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曾在东南亚华人数量地区建立过哪些国家

华人在东南亚建立的那些国家
常在史书上看到一句话:中国人就懂得在北方修长城,而忘了敌人从海上来。这句话被无数人奉为金科玉律,更被众多学者进一步深化为中国人劣根性的体现。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如今这正好成为了中国人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代名词而被大肆宣扬。甚至引发出了一种‘河殇论’,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近乎百年的民族自卑感与逆向民族主义,落后、愚昧、自私、短见、固步自封成为了对于汉人的代名词。
其实历史上的中国人并不是固步自封的。这种思想在民国初年就遭到了严厉的批判,强调华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振奋民族自豪是当时不少学者都在表述的。例如宋教仁先生为批判这种‘汉族无能论’特地撰写了《汉族侵略史》以证明华夏民族素来以开拓勇敢著称,而梁启超先生更为了抨击中国人固步自封落后白人的的言论,撰写了《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讲述了中国人在东南亚的开拓。
殖民并不是什么功绩,得以四处宣扬。虽然这为国家财富完成了原始积累。却并不光荣,不能被历史所承认。麦哲伦与郑和都到过印度尼西亚,千百年前人们称赞麦哲伦开辟航路,贬低郑和四处散财。千百年后,麦哲伦以侵略者的身份被钉在历史上,郑和的伟岸获得了无数人的纪念。中国人不同于欧洲:记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是中国人一直信守的尊严。儒家教育的礼乐仁和并不是让你懦弱固守,而是让你胜之有道。
其实中国古典史也是一部汉族经济史,历史证明:在古代中国,社会发展水平与汉民族的社会是相辅相成的,经济的开发与汉族的迁徙也有关系。汉文化的中心也是商品经济贸易发展最快速的中心,汉文化越强的地区,经济也会越发达。而夷狄控制地区汉族人口,汉族社会凝聚不足,经济也将退回农业乃至原始社会。这个和现代东南亚情形基本一致
东南亚各国的人均GDP和华人人口比重呈正相关关系。
在东南亚建国的华人很多,如梅州人吴元盛,在婆罗洲建立戴燕王国,立国百余年,后亡于荷兰;
潮州人张杰绪,在安波那岛建立帝国,自封天子,后因内部发生纷争,王国瓦解;
福建人吴阳,在马来半岛建立王国,后被英国消灭。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改变华人开拓东南亚的努力。今日我们列举四位最出众的华人领袖,来证明华人对于东南亚的开拓功劳。可以说没有华人就没有今日的东南亚。
华人敢于开拓,乐于经商致富,聪明勤奋是东南亚各国有目共睹的。1941年当日军进攻东南亚时,无论是英法还是美国,荷兰的军队大多望风而逃,不战而降。而抵抗最为强悍的却是华侨组建的星华义勇军。认为汉人天生懦弱无疑是一种对于民族的污蔑,现在将就让我一一介绍这些在东南亚开拓的伟人吧。
河口国国王——鄚玖
鄚玖,广东雷州人。17世纪末、18世纪初越南河仙镇的华侨领。明朝灭亡后,17岁的他因不愿受满清的统治,是离开别井,移居到柬埔寨,不久便得到国王的宠信,并委任他管理该国的商贾事务。鄚玖居住在柬埔寨一段时间后,感到自己寄人篱下,一旦失势,就难以安身立命。到了约17世纪末,鄚玖经国王批准后,被委任为恾坎的“屋牙”。
从此,鄚玖便长期居留在恾坎,亦即后来的河仙(即现今的越南坚江省),在该地积极开发及进行管治,建立财政制度,使之成为繁荣的中南半岛城市,并备受当地华侨的尊崇。鄚玖统治期间,柬埔寨与暹罗发生战争,波及河仙。鄚玖入暹罗朝见暹罗国王被滞留暹罗,等到后来暹罗发生内乱,鄚玖才回到河仙。处于安全考虑,鄚玖入安南,亲赴富春觐见阮朝君主阮福淍。阮福淍随即授任鄚玖为河仙镇总兵玖玉侯,至此河仙归于阮朝领土,但莫氏掌握实际治理权。对内称为河口国(亦可称为港口国)。
由于河口地区富庶,因此成为暹罗与越南争夺的重点,就在河口国发展的同时,不远处的暹罗崛起,平定内乱的暹罗由华人郑信建立起了铁血强悍的吞武里王朝,对外积极扩张。锐气正盛,1771年,郑信派兵进攻港口国。鄚天赐率军民“相持十余日,城内一人挟作十人之役,尚不能充数,军疲将困,而无退心,决守死战”。但因暹罗军利用西洋石铳,使港口国无力抵抗,鄚天赐向广南国求助,但当时广南国又发生了西山起义,未予援助。于是鄚天赐逃到嘉定,港口国被暹罗侵占。
