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想一个学校办公室面试的演讲稿,托起明天的太阳演讲稿3轮面试,演讲稿要不同于其他的,比较有文化的。

摘自一个资深面试官的心里想法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 《双城记》    这个时代的机会之门向每一个人敞开,但获得机会的竞争也前所未有的激烈。对所有人来说,埋头读书坐等分配的时代早就一去不返了,每个人都面临充满挑战和艰辛的求职之路。要想成功,就必须迎接挑战,去经历一切的成功和失败,才能最终脱颖而出,获得机会的垂青。在奋斗的道路上,失败者和成功者同样值得尊重,从失败的经历中也能窥见成功的秘诀。我希望在此与所有人分享求职面试的经验和感受,也试图以个人的所见所闻描摹出一幅时代的群像,记录下每一位求职者的点滴经历,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天    面试了整整一天,终于可以喝口水休息一下。可惜的是辛苦一天没什么收获,没能找到合适的人选。不过一天下来我倒是有颇多感想,又想起最近我舅妈的哥哥的儿子刚毕业找不到工作让我帮忙的事,所以在这里写这个帖子,把大公司招人和面试的一些故事,以及面试官的感受写下来,和朋友们分享我的招聘经历,希望能从面试官的角度让大家对企业招聘面试的过程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能帮到正在面试求职的朋友。  本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这个行业工作了十年。现在在行业里一家世界前100强的公司作部门经理。我们这次急需要招聘一个部门内部骨干型的人员,职位高可以到主管低呢可以是助理,也就是只要是合适的人,我们就给他匹配的岗位。譬如,有5-6年资历,而且行业背景也不错的,我们就可以给到主管的职位甚至于更高的职位;符合要求的而且又有很强发展潜力的应届生,大概可以给到一个助理的岗位,以后作为培养对象。  由于这次招聘需求比较紧急,人力资源部提供经他们筛选后的符合要求的简历,大概100多份。我呢花上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再筛选出表面看上去符合条件的人选进行面试,有十三个人(果然不吉利),然后还给人事部安排在一天里面完成初步面试。由于从发广告到安排面试只有1周,时间比较短,我了解到人力资源部共收到将近300份简历,在半天里面筛选到大概符合条件的100多份。 基本是3份选1份,而且是在邮箱里直接看的,那个叫是乱呀,以前我自己海选过一次,格式字体五花八门,看的我非常想吐。    我觉得我们人事妹妹还是很负责的,每份简历还用了1分钟去看呢。而我呢不到1个小时过了100多份,真有点草菅人命的感觉,不过我还是觉得我比网上说的10秒钟看一份简历要好得多。人事妹妹帮我安排的很满,从早晨9:00开始一直到下午6:00。所有面试人员先要经过一轮20分钟的笔试,然后是20分钟的人事面试,然后是我招聘部门科室主管面试,最后是我面试,如果是可以安排作主管的还要另行安排让我的老板面试。这里我就谈谈我印象很深的几个面试者以及我们内部的沟通和决定.
先说说第一个面试者,一个女孩子,暂时命名为A,本科毕业,工作不到一年,家在湖北近武汉,工作在苏州高科技园区,很希望到上海工作。  按我的习惯,进会议室,先握手,再招呼面试者在自己得对面坐下,然后简短介绍自己。今天还是出了些意外,我走到会议室的时候,A是背对会议室坐着的,我走到她身边的时候,由于右手拿了她的简历,所以伸出的是左手,而A呢,她稍微站起来一下,然后伸出了她的右手,这个叫是别扭呀,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判断和心情,只是觉得有点尴尬。  坐下后,我先仔细打量了一下对方,不怎么样,看上去稍微平面了点和幼稚了点。第一感觉很重要,因为作为面试官,将来可能会和应试者长期工作,是否看的顺眼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倒不是说要漂亮或英俊,主要是顺眼,就像摆在你办公室里的盆栽,不需要鲜花怒放,但至少看上去要和谐。  然后,我做了简短的开场白,“你好!我叫XXX, 是你应聘的部门的负责人,那我们现在开始,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好么?”接下来的过程,是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  我们的A小姐着实厉害,开始讲述她的经历,从大学开始,读什么专业,上哪些课,为什么读这个专业,为什么读这个大学,这个大学有多好(其实我都没听说过),在大学里作过什么,然后是怎么找工作,怎么去的苏州上班,上班做得怎么不错,多次受到上司的表扬(我一天不知道要表扬多少回我的同事,我们公司提倡鼓励和肯定),然后是为什么离开,为什么想来上海等等。如果不是我在耐心倾听了10分钟以后打断了她,天知道她能不能在30分钟的面试时间里完成她的演说。遇到这样的应聘者,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打断他们滔滔不绝的发挥,回到面试的正题上。因为我们的每一次面试都要考察应聘者将近10方面的素质,诸如沟通能力,分析能力,适应能力等,而且还要在这30分钟内让面试者清晰和明确的了解他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所以时间其实是比较紧的。但因为这是第一个面试该职位的人,作为热身,我希望能多一些观察,少一些主观判断,所以格外的有耐心。平心而论,她的演讲稿倒是不错的,行文流畅,结构完整,差不多是整个简历的详细复述。她也的确很投入,投入到连我的笑容都僵硬了都没有注意到。A最后还很自信的朝我笑了笑。可见她很明显缺乏沟通能力,因为她在整个沟通过程中根本没有注意到我的反应,我在听的过程中反复翻看她的简历,尽管保持微笑但只是出于礼貌。所以,接下来的时间,我基本没有让她有机会发挥卓越的叙述能力,按时完成面试。结果已定。在离开会议室的时候,我好奇的问了她一句,“今天感觉还不错吧?”她的感觉还是出奇的好。我很无奈,这可能就是我舅妈的哥哥刚毕业的儿子碰到过多次的情景,面试多多,每次感觉都不错,有时还会告诉他老爸,人家公司肯定要他,但每次都没有回音。    (B)    说说B,应该说是我一天里面看到过最漂亮的女孩子,大大的眼睛,很挺的鼻子,可爱的笑容,很棒的身材,但她却是当天面试者中给我的第一印象最糟糕的一个。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她的发型,这个发型很难形容,蛮前卫的,相当有个性,有点像猫王的发型,爆炸式的。   的确,仅仅是因为一个发型,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很不协调。