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股票质押后股价会涨吗一定会涨的吗

馆藏&12323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股票定增对股价影响 定增和股价的关系
定向增发板块走势强于大盘,股价上涨集中于获准日之前。
  定向增发之所以受到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追捧,除了因为整个股票市场形势比较乐观的原因外,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现在的定向增发完全是市场化发行。第一,定向增发的实施,由于有发行价作为保底,这将封杀股价的下跌空间,第二,为了增发的成功,上市公司也有动力做好业绩,这就成为股价上涨的最大推动力。第三,机构投资者买入并长期持有,本身说明他们看好定向增发的公司发展前景,对市场和其他投资者有示范与指导作用。第四,定向增发也改变了以往增发或配股所带来的股价压力格局,这是因为定向增发有点类似于&私募&,不会增加对二级市场资金需求,更不会改变二级市场存量资金格局。第五,一旦大盘出现波动,往往会使得相关利益方出现护盘动作,因此,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自然会产生护盘的冲动。第六,就目前来看,各种形式的定向的增发有助于提升公司内在价值,因此有利于增加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持股信心,使得其股价持续上涨。
  中国证监会在日就定向增发公布了新规,我们认为:定向增发新规的推出有可能凸现定向增发的稀缺性,更有利于定向增发上市公司价值的提升,从而更应该引起者的关注。
  一、定向增发成为当前市场最主要的融资手段
  定向增发是指,当上市公司增发股票的时候不实行公开发行,而是向特定的投资人发行股票,也叫非公开发行。
  前几年,由于我国股票市场低迷,再加上股权分置的改革,我国证券市场一度停止发行股票。在股权分置背景下的定向增发主要是出于&对证券市场的保护&的想法儿提出的,当时证券发行按照&三步走&的安排,定向增发被安排为三步走的第一步。这是因为定向增发&不增加即期扩容压力&。当时,在股权分置背景下的定向增发主要是用之于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或向大股东定向增发,引进大股东的优质资产,以改善上市公司资产的质量,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所以,当时的定向增发,融资并不是最主要的目的,相反,引进战略投资者,或引入大股东的优质资产,才是定向增发的主要使命。因此,定向增发确实并不增加市场即期的扩容压力。
  定向增发实际上就是海外常见的私募,中国股市早已有之。但是,作为两大背景下&&即新《证券法》正式实施和股改后股份全流通&&率先推出的一项新政,如今的非公开发行同以前的定向增发相比,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股权分置问题解决后的股票定向增发,诞生于特定阶段(股改时期)并被赋予特定使命的融资方式,是在股改中普遍采用的金融创新手段。我国规范的定向增发的法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是日起实行的,而批量的定向增发也是自2006年6月起开始的。在《再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关于非公开发行,除了规定发行对象不得超过10人,发行价不得低于市价的90%,发行股份12个月内(大股东认购的为36个月)不得转让,以及募资用途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不得有违规行为等外,没有其他条件,这就是说,非公开发行并无盈利要求,即使是亏损企业只要有人购买也可私募。
  定向增发由于手续简便、成本低、时间短,因此在股改中被应用在解决上市公司历史遗留问题、提高公司资产质量以求迅速达标顺利股改。定向增发融资方式首先用于战略投资者以现金或资产作价方式非公开认购上市公司股权,随后,定向增发被广泛采用于大型国企的整体上市中,并衍生出换股上市、吸收合并上市等创新方式。
  自日证监会批准定向增发作为上市公司新时期的再融资可选方式后,2006年下半年选择定向增发的公司数量达93家,占2006年全年增发预案的86.92%。而仅2007年上半年,在153家有增发预案的上市公司中,有117家将其再融资的方法选择为定向增发,占70.48%。由此可见,定向增发已成为当前市场最主要的融资手段。