1773年,广南国为了专心平定西山之乱,去除后顾之忧,派兵攻击郑信军。经过一番外交谈判后,郑信答应撤出河仙,鄚天赐返回河仙。1775年,广南国首都顺化沦陷,广南国皇帝阮福淳逃到嘉定,鄚天赐到嘉定与之会合。鄚天赐向阮福淳提出“乞中国兴师殄灭群凶,复我南国土宇”的方案,但西山朝对其穷追猛攻,广南国领袖阮福淳、阮福旸被擒杀,广南国灭亡,鄚天赐逃回河仙。不久河口国被西山朝所灭。鄚天赐因不敌而逃入暹罗,最终受暹罗王郑信猜忌,自杀而死。此后河口国历四世五主,于1809年最终灭亡。
1789年,阮福映乘西山朝内部分裂之机回国,夺取嘉定,之后逐渐平定全安南国境。1802年阮福映称帝,改元嘉隆,建立阮朝,订新国号为“南越”(即阮朝)。由于河仙地区莫氏一族依附于阮朝,所以阮氏王朝让他的子孙继续镇守河仙,直到1833年结束。
鄚玖统治河仙使得其在广东侨民心中地位很高,因为鄚玖是中国明朝遗臣,所以与明朝的文化风俗有许多相似之处。港口国对中国士人积极招揽,据记载,港口国“厚币以招贤才,向清朝及诸海表俊杰之士,闻风来会焉,东南文教肇兴自公鄚天赐始”。鄚天赐自己就在汉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比如他的诗歌就写得很好,他还让中国士人进行学术大会,编修著作,写诗作词。
鄚天赐在港口国推行汉法,在礼制上“制衣服冠帽”,“宫室婚姻吉凶之制,略与中国同”,又在当地“建文庙”、“兴学校”,让当地人民按照汉俗生活,这些政策也很奏效,渐渐地,港口国也是“德洽化行,人多美行,女幽习贞”,汉族的文化风俗非常的盛行,所以有人将港口国称为“海上明朝”。
吞武里大帝——郑信
梁启超的《殖民伟人传》中,位列第一位的就是郑信,与其他的各国领袖不一样,郑信在泰国地位极高,是泰国历史上五大帝之首,他亲手建立的吞武里王朝尤以铁血著称。在东南亚的历史上可以称为影响整个东南亚的强国有三个:越南、泰国与印度尼西亚。
作为泰国的国王,郑信的一生充满了不平凡的经历:
郑信泰国名字叫达信,父郑镛出身于中国揭阳县。父亲死后郑信为暹罗国大臣收为养子,接受泰国传统教育。长成后从政,官居甘碧府府尹,封爵为披耶,暹罗人称为披耶达信。郑信幼年出家为僧,学习泰文,巴利文(在泰国这种佛国这是必须的课程)因为其聪慧伶俐,逐被义父送入内廷充当国王侍卫。毋隆葛国王对郑信爱护有加,除令其再研习泰文与巴利文之外,还学习中文、印度文和缅文。郑信勤勉好学,所以后来登上王位后,能够自己编写剧本、诗、歌等文学作品。此外,他还精通律志和兵法,骑术高明,能操多种武器。
真正让郑信登上历史舞台要算得上缅甸与暹罗的战争了:1766年初,缅甸白象之王——孟驳动用五十八营步兵,三百艘战船,四百头战象,一千多骑兵共四万多大军,沿着当年父亲雍藉牙进军路线直捣暹罗首都大城。经历了14个月的苦守,缅军攻陷大城,进城后的缅军烧杀抢掠,将大城夷为平地,大城王朝就此灭亡。(法国传教士对于缅甸评价极低,认为缅甸是东南亚各国中最自负也最残忍的民族,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大肆推广大缅族主义)
暹罗军队进行了苦苦的抵抗终究还是战败,暹罗面临亡国的危险,此时作为禁卫军领袖的郑信站到了历史的前台。郑信依靠华商作为后盾,募集兵马,仅仅用六个月就展开反攻,收复大城,统一东南沿海地区,郑信此时登基称帝成为暹罗国王,随即把都城迁到湄南河西岸的港口城市吞武里,再逐步削除多个割据政权,将泰国重归统一,这就是泰国历史上的赫赫威名的吞武里王朝。
郑信能够做到这样的奇迹,在于其华人的身份,使得郑信获得了华商的支持,从而谋求了海上贸易与粮食供应的源源不断,由于郑信经营有方,暹罗各地兵马纷纷投靠郑王。郑信随即编为军队,并从日本和西班牙进口装备大量精良武器,组成火枪部队。成为了光复暹罗的重要基础。
当时泰国的商贸几乎被华人垄断,尤其制糖业和粮食贸易,郑信选择华商聚集,贸易繁盛的东南沿海作为大后方当然是明智决策;加上他的华裔血统,能得到华商积极拥戴,使其获得其他任何割据政权无法比拟的财政优势。
因此郑王的军队兵源充足,粮饷丰厚,装备先进,其所向披靡也就不足为奇了。统一暹罗后,郑王一面在北方与缅甸进行九次拉锯战争,同时与缅甸争夺对老挝的控制权,与安南争夺对柬埔寨的控制权,吞武里王朝十五年,几乎年年征战。打出了暹罗赫赫兵威,使得暹罗真的从一个要亡国的小国一举成为中南半岛的大国,与安南并称两强。(与此同时,阮朝开国之君阮福映也借助郑信的协助击败西山之乱,重建阮朝)
当然虽然郑信是铁血君王,却毕竟不是暹罗贵族,正因如此郑王晚年可能比较多疑,与很多贵族、僧侣关系紧张。也有史家认为,郑王时代多少打破了固化的血统等级制度,破格提拔和奖励了不少平民,但他又没法推行全面的改革来强化自己统治,完全控制住僧侣和贵族。