第一印象很重要,你想,面试一般才30分钟,第一眼这一秒钟,很大程度上决定面试成败。因为,面试官往往会将看到的第一眼和他本人心目中想要招聘的形象去比较,如果差异很大,那面试者可能再接下来得29分59秒种之内需要做的就是要扭转这一不利局面,改变面试官的印象,说服面试官接受自己;比起第一眼就符合面试官的想法,就平添了一大障碍,少了很多胜算。而且,要真正改变第一印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里,我要澄清不是我古板或是不能接受新鲜事物。她的出现就好像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离开花果山学艺,刚刚上岸时的感觉,奇怪呀!我们是一家传统行业的公司,日常穿着都比较职业化,如西服,套装呀。虽然,近年来受到网络公司的影响,穿着也可以相对CASUAL一点,但是,我们人事还是称之为休闲正装。所以,她的出现,让我们觉得要么她是孙悟空,要么我们是孙悟空,这是后来我跟人事经理讨论到的一点。   回过头来介绍一下,这位B同学。重点大学的应届生,不错的专业,不错的学习成绩,而且据她自己介绍,还是他们学校学生会的骨干。的确,她整体给我的感觉也是一个很活泼很擅谈的女孩子。总体上来说,从外形和沟通上来看,她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的活泼。因此,很自然的,她不符合我们的企业文化和工作内涵。   我们希望找到的是部门内部骨干型的员工。我们的理解既然是骨干,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team player,然后,他必须是具有领导潜质。而这位B同学给我的感觉,她可能在学校里是别人模仿和追求的对象,很前卫很有个性而且是很显眼的那种,很有活动能力,但是,根据我的推测,如果要她融入我们目前的团队,可能会有点难度,因为目前我的团队是属于Support的团队,看上去会相对比较传统,相对不那么活跃。因此我倒觉得她更适合去业务一线,比方说Sales呀,需要显山露水的地方。如果让她进我的部门,无异于把一盆鲜艳怒放的鲜花,放在一群比她高大的绿色灌木的中间,不郁闷死她,也不可能看到她出头的机会,更谈不上作为部门日后的骨干了。   事后,在跟人事交流的过程中,人事也表达了和我相同的观点,因此,她很可惜,如果她来之前,能够仔细阅读一下工作职责和要求,改变一下形象,或许,这个机会有可能就是她的。但是,是不是会做的好呢?是不是会符合她的性格和向往呢?(C)    现在讲讲C,C先生工作了近6年,有着国营同行业公司不错的资历,原先负责分析和协调方面的工作,和我们要招聘的职务要求比较接近。  再谈谈C的简历,他简历比较清晰,因为大学毕业以后只在现在这家国营公司工作,所以工作经历也比较简单,基本信息,学历再加上工作经历,前后一共两页,一页中文,一页英文,一目了然,所以印象反倒比较深刻。  面试者往往下很大功夫准备简历,把简历准备的很丰富很有个性,但是效果往往并不理想。我曾经收到过一个应届生寄来的一本装订精美的简历,前后十几页,用彩色打印机打印,还配有插图和艺术照片。我觉得再增加一点感情纠葛什么的就能出一本自传了。但是如果是用来应聘,可以说比较失败。为什么呢,你想,一个应届生能有怎样的经历(除了少数大牛如比尔盖子、迈克戴尔之类,不过他们既没有毕业也不需要找工作),无非是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经历,如果只是写个大概,2页也应该是个极限了,再加上两页英文,顶多4页。但是,他搞了十几页,无非是把2页的经历用不同字体美化了一下,多加了点文字描述,实质并没有改变,反而会造成阅读者的累赘感,你想面试官看1小时要看接近100份简历,平均每份最多也就30秒钟,能有耐心看完么?而且,说实话,这样制作成本相对比较高,性价比比较差。所以,简历简洁明了,反倒会帮到阅读者更容易的看到重点兵更好的理解。以后,有机会,我也谈谈,我看过的简历。  回过头来讲C,C在面试以前至少已经给我留下了一个印象,而且不坏。因此,整个面试程序还是和往常一样进行。双方互相简单介绍后,C开始介绍自己的经历,总体上来讲,两分钟的时间里,C显的比较拘谨,不够自然。在随后的沟通中,总是觉得C的思维方式比较被动,性格比较内敛。  比如,我问他,“在原先公司,负责协调具体项目的过程中,你一般会采取什么行动或措施达成你事先设定的协调沟通的目的?可以举例说明”因为我们要找的类型,是要在部门内部起到骨干的作用,因此对内对外的沟通协调能力在面试当中就会比较看重。C的回答比较简单:“我就直接告诉对方要什么,然后说明理由,就这样。”其实,C并没有回答到我想了解的问题,所以我继续问并提示:“那不是每一次沟通都会很顺畅,会碰到困难,比如,你需要的信息,你得沟通对象不能活着不想及时提供,那他是怎么去沟通,怎么去解决困难,用什么方法去说服对方?”C的回答比较让人失望:“在过去的工作中,一般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我提出的对方一般都能够接受。”其实,我想让他假设一种场景,并告诉我他的协调和解决的方法。我觉得失望并好奇,于是又问:“那是为什么呢?从来没有过困难么?”“我们公司事情比较简单,每人一块,按部就班,所以也就不会有什么困难了。”整体来说,我们的一问一答让我比较失望,他给我的感觉,他基本上不太会去主动解决问题和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后面的一个问题,更让我确信,他不是一个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善于沟通的人。“如果你发现你的报告有问题,而且你和你的同事还没有找到问题的原因,同时,你的上司又很着急的要这份报告,你会怎么处理?”他的回答很简单很干脆,“继续找原因呀。”我笑了笑,“如果你的上司非常的着急赶时间,你和你的同事一时又查不出来,你会怎么办?我想你以前一定碰到过,”“有,我的上司帮我们一起查。”他回答。  总的来说,他比较老实和坦诚,但又给人感觉比较拘谨和内敛,沟通协调能力可能他从来也没有重视过,或许在原来的环境,他不需要注重。所以,尽管他比较有条理的简历,但是,他还是与我们的期望有所差距。他原则上应该比较合适埋头苦干和需要钻研的工作,类似于搞搞神州6号之类的工作。而我们需要的是不但要会造而且要会组织建造神州6号的人。    (D)    中午和老板一起吃饭,聊到我这两天的招聘情况,我一一汇报。老板问我有没有看到合适的或者不错的人选。我回答:“不多但有,但可能不太愿意过来。”老板继而问我原因。我回答:“我们提供的岗位和工资可能对他不够有吸引力,本人倒是满不错的,XX公司的,能力比较强,或许您可以看一下,再最终决定。”我想怂恿老板看一下,这样可以尽快解决我部门人力短缺的问题。老板又问:“那差多少?”“50%”我回答。