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藏族文化有很多像基督教与西方文化文化

甘南藏区基督教发展现状的调查及反思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甘南藏区基督教发展现状的调查及反思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第1期;2006年2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ofHunanInstituteo;2006;帝国主义时代的文化接触:基督教与西南民族;石雯丽;(吉首大学文学院,湖南吉首416000);摘要:本文试图对帝国主义时代基督教在我国西南地区;民族的传播轨迹以及对西南民族文化的影响;关键词:基督教;西南民族;文化;传播中图分类号:;TheCultureCo
2006年2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ofHunanInstituteofHumanities,ScienceandTechnologyNo.1Feb.,
帝国主义时代的文化接触:基督教与西南民族
(吉首大学文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摘 要:本文试图对帝国主义时代基督教在我国西南地区民族的传播情况加以论述,从而进一步探讨基督教在西南
民族的传播轨迹以及对西南民族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基督教;西南民族;文化;传播中图分类号:G125;B9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6)01-0140-05
TheCultureContactoftheChristianityen2li
(JishouUniversity,Jishou,416000,China)
Abstract:triestodiscussthespreadoftheimperialisticageschristianityinthesouthwestregioninourcountry
andfurtherdiscussthespreadtrackofchristianityinsouthwestraceanditsinfluencetosouthwestraceculture.
Keywords:spread
苗族是一个跨地区广泛分布的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他们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国西南的贵州、云南、四川、重庆市以及中南地区的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苗族在中国总人口大约740万,越南50多万,老挝30多万,泰国10余万。
苗族地区是基督教在西南最早获得较快发展的少数民族地区。在苗族地区活动的基督教教会组织主要有内地会和循道公会。内地会从贵州安顺向黔西北方向发展,后来也进入云南。循道公会最先进入云南省昭通。然后两条线路开拓,一条进入贵州威宁,并影响及于贵州西部不少苗族地区,一条在滇东北拓展、并进入川南的同时,向南进入滇中滇北地区,比如会泽、昆明、嵩明、武定等。
基督教与苗族的接触其实也出于偶然。1902年,内地会来到贵州安顺地区发展,并准备深入山区,把少数民族作为传教对象。该教会负责人党居仁某一天在水西偶遇几名威宁苗族人,并主动攀识。党居仁当时因考虑到威宁苗族来安顺路途遥远,于是把它们介绍给昭通的循道公会。
其实早在内地会接触苗族人之前,循道公会的传教士
们于1883年开始,便进入滇东北的重镇昭通开展活动并开办了教会。起初,教会活动仅局限在城镇及汉族当中,但是发展十分缓慢。到19世纪末,十多年时间里,仅仅三十余名教友
。其间,教会负责人如英国传教士柏格理曾
试图深入彝族地区传教,但终未成功。结果,因为党居仁的介绍,苗族大量涌入昭通要求皈依基督教,从而既改变了当地苗族的命运,也改变了循道公会的原来传教方向。
1904年,昭通教会负责人柏格理来到贵州威宁县的石门
坎,开设了苗族地区第一个教会,建起了第一座教堂,从而在将近半个世纪里,石门坎成为滇黔川三省边境地区苗族宗教文化的中心。自1904年以后,基督教在滇黔交界的苗族地区迅速发展。1905年,柏格理又会同内地会的传教士郭秀峰到滇中滇北的寻甸、富民、禄劝、武定、禄丰、嵩明等县考察。次年,由郭秀峰主持在武定县苗族聚居的武定县洒普山开办了滇北地区的教会组织。并影响了周边各县苗族地区。到1932年,循道公会在昭通设立“西南教区”,下辖16个联区116个堂区(教堂)。在这16个联区中,苗族是最主要的信徒。在昭通到威宁一带及周边地区,苗族大约80%以上的群众归依了基督教,少数村寨几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石雯丽(1968- ),女,湖南花垣人,吉首大学文学院讲师,从事语言文学和民俗研究。
