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美国家有种族歧视为什么中国中国怎么没有种族歧视视

中国人被定性为“黄种人”,是种族歧视的结果
腾讯历史杨津涛
[摘要]大多数中国人至今还以黄种人自居,唱着《龙的传人》中“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歌词,只是这种认同其实完全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之上。 图注:在“黄祸”之说流行时,英国作家萨克斯·罗默创作了以傅满洲为主角的系列小说,将之作为“中国人奸诈取巧的绝佳象征”。图为电影中的傅满洲形象。在人种划分上,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亚洲人属于“黄种人”或“蒙古人种”,是一个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常识”。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以上划分所依据的不是科学成果,而是政治观念。此种饱含种族歧视意味的划分方法,在19世纪末欧洲衍生出流行一时的“黄祸论”,并对东方的中、日两国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人最早被西方旅行家称为“白人”,后来随着种族偏见加重,变成了“黄皮肤”1、欧洲人因在中、日两国传教失败,于是不再将东亚人归为“高贵”的“白人”在古代西方人看来,欧洲是“被上帝祝福过的地方,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他们白皙的肤色是同基督教信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能看到这样一个变化:在早期中西交往中,来过东亚的西方旅行家大都将中国人的肤色记为“白色”。如16世纪初,葡萄牙药剂师多默·多列士写道,中国人“像我们一样白”,日本人“是白人,衣着考究”。进入17世纪,由于传教受阻,欧洲人对中国人、日本人的观感大变,对他们肤色的描述已不再是白色,而是多种多样的“暗色”,有棕色、红色、黄褐色,甚至黑色。从18世纪开始,亚洲人(尤其是东亚人)的皮肤逐渐被统一称为“黄色”,其肇始者为瑞典生物学家林奈。他在名著《自然系统》中,将亚洲人的肤色用拉丁语定义为“luridus”,一个有黄色、浅黄色,以及死亡、像幽灵一样意思的贬义词。同时在西方医学中,黄色皮肤还通常被视为黄疸病的症状。不久,德国人类学家布鲁门巴哈率先使用“黄种人”名称,且毫无科学依据地发明出一个新种族——“蒙古人种”,中国人和日本人都被归在其中。此后,西方人对“黄种人”或“蒙古人种”的印象趋于定型,即将其视为处于白种人和黑种人间的“中间”种族,特点为“总是处在停滞之中”,“标志着与白种人相比天生低下和能力的有限”。而在所有人种中,只有白种人是“真正勇敢、自由、慈悲和仁慈的”。①2、当“蒙古人种”成为“黄种人”的同义词,欧洲开始流行“黄祸论”在“黄种人”和“蒙古人种”被创造出来后,两个概念迅速结合在一起,并同匈奴人、蒙古人西侵欧洲的历史记忆相联系,发展出流行一时的“黄祸论”。近代欧洲人对“黄祸”的恐惧,主要针对日本人和中国人。当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向富强,中国亦由洋务运动开启现代化进程,欧洲在东亚的扩张被阻碍;加之,中、日两国较大规模地向外移民,被认为挤占了白种人的生存空间,让他们感受到人口上的威胁。②将“黄祸论”推上顶峰的是德皇威廉二世,他让画师绘制了一幅“黄祸图”:代表英法德俄等欧洲主要国家的女神,头顶基督教十字架,在天使的指引下,防范着远方的敌人——代表日本的佛陀及代表中国的龙。此画原题为:“欧洲各民族,保卫你们的信仰和家园”。这种观点后来被不断阐释,如有人称,“真正的黄祸,乃是中国……迟早要使西方世界的经济平衡和工业平衡受到影响的那种压力”“当这一天来临时,它就可能从英国和德国手中多去对世界市场的控制权,特别是在整个亚洲”。③加重西方人对“黄祸”的恐慌的事件有两个,一是中国1900年的义和团事件,使在华欧洲人受到很大震动;二是1905年日俄战争,黄种之日本战争白种之俄国,让西方各国大为震惊,担忧未来中、日联合,会对白种人不利。 图注:威廉二世命人绘制的“黄祸图”近代中、日两国知识分子对种族论极为信奉,并按照需要解释自身种族1、梁启超等认为,黄种人是唯一能同白种人竞争的种族,预言会有“黄白种战”19世纪末,种族学说及“黄祸论”在欧洲兴起时,正是中国知识分子大规模向西方学习新知识的历史时期,他们将这些新观念全盘吸收。如1897年,严复在《原强》一文中说,“盖天下之大种四:黄、白、赭、黑是也”,其中“黑种最下,所谓黑奴是也”。1897年,梁启超更将西方的种族歧视学了过来,以求增强国人对黄种的信心,“凡黑色、红色、棕色之种人,其血管中之微生物,与其脑之角度,皆视白人相去悬殊。惟黄之与白,殆不甚远。故白人所能之事,黄人无不能者”,然后举例,日本能通过学习西方富强起来,正说明白种人能做的,黄种人也能。同时,他还称日本人种源于中国。