在泰国这样的佛教国家,获得僧侣的支持异常重要。郑信与僧侣的关系紧张也注定了他的结局,1780年,柬埔寨发生内乱,安南国王阮福映欲把柬埔寨变为属国,郑王1782年命昭披耶·却克里兄弟率大军出征柬埔寨,欲与安南决一雌雄。就在吞武里王朝大举扩张之时,叛军却趁着国度空虚而发动叛乱,郑信被迫退位,出家为僧。
大将却克里随即回国,据说郑信最后一次见到情同手足的却克里时,这位铁血君主还是低头求饶了:“弟弟啊,天下可以归你,你留我一命吧”却克里暗自垂泪却不能应允。最终郑信被装入袋子中用檀香木棍杖毙。却克里谎称郑信之子,登基称帝,他就是曼谷王朝的拉玛一世,来历源于大城王朝开国君主“拉玛铁萨提”的称号,此后的曼谷王朝延续至今。
其实却克里将军的母亲也是华裔,也就是说今日泰皇皇室其实也有华人血统,只是他们打死不肯承认罢了。另外据说郑信死时诅咒:夺我皇位者,九世而亡。如今泰皇正是拉玛九世,皇太子懦弱无能,政局更迭频繁,似乎应了郑信的诅咒。
吉隆坡之王——叶亚来
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现已是高楼林立的国际大都市。吉隆坡的变迁,留下了我们华人先辈们生命的深深印痕,这其中叶亚来对吉隆坡的发展居功厥伟。他把自己的一生,融入吉隆坡的开埠史,甚至可这样说,没有叶亚来,就没有吉隆坡。
叶亚来出身极为卑微,用过去的话说:他是贩卖到南洋的‘猪仔’(与奴隶贸易的黑奴类似的劳工),叶亚来为人豪爽,乐于助人,侠肝义胆,敢作敢为。不久他便逐渐和当地的最下层的人们混在了一起,并且深得这些人的信赖,被视为工人领袖。一位优秀的相师曾对他说:你此生绝对不会屈居人下,必为人上人!
1860年,叶亚来来到吉隆坡,当时的吉隆坡只是一个原始森林,鲜有人迹;只有一些华工在此辛苦开矿作业。吉隆坡锡矿蕴藏丰富,随着开采业的发展,往日无人问津的荒僻之野已为人们高度关注,各土酋为争夺矿税从明争暗斗演至剑拔弩张。在这样的情况下,叶亚来采取了大刀阔斧的变革措施,公布罪行处罚条例,组织起规模庞大的私人保镖,训练足以捍卫领土的军队。
叶亚来开始发迹,自己也经营两家矿场。1864年创设惠州公司,安置刚由中国家乡抵达之同乡及供贫病之同乡食宿。1865年他开设了“德生号”药材店,救济华工。叶亚来的努力使得吉隆坡成了夜不闭户之太平市镇,远近闻名。1869年,叶亚来在隆重仪式中正式受雪州苏丹册封为第三任吉隆坡华人甲必丹,他也因此被称为「吉隆坡王」。
年期间,马来王室因政治延续了四年内战。战乱期间,吉隆坡两度易手,三度被焚,叶亚来几经辛苦终于在1873年三月光复了吉隆坡。当时叶亚来募集三百华人军队誓师光复吉隆坡,随即展开军事行动。叶亚来军独任攻坚,使用“擂针”和“花河”等火箭炮此种特别武器,经三昼夜激战,敌军伤亡甚众,不得不退出吉隆坡。叶军凯旋进入吉隆坡时,各族居民空巷而出,欢呼雀跃、放鞭炮相迎,执政古丁亲来道贺,并按华人习俗、服饰,重新任命叶亚来为华人甲必丹。
此时的吉隆坡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叶亚来说服了准备他迁的同僚,向英商、新加坡、马六甲华商借贷,以维持矿业生产,并发展公路网,疏通河流,建造桥梁,扩建住屋,使由亚答屋进步到砖瓦屋和商店,重开矿场,鼓励各族共同参与建设,并从中国招募工人前来建设吉隆坡。为了让工人得到廉价的供应品,他也鼓励马来人迁到吉隆坡近郊,种植农作物供应市场所需。吉隆坡就这样从废墟中逐渐发展成为今日马来西亚最大的都会。
此外,叶亚来还在1884年创设私塾于惠州公司内,并亲到中国聘请举人叶树网前来教学,成为吉隆坡第一间华人学堂。后来将私塾改为「唐文义学」,并增聘徐绍荪为教师,教授中国教育。叶亚来还积极推动成立了马来西亚第一所华文学校。
叶亚来的贡献是巨大的,因为其对于商业的功绩极高,因此在当时颇受英国殖民政府的好感,梁启超先生采访了当时大量任务收集了叶亚来的史料,编入《中国殖民伟人传》中,使得叶亚来逐渐被华人熟知。
近些年,随着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逐渐伊斯兰化,本土意识渐浓,对于华商开拓吉隆坡有意忽略,叶亚来的名字也被从马来西亚教科书中删除。
兰芳坤甸王——罗芳伯
在华人在南洋建立的国家中,兰芳大统制国的意义最高,也是华人建立的最强大的南洋国家,更为关键的是,兰芳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也有人认为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中华民国为第一共和国,虽然这一点仍然有争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建立亚洲第一共和国的是华人。