乎全民信仰。
石雯丽:帝国主义时代的文化接触:
基督教与西南民族141
县东北部为主的北部聚居区、以福贡县和维西县为主的中部聚居区,以碧江县及兰坪县西南部为主的南部聚居区。这三个聚居区在地域上是不连贯的,因此各区的社会状况和宗教信仰也相应地各有区别。怒族与傈僳族、藏族等民族杂居相处,在社会文化包括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方面,也互相影响。尤其是与傈僳族的长期同处一地、相互交往,各地怒族普遍能够使用傈僳语,甚至在南部怒族地区,傈僳文亦能通行。
傈僳族和怒族聚居的滇西北地区地域上与西藏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相连,文化上受藏族的影响也比较大,。在基督教进入这个地区以前,世纪开始,。到1924余人,其中,藏传佛教和天主教的
内地会在滇北也得到了很顺利的发展。1923年,郭秀峰在洒普山主持成立了“基督教内地会滇北六族联合会”,先后在各地设立了7个总堂51个分堂205个支堂,分别负责在当地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中的传教活动。其中洒普山教堂为苗族总堂,下辖7个分堂27个支堂,邻近各县有苗族聚居的地方几乎都有教堂。
除了循道公会、内地会以外,中华基督教会和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等教会也先后在这一地区的苗族中建立教会组织。除了滇黔川交界地带、滇东北、滇北地区,贵州西部和云南的西部南部也有少数苗族接受了基督教信仰,但是比起上述地区来说,要零散得多。总起来说,各教派的苗族信徒总数大约4万余人。
在苗族地区传教之初,教会为他们创制了苗文。而且,循道公会十分关注世俗社会的发展,化和医疗卫生事业,堂,哪里就有学校”,1950年时,,达到扫盲
、迪庆州南部的德钦。尤其是天主教在当地主要是通过土地关系的制约而使得人们信教,没有形成自发性和普遍性的局面,所以其影响十分有限。
基督教最初在傈僳族中的传播,直接受到了滇东北苗族地区教会的影响。20世纪初,基督教打开了滇东北、黔西北苗族聚居地区的传教局面之后,与这一地区毗邻的滇区。而滇北地区即是傈僳族的一个聚居点。1905年以后,原总部设在昭通的基督教循道公会不断派出传教士到滇普山开办了苗族教会。随后,一直在昆明开展活动的内地会传教士也进入这一地区,并接管了循道公会在该地区的传教事业。内地会先后在这里设立了七个传教总堂。其中建于1916年的武定县滔谷总堂即是这一地区傈僳族基督教活动的中心。在此期间,传教士还为当地的傈僳族创制了一种拼音文字。
在内地会开发滇北傈僳族地区的同时,基督教五旬节会、路德会、神召会、滇藏基督教会等也开始进入滇西北傈僳族地区传教。其中丽江、维西的傈僳族比较早地接受了基督教信仰。1913年,内地会的英国传教士在滇西重镇保山建立了传教据点,并把傈僳族作为重要的目标人群,还创制了“西部傈僳文”。另一方面,缅甸的内地会传教士巴拖于1913年首先从腾冲进入怒江峡谷地带活动,1919年英国传教士傅能仁到怒江州泸水地区活动,但是成效极微。
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内地会等加大了进入怒江
标准。。另一方面,,在传教活动中结合该民族的文化特点,以获取人们的亲近感,以推动基督教的更顺利拓展。
傈僳族大约60余万人,其中多数分布在云南省的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江流域的峡谷地带,尤其以怒江傈僳族自此外,还有一部分分布在缅甸(5万)、泰国(3万)、老挝。
在基督教传入以前,傈僳族信仰万物有灵,世间万物均由“神灵”或“鬼魂”所支配,山有山灵、树有树鬼、水有水神,并且鬼神信仰并未分化。图腾崇拜遗迹也随处可见,比如虎、鱼、蜂、竹、火、霜亦是人们崇拜的对象,并与氏族组织相联系。
在1900年以前,傈僳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1910年前后,受苗文创制推广活动的影响,基督教传教士曾在禄劝县、武定县等地创制了一种苗文字母相仿的“格框式”傈僳族拼音文字,一般称为“东傈僳文”,在当地傈僳族信徒中推广使用。此后,在滇西北的怒江地区活动的传教士也于1913年前后创制了另一种以拉丁大写字母及其变体形式为符号的傈僳拼音文字,一般称为“西傈僳文”,在滇西北的傈僳族聚居地区推广使用,至今仍有很大影响。此外在1920年代,维西县的傈僳族农民汪思波也创制了一种音节文字,在当地小范围使用,未能流传。