④至于西方人所宣传的“黄祸”,晚清知识分子则将之视为中国巨大潜力的表现。梁启超解释说,“西人深畏中国人,向有黄祸之语互相警励也”;邹容《革命军》中,激励汉人说“尔有黄祸之先兆,尔有种族之势力”。同时,他们断定,未来必有一场“黄白种战”,而中国人要同日本人联合起来,才能战胜白种人⑤。孙中山毕生坚持“大亚洲主义”,希望中日能平等相待,“亚洲大局维持之责任,在我辈黄人。日本与中国唇齿之邦,同种同文,对于亚东大局维持之计划,必能辅助进行”⑥。2、日本人起初不屑于和中国人并列为同一种族,后来出于侵略需要,自居为“黄种人”代表和以上中国人的诉求不同,在维新后发展起来的日本,希望得到白种人的平等对待,而不愿意同中国人一起居于黄种人之列。著名学者田口卯吉在《日本人种论》中说,西方人“称我日本人种为蒙古人种,即黄色人种的一部,和中国人种相同”,其实“大和民族和中国人不同种,而和印度、波斯、希腊、拉丁等同种”。但欧洲列强并不以日本人的解释为意,在巴黎和会上否决了日本提出的“人种差别废除议案”。⑦一战后,日本不再强自将种族起源向西方靠拢,转而自居为“黄种人”的代表,以领导对抗白种人。1914年,日本元老山县有朋在给内阁的建议书中说,“按世界之近况,人种竞争逐年激烈……支那人必深知四千年来未曾有受制于白人之事,若晓以情理、说服劝导,使之幡然醒悟信赖帝国,则未必不可期也”。1918年,一个到中国访问的日本国会代表团,在演说中宣传“欧洲国家战后将要加紧控制中国,所以黄种人现在应该及时联合起来反对”。⑧及至二战,日本充分利用“同种论”,为侵略寻求合理性。日本吞并朝鲜时,声称“日韩言语人种同一”;扶植伪满、伪蒙政权时,又宣扬“日满同祖论”“日蒙同祖论”;汪伪政权建立后,则继续“黄种人联盟”的论调,宣称“中日提携是表示黄色人种不受外人欺侮”,伪政权甚至组织民众观看电影《成吉思汗》,以增强作为黄种人的“自豪感”。⑨ 图注:1900年,德国明信片《在中国作战》种族概念很大程度上出于虚构和想象,留下极大的阐释空间,以至缺少科学意义从“黄种人”“蒙古人种”概念出现以来,对中日两国人的观念产生了极大影响。大多数中国人至今还以黄种人自居,唱着《龙的传人》中“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歌词,只是这种认同其实完全是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之上。这样就很好理解,为什么中、日两国知识分子对自身种族的随意阐释,没有经过任何科学验证,看上去依旧相当合理了。对于“种族”问题,著有《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一书的英国历史学家冯客,曾有一些精辟论述。他认为,“‘种族’是一种与客观事实无关的文化构造……一些人可能会关注皮肤的颜色,而另一部分人则关心眼镜的颜色。这些生理上的差异自身并不引致文化的差异,而是用来使角色的预期合法化:生理的特征被赋予了社会的意义……种族并不存在,它们是被虚构出来的。种族范畴的所指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冯客在书中,拿越南人和菲律宾人举例,“这两个民族通常被划定为‘棕色’,但在反抗法国的斗争中,越南人突然发现自己被描述为‘不许白种人鱼肉’的‘真正黄人’……菲律宾人通常被作为黑色野蛮人而加以排斥,但在1898年抗击美国的斗争中,他们被描述为‘亚洲倡独立之先锋’”。⑩当代学界充分证明,以肤色划分人种的方法,既充满种族偏见,又缺乏信实的学理支撑,早已被弃之不用。因此,我们使用“黄种人”这个词时,需要特别谨慎。 图注:传统上,按照肤色划分的人种分布注释①(美)奇迈可:《成为黄种人》,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41、51、63、88页;②⑦罗福惠:《“黄祸论”与日中两国的民族主义》,《学术月刊》2008年第5期;③方旭红:《论“黄祸论”的形成根源及影响》,《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月;④⑤杨瑞松:《尔有黄祸之先兆,尔有种族之势力:“黄祸”与近代中国国族共同体想象》,(台)《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26期,2006年11月;⑥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会的演说(一九一三年二月二十三日)》,《孙中山全集 第3卷 》,中华书局2011年,第26页;⑧许赛锋:《人种论与一战后日本的对外政策》,《世界历史》2016年第3期;⑨黄东:《塑造顺民:华北日伪的国家认同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69、171页;⑩(英)冯客:《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1999年9月,第2、78、79页。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为什么美国的“种族歧视”那么严重?