其余几位领袖或多或少都是国家元首或者行政首脑,独立建立共和国者,兰芳是唯一一个。
梁启超先生的《中国殖民伟人传》中并没有将兰芳与罗芳伯加入其中,因为罗芳伯不算殖民伟人而算开国领袖。因此梁启超先生单独列传介绍兰芳共和国。
兰芳共和国建立时,第一任总制是陈兰伯,第二任总制是罗芳伯,最后一任总制是刘恩官。兰芳大统制名称则取自两任总长取之于此。
兰芳的建立与反清复明还有一定的关系,乾隆年间,广州吴元盛因为谋划起义事泄,因而逃亡到婆罗洲,在当地创建了很有影响力的“聚胜公司”,成为该公司首领。后来其下属罗芳伯的声望逐渐超过吴元盛,反而成为吴元盛的上司,1770年罗芳伯在东南亚西婆罗洲坤甸成立了“兰芳公司”,是个类似于东印度公司的含有政治色彩的团体组织。1777年,罗芳伯将“公司”改为“共和国”,以东万律为首都“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建立。这一年定为兰芳元年,在兰芳共和国的国势最高峰时,兰芳共和国的势力范围占有整个婆罗洲。
罗芳伯亦担任共和国元首,称为总长或总制,总揽国家保安及各部族之间的协调工作。兰芳共和国领袖并非家天下,而是公天下,即投票选举国家领袖。罗芳伯当了十九年的国家元首,于公元一七九五年病逝,他活了五十八岁。随后,由全国公民选出江戊伯继任国家元首,此后还有七人担任过这个职位。兰芳元年一年是1777年,兰芳共和国出现时,美国刚刚成立一年,还在进行独立战争。也就是说兰芳是与美国几乎同时建国的共和国。
有史料认为兰芳共和国以明朝国旗为国旗,并以汉服为国服。这个记载还需要进一步论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兰芳立国百年,成为东南亚首屈一指的强国的地位与华人汉化思潮。(当时莫氏河口国仍在,莫氏以汉服为本为东南亚华人之正宗,因此兰芳共和国时代穿着汉服,用明制旗帜也是有可能的)
罗芳伯知道洋人对清朝仍然非常顾忌,所以在立国之初就立即向清朝称臣,并派员前往北京朝贡。但担心清政府可能会有所不满,罗芳伯向清朝称臣时决定仍使用“兰芳公司”之名,而非“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并且数次希望加入清朝版图,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却数次被清廷拒绝,随着满清国力日衰,中法战争后,荷兰逐步侵略兰芳共和国。
1884年,荷兰入侵兰芳共和国,1886年,兰芳共和国遭到荷兰殖民主义侵略军的猛烈进攻,全国民众进行了顽强抵抗,兰芳的华人军队作战勇猛,曾让荷兰殖民者十分畏惧,显示了极高的战略素质,但是终因武器太差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1884年9月,最后一人总长刘阿生总制去世,荷印军队随即进入兰芳总厅,兰芳共和国亡国。荷兰殖民地政府旋将兰芳公司的土地转给数名土著统治者。义士梁路义率师与荷夷战,斩荷将阿成坚,相持数年。为汉奸所败,路义出亡,至此兰芳国终。
但是兰芳共和国的反抗起义仍然未能终止,1888年,由于汉奸黄福源、吴桂二出卖,兰芳共和国军被荷兰军队包围,击战四个月后,因弹尽粮绝而全部牺牲。同年荷兰人拆毁东万律兰芳共和国总厅大厅。但直到19世纪末,荷兰人最终建立起对婆罗洲西部二十多个马来王国的统治。彻底消灭兰芳共和国复国实力,但华商仍然执掌着当地的行政权。
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荷兰才正式宣布对兰芳共和国的占领。兰芳一国存世110年,为东南亚华人建立的最伟大的国家。
此后无论是梁启超先生的《中国殖民伟人传》对于兰芳共和国的介绍:“晚近国人之言民主共和者,皆言此制远肇于美,近行于法,而不知先民亦有是举”。
还是后来史学家罗香林于1941年所著《罗芳伯所建婆罗洲坤甸兰芳大总制考》指出的:“兰芳大总制与美洲合众国,虽有疆域大小之不同,人口多寡之各异,然其为民主国体,则无二也。”都使得兰芳共和国逐渐被人熟知,成为汉民族的骄傲。
而不甘心为荷属臣民之华人,大都移民马来半岛。也许谁都没想到,兰芳的使命被传了下去,兰芳的一位公民,一位叫李云龙的华商在兰芳灭国后,逃至吉隆坡,经商致富,一直将‘兰芳不复,誓不归华’做为誓言,后来一直被他的家族所传承,而他的孙子名字叫做李光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东南龙裔――华人在东南亚曾建立过那些国家?!
