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抓海盗战的卡组抓二年中国政府怎么不救

中国海盗挑战西班牙
_滚动新闻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中国海盗挑战西班牙
  大国海盗:浪尖上的中华帝国之喋血吕宋
  1574年(大明王朝万历二年)12月1日,马尼拉,狂风大作。
  冲天的大火遮蔽了这座刚刚建成的殖民堡垒,手执火枪、弓箭及大刀、长矛的华人士兵,或骑马、或步行,操着闽南话,呼啸而过,点燃了一座座简陋的小房屋。
  这是这座城市3年来的第二次大火。1571年6月,坚决抵抗西班牙人的土著国王苏莱曼(Rajah Soliman)阵亡,土著人将他们自己的都城彻底焚毁,给殖民者留下了一片废墟。
  这一次,点燃这座城市的,是一群来自中国的“海盗”。
  城内的西班牙人早已躲进了一座连夜兴建的碉堡内,碉堡的四面都是用泥土填塞的木柜子,原先配备在城内的大炮,也都拉进了碉堡。因忙于拓展周边的岛屿,留在马尼拉的西班牙人不足70人,加上刚刚赶到的驻守费尔南丁纳(Fernandina)据点的队长萨尔西多(John de Salzedo)率领的54人,总共才120人左右。
  试图拔掉西班“牙”的中国海盗,总共有600人,人数上占绝对优势。但西班牙人的临时碉堡修得相当坚固,而且决死抵抗。中国人没有重武器,损失惨重。一天的激战下来,伤亡已经高达200人。
  不远处的马尼拉湾内,62艘战船列成了一个庞大的战阵,船上飘扬着五彩斑斓的妈祖旗号。这支华人舰队的最高长官、令西班牙人震撼的林凤,正在等待着战况消息。
  在这场激烈的浴血厮杀中,双方的参战者都没能意识到:他们正在历史的交叉点上激战,而这场看似小小的战斗,将决定谁将是的真正主人。西班牙人如果战败,他们就将失去刚刚获得的战略据点菲律宾,进军中国和称霸世界的伟大梦想将成为泡影;中国人则将获得一块肥沃的殖民地,在南洋深处建立起又一个龙的国度。
  狂风刮得更猛了。
  背井离乡
  林凤的家庭出身,据说并不贫穷,而是小康之家。根据《潮州府志》卷38记载,林凤的族祖林国显,就是嘉靖年间颇负盛名的海商,当然,明朝官方称为海盗。
  给西班牙人带来这场狂风的中国“海盗”们,他们的首领名叫林凤。
  这是一个很长时间困扰着学者们的人物。包括梁启超在内,不少人都将他混淆于当时另一“海盗”、那位被明廷及葡萄牙人合力追杀而逼下南洋的林道乾(参阅《中国经营报》1月31日“先锋话题”《逼下南洋》)。
  与林道乾相比,这位林凤在海外具有更高的知名度。他是潮州饶平人,当地人习惯在名字前加“阿”,以示亲热,人们多称呼他为林阿凤。作为一位国际知名人物,他的姓名音译Limahong(林阿凤)出口转内销后,人们因为断音的不同,解读成了Li-ma-hong,于是他就成了奇怪的“李马奔”,以讹传讹,包括梁启超在《中国殖民伟人列传》中都用的这个名字,当然在中国典籍中难以对应,只好自圆其说地坚信他就是林道乾。
  其实,无论在明代的官方文献、还是张居正等人的来往文书及诸如《万历武功录》这样的史书中,林凤都是个不绝于书的知名“海盗”。
  林凤的家庭出身,据说并不贫穷,而是小康之家。根据《潮州府志》卷38记载,林凤的族祖林国显,就是嘉靖年间颇负盛名的海商,当然,明朝官方称为海盗。在明代的海禁政策下,东南沿海一带民众,无论穷富,其实都靠冒险走私以维持生计,这成为“海盗”(包括“倭寇”)横行的关键原因,明政府甚至惊呼“无人不寇”。
  根据西班牙人的记载,19岁那年,林凤加入了海盗“泰老翁”(Tia La Ong)的团伙,受到重视,“泰老翁”病故后, 林凤击败其他竞争者,成为新的统领,实力最盛时他所辖船只达300余艘, 4万多人。这个规模,显然比林道乾要大多了。