为什么美国的“种族歧视”那么严重?
美国的种族歧视从来都不是单独出现的
它基本上沿着两条脉络发展
一支是宗教主义的脉络
另一支则是世俗主义的脉络
" 白人至上 " 的前世今生: 美国极右翼运动发展 300 年
发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骚乱已经平息,但这不是故事的终结,而是华盛顿新一轮政治地震的开始。
当地时间 8 月 12 日,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发生了以 " 团结右翼 " 为名义的白人至上主义者游行,事件最后以 20 岁的 " 国内恐怖主义者 " 菲尔茨驾车冲向人群导致一名 32 岁的女性身亡、十余人受伤的悲剧落幕。
对于这起暴力事件,美国总统特朗普首鼠两端,几次道歉态度反复,引发共和党内建制派大佬的集体倒戈。当时的白宫首席战略师班农见风使舵,竟然打电话给左翼媒体谴责种族主义分子,最后被炒鱿鱼丧失了 " 国师 " 的地位。
而对手民主党本想痛打落水狗,但其基层活跃分子竟然真的在多地提出要拆除华盛顿、托马斯 · 杰斐逊雕像,因为这些建国伟人和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南方蓄奴州的统帅罗伯特 · 李一样,都是是奴隶主。弗吉尼亚抗议的导火索,就是该州政府决定拆除位于夏洛茨维尔市的一座罗伯特 · 李的雕像。这样大的尺度,是民主党精英也难以预料的。
政治场上一旦刺刀见红,夏洛茨维尔街头的血迹就不再那么引人关注。但不该被忽略的是,这次流血事件不过是阿美利加大陆自迎来欧洲移民以来无数次种族冲突中的一点水花。那些肮脏的 3K 党、新纳粹和白人至上暴力团伙,也不过是美利坚种族主义洪流汹涌浪潮中浮在水面上的垃圾而已。力量更巨大的潜流,则隐匿在水深之处。
极右翼运动的起源
严格意义上讲,不论是 " 种族主义 " 还是 " 白人至上 ",两者都不能准确描述美国族际冲突的历史。在北美殖民地建立到合众国发展的三百年间,爱尔兰裔、犹太裔、南欧人种(操拉丁语系的白人)都曾经或仍然是极右翼暴力团伙针对的目标,暴徒们对什么是有色人种的定义夹杂着复杂的时代性、政治性及宗教性偏执,而不是单纯从肤色和血统确认。极右翼暴力团伙的猖狂,就像一个不会愈合的伤口,折射出美国民族大融合历程的艰难。
阿美利加土地上最早的种族歧视和暴力活动来自于欧洲移民对印第安土著的驱赶运动。从 " 五月花号 " 登陆北美大地的欧洲移民绝大多数大多来自中欧、西欧地区,具有盎格鲁 - 撒克逊 - 德意志血统,是新教 - 天主教漫长拉锯战中被驱赶的新教徒。他们因为无法在天主教治下获得最低限度的宗教自由和人身安全,因此被迫前往新大陆寻找自己的前途。
强烈的宗教情感再加上相对统一的民族身份,使新大陆人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和宗教身份认同。他们大多吃了欧洲君主们的苦头,所以高度反对中央集权;他们为自己宁肯流落他乡也要信奉新教自豪,所以对新教以外的其他宗教都咬牙切齿;他们踏上的是印第安人世代居住的土地,却从来的第一天就相信这是上帝赐予自己的山巅之城,所以反复强化 " 低等种族 " 不配拥有好东西的主张。
美利坚的历史属于先有殖民地后有国家,现有移民后有法律政府,所以在一百多年的殖民史当中,美国最早的执法者是组织程度很低的民兵而非警察军队。因为不存在政府,所以殖民者在处置与 " 非白人 " 关系时动用私刑、成帮结伙成为很正常的事,自我救济构成了早期社会秩序的主要来源。
在 " 大英帝国 " 有组织有计划地治理印第安人之前,民兵们已经和印第安人已经冲突了大约三十余年。" 大英帝国 " 派驻的官员到位之后,按照帝国传统确立了对待印第安人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在法律上确立了印第安人低等种族的地位,二是迫使其改变信仰,三是逼迫印第安人迁徙和集中居住。这三个原则被后来的美国政府继承,也被用于对待其他的有色人种。从殖民地到建国的时期,美国没有极右翼的概念,只有被褒扬鼓励的暴戾的民兵,还有被默认的私刑审判。
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和宪法的通过,是人类政治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但是其宪政层面的安排也为后来的种族冲突埋下了很多隐患。首先,各州民兵在民族独立过程中的贡献使美国宪法高度肯定州权、个人持有武器权和民兵权利。