老板皱了皱眉头:“噢,那可能有点困难,Sharon的建议呢?”(Sharon是我们人力资源部经理)。我回答:“她建议不录用,她认为这个人期望过高,而且不符合公司录取人员的加薪幅度,超太多了,将来人事内部审计会有一定问题。”“噢,明白了”老板总结了一句。我们的话题又转到了其他业务上。最后老板也没有再提要面试一下,我想他也有了决定。  回过头来说说不错的D,D小姐是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的员工,大学毕业工作4年多,现任主管职务(Supervisor,外企一线基层管理人员),将近2年的主管工作经验。由于是同行所以穿着打扮,沟通和行事方式都与我们公司员工相差不多。相貌感官也能够接受。所以,一路沟通都很顺畅,从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团队领导,分享经验,解决问题,到专业技能和知识,谈的都很投机,原则上,我很满意她先前的履历和能力,我认为我可以接受她来我们公司成为我的得力助手并负责领导一个团队工作。  在最后的几分钟里,我回顾了一下她填写的职位申请表,期望薪资一栏引起了我的兴趣。D的工资期望是12,000元。而她目前的薪水是7,000元,相差较大。我于是就问:“为什么你觉得可以获取你期望的薪水?”  我倒不是说不给,我觉得她的确比我们能给的要多的多。尽管我们是500强的大公司,但是工资标准是很严格的,所有的岗位和职级都有不同的工资标准,而且这些标准会综合考虑同行业的薪资水平,个人的学历、能力、工作资历和专业资质等各种因素。按照这套标准我们可以计算出能够提供给D的工资范围,当然这只有人力资源部才知道如何计算,而我呢只了解我们部门所有的岗位的职级以及工资水平的中间值。  她回答到:“因为看我们公司目前工作岗位的内容和要求,会比原公司工作内容和要求重要的多,而且原则上职务上也会高,所以,我提高了一点。”我笑了笑:“你这岂止是一点呀?尽管我不是人事,工资的事由他们过问,但我觉得还是高了不少。你最低限度是多少?好让我和人事商量一下。”其实,我已经明确表示想帮她。她尴尬的笑了笑:“最少一万一。我想不然我就不会想跳槽了。”  我觉得她说的没错,XX公司是我们行业出名的资本主义大锅饭,进去的人都舒服死了,工资不错,而且人又多。而我们呢,尽管原先也号称是资本主义最人性化管理的公司,但是后来聘请了最大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帮我们重新作了岗位设计,从此以后,我们就从业内工资领先水平降到业内中下水平,尽管我们一直号称我们工资水平处于业内中上。  所以按照D的要求,我们原计划最高可以给到的职位的中间值离她的底线还是有些距离,再怎么帮她算都算不过来。“再低点你会不会考虑?”我问,“我想我要得还不算太高吧,我考虑考虑吧,您也考虑考虑吧。”她笑着回答。还不高么,我心想,工作四年半,她现在的工资,在我们这个行业,也已经很不错了。你想想,大学毕业,进入我们公司,每月3,000元(管理培训生例外),每年要加1000块,4年才加到这个数,而且每年加薪幅度都要超过20%。基本上在这速度都是老板特别看重的人才,基本上在我们这个行业,4年的资历估计在左右。的确,我需要考虑考虑。  事后,我和人事谈了对她的看法,人事也认同我对她专业上的肯定,但是人事和我唯一的问题是一样的,工资,因为人事按照公司的标准,从其他公司聘请一名员工的最高涨薪幅度不超过30%,因此,9000将是一个上限,如果突破,必须要有很多依据,并且需要特别批准,更重要的是经得起总部一年一次的内部审计。可行吗?难。因此有了开头的一幕。E是某名牌大学应届毕业生,专业对口,英语8级,计算机中级,其他证书也有厚厚一叠,而且还写了一手好字,他填写的职位申请表是我见过的最工整最漂亮的。不过么也不是没有缺点,还是第一眼的问题,尽管穿西装打领带,整体印象还是一个学生,而且还像个高中生,白白胖胖的,头发有点乱,衣服呢也不是很整齐,可能是过来时挤地铁挤的,总是有点无精打采的感觉。这一点和我舅妈的哥哥的儿子很象。  在问答的过程中,他的反应比较快,思路灵活,基本上只要他擅长的他都能够谈上一点,甚至还会顺便炫耀一下他的经历。因此我心里觉得,他还是有点像熟读古文的中学生在向他的同学卖弄他的文言文知识,有点不成熟。一般为了考察面试者的各方面素质和个性,我们还会问许多希奇古怪的问题,往往不会有准确答案。  我问他:“谈谈你过去在大学里的社团活动,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值得一提的?”我只是想了解他从事团队活动的经验,众所周知,目前的学校教育只培养个人应对读书和考试的能力,但是,团队合作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放在次要地位,可能是学校的因素,也可能是父母的要求。他很得意的告诉我:“大一的时候,参加过学生会文学社,计算机小组,后来觉得他们都没有什么前途,因此中途都退出了,大多数时间都忙于学习,考证,没有很空闲的时间。”很显然,他如果不花那么多时间学习,也不会有那么多证书。我的问题基本白问,但我不觉得很意外,因为我大学里面基本没有参加社团活动,原因是社团活动还不如打80分这种团队活动来的更有趣。但是他让我感觉意外的是他觉得是没有前途,所以我又问为什么会觉得没有前途。“没有太实质性的内容,而且,我的父母希望我能多考点证书,今后好找份好工作。”他的回答让我比较失望,姑且不论回答本身过于简单轻率,更成问题的是他让我觉得他非常依赖父母的意见,不够独立,如果他能够把父母省略掉或许我会满意一些。  那好,我有另外一个问题,想了解你的看法,如果你的老师正在为某公司做一个项目,比方说写一个分析报告,他预期在报告中印证他本人的一个观点,但作为助手的你,在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后发现,继续分析下去,你预测不但不会得到他想要的结果,而且还会得出和他相反的结论,而且,时间非常紧急,你的老师必须作出决定。这时候,你会怎么办?”我又问了一个问题,我还是想着重考察他的应变能力和成熟度。他挠了挠脑袋,把原本不是很整齐的头发弄得更乱了。“我直接告诉他结果是什么,不可以再作下去。”“就这样吗?”“就这样,很简单。”我无话可说,这可能是一种很直观的思考方法,就像学生在课堂上指出老师的错误一样。但是他可能从没有考虑过,如果就是这样简单,那他的老师该如何交差呀?  E总的来说,我总是觉得心理年龄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小,人事跟我的感觉一样,还不够成熟。尽管他的确有他的长处,但是我还是担心他无法承担我们这边工作的强大压力。    (F)    有点固执的F是一位工作近8年的资深员工,同行业跨国公司背景,所以,很容易的就被我们人事和我相中了。在仔细阅读了F小姐自己填写的职位申请表后,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么长时间,她还是负责日常基础事务处理?”