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工作总结科研能力

宇宙最大医院院长霸气反驳:郑附一不是最大乡镇卫生院,五年后进全国前十!
阚全程:我们之所以提出做大做强的策略,是因为体制的问题,政府拨款少,引不来人才。为啥过去发展不起来?一是没钱买设备,二是没能力引进人才,三是没有能力建立好的科研平台,长此以往就会陷入恶性循环,永远赶不上上海、北京的医院,永远是三流水平……
文/董彩红;来源:东方今报;标题由希圈添加;本文来自东方今报总编辑赵瑞莹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阚全程的专访
“全球最大医院”“年收入85个亿”“加床加到医生办公室”,作为河南医疗界的航空母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背负了许多标签。这家医院为什么要建那么大?真如网友调侃的是“全球最大乡镇医院”吗?
医院为什么要建这么大?
赵瑞莹:作为 “超级医院”的掌门人,业内都说您是“工作狂人”,大家很好奇院长的一天是如何安排的?
阚全程:只要不出差,我每天早上6点多到医院,先到门诊、病房了解情况,7点左右回办公室处理医院的日常事务,8点前处理完毕。上班时间主要处理专项工作、对外交流等。8点开晨会是医院坚持多年的习惯,由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院领导参加,集中反馈医院前一天运行、查房遇到的问题,有问题立即解决。每天下班后,无论多晚,我都会到病房或门诊转转。我从来不午休,每天工作时间差不多在12个小时以上。我的专业是药学,平时没有门诊和病房,管理投入时间比较多。
除了管理,我还带学生、兼职全国主委(注: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主任委员,是众多头衔里阚全程最看重的一个),科研、业务上的工作,修改论文、审稿等放在周末。
赵瑞莹:您认为郑大一附院在管理上有哪些特点?
阚全程:除了晨会,医院很少开会。晨会最长不超过半小时;每两周开一次院周会,不超过俩小时,党政一起开,效率比较高。 大的事情定下来,各负其责,不扯皮,领导班子非常团结,相互支持。
医院虽然是公益的事业型单位,但在某种意义上,管理必须借鉴企业管理的模式,要学习、借鉴全国其他大医院好的做法。 医院宣传处每天汇总全国大型综合医院的最新资讯,班子成员人手一份,大家都可以了解国内最好的医院都在干啥,有好的做法我们借鉴。
阚全程:我们第一个理念就是要看好病,所以医院在人才、学科建设、学术引进、设备等方面投入很多,医疗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与全国一流医院相比差距不大。
如果单从医疗技术考核指标来看,国家卫计委去年统计显示,我们在全国的医疗机构排第三,前两名是北京协和、四川华西;从病人结构来看, 2014年以前河南每年有40万人外出就诊,而2015年只有10万人外出就医。以前外省病人很少来河南,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2015年底,我们的住院患者中外省患者占11%!
危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及救治能力,也是衡量一个医院水平的重要指标。现在,医院ICU病区床位数388张,在全国是比较多的; 去年的危急重症病人占67%,三四级手术占71%。
“全球最大医院”是如何壮大的?
赵瑞莹:郑大一附院在招聘人才方面,被称为“大手笔”。怎么理解这个“大手笔”呢?
阚全程:2008年医院职工2600多人,现在有8000多人。今年9月份郑大一附院东区医院就要开业,还需要大量人才。近几年,我们大量引进全国知名院校的硕士、博士。 2015年引进了209名博士,医院拥有的医学博士达到954名,占全省的80%,今年又引进346名,博士总数将突破1200人。
同时,我们在国内大力引进学术带头人。2014年,全职引进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正式入职。杨胜利是我国著名生物技术专家,也是我省医学界引进的首位全职院士。另外,医院有16名特聘院士,还引进了29名海外高级科研人才,其中包括欧洲著名的磁共振及神经生理和尿控专家、丹麦奥胡斯大学磁共振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院士级专家汉斯教授,河南省卫计委特聘学科带头人潘宝晗教授,生物细胞专家张毅博士,丹麦奥胡斯大学肛肠外科博士后王贵宪教授等先后来院工作。
赵瑞莹:您认为,郑大一附院靠什么吸引这么多人才?
