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日报老地方的七月半2 前世今生生

富检发布区检察院决定
对李浩龙立案侦查
  记者昨日从富阳区人民检察院了解到,4月21日,富阳区人民检察院决定,依法对富阳区富春街道办事处农业技术服务站站长李浩龙以涉嫌贪污罪、受贿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案件侦查工作正在进行中。“富阳检察”微信二维码
原创文章版权归富阳日报所有,转载须注明出处。洽谈请呼叫富报君。
请点大拇指,给富报君来个鼓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导语  富报君向您发起触摸新闻的邀约——为身边的人订一份2016年《富阳日报》吧!请热线324532,可上门征订哟!
手机时代,为什么还要订一份报纸?
且听富报君慢慢道来!
1、典藏价值:
当年父辈祖辈腿上识字的神器1605年全球第一张报纸诞生,1805年中国第一张报纸诞生。可以说,报纸使得全民扫盲、文化普及成为可能。人类近现代文明史,可以说报纸是大功臣。几代人靠他识字,他是传播文化的神器。后谁敢说,小时候没有坐在祖辈或父辈腿上看报纸认过字?2、孝亲价值:父母在苟且,你却在诗和远方?为父母订一份报纸,以文字传递真情,多一分陪伴,少一丝羁绊,天伦之乐,少不了每天厚厚的一叠报纸。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孝心的试金石,是对父母的一份责任和关爱。 3、社会学价值:最牛大佬对它评价挺高萨特:报纸和太阳一样,它们共同的使命就是给人带来光明;托·杰弗逊:当新闻获得自由,而且任何人都能阅读报纸的时候,一切都平安无事了;易卜生:在自由社会里,报纸是一股强大的力量;约·谢德:从一个人订阅报纸便可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托·卡莱尔:国家有三大产业,但报纸这第四产业比前三种更重要;比彻:报纸是大众的老师,一页页阅读不尽的报纸是我们民族的光荣。4、保健价值:直射光都会伤眼睛,报纸是反射光平板说,我小巧玲珑;报纸:你是直射光!电脑说,我可以玩大型游戏;报纸:你是直射光!电视说,我能在客厅里看;报纸:你是直射光!手机说,我移动起来可看;报纸:你是直射光!户外大屏:亲,你能说点别的吗?报纸:你是直射光,害眼害眼害眼,偶是反射光!5、生理学价值:报纸来自大自然植物,比化学材料接地气一棵树,一株稻草,经过种子、幼苗、灌溉、拔节、枝杈、开花、阳光、结果……一堆塑料,一堆金属壳,一堆玻璃碴,说到底是工厂出来的化工材料。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来说,哪个更接地气?哪个对人体更友好?不说了,你懂得。
  订一份《富阳日报》,触摸实实在在的新闻纸张,感受流淌的油墨味道,身边发生的纹丝动向,尽在您掌握。
订阅热线:24532(可上门征订)
代理公司:杭州富阳闻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特此通知:《富阳日报》等报刊上门征订地址,由原富春路3号迁至富阳城区体育场路217号富阳文创大楼15楼闻达公司办公室,敬请关注。
原创文章版权归富阳日报所有,转载须注明出处。洽谈合作,请微信呼叫富报君!