接下来的交流解开了我的疑惑。    我还是照例作了自我介绍,并请她作自我介绍。之后,话题就很自然的转到她现在的工作和离职的动机上了。“你为什么要离开工作了那么长时间的公司?”我问。她回答:“我已经作了很长时间的这方面的工作,觉得有点厌倦,希望能够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很多面试者都会这样回答,尽管这对用人单位来说肯定不是最佳答案。  我又问:“你现在的公司也算是业内很大的公司,而且发展也不错,而且你还是老员工,难道公司不能够重视道你从而满足你的个人发展吗?”“公司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并不一定是一致的,我可能是受到忽视的那群人,所以,我寻求职业生涯上的新发展。”她回答完后,略微有点尴尬的看着我。我决心把疑团解开,所以很直接的就问“那你觉得那是你的问题还是公司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关键,关键在于不是她要回答谁对谁错,是要分析问题,找出症结所在,而且,说服我她做出的决定是正确。她说:“应该是公司,其实我对技术方面很感兴趣,而且和我部门的主管也谈过几次,但是,曾经只安排做过一点技术方面的零星辅助工作以外,没有其他任何帮助或者提升的措施,一直作老本行,所以促使我下决心离开。”  我很想问她,如果有兴趣作总裁,是不是公司也应该给个机会实习一下呀?最终改成了“有没有考虑过你自身是否存在些许问题?比如,现有的工作做的不够好,或者没有适合的岗位?”“没有啊,我一直作的不错,而且,曾经有过岗位空缺,他们没有考虑我。”她觉得有点冤枉的回答。我决定不再纠缠在这个问题上,不过她已经给我留下了一个固执的印象。  “好的,我明白,那我们谈一下你现在负责的工作。你觉得作得最出色的部分是什么,最糟糕的部分是什么?”“都很不错,应该没有什么很糟糕的。”“那有没有对你现有的工作进行过优化和改进?比如。。。”“有啊,不过大多被上级否定了,比如。。。”进而,我们继续谈了一些有关她以前具体的工作以及她的设想和她上司的意见。中肯的来讲,我作为同行,我不得不说她的主管是对的,而且,从和她的沟通中,她的上司已经告诉了她的改进被否定的原因,但是,她好像还是始终坚持己见。  有时坚持是一种动力带你走向相反的方向。我们看过太多的言情小说和电视剧,男女双方坚持一下就马上会有第三者的出现,闹得天崩地裂的,最后还是要靠理解和沟通来扭转乾坤。工作和人际关系也是一个道理,固执解决不了问题,更多的时候,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或许,前途就一片开阔了。  前文提高的那些应聘者,大家会觉得有的人被拒得有些冤,而有的应聘者会觉得面试官往往会因为一些主观武断的判断影响面试的客观公正。不可否认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这也是难以避免的。因为面试本身就是通过一次面谈来进行考察和评估,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客观公正,最后的决定难免掺杂有主观因素。  就拿应试者的外表外表来说,应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常情况下长相不是一个决定录用与否的重要因素(仪表整洁和着装得体更重要),但是不可否认这方面的优势会是一个潜在的加分因素,而且面试官的个人喜好也会起到微妙的作用。以前的公司曾经有一个管理培训生招聘项目,有意思的是,被录用的女生的外型和打扮的风格都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令我们疑心HR的主考官是否有着和张艺谋类似的某种情结,呵呵。    某种程度上,面试就像谈恋爱,有没有chemistry很重要。你想想,面试官录用谁决定了他今后每天和谁一起工作,所以当然要选一个看得顺眼合得来的人啦。所以面试官总是希望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在外企工作的人习惯用四个象限来分析问题,对你领导的下属人员也可以按照个人情感和工作能力划分成四类:喜欢而且信任,喜欢但不信任,不喜欢但是信任,不喜欢也不信任。第一类人是最理想的下属,第二类一起吃饭聊天会比较愉快,但是工作上不一定靠得住;第三类只管布置任务,不太会去发展私交;第四类基本上就没有存在的必要。面试看重的是能力,但是同样有能力的两个应聘者,一个属于第一类,一个属于第三类,那当然是前者更有优势啦。    而和谈恋爱不一样的是,面试更相信一见钟情,不相信日久生情。所以如果谈恋爱搞得和面试一样,那钟楼怪人就永远得不到艾斯米拉达的爱情了。面试是短期行为,电视剧《士兵突击》里,许三多和成才,同样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士兵,但是许三多要经过无数的磨难和锻炼才能成长起来,现实生活中的面试官不会像史班长那样付出耐心和代价去培养一个这样的应聘者,而更可能直接录用成才,虽然在最后面临生死大义的考验中成才被最终淘汰。面试其实是件挺累的事,不光是对应聘者,对面试官也是一样。在一到两天中要从一大堆候选人中挑选出感觉不错的人,而且只是通过每个人半小时的谈话,的确是比较匆忙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说了这些闲话,不是建议大家在面试时刻意迎合投机取巧,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决定面试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有的可能你根本想不到,最重要还是做到最好的自己。就像有的公司给被拒的人发通知,会说“不录用不意味着对您能力的否定,而是目前的职位不适合您”云云,这也不完全是客套话,而是事实如此。 面试本身就是一个很主观的过程,仅仅通过交谈是根本不可能发现这个应聘者真正的素质的。其实那些标准问题问得多了也不会有特别好的结果,因为本身这类问题已经很公开了,所以应聘者准备得当的话是不会有什么特别大的问题了,就我本人而言,我喜欢提问一些自己设计的问题,有些看来似乎与工作本身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对于考察应聘者的个人素质还是很有用的。举个例子:就他的个人兴趣爱好等展开交谈,往往我会出奇不意提出一些问题(非刁难性的)看他如何反映,有的应聘者会很冷静的稍作思考然后很有条理的给出答案,尽管不成熟,但是至少你可以看到他/她的应变能力和总结能力以及思维的缜密程度,我面试过很多应届生,而且也录用了一些,这方面的能力就是很好的入门门票。