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致红军和东北军作战全体将士书的全部签名

晓说西安事变 说不尽的“西安事变”[ 10:00:23]
专题分类:>>>
  魏志强讲西安事变其实就是讲蒋介石与张学良的决裂,讲他们的决裂首先要从他们的合作开始讲,蒋介石和张学良是从中原大战的时候开始合作的。一九三零年四月,冯玉祥、阎锡山、蒋介石逐鹿中原,三方势力都想拉拢拥兵三十万虎踞东北的张学良加入自己的队伍。当时的东北有自己的军工厂,可以制造飞机、大炮、坦克、枪支弹药。有一所军官学校:东北讲武堂,一所东北大学,经济也是很发达的,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就小康了,所以冯、蒋、阎都想让张学良的东北军加入自己的战斗队伍,谁得到了东北军谁就会在胜利的天平上添加一枚重重的砝码。此时的张学良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做出选择,最后经过一翻全衡一九三零年九月张学良决定拥护中央政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在国民党中央军和东北军的前后夹击下,冯、阎军队迅速崩溃。张学良说,冯玉祥是倒戈派,阎锡山是墙头草,两边都靠不住。蒋先生有理论,有能力,提倡三民主义有资格做一个领袖人物统一中国,要想停止内战就只能拥护蒋介石,就这样蒋介石和张学良走到了一起。蒋介石时任中华民国陆海空总司令,张学良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副司令兼东北边防司令,这是蒋、张的首次联首。张学良一向主张停止内战,中原大战的武装调停行为有效的控制了国内战争。结束了中原大战蒋介石南京执政,一九三一年四月张学良入主北平执政,共同治理国家。就在张学良入主北平屁股还没坐热日本人就操了他的老家,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事变爆发了。这里有件事情必须要澄清一下,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的命令究竟是谁下的,是蒋介石还是张学良,在此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不抵抗”是张学良将军下达的命令。因为蒋、张合作以来东北的局势还是由张学良掌握,在此之前日本关东军曾经多次挑起事件东北军每次处理的办法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张学良也接到过日本关东军有可能在此挑衅的情报,叮嘱自己的部下不要轻举妄动。谁也没想到日本人得寸进尺,这一回把事件发展到最高级别。九.一八是事变中身为国民政府最高领袖蒋介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完全依赖于国际联盟调解来制止日本的侵略行为,偏面的纵容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身为国民政府大员兼东北最高军事长官张学良应负主要责任,张学良的错误在于没有考虑到后果会如此严重,没有想到日本人会如此胆大妄为,没有想到日本人的野心如此迅速膨胀。有人说张学良不抵抗、不爱国这就错了,张学良本人与日本人有杀父之仇,当年他父亲张作霖就是被日本人杀害的,张学良将军内心是痛恨日本人的,但这一次他在判断上犯了严重错误。还有几个人也应该在这次事件中负主要责任,北大营驻军第七旅旅长王以哲,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代司令荣臻,他们机械的执行“不抵抗”命令,没有审时度势眼看着日本人侵略者肆虐杀害我东北军士兵却无动于中,做为一名军人,身为地方军事长官难道你不懂得“蒋在外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吗?不到半年的时间,区区一万名关东军夺去我一百三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三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沈阳事变之后,张学良虽然忍受在“不抵抗”的自责中,但内心仍然怀着一颗抗日的决心。在东北民众自发的组织抗日武装爱国队伍成立后,张学良先后在辽、吉、黑三省建立了抗日武装政权。时任黑河警备司令,步兵第三旅旅长抗日将领马占山,东北民众抗日救国自卫军的邓铁梅,辽西义勇军的黄显声,辽西自卫军的唐聚,吉林自卫军后被授予为“东北义勇军第六团”称号的东北军将领李杜、冯占海都得到过张学良的大力支持。一九三三年一月,日本侵略者再次挑衅向我海关进攻,东北军备战抵抗,在内已粮弹,外无援兵的情况下驻山海关守军两个营的将士全部阵亡,山海关陷落,举国哗然,三月三日日军兵临承德一百二十八名日军骑兵攻入城内,坠河陷落。面对沈阳沦陷和接踵而来的热河沦陷的双重打击,张学良不得不选择向南京政府致电引咎辞职。蒋介石欣然接受了张学良的辞职。一九三三年四月十一日,张学良偕夫人子凤至,赵一荻及子女乘意大利邮船康脱罗素伯爵号出国考察。张学良先后去了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瑞典,还与墨索里尼进行交谈。墨索里尼告诉张学良要想消灭日本侵略者就只有依靠美国了,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张学良结束欧洲考察回到国内。一九三四年二月七日,蒋介石任命张学良豫、鄂、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在欧洲考察期间受到很大启发,他以为只有拥护蒋介石武力统一中国消灭共产党,才能实现抗日救国的理想。一九三四年十月,蒋介石从希特勒那里借来两位悍将冯.西格特和冯.福尔肯豪森成功制定了第五次“围匪”计划。中央红军在共产国际派来的最后一名战士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和王明错误路线的指导下使得蒋介石第五次围剿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始了。此时,一个关键人物说了一翻关键的话使张学良的思想动摇了,这个人就是马占山。马占山对张学良说,共产党是打不完的,即使倍光了东北军你也打不完,拥护蒋介石消灭共产党是不可能的。一九三五年一月,由于红军长征北上蒋介石撤消了豫、鄂、皖剿匪司令部。三月一日在武昌成立了“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张学良任行营主任,并晋升为一级陆军上将。一九三五年九月中央红军由川北进入甘肃、青海边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蒋介石为总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晏道刚为参谋长,总部设在西安,张学良代行总司令职务,同时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归张学良指挥。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八日张学良率总部办公厅副主任洪钫、少校科员应德田乘专机飞往西安。西安绥靖主任杨虎城、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到机场迎接。张学良抵达西安后做出了如下部属:以王以哲的六十七军一一零师、一二九师、一零七师、一一七师由关中北上,进攻洛川、富县、甘肃向延安挺进,以董英武五十七军一零六师、一零八师、一一一师、一零九师、=一二零师和何柱国的骑兵军一个师由甘肃庆阳,合水一带向陕北挺进,不久红军在榆林桥歼灭了六十七军一零七师六一九团的四个营,该团团长高福源被俘,请记住这个名字,他在后来红军争取张学良的时候起了很大的作用。十月十九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央红军抵达陕北西部的吴起镇与东北军何柱国骑兵军交火。事后何柱国将军回忆说在这次战役中红军居高临下,骑兵受到伏击到处乱窜,我们损失了两个师、山炮、迫击炮都被红军缴获。红军劳山战役、榆林桥战役和吴起镇战役取得连续胜利后,毛泽东写下了那首广为流传的诗句: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后来彭德怀将军谦虚的把最后一句改为:唯我工农红军。当时红军在各个镇内都贴上了标语“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你们的敌人是日本鬼子我们帮你们打回老家去”。东北军每到一镇城门上就写着“山海关”三个字,只要双方一交火红军队伍四面楚歌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歌声,这仗没法在打下去了。张学良本以为短期内可以消灭共产党红军,没想到受到红军的沉痛打击。因此,张学良对剿共丧失了信心。正在张学良踌躇满志的时候,中央红军向张学良的东北军抛出了橄榄枝,以毛泽东为首并有二十名高级将领签名的《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发表了声明,声明中说中华苏维埃政府与中国工农红军愿意与任何抗日武装队伍联合起来,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去同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我们愿意首先同东北军共同实现这一份声明张学良陷入了沉思中;共产党能被全部消灭掉吗?是抗日还是剿共?一定要先安内才能攘外吗?正在张学良焦虑的时候,榆林桥战役中被红军俘虏的王以哲一零七师六一九团团长高福源回到洛川来到了张学良的身边并把一封周恩来的亲笔信交给了张学良。张学良告诉高福源你回去让红军派一个正式的代表来,我要和他们好好谈一谈。一九三六年三月四日,中央红军派李克农为代表来到洛川同张学良见了面。会谈中张学良首先提出蒋介石目前事全国的最高领袖,你们共产党为什么要反蒋抗日?你们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什么不包括蒋介石在内?李克农回答说蒋介石一贯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处处让步,不抵抗。