宪法修正案第二条明确指出:" 一支得到有效控制的民兵对于一个自由州的安全是必要的,人们拥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应受到侵犯。" 宪法修正案第十条中则规定," 凡未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属于州或人民 "。美国各个时期的极右翼暴力团伙都是凭借这两条生存发展和躲避联邦政府打击的。
此外,美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主权原则,但独立时美国西部存在大量桀骜不驯的印第安部落,美国各州则保有数量巨大的黑奴,美国政府采用一系列制度婉转地坚持这些有色人种不拥有完整人权。例如,1798 年约翰 · 亚当斯为代表的联邦党人政府抛出了明显针对新移民的四条法令 , 即 " 归化法 "" 外国人法 "" 间谍法 " 和 " 叛乱法 ",法律几乎公开将国内的一切混乱归咎于 " 特定族群不够美国 "。这些政治劣习成为了后来极右翼分子们 " 盛赞 " 的传统。
还有一点,美国宪法虽然在制度上确立了政教分离原则,但从建国先贤到一般的制度设计,却都为新教的主导地位提供庇护,宗教又成为歧视的一个重要来源。
总的来说,美国的种族歧视从来都不是单独出现的,它基本上沿着两条脉络发展,一支是宗教主义的脉络,以激进的牧师、护教团甚至邪教面目出现,将打击包括天主教、犹太教、伊斯兰和无神论者包括在内的异教徒作为自己的使命;另一支则是世俗主义的脉络,他们以捍卫州权、持枪权、美国宪法和美国生活方式为口号,主力是各式各样的民兵组织、街头暴力团伙,以特定族群威胁美国生活方式为由肆意妄为。
宗教名义下的极端主义
美国极右翼暴力活力往往是伴随着移民浪潮兴起,大量非新教信仰的移民涌入,刺激了本就宗教氛围浓厚的右翼势力。美国在法律上允许各种宗教并存,但是社会舆论却从未承认多元宗教平等。在一个天主教徒出身的肯尼迪当总统竟然要大书特书的国家里,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宗教歧视氛围可想而见。
成为宗教狂热情绪第一个受害人的族群其实是白人——爱尔兰裔。17 至 19 世纪,在美国第一波移民潮中,大量信仰天主教的爱尔兰移民成为美国人数最多的移民团体,到 19 世纪中叶达到外国出生人口的 40%。
爱尔兰裔来到美国时大多一文不名,所以对工资要求极低,这极大地拉低了美国低端劳动力市场的雇佣价格;爱尔兰人广建天主教堂,又和新教信众产生了摩擦。美国掀起了排斥爱尔兰人的狂潮。马里兰州曾出台一项决议,拒绝天主教徒出任公职 , 原因是 " 它们的第一忠诚既不是对本州的,也不是对美国的,而是对罗马的 ";还有好几个州出台了特别税——要求雇佣爱尔兰人必须额外付钱。
宗教歧视导致了大量暴力行为:1831 年,纽约市的新教教徒暴乱,爱尔兰人的圣玛丽教堂被焚毁;1844 年,费城的新教教徒袭击爱尔兰社区,死伤达 50 人 ,30 多处房屋和两座教堂被焚毁; 1871 年,纽约市新教教徒进入爱尔兰社区游行,导致数十人死亡和数千军警的干预。
翻看 19 世纪纽约州警察的记录,爱尔兰人占总逮捕人数的 50%,纽约警方对其官方评价为 " 新移民特殊毛病的饮酒习惯导致了爱尔兰人的偷窃及 …… 亵渎星期天 "。当时甚至产生了专门针对爱尔兰人的 " 一无所知 " 运动,其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 · 桑德斯在《进步与美国前程》一书中明确指出 :" 爱尔兰人的愚昧来自其天主教信仰 ……(他们)能带给这个国家的只有他们的破烂。"
针对爱尔兰人及其他天主教徒的暴力活动持续了约 150 年,随着以爱尔兰裔、法国裔、意大利裔为代表的天主教族群人数增加、经济政治地位提升,以及美国内战的爆发,白人对黑人的暴力活动成为主角。第一代 3K 党人来自美国内战结束后退伍的南方老兵、前奴隶主和官员。1866 年建立的 3K 党起源于新教运动中奉行极端主义的兄弟会,他们罩着画有十字架的白袍,公开用私刑处死黑人和落单的共和党人。不无讽刺的是,今天的 3K 党成员却普遍和共和党结缘。这个组织有自己的密语、宗教符号,带有明显的邪教色彩。直到 1871 年联邦政府颁布 《三 K 党法案》进行严厉打击,才使其渐渐隐身遁形。