怒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据1990年统计,不到2.7万人,集中分布在滇西北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在缅甸,也有大约3万多怒族分布。在中国,怒族的分布大致可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聚居区,即以贡山
傈僳族也是西南地区信仰基督教人数比较多的民族。中、滇北的苗族彝族聚居区自然成为教会扩张的重点地
治州最为集中,在滇北的大姚、禄劝、武定等地亦有分布。北地区苗族聚居的武定、禄劝等地活动,并在武定县的洒
传教的力度。内地会英国牧师杨思慧夫妇和美籍加拿大传教士杨志英夫妇于1929年和1930年先后在碧江县和泸水县开办教会。五旬节会的英国传教士傅培德夫妇也于
1929年由维西进入兰坪县设堂传教,美籍加拿大牧师马导
民从兰坪到达福贡县建立了神召会,美国牧师莫尔斯父子也于1933年进入贡山县,建立了滇藏基督教会。此后,基督教在怒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很高的普及程度,使怒江地区成了基督教在云南傈僳族和怒族地区活动的中心。
至20世纪50年代初,内地会为主的基督教各教会在以怒江峡谷为中心的地区(包括缅甸傈僳族和怒族地区)先后建起了大小教堂300余座,发展信徒5万余人,其中怒族信徒约6000人。云南境内的教堂占绝大部分,约250座,信徒2.3万余人,怒族信徒5000人,约占当地傈僳族和怒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尤以碧江县、福贡县信众最多,此两个县每个县都有70余座教堂,信徒各有八九千人。在有些乡村,信徒比例高达90%以上。从教派分布来看,内地会主要分布在福贡县以南,福贡县境主要是神召会的活动范围,滇藏基督教会则主要在贡山和维西二县活动。
在怒江流域以东的地区,居区多为五旬节会在活动,个支堂,另外,5000基督教信徒。
基督教在傈僳族、怒族中的传播,对当地民族社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傈僳文与基督教相偕普及。凡加入教会者都能懂得傈僳文,包括大部分怒族信徒。傈僳文甚至已经超出了宗教范围而在社会上被广泛使用。东傈僳文和西傈僳文几乎一样。文字对宗教传播扩展的影响自不待言,但是它被创制出来之后,其用途就不只限于宗教了。其实,基督教的许多戒规如禁止杀牲祭鬼和吸食烟酒,提倡自主婚姻和结婚不受彩礼等,对于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的影响是不言自明的。不管是傈僳族还是怒族,均因为信教,主要是在烟酒、疾病、婚姻等方面节省耗费,生活因而得以改善;或者是怀着这一类(改善生活、摆脱奴隶主及官方的压迫等)的目的而信教。基督教在这里,不仅仅是占领人们的精神世界,而且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当地民族的文化。
景颇族是中国与缅甸之间很有影响的一个跨境民族,并因为著名人类学家利奇(EdmundLeach)的研究而在国际人类学界很有名气。讨论景颇族的基督教信仰问题,离不开缅甸及景颇族的跨境分布格局。在缅甸,这个民族被叫做“克钦”,大约60万人,主要分布在克钦邦及其邻近地区。在中国,景颇族有大约12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
19世纪末,在缅甸克钦地区活动的传教士,曾为当地
的景颇支系创制了一种拼音文字,后来也在中国云南的景颇族地区流传开来。20世纪初,传教士们又创制了载瓦支系的拼音文字,虽然在部分载瓦地区使用过,但是影响比较小。
在19世纪以前,景颇族的传统宗教信仰主要是鬼灵。他们把鬼分为三类,一类是天上鬼,以太阳鬼最大;一类是地上的鬼,以地鬼最大;另一类是家鬼,以“木代鬼”为最大。木代鬼既是山官的家鬼,又是天鬼之一。景颇族最大的祭典“目脑纵歌”就是为祭祀木代鬼而举行的,四五年一
(官庙)的活次,场面盛大,耗资甚巨。此外,还有祭“”
动,、山官家”。董萨,。景颇族的宗教信仰具有鲜明1852年,英国占领下缅甸以后,就开始向上缅甸地区
扩张,各基督教会也随之进入缅甸北部。1885年缅甸全境森(Cushang)和欧?汉逊(O.Hanson)等人先后在密支那、八莫地区传教,并开展景颇文创制工作。随后,美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司拉古书、司拉若柄亦进入该地区传教。
1895年,在八莫、密支那等地的教会学校中普及和推广使
分布于武定、禄劝、、会理等县,信徒约3000人。沦为英国殖民地,教会活动更加活跃。先是美国传教士库