另外,这里有一个小贴士,希望能够对广大应聘者有点帮助(绝对我的原创经验之谈),有关初次面试(或电话面试)的:    初次/电话面试一般会比较笼统,建议应聘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        1. 面试前要浏览这家公司的网页以及相关信息,了解一下她的历史、业务情况等等。    2. 一般面试会问到你对未来3-5年内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的规划,先考虑一下如何回答(楼主好像有涉及噢)。    3. 准备好如何回答你自己对自身优缺点的评价,注意:绝对不建议天涯上很多人建议的把自己的优点包装一下说成缺点(比如说我认为自己的缺点就是太过于坚持原则或做事情太过于认真之类的明贬暗褒的话),最好能够有条理的总结一下,比如各列三条或五条关键点,这样会证明你有系统的思考和总结的能力。拿我自己来说,我的一个缺点很明显是比较急躁,做事情比较粗,我每次面试都正面提到,反而赢得了很好的印象分(当然现在改了很多了,不然总是这样就屡教不改了,呵呵!就这个意思。。。)    4. 你考虑我们公司的机会的真正原因或动机是什么?为什么离开上一家公司?这些问题也需要慎重考虑,这些要最好建立在你对这家公司的了解程度多少上回答。    5. 你自己要准备一些问题回问,关于这家新公司和这个职位的情况(切记,这一点很重要,这是个互动的环节,是表现你沟通能力最佳的时刻,也是显示你对这个公司和职位很尊重),例如:    a) 这个职位详细的工作职责和职能是什么?    b) 贵公司安排这个职位是因为什么原因?(如果是REpLACEMENT上一任为什么离职?如果是新职位是否因为业务扩大而新增设该职位?等等)    c) 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如何?    d) 员工发展和培训机制是怎样的?    e) 什么样素质的员工在公司发展看好?    f) 公司是否对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安排高级的培训或海外工作机会?    g) 优秀的员工在工作3-5年后的回报会是什么?    h) 公司本身的未来发展计划    i) 公司产品/服务的市场卖点是哪些?        6. 还有,prepare what you have done perfectly 这很重要!还有,能够自信的说出你能给公司带来什么新鲜的东西,这也很重要,因为这是你的价值的体现。    8. 面试结束后要及时询问下一步的安排,Close the last interview question by opening another open question. 阐明自己对公司和职位的关注度和兴趣点。    9. 语气要自信、平稳,切忌急躁和紧张。还有,条件允许最好记笔记。  10. 最后提醒一下,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向面试官索取名片,回去后给面试官写一封简单的电子邮件,包括感谢他的时间和对公司及职位的介绍,还有期待他的回复等就好了。 说到自我营销的技巧,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需要适当的技巧去包装和推销自己;另一方面,对技巧的过度钻营可能形成一种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况且有经验的面试官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事先准备的标准答案,哪些不像是应届生应该有的谈吐和经历,这种情况下过度的技巧和包装只会适得其反。那大家可能会问,那你觉得怎样才是适度呢?我觉得一个根本原则是不能逾越以诚信为本的底线,应聘者需要做的是在诚信的基础上展现最好的自己。 其实面试是双向的考察,招聘公司为吸引人才也会适当的包装和推销自己,比如从工作环境、薪资福利、业务前景、个人发展等等条件。而且企业投入的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其它招聘成本。相比之下,求职者的成本和投入要小很多。建议求职者调整心态,不必因为失败而气馁,以平常心去面对每一次面试,因为你的机会成本比企业来说要低很多
我站在一名应聘者的立场去看ABCDE的面试对话过程,觉得存在的问题并非LZ所说,而在于应聘者回答的圆滑程度以及心态调整上的问题,更直白的说是还不够老油子,不够老练,或者说忽悠境界不够高。(Laura觉得非常正确)  A自信心过于膨胀,忽视了对当时状况的观察,如果当时能稍微谦逊一些应该有助于发现自己与面试官的沟通存在的障碍。  相对来讲C其实是不错的,6年工作经验,LZ所说的不错的资历,相符的职务要求,简单直白的沟通方式,说明了C是一个典型的实干派。实践操作毕竟与单纯的口头表达不同,我倒是觉得C在口头表达上存在的问题并不一定会影响实际工作,如果LZ应聘的职位对沟通有一定要求例外。对于这类人,LZ虽然在提问时屡次给予暗示,但C当时的情况不一定能明白LZ隐晦的暗示,不如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如,我觉得您老人家其他地方不错,不知沟通上您可能误会了俺的意思,其实咋们这庙里招的和尚需要怎样怎样,所以您是否能怎样怎样让我明白您达到了咋们这庙里的要求?  后来洪流vs抽丝给D假设了倒是达到了一定的忽悠境界了,估计当时要是换上了这位,D就有戏了。  E的表现同LZ的观点。对于那个老师助理的问题,如果当时回答的是,提供相应的数据、分析报告给老师,告知可能存在的不利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与老师一同讨论,并最终支持老师所做的任何决定,这个答案LZ觉得能否过关?  F典型的不够圆滑。  人可以通过对话可以了解另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人的,反之,当你语言表达到了一个境界,别人就无法知道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特别是面试时,切不可把自身问题暴露出来,更切切要让别人对你的看法朝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一般来说作为面试者,学历资历这些硬件条件固然必不可少,但忽悠也很重要,回答的问题里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自信中带点谦虚,圆滑中不失诚恳,语速不要太快,边想边说,一般不会错了