对主张抗日的中国共产党却全力围剿,共产党现在号召一切反对日本侵略的武装力量团结起来,一致抗日,他却仍然发动内战拒不抗日,蒋介石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公敌,我们又怎能把他列入团结的对象呢?所以我们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包括蒋介石在内。张学良并不认同这样说法,接着又问怎么样才能抗日,共产党对国防问题看法如何?李克农说道,抗日主要依靠全国人民的力量,同时也要争取国际援助。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武器,而决定于人,发动全国人民一致对外,这个力量是巨下的,是不可战胜的。另外,抗战是长期的,持久的,不可能速战速决,中国地大人多,有利于长期作战,最终胜利是属于我们的。张学良问,共产党为什么不去宁夏,反而东渡黄河去山西?李克农解释道,红军东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为了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到山西、河北政治影响大,到宁夏对全国影响小,我们对东征有把握胜利,张学良对于这次与李克农的谈话心里还是没有底,最后提出希望能与毛泽东、周恩来见一面再作一次会谈,李克农告诉张学良会转达他的要求。这次会谈达成了红军与东北军的停战协议,而且张学良还拨给红军步枪2千余支,子弹若干发。最后张学良要求红军派一位驻代表来西安以便联络上更方便。不久,中央代表刘鼎来到西安。张学良见到刘鼎开门见山的问道,刘先生,你是共产党,我要请教你几个问题,我张学良与日本人有杀父之仇,亡国之恨,抗日救国我决不落在别人后面,可你们共产党骂我不抵抗、卖国贼,中东铁路事件,苏联红军把东北军打得那么惨还骂我勾结日本人反苏反共。在陕北,红军为什么打东北军打的那么狠使我东北军遭受严重损失,这是为什么?刘鼎一一回答了张学良的问题,首先,张将军身为边疆大吏率领几十万军队守土有责。九.一八事变张将军下达不抵抗命令一夜之间沈阳沦陷,不到四个月日本侵略者就占领了东三省的土地,张将军遭到全国人民的唾骂,中国共产党与全国人民一样不能不表个态度。其次,东北当局受蒋介石与日本人的挑唆首先挑衅并撕毁了中东铁路公关协议,苏联才被迫自卫,东北当局允许日本在东北地区扩张势力,而对有条约的中东路管理争取片面行动,事实上则成了亲日反苏,所以苏联指责张将军绝非无中生有。最后,东北军替蒋介石卖命围剿红军使红军受到了很大损失,红军在自卫反击中重挫了东北军的力量,但这与红军损失相比并不算严重,红军是一支有人民支持不可战胜的队伍,蒋介石百万大军都奈何不了我们,何况你东北军了,共产党与蒋介石打了十几年交道,深知蒋介石剪除异己的阴险手段,究竟是红军对东北军狠,还是蒋介石对东北军狠。刘鼎又说道,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将军当务之急是联共抗日打回东北摆脱蒋介石的阴谋,洗清不抵抗将军的罪名。张学良对刘鼎回答的问题颇为满意。又过了几天张学良接到毛泽东发来的电报称近期将派周恩来副主席与张学良会见共商抗日救国大计。在张学良与周恩来会谈中周恩来要求张学良反蒋抗日,被张学良拒绝了,张学良说除非蒋介石投降日本人,促成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谈双方商定由张学良劝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周恩来也代表中共表示只要蒋介石不残害红军后方家属,不消灭共产党,中共愿意与蒋介石联合抗日,并一切服从蒋介石的安排。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二日,蒋介石亲自赴西安督战“剿匪”。几天以后,蒋介石把张学良和杨虎城召见过来共同商量“剿匪”的具体作战计划,张学良和杨虎城当即就向亮出了底牌,他们不同意“剿匪”主张,还向蒋介石表达了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且这也是东北军、十七路军全体官兵的一致主张。张学良还把前些天毛泽东、周恩来写给他的一封停战协议的信交给蒋介石。蒋介石勃然大怒丢掉信件怒斥张学良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让你向东你就向东,让你剿共你就剿去,这是命令,当官的要身先士卒士兵才不会退缩,风吹草动,兵随将走,你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张学良马上辩解道,打内战恐怕我调动不了军队,打日本人肯定行,风吹草动,兵随将走,但将应为良将,要爱国爱民,要带领士兵走正路,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们要让我们成为亡国奴,这我们坚决不答应,我们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杨虎城将军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蒋介石立即打断他们的话说到,抗日之事不能偏听共匪蛊惑,我来解决士兵的士气问题。之后,蒋介石又为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将士训话,他提出春秋时期齐国名将管仲的主张“礼义廉耻,国王四维”,为军人要明礼仪,知廉耻,在家要孝敬老人,为国要尽忠,服从长官的命令。蒋介石还说对我们危害最大,最近的敌人是、就是共产党,日本人离我们远危害尚缓,如果还有什么人远近不分,缓急不辨,不积极剿共,轻言抗日,不忠不孝,不明是非,要平以制裁。两天以后,蒋介石与宋美龄飞回洛阳,张学良又邀阎锡山同赴洛阳进谏蒋介石联共抗日的事情,蒋介石对张学良语重心长的说道,日本人只是我的皮肉之患,不足虑。共产党才是我们心腹之患,非彻底消灭掉不可。我在前方抗日,共产党托我的后腿,这是想坐收渔翁之利,所以一定要消灭共产党。张学良深深的意识到“劝蒋”计划已经不太可能实现,要想蒋介石联共抗日,就要采取两外手段了。十一月,日本侵略者攻下绥远(呼和浩特),又进攻甘、宁两省,傅作义军队激战七天七夜保住了红格尔图,收复了百灵庙,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抗日热情,民众纷纷捐款捐物加入到抗日的队伍里。借此机会张学良向蒋介石写下了《请缨抗战书》,请求带着自己的东北军开赴绥远前线加入抗日的队伍,蒋介石以时机未成熟为理由拒绝了张学良。十二月三日,张学良再次飞往洛阳劝蒋抗日。学良还把蒋介石与袁世凯和张宗昌作比较,蒋介石气得浑身发抖冲着张学良骂道,放肆!全中国只有你张学良敢对我如此的放肆!蒋介石又说,我是全国最高领袖不服从我的命令就是要造我的反。张学良也不甘示弱的大声说道,如果钧座不改变主张坚持内战,学良无能,东北军我是带不下去了,请钧座直接说服将士们吧。蒋介石说道,好,我明天就返回西安,看看你的东北军是听我的还是听共产党的。这段时间里,蒋介石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学良要求领兵抗日,不愿剿共,此其做事无最后五分钟之坚定力也。蒋介石的意思是说剿共已经到了最后关键时刻了,只要在咬咬牙,再坚持一下意志就可以彻底消灭共产党老了。此刻,蒋介石也考虑过把张学良的东北军和中央军对调一下,让张学良率领自己的东北军去抗日,把中央军调入西北剿共,但是蒋介石犹豫了,他想总不能你张学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就是这一犹豫蒋介石阴沟翻船,华清池被捉。讲到这里就要弄清楚一个问题,西安事变中是谁最先提出来要活捉蒋介石的计划。据张学良本人回忆,他从洛阳回到西安之后对杨虎城表示难以改变蒋介石的主张,并且面对蒋介石的顽固不化已经无计可施,杨虎城向张学良讲了一个三国时期曹操挟汉献帝以令诸侯的故事。张学良听的十分惊讶,半天沉默不语并流露出恐惧的面色说道,这个我恐怕做不到。杨虎城劝说张学良要抛开个人感情,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张学良回答道,这事我还得考虑考虑,还请虎城兄放心,我绝不会向任何人透露这件事情的。据杨虎城的后人回忆说,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的计划是杨虎城首先提出来的。但是,在政变之前张学良还想再劝谏蒋介石一翻,这也是西安事变之前的最后一次劝谏,由于张学良是留着眼泪进行这翻劝谏的,历史上被称为哭谏。张学良哭道,委员长,自东北军易帜以来,我对您忠心耿耿,服从军令,从不怠慢,学良数次冒死向您进谏就是想让您意识到内战无论谁胜谁败都是损害自己民族的武装力量,让日本人坐山观虎斗。我们只有联共抗日.....“住口”,蒋介石打断张学良的话说道,共产党的那一套我是知道的,我曾经代表孙先生去苏联考察过,那简直就是红色恐怖。要彻底消灭共产党才能安下心来抗日,现在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你还谈什么联共抗日,一派胡言。蒋介石接着又说道,你身为党国军人打输了仗就想投降敌人,你哪里还有一点军人的气节。我再说一遍,剿共是国策,不可动摇!张学良感到无比的沮丧,他回来后找到杨虎城说,蒋先生根本就听不进我的话,你再去劝一次,如果他再不听,那我们就……十二月八日,杨虎城来到华清池再次劝谏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板着脸说,共产党坚决不听中央政府的命令,不缴出武器投降,我已经布置东南西三面中央军合围,北边派马鸿逵骑兵阻截,把共产党打到长城以北的沙漠地带,到那时候他们就无法生存了,只有投降中央。只要消灭了共产党我自然会抗日的。蒋介石隐隐约约的察觉杨虎城有亲共嫌疑,他本来还可以有最后一次机会将张、杨两人调防,可他并没有这么做。蒋介石一直认为中央军主力部队在西北驻防,张、杨即使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把他如何。事后蒋介石提到养虎为患指的就是杨虎城。十二月九日这一天是“一二.九运动发动一周年的日子,共产党地下组织发动了大规模工人,学生示威游行,国民党在镇压游行队伍时开枪打伤了学生,张学良找到蒋介石说道不该用武力手段制止学生的爱国行为,蒋介石冷笑道,什么爱国行为,这一定是共产党搞得阴谋诡计,他们是在给我施加压力。镇压,统统镇压,用机关枪扫射。