请点大拇指,给富报君来个鼓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导语  戒指一般象征美好的寓意,但有时候戴戒指也可以与“危险”甚至“恐怖”划上等号。每年总有那么几个捧着手指头急匆匆跑来挂急诊的,有时候,弄得急诊医生都哭笑不得。
钻石“飞”了,戒指也也变了形
  关于戒指,令人啼笑皆非故事还不少,普外科主治医师冯侃就遇到过一个挺有意思的病人。
  一名年轻的男子,据说是喝了点小酒,一时情绪没把控牢,就动手了。“据男子自己说,只是轻轻打了一拳,就把女伴的手打伤了。”冯侃说,伤了手当然不是重点,重点是戴在手上的戒指,一拳下去,不仅4万多的钻石不翼而飞,而且戒指也变了形,从原来的圆形变成了椭圆形,牢牢地卡在了手指上,疼得他的脸都跟着变了形。
  冯侃说,一般的戒指,用我们的骨科钳剪断那是轻而易举的事儿,可男子那戒指,粗得根本钳不动。男子自己也很着急,拼命往下摘戒指,可越摘越痛,越痛越肿,越肿越摘不下来。最后只有叫来消防队,用专门的器材才钳断了。
  冯侃说,最搞笑的是,当时戒指拿不下来,男子一再要求他处理,冯侃说我实在无能为力啊,男子说你是医生啊,医生怎么能无能为力啊?“我做医生容易嘛,不但得玩得了手术刀,还必须耍得了钳子榔头。”事情过去多日,冯侃也开起了玩笑,
“更让人无语的是,当我告诉他这个事只能求助于119的时候,男子居然死活不肯打这个电话。”冯侃说,男子在这个时候显得异常腼腆,他说,这样的事打火警电话,实在太丢人了,医生你帮我打吧。最后,还是冯侃帮忙打了119,武警战士几分钟就来到了医院,三下五除二把男子的戒指取下来了。
  男子临走时,冯侃跟他开玩笑说,幸好消防队员给力,要不然就不仅仅是4万块钱的事了。
戒指卡在手上差点“截肢”
  普外科医师李洋上月在急诊轮班,他清楚记得一件事。那是8月底的一天,急诊室迎来了一会儿难得的空闲。突然,一位年近50的中年妇女在家人的陪伴下走进了急诊室。只见她手里抱着一个洋娃娃,脸上的表情有点怪怪的。
  李洋正想开口问诊,中年妇女把手一伸,这一动作,着实让李洋吓了一大跳。只见她左手的中指整个肿得像一个大蘑菇,整个手指足足有一枚土鸡蛋那么大,手指的根部被一个已经铁锈的戒指狠狠卡住,最粗的地方直径已达5公分左右,空气中,已经有一阵组织坏死的恶臭飘过来。
  经过和她老公的交流,李洋得知,女病人有重度抑郁症,平常都喜欢一个人呆在房间里,戒指被卡已有一个礼拜了,一开始只是手指肿胀,后来慢慢发臭,但她一直不肯来医院。
  李洋一看情况比较严重,马上叫来骨科医生会诊,两位医生想了很多办法,戒指还是拿不下来,于是让女病人的老公送她去消防队取。没多久,消防队又把她送了回来,说需要医生的协助。
  李洋给病人打了麻药,再钳,还是不行,因为肿得实在太厉害了,大卡钳没有操作空间。“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让他们去了杭州,杭州消防队有器械可以取。”李洋说,“参与会诊的骨科医生说,女病人的中指存在被截的风险”。
  李洋说,后来得知这位女病人到杭州后戒指被取下了,暂时没有采取截肢,先抗感染治疗,定期换药,观察患指恢复情况及血运、活动情况,再作决定。
  平时戴戒指到底有些什么讲究?记者采访了富阳一院骨科刘群铧医师。刘医生提醒,如果万一遇到戴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生手指麻木、疼痛、发凉等情况,最好尽早取下首饰,自己取不下来的,尽快到医院就诊。千万别“戒指”和“截肢”傻傻地分不清楚。
记者 徐丽亚 通讯员 袁丽燕
原创文章版权归富阳日报所有,转载须注明出处。洽谈合作,请微信呼叫富报君!