  林凤的活动很频繁:
  1568年(隆庆二年),攻占广东惠来神泉城;
  1573年(万历元年),攻击广东澄海, 大败官军;这一年,驻扎在南澳岛的林凤,自请投降,但是官军不同意;
  1574年(万历二年),攻击广东潮州、惠来、清澜(海南文昌)……
  在官军优势兵力的围剿下,当年六月,林凤兵败广东,退走福建;十月,官军攻击其澎湖基地;林凤退走台湾,经休整后,十一月再度反击,攻击潮州海口港踏头埔、饶平拓林、惠来靖海、褐石等地,攻势凌厉,迫使政府停止镇压 “r”“”(少数民族) ,而将兵力转而对付林凤。根据西班牙传教士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Juan Gonzalez De Mendoza)所著《大中华帝国史》(Historia de las cosas más notables, ritos y costumbres del gran reyno de la China)记载,围剿林凤的官军战舰多达135艘、兵力达到4万人。
  林凤不敌,再度退往“大山官港”(Touzancaotican,大山屿,澎湖)。在这里,他抓获了两艘从马尼拉返航的中国商船,船上满载菲律宾产品、黄金和西班牙银元。船上的水手详细地介绍了菲律宾的情况,并且说西班牙人立足未稳,马尼拉城内只有不到70人,大多数人都到新发现的岛屿进行殖民开发。
  这一消息,不啻给走投无路的林凤一个喜讯:他决定,带上全部人马,立即南下马尼拉,到那里安居乐业。
  望洋兴叹
  一位殖民者更是提出:“该国(中国)是很富庶而人口稠密的,如果陛下乐意调度,只要不到60 名优良的西班牙士兵,就能够征服和镇压他们。”
  有种说法,说林凤也得悉了西班牙人在菲律宾残酷迫害中国人,义愤填膺,前去声讨。这并不确切,因为此时的西班牙人刚刚立足,并未开始迫害华人,反而倒是多方笼络,指望在菲律宾的华人架起通往中国的桥梁。
  此时正是西方大航海时代开始,海上强国葡萄牙、西班牙纷纷组织私人武装东进,这些实际上等同于“海盗”的武装团体,成为他们的殖民先锋,与中国的同样团体不同,他们得到了官方的绝对支持,而中国的武装海商团体,却受到了政府“无远弗届”的追杀。
  1565年西班牙人黎牙实备(Miguel López de Legazpi)终于占领菲律宾,并被任命为首任总督,但菲律宾土著进行了焦土抵抗,西班牙在菲律宾的殖民相当艰难。而同时,根据西班牙与葡萄牙的协议,中国被划在了葡萄牙的势力范围之内,西班牙无法继续向东挺进、实际上也无力向东挺进。为了巩固其并不牢固的菲律宾殖民地,他们实施了“对华贸易、以华养菲”的战略。
  此时,延续着宋、元以来的传统,不少中国人仍然突破政府的禁令,前往吕宋(菲律宾)经商。当西班牙人问中国人来自哪里时,中国人回答自己是“生意人”,闽粤一代发音很像“生理人”,于是,西班牙人将当地的华商都称为“生理人”,创造出了Sangley这个新词,至今专指血脉绵延了数百年的中菲混血人种。
  1570 年(隆庆四年),在征服马尼拉的过程中,西班牙人与中国人爆发了首次海战。当时,菲律宾总督黎牙实比派军攻击马尼拉,在途中遇到了两艘中国商船,双方发生了武装冲突。中国商船寡不敌众,20人被杀,其余60人被俘。根据西班牙人的记载,这次冲突应该是起因于误解,西班牙军队随机释放了被俘的中国人,并请求他们带来更多的中国商人,与西班牙人贸易。在西班牙殖民当局的推动下,中国与吕宋之间的贸易迅速增长,西班牙因为无法为中国商人提供他们需要的商品,只能以银元购买,大量的西班牙银元回流中国。