I先生是个比较精明的人,对加薪的追求胜过于职业发展。这种追求本身无可厚非,职场中人大部分还是为了家里的柴米油盐才整日奔波辛苦工作的。但我觉得这方面的考虑和计划大可以自己在私下里盘算,或者和朋友讨论,在面试这种场合和招聘人详细讨论就不是太合适了。I先生就尝试和我讨论他将来的薪资发展。      I工作5年多,同行业内资公司背景,以前工作和我们招聘的职位比较相似。因此,在工作内容的沟通上,可以说是比较顺畅,只是由于内外资公司处理事务的流程不太相同,会有一点分歧。总之,在整个前半段的讨论中,给我的感觉是中规中矩;然而,后半段的面谈中,他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精明,但算不上聪明,因为他把他自己的专业面试搞砸了。  转折从我的一个普通的问题开始,“你有问题要问我吗?”他立刻提出了几个准备好的问题,比如,公司发展呀,方向呀。我都一一作答。最后,他转到了工资上,“我想了解一下如果我能通过面试,工资待遇方面会怎样?”“工资待遇我们人事会考虑,并会给您解释,我的解释呢可能不够清晰和全面。”我回答道,因为这样的问题,很多人都会问我。这几乎是我的统一回答。 有人会很好奇,作为部门经理,掌握着一个部门所有的预算,包括人力,怎么就不能告诉应聘人工资情况呢。其实,在外资企业,分工是很明确的。业务部门的经理,尽管负责该部门的预算使用,但是在招聘的时候他只能提出需求,比方说,要招聘的职位,职位等级(关系到工资的范围),学历和经验的要求。而工资,是要人力资源部门根据符合条件的人员的目前的具体薪资情况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得出最终的录用薪资,当然,这个时候,用人部门的经理可以发表意见加或减,但也是在一定幅度内。  I先生呢仍然不死心,继续问,“我可不可以问一下,这个职务的大概薪资范围,还有薪资和福利情况?”我简单介绍了一下福利情况和薪资结构,但关于具体薪资,我的回答还是人力资源部门会和他谈。I先生仿佛是为了搞清薪资而来,继续追问:“不好意思哦,我再多问一句,您觉得贵公司的薪资福利在行业中算好还是不好呀?”我有点烦,“我们公司还可以吧,中等偏上,还有问题么?”“噢,还有,我想问一下,我开得工资算不算合理呀?”他继续追问。“噢,还行,关于薪资具体情况你和人力资源部面谈,好吗?有没有其他问题?”我明显已经不耐烦了。他大概也有察觉,“其他应该都了解了,薪资方面的疑问,我再问一下人事吧,谢谢你。”  尽管,我也是缺乏远大理想的功利主义者,但是他让我很难接受。后来,人事妹妹的反馈挺搞笑的,说H八字还没有一撇,先把工资福利谈的很清楚,每一个细节都没有错过,适合做薪资专员。
建议仔细考虑一下希望的职业生涯再确定面试方向,不要很盲目的出击,象现在又是外贸,又是财务,有是采购的,等过一年又发现没有发展该怎么办呢?当然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我看到过很多人尤其是应届毕业生,想都没有想好想作什么,会作什么,该作什么,就到处投简历,跑招聘会,结果又非常不理想,越这样,越辛苦,越没有信心.所以建议你仔细想想你希望的职业生涯是什么,再有的放矢的去找工作,不能说事半功倍吧,至少能够提高效率和命中率.说回来你现在是在作采购是吧,尽管你认为因为机构大的关系,你的工作流程相当简单的,但是千万不要担心,我听说过工作更简单的跨国公司全球副总呢,这位老外仁兄要作的就是到该公司在全球将要开分支机构的地方的指定合作宾馆去住一下,体验一下当地生活,给外派专家定住宿标准,我心想这样的工作要失业了,那哪里去找呀,但是他的优势是有全球经验,据说还很抢手.哈哈.不要担心尤其是外企,工作细分很正常,根本不必担心市场竞争力.但是善意的提示,请永远不要只是站在自己的岗位上看问题,要站的比自己高一点点来看问题,就是因为这一点点或许你会豁然开朗.L同学是女孩子,上海大学的应届生,外貌气质比较清爽干练;从简历来看学习成绩和实习经历都不错,英语考过了8级,而且曾经在一家知名银行有过几个月的实习经历。给我的直观感觉还不错。 接下来的面谈却导致了又一次失望。L同学简单介绍了她的学习情况和经历以后,我提出了我的第一个问题,“谈谈你对未来的打算和规划,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L同学推了一下眼镜,回答道“我非常想出国深造,我想先考GMAT,然后能够申请到美国读MBA。”我其实是想了解她对将来工作的期望以及对职业生涯的打算,没料到她是这样回答,但无论如何听上去她还是很上进的,很爱学习的。  我为了将原来的问题解释的更清晰,我又重新问了一遍:“很好,那你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工作目标是什么呢?”她仍旧是推一下眼镜(很多男生喜欢作这个动作,她是我见过的唯一的一位女生有这个习惯),然后回答我:“我还没有想好要找一份怎样的工作,我现在工作也是想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具体的规划目前还没有。”我有点无奈和不爽,心里在想,那你还来我这里凑什么热闹呀,找工作光为了让你锻炼?!  我就接着问问题:“那有没有想过具体作什么工作呢?”她还是推一下眼镜,“倒是没有,而且也不太明白,反正像银行啊外资企业呀都可以吧。”她的回答很诚恳很实在。但是,我在失望之余也觉得相当的无奈,无奈的原因是看来工作对她来说可有可无。“那为什么要找工作呢?而不是直接的准备考试出国会更好?”我本来不想问的但最终还是问出口了。她回答到:“我还是想锻炼一下自己,我觉得工作是很好的锻炼。”我心里想:你倒是满实在的,但是,拜托,你把工作看成是锻炼?好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呢,更何况哪天你锻炼完了,扔下手里的工作去了国外,我怎么办呀?我一时无话可说。    此后,我不再深究刚才的问题,将所有过程以最快的方式走完。L同学坦诚的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诚实固然是美德,如果录用她以后她再提出辞职出国的想法对公司也会是一个损失,但是这也让她失去了一次机会。L同学让我知道了世界上居然还有不急着找工作的应届生,那你还来应聘做什么呢?设身处地的为我想想,作为面试管和主管,是不是会接受一个报着锻炼目的来的人呢?在过去的面试经历中,我也遇到过有的应聘者对一些简单的常规问题会有让人无奈的另类回答,直觉告诉我可能并非因为他们不擅沟通或是有意如此,而更可能是因为没有明确自己的求职期望,也没有对应聘的职位有一个事先的了解,或者只是抱着碰碰运气的目的来潇洒走一回的。我欣赏应聘者的坦诚,但也希望每一个应聘者能先明确自己的求职期望,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生涯,珍惜每一次机会。对付那些招聘人员,说实话,有时就是自杀,欺骗才是上上之策,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HR们,你们也不要因为一两个问题,应聘者回答不让你满意就完全否定了人家啊。不然,编个虚伪的,你们才爽?