与受到不公平待遇的黑人相类似的是犹太人。新教徒、天主教徒基于《圣经》中对犹大的描述共同对犹太人进行了长期欺压。美国东部城市过去的招工告示曾写明专要 " 新教徒 " 以排斥爱尔兰人,进入 19 世纪则写明只要 " 基督徒 " 从而排斥犹太人,而黑人因为信仰基督教反倒比犹太人容易就业。
美国约半数的州,把根据基督教传统 " 礼拜日法律 " 规定的 " 礼拜日不得营业 " 条款强加给犹太店主。美国国民警卫队、牙医协会很长时间内都拒绝犹太人加入。在 19 世纪的反犹暴力活动中,翻身的爱尔兰裔团伙则是主力。
看起来更为荒诞的是,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黑人接棒成为歧视犹太人的重要人群。美国黑人群体中,基督徒占绝大多数,他们在反犹情绪上并不亚于其他群体。黑人在上世纪 60 年代平权运动中的一个主要主张就是清洗 " 不洁的白人 ",所指的主要就是犹太人,黑人聚居区的犹太人店铺工厂也常常成为洗劫的目标。1984 年,黑人牧师、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中的第一位黑人竞争者杰西 · 杰克逊发表公开反犹广播演说,用侮辱性的 " 夏洛克 " 一词攻击犹太人。
宗教和世俗极端分子相互勾结
总体而言,纯粹以宗教为名的右翼暴力活动不是主流,纯粹以世俗主义名义出现的暴力活动也不多见。但他们往往搅合在一起,被放进美国精神、美国传统、美国生活方式这个大筐里。宗教和世俗极端分子相互勾结,都愿意把自己打扮成伟大美利坚的代言人。
美国世俗主义极端分子热衷暴力且大多能逃脱法网,主要靠两个挡箭牌:一是用维护州权来对抗种族平权,因为内战前很多州的法律是认同种族歧视尤其对黑人的歧视的;二是用民兵权和持枪权对抗联邦干预,因为右翼极端势力就是利用自己在武装组织方面的优势来欺压、恐吓甚至杀害少数群体的。
美国最早的种族极端分子就来自各州尤其是南部和西部各州的民兵。这些民兵长期持枪镇压印第安人和黑奴,还在孤星共和国时代和拉丁裔的墨西哥人大打出手,养成了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传统和心狠手辣的手腕。内战失败后成立的 3K 党,晚上是宗教性暴力团伙,白天则大多是街头执法的骑警、地方民兵(后更名国民警卫队)和农场主、监工一类角色。
与第一波浪潮相比,3K 党的第二次崛起带有更明显的世俗主义政治色彩,其党徒更多把自己打扮成地方法律捍卫者的角色。尽管听起来都觉得很矛盾,但他们认为联邦被大资本家、阴险的共产主义者和犹太集团控制,因此用私刑的方式展开种族战争。据统计,从 1882 年到 1936 年,在美国死于民众暴行即私刑的 4672 人中,有 3383 人是黑人,约占四分之三。而诱发 3K 党第二次崛起的 " 弗兰克案件 "( 年),则集中体现了 3K 党暴徒和政治家的勾结。
这起案件发生于佐治亚州,受人尊重的犹太工厂主犹太人利奥 · 弗兰克被黑人清洁夫吉姆 · 肯勒指控杀害了年轻的来自南方乡下的女工、13 岁的玛丽 · 菲安。尽管后来大量证据表明那个黑人证人才可能是凶手,但法官以 " 必须照顾民众情绪为由 " 判弗兰克绞刑。反北方共和党的 " 人民党 " 党员瓦特森为了竞选州议员,更是鼓励民众以私刑处死弗兰克。最后,自称 " 玛丽的骑士 " 的武装民众在警察的注视下,冲进监狱把弗兰克抢出来绞死。
" 弗兰克案件 " 的恶劣之处在于,从公诉人到所谓骑士们都知道弗兰克是冤枉的。公诉人德塞因为满足了种族主义者 " 替南方贫困农民从犹太吸血鬼手中讨回公道 " 的谎言,于次年当选佐治亚州的州长; " 玛丽的骑士 " 成员则借此案的东风在 1915 年 1 月 25 日,再次聚会于一座石山上,并宣布三 K 党重生。
在 20 世纪 20 至 30 年代,比 3K 党更为极端的新纳粹组织在美国露出峥嵘。1915 年至 1932 年间,美国才成立了 5 个反犹组织, 但 1934 年至 1939 年的 5 年间,反犹组织竟发展到了 700 余个,成员共计约 500 万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以库格林神父为领袖的 " 社会正义同盟 " 以及朗格领导的 " 分享财富会 "。