张、杨两人彻底绝望了,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希望说服蒋介石,他们决定发动政变扣留蒋介石。十二月十日,张学良和杨虎城紧急召见了东北军和西北军的高级将领向他们宣布活捉蒋介石的决定。十二月十一日上午,杨虎城两次来到张学良的官邸催促张学良要赶快发动政变,不然的话一但蒋介石产生疑心就来不及了。此时张学良明显感觉有些底气不足。当天下午张学良再一次详细的布置捉蒋计划,并强调自己的部下一定要保证委员长的安全。晚上,张学良和杨虎城突然接到蒋介石邀请要求两人前去赴宴,两人经过一翻商量,如果不去的话会使蒋介石产生疑心,最后决定由张学良亲赴鸿门宴,杨虎城留在家中以观境变。事后,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是晚召见张、杨、于各将领来行辕会餐商议进剿计划。杨、于均未到……汉卿今日形色匆遽,精神恍惚,余甚以为异。蒋介石已经产生疑心了,可他做梦也没想到张、杨会发生政变。次日凌晨,张学良戎装在身威严宣布:我东北军将领背着不抵抗罪名遭全国人民的唾骂,事实证明不抵抗是完全错误的,雪拉ing曾数次向委员长劝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请求却屡遭委员长的严词拒绝,我已经和杨虎城将军研究决定,今晨五时发动政变,今晚西安、临潼同时行动,采取非常措施扣留蒋介石逼迫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众将领于学忠、王以哲、何柱国、黄显声等听了张学良的慷慨陈词全部都热血沸腾。清晨五时许,华清池方面王玉瓒、孙铭九与蒋介石的卫队交火了。白凤翔、孙铭九、刘桂五率领一队人马直冲蒋介石的卧室,可房间内空无一人,蒋介石的军装还在,还有一副假牙,孙铭九大惊赶忙将手伸进蒋介石的被窝发现还热手就知道他肯定没跑远,又都追出去了,一个多钟头过去了,突然有人跑来报告说已经找到委员长。众人跑过去发现蒋介石正好从假山洞里钻出来,弯着腰扶着石头灰头土脸的站在那里,老蒋闪了腰,几个人把蒋介石扶上汽车带回西安。捉住了蒋介石,张学良如愿以偿,可接下来该怎么收这个场,张学良和杨虎城商量要致电中央请他们马上派人来西安。“蒋介石你也有今天!”消息转到中央临时指挥部保安镇刘伯承兴奋的喊道,老天开眼啦!毛泽东,朱德更是明确的指出蒋介石双手沾满了共产党人的鲜血,这一次一定让他血债血还。周恩来冷静的说道,这件事不能完全听我们的,要看张、杨两人的态度。毛泽东说,对,让张、杨把这出戏唱下去,我们静观其变。正当众人沉醉在极度的惊喜中,有人泼来了一盆冷水,斯大林通过宋庆龄夫人转交中央一份电报,电文指出西安事变是中央与张学良共同制造的阴谋,蒋介石是唯一有资格、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抗日的领袖,中央方面应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若中央不为释放蒋介石而努力,苏方将向全世界宣布断绝与中共的关系,以土匪相看!斯大林疯了吗?毛泽东不解的说道,他在帮谁说话。西安方面、中央方面谁也没有想到第一个给蒋介石求情的竟然是苏共方面。张学良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十二日上午九时,张学良走进西京招待所囚禁蒋介石的房间客气的问道,委员长您受惊了,蒋介石生气地将脸一扭,根本就不搭理张学良,张学良接着说道,委员长,我和虎城将军做的这件事情完全是出于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生存着想,希望委员长联合全国武装力量坚决抗日,这也是学良和全体人民的意愿。蒋介石怒气冲冲的喊道,不要叫我委员长,我不是你的长官,你也不是我的部下。张学良有些激动的说道,委员长,今天的事情要有个交代了,东北军、西北军都希望你勇于改过,群策群力,共赴国难,如果委员长还是坚持已见,那、、、、恐怕只有让民众公裁了。蒋介石惊讶的说道,我对你那么好,你竟然要交民众公裁我,你可别忘了东北是沦陷在你的手里的。如果你张学良若要真想救国,现在就立即放我回洛阳,不然的话,法币和公债就全完了,经济崩溃,你拿什么去抗日。不欢而散。张学良回到宫邸与杨虎城成立了临时西北抗日军事委员会,通电全国提出如下主张:一、改组南京政府,吸收各党派组织共同负责救国。二、停止一切内战。三、释放上海被铺的爱国领袖(七君子)。四、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六、保障人民集会结合一切之政治力量。七、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之后,张学良、杨虎城、马占山、陈诚、于学忠、邵力子、王以哲、何柱国等都在电文后面签了名。西安沸腾了!!全国沸腾了!同时也吸引了各国首脑的眼球。西安事变震惊了世界!共产党人绝处逢生!蒋介石陷入了痛苦的绝望之中,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于是提起笔给自己那个称他“达令”的人写下了一份遗嘱:美龄吾妻:余决心殉国、经国、纬国吾子即汝子,望善视之。蒋中正“达令”回信。夫君爱鉴:昨惊闻西安之变,焦急万分,窃思吾兄平生以身许国,大公无私。凡所作为无丝毫为自己个人权利着想,只止一点,寸衷足以安慰。目下兄所处境况真相若何,望即示知,以慰焦思。妹日夕祈祷上帝赐福吾兄,早日脱离恶境,请兄为国珍重,临言神经往,不尽欲言,专此奉达,敬祝健康!最后告诉你一句话:南京有变。十四日下午,蒋介石的顾问端纳抵达西安见到了蒋介石。端纳说,蒋介石请放心,张将军对您并无恶意,只要您答应张、杨两人的请求,您还是国内最高领袖,考虑到先生的安危,还请先生通变一翻。蒋介石心里有了底,只要能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张学良就还不会对他下毒手,蒋介石的思想有所转变。十二月十六日,周恩来率领博古、叶剑英、罗瑞卿等人抵达西安。迫使于苏共方面的压力中央方面不得不转变态度。周恩来首先对张学良谈道,你们的行为属于军事阴谋,蒋介石仍然是最高领袖,他手中掌握着强大的武装力量。如果真的把蒋介石杀掉,内战不但不能停止,很可能还会越来越严重。不但不能抗日,还会推进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速度。所以蒋介石要是能够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就应该放他回去,还让他做中国的最高领袖,逼他抗日。张学良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只好同意周恩来的见意。周恩来又找到杨虎城述说了中央方面的态度。杨虎城坚决不同意中央的方案,在此之前他就要求张学良立即下达命令除掉蒋介石以防后患。他说蒋介石是个背信弃义的人,是迫于自身安全方面考虑会暂时同意国共合作,日后必将报复张、杨两人,还会撕毁国共合作的契约。但是,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一步并非杨虎城一个人所能驾驭的,他也只好同意了。十二月二十日,宋子文抵达西安,带来了宋美龄的第二封信,并讲述了南京的一些情况,在宋美龄的第一封信中曾提到南京有变。原来,何应钦等人听说蒋介石西安被扣留要以“不计个人安危而损害国家利益和尊严”为理由轰炸西安,并取蒋而代之。二十二日,宋美龄与蒋介石的顾问端纳、军统戴笠飞抵西安,当蒋介石见到宋美龄的时候十分吃惊,指责宋美龄不该来西安。“我不来陪你又有谁来”宋美龄满含热泪的说道。由于两人都信奉基督教,宋美龄还安慰蒋介石说道,耶和华有令,令女子护卫男子。宋美龄还向蒋介石透露何应钦已经开始下手了。宋美龄、宋子文的到来蒋介石终于答应与张、杨方面和中共代表谈一谈。但蒋介石并不亲自出面,一切事情全部委托宋家兄妹代表他说,并以领袖的人格保证,回到南京一一执行,在西安不签字,这也是蒋介石出于颜面方面的考虑。十二月二十三日,张学良、杨虎城和东北军、十七路军的高级将领同中央代表周恩来、博古(秦邦宪)、叶剑英、罗瑞卿与宋家兄妹、端纳正事举行谈判,达成如下结果:一、由孔祥熙、宋子文组成行政院,宋子文负责组织各方面满意的政府人员,萧清亲日派。二、中央国民军全部撤离西北,由宋子文、宋美龄负绝对责任,蒋鼎文携蒋介石手令回洛阳办理停战协议。三、蒋介石回到南京后立刻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沈钧儒、邹韬奋七君子),宋子文负责此事。四、苏维埃红军名称不变,宋家兄妹担保停止剿共,张学良负责接济红军。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番号统一归中央指挥,共同抗日。五、&先召开国民中央全会,开放政权。再召开各党派救国会议、国民代表会议。六、分批释放政治犯,具体方案与宋庆铃商定。七、抗日战争爆发后,共产党可以公开活动。八、联苏、并与英、美、法联络。九、蒋介石回南京后通电自责,辞去行政院院长职务。十、西北军由张、杨主政。张、杨方面还称,只要蒋鼎文回洛阳办理好停战事宜,就可以体面的释放蒋介石。此时,十七路军方面受杨虎城的影响,西北军将士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他们坚决不同意释放蒋介石,并要求立即将蒋介石除掉,有人干脆喊道,西安事变是我们提着脑袋干的,他张学良不能想捉就捉,想放就放。应该马上杀掉蒋介石,不然日后,蒋介石一定会疯狂的报复我们。这些人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蒋介石的报复心极强,事后证明很多西北军将领都被蒋介石杀害。杨虎城最惨,不但被杀害还毁了容。张学良被囚禁一生。事态发展到这一步,张学良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任人摆布。宋美龄屡次找张学良要求释放蒋介石,并称蒋介石与自己都是基督教徒,希望能在圣诞节飞回南京。张学良犹豫了,同时内心也胆怯了,他不知道未来等待他的是什么,释放了蒋介石他的命运会如何,蒋介石那张鬼意而难以琢磨的脸孔不时的出现在他的眼前。他甚至开始料理自己的后事,把自己平生所蓄留给远在英国的于凤至及子女。就在释放蒋介石的前一天,张学良陪同周恩来走进了蒋介石的房间。校长,您好!周恩来礼貌的向蒋介石问好。蒋介石惊讶的看着周恩来和张学良不知道他们打的什么主意。关于周恩来与蒋介石谈话的内容,除了张学良没人知道,可张学良本人又不愿意向外界透露,用他的话说,这事不该出自他口。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周恩来提到了远在苏联的蒋经国。