觉得不错,请点大拇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  4月3日晚上8点50分,富阳男孩何俊斌在天津的大学门口推开同行的同学肖振仑,自己被冲来的车撞成重伤。4月13日早上8点50分,经过10天的抢救,俊斌还是离开了大家。
  何俊斌年轻的生命虽不幸逝去,但他留下的遗产——爱心和美德,却仍在不断“发酵”,催生出了更多精神的力量。
1一笔有形的善款遗产余留13.6万元善款给了三个人
  4月10日由富阳阳光公益发起的“俊斌离死神只差一线”公益项目上线,受到广大爱心人士的支持。4月13日,公益项目关闭捐款,当时已收到3842位爱心网友捐赠元。
  善款用于俊斌医疗费用,包含前期治疗费欠款,共计10万元。剩余的善款,在俊斌妈妈和富阳阳光公益及中国扶贫基金会讨论下,初步决定转赠给和俊斌一同受伤的大学同学肖振仑、富阳二中贫困学生张岚,以及环山4岁白血病男孩裘禹哲。
  具体操作方式将在“腾讯公益”网站上做公示后决定。
  “儿子在最危急的关头推开了小肖,我相信,我儿子是真心希望他能够过得好。”俊斌的母亲周娟娟说道。剩余的13.6万元善款,周妈妈希望将其中5万元捐给肖振仑,用于支付医药费以及接下来的学费。
  据了解,肖振仑的老家在广西柳州,母亲一直卧病在床,父亲在天津打工赚钱养家,家里条件并不好。“小肖是个懂事的孩子,平时都舍不得买好的衣服穿,希望他以后能够好好读书,有出息。”
  “当时斌哥推开了我,我却没能将他推开。我想去生他养他的地方,帮他看看故乡。”肖振仑躺在病床上看着天花板,小声地说道。
  剩余的善款,其中3万元,阳光公益打算捐助富阳二中的贫困学生张岚。张岚3岁时母亲离家,父女相依为命。张岚的父亲是聋哑人,为了生计拼命干活,高强度的工作给他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经诊断为肌萎缩症,后来长期处于半瘫痪状态,家里主要靠低保收入维持生活。
  虽然生活困难,但张岚没有被打倒,她自信、乐观、向上,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从12岁开始,在学习空隙,她照顾爸爸,承担了全部家务包括洗衣、烧饭、为父亲洗澡等。她甚至还学会了打针和放血疗法,帮助父亲减轻病痛。张岚是一个感恩、坚强、懂事的孝顺女孩儿。
  2014年中下旬就读于富阳二中高三(12)班的张岚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在富阳第三届十大道德模范(平民英雄)暨最美孝心少年评选活动中,她荣获了富阳“最美孝心少年”荣誉称号。今年4月3日,张岚的父亲病故,她在奔丧后于4月6日返校,化悲痛为力量,发奋学习,在4月份的模拟考试中考出了优异成绩。
  此外,环山乡环联村的4岁男孩裘禹哲不幸患白血病,在去年11月24日接受9岁亲姐姐的骨髓移植手术,后又复发。小禹哲先前的手术等医疗费用花去30多万元,后续治疗还需大笔的钱,全家目前已经负债累累。
  小禹哲家有6口人,生活并不容易,收入全靠爸爸裘小军在一家钢构企业工作;妈妈孔凡翠自去年儿子患病后,就辞职照料病重的儿子;奶奶患有精神残疾,也需要照顾;小禹哲的姐姐目前在读小学三年级。
  如果市民对于善款用途有异议,可在4月20日17点前写上“建议+姓名+联系电话”发送至中国扶贫基金会邮箱yanjunling@或者致电010-提出。富阳阳光公益将充分尊重多方意见,第一时间公布善款使用方案。
2一笔无形的美德遗产美德的力量持续催人奋进
  近段时间以来,通过媒体的报道,俊斌的行为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感动过后,市民纷纷表示,将把俊斌的精神外化于行,感染更多的人。俊斌的精神已经凝聚成了一股引人前行的道德力量,感人至深,催人奋进。
  人民网4月13日18点40分发表的微博:“转发微博,送送这位年轻的英雄! 4月3日,天津农学院门前发生车祸,当大客车冲向同学,何俊斌用力推开同学,自己却遭大客车撞击,重伤昏迷!今天早晨8:50,他走了!俊斌妈妈说,‘儿子5岁就答应等妈妈老了背我上楼…’(富阳日报)转发,愿死者安息,生者坚强!”转发量超过2000,评论数近1000,点赞数达2800。
  在俊斌离世后,他的母校富阳二中举行了“向俊斌学习”的签字会,二中全体师生都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了签字横幅上。当天晚上,二中学生用蜡烛拼成“俊斌”两字,并手捧蜡烛,围成心形向他致敬。
  近日,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卫军也专门对俊斌救人一事作出批示,赞扬俊斌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事迹十分感人,并称这是“最美杭州”现象的又一典型事例,要求以此为契机,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闻背景  4月3日,富阳男孩何俊斌在遭遇车祸的危急关头,用自己无私的举动,感动了无数的人。那一瞬间,俊斌用力推开了自己的同学,让他得到了生的机会,自己却撞上了迎面而来的大客车,身受重伤。  这段时间以来,俊斌的亲戚、同学、朋友以及众多原本与他素不相识的市民,都在日夜盼望着他醒来。但不幸的是,4月13日,噩耗还是最终传来,年轻的俊斌离开了人世,生命的指针永远定格在了让人心痛的19岁。
见习记者 张柳静 记者 陆登峰
觉得不错,请点大拇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月半2 前世今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