  在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做大做强更多的是通过增发、配股等手段再融资,然后向大股东购买资产。由于资产交割完成后,大股东在上市公司的权益被稀释,因而新增资产的持续盈利能力与其利益相关度大为削弱。这种&一锤子买卖&容易带来的不良后果是,一些上市公司购买的资产盈利能力逐年下滑,流通股东利益因此受损,而大股东由于持有的为非流通股份,并没有因此有直接的损失。
而在全流通环境下,大股东通过定向增发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后,其权益比例不降反升。同时,大股东所持股权根据新的规定,定向增发的股份对控股股东增发的部分3年之内就可以流通,鉴于目前对市场未来普遍良好的发展预期,控股股东尤其是拥有较优质资产的控股股东有强烈的动机向公司注入优质资产以实现资产的价值最大化,因此就成为相当多的上市公司谋求定向增发的原因。同时,考虑到大股东所持有的定向增发的股份3年之内才能够流通,大股东实现自己价值的最大化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非瞬间完成。为了确保股权变现利益最大化,大股东将不得不考虑所注入资产的中线持续盈利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实施定向增发的公司至少在大股东所持有股份到期的时间段里有较强的提升公司市场价值的内在动力,从而可以使中小股东分享公司价值的成长。
  二、定向增发板块走势强于大盘,股价上涨集中于获准日之前
  1、定向增发受到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追捧
  自2006年以来,定向增发已成为除IPO外最受欢迎的融资手段,而其相关个股的股价表现在市场中也相当引人注目。定向增发之所以受到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追捧,除了因为整个股票市场形势比较乐观的原因外,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现在的定向增发完全是市场化发行。首先,定向增发的实施,由于有发行价作为保底,这将封杀股价的下跌空间,其次,为了增发的成功,上市公司也有动力做好业绩,这就成为股价上涨的最大推动力。第三,而采用定向增发方式,可以把基准日设定为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对机构投资者来说,有机会以更低价格完成认购,所以发行得到支持的概率也会大一些。当然,对于一些因支付股改对价有失去控股权威胁的上市公司来说,为了降低并购风险,大股东实施定向增发,可以进一步增持股权,通过一定的控股比例,获得更多的收益。
  2、定向增发板块走势强于大盘,股价上涨集中于获准日之前
  根据我们对去年以来的跟踪分析,我们发现:定向增发板块走势强于大盘。
  一般来说,整个定向增发的过程约为8个月。为剖析定向增发公司股价在其方案出台到具体实施的不同时间段的表现,我们特挑选2007年上半年增发融资额排名前10的个股作为重点。
  为了分析这10家公司股票的其市场表现,我们把这些公司股票的其市场表现可划分为4个阶段:增发预案公告日至股东大会公告日阶段、股东大会公告日至证监会获准日阶段、证监会获准日至增发公告日阶段、增发公告日至2006年6月底。
  第一阶段(增发预案公告日至股东大会公告日,一般平均为1个月左右)。股价上涨最好的是海螺水泥,上涨40.09%;最差的是渝开发,下跌22.46%。通过了解两家公司的公告,我们发现,海螺水泥融资的主要目的在于进行资产结构调整、新型产能类投资等投资项目,项目投资回报率高且建设周期短;而渝开发融资则没有明确目的性,尽管融资14.63亿,实质上项目投资不到1亿元,闲置资金用来打新股。这一阶段这10家公司股票平均涨幅达7.96%。
  第二阶段(股东大会公告日至证监会获准日,一般平均为6个月左右)。这一阶段涨幅最大的是民生,达60.94%,其次是南山铝业、岳阳纸业等;涨幅最低的是渝开发,只3.67%。民生银行股价上涨的主要时间集中于2006年8月至2007年初,这阶段恰逢的快速升值拉动了整个银行股的大幅上涨。这一阶段这10家公司股票平均涨幅达38.1%。
  第三阶段(证监会获准日至增发公告日,一般平均为1个月左右)。这一阶段渝开发以29.09%排在涨幅榜第一位,这与其前期滞涨而随后补涨有极大关联,涨幅排在其后的是海螺水泥、云南铜业。这10家公司股票在此阶段的平均涨幅达15.74%。
  第四阶段(增发公告日至今)。这一阶段仍以渝开发排在首位,上涨61.57%,但其股价上涨更多地与政府加大西部开发,成立成渝特区有极大关联,具有一定偶然性。这一阶段该板块平均涨幅31.18%.