  此时的西班牙,十分热望着与中国的贸易,甚至希望能征服中国。1573 年,阿提达上尉(Diego de Artieda,哥斯达黎加的征服者)致信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二世(Philip II):“如果陛下有意对该国(中国)加以勘测,我只要有两条船,每艘250 吨,每船有兵士40 名,便可以从命。在勘测海岸之后,再经新西班牙(墨西哥)返国。我将确定如何在该地进行贸易和征服。”
  在林凤率领他的“海盗”舰队攻击马尼拉这年(1574年),另一位殖民者更是提出:“该国(中国)是很富庶而人口稠密的,如果陛下乐意调度,只要不到60 名优良的西班牙士兵,就能够征服和镇压他们。”
  当年7月,菲律宾第二任总督拉维萨雷斯(Guido de Lavezaris)将手绘的吕宋与中国的沿海地势图和一本中国地图册《广舆图》一并寄给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二世,希望国王批准他入侵中国。
  拉维萨雷斯总督绝对没想到,4个月后,来自中国的一支“海盗”舰队,差点就拔除了西班牙在太平洋建立的这个殖民据点。
  攻击马尼拉
  西班牙人彻底地被这支中国海盗吓坏了。一支小小的海盗如此彪悍,如果更多的中国人、甚至包括强大的明政府突然对这个群岛发生兴趣,太平洋上还能有西班牙的容身之地吗?
  林凤的突然降临,令张牙舞爪的西班牙帝国一时手足无措。
  毫无疑问,这是西班牙人开始建立全球殖民地以来遇到的最强对手:62艘战船、2000名士兵、2000名水手。
  与西班牙舰队一样,林凤所率的也是一支殖民舰队:舰队中不仅有1500名妇女、儿童,还带了大量的牲畜、农具、种子等,显然是要扎根吕宋岛,建设新家园。
  11月初离开台湾后,林凤首先到达了伊罗戈群岛(Illocos,中国古代称为“伊禄古”),在这里,西班牙人刚刚建立了一个小据点费尔南丁纳,由萨尔西多率兵镇守。11月23日,萨尔西多手下一艘运粮船被林凤截获,船上共有25名西班牙士兵,林凤除了留下一个活口外,其余全部杀掉。随后,舰队继续浩浩荡荡地驶向马尼拉。
  萨尔西多预感到了林凤的战略意图,他立即召集了手下的54人,乘船赶往马尼拉,但他们的船小、水手也是新人,结果只能赶上了林凤在11月31日对马尼拉的第二次攻击。
  11月29日,林凤的舰队进入了马尼拉湾,远远地就抛锚了,并未惊动岸上的西班牙人。
  当晚天色极暗,星月潜形,狂风大作,这既有利于他们隐蔽登陆,但也造成了登陆的困难。林凤手下的干将、日本人庄公(Sioco)率400人出发,其中200人是火枪手。在狂风之中,这支突击队直到次日(11月30日)早上8点,才在离马尼拉1里格(5.5公里)的帕拉尼亚克(Paranaque)登陆,迅速跑步前进。一些当地人发现了这些战士,高喊:“武器!武器!武器!敌人来了!”但是,西班牙人还以为是当地人与他们的恶作剧,无人理睬。
  9点左右,突击队跑步通过马尼拉近郊的巴贡巴扬(Bagumbayan),西班牙守军总指挥戈伊特(Martin de Golti)的家就在这里。突击队本在跑步前进,也没有在意周边,戈伊特的妻子却在窗口大声喊叫,引起了注意。向导将戈伊特的身份告知了突击队,突击队立即停止前进,转而攻击这座住宅。
  经过并不激烈的战斗,中国人的突击队几乎打死了住宅内的所有人,正在家中的戈伊特本已臂上中箭,在试图跳窗逃跑时被乱枪击毙。那位多嘴的主妇成了唯一的幸存者。
  这么一耽搁,城内的西班牙人终于醒悟过来,他们得以带上武器弹药投入战斗。事后,西班牙人承认,如果中国人直取马尼拉的话,就“意味着这个城市和军营的整个毁灭”。