用景颇文,以此为基础,传教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密支那和八莫成为基督教在上缅甸的中心。传教士们利用推广文字教育为手段,翻译和编写了大量的景颇文《圣经》和《赞美诗》及其他宗教读物。在势力发展起来以后,向中国景颇族地区发展。最早到云南景颇族地区传教,并取得成效的是缅甸浸礼会勐巴坝教会的景颇族(克钦人)传教士德毛冬。那是在1907年时候,他开始到与缅甸接壤的瑞丽县等戛寨传教并开办教会。从此这里成为基督教进入云南景颇族的第一个据点,随后,大批传教士不断从缅甸进入云南,基督教浸礼会也很快蔓延到云南省景颇族聚居的各地区。
继德毛冬之后,法籍传教士德仁康、英籍传教士英格兰和英格朗姆也来到瑞丽的等戛等地传教,甚至说服等戛的大董萨也信仰了基督教。陇川县景颇族信仰基督教,也是从缅甸传过来的。1914年前后,毕业于缅甸勐巴教会学校的景颇族(克钦)青年早堵开始在陇川景颇族地区传教。
1916年,在缅甸的英国雇佣军中入教的陇川景颇族司拉宗
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另外保山地区的腾冲、崩回国时,浸礼会八莫总会派了两个传教士与他同行,在临沧地区的耿马、思茅地区的澜沧等地也有少数景颇族。陇川的垒良地区传教。后缅甸雷基教会牧师米洞糯来到学者研究认为,景颇族源于中国古代西北地区甘青高原的氐羌部落。现在景颇族包括景颇、载瓦、喇期(茶山)、浪峨等支系。景颇语也分为景颇方言和载瓦方言两种,后三个支系(载瓦、喇期、浪峨)均讲载瓦方言,仅有土语差别。
陇川县广宋寨传教,并建立了教堂。同时期,勐巴拉教会的美国牧师司拉珊陆也多次到陇川县传教,并于1925年在拱山建立教堂,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果为基督教在云南景颇族地区最大的活动基地。1917年,缅甸景颇族(克
钦)传教士明渡等到盈江县景颇族聚居的邦瓦、横龙等地以及傈僳族聚居区传教,并建立教会。到1950年,这派属于浸礼会的基督教力量在盈江共建立教堂50余座,发展信徒约3500,景颇族大约30%的人接受了基督教。而瑞丽县有教堂10座,教会学校10余所,信徒2000人,占全县景颇族的24%。陇川县教堂数也在十余座,信徒2000多人。
在云南景颇族地区基督教活动中心从南部的等戛向北边的拱山转移,是1940年代的事情。1949年,缅甸浸礼会总会将陇川的拱山教堂确定为其下属的一个总堂,使其成为八莫总会下属的七个分会之一,统辖周围各县的教务工作。随后,其下辖各地教会被分为八个教区。1956年底,云南景颇族地区浸礼会教会改组为“中国基督教浸礼会拱山总会”,下属教区增设为14个。1957年,该会宣布加入中华浸信会联会,并改名为“云南省德宏自治州景颇族浸礼会联会”,直接受上海中华浸信会联会领导,脱离与缅甸教会的隶属关系。
在云南景颇族地区,开的、因,,由于边境,缅甸的基督教传教势力也沿边境一线展开。第二,更值得探讨的是,地理分布状况与景颇族地域间的文化差异也有一定的关系。在景颇族地理分布的东部地区,受汉族、傣族文化的影响较大,而该地区的傣族、汉族几乎不信仰基督教,这种情况对基督教继续由西向东拓展起到了很大的阻拦或者消减作用,形成一个文化缓冲地带。
基督教在景颇族地区传播的过程中,注意动员景颇族社会中固有的可供依赖的力量。比如利用山官、头人以及本民族宗教上层,只要山官信了教或者表示支持,传教就会容易得多,另一方面,结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景颇族信仰孔明,传教士就声称耶稣是孔明的兄弟,是孔明派来的。
拉祜族和佤族两个民族也都有基督教信徒。两族住地相邻,我们就放在一起叙述。
拉祜族和佤族都是跨境民族。拉祜族在中国云南省有40多万,在缅甸有8万,泰国3万,越南和老挝各有1万人左右。佤族在中国约35万,缅甸约20万,泰国1万余,老挝2万。两个民族集中分布地区位于澜沧江流域中国与缅甸、老挝接壤的地区以及延伸地带,佤族聚居地偏西一些,拉祜族聚居地则偏东一些。拉祜族在中国最大的聚居区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此外还有耿马、双江、勐海等县。佤族在中国最大的聚居孟连、耿马、永德、镇康也有不少。
虽然拉祜族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彝语支,即来源于古氐羌部落,而佤族则与古代滇西南的濮人有关系,属
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佤德语支,然而两个民族由于居住地域紧邻,自然环境相似,而且二者长期相处、交往比较密切,因而他们的社会文化形态也非常接近。二者均从事高度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在20世纪中叶,刀耕火种还比较常见。