  综合归纳这四个阶段的个股股价表现,我们发现,股价大幅上涨时期主要集中于定向增发从预案出台至获准日之前,平均涨幅达98.8%;而股价上涨幅度最大阶段则又集中于股东大会公告日至获准日阶段,平均涨幅为38.1%。
  另据据WIND统计显示,在&5&30&大盘大幅下跌的4天时间里,大盘下跌15.33%,两市有一半个股跌幅高达30%以上,而已增发个股和有增发预案个股只分别下跌了18.36%和11.92%,增发题材板块成为市场中相对抗跌板块。而在6月5日至6月20日大盘上涨16.32%时间段内,含增发预案和已实施增发个股则分别上涨28.99%和26.61%,成为市场领涨先锋。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白银投资那么火,还不开个户?相关文章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均由网络转载收集,与可可黄金网无关。本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如果某些 新闻影响到事件本人,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或者修改。是不是,‘不设涨跌幅限制’的股票当天基本都是升,
什么情况下,股价不受涨跌停板限制
来源:网络
关键字: 涨跌幅 当天
更新时间:
延伸:本文除了聚合《是不是,‘不设涨跌幅限制’的股票当天基本都是升,》,免费提供的有关涨跌幅 当天和什么情况下,股价不受涨跌停板限制的内容之一,已有不少的网友认为此答案对自己有帮助!
网友1的回答
1、什么情况下,股价不受涨跌停板限制??2、所有复牌的股票当日都不受涨跌停达到涨跌幅限制就叫涨网友2的回答
  股票交易在哪些情况下不设涨跌幅限制: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第3.3.14条规网友3的回答
  股票停牌一段时间后复牌当天是否有涨跌幅限制,要看是为什么停牌,如果是股改停的话,复牌的当天是没有网友4的回答
要看为什么改的,若果是借壳上市类的(比如很多借壳上市的券商)或资产重组和整体上市等原因改的名字,同时网友5的回答
在下列几种情况下,股票不受涨跌幅度限制:   1.新股上市首日。(但是在股票涨跌到一定幅度或换手率达网友6的回答
设置的,第一天最高价格为发行价格的144%。 沪深A股的涨跌停限制是10%。 但是一般在下列几种情况网友7的回答
不受涨跌幅限制的有以下情况: 1、新股上市首日 2、股改股票(S开头,但不是ST)完成股改,复牌首日网友8的回答
2、股改股票(S开头,但不是ST)完成股改,复牌首日; 3、增发股票上市当天;更多关于涨跌幅限网友9的回答
当然不是。相信这里很多朋友还对6月12日的000760记忆深刻,那天它是追送股票上市当天,不设涨跌幅限制,即属于以下第4种情况,结果当天大跌18.9%。所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每只股票都不一样的。不受涨跌幅限制的有以下情况:1、新股上市首日2、股改股票(S开头,但不是ST)完成股改,复牌首日3、增发股票上市当天4、股改后的股票,达不到预计指标,追送股票上市当天5、某些重大资产重组股票比如合并之类的复牌当天网友7的回答
猜你感兴趣
相关关键词重估千点:股改目的并非推动股价上涨_网易财经
重估千点:股改目的并非推动股价上涨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数周来,一场声势浩大的“口水战”淹没了中国资本市场,起源是接受一家媒体访问时称,股权分置改革中,“千点托市不应该”,“千点”对中国资本市场“没有意义”。
资本市场本处于多事之秋,争论颇多。对于股权分置改革是否应稳定股价,指数涨跌是否应作为检验改革成败的标准,更是焦点。吴老一席话立刻风云涌动,反对者阵营亦声势浩大。
探究股价形成,影响因素甚多,研究表明股改制后的上证综指已大大失去指标意义。
股改目的并非推动股价上涨
股权分置改革推出在时间上与四年熊市重叠,于是自然有人希望股改,就是要终结熊市,改革只不过是服务于或服从于“上证综指涨起来”这一目的的手段罢了。
是这样吗?持有这种看法,我认为存在偏差。
“同股同权”是公司运作的基础,中国内地的上市公司在获得利益分配、行使表决权等诸多方面都基本上做到了“同股同权”。唯独非流通股(准确的范围应该是,上市公司首次公募股票以前发行的股票及其增量部分)“暂”不上市流通,形成与海外成熟市场不一样的独有现象。而且,这一“暂”最长的已有14年多了,在股权分置改革推出前还不知道何时是一尽头,非流通股的流通权事实上是被剥夺了,违背了股票市场运行的基本原理有违“三公”的原则。
股权分置改革,只不过是把非流通股本来就应拥有的流通权,还给非流通股罢了,从而在我们的股票市场上完全实现“同股同权”。