当天晚上张、杨在绥靖公署举行宴会为蒋介石饯行,宴会中张学良情绪非常激动,数次举杯,痛哭流涕。政治真是个折磨人的东西,张、杨方面,蒋介石和中央方面都在痛苦中挣扎。放蒋!一定要体面的把蒋介石释放,张学良内心已经做出了打算,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释放蒋介石不能再拖下去了,东北军和西北军方面持不同意见的将领跃跃欲试,企图做掉蒋介石,尤其是西北军将领。他们认为蒋介石与张学良关系密切亲如手足,不会把东北军如何。对于西北军则是后老婆打孩子,迟早要收拾的,用杨虎城的话说“放虎归山,必有后患”。当杨虎城得知张学良要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立刻劝道,万万使不得,能够放了他就已经表达我们的诚意了,送他回去等于自投罗网。周恩来听说张学良要亲自护送蒋介石,认真的对张学良说道,汉卿,我们是朋友,朋友奉劝你两句话“政治是无情的”,你千万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二十五日下午三点钟,张、杨两位将军分别陪同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端纳乘车驶向机场。蒋介石刚一下汽车就看见一大群学生徘徊在机场外。蒋介石立刻慌了神儿,忙走向杨虎城说道,虎城,我已经答应你们不打内战了,所有的条件子文、美龄已经代我签了字,回到南京我一定执行.....杨虎城看到蒋介石是真的害怕了,便微笑的回答道,请委员长不要担心,今天是傅作义将军来西安,学生们出于对抗日将军的爱戴自发来到机场欢迎。蒋介石听了之后放下那颗紧张的心。蒋介石又看着张学良说道,你真的要送我回南京吗?我看还是算了吧,到了南京恐怕就由不得你了。张学良坚定地说道,学良主意已定,万死不辞。蒋介石无奈地摇了摇头。飞机刚刚起飞,周恩来和孙铭九就到了机场。望着远去的飞机周恩来感叹道,汉卿此去,凶多吉少。张学良急冲冲的释放蒋介石之前并没有同志周恩来,是张学良的部下孙铭九费尽周则在涂作潮(共产党人绰号“木匠”)家里找到了他。飞机中转洛阳一方面加油,一方面老蒋要看看如何应钦的表演。这时蒋介石还劝张学良就送到这里吧,不要跟着回南京,张学良拒绝了这最后一次机会。结束了!西安事变结束了!蒋介石的噩梦结束了!张学良的噩梦开始了,他对自己的鲁莽行为付出了后半生三分之二的岁月为代价!西安事变最大的受益者中共方面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张学良的壮举“如果没有张将军护送蒋介石一举。和平解决内战就不可能实现,兵戎相见何时休”。十二月二十六日,飞机由洛阳继续起飞。但是此时蒋介石与张学良并不在一架飞机上了,张学良被换乘坐另一架飞机晚蒋介石两个小时飞往南京。正午时分,蒋介石的飞机抵达南京,迎接他的是鲜花、掌声。下午两点,张学良的飞机抵达南京郊外机场,迎接他的是军统戴笠。蒋介石很有政治手腕,刚到南京首先下令解除了何应钦的职务,并让张学良写认罪书。然后成立军事法庭审判张学良,审判长李烈钧,副审判长鹿钟麟。审判过程不用细说,一切都是蒋介石导演的,直接说结果,张学良被判有期徒刑十年,特与赦免,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特赦”是假,“严加管束”才是真,张学良的前途从此断送。一九三七年五月二十七日,杨虎城被解除兵权离开西安出国考察。回来后蒋介石找个理由把杨虎城关押起来,最后残害。十年,弹指一挥间,该是释放张学良的时候了,可蒋介石没有释放他。因为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学良在一条红绸子上写下“东山再起”四个字转送给原东北军的一位将领。这件事被戴笠发现并报告了蒋介石,此时正是国共两党关系最紧张的时候,蒋介石担心放虎归山,怕张学良入共产党的伙,没有释放张学良。这幅“东山再起”一直保存在那位东北军将领的家中,文革时期被红卫兵烧掉。在台湾蒋介石过七十大寿的时候,张学良托人送蒋介石一块怀表,意思是告诉他“管束”该结束了,该给我自由了。蒋介石也托人送张学良一张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的日历和一双拖鞋,意思是说那年那月发生的事情我没齿难忘,你的问题还要继续拖下去。不久,蒋介石又送张学良一根拐杖,不言自明,蒋禁锢进行到底,直到老了走不动的那一天。真的非要等到走不动的那一天才能解除软禁吗?真的,的确是这样。张学良九十岁寿辰的时候才被彻底结束“管束”。这时候蒋介石早已不在人世了。获得自由的张学良很想回到大陆看一看。一九九零年,张学良的好友何世礼的孙子准备在香港结婚,何世礼邀请张学良参加婚礼。张学良与赵四商定婚礼之后直接由香港飞往东北还乡。可是由于何世礼的夫人突然病逝,婚礼改在加拿大举行,张学良夫妇返乡愿望没能形成。一九九一年,美国的王翼教授(王树常之子)作为中间人曾向北京方面表示了老先生回乡之意,这一年恰逢“九.一八”事变六十周年。北京表示欢迎张学良返乡,并以杨尚昆主席的名义发出了邀请函。邀请函本来应该交给身为中间人的王翼教授,却鬼使神差的给了正在访问北京的台湾人士田雨时,此人是张学良在纽约的秘书,有政治背景,他又将信函交给了李登辉,之后就没了下文。一九九三年在海峡两岸的再次撮合下,张学良夫妇与蒋纬国以祭祖、省亲的名义计划返乡,可事情还是被拖了一段时间,后来蒋纬国心脏病突发住进医院,赵四也因病住进了医院,两人住在同一家医院,此次计划又化为乌有。张学良的返乡计划一直没能实现,总像似有一双无形的手在阻止老先生的回乡心愿。张群曾经对张学良说过,你不能回去,你是个宝贝,谁得到你就会有用。之后,张学良自己也说过,我不能回大陆了,我要是回去就热闹了。九.一八事变以后,与日本人有着国恨家仇的张学良没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痛击日本侵略者,这也许是老先生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原因吧。二零零一年十月十四日晚,张学良病故于檀香山史特劳伯医院,享年一百零一岁。此前,老先生在电视里看到了美国“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便不停的问自己身边的人是不是又要打仗了。“九.一一”事件给老先生带来极度的恐慌,他害怕战争,更不愿意再发生战争了。张学良的一生整整活了一个世纪,在有张学良的这个世纪里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屡次被改写。在张学良的身上发生过三件大事,首先是一九二八年底东北易帜。如果张作霖不被日本人炸死,如果张学良不挂青天白日旗,将山海关掐死在东北军成立个独立王国,中国历史必然将会改写,可张学良没有这么做。当时的中国军阀独霸一方,天下大乱,大有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味道。张学良深明大义将力量集权于中央以谋求真正的统一中国。在这一点上我个人认为张学良的行为是正确的,日后他也是按照谋求统一中国的宗旨去做的。其次就是“九.一八”沈阳事变。在这件事情上张学良是有责任的,而且要负主要责任。用他的话说是“判断错误”,你身为东北军最高军士长官,边疆大吏是不该出现“判断错误”。如果能及时下达命令,拿起武器打响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枪,该是何等的壮举。历史没有给张学良再次机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在沈阳拉开,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最后,我们再回过头来说一说西安事变。假如没有张、杨两人发动西安事变,假如蒋介石的嗅觉再灵敏些,提前将张、杨两人调到抗日战场上,中国历史乃至世界都会被改写。这其中包括中美关系、中苏(俄)关系,中日关系和今天的朝韩双边问题。假如真像蒋介石所言,第五次“围剿”红军已经尝到战果,东西南三方面合围,北部马鸿逵阻截将红军消灭,那么中美关系首先得到改善。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总统杜鲁门许诺把冲绳岛送给国民政府,但蒋介石以本国海军实力太弱,不具备守护冲绳岛的能力拒绝了。后来杜鲁门又提出将战败国日本一分为四,英国、苏联、中国、美国各得一份。英国首先拒绝了,说日本离我们本国太远照顾不过来,中国蒋介石说国内的局势我还没控制住,哪有力量再去控制国外领土也拒绝了。苏联倒是想要可美国不给他,因为美、苏是两个完全不同体制的国家,一个姓“社”一个姓“资”,水火不相容。可见当时的中美关系铁到什么程度了。所以一提到国内战争的失败,蒋介石恨得牙根直疼大骂道,“这都是张学良干的好事”。可中共一方不这么认为,在张学良刚刚被软禁起来的时候,周恩来高度评价张学良“无论张将军是生还是死,永远都是共产党的千古功臣”。张学良的一生有得有失。得的是自己能够活了一百多岁,最后还成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如果他留在大陆很有可能在“文革”时期被四人帮迫害至死,张学恩就是例子,这是他的得。他所失去的是半个多世纪的自由和锦绣前程。不过,说句实在话蒋介石没杀他已经是他的幸运了,那么大的一个国家元首,最高领袖被你狼狈活捉,还给你留了一条生路,恐怕换成第二个国家元首,你张学良也死定了。西安事变的故事结束了,后人该怎样评价张学良,我个人认为做为一个政治家张学良不具备政治家的眼光。政治是无情的,胜者王侯败者寇,他不知道国共两党之间的积怨有多深。蒋介石的那句“日本人只是我的皮肉之患、不足虑,共产党才是我的心腹之患”的本意他不理解。就像今天朝韩双方,本是同根生确又相煎何太急,谁又能解释的清楚是怎么回事呢?“政治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是英国前首相帕萨梅拉的一句精典名言。一切都在围着利益转,不把对方消灭掉又哪来的利益。西安事变的初衷是停止内战,联合抗日。最后抗日是结束了,内战却打的热火朝天,西安事变没能达到最初目的。西安事变发生之后是杀蒋,还是放蒋张学良犹豫不定,直到后来的匆忙护蒋回京,可见其在政治方面的不成熟。但做为一个人,张学良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君子。在二十几岁的时候,他就坚定一个信念“谋求一个统一的中国”。“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他都是按照这样一个信念走下去的。