7回复 1025浏览
常在史书上看到一句话:中国人就懂得在北方修长城,而忘了敌人从海上来。这句话被无数人奉为金科玉律,更被众多学者进一步深化为中国人劣根性的体现。&&&&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如今这正好成为了中国人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代名词而被大肆宣扬。甚至引发出了一种‘河殇论’,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近乎百年的民族自卑感与逆向民族主义,落后、愚昧、自私、短见、固步自封成为了对于汉人的代名词。&&&&其实历史上的中国人并不是固步自封的。这种思想在民国初年就遭到了严厉的批判,强调华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振奋民族自豪是当时不少学者都在表述的。例如宋教仁先生为批判这种‘汉族无能论’特地撰写了《汉族侵略史》以证明华夏民族素来以开拓勇敢著称,而梁启超先生更为了抨击中国人固步自封落后白人的的言论,撰写了《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讲述了中国人对于东南亚的开拓。梁启超像&&&&殖民并不是什么功绩,得以四处宣扬。虽然这为国家财富完成了原始积累。却并不光荣,不能被历史所承认。麦哲伦与郑和都到过印度尼西亚,千百年前人们称赞麦哲伦开辟航路,贬低郑和四处散财。千百年后,麦哲伦以侵略者的身份被钉在历史上,郑和的伟岸获得了无数人的纪念。中国人不同于欧洲:记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是中国人一直信守的尊严。儒家教育的礼乐仁和并不是让你懦弱固守,而是让你胜之有道。&&&&其实中国古典史也是一部汉族经济史,历史证明:在古代中国,社会发展水平与汉民族的社会是相辅相成的,经济的开发与汉族的迁徙也有关系。汉文化的中心也是商品经济贸易发展最快速的中心,汉文化越强的地区,经济也会越发达。而夷狄控制地区汉族人口,汉族社会凝聚不足,经济也将退回农业乃至原始社会。这个和现代东南亚情形基本一致 东南亚各国的人均GDP和华人人口比重呈正相关关系。&&&&在东南亚建国的华人很多,如梅州人吴元盛,在婆罗洲建立戴燕王国,立国百余年,后亡于荷兰; 潮州人张杰绪,在安波那岛建立帝国,自封天子,后因内部发生纷争,王国瓦解; 福建人吴阳,在马来半岛建立王国,后被英国消灭。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改变华人开拓东南亚的努力。今日我们列举四位最出众的华人领袖,来证明华人对于东南亚的开拓功劳。可以说没有华人就没有今日的东南亚。&&&&华人敢于开拓,乐于经商致富,聪明勤奋是东南亚各国有目共睹的。1941年当日军进攻东南亚时,无论是英法还是美国,荷兰的军队大多望风而逃,不战而降。而抵抗最为强悍的却是华侨组建的星华义勇军。认为汉人天生懦弱无疑是一种对于民族的污蔑,现在将就让我一一介绍这些在东南亚开拓的伟人吧。&&&&河口国国王――|玖&&&&&&&&河口国国君|玖像&&&&|玖,广东雷州人。17世纪末、18世纪初越南河仙镇的华侨领。明朝灭亡后,17岁的他因不愿受满清的统治,是离开别井,移居到柬埔寨,不久便得到国王的宠信,并委任他管理该国的商贾事务。|玖居住在柬埔寨一段时间后,感到自己寄人篱下,一旦失势,就难以安身立命。到了约17世纪末,|玖经国王批准后,被委任为}坎的“屋牙”。&&&&从此,|玖便长期居留在}坎,亦即后来的河仙(即现今的越南坚江省),在该地积极开发及进行管治,建立财政制度,使之成为繁荣的中南半岛城市,并备受当地华侨的尊崇。|玖统治期间,柬埔寨与暹罗发生战争,波及河仙。|玖入暹罗朝见暹罗国王被滞留暹罗,等到后来暹罗发生内乱,|玖才回到河仙。处于安全考虑,|玖入安南,亲赴富春觐见阮朝君主阮福@。阮福@随即授任|玖为河仙镇总兵玖玉侯,至此河仙归于阮朝领土,但莫氏掌握实际治理权。对内称为河口国(亦可称为港口国)。&&&&由于河口地区富庶,因此成为暹罗与越南争夺的重点,就在河口国发展的同时,不远处的暹罗崛起,平定内乱的暹罗由华人郑信建立起了铁血强悍的吞武里王朝,对外积极扩张。锐气正盛,1771年,郑信派兵进攻港口国。|天赐率军民“相持十余日,城内一人挟作十人之役,尚不能充数,军疲将困,而无退心,决守死战”。但因暹罗军利用西洋石铳,使港口国无力抵抗,|天赐向广南国求助,但当时广南国又发生了西山起义,未予援助。于是|天赐逃到嘉定,港口国被暹罗侵占。&&&&1773年,广南国为了专心平定西山之乱,去除后顾之忧,派兵攻击郑信军。经过一番外交谈判后,郑信答应撤出河仙,|天赐返回河仙。1775年,广南国首都顺化沦陷,广南国皇帝阮福淳逃到嘉定,|天赐到嘉定与之会合。|天赐向阮福淳提出“乞中国兴师殄灭群凶,复我南国土宇”的方案,但西山朝对其穷追猛攻,广南国领袖阮福淳、阮福D被擒杀,广南国灭亡,|天赐逃回河仙。不久河口国被西山朝所灭。|天赐因不敌而逃入暹罗,最终受暹罗王郑信猜忌,自杀而死。