阚全程: 院士、专家看重医院的科研平台、工作环境、医疗设备,还要看医院的发展势头、发展潜力。尤其在引进院士方面,如果没有科研平台,给再多的补贴也不行。郑大一附院的工作环境氛围,机制建设等都比较好。医疗设备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最好的。可以说,专家回来搞科研,要什么有什么。在薪酬福利方面,我们给得比较高。在全国医疗机构里,不考虑地域差,至少是前三名。
赵瑞莹:坊间传闻郑大一附院引进人才,来了就给1000万启动资金,是真的吗?
阚全程:有。但这类人才要求很严格。这样的高级科研人才包括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专家、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获得者共5类。
针对这些人才,医院将为其提供科研启动经费1000万,每年再给予200万研究经费,配备工作室和工作助手。此外,除了享受同级正式职工的工资、奖金等福利外,每年还可获得100万岗位津贴,120平方米住房,工作满10年后产权归个人。 这样的人才医院目前有两位:杨胜利院士与“973”项目首席专家秦志海。如今,杨胜利院士是转化医学中心主任,建立转化医学平台,提高科研向临床实践转化率,增加河南疾病防控能力;秦志海负责实验中心,搞科研。两人的启动资金每人1000万,此外,每年给杨院士补500万科研经费,秦志海补200万科研经费,他们都各自有科研团队。
高级临床技术人才引进方面,医院提供的是科研启动经费500万,除正常工资奖金外每年100万岗位津贴,及120平方米住房,工作满10年后产权归个人等待遇。引进硕士、博士也给予科研经费,其中,博士给20万,硕士给10万。过去河南籍的博士很难回河南,现在周边省的人才都吸引来了。我们招聘博士、硕士,报销往返路费,招聘期间每人补贴2000块钱。
我们招聘人才不像有人说的“虹吸”基层人才,其实我们没有挖本省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除了护士,医院的医务人员都是硕士、博士。
过去我们从外边请专家会诊、手术,因为条件差人家都不愿意来,或者还要带设备。现在直接来,医院的设备要什么有什么。“家大业大”体现在各个方面,设备齐全、手段多,成功率就高。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医院并不像大家表面看到的“只是人多”, 人多是有原因的,基层病人为什么要来这里转诊,因为来了能解决问题,能看好病。
赵瑞莹:引进的院士、科学家,给医院带来了什么?
阚全程:他们的带动意义很大,意义深远。我们通过这个渠道,打通了国内高水平人才的通道。他们可以把国内一流的院士,不断带到医院交流合作。 院士会给医院定规划,引领科研方向;同时,医院大的发展方向,都请院士把脉。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起到了作用。
综合来说,还提升了整个医院的科研水平。过去我们建科研平台,都是小打小闹,做不了大事。现在都是国际标准、国内一流,包括转化医学、基因诊疗、医学数据库等。
目前医院正在争取2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各类学科排行榜中,实现更多的学科进入全国前10名。发展精准医学,在利用达芬奇机器人新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加快推进TOMO、3D打印、基因诊疗、质子刀肿瘤治疗项目、三维可视化肝脏手术计划系统应用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平台建设。
郑大一附院重症病人多,一年30多万住院病人的数据,也要做科研、做分析。过去很多医疗数据资源都浪费了,没有人总结分析。现在我们要做高水平的大数据。所以,近几年我们的意识有大转变,并不是光喊“向国内一流医疗机构看齐”,而是实实在在缩小差距。
赵瑞莹:坊间传说郑大一附院护士月工资超1万,科主任年入300万是真的吗?
阚全程:我们医院的奖金分配体制与其他医院不一样。大部分医院医生奖金比护士多一倍, 我们医院医生、护士奖金一样多。患者恢复、医疗质量保障,护理的工作很重要。并且护士收入只靠奖金,医生收入更多元化,有门诊、手术、会诊提成等。 我们的护士收入比其他医院肯定高得多,月收入万元是有的。有个别医生收入较高,但也没300万那么多。
医院还会继续大下去吗?
赵瑞莹:“全球最大医院”这样一个称号,对您来说是压力吗?