“心底无私天地宽,君子坦荡荡”。这也是张学良将军能够活到一百岁的秘诀吧。“历史像车轮一样向前飞转”西安事变已经过去七十五周年了,但它仍然是中外史家争论不休的话题。就让我们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慢慢领悟吧。二零一一年元月十二日完于沈阳三威洗涤用品有限公司制造部说不尽的“西安事变”魏志强讲西安事变其实就是讲蒋介石与张学良的决裂,讲他们的决裂首先要从他们的合作开始讲,蒋介石和张学良是从中原大战的时候开始合作的。一九三零年四月,冯玉祥、阎锡山、蒋介石逐鹿中原,三方势力都想拉拢拥兵三十万虎踞东北的张学良加入自己的队伍。当时的东北有自己的军工厂,可以制造飞机、大炮、坦克、枪支弹药。有一所军官学校:东北讲武堂,一所东北大学,经济也是很发达的,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就小康了,所以冯、蒋、阎都想让张学良的东北军加入自己的战斗队伍,谁得到了东北军谁就会在胜利的天平上添加一枚重重的砝码。此时的张学良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做出选择,最后经过一翻全衡一九三零年九月张学良决定拥护中央政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在国民党中央军和东北军的前后夹击下,冯、阎军队迅速崩溃。张学良说,冯玉祥是倒戈派,阎锡山是墙头草,两边都靠不住。蒋先生有理论,有能力,提倡三民主义有资格做一个领袖人物统一中国,要想停止内战就只能拥护蒋介石,就这样蒋介石和张学良走到了一起。蒋介石时任中华民国陆海空总司令,张学良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副司令兼东北边防司令,这是蒋、张的首次联首。张学良一向主张停止内战,中原大战的武装调停行为有效的控制了国内战争。结束了中原大战蒋介石南京执政,一九三一年四月张学良入主北平执政,共同治理国家。就在张学良入主北平屁股还没坐热日本人就操了他的老家,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事变爆发了。这里有件事情必须要澄清一下,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的命令究竟是谁下的,是蒋介石还是张学良,在此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不抵抗”是张学良将军下达的命令。因为蒋、张合作以来东北的局势还是由张学良掌握,在此之前日本关东军曾经多次挑起事件东北军每次处理的办法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张学良也接到过日本关东军有可能在此挑衅的情报,叮嘱自己的部下不要轻举妄动。谁也没想到日本人得寸进尺,这一回把事件发展到最高级别》九.一八是事变中身为国民政府最高领袖蒋介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完全依赖于国际联盟调解来制止日本的侵略行为,偏面的纵容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身为国民政府大员兼东北最高军事长官张学良应负主要责任,张学良的错误在于没有考虑到后果会如此严重,没有想到日本人会如此胆大妄为,没有想到日本人的野心如此迅速膨胀。有人说张学良不抵抗、不爱国这就错了,张学良本人与日本人有杀父之仇,当年他父亲张作霖就是被日本人杀害的,张学良将军内心是痛恨日本人的,但这一次他在判断上犯了严重错误。还有几个人也应该在这次事件中负主要责任,北大营驻军第七旅旅长王以哲,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代司令荣臻,他们机械的执行“不抵抗”命令,没有审时度势眼看着日本人侵略者肆虐杀害我东北军士兵却无动于中,做为一名军人,身为地方军事长官难道你不懂得“蒋在外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吗?不到半年的时间,区区一万名关东军夺去我一百三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三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沈阳事变之后,张学良虽然忍受在“不抵抗”的自责中,但内心仍然怀着一颗抗日的决心。在东北民众自发的组织抗日武装爱国队伍成立后,张学良先后在辽、吉、黑三省建立了抗日武装政权。时任黑河警备司令,步兵第三旅旅长抗日将领马占山,东北民众抗日救国自卫军的邓铁梅,辽西义勇军的黄显声,辽西自卫军的唐聚,吉林自卫军后被授予为“东北义勇军第六团”称号的东北军将领李杜、冯占海都得到过张学良的大力支持。一九三三年一月,日本侵略者再次挑衅向我海关进攻,东北军备战抵抗,在内已粮弹,外无援兵的情况下驻山海关守军两个营的将士全部阵亡,山海关陷落,举国哗然,三月三日日军兵临承德一百二十八名日军骑兵攻入城内,坠河陷落。面对沈阳沦陷和接踵而来的热河沦陷的双重打击,张学良不得不选择向南京政府致电引咎辞职。蒋介石欣然接受了张学良的辞职。一九三三年四月十一日,张学良偕夫人子凤至,赵一荻及子女乘意大利邮船康脱罗素伯爵号出国考察。张学良先后去了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瑞典,还与墨索里尼进行交谈。墨索里尼告诉张学良要想消灭日本侵略者就只有依靠美国了,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张学良结束欧洲考察回到国内。一九三四年二月七日,蒋介石任命张学良豫、鄂、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在欧洲考察期间受到很大启发,他以为只有拥护蒋介石武力统一中国消灭共产党,才能实现抗日救国的理想。一九三四年十月,蒋介石从希特勒那里借来两位悍将冯.西格特和冯.福尔肯豪森成功制定了第五次“围匪”计划。中央红军在共产国际派来的最后一名战士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和王明错误路线的指导下使得蒋介石第五次围剿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始了。此时,一个关键人物说了一翻关键的话使张学良的思想动摇了,这个人就是马占山。马占山对张学良说,共产党是打不完的,即使倍光了东北军你也打不完,拥护蒋介石消灭共产党是不可能的。一九三五年一月,由于红军长征北上蒋介石撤消了豫、鄂、皖剿匪司令部。三月一日在武昌成立了“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张学良任行营主任,并晋升为一级陆军上将。一九三五年九月中央红军由川北进入甘肃、青海边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蒋介石为总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晏道刚为参谋长,总部设在西安,张学良代行总司令职务,同时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归张学良指挥。一九三五年九月二十八日张学良率总部办公厅副主任洪钫、少校科员应德田乘专机飞往西安。西安绥靖主任杨虎城、陕西省主席邵力子到机场迎接。张学良抵达西安后做出了如下部属:以王以哲的六十七军一一零师、一二九师、一零七师、一一七师由关中北上,进攻洛川、富县、甘肃向延安挺进,以董英武五十七军一零六师、一零八师、一一一师、一零九师、=一二零师和何柱国的骑兵军一个师由甘肃庆阳,合水一带向陕北挺进,不久红军在榆林桥歼灭了六十七军一零七师六一九团的四个营,该团团长高福源被俘,请记住这个名字,他在后来红军争取张学良的时候起了很大的作用。十月十九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央红军抵达陕北西部的吴起镇与东北军何柱国骑兵军交火。事后何柱国将军回忆说在这次战役中红军居高临下,骑兵受到伏击到处乱窜,我们损失了两个师、山炮、迫击炮都被红军缴获。红军劳山战役、榆林桥战役和吴起镇战役取得连续胜利后,毛泽东写下了那首广为流传的诗句: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后来彭德怀将军谦虚的把最后一句改为:唯我工农红军。当时红军在各个镇内都贴上了标语“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你们的敌人是日本鬼子我们帮你们打回老家去”。东北军每到一镇城门上就写着“山海关”三个字,只要双方一交火红军队伍四面楚歌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歌声,这仗没法在打下去了。张学良本以为短期内可以消灭共产党红军,没想到受到红军的沉痛打击。因此,张学良对剿共丧失了信心。正在张学良踌躇满志的时候,中央红军向张学良的东北军抛出了橄榄枝,以毛泽东为首并有二十名高级将领签名的《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发表了声明,声明中说中华苏维埃政府与中国工农红军愿意与任何抗日武装队伍联合起来,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去同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我们愿意首先同东北军共同实现这一份声明张学良陷入了沉思中;共产党能被全部消灭掉吗?是抗日还是剿共?一定要先安内才能攘外吗?正在张学良焦虑的时候,榆林桥战役中被红军俘虏的王以哲一零七师六一九团团长高福源回到洛川来到了张学良的身边并把一封周恩来的亲笔信交给了张学良。张学良告诉高福源你回去让红军派一个正式的代表来,我要和他们好好谈一谈。一九三六年三月四日,中央红军派李克农为代表来到洛川同张学良见了面。会谈中张学良首先提出蒋介石目前事全国的最高领袖,你们共产党为什么要反蒋抗日?你们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什么不包括蒋介石在内?李克农回答说蒋介石一贯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处处让步,不抵抗。