  城内守军利用这极短的时间差,在城内道路上设立了伏击圈。突击队进入伏击圈后,被密集的子弹打死了80多人。此时,突击队离舰队距离过远,增援和补给都很困难,于是,庄公下令撤兵。
  总结当日的战斗,林凤认为舰队的泊地太远,于是下令拔锚,开到离马尼拉仅两里格(约11公里)的甲米地(Cavite,中国古称“交逸”)。
  西班牙人陷入了恐慌之中。此时,马尼拉的驻军只有数十人,防守工事也未齐备,并且缺少足够的重武器,只有几门大炮。总督拉维萨雷斯决定坚守,因为除了马尼拉之外,菲律宾别的地方也没有更为坚固的阵地,一旦放弃马尼拉,西班牙在东方的经营可能彻底失败。西班牙人连夜构筑了碉堡,而此时,从费尔南丁纳赶来的萨尔西多的54人,也终于到了。
  天亮后(12月1日),林凤发起了第二次攻击,600人冲进了城内,向集中在临时碉堡内的西班牙人发起了攻坚战。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林凤的部队伤亡200人,而碉堡中的西班牙人仅死了一名警察和一个老人。林凤无功而返。
  次日(12月2日),林凤没有进攻。他在舰队停靠的甲米地港,为手下的战死者举行了安葬仪式,然后,出乎西班牙人的预料,他率领舰队离开了马尼拉。没有人真正知道林凤为什么突然离开,他有足足4000名部下,超过西班牙人数十倍,而且无论从战斗经验、武器配备等,都毫不逊色。那位写下《中华大帝国史》的传教士门多萨认为,这是因为“机智的海盗林凤考虑到,继续攻击英勇的西班牙人,只有损失时间和人。”可是,世界上的攻坚战,怎么能不花费时间和牺牲战士呢?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林凤对马尼拉并非势在必得,他所想得到的,只是一块能够安身立命的土地而已,不愿意为此付出过大的代价。
  然而,西班牙人却彻底地被这支中国海盗吓坏了。一支小小的海盗如此彪悍,如果更多的中国人、甚至包括强大的明政府突然对这个群岛发生兴趣,太平洋上还能有西班牙的容身之地吗?一个随遇而安,一个却斗志昂扬,这决定了林凤在今后几个月内的遭遇,也决定了菲律宾华人在今后几个世纪的遭遇。
  血战玳瑁港
  在猛烈的枪林弹雨中,中国人居然不怕牺牲,硬是下水以人力清除了所有的障碍物,在西班牙人的惊愕之中扬帆驶出海口,回归大海。
  林凤的舰队沿着菲律宾海岸北上,到达了林加延湾(Lingayan Gulf)。此地有条大河,名为阿诺河(Agno River),这个地区称为邦阿西楠(Pangasinan River),中国人一直称之为玳瑁港。这里离马尼拉只有40里格(约220公里),等于在西班牙人的卧榻边上打鼾。
  林凤的舰队就在玳瑁港停留下来。在离河1里格(5.5公里)的地方,林凤建起了一座城寨。根据西班牙人的记载,他此时自立为王,接受周围土著人的进贡,并宣称已经消灭了西班牙人。《潮州府志》记载道:“(林凤)航海抵吕宋国。至玳瑁港,筑修战舰,谋胁番人,复图内逞。”
  林凤的声势,重新点燃了当地土著反西班牙的怒火,各地纷纷响应,攻击西班牙军队、教堂或定居点,菲律宾一时烽烟四起。林凤与当地的土著相处融洽,他们从当地人那里获得日用品,同时向当地人传授农耕技术和手工艺。西班牙人感慨:“由于海盗没有杀他们,普通老百姓并未逃避……他们支持他,并为他提供服务,因此他获得很好的粮食、木材及其他必需品的供应。”
  林凤这种准备长期扎根的姿态,令西班牙人极为恐慌。他们立即开始谋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林凤进行闪电战,“即使不能完全消灭他,至少仍可以向他报仇雪恨”,让西班牙人赢回“当地居民的尊重,也促进与中国皇帝的友谊,因为这是在对付一个反叛他(中国皇帝)的人。”