传统上,拉祜族信奉天神“厄莎”为守护神,认为其是创造世界、主宰万物、执掌人们吉凶祸福的大神。佤族则信奉他们的“木依吉”为创造世间万物的神灵。除此之外,两个民族中都有数十种大小不一的鬼神,人们若是亵渎了神灵,便会受到伤害,导致各种各样的病痛和灾祸。对于他们来说,鬼神没有区别,量,,。“自,,。16世纪初叶,汉地佛教也开始传入到拉祜族地区,甚至在澜沧、西盟县还建立了五个佛教中心,俗称“五佛五经之地”。然后汉地佛教也通过拉祜族影响到佤族。清朝中叶,拉祜族掀起持续不断的起义斗争,佛教成为人们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和联络手段。大致地说,小乘佛教主要分布在孟连、西盟两县以及沧源县的大部分地区、耿马县和双江县的少数地区,并在佤族中有较大影响。而汉地佛教主要分布在澜沧、双江、耿马等县,以及西盟、沧源两县的小部分地区,在拉祜族中影响更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接近傣族地区、受傣族影响较大的地区,小乘佛教的势力更大,而在接近汉族地区、受汉族影响较大的地区,汉地佛教就有更大的势力。
和景颇族一样,云南拉祜族和佤族地区的基督教信仰,最初是从缅甸传入的。19世纪80-90年代,美国浸信会等教会在中缅边境缅甸一侧的景栋建立了传教据点。景栋是缅甸东北部的一个重镇,离拉祜族、佤族聚居区很近。他们很快就开始在缅甸的拉祜族、佤族地区活动。
1905年前后,浸信会景栋教会的美国传教士永伟理等
人多次到云南边境拉祜族和佤族地区了解情况,并于1905年在双江县发展了一些拉祜族信徒,把他们送到景栋的教会学校培训,然后分派到各地从事传教活动。由于地方官吏的抵制,开始时其传教工作收效甚微。1919年,永伟理在双江县帕结寨建起了云南拉祜族和佤族地区的第一座教堂。然后,他就竭力再向南拓展。到1921年,他又从当地土司手中购买了今澜沧县糯福寨后的一座山头,建盖了一座更大的教堂。从此,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打开了基督教在云南拉祜族和佤族地区的传教局面。糯福教堂建心(总堂)。永伟理把教会分为佤山部和拉祜部,分别由其两个儿子永文和与永文生负责。与此同时,教会开办了一些医院、学校,尤其是当地民族传教人员培训班,利用行医
区则是西盟佤族自治县和沧源佤族自治县,此外,在澜沧、成后,成为浸信会在云南以及缅甸北部一些地区活动的中
办学、推广少数民族文字等办法推进其传教工作。此后,拉祜族和佤族聚居的其他各县都发展了基督教信徒。拉祜文是20世纪初传教士在缅甸拉祜族地区创制的,后来随着传教活动在云南的开展而带入云南。佤文是1920年代传教士在中国佤族地区新创制的拼音文字。民族文字被用来翻译圣经及其他宗教书刊。文字的创制和使用对于基督教的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比较而言,拉祜文的推广范围比佤文要宽,流传面要大。
到1950年,浸信会先后在云南境内的双江、澜沧、孟连、西盟、沧源、耿马等县建立了大小教堂200余座,有信徒4万余人,成为云南省近代基督教活动的重点地区之一。
由于从缅甸传入的渊源及跨境民族的特点,教会在拉祜族和佤族地区的工作也是大致沿边境一线展开。虽然基督教传播在拉祜族和佤族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地方行政的不够支持,地佛教或小乘佛教,传播,,信众分布除了上述民族之外,彝族、哈尼族、傣族、独龙族中也有部分地区、部分民众信仰基督教。但是,放在其整个民族中来看,基督教的影响很有限。彝族是与苗族一样,比较早地信仰基督教的民族。在贵州西部的内地会葛布教滇北地区武定县、禄劝县及寻甸县分别建立有彝族总堂。总之,两省彝族信徒总人数大约有2万人左右。
哈尼族信仰基督教最初来源于1914年开始的英国传教士富力敦在云南江城县的传教。到1950年,教堂数达到10所,信徒数达2500人,其中哈尼族占1000人。丹麦神召会传教士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墨江、镇沅传教,建教堂40余座,信徒近3000人,其中哈尼族约2000人。美国长老会和德国内地会在新平县、元江县的哈尼族中传教,也发展了哈尼族信徒近千人。信仰基督教的哈尼族中,以碧约和卡多支系为主。
傣族信仰基督教仅限于局部地区,比如德宏州北部的盈江、西双版纳州的景洪、澜沧县的上允、内地的新平和元江等。由于傣族传统信仰的顽强和制度化,对基督教的传播形成了极大的阻力,所以就算是偶有信者,也都只是点式分布,总数也不过数千人。
独龙族是中国人数相当少的一个跨境民族,中国仅有
5000余人,在缅甸有大约两三万人。中国独龙族主要居住