对主张抗日的中国共产党却全力围剿,共产党现在号召一切反对日本侵略的武装力量团结起来,一致抗日,他却仍然发动内战拒不抗日,蒋介石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公敌,我们又怎能把他列入团结的对象呢?所以我们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包括蒋介石在内。张学良并不认同这样说法,接着又问怎么样才能抗日,共产党对国防问题看法如何?李克农说道,抗日主要依靠全国人民的力量,同时也要争取国际援助。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武器,而决定于人,发动全国人民一致对外,这个力量是巨下的,是不可战胜的。另外,抗战是长期的,持久的,不可能速战速决,中国地大人多,有利于长期作战,最终胜利是属于我们的。张学良问,共产党为什么不去宁夏,反而东渡黄河去山西?李克农解释道,红军东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为了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到山西、河北政治影响大,到宁夏对全国影响小,我们对东征有把握胜利,张学良对于这次与李克农的谈话心里还是没有底,最后提出希望能与毛泽东、周恩来见一面再作一次会谈,李克农告诉张学良会转达他的要求。这次会谈达成了红军与东北军的停战协议,而且张学良还拨给红军步枪2千余支,子弹若干发。最后张学良要求红军派一位驻代表来西安以便联络上更方便。不久,中央代表刘鼎来到西安。张学良见到刘鼎开门见山的问道,刘先生,你是共产党,我要请教你几个问题,我张学良与日本人有杀父之仇,亡国之恨,抗日救国我决不落在别人后面,可你们共产党骂我不抵抗、卖国贼,中东铁路事件,苏联红军把东北军打得那么惨还骂我勾结日本人反苏反共。在陕北,红军为什么打东北军打的那么狠使我东北军遭受严重损失,这是为什么?刘鼎一一回答了张学良的问题,首先,张将军身为边疆大吏率领几十万军队守土有责。九.一八事变张将军下达不抵抗命令一夜之间沈阳沦陷,不到四个月日本侵略者就占领了东三省的土地,张将军遭到全国人民的唾骂,中国共产党与全国人民一样不能不表个态度。其次,东北当局受蒋介石与日本人的挑唆首先挑衅并撕毁了中东铁路公关协议,苏联才被迫自卫,东北当局允许日本在东北地区扩张势力,而对有条约的中东路管理争取片面行动,事实上则成了亲日反苏,所以苏联指责张将军绝非无中生有。最后,东北军替蒋介石卖命围剿红军使红军受到了很大损失,红军在自卫反击中重挫了东北军的力量,但这与红军损失相比并不算严重,红军是一支有人民支持不可战胜的队伍,蒋介石百万大军都奈何不了我们,何况你东北军了,共产党与蒋介石打了十几年交道,深知蒋介石剪除异己的阴险手段,究竟是红军对东北军狠,还是蒋介石对东北军狠。刘鼎又说道,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将军当务之急是联共抗日打回东北摆脱蒋介石的阴谋,洗清不抵抗将军的罪名。张学良对刘鼎回答的问题颇为满意。又过了几天张学良接到毛泽东发来的电报称近期将派周恩来副主席与张学良会见共商抗日救国大计。在张学良与周恩来会谈中周恩来要求张学良反蒋抗日,被张学良拒绝了,张学良说除非蒋介石投降日本人,促成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谈双方商定由张学良劝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周恩来也代表中共表示只要蒋介石不残害红军后方家属,不消灭共产党,中共愿意与蒋介石联合抗日,并一切服从蒋介石的安排。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二日,蒋介石亲自赴西安督战“剿匪”。几天以后,蒋介石把张学良和杨虎城召见过来共同商量“剿匪”的具体作战计划,张学良和杨虎城当即就向亮出了底牌,他们不同意“剿匪”主张,还向蒋介石表达了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且这也是东北军、十七路军全体官兵的一致主张。张学良还把前些天毛泽东、周恩来写给他的一封停战协议的信交给蒋介石。蒋介石勃然大怒丢掉信件怒斥张学良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让你向东你就向东,让你剿共你就剿去,这是命令,当官的要身先士卒士兵才不会退缩,风吹草动,兵随将走,你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张学良马上辩解道,打内战恐怕我调动不了军队,打日本人肯定行,风吹草动,兵随将走,但将应为良将,要爱国爱民,要带领士兵走正路,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们要让我们成为亡国奴,这我们坚决不答应,我们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杨虎城将军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蒋介石立即打断他们的话说到,抗日之事不能偏听共匪蛊惑,我来解决士兵的士气问题。之后,蒋介石又为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将士训话,他提出春秋时期齐国名将管仲的主张“礼义廉耻,国王四维”,为军人要明礼仪,知廉耻,在家要孝敬老人,为国要尽忠,服从长官的命令。蒋介石还说对我们危害最大,最近的敌人是、就是共产党,日本人离我们远危害尚缓,如果还有什么人远近不分,缓急不辨,不积极剿共,轻言抗日,不忠不孝,不明是非,要平以制裁。两天以后,蒋介石与宋美龄飞回洛阳,张学良又邀阎锡山同赴洛阳进谏蒋介石联共抗日的事情,蒋介石对张学良语重心长的说道,日本人只是我的皮肉之患,不足虑。共产党才是我们心腹之患,非彻底消灭掉不可。我在前方抗日,共产党托我的后腿,这是想坐收渔翁之利,所以一定要消灭共产党。张学良深深的意识到“劝蒋”计划已经不太可能实现,要想蒋介石联共抗日,就要采取两外手段了。十一月,日本侵略者攻下绥远(呼和浩特),又进攻甘、宁两省,傅作义军队激战七天七夜保住了红格尔图,收复了百灵庙,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抗日热情,民众纷纷捐款捐物加入到抗日的队伍里。借此机会张学良向蒋介石写下了《请缨抗战书》,请求带着自己的东北军开赴绥远前线加入抗日的队伍,蒋介石以时机未成熟为理由拒绝了张学良。十二月三日,张学良再次飞往洛阳劝蒋抗日。学良还把蒋介石与袁世凯和张宗昌作比较,蒋介石气得浑身发抖冲着张学良骂道,放肆!全中国只有你张学良敢对我如此的放肆!蒋介石又说,我是全国最高领袖不服从我的命令就是要造我的反。张学良也不甘示弱的大声说道,如果钧座不改变主张坚持内战,学良无能,东北军我是带不下去了,请钧座直接说服将士们吧。蒋介石说道,好,我明天就返回西安,看看你的东北军是听我的还是听共产党的。这段时间里,蒋介石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学良要求领兵抗日,不愿剿共,此其做事无最后五分钟之坚定力也。蒋介石的意思是说剿共已经到了最后关键时刻了,只要在咬咬牙,再坚持一下意志就可以彻底消灭共产党老了。此刻,蒋介石也考虑过把张学良的东北军和中央军对调一下,让张学良率领自己的东北军去抗日,把中央军调入西北剿共,但是蒋介石犹豫了,他想总不能你张学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就是这一犹豫蒋介石阴沟翻船,华清池被捉。讲到这里就要弄清楚一个问题,西安事变中是谁最先提出来要活捉蒋介石的计划。据张学良本人回忆,他从洛阳回到西安之后对杨虎城表示难以改变蒋介石的主张,并且面对蒋介石的顽固不化已经无计可施,杨虎城向张学良讲了一个三国时期曹操挟汉献帝以令诸侯的故事。张学良听的十分惊讶,半天沉默不语并流露出恐惧的面色说道,这个我恐怕做不到。杨虎城劝说张学良要抛开个人感情,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张学良回答道,这事我还得考虑考虑,还请虎城兄放心,我绝不会向任何人透露这件事情的。据杨虎城的后人回忆说,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的计划是杨虎城首先提出来的。但是,在政变之前张学良还想再劝谏蒋介石一翻,这也是西安事变之前的最后一次劝谏,由于张学良是留着眼泪进行这翻劝谏的,历史上被称为哭谏。张学良哭道,委员长,自东北军易帜以来,我对您忠心耿耿,服从军令,从不怠慢,学良数次冒死向您进谏就是想让您意识到内战无论谁胜谁败都是损害自己民族的武装力量,让日本人坐山观虎斗。我们只有联共抗日.....“住口”,蒋介石打断张学良的话说道,共产党的那一套我是知道的,我曾经代表孙先生去苏联考察过,那简直就是红色恐怖。要彻底消灭共产党才能安下心来抗日,现在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你还谈什么联共抗日,一派胡言。蒋介石接着又说道,你身为党国军人打输了仗就想投降敌人,你哪里还有一点军人的气节。我再说一遍,剿共是国策,不可动摇!张学良感到无比的沮丧,他回来后找到杨虎城说,蒋先生根本就听不进我的话,你再去劝一次,如果他再不听,那我们就……十二月八日,杨虎城来到华清池再次劝谏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板着脸说,共产党坚决不听中央政府的命令,不缴出武器投降,我已经布置东南西三面中央军合围,北边派马鸿逵骑兵阻截,把共产党打到长城以北的沙漠地带,到那时候他们就无法生存了,只有投降中央。只要消灭了共产党我自然会抗日的。蒋介石隐隐约约的察觉杨虎城有亲共嫌疑,他本来还可以有最后一次机会将张、杨两人调防,可他并没有这么做。蒋介石一直认为中央军主力部队在西北驻防,张、杨即使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把他如何。事后蒋介石提到养虎为患指的就是杨虎城。十二月九日这一天是“一二.九运动发动一周年的日子,共产党地下组织发动了大规模工人,学生示威游行,国民党在镇压游行队伍时开枪打伤了学生,张学良找到蒋介石说道不该用武力手段制止学生的爱国行为,蒋介石冷笑道,什么爱国行为,这一定是共产党搞得阴谋诡计,他们是在给我施加压力。镇压,统统镇压,用机关枪扫射。张、杨两人彻底绝望了,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希望说服蒋介石,他们决定发动政变扣留蒋介石。