  拉维萨雷斯总督开始调兵遣将。此时,在马尼拉战斗中立下功劳的萨尔西多,接替了战死的戈伊特出任西班牙驻菲部队的指挥官。他们从周边各个岛屿召集军队,并雇佣了“纹身人岛”(Pintados)上的一些土著。这支西班牙人的突击部队,共有250名西班牙士兵、2500名土著(关于攻击的人数有不同说法,多的说有650名西班牙士兵和6000名土著,此处依据门多萨记载)。
  日,西班牙突击队离开了马尼拉。他们并无绝对的胜算,一则他们人数少,二则因土著人的反抗,西班牙人停在马尼拉港口的船只早已被焚毁,这也是林凤认为西班牙人已无威胁的主要原因。西班牙突击队从附近岛屿征召了59艘小船,悄悄地向玳瑁港出发了。
  突击队到达林加延湾后,与另一些在附近调集的部队汇合,3月30日,他们进入了阿诺河口。萨尔西多下令将小船串联起来,封堵了河口,随后,所有人带着4门大炮悄悄地登岸,向离河口还有数里地的林凤据点摸去。很难想象,林凤居然疏忽到没有在河口设置任何警戒哨。
  经过侦查之后,萨尔西多下令兵分两路,一路从陆地攻击,另一路从水路轻装前进,以便焚毁林凤的舰队。
  水上突击队发现了林凤的30艘船,正在据点外的河道上收集给养,西班牙人突然开火后,海盗们四散逃离。更上游一些,林凤的舰队都停泊在那里,只有少数人看守,看到西班牙人攻击过来,他们也随同前面的同伴逃跑,整支舰队都被焚毁。
  陆地上,西班牙人一阵猛攻,在外围据点打死了100多名“海盗”,俘获了70多名妇女(应该是林凤部队的家属)。水上突击队随即加入进来,但这时,栅栏突然着火,西班牙人根本无法攻入,而林凤的主力部队则牢牢据守着主据点。
  次日,西班牙人本计划排成方阵进行攻坚,但林凤据点不仅建筑坚固、防守严密,而且配备了3门大炮和很多小炮。相比之下,西班牙人的大炮口径太小,而且弹药也不够。萨尔西多放弃了强攻,事后证明这是十分明智的,否则仰攻据点的西班牙突击队完全可能被林凤彻底消灭。在历史的关键点上,细节又一次决定了成败。
  萨尔西多决定,采取围而不打的办法,坐待林凤部众的粮草消耗殆尽,同时自己也可以及时补充给养。
  围困足足持续了4个多月,期间自然发生了不少激烈的战斗,但西班牙人转攻为困,占据了地形和补给上的优势,林凤被死死地困在了据点内,粮食日渐耗尽。
  但是,令西班牙人最后大为吃惊的是,被围困中的林凤,居然带领手下在据点内重新打造了30艘船,并且从据点的背后挖出了一条壕沟运河,直通阿诺河。日正午,西班牙人惊诧莫名地看到,林凤的部众驾驶着30条船已经航行在阿诺河上了。
  急火攻心的萨尔西多赶紧调动部队,在林凤必经的河道上抛下障碍物,并在两岸设立火力点。林凤的舰队到达伏击圈后,在猛烈的枪林弹雨中,中国人居然不怕牺牲,硬是下水以人力清除了所有的障碍物,在西班牙人的惊愕之中扬帆驶出海口,回归大海。这条奇迹般的逃生通道,如今也以“林凤运河”(Limahong channel)的名义,而成为风景秀丽的林加延湾的又一旅游胜地。
  中西交好
  王望高与西班牙人的接触,是中西两国第一次官方交往。明朝官方同意将已经被“佛郎机人”占领的吕宋当做朝贡国,授予他们纳贡的机会。
  就在林凤被围困在玳瑁港时,西班牙人接待了一名特殊的中国贵宾。他就是福建水师的把总王望高。
  王望高是受福建巡抚刘尧诲的派遣,率领两艘战船一路追踪林凤而来的。他与西班牙人的见面比较戏剧化。
  中西双方的史料上都没有记载王望高与西班牙人最早遭遇的确切日期,不过,从他在菲律宾盘亘数日后,总督在6月12日礼拜天专程为他到教堂祷告祈福并送行,可以推断,他与西班牙人的接触必定在6月上旬。此时,林凤正被西班牙人困在玳瑁港的据点内,悄悄地打造他的新船并开挖运河。