此后河口国历四世五主,于1809年最终灭亡。&&&&1789年,阮福映乘西山朝内部分裂之机回国,夺取嘉定,之后逐渐平定全安南国境。1802年阮福映称帝,改元嘉隆,建立阮朝,订新国号为“南越”(即阮朝)。由于河仙地区莫氏一族依附于阮朝,所以阮氏王朝让他的子孙继续镇守河仙,直到1833年结束。&&&&|玖统治河仙使得其在广东侨民心中地位很高,因为|玖是中国明朝遗臣,所以与明朝的文化风俗有许多相似之处。港口国对中国士人积极招揽,据记载,港口国“厚币以招贤才,向清朝及诸海表俊杰之士,闻风来会焉,东南文教肇兴自公|天赐始”。|天赐自己就在汉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比如他的诗歌就写得很好,他还让中国士人进行学术大会,编修著作,写诗作词。&&&&|天赐在港口国推行汉法,在礼制上“制衣服冠帽”,“宫室婚姻吉凶之制,略与中国同”,又在当地“建文庙”、“兴学校”,让当地人民按照汉俗生活,这些政策也很奏效,渐渐地,港口国也是“德洽化行,人多美行,女幽习贞”,汉族的文化风俗非常的盛行,所以有人将港口国称为“海上明朝”。&&&&吞武里大帝――郑信&&&&&&郑信大帝像&&&&梁启超的《殖民伟人传》中,位列第一位的就是郑信,与其他的各国领袖不一样,郑信在泰国地位极高,是泰国历史上五大帝之首,他亲手建立的吞武里王朝尤以铁血著称。在东南亚的历史上可以称为影响整个东南亚的强国有三个:越南、泰国与印度尼西亚。&&&&作为泰国的国王,郑信的一生充满了不平凡的经历:&&&&郑信泰国名字叫达信,父郑镛出身于中国揭阳县。父亲死后郑信为暹罗国大臣收为养子,接受泰国传统教育。长成后从政,官居甘碧府府尹,封爵为披耶,暹罗人称为披耶达信。郑信幼年出家为僧,学习泰文,巴利文(在泰国这种佛国这是必须的课程)因为其聪慧伶俐,逐被义父送入内廷充当国王侍卫。毋隆葛国王对郑信爱护有加,除令其再研习泰文与巴利文之外,还学习中文、印度文和缅文。郑信勤勉好学,所以后来登上王位后,能够自己编写剧本、诗、歌等文学作品。此外,他还精通律志和兵法,骑术高明,能操多种武器。&&&&真正让郑信登上历史舞台要算得上缅甸与暹罗的战争了:1766年初,缅甸白象之王――孟驳动用五十八营步兵,三百艘战船,四百头战象,一千多骑兵共四万多大军,沿着当年父亲雍藉牙进军路线直捣暹罗首都大城。经历了14个月的苦守,缅军攻陷大城,进城后的缅军烧杀抢掠,将大城夷为平地,大城王朝就此灭亡。(法国传教士对于缅甸评价极低,认为缅甸是东南亚各国中最自负也最残忍的民族,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大肆推广大缅族主义)&&&&暹罗军队进行了苦苦的抵抗终究还是战败,暹罗面临亡国的危险,此时作为禁卫军领袖的郑信站到了历史的前台。郑信依靠华商作为后盾,募集兵马,仅仅用六个月就展开反攻,收复大城,统一东南沿海地区,郑信此时登基称帝成为暹罗国王,随即把都城迁到湄南河西岸的港口城市吞武里,再逐步削除多个割据政权,将泰国重归统一,这就是泰国历史上的赫赫威名的吞武里王朝。&&&&郑信能够做到这样的奇迹,在于其华人的身份,使得郑信获得了华商的支持,从而谋求了海上贸易与粮食供应的源源不断,由于郑信经营有方,暹罗各地兵马纷纷投靠郑王。郑信随即编为军队,并从日本和西班牙进口装备大量精良武器,组成火枪部队。成为了光复暹罗的重要基础。&&&&当时泰国的商贸几乎被华人垄断,尤其制糖业和粮食贸易,郑信选择华商聚集,贸易繁盛的东南沿海作为大后方当然是明智决策;加上他的华裔血统,能得到华商积极拥戴,使其获得其他任何割据政权无法比拟的财政优势。&&&&因此郑王的军队兵源充足,粮饷丰厚,装备先进,其所向披靡也就不足为奇了。统一暹罗后,郑王一面在北方与缅甸进行九次拉锯战争,同时与缅甸争夺对老挝的控制权,与安南争夺对柬埔寨的控制权,吞武里王朝十五年,几乎年年征战。打出了暹罗赫赫兵威,使得暹罗真的从一个要亡国的小国一举成为中南半岛的大国,与安南并称两强。(与此同时,阮朝开国之君阮福映也借助郑信的协助击败西山之乱,重建阮朝)&&&&当然虽然郑信是铁血君王,却毕竟不是暹罗贵族,正因如此郑王晚年可能比较多疑,与很多贵族、僧侣关系紧张。也有史家认为,郑王时代多少打破了固化的血统等级制度,破格提拔和奖励了不少平民,但他又没法推行全面的改革来强化自己统治,完全控制住僧侣和贵族。&&&&在泰国这样的佛教国家,获得僧侣的支持异常重要。郑信与僧侣的关系紧张也注定了他的结局,1780年,柬埔寨发生内乱,安南国王阮福映欲把柬埔寨变为属国,郑王1782年命昭披耶?却克里兄弟率大军出征柬埔寨,欲与安南决一雌雄。就在吞武里王朝大举扩张之时,叛军却趁着国度空虚而发动叛乱,郑信被迫退位,出家为僧。&&&&大将却克里随即回国,据说郑信最后一次见到情同手足的却克里时,这位铁血君主还是低头求饶了:“弟弟啊,天下可以归你,你留我一命吧”却克里暗自垂泪却不能应允。最终郑信被装入袋子中用檀香木棍杖毙。却克里谎称郑信之子,登基称帝,他就是曼谷王朝的拉玛一世,来历源于大城王朝开国君主“拉玛铁萨提”的称号,此后的曼谷王朝延续至今。