十二月十日,张学良和杨虎城紧急召见了东北军和西北军的高级将领向他们宣布活捉蒋介石的决定。十二月十一日上午,杨虎城两次来到张学良的官邸催促张学良要赶快发动政变,不然的话一但蒋介石产生疑心就来不及了。此时张学良明显感觉有些底气不足。当天下午张学良再一次详细的布置捉蒋计划,并强调自己的部下一定要保证委员长的安全。晚上,张学良和杨虎城突然接到蒋介石邀请要求两人前去赴宴,两人经过一翻商量,如果不去的话会使蒋介石产生疑心,最后决定由张学良亲赴鸿门宴,杨虎城留在家中以观境变。事后,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是晚召见张、杨、于各将领来行辕会餐商议进剿计划。杨、于均未到……汉卿今日形色匆遽,精神恍惚,余甚以为异。蒋介石已经产生疑心了,可他做梦也没想到张、杨会发生政变。次日凌晨,张学良戎装在身威严宣布:我东北军将领背着不抵抗罪名遭全国人民的唾骂,事实证明不抵抗是完全错误的,雪拉ing曾数次向委员长劝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请求却屡遭委员长的严词拒绝,我已经和杨虎城将军研究决定,今晨五时发动政变,今晚西安、临潼同时行动,采取非常措施扣留蒋介石逼迫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众将领于学忠、王以哲、何柱国、黄显声等听了张学良的慷慨陈词全部都热血沸腾。清晨五时许,华清池方面王玉瓒、孙铭九与蒋介石的卫队交火了。白凤翔、孙铭九、刘桂五率领一队人马直冲蒋介石的卧室,可房间内空无一人,蒋介石的军装还在,还有一副假牙,孙铭九大惊赶忙将手伸进蒋介石的被窝发现还热手就知道他肯定没跑远,又都追出去了,一个多钟头过去了,突然有人跑来报告说已经找到委员长。众人跑过去发现蒋介石正好从假山洞里钻出来,弯着腰扶着石头灰头土脸的站在那里,老蒋闪了腰,几个人把蒋介石扶上汽车带回西安。捉住了蒋介石,张学良如愿以偿,可接下来该怎么收这个场,张学良和杨虎城商量要致电中央请他们马上派人来西安。“蒋介石你也有今天!”消息转到中央临时指挥部保安镇刘伯承兴奋的喊道,老天开眼啦!毛泽东,朱德更是明确的指出蒋介石双手沾满了共产党人的鲜血,这一次一定让他血债血还。周恩来冷静的说道,这件事不能完全听我们的,要看张、杨两人的态度。毛泽东说,对,让张、杨把这出戏唱下去,我们静观其变。正当众人沉醉在极度的惊喜中,有人泼来了一盆冷水,斯大林通过宋庆龄夫人转交中央一份电报,电文指出西安事变是中央与张学良共同制造的阴谋,蒋介石是唯一有资格、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抗日的领袖,中央方面应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若中央不为释放蒋介石而努力,苏方将向全世界宣布断绝与中共的关系,以土匪相看!斯大林疯了吗?毛泽东不解的说道,他在帮谁说话。西安方面、中央方面谁也没有想到第一个给蒋介石求情的竟然是苏共方面。张学良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十二日上午九时,张学良走进西京招待所囚禁蒋介石的房间客气的问道,委员长您受惊了,蒋介石生气地将脸一扭,根本就不搭理张学良,张学良接着说道,委员长,我和虎城将军做的这件事情完全是出于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生存着想,希望委员长联合全国武装力量坚决抗日,这也是学良和全体人民的意愿。蒋介石怒气冲冲的喊道,不要叫我委员长,我不是你的长官,你也不是我的部下。张学良有些激动的说道,委员长,今天的事情要有个交代了,东北军、西北军都希望你勇于改过,群策群力,共赴国难,如果委员长还是坚持已见,那、、、、恐怕只有让民众公裁了。蒋介石惊讶的说道,我对你那么好,你竟然要交民众公裁我,你可别忘了东北是沦陷在你的手里的。如果你张学良若要真想救国,现在就立即放我回洛阳,不然的话,法币和公债就全完了,经济崩溃,你拿什么去抗日。不欢而散。张学良回到宫邸与杨虎城成立了临时西北抗日军事委员会,通电全国提出如下主张:一、改组南京政府,吸收各党派组织共同负责救国。二、停止一切内战。三、释放上海被铺的爱国领袖(七君子)。四、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六、保障人民集会结合一切之政治力量。七、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之后,张学良、杨虎城、马占山、陈诚、于学忠、邵力子、王以哲、何柱国等都在电文后面签了名。西安沸腾了!!全国沸腾了!同时也吸引了各国首脑的眼球。西安事变震惊了世界!共产党人绝处逢生!蒋介石陷入了痛苦的绝望之中,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于是提起笔给自己那个称他“达令”的人写下了一份遗嘱:美龄吾妻:余决心殉国、经国、纬国吾子即汝子,望善视之。蒋中正“达令”回信。夫君爱鉴:昨惊闻西安之变,焦急万分,窃思吾兄平生以身许国,大公无私。凡所作为无丝毫为自己个人权利着想,只止一点,寸衷足以安慰。目下兄所处境况真相若何,望即示知,以慰焦思。妹日夕祈祷上帝赐福吾兄,早日脱离恶境,请兄为国珍重,临言神经往,不尽欲言,专此奉达,敬祝健康!最后告诉你一句话:南京有变。十四日下午,蒋介石的顾问端纳抵达西安见到了蒋介石。端纳说,蒋介石请放心,张将军对您并无恶意,只要您答应张、杨两人的请求,您还是国内最高领袖,考虑到先生的安危,还请先生通变一翻。蒋介石心里有了底,只要能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张学良就还不会对他下毒手,蒋介石的思想有所转变。十二月十六日,周恩来率领博古、叶剑英、罗瑞卿等人抵达西安。迫使于苏共方面的压力中央方面不得不转变态度。周恩来首先对张学良谈道,你们的行为属于军事阴谋,蒋介石仍然是最高领袖,他手中掌握着强大的武装力量。如果真的把蒋介石杀掉,内战不但不能停止,很可能还会越来越严重。不但不能抗日,还会推进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速度。所以蒋介石要是能够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就应该放他回去,还让他做中国的最高领袖,逼他抗日。张学良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只好同意周恩来的见意。周恩来又找到杨虎城述说了中央方面的态度。杨虎城坚决不同意中央的方案,在此之前他就要求张学良立即下达命令除掉蒋介石以防后患。他说蒋介石是个背信弃义的人,是迫于自身安全方面考虑会暂时同意国共合作,日后必将报复张、杨两人,还会撕毁国共合作的契约。但是,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一步并非杨虎城一个人所能驾驭的,他也只好同意了。十二月二十日,宋子文抵达西安,带来了宋美龄的第二封信,并讲述了南京的一些情况,在宋美龄的第一封信中曾提到南京有变。原来,何应钦等人听说蒋介石西安被扣留要以“不计个人安危而损害国家利益和尊严”为理由轰炸西安,并取蒋而代之。二十二日,宋美龄与蒋介石的顾问端纳、军统戴笠飞抵西安,当蒋介石见到宋美龄的时候十分吃惊,指责宋美龄不该来西安。“我不来陪你又有谁来”宋美龄满含热泪的说道。由于两人都信奉基督教,宋美龄还安慰蒋介石说道,耶和华有令,令女子护卫男子。宋美龄还向蒋介石透露何应钦已经开始下手了。宋美龄、宋子文的到来蒋介石终于答应与张、杨方面和中共代表谈一谈。但蒋介石并不亲自出面,一切事情全部委托宋家兄妹代表他说,并以领袖的人格保证,回到南京一一执行,在西安不签字,这也是蒋介石出于颜面方面的考虑。十二月二十三日,张学良、杨虎城和东北军、十七路军的高级将领同中央代表周恩来、博古(秦邦宪)、叶剑英、罗瑞卿与宋家兄妹、端纳正事举行谈判,达成如下结果:一、由孔祥熙、宋子文组成行政院,宋子文负责组织各方面满意的政府人员,萧清亲日派。二、中央国民军全部撤离西北,由宋子文、宋美龄负绝对责任,蒋鼎文携蒋介石手令回洛阳办理停战协议。三、蒋介石回到南京后立刻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沈钧儒、邹韬奋七君子),宋子文负责此事。四、苏维埃红军名称不变,宋家兄妹担保停止剿共,张学良负责接济红军。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番号统一归中央指挥,共同抗日。五、&先召开国民中央全会,开放政权。再召开各党派救国会议、国民代表会议。六、分批释放政治犯,具体方案与宋庆铃商定。七、抗日战争爆发后,共产党可以公开活动。八、联苏、并与英、美、法联络。九、蒋介石回南京后通电自责,辞去行政院院长职务。十、西北军由张、杨主政。张、杨方面还称,只要蒋鼎文回洛阳办理好停战事宜,就可以体面的释放蒋介石。此时,十七路军方面受杨虎城的影响,西北军将士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他们坚决不同意释放蒋介石,并要求立即将蒋介石除掉,有人干脆喊道,西安事变是我们提着脑袋干的,他张学良不能想捉就捉,想放就放。应该马上杀掉蒋介石,不然日后,蒋介石一定会疯狂的报复我们。这些人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蒋介石的报复心极强,事后证明很多西北军将领都被蒋介石杀害。杨虎城最惨,不但被杀害还毁了容。张学良被囚禁一生。事态发展到这一步,张学良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任人摆布。宋美龄屡次找张学良要求释放蒋介石,并称蒋介石与自己都是基督教徒,希望能在圣诞节飞回南京。张学良犹豫了,同时内心也胆怯了,他不知道未来等待他的是什么,释放了蒋介石他的命运会如何,蒋介石那张鬼意而难以琢磨的脸孔不时的出现在他的眼前。他甚至开始料理自己的后事,把自己平生所蓄留给远在英国的于凤至及子女。就在释放蒋介石的前一天,张学良陪同周恩来走进了蒋介石的房间。校长,您好!周恩来礼貌的向蒋介石问好。蒋介石惊讶的看着周恩来和张学良不知道他们打的什么主意。关于周恩来与蒋介石谈话的内容,除了张学良没人知道,可张学良本人又不愿意向外界透露,用他的话说,这事不该出自他口。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周恩来提到了远在苏联的蒋经国。