  王望高当时带了一艘船,在玳瑁港口外搜寻,遇上了西班牙的一条商船及随行护航的一艘军舰,双方都互相以为是遇上了海盗,进入了戒备。西班牙船上有位被称为“先生”的华商,与西班牙人十分熟悉,能说流利的西班牙语,他发现王望高的船比较高大,不像是海盗惯用的船,于是请求西班牙人先别开火,探听清楚对方身份再说。
  经由“先生”的翻译,西班牙人惊喜地发现,这原来是中国大皇帝陛下派来剿灭海盗的官军,大队战船停泊在他处。王望高甚至还向他们出示了朝廷对海盗“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的招降敕令。听说西班牙人已经将林凤困在阿诺河内,“王望高队长对这些消息十分高兴,再三表示满意,几次拥抱西班牙人。”
  王望高表示,要去拜访正在围困林凤的西班牙军队指挥官,于是,在“先生”的陪同下,王望高与萨尔西多见了面。萨尔西多说,林凤已经成为瓮中之鳖,插翅难逃,很快就会被彻底解决,中国贵宾可以先到马尼拉参观旅游,拜访总督,坐等他将海盗献俘阙下。他还强调指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剿灭林凤海盗团体,就不需麻烦中国大皇帝的舰队了。
  在马尼拉,总督拉维萨雷斯热情地接待了王望高,并承诺击溃林凤集团后,所有俘虏或海盗的尸体,都将交由王望高带回。王望高立即投桃报李,表示说他很清楚之前西班牙派去中国要求传教和经商的一些使节,都被福建当局拒绝了,这次他愿意偕同西班牙使节一同回国,保证使节能受到优待。打开中国的大门,这是西班牙梦寐以求的战略布局,拉维萨雷斯大喜,立即开始组建由传教士马丁?德?拉达(Martín de Rada)和哲罗尼莫?马林(Jeronimo Marin)率领的代表团。他还下令,全城为此举行庆贺晚会,同时飞书向西班牙国王报喜。
  6月12日,总督率领全城西班牙人,在圣奥古斯丁教堂做了弥撒,为王望高及西班牙使团送行。王望高向总督表示,他将是西班牙人始终可靠的朋友,他会不惜牺牲自己来保护这个使团。
  西班牙代表团于1575 年7 月3 日到达中左所(厦门),在中国一共两个月零九天,仅在省城福州就足足停留了47天。
  西班牙使团第一次受到了中国官方的热情接待,福建巡抚刘尧诲亲自宴请了他们, 称赞“慕义来王”并“贡献方物”。但是,西班牙人希望获得传教权和居留地(如同葡萄牙人的澳门)的两项使命,毫无进展。拉达记载道:“我们请求他(福建巡抚刘尧诲)允许和同意我们在他的国土居留,由他给我们指定地点,那我们可以学习中国语言、风俗和习惯。总督收下我们的陈情书,表示同意我们提出的一切请求,但他补充说他无权做出决定,他要把这事上报给北京宫廷的皇帝,让他的阁僚去审查,以决定如何处置这重大的事。到打发我们走的时候,他为此先召开福建省首脑人物会议,他们决定叫我们返回马尼拉,因为我们不可能留在中国以待把这件事通报皇帝,在这次会上他们已向皇帝去函。他们以同样的理由回答我们从马尼拉携来的函件。”
  9 月14 日,西班牙人在隆重的欢送仪式后,满载礼物离开中左所(厦门)港口,起程返航,王望高随行,同时还派遣了8艘战舰护航。结果,在途中停泊Plot岛时,他们从渔民的口中,得到了林凤从西班牙人的包围中成功逃脱,并且就在离此不到12里格(约70公里)的大官山岛(Tocaotican)上。
  “他们对这消息都大为震惊,而尤其是王望高和‘先生’,他们对西班牙人说,海盗的逃跑太蹊跷了,不可能不被西班牙军队知道,一定是海盗送了厚礼贿赂战地指挥官,否则逃跑是不可能的。”王望高和“先生”对这一消息十分生气,“他们也害怕由此返回中国会遭到不测,至少要取消他们因此获得的老爷头衔”,所以,王望高决心主动出击,寻林凤开战。但是,负责护航的军官拒绝了这一提议,他说自己的任务就是护送西班牙人回到菲律宾,而非打仗,而且船上只有水手,并无足够的士兵。