从另一个角度,股票的价格应该体现市场的供求关系,反映上市公司的质地。但是股权分置的存在,股票的价格不断受到干扰:谁也说不清楚市场的成交价格是体现了上市公司的价值,还是只反映了流通股股份的价值。市场价格信号便被扭曲,因此就缺乏指导意义。
同时,目前无论是法律还是《条例》都没有规定非流通股,应该上市流通,或者不上市流通(法律和《条例》都没有非流通股或与其类似的概念)。这样,公众投资者头上就悬着一把剑,谁也不知道非流通股何时会流通,投资者无法形成稳定的预期,二级市场价格不断受到干扰。
但市场经济的基本要义就是运用价格手段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资本市场功能亦是引导资金流入更为效率的环节。既然股权分置的情况下,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分割开来,价格信号是扭曲的,就阻碍了资金效率的最佳发挥。其次,绩差公司的价值难以从股价上体现出来,难以退出市场,从而使利用股票市场进行大规模的购并重组极其困难,一些创新手段如换股等的出现受到极大制约,股票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就难以发挥。
还有,国有经济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本来对于国有股份从某些行业的退出,在股票二级市场中减持是一个良好的方式,但是股权分置现象的存在,堵死了这一渠道。
因此股权分置改革真正目的是解决资本市场制度缺陷,完善股票市场的运行基础,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如果仅仅以指数例如上海综指的涨跌来看待、判断本次股权分置改革,那就远远低估了这次改革的重要意义。
流通股东利益具有片面性
从根源上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在目前我们股票市场的制度设计下,流通股的投资者天然要求指数上升以获取收益,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具有片面性。
投资者投资流通股,主要从两个方面获得回报:一是从上市公司处获得红利(现金红利和/或股票红利);二是购买价格与出售价格之间的正数差额,即资本利得。
在中国内地,分配现金红利的现象并不普遍,一是指每年进行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率不是很高,二是指上市公司分配的现金占股票面值的比率,特别是占股票流通市值的比率很低。这样,我国内地的投资者很少将获得回报的希望寄托在分红上。而内地的投资者投身股市多希望迅速致富,也几乎没指望上市公司的分红。
那么要盈利,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资本利得上,或者说,低价买,高价卖。
在海外成熟市场,由于市场卖空机制存在,在市场的下跌过程中,投资者仍然可以获得盈利。但是中国去年8月修改后的《证券法》仍然规定不得有融资融券的行为,法律上的禁止,使得卖空在中国内地市场成为不可能,或者说投资者在指数下跌的过程中不能盈利。
所以,内地投资者要盈利,那就只有“华山一条路”了——指数涨上去。
流通股东很多,他们的要求很容易成为普遍的“民意”,并很自然地反映在对股权分置改革要求上---监管机构推行股权分置改革等种种措施,必须服务于或服从于指数的上升,指数上升改革就是成功的;指数没有上去,改革就是失败的。
但这种“民意”实质上存在背缪:一个极端的推理是,股价要永远上涨,但天下有永远不停上涨的股票市场吗?因此,监管机关采取行政措施推动指数上升,从长久来说,也根本做不到。
股改不是指数上升的充分条件
在股票市场上,影响价格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股票价格是一个多元函数,净资产值、盈利水平、分红政策、增减资行为、公司重组和宏观经济状况、行业情况和资金的供求状况都构成了变量。
在价值投资的理念下,股票价格简单的可用市盈率法或市净率法来估算出,复杂的可用数理模型来估算出,如现金流贴现模型或增长模型(零增长模型、不变增长模型和可变增长模型)。
而西方主流投资学中著名的随机漫步(Random Walk)理论,也指出股票价格的变化是不可预见的。
因而,要求股权分置改革来拉动大盘指数的上升,从善意的角度说,也是把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股权分置改革只是赋予了非流通股的流通权,一部分股东向另一部分股东支付了对价。上市公司的所有现实和预期的会计要素,包括净资产值、盈利水平等等,都没有因为股权分置改革而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改革并没有使股票估值的基础发生变化,那么改革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股价?