J同学是一天里面最让我感到失望的一位。J同学是一所重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所学专业与我们要求相近。选择J同学来面试,多少是由于她在简历里附的彩色的2寸报名照给我留下了的不错的印象。不是说J同学的照片有多漂亮,她的照片给我的感觉是比较大方得体,穿着套装显得比较成熟稳重和专业的形象。所以,先入为主的给我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  但是当见到她的时候,她的形象却让我觉得相当失望,主要是反差非常的大。你的感觉就是,明明照片上的人是Tom,而实际来参加面试的却是Jerry。照片上明明是一个成熟干练的职业女性,而实际上是一位柔柔弱弱的,娇声娇气的小孩子,说话慢慢吞吞,仿佛自言自语,而且经常会忘词,更不要说说话简洁干练有条理了。我真的怀疑现在是不是有艺术报名照了,后来跟人事妹妹的聊天中得知,好像真的有艺术报名照。  从简历来看,J同学是这些应届生里比较出色的一位,但是面谈以后发现,和照片一样,J同学的简历也有很多粉饰和包装的成分。我并不是说包装不好,俗话说的好,“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包装一定有帮助,但一定要有度,否则可能适得其反。比如,用镀金的冒充纯金的,要是碰上个死心眼硬是要咬上一口辨真伪,那不就麻烦大了么?  当然,我不是那个死心眼,但是职场上也混迹多年,按丐帮算法,混了十几年,最起码和《武林外传》里的小米一样至少是个4袋弟子,看个把年轻人还是没什么问题的。J同学在简历里提到在一些著名外资的工作经验,甚至一些大型项目经验,字里行间自信地使用了一些高调而强势的动词如“负责XX项目的XX工作”、“推动XX的开展”等等,而且还有和高级管理层打交道的经验,观之令人肃然起敬。但一点一点盘剥下来,不过也就是“影帝影后”之类的工作而已。因此,她倒不如在简历里用“协助”、“参与”这样的字眼会比较实在一点。  总之,J同学的应聘材料让我有了过高的期望,但是面试结果与期望相差太远。光看简历和照片,她的确很出众;但还是那句俗话,“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马和骡子的区别,一遛便知。J同学让我多少有点被骗的感觉。但是,我毕竟是在工作,因此还是尽量中肯的进行评判,但是事后,我还是觉得当时的评判受到了情绪的影响。所以,最后我半开玩笑的建议J同学,以后不要放照片,还有简历用一些比较低调的字眼,可能会更好。不知道小J会不会接受。M小姐在浦东某跨国制造型企业工作,由于工作地点比较偏远,因此定的面试时间是晚上7:00。为此我和人事MM特地推迟了下班时间(一般情况,我7点以前下班)。没料到,M小姐居然7点40才到办公室,尽管她在过来的路上给我们打过电话,但是,我和人事MM多少还是有点不愉快,但是绝对不会影响专业判断。   进会议室后,M小姐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凌乱,然后就是紧张。要声明一点,我并不是那种长相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人。首先,M小姐头发是凌乱的,我猜想可能是挤地铁挤的,然后,她的言语也有点混乱。比如,她的开场白不是介绍自己的名字,而是解释为什么迟到,但是解释了半天,我还是没有搞明白,她到底是因为叫不到出租车,还是因为挤不上地铁,还是因为上了地铁错过了出租车。。。反正就是楞没让我明白,她为什么迟到,而且让我感到她很紧张。所以,我还特地安抚她:“其实没什么,上海路况不好么,而且你已经通知我们了。”云云。没想到这样一来,她反倒更不安了,一个劲的跟我道歉和解释原因。     其实,除了有一点小小的不愉快之外(应该尽量避免迟到),说实在的,我的确没有因为她迟到而生气,其实她也没有作错什么,而且也及时同我们联系过并通知过我们,所以她只要能够简单的给我们作个为什么迟到的解释就可以了,我们并不需要她作太多的道歉和解释。   从M小姐的简历来看,各方面都不错,而且有一定的经验,缺陷也只不过是跨了个行业。所以M小姐的简历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但是从面试开始,她就让我感到很紧张和压抑,原因是因为M小姐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相当紧张的状态,一直到面试结束。比如,我让她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没料到,她竟然象小学生背书一样把简历一一背下,当中居然还有背错和背不下去停顿的时候,“对不起,说错了,我再说一下。”“喔。。。”“哦。。。接下来。。。”总之,就是紧张,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人说自己的简历紧张成这样的。我只好不停的宽慰她,“好的”“慢慢讲”其实这样给我的压力也很大,反倒是大家侃侃尔谈,气氛会好很多,而且能够建立互相信任和了解。等她说完后,我居然也被影响的楞楞地看了她几秒钟才缓过来神来。所以接下来的面谈也是相当的紧张。我印象中,M小姐整个过程中最多的话是“对不起”。 面试在紧张的气氛中结束了。M小姐确有过人之处,在离开会议室的时候,她居然紧张得“咣”的一下撞到了会议室的玻璃门上,幸好M小姐没有受伤,玻璃门也没有倒下。但,我被她吓得着实不轻,一个劲地说“不要紧吧,小心一点”之类的胡言乱语。说实在的,M小姐是公司开业到现在我唯一见过的撞在会议室玻璃门上的人,因为我们的玻璃门上贴的东西是很明显的,可能她真不适合我们公司吧,连门都欺负她。     M小姐的致命缺点是紧张。其实面试就是一种考试,大家都是过来人,都知道,考试的时候越紧张,考试状态就会越糟糕,成绩也会越差。其实面试也是一个道理。