密歇根州的库格林神父在 1934 年建立的全国社会正义同盟自称有成员 750 万,并组建了打手队,每队 25 人,专门向犹太人寻衅。" 分享财富会 " 的创建者朗格本人就是路易斯安那州的州长,他依靠 " 分享财富会 ",直接取消了州议会,并公开指使民兵逮捕、殴打和绑架敢在报纸上指责他的人。至于另一个新纳碎组织德美同盟的领导人库恩,则干脆就是希特勒啤酒馆暴动时的德国老兵,后来移民到美国。
法西斯浪潮在美国看似来得快去得快,但被抓起来的都是些街头打手,美国种族主义思潮和激进民兵组织的结合却被完整地保留下来。这些人重新穿上 3K 党的外套,在上世纪 40 至 50 年代的南方各州组建地下法庭,在 60 至 70 年代的平权运动中对黑人运动大打出手。
在越战结束后的美国迷茫时期,世俗主义的民兵组织开始向邪教的方向转化。一大批宣扬末世论、末日武装、要求打败异教徒的邪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978 年反异教徒的人民圣殿教派出武装力量,截杀国会议员利奥 · 瑞安和记者,然后鼓动 908 名追随者集体自杀。1984 年 6 月 18 月,新纳粹组织用机枪杀害了犹太电视节目主持人艾伦 · 伯格。这些邪教有宗教色彩,但囤积弹药、组织军训、宣传对异教徒决战的手法又和那些隐秘的民兵组织牵连甚深。
1993 年 2 月 28 日,美国联邦执法人员出动坦克和飞机,对大卫邪教设在韦科的总部发起围攻,造成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的 86 名大卫邪教教徒和 4 名联邦特工死亡。大卫邪教覆灭直接导致美国各地民兵组织重新崛起,他们以对抗联邦对邪教过度执法、还权力与人民和各州的名义,大肆招兵买马并制造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1995 年 4 月 19 日,前美国士兵、民兵组织成员麦克维为了替大卫教复仇,制造了 168 人死亡、超过 800 人受伤的俄克拉何马城爆炸案。
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登台后,民兵组织更加兴盛。2008 年,密歇根州民兵组织 " 胡塔利 " 在组织内散发一份暗杀名单,其中目标人物包括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已卸任的总统、多位国会议员以及其他政府高官;2010 年 3 月底,又是该组织向美国各州州长发函,要求他们三天之内自动下台,否则面临被 " 除去 " 的危险;2016 年 10 月 16 日,堪萨斯州 3 名民兵组织成员计划在美国总统选举次日对一处索马里移民居住地实施炸弹袭击,但被警方提前破获。
2016 年,美国极右翼武装团伙已经有 10 万成员、1000 万支持者之众,但联邦政府几乎没能给任何组织首脑逮捕并定罪;而这些准军事组织中充斥着美国最懂法、执过法的现任前任警察、特工,这才是事情的关键,值得深思。中国人的歧视链里面没有黑人的位置
近日备受争议的洗衣剂广告截图【导语】近日,一则中国的洗衣剂广告,在国外媒体的转载之下,引发大量关于种族歧视的指控。在这则广告中,一名身上脸上都沾着油漆污渍的黑人男子,让女主角喂了一粒洗衣溶珠后,被按着头塞进洗衣机中。洗衣结束后,女主角打开洗衣机,一名肤色白皙的亚洲面孔男性从中出现。广告传到国外后,引起国外媒体和网友的强烈批评。英国《每日镜报》表示,这是史上&种族歧视最严重&的广告。CNN引述网友的话称:&如果你不明白为什么这是种族歧视,那么恭喜你,你就是一个种族主义者。&广告的制造商认为海外的批评者太过敏感,放大了解读。但由于争议过大,28日他们发表道歉声明并终止了广告投放,&因广告的传播及舆论的过分渲染,对非洲裔人群造成的伤害,在此,我们表示歉意,也真诚希望广大网友和媒体不要过分解读。&但也有很多中国网友认为美国人小题大做,太&玻璃心&了。网友&眼熟我眼熟我&说:&无聊&&只要跟黑人有关就都是种族歧视吗?&部分网友认为中国文化与美国不同,对种族歧视并不敏感。为什么对于外国人这么明显的种族歧视到了中国却变成了一件不太敏感的事情?在中国,还有哪些见怪不怪,不被认为是问题的歧视现象?这则广告被认为是抄袭的。9年前,一则意大利广告同样是一个洗衣服的姑娘和一个意大利白人调情,后者被塞入洗衣机,最后洗出来了一个肌肉发达的黑人。广告最后打上字幕:&有色更好&。两则广告形式几乎一样,只是价值观截然不同。歧视是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平常我们所说的歧视,准确地说,其实是一种社会偏见。