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而且,这种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基督教在傈僳族怒族地区的蔓延形式出现的,基督教教会并没有做很大力量的投入,因此信仰的宗教基础也不深厚,人数仅数百人。
基督教在西南民族中的传播,有一个从城镇向乡村转移的轨迹。开始时,他们试图在走上层路线,自上而下地先突破城镇市民和士大夫,结果证明根本行不通。是循道公会在石门坎的巨大成功启发和鼓舞了各教派的目标转换。这同时也是从汉族向少数民族为主要传教对象的转换。因为少数民族受到各种封建势力、较深,,,乃是其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获得的成功。
基督教教会在传教活动中,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帮助当地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虽然他们是为了传教的目的,但是文字本身的创制和推广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虽然基督教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部分教会时期创制的文字现在在少数民族地区仍在通行。这无疑有利于当地民族的发展。另一方面,基督教还帮助当地少数民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改变落后的或者影响生产的习俗,引
第三,在西南地区信仰基督教的少数民族大部分都是跨境民族。有的民族信仰基督教甚至还是从国外传入到中国来的。通过这种方式,一个民族的国外部分深刻地影响中国的同一民族,这对于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显然是十分不利的,在现代社会对于国际关系的处理也会受到影响。虽然现在中国基督教实行“三自”,但是边境地区的跨境渗透和影响到今天也还是不可忽视的。在当今,国外宗教势力仍然在试图通过边境地区向中国西南民族传教。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我们应该加强跨境民族与宗教传播的研究以及与邻国的协商。
会中,设有专门的彝族教会。循道公会中也有彝族堂区。进一些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积极处事态度。
①古宝绢、饶恩召译述:《苗族救星》,中国基督教圣教书会1939年
[1]韩军学.基督教与云南少数民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张坦.窄门前的石门坎[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3]金春子等.中国跨界民族[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4]申旭,刘稚等.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跨境民族[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
在怒江州北部的独龙江流域,与怒族、傈僳族为邻。因此,基督教在独龙族地区的传播是与教会在傈僳族和怒族中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应用写作文书、高等教育、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帝国主义时代的文化接触_基督教与西南民族36等内容。 
 ? A、主张世界主义,反对分离的国家和民族 B、主张...3 希腊化时期开始后希腊文化的中心是君士坦丁堡。()...分 4 君士坦丁皇帝是罗马帝国第一个皈依基督教的...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尔雅课后习题答案2016年 (2)_...() 我的答案:× 得分: 25.0 分 1 古罗马时期...25.0 分 1 ()是日耳曼民族中最先入侵罗马帝国的...  基督教强调灵魂得救理想,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宗教。 . ...东罗马帝国比西罗马帝国保留更多的欧洲古典文化因子。...希腊化时期希腊文化的中心仍然在希腊本土。 . 错误 ...  网上选修课基督教与西方文化课后习题作业及答案_理学...四大福音书都摆脱了犹太教狭隘的民族主义,认为耶稣不...蛮族迁移后三百多年的蛮荒时期 B.黑暗的中世纪 C...  最早的犹太人是从事下列什么行业的民族:() (2.00...希伯来文化是指犹太、以色列的早期文化,该文化最主要...