改革后,多数股票可能会上涨指数上升,但也可能出现指数下跌。
综上所述,指数上升不一定是股权分置改革这一变量引起的;指数下跌,也不一定是改革这一变量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股权分置改革决不是指数上升的充分条件。股权分置改革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指数的上升,检验改革成败的标准更不可能是指数的上升。
并且,即便是用股价来作为股权分置改革的标准,上证综指也表现出极大的偏差,特别是在股权分置改革除权更使指数异化。
上证综指的偏差
为了反映股票市场总体价格或某类股票价格的变动和走势,人们用统计学中的指数作为指标。内地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主要使用上证综指(000001)和深圳成指(399001)来作为两个市场的指标。特别是在深圳市场一度暂停安排新的上市公司上市后,市场各方主要使用上证综指作为衡量两个市场变化的指标。
但是上证综指本身存在缺陷:
——上证综指难以全面反映内地两个股票市场的变化,只反映上海交易所股票变化,无法反映市场整体走势。
——上证综指受到上海 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走势的影响。上证综指把全部上市股票(即全部 和 B股)纳入编制范围,但机构投资者却不能投资 B股。而且B股价格是将美元换算为人民币,再计入上证综指的,受汇率变动的影响,上证综指失真。特别是像上个月人民币对美元突然升值 2%,就会使 B股的总体市场价值突然贬值,拉低上证综指。
——股票上市首日计入指数导致上证综指失真严重。从原理上说,IPO股票上市后应该间隔一段时间,至少几天再纳入指数,比较科学。因为市场对于 IPO股票的定价在上市首日之后的几天内一直在试错,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定价才比较准确。
这一失真程度可以计算,如果采用 ∑?上市首日收盘价— IPO价格?×总股本,可以大致算出 IPO股票上市首日计入指数导致上证综指失真的程度。粗略计算,在去年下半年之前,这一指数计算规则导致上证综指累计“虚涨”了 80多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到了去年下半年,由于大量次新股的二级市场价格又跌破了其上市首日的收盘价,所以,这一计算规则又促使上证综指产生向下的“虚跌”。总之,计算方式原因使指数人为地忽高忽低。
而且,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上证综指更会因G股票愈来愈多地出现,衡量股价水平的偏差会愈来愈大。
由于G 类股票在复牌后的第一天不计入指数计算,所以当日股价的波动对大盘不会产生影响。复牌后的第二天,该股票走势将出现一个类似除权的走势。从这个角度讲,随着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股票越来越多,G类股票除权走势将对大盘指数产生一个巨大的向下拉扯作用。而且上证综指的计算是以总股本为权重,而像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宝钢等大盘蓝筹股票,如果它们停盘和复盘,其大幅涨跌导致上证综指“虚涨”、“虚跌”的现象就十分明显。
那么,在解决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股指在除权作用下,此千点已非彼千点。
因此,上证综指既不适于作为市场走势的指标,就更不可能成为股权分置改革的评价标准,誓保千点因此难有实质意义。而且资本市场的运行有自身规律,且影响股价因素众多;监管机构应重在防止欺诈,保证合理有序规则,不可能也不应该去控制指数的涨跌。否则,自套枷锁,市场永远只是“政策市”。
文/特约研究员 武南山 (本报记者刘鸿雁对此文亦有贡献)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债转股后股价会上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