阚全程:看怎么理解了。大了不是坏事,但也意味着我们承担的义务更多。大,是河南有1亿人口的现实情况给逼到这个地步了,我们有义务给河南老百姓看好病。当然,这个称号让社会各界关注我们,也督促我们要把管理做好、医疗技术提高、医疗服务做好。做大后,科研、人才、服务能力强了,才是一个良性循环。
公正地讲,郑大一附院再努力几年一定会有大突破。过去各种排行榜上都没有河南的声音,现在不管名次多少,都有一附院的声音,这也是一种突破。另外, 我们的病人60%多都是重症病人,而不是所谓的“最大乡镇卫生院。”
赵瑞莹:现在医院已有1万张床位了,还会扩张下去吗?
阚全程: 关于床位数,1万张是我们的基本床位(本院区7000张,东院区今年9月份开业,3000张),这个规模不会再扩张。
以后会采取医联体模式、帮扶基层医院的形式、探讨医院托管等方式发展。我们对口支援陕县、睢县、淅川县等5个基层医院,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会诊等方面都是全免费帮扶。我们每年对每家帮扶医院派7名医生,常年在基层医院上班,周末还有专家义诊。
医联体这一块,是通过远程医学的模式覆盖,现在全省已经全覆盖了。包括会诊、手术指导等都是免费的。下一步,还要探讨医联体的深度合作,例如医院托管等。医院托管涉及利益分成、产权等问题,需要探讨。所以,我们不能盲目扩张,要有目的地逐步做强。
赵瑞莹:您2008年以来的主政理念是“先做大,再做强”。现在医院已经相当强了,未来您还坚持这个理念吗?
阚全程:医院规模不是无限大才好,而是取决于医疗资源多少。如果从管理角度讲,小一点的医院风险小更好管理。 我们之所以提出做大做强的策略,是因为体制的问题,政府拨款少,引不来人才。为啥过去发展不起来?一是没钱买设备,二是没能力引进人才,三是没有能力建立好的科研平台,长此以往就会陷入恶性循环,永远赶不上上海、北京的医院,永远是三流水平。
所以,如果我们不做大,就永远做不强。如果我们医疗技术做不好,河南1亿人都要去外省看病。过去河南很多神经外科的病人都去北京,现在不出河南就解决问题了,这也是我们要做大做强的主要原因。
赵瑞莹:“分级诊疗”后,会对医院这么多的病床数有影响吗?
阚全程:我院的新农合病人占72%。从大的方向来看,国家提出的分级诊疗方向是对的,实现“大病不出省,小病不出县”,但需要慢慢来,有个过程。河南人口多,只要医院医疗水平高服务好,能真正解决问题,“分级诊疗”对我院的影响不会很大。
我们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建设国内一流“强院”,建设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承担起省内外疑难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 我们有信心,五年后综合实力进入国内医疗机构前10名。
这是希圈为您推荐的文章,欢迎阅读分享
阅读原文阅读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安徽省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研究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安徽省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医院科研总结.doc 2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医院科研总结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医院科研总结
医大二院在党委和行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哈医大科研处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术带头人和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注重改变管理理念,积极开拓创新,努力营造科研氛围,培养科研梯队,加强设施建设,使我院科研工作即拥有了自己的特色,又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管理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科研环境
医院根据生物医学发展趋势,利用“大科学”的管理理念,实现院科技发展战略的转型,确定了医院科技优势学科和领域;改变原有的科研运行体制,制定或修订一系列科研管理规定和办法。修订的指导思想就是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条例细则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加大奖励力度,重点向科研第一线的人员倾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1、为了鼓励全院科技人员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奖励在科研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在院科技人员,争取高层次的科研课题,获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著,推动我院科研工作向深层次发展,于2001年制定了“院科研奖励暂行规定”,2003年又进行重新修订。
2、为了加强学术交流,使科技人员了解科研发展趋势、掌握前沿热点、开展深入研究、提高学术水平,进一步规范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管理,于2003年重新修订了“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管理办法”。
3、为了促进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发表,增强医院的科研实力,提高我院学术水平,于2003年重新修订“哈医大二院论文管理办法”。同时为使全院科技人员更好的了解医学科技期刊,同时也为更准确、全面反映我院科技人员的水平,促进学科的发展,配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岗位考核,编写“哈医大二院论文发表核心期刊简介”,全书共分18类,收录436种期刊,约15万字。
4、为了提高我院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促进信息交流,扩大学术活动的范围,促进我院学术水平的提高,于2003年制定“院学术活动管理办法”。
5、为了实现我院“建设世界水平的医院” 的目标,确保“十一五”期间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在“院科研基金管理办法”基础上,于2005年特设立哈医大二院重点研究计划专项基金项目,制定了“院重点研究计划基金管理办法”。