当天晚上张、杨在绥靖公署举行宴会为蒋介石饯行,宴会中张学良情绪非常激动,数次举杯,痛哭流涕。政治真是个折磨人的东西,张、杨方面,蒋介石和中央方面都在痛苦中挣扎。放蒋!一定要体面的把蒋介石释放,张学良内心已经做出了打算,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释放蒋介石不能再拖下去了,东北军和西北军方面持不同意见的将领跃跃欲试,企图做掉蒋介石,尤其是西北军将领。他们认为蒋介石与张学良关系密切亲如手足,不会把东北军如何。对于西北军则是后老婆打孩子,迟早要收拾的,用杨虎城的话说“放虎归山,必有后患”。当杨虎城得知张学良要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立刻劝道,万万使不得,能够放了他就已经表达我们的诚意了,送他回去等于自投罗网。周恩来听说张学良要亲自护送蒋介石,认真的对张学良说道,汉卿,我们是朋友,朋友奉劝你两句话“政治是无情的”,你千万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二十五日下午三点钟,张、杨两位将军分别陪同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端纳乘车驶向机场。蒋介石刚一下汽车就看见一大群学生徘徊在机场外。蒋介石立刻慌了神儿,忙走向杨虎城说道,虎城,我已经答应你们不打内战了,所有的条件子文、美龄已经代我签了字,回到南京我一定执行.....杨虎城看到蒋介石是真的害怕了,便微笑的回答道,请委员长不要担心,今天是傅作义将军来西安,学生们出于对抗日将军的爱戴自发来到机场欢迎。蒋介石听了之后放下那颗紧张的心。蒋介石又看着张学良说道,你真的要送我回南京吗?我看还是算了吧,到了南京恐怕就由不得你了。张学良坚定地说道,学良主意已定,万死不辞。蒋介石无奈地摇了摇头。飞机刚刚起飞,周恩来和孙铭九就到了机场。望着远去的飞机周恩来感叹道,汉卿此去,凶多吉少。张学良急冲冲的释放蒋介石之前并没有同志周恩来,是张学良的部下孙铭九费尽周则在涂作潮(共产党人绰号“木匠”)家里找到了他。飞机中转洛阳一方面加油,一方面老蒋要看看如何应钦的表演。这时蒋介石还劝张学良就送到这里吧,不要跟着回南京,张学良拒绝了这最后一次机会。结束了!西安事变结束了!蒋介石的噩梦结束了!张学良的噩梦开始了,他对自己的鲁莽行为付出了后半生三分之二的岁月为代价!西安事变最大的受益者中共方面毛泽东高度评价了张学良的壮举“如果没有张将军护送蒋介石一举。和平解决内战就不可能实现,兵戎相见何时休”。十二月二十六日,飞机由洛阳继续起飞。但是此时蒋介石与张学良并不在一架飞机上了,张学良被换乘坐另一架飞机晚蒋介石两个小时飞往南京。正午时分,蒋介石的飞机抵达南京,迎接他的是鲜花、掌声。下午两点,张学良的飞机抵达南京郊外机场,迎接他的是军统戴笠。蒋介石很有政治手腕,刚到南京首先下令解除了何应钦的职务,并让张学良写认罪书。然后成立军事法庭审判张学良,审判长李烈钧,副审判长鹿钟麟。审判过程不用细说,一切都是蒋介石导演的,直接说结果,张学良被判有期徒刑十年,特与赦免,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特赦”是假,“严加管束”才是真,张学良的前途从此断送。一九三七年五月二十七日,杨虎城被解除兵权离开西安出国考察。回来后蒋介石找个理由把杨虎城关押起来,最后残害。十年,弹指一挥间,该是释放张学良的时候了,可蒋介石没有释放他。因为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学良在一条红绸子上写下“东山再起”四个字转送给原东北军的一位将领。这件事被戴笠发现并报告了蒋介石,此时正是国共两党关系最紧张的时候,蒋介石担心放虎归山,怕张学良入共产党的伙,没有释放张学良。这幅“东山再起”一直保存在那位东北军将领的家中,文革时期被红卫兵烧掉。在台湾蒋介石过七十大寿的时候,张学良托人送蒋介石一块怀表,意思是告诉他“管束”该结束了,该给我自由了。蒋介石也托人送张学良一张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的日历和一双拖鞋,意思是说那年那月发生的事情我没齿难忘,你的问题还要继续拖下去。不久,蒋介石又送张学良一根拐杖,不言自明,蒋禁锢进行到底,直到老了走不动的那一天。真的非要等到走不动的那一天才能解除软禁吗?真的,的确是这样。张学良九十岁寿辰的时候才被彻底结束“管束”。这时候蒋介石早已不在人世了。获得自由的张学良很想回到大陆看一看。一九九零年,张学良的好友何世礼的孙子准备在香港结婚,何世礼邀请张学良参加婚礼。张学良与赵四商定婚礼之后直接由香港飞往东北还乡。可是由于何世礼的夫人突然病逝,婚礼改在加拿大举行,张学良夫妇返乡愿望没能形成。一九九一年,美国的王翼教授(王树常之子)作为中间人曾向北京方面表示了老先生回乡之意,这一年恰逢“九.一八”事变六十周年。北京表示欢迎张学良返乡,并以杨尚昆主席的名义发出了邀请函。邀请函本来应该交给身为中间人的王翼教授,却鬼使神差的给了正在访问北京的台湾人士田雨时,此人是张学良在纽约的秘书,有政治背景,他又将信函交给了李登辉,之后就没了下文。一九九三年在海峡两岸的再次撮合下,张学良夫妇与蒋纬国以祭祖、省亲的名义计划返乡,可事情还是被拖了一段时间,后来蒋纬国心脏病突发住进医院,赵四也因病住进了医院,两人住在同一家医院,此次计划又化为乌有。张学良的返乡计划一直没能实现,总像似有一双无形的手在阻止老先生的回乡心愿。张群曾经对张学良说过,你不能回去,你是个宝贝,谁得到你就会有用。之后,张学良自己也说过,我不能回大陆了,我要是回去就热闹了。九.一八事变以后,与日本人有着国恨家仇的张学良没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痛击日本侵略者,这也许是老先生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原因吧。二零零一年十月十四日晚,张学良病故于檀香山史特劳伯医院,享年一百零一岁。此前,老先生在电视里看到了美国“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便不停的问自己身边的人是不是又要打仗了。“九.一一”事件给老先生带来极度的恐慌,他害怕战争,更不愿意再发生战争了。张学良的一生整整活了一个世纪,在有张学良的这个世纪里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屡次被改写。在张学良的身上发生过三件大事,首先是一九二八年底东北易帜。如果张作霖不被日本人炸死,如果张学良不挂青天白日旗,将山海关掐死在东北军成立个独立王国,中国历史必然将会改写,可张学良没有这么做。当时的中国军阀独霸一方,天下大乱,大有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味道。张学良深明大义将力量集权于中央以谋求真正的统一中国。在这一点上我个人认为张学良的行为是正确的,日后他也是按照谋求统一中国的宗旨去做的。其次就是“九.一八”沈阳事变。在这件事情上张学良是有责任的,而且要负主要责任。用他的话说是“判断错误”,你身为东北军最高军士长官,边疆大吏是不该出现“判断错误”。如果能及时下达命令,拿起武器打响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枪,该是何等的壮举。历史没有给张学良再次机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在沈阳拉开,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最后,我们再回过头来说一说西安事变。假如没有张、杨两人发动西安事变,假如蒋介石的嗅觉再灵敏些,提前将张、杨两人调到抗日战场上,中国历史乃至世界都会被改写。这其中包括中美关系、中苏(俄)关系,中日关系和今天的朝韩双边问题。假如真像蒋介石所言,第五次“围剿”红军已经尝到战果,东西南三方面合围,北部马鸿逵阻截将红军消灭,那么中美关系首先得到改善。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总统杜鲁门许诺把冲绳岛送给国民政府,但蒋介石以本国海军实力太弱,不具备守护冲绳岛的能力拒绝了。后来杜鲁门又提出将战败国日本一分为四,英国、苏联、中国、美国各得一份。英国首先拒绝了,说日本离我们本国太远照顾不过来,中国蒋介石说国内的局势我还没控制住,哪有力量再去控制国外领土也拒绝了。苏联倒是想要可美国不给他,因为美、苏是两个完全不同体制的国家,一个姓“社”一个姓“资”,水火不相容。可见当时的中美关系铁到什么程度了。所以一提到国内战争的失败,蒋介石恨得牙根直疼大骂道,“这都是张学良干的好事”。可中共一方不这么认为,在张学良刚刚被软禁起来的时候,周恩来高度评价张学良“无论张将军是生还是死,永远都是共产党的千古功臣”。张学良的一生有得有失。得的是自己能够活了一百多岁,最后还成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如果他留在大陆很有可能在“文革”时期被四人帮迫害至死,张学恩就是例子,这是他的得。他所失去的是半个多世纪的自由和锦绣前程。不过,说句实在话蒋介石没杀他已经是他的幸运了,那么大的一个国家元首,最高领袖被你狼狈活捉,还给你留了一条生路,恐怕换成第二个国家元首,你张学良也死定了。西安事变的故事结束了,后人该怎样评价张学良,我个人认为做为一个政治家张学良不具备政治家的眼光。政治是无情的,胜者王侯败者寇,他不知道国共两党之间的积怨有多深。蒋介石的那句“日本人只是我的皮肉之患、不足虑,共产党才是我的心腹之患”的本意他不理解。就像今天朝韩双方,本是同根生确又相煎何太急,谁又能解释的清楚是怎么回事呢?“政治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是英国前首相帕萨梅拉的一句精典名言。一切都在围着利益转,不把对方消灭掉又哪来的利益。西安事变的初衷是停止内战,联合抗日。最后抗日是结束了,内战却打的热火朝天,西安事变没能达到最初目的。西安事变发生之后是杀蒋,还是放蒋张学良犹豫不定,直到后来的匆忙护蒋回京,可见其在政治方面的不成熟。但做为一个人,张学良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君子。在二十几岁的时候,他就坚定一个信念“谋求一个统一的中国”。“东北易帜”
专题导读:>>>
"晓说西安事变"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建籍红军将士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