&&&&其实却克里将军的母亲也是华裔,也就是说今日泰皇皇室其实也有华人血统,只是他们打死不肯承认罢了。另外据说郑信死时诅咒:夺我皇位者,九世而亡。如今泰皇正是拉玛九世,皇太子懦弱无能,政局更迭频繁,似乎应了郑信的诅咒。&&&&吉隆坡之王――叶亚来&&&&叶亚来像&&&&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现已是高楼林立的国际大都市。吉隆坡的变迁,留下了我们华人先辈们生命的深深印痕,这其中叶亚来对吉隆坡的发展居功厥伟。他把自己的一生,融入吉隆坡的开埠史,甚至可这样说,没有叶亚来,就没有吉隆坡。&&&&叶亚来出身极为卑微,用过去的话说:他是贩卖到南洋的‘猪仔’(与奴隶贸易的黑奴类似的劳工),叶亚来为人豪爽,乐于助人,侠肝义胆,敢作敢为。不久他便逐渐和当地的最下层的人们混在了一起,并且深得这些人的信赖,被视为工人领袖。一位优秀的相师曾对他说:你此生绝对不会屈居人下,必为人上人!&&&&1860年,叶亚来来到吉隆坡,当时的吉隆坡只是一个原始森林,鲜有人迹;只有一些华工在此辛苦开矿作业。吉隆坡锡矿蕴藏丰富,随着开采业的发展,往日无人问津的荒僻之野已为人们高度关注,各土酋为争夺矿税从明争暗斗演至剑拔弩张。在这样的情况下,叶亚来采取了大刀阔斧的变革措施,公布罪行处罚条例,组织起规模庞大的私人保镖,训练足以捍卫领土的军队。&&&&叶亚来开始发迹,自己也经营两家矿场。1864年创设惠州公司,安置刚由中国家乡抵达之同乡及供贫病之同乡食宿。1865年他开设了“德生号”药材店,救济华工。叶亚来的努力使得吉隆坡成了夜不闭户之太平市镇,远近闻名。1869年,叶亚来在隆重仪式中正式受雪州苏丹册封为第三任吉隆坡华人甲必丹,他也因此被称为「吉隆坡王」。&&&&年期间,马来王室因政治延续了四年内战。战乱期间,吉隆坡两度易手,三度被焚,叶亚来几经辛苦终于在1873年三月光复了吉隆坡。当时叶亚来募集三百华人军队誓师光复吉隆坡,随即展开军事行动。叶亚来军独任攻坚,使用“擂针”和“花河”等炮此种特别武器,经三昼夜激战,敌军伤亡甚众,不得不退出吉隆坡。叶军凯旋进入吉隆坡时,各族居民空巷而出,欢呼雀跃、放鞭炮相迎,执政古丁亲来道贺,并按华人习俗、服饰,重新任命叶亚来为华人甲必丹。&&&&此时的吉隆坡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叶亚来说服了准备他迁的同僚,向英商、新加坡、马六甲华商借贷,以维持矿业生产,并发展公路网,疏通河流,建造桥梁,扩建住屋,使由亚答屋进步到砖瓦屋和商店,重开矿场,鼓励各族共同参与建设,并从中国招募工人前来建设吉隆坡。为了让工人得到廉价的供应品,他也鼓励马来人迁到吉隆坡近郊,种植农作物供应市场所需。吉隆坡就这样从废墟中逐渐发展成为今日马来西亚最大的都会。&&&&此外,叶亚来还在1884年创设私塾于惠州公司内,并亲到中国聘请举人叶树网前来教学,成为吉隆坡第一间华人学堂。后来将私塾改为「唐文义学」,并增聘徐绍荪为教师,教授中国教育。叶亚来还积极推动成立了马来西亚第一所华文学校。&&&&叶亚来的贡献是巨大的,因为其对于商业的功绩极高,因此在当时颇受英国殖民政府的好感,梁启超先生采访了当时大量任务收集了叶亚来的史料,编入《中国殖民伟人传》中,使得叶亚来逐渐被华人熟知。&&&&近些年,随着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逐渐伊斯兰化,本土意识渐浓,对于华商开拓吉隆坡有意忽略,叶亚来的名字也被从马来西亚教科书中删除。&&&&兰芳坤甸王――罗芳伯&&&&&&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地图以及‘国父’罗芳伯像&&&&在华人在南洋建立的国家中,兰芳大统制国的意义最高,也是华人建立的最强大的南洋国家,更为关键的是,兰芳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也有人认为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中华民国为第一共和国,虽然这一点仍然有争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建立亚洲第一共和国的是华人。&&&&其余几位领袖或多或少都是国家元首或者行政首脑,独立建立共和国者,兰芳是唯一一个。&&&&梁启超先生的《中国殖民伟人传》中并没有将兰芳与罗芳伯加入其中,因为罗芳伯不算殖民伟人而算开国领袖。因此梁启超先生单独列传介绍兰芳共和国。&&&&兰芳共和国建立时,第一任总制是陈兰伯,第二任总制是罗芳伯,最后一任总制是刘恩官。兰芳大统制名称则取自两任总长取之于此。&&&&兰芳的建立与反清复明还有一定的关系,乾隆年间,广州吴元盛因为谋划起义事泄,因而逃亡到婆罗洲,在当地创建了很有影响力的“聚胜公司”,成为该公司首领。后来其下属罗芳伯的声望逐渐超过吴元盛,反而成为吴元盛的上司,1770年罗芳伯在东南亚西婆罗洲坤甸成立了“兰芳公司”,是个类似于东印度公司的含有政治色彩的团体组织。