由于人们之间存在差别,人总是倾向和自己相似的人们交往,而对其他群体疏远和区别对待。偏见可以产生在任何人之间,富人可以鄙视穷人,穷人也可以仇富。但由于占有资源和话语权的不同,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区别对待发展成一种不公平、不平等的现象,歧视就产生了。常见的有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残疾歧视、宗教歧视等。由于长期的区别对待,美国的黑人长期处于收入低、受教育机会少、居住条件差等不利环境中,因此,在黑人社区更容易滋生犯罪、脏乱、不务正业等现象,这些现象又反过来加深了社会对黑人的偏见。这就是自我实现预言,即社会一旦形成对某个人或者群体的带主观倾向的看法,他们就真的会朝这种方向发展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对自己的偏见态度或歧视行为都理直气壮的原因,事实上,正是他们的偏见和歧视才导致他们深恶痛绝的现象的产生。2015年,德国东部城市德勒斯登(Dresden)举行反种族歧视、反仇外游行,吸引成千上万民众参加。歧视自古就存在,不管中外歧视自古就存在。古希腊的哲学、伦理学中就有歧视的理论来源。在梭伦立法中, 奴隶的非人地位是由其&自然身份&决定的。亚里士多德从生物有机学说来论证奴隶制的合理性,认为天赋理性高的人能够发号施令,而天赋理性低的人只能服从。在古希腊,女人是介于男人和奴隶之间的人,荷马的《伊利亚特》、《》和赫西奥德的《神谱》中,都有对女性的蔑视和贬低。《周易》中的&天尊地卑&从根本上否定了男女两性的平等地位,形成了&男尊女卑&的歧视思想根源,在《论语》中,孔子有&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言论。地域歧视在中国也很早就形成了,先有很多讽刺人的段子,我们耳熟能详的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故事,无一例外地,都被安排在当时的宋国(今河南境内)人身上。马丁&路德&金最有影响力且最为人知的一场演讲是日的《我有一个梦想》,迫使美国国会在1964年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为非法政策。文明国家为废止歧视做了很多努力歧视是世界各国都存在的现象,但平等是社会公民最基本的一项权利。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歧视应该呈现出逐步被反对和禁止的趋势。《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国际公约都表达了无论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等区别,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种族歧视在欧美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古希腊的种族主义思想后来在欧洲社会广泛流行,他们认为肤色最亮的属于等级中的最高级,肤色最黑的属于最低级。在白人的文化中,白色象征善良、纯洁和美丽,而黑色象征着罪恶、腐朽和丑陋。这种思想也发展到了北美大陆。自南北战争以后,美国就有了反对种族歧视的立法,但是执法的失败使得这些法律毫无意义,19世纪和20世纪初,种族隔离原则在美国都被认为是符合宪法的解释。二战后美国兴起了一系列的人权运动,包括马丁&路德&金发起的各种努力,推动了反种族歧视的进程。时至今日,种族歧视在美国已经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同时也是非常严重的罪行。不能说美国已经消除了种族歧视,但是对美国人而言,歧视既是一件违法,同时也是一件会引起社会强烈抗议的事情,反种族歧视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欧美等国家以及香港等地区在反对性别歧视、年龄歧视、残疾歧视、性倾向歧视上也都有所立法,并设立相应的执行机构来保障反歧视法的贯彻,比如美国、、香港都成立了&平等工作机会委员会&。