小K同学,一看就是个学生,穿着休闲装,带着Mp3,斜背一个书包就来面试了。我进会议室的时候,他起身笑了笑和我握了握手。说实在的,我觉得不是很舒服,因为第一感观让我觉得,他是来看电影或者是和同学聚会来的,根本不是来面试的。  不过,流程还是要走下去的,因为他是我从一大堆简历里面好不容易捞出来的,万一是块宝让我错过了,会很后悔的.所以,我还是抱着希望他能在接下去的面试给我一些惊喜,纠正我的第一印象。  但很快第二件让我感觉不舒服的事情发生了,K同学手工填写的职位申请表简直是惨不忍睹,字迹不但是上下翻飞,而且是漫山遍野的涂改,身份证号码18位涂改的有8位,最可气的是连妈妈的年龄都写成了32岁(我后来特别问了一下,应该是52岁)。说实在的,我并不要求他能够有一手漂亮的书法,现代人很难得有写的一手好字的.但是作为应聘者最起码的态度,至少是工整的填写好他自己的职位申请表。如果连进公司的第一张表格都如此马虎的完成,我想我将来还能指望他在将来的工作上不出现如此马虎的行为么?可能很难相信.  所以叔叔我很不开心,好不容易挑出来的人选,如此马虎,所以后果很严重,K同学基本出局。但是为了保持我们的形象,只好礼貌性的微笑,转而问别的问题,比方说NBA呀,意甲,八卦呀,总之,这方面,小K同学让我着实刮目相看,不但对“时局”洞察明确了如指掌,而且,在我看来,他绝对数得上潮人中的潮人,让知道了很多信息,心情一下子愉快很多。  但是很可惜,我们要的是专业员工,不是小报记者,K同学尽管满足了我对新鲜事物的一些好奇心,但是无法满足我对专业人才的渴望。其实在和他交流中发现他可能是个很好的teamplayer,如果他能够认真对待面试,加上性格也比较开朗,善于把握和捕捉周围的信息的话,或许他还是很有机会的。最后,我还是善意的提醒小K同学考虑面试的穿着、态度以及好好练习中国书法。  其实,我遇到过很多学生朋友参加笔试和填写职位申请表,由于时间比较紧张,本人也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再加上书法一般般,结果,职位申请表和笔试题都答的很乱,容易给面试管留下一个很不好的第一印象
G先生是个喜欢提问的人,我们常昵称这一类人为“问题宝宝”,有问不完的没有重点的问题。G穿西服的感觉总有点不搭调,很象我中学时代的物理老师,就是那种老气横秋的样子。面试呢也就从他滔滔不绝的自我介绍开始。  从他的自我介绍中,我觉得他行业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而且讲的故事也比较动人。总之,讲了大约十分钟,蛮长的,没让我感到特别厌倦。可是后来的对话,却让我有点失去了耐心。  我简要介绍了我们公司的发展和部门的架构,以及要招聘的职位和要求。没想到,这居然会引来了一大堆的问题,而且有些问题令我无所适从。一开始,我还是比较耐心地解答他的问题,比如,“啊?你们公司为什么有那么多部门?”“你们为什么要设这个部门?”(一个不相关的部门,而且很多同业公司都有)。  您问这个问题,是希望了解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还是想知道以后工作中会和哪些部门打交道?”我觉得他问得有点离题了。  “两个原因都有吧,我希望能尽量多了解一些公司的情况对将来的工作会有帮助。”他回答说。后来的问题,我真的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或者是该不该回答了,比如,“你们管理层和董事会怎么考虑未来具体的发展方向?”(我的神呀,我是招聘一个下属,不是要招老板呀,况且,我已经简单介绍过公司将来的发展大计,再多我也不知道了。)“您觉得贵公司是怎么建立市场口碑的?”(根本和我的工作不相关,而且我的确从来没有关心过,为此,我还特地事后和公关部同事学习了一下)“在您看来,在贵公司,您的岗位比较重要还是XX部门经理的岗位比较重要?”(谁面试谁呀?)  到最后,我的感觉是像被电视里那个《面对面》的主持人王志咄咄逼人的盘问。其实,按照程序,我们会在面试快结束的时候,会问面试者还有什么问题要问。而我呢,只等他一停下来,没有给他喘息得机会,我马上就说,“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只能到这里,非常感谢你能够抽出时间来参加面试,如果有其他疑问,请直接和我们人事部联系。”然后,匆忙的和他握了一下手,就赶快逃出了会议室。  他可能会是个好员工,但是,我实在是没有时间去考察他,而我着实被考察了一番。后来在一个很巧的机会,认识了他的上司,恰巧谈到他,(当然我不是谈他来我这边面试的事,我认为这样作很不道德)他上司笑着告诉我他可是他们那边不可多得的“人才”,工作还行,最突出的是他太喜欢问问题,而且太多太烦人了。呵呵,所以适当合理的提问是有帮助的,而问题太多适得其反。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了地球的明天演讲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