1777年,罗芳伯将“公司”改为“共和国”,以东万律为首都“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建立。这一年定为兰芳元年,在兰芳共和国的国势最高峰时,兰芳共和国的势力范围占有整个婆罗洲。&&&&罗芳伯亦担任共和国元首,称为总长或总制,总揽国家保安及各部族之间的协调工作。兰芳共和国领袖并非家天下,而是公天下,即投票选举国家领袖。罗芳伯当了十九年的国家元首,于公元一七九五年病逝,他活了五十八岁。随后,由全国公民选出江戊伯继任国家元首,此后还有七人担任过这个职位。兰芳元年一年是1777年,兰芳共和国出现时,美国刚刚成立一年,还在进行独立战争。也就是说兰芳是与美国几乎同时建国的共和国。&&&&有史料认为兰芳共和国以明朝国旗为国旗,并以汉服为国服。这个记载还需要进一步论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兰芳立国百年,成为东南亚首屈一指的强国的地位与华人汉化*河蟹*。(当时莫氏河口国仍在,莫氏以汉服为本为东南亚华人之正宗,因此兰芳共和国时代穿着汉服,用明制旗帜也是有可能的)&&&&罗芳伯知道洋人对清朝仍然非常顾忌,所以在立国之初就立即向清朝称臣,并派员前往北京朝贡。但担心清政府可能会有所不满,罗芳伯向清朝称臣时决定仍使用“兰芳公司”之名,而非“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并且数次希望加入清朝版图,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却数次被清廷拒绝,随着满清国力日衰,中法战争后,荷兰逐步侵略兰芳共和国。&&&&1884年,荷兰入侵兰芳共和国,1886年,兰芳共和国遭到荷兰殖民主义侵略军的猛烈进攻,全国民众进行了顽强抵抗,兰芳的华人军队作战勇猛,曾让荷兰殖民者十分畏惧,显示了极高的战略素质,但是终因武器太差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1884年9月,最后一人总长刘阿生总制去世,荷印军队随即进入兰芳总厅,兰芳共和国亡国。荷兰殖民地政府旋将兰芳公司的土地转给数名土著统治者。义士梁路义率师与荷夷战,斩荷将阿成坚,相持数年。为汉奸所败,路义出亡,至此兰芳国终。&&&&但是兰芳共和国的反抗起义仍然未能终止,1888年,由于汉奸黄福源、吴桂二出卖,兰芳共和国军被荷兰军队包围,击战四个月后,因弹尽粮绝而全部牺牲。同年荷兰人拆毁东万律兰芳共和国总厅大厅。但直到19世纪末,荷兰人最终建立起对婆罗洲西部二十多个马来王国的统治。彻底消灭兰芳共和国复国实力,但华商仍然执掌着当地的行政权。&&&&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荷兰才正式宣布对兰芳共和国的占领。兰芳一国存世110年,为东南亚华人建立的最伟大的国家。&&&&此后无论是梁启超先生的《中国殖民伟人传》对于兰芳共和国的介绍:“晚近国人之言民主共和者,皆言此制远肇于美,近行于法,而不知先民亦有是举”。&&&&还是后来史学家罗香林于1941年所著《罗芳伯所建婆罗洲坤甸兰芳大总制考》指出的:“兰芳大总制与美洲合众国,虽有疆域大小之不同,人口多寡之各异,然其为民主国体,则无二也。”都使得兰芳共和国逐渐被人熟知,成为汉民族的骄傲。&&&&而不甘心为荷属臣民之华人,大都移民马来半岛。也许谁都没想到,兰芳的使命被传了下去,兰芳的一位公民,一位叫李云龙的华商在兰芳灭国后,逃至吉隆坡,经商致富,一直将‘兰芳不复,誓不归华’做为誓言,后来一直被他的家族所传承,而他的孙子名字叫做李光耀。
一半儿华人血统,然后长大在泰国家庭,划到华人里面略牵强
常在史书上看到一句话:中国人就懂得在北方修长城,而忘了敌人从海上来。这句话被无数人奉为金科玉律,更被众多学者进一步深化为中国人劣根性的体现。
海你个腿啊,古代中国的死敌在草原,咱们在海上吃亏只吃了两百年,在草原吃亏吃了两千年
高价收购校长用过的电脑相机手机U盘移动硬盘,有多少收多少
看完兰芳国,想起了那部《君思故乡明》的漫画。
几百年过去了,依然怀念前朝,依然守着誓言。
真以为中国这么大地盘是靠和亲来的?发自手机虎扑
前火箭球迷,也是湖蜜,也是尼迷。
李光耀的祖先叫李云龙。。发自手机虎扑
这个科普文章很有意义啊,受教了,谢谢楼主发自手机虎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56人参加识货团购668.00元784人参加识货团购668.00元33人参加识货团购319.00元175人参加识货团购169.00元43人参加识货团购99.00元65人参加识货团购88.00元127人参加识货团购268.00元122人参加识货团购688.00元21人参加识货团购288.00元51人参加识货团购188.00元188人参加识货团购499.00元49人参加识货团购149.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南亚华人分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