二、强化激励机制,建立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科技队伍
1、为了鼓励青年科技人员独立承担科学研究工作,培养他们迅速成为学术骨干,以快速提高医院科研水平,于1993年设立院青年启动科研基金,2001年改为院科研基金。年共资助113项,资助经费215.1万元。
2、为了鼓励博士毕业的年青科技人员积极回院工作,充分发挥其科研骨干作用,使他们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积极开展创新研究工作,提高我院博士人员的科研水平,于2003年设立博士科研基金。年共资助博士来院人员122
人395万元。现博士毕业人员共承担各级科研课题83项,获各级奖励19项。
3、为了鼓励院科研人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保证各级中标课题的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高质量、高水平的按期完成,于2001年设立了中标课题配套经费制度。年为292项课题共配套科研经费862.45万元。
4、为了鼓励我院科技人员多出科研精品,调整了科研奖励政策,国家级成果由原来的8万元,增加到100万元。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科研热情。年全院共奖励650余万元。
5、吸引人才、引进人才,加大人才资助力度,注重与国内外的合作交流,派遣在医疗、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科技工作者出国学习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激励科技人员公平竞争、刻苦学习、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为青年科技骨干脱颖而出创造竞争的机会。
三、加强科研设施建设,为促进科研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实验室关系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是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的重点实验室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积极整合实验室资源,引进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加强实验室高级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中心实验室大型设备及实验条件集中共用管理制度。建立院中心实验室、动物实验中心,扩建了分子生物实验室、基因诊断室,组建国家、
省普通高校、校重点实验室8个,并顺利通过各主管部门验收,达到资源共享。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目标,为科研工作开展打开新局面
我院肩负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集科研、教学、临床服务一体的教学医院的任务,科研水平和成果产出是重要的指标,这就要求我们在科研管理上不断创新、勇于改革。
在抓科研方向上:我们坚持医院的科研工作要围绕研究我国卫生领域重大卫生问题为中心,充分发挥我院在卫生研究领域的优势,通过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形成一支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医学会议频道
聚焦转化医学和多学科融合
MedSci梅斯医学APP下载
大家还在关注:
乡镇卫生院大型医疗设备配备门槛有降低趋势
作者:医师在线&&&来源:医师在线
在我国,医疗机构购入甲类大型设备须经国家卫计委批准,而乙类大型设备则须经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2016年,北京、重庆、山西、湖北、安徽、河北等地卫计委表示,严禁公立医疗机构举债购置大型医用设备,当公立医院机构申请配置或更新乙类大型医用设备时,其资金来源将受到严格审核。更有相关省份的卫计委表明一律停止公立医院采购大型医疗设备……由此可见,现在卫计委针对公立医院采购大型设备的标准要严格许多!随着分级的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迎来难得的市场机遇,各省的基层医疗机构也纷纷提出对乙类大型设备的诉求。政策倾斜,基层准入门槛放低湖北省于4月27日发布了《湖北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心乡镇卫生院设备更新,允许其配备CT等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在8月7日,该省卫计委更是发布了《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公示(2017年第二批)》,同意24家医疗机构(其中6家是县级医院,3家是乡镇中心卫生院,占到了总数的近一半)配置33台乙类大型设备:CT 21台,MRI 8台,DSA 3台以及LA 1台。山西省之前就发布过相关政策,明确放宽县级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准入条件,适度放宽基层医疗机构及非公立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条件,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向基层倾斜。对于开展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以及边远地区、交通不便地区县级医疗机构的配置申请,可重点考核人员资质、技术服务能力等相关指标,对床位规模、门急诊人次等业务量评价指标,可适度放宽。由此可见,在公立医院饱和的大型设备,即将在基层市场呈爆发性增长!
小提示:78%用户已下载,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相关资讯:
猜你感兴趣
资讯分类阅读
关注Medsci
免责声明:MedSci(梅斯医学)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专业医生学习,不可替代医师诊断或处方,具体诊断和治疗请咨询专科医生,本站不承担由此导致的相关责任。
MedSci备案号
扫码领取IF曲线
IF连续增长的期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镇卫生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