  众人便议决还是先到马尼拉,完成护送使命。因为风暴的阻隔,他们足足在海上花费了45天,才于10月28日回到了马尼拉。此时,总督拉维萨雷斯已经离任,有的中国学者认为他已经去世,其实不确,此前传教士拉达向西班牙国王的多次弹劾,指控他滥用权力并且过度盘剥当地民众。林凤突围后三周(8月25日),西班牙国王下令调回拉维萨雷斯,改派了弗朗西斯科?桑德(Francisco de Sande)。桑德的对华政策比较强硬,虽然照样热情地接待了王望高一行,却没有赠送任何礼物,加上王望高等也因为林凤逃脱之事心情败坏,双方之间的友好气氛便迅速褪色。
  王望高与西班牙人的接触,是中西两国第一次官方交往。明朝官方同意将已经被“佛郎机人”占领的吕宋当做朝贡国,授予他们纳贡的机会(《明神宗实录》)。《万历武功录》中,对西班牙“夷人”的“忠诚”大加赞赏――虽然吕宋国“非贡夷,乃击破林凤,壮矣哉。及贡奉方物,尤为至顺。”
  林凤逃出玳瑁港后,回到东南沿海,继续以台湾魍港(今嘉义)为据点,不断骚扰福建沿海,但在官军的打击下,一直无法恢复当年的实力。他只好带兵转而骚扰广东,广东的官员则提出建议,请求朝廷同意对林凤实行招安,遭到福建方面的坚决反对。
  经过中央的统一部署,加上林凤部众也对前途失去了信心,林凤手下马志善、李成等人,率1712人接受招安,被解散归还原籍。林凤自己只身逃离,据说到了南洋,但不知所终。据说,他的一些部众留在菲律宾,繁衍至今,在菲律宾,林凤的形象绝非盗贼,而是类似同时期的英国海盗英雄德雷克(Francis Drake)那样的豪侠。
  排华大屠杀
  从1603年的大屠杀中,西班牙殖民者看到了中国政府对自己侨民的毫不关心,比他们更早来到菲律宾的华人,便被当做了下蛋的鸡。
  林凤开拓菲律宾殖民地的努力,虽然成为泡影,但他给西班牙人的心里留下了浓重的阴影。将中国人作为最有力的竞争对手,防范中国人,便成了西班牙的菲律宾殖民政府的首要工作之一。
  但是,此时他们还需要中国的大量贸易及劳动力,在林凤战败之后的20年间,尤其在1585年和1590年,菲律宾殖民政府从广东、福建招募大批华工,“华人既多诣吕宋,往往久住不归,名为压冬,聚居涧内生活,渐至数万,间有削发长子孙焉”(《东西洋考》),到了17世纪初期,在菲律宾的华人至少超过了25000人,这令西班牙人日益不安。
  万历三十一年(1603 年),也就是林凤战败突围之后28年,一场灭顶之灾终于降临在了菲律宾华人头上。
  祸端还是开始于万历皇帝的贪婪。这位到处开矿、搜罗金银的皇帝,听信了阎应龙、张嶷的报告,说是“吕宋机易山素产金银,采之,岁可得金10 万两、银30 万两”,于是万历皇帝不听劝谏,派出“矿税使者”,带着勘探队来到吕宋。毫无疑问,这引起了西班牙人极大的疑惧,他们抓住了勘探人员,“欲杀之”,幸得“诸华人共解,乃获释归”。
  这一事件,触动了西班牙人敏感的神经,他们担心在菲律宾的数万华人,将成为响应中国军队入侵的内应。于是,他们开始了行动。
  第一步,是收去华人手中可做兵刃的铁器,办法很简单,殖民政府宣布将对外征讨,高价收购铁器,“华人贪利尽鬻之,于是家无寸铁”。
  第二步,“酋(西班牙人)乃下令录华人姓名,分三百人为一院,入即歼之。”这300人一批的分批屠杀,完全类似日后纳粹对犹太人的“最终解决”及苏联屠杀波兰军官的“卡廷惨案”。
  惊醒了的华人“群走菜园”,奋起反抗,但是,手无寸铁,又没经过战斗训练,死伤惨重,便躲入了大仑山,与西班牙军队打起了游击战,“众殊死斗,蛮兵少挫”。
  西班牙人手腕相当灵活,“酋旋悔,遣使议和”,但是,华人们“疑其伪,扑杀之”。西班牙人大怒,收兵回城,却设伏城旁。华人“饥甚,悉下山攻城。伏发,众大败,先后死者二万五千人。”
