处挣钱,而互联网金融让客户感到便利,钱都挣在暗处,甚至能够让客户感到他是在免费服务。信息不对称性的逐渐弥合,已经动摇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生存基础,依靠信息不对称来赚取中介费用的商业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传统银行的业务追求的是单笔变现,做每一件事情都期望收入覆盖成本,还希望略有盈余。互联网金融追求的是客户的数量和粘性,在一定时期内并不单独追求盈利性,追求的是持续长期的交易关系。典型的就是产品的设计思路,互联网金融是想方设法降低交易成本,尽可能让客户多受益,提倡T+0;银行则多在产品募集期和起息日上做文章,力图通过占用客户资金多获利。四是差在管理思维上。互联网企业的文化和银行的文化是完全不同的。互联网企业真正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用户的流量和粘性是互联网企业的生命。因此,互联网企业更多的关注于客户数量、客户参与程度和客户体验。而银行的文化是长期形成的风险文化,由于特殊性和监管政策约束等原因,银行始终是将资金安全放在首位,操作流程和管理目标都关注于不出风险、不出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客户体验,典型的例子就是TM因故障发生吞钱或吐钱后,多数银行会做出强势反应,而忽视用户的体验。在和客户交互时,银行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监管要求,而且决策会经过繁琐的管理程序,无论突发事件应对还是内部流程变更都需要层层审批,而互联网金融企业则享有较大自主权,可以灵活处置,及时响应市场和客户,从而赢得客户。除了决策效率低,银行的管理者会很自发地把屁股坐在银行“利益”的座椅上外,银行还习惯于按照自我理解的流程来组织与客户的交互,这种传统的定式改变起来困难重重,内部协调成本高。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典型的平台型商业模式,其精髓在于通过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力大的开放型、包容性的生态圈,让更多的利益相关参与进来产生流量,然后平台企业将流量变现创造商业价值。这与银行的管理思维是大相径庭的。对金融企业而言,客户流量意味着数据积累和市场机会,如果没有足够的客户流量,企业的客群增价值创造也就无从谈起。互联网金融机构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不惜通过大力烧钱扩张来保证企业生命力的延续,而这在银行是不可想象的。五是差在服务导向上。传统银行客户定位于高端客户,因单个客户业务规模大,可摊低银行各项服务和风控成本,导致银行喜大弃小,嫌贫爱富。而互联网金融企业并没有和银行争抢传统客户,是从中小企业(网商)和低端客户着手,以提供便捷的客户体验吸引客户,甚至银行主动退出的客户也都是互联网金融企业追逐的用户。任何年龄、收入的客户都可以纳入互联网金融经营的客户范围,即使是微小的末端客户,只要有信誉,同时有旺盛的金融需求,并能支付相应的成本,都可以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客户。基于此,余额宝设计之初,项目团队就强调必须将投资门槛定为1元,结算周期定为“T+0”,这样的设定既不符合当时主流产品的设计思路,也不符合公司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但对客户而言却是大大超出了心理预期,让客户第一次体会到了理财也可以像存款一样简单方便。在良好的客户体验之下,价格和收费其实都不是问题。有数据显示,2012年阿里的贷款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是22%,这和浙江的民间借贷差不多,是银行贷款利率的三倍。但因为借款时限不超过半年,而且金额很小,客户关注便捷性远高于关注高利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尤其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长尾客户群体已成为互联网金融丰厚利润的增长点。与此同时,由于高端客户市场竞争激烈,其对银行议价能力较强,并且享受了银行各种费用减免及附加服务。对处于市场竞争劣势的中小商业银行而言,高端客户市场实际利润空间有限。六是差在成本控制上。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原因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我国金融服务不到位;二是交易成本低门槛。余额宝是2013年6月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的货币市场基金产品,经过2年发展,截至2014年年底,规模已达5789.36亿元,用户数量达到1.49亿,但2014年天弘基金只有60余名员工。资产规模与其相当的某商业银行银行改制成立于2005年,经过多年发展,截至2015年6月末全行各项资产规模达到5715.5亿元,但其却拥有8700名员工和500多家实体网点,运行成本根本无法和互联网相比。七是差在历史背景和角色定位上。银行作为事关国民经济和金融安全的重要部门,承担着较多的社会责任,市场的准入和退出不是能够自主决定的,想退出的业务可能无法退出,想撤并的机构也许不能如愿撤并,想进入的领域也不是都能随意进入,多种因素制约了银行市场化的程度。而且转型也意味着内部资源、市场的二次配置,相对不宜。互联网金融则没有历史包袱,可以轻易实现想做什么做什么,进入退出相对容易,市场调整自如,机制灵活,可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化。
八是差在风险偏好上。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低,监管约束少,从资本约束到市场风险管控都有较大的灵活度,风险偏好和容忍度相对灵活,与传统银行的差异较大。使其在具体的业务上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银行的风险文化在最大化地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维护行业信誉的同时,却使客户产生了较强的隔离感,显得不接地气。因为上述差距的存在,互联网金融仍然会获得宽松的发展环境,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会进一步割裂了银行和终端客户的直接联系,分流银行客户,小额高频度的资金流水会通过第三方或者P2P进行流通、投资。在渠道方面,银行被稀释,质的变革是资金逐步脱离银行。不过,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互联网金融还难以撼动银行的主流地位,而银行要想与互联网金融接轨,也会面临较大的困难。其要害是银行在入口和场景上仍然会居于劣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互联网入口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用户的需求、上网习惯和行为模式,谁控制了入口端,谁就可以掌握客户的信息、引导客户的流向。一个比较讽刺的现象是,原本客户获取金融服务的主要通道是银行机构网点、银行卡和电子渠道,但第三方支付和各类理财网站发展之后,客户完全可以通过第三方进行支付,通过互联网渠道去选择理财产品,通过垂直搜索网站筛选个人贷款,银行从直接面对客户的前端窗口一下被挤到了后台。所以,银行的反击,一是建立自己的场景,二是拓展通道的入口。很多银行已经着手开发自己的金融服务平台、直销银行、移动支付工具、网上商城、网上就医系统等电商化平台和应用,丰富场景运用,目的就是吸引客户通过本行的平台去筛选服务信息。也有的银行开始与拥有大量的客户资源和资金资源的网站合作,如旅行网、齐家装修网等,通过垂直网站引流自己的客户。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的视角一直不同。传统金融看互联网就是一个通路,但是互联网看自己则是一个平台。互联网金融一直把客户体验放在首位,不在乎当下赚不赚钱,只求累积人气、用户与影响力,然后再想赚钱的事情,而银行多是在想怎样巩固现有的市场。有的人想着怎样应对挑战,有的人已经在谋划未来,这大概就是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的隔阂。文章来源:“华信岩”微信公众号,腾讯财经已取得授权,再次转载需得到原公众号授权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lalurawang]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99抵扣500购车款
千元优惠+2年免息
前100名送油卡一张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收益金融理财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