(2.00 分) 是 否 12、基督教徒在君士坦丁时期也...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版本二)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民族占领 D、四次大公会议之后 ...在不需要殉道的时代里,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基督徒,就...  赵林:基督教和西方文化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的民族主义宗教 ⑸.灵智派斩断基督教与犹太教关系:...⒉基督徒对于希腊哲学的回应: 使徒(使徒时代:传教)...  基督教不是只在犹太人, 基督是所 有信仰他的人的神。摆脱狭隘的民族主义。...帝国入侵西罗马后(476-800)黑暗时代,西 罗马帝国与其文化(希腊罗马文化)一并...  基督教与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半年前,我无意中得到一...帝国的衰亡和民族国家的纷纷独立,但在属灵意义上,教...它无比强大, 而且是罗马时代幸存下来的惟一成为系统...白岩松信仰名言
名言内容:有人说,十三亿中国人当中,有一亿多人把各种宗教当做自己的信仰,比如选择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还有一亿多人,说他们信仰共产主义,再然后,就没了。也就是说,近十一亿中国人没有任何信仰。这需要我们担心吗?其实,千百年来,中国人也并没有直接把宗教当做自己的信仰,在这方面,我们相当多人是怀着一种临时抱佛脚的态度,有求时,点了香带着钱去许愿;成了,去还愿,仅此而已。但中国人一直又不缺乏信仰。不管有文化没文化,我们的信仰一直藏在杂糅后的中国文化里,藏在爷爷奶奶讲给我们的故事里,藏在唐诗和宋词之中,也藏在人们日常的行为礼仪之中。于是,中国人曾经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尊重教育,懂得适可而止。所以,在中国,谈到信仰,与宗教有关,更与宗教无关。那是中国人才会明白的一种执著,但可能,我们这代人终于不再明白。从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所有这一切被摧毁得荡然无存,我们也终于成了一群再没有信仰的孩子。这个时候,改革拉开了大幕,欲望如期而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在没有信仰的心灵空地放肆地奔腾。于是,那些我们听说和没听说过的各种怪异的事情,也就天天在我们身边上演,我们每一个人,是制造者,却也同时,是这种痛苦的承受者。幸福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来到我们的身边呢?
名言出自:
白岩松 《幸福在哪里》
名言作者:白岩松
白岩松档案资料: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新闻评论员
推荐名人名言
本站共收录关于信仰的名言151条
信仰可以移山。波兰19世纪作家 显克微支 《你往何处去》
信仰就是生命。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虽九死其犹未悔。战国?屈原《离骚》。九死:泛指死亡多次。本句大意是:即使多改面临死亡也决不后悔。原诗中,诗人用这句誓言表示自己追求光明理想和坚持高尚品德的决心永不动摇。可供引用表明自己坚持某种信仰,至死不悔的决心,也可用于形容有些人意志坚决,生死不移。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 《离骚》
信仰是人生的动力。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信仰的眼睛就是耳朵。英国历史学家 托?富勒
本站共收录白岩松的名言38条
幸福就是记忆青春 见证时代 感恩生活
又要出发了,因为希望,只能依靠走。
该感谢男足的是,他们用最快的速度在我们面前消失了。
不再乐观地相信,也是一种成熟吗?如果是,我宁愿停留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
就算富人真的通过不公平不合理的手段致富了,那么我们要反对的也不应该是富人,而是法律和制度。
本文地址:
推荐成语大全
白岩松信仰名言内容:
新学网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教藏族歌曲人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