  为避免激怒中国政府,引来战争,总督下令将所有掠夺来的华人资产,“悉封识贮库”,致信福建巡抚徐学聚,说:“华人将谋乱,不得已先之,请令死者家属往取其孥与帑。”
  面对这一惨剧,万历皇帝得悉消息后“惊悼”,立即逮捕首倡到吕宋淘金的阎应龙、张嶷,并发文给菲律宾总督,指责他们“擅杀”,“令送死者妻子归”,但毫无结果,最后不了了之。
  消除了华人隐患后,菲律宾殖民政府再度接纳华商,“华人复稍稍往,而蛮人利中国互市,亦不拒,久之复成聚。”(本节内容均根据《明史?吕宋传》)
  从1603年的大屠杀中,西班牙殖民者看到了中国政府对自己侨民的毫不关心,比他们更早来到菲律宾的华人,便被当做了下蛋的鸡。当需要贸易时,就让这只金鸡下蛋;当需要安全时,就立即宰了它。同样的大悲剧在36年后(崇祯十二年,1639 年)再度发生,菲律宾华人被屠杀多达22000 人之众。康熙元年(1622 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菲律宾华人再度被屠杀,西班牙人甚至动用了大炮轰击华人居住区,死者多达5000人。
  无处是家园
  林凤兵败菲律宾,明朝政府虽未参战,却等同参战,因为它在心理上极大地牵制了林凤的斗志、决策乃至兵力,而成为西班牙军队的盟军。
  林凤时代,正是大航海的时代,也是殖民地拓展的时代。在这跑马圈地的竞赛中,凭借数百年来积累下来的航海技术、海商网络及毫不逊色的军事能力,中国人本可以超越、或至少同步于西欧的海洋国家,而获得在海洋上更大的空间。
  不同于后世,林凤在面对西班牙人时,毫不卑怯,而是分庭抗礼。假使他一往无前的攻击下去,马尼拉必能得手,西班牙人将被赶下菲律宾的海滩。但是,往后呢?西班牙必然会举国来犯,以维持这东进的前进基地,而林凤不仅缺少后援,甚至还得时时小心背后的祖国对他赶尽杀绝。林凤兵败菲律宾,明朝政府虽未参战,却等同参战,因为它在心理上极大地牵制了林凤的斗志、决策乃至兵力,而成为西班牙军队的盟军。
  林凤事件激起了西班牙人对华人的恐惧,在吕宋经营了数百年的华人,最终失去了这个家园,至今仍然只能作为“华侨”――侨,无非过客而已,除了在小小的新加坡外,以南洋幅员之辽阔、以华人开拓之日久,华人在此却居然无处为家。西班牙人所创造的对华政策,世代相传,至今犹然。平时充当母鸡、非常时充当替罪羊,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就成为南洋华人的宿命定位。
  就在大明政府为西班牙“夷人”“心向王化”助剿海盗而高兴时,遥远的英国却开始为海盗们颁发许可证,鼓励他们对外扩张、对外掠夺。这些人在被称为“私掠者”(Privateer)之前,海盗(Pirate)依然是他们的称呼,只是毫无贬义。1581年,林凤战败后的第六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就授予著名的海盗德雷克以爵士爵位,以表彰他以海盗的方式为国家获取的无数财富、及对敌人西班牙的消耗。
  又过了7年(1588年),这位海盗爵士率领他的海盗舰队,配合英国皇家海军,消灭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大舰队,奠定了此后数百年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
&&&&中国经营报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抓海盗战卡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