在这些地方,企业都不敢明目张胆地在雇佣广告上对种族、年龄、性别、出生、宗教等加以限制。&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话题被证实完全是虚假新闻,图片也是网上盗来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导教授高丙中认为,虽然是虚构的,但确实也反映出中国社会现实,包括民众对城乡差距及不公平的体会。在中国,本就安然存在着种种奇怪的歧视链歧视现象并非一个舶来品,在中国,歧视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十分严重的地步,并发展出一条条&奇怪&的歧视链。今年年初,一则&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的虚假帖子成了春节期间最热门的话题。发帖人称,她不顾父母阻力来到江西农村男友家过年,看到了男友家的第一顿晚饭,决定分手回家。这个帖子涉及的城乡差距、地域歧视等关键词,触动了很多人敏感的神经。最明显的歧视是城市对农村的歧视。在这条歧视链上,城市人处在上端,而上海又是城市的典型代表。在上海话中,一直有一个最为显著的歧视词语&乡窝宁&,意思就是乡下人。《中国青年报》2015年的一份调查中显示,有40.3%的受访者认为,&农村人&的叫法仍然存在歧义,53.9%的受访者认为&农村人&和&城里人&差距仍然很大。其次,是对某地或某省份的污名化,江西被认为是贫穷、落后和愚昧的,因而处在了歧视链的低端。但江西还不算严重,被&黑&得最厉害的莫过于河南省。几乎河南人每到一地,当地人都用异样眼光看他们,有一句顺口溜,&十亿人民九亿骗,河南人民是教练,总部设在驻马店。& 2003 年发生在深圳市的&河南地域歧视案&中,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龙新派出所公然悬挂出&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和&凡举报河南籍团伙敲诈勒索、破获案件的,奖励500元&的横幅。与此类似的,还有&皖北小偷村&、&甘肃乞丐村&、 &新疆小偷&等在媒体上常常出现的字眼。最近最火的,当然要属&莆田系&了。即使在同一个省内,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也会产生歧视链。江苏省一直以来被冠以&大内斗省&的名号,苏南的经济发展水平要高过苏北,因此苏南鄙视苏北,苏锡常共同鄙视。5月14日,上午八点半,近千人聚集在江苏省教育厅门口,喊出&反对减招,教育公平&的口号。最厉害的歧视,是制度性歧视中国人的种种歧视是如此大行其道,陌生遥远的黑人,在中国人的鄙视链里,还真是没有位置。今天,在就业上,很多企业设置985、211高校的门槛,甚至公然排斥女性。在公务员招考上,人为设置各种歧视性条款的现象更为严重。比如有的招考职位并没有职业特殊性,身体条件却要求按招考警察的标准;一些基层单位招考一般办事员,但用人单位却对学历和专业提出更高的特殊要求。前段时间闹得很凶的江苏、湖北家长游行呼吁教育公平,反映出教育资源分配上也有严重的制度性歧视。中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存在招生指标地方化倾向,包括部属院校。除了教育,在就业、买房、、社会福利等方面,很多城市对本地人和外地人实行了制度性区别对待。这种不平等当然导致歧视链。本地人享有特权外,还形成了外地人挤占城市资源的意识。不管身边的歧视有多严重,仍然有很多人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一直以来,这些歧视都是有制度保障的,是合法的。制度性歧视是社会歧视的最高形式,这种歧视拥有国家权力背书,被歧视者处在弱势地位难以反抗,久而久之,没有人能意识到这是歧视。凤凰新闻客户端:子申君(更多有用有理有趣内容,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sanjiangxing&)
[责任编辑:wangchang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种族歧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