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班主任郑丹娜博客 的 民族

钟亚利:追求“全员育人、共同成长”
来源:e板会 人气指数:935 时间: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教育同仁,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走进垂杨柳中心小学金都校区,非常希望听到大家的指导意见,在此我还要感谢这次活动的发起人贺春兰博士,感谢朝阳教委的领导,让我们有今天这样一个平台,下面我发言的题目是全员育人共同成长,打造学校生命成长共同体。
垂杨柳中心小学是1962年建校,经历了几代杨柳人的共同努力,如今已成为一校六址,240多位教师,3000多名学生的规模是社会认可度比较高的朝阳素质教育示范校。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我们基于让生命阳光般灿烂的办学理念和三个好习惯培养的特色教育,引领干部教师积极探索,进一步形成了“全员育人共同成长”的价值追求,围绕丰富的课程,多彩的活动,努力营造全员育人的实践氛围,精心培育师生“生命成长共同体”,以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素质教育新模式。
让生命阳关般灿烂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来源于对儿童、教师、家长和社会关系的深刻认识,我们认为,生命成长共同体是学生、教师家长彼此关联的一个有机生命组织,这个组织以学生成长为核心,以教师和家长成长为纽带,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专业素养得到发展,自身价值得以实现,家长素质得到提高,家庭幸福得以实现,社会变的和谐进步。因此,在生命成长共同体中,教师与学生、与家长以共同成长为目标,大家不断努力,共同发展,使学校成为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的“生命场”。
一段时间以来,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的话题,我校在师生中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我们在毕业年级召开相约2049主题班队会,孩子们跟随习总书记2049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畅想,计算着那时自己正是48岁的壮年,是建设祖国的主力军,想到此,孩子们的心中倍感责任重大,使命感油然而生,接下来,我们引领学生共同感受一位盲孩子通过30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桥梁设计师的梦想。
在一系列的学习中,学校还推选出三维教师,郑丹娜,于松建,宋子男,成为了市区中国梦宣讲团的成员。
作为一所普通小学对这个话题的深度关注,是基于我们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理解,教育是把握未来的事业,把握孩子的未来,就是把握整个民族的未来,正可谓少年年强则国强。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努力教育好每个孩子,不仅是对家庭和社会的尽责,更是在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尽力,是在积极构筑中华民族的命运共同体。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一词,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是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国家、民族和个人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立德树人也必须凝聚所有教育力量,使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因此,学校必须构建起一个教育利益共同体,起到力量聚合的作用。
孩子是教育的中心,是发展的主体,是联系学校与家庭,与社会的桥梁,因此,我们的教育共同体提出,以孩子健康成长为核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让教师专业素养得到发展,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家长素质得到提高,家庭幸福得以实现,我们提出,用全员育人思想凝聚教育利益共同体。其一,发挥全体教师的作用,把育人渗透到每门课程的教学中,把育人落实在每位教师的行动中,其二,团结广大家长的力量,引导家长参与,支持学校的教育,使家庭与学校教育协同配合,实现“5+2”大于7的育人效果,齐三,调动学生自身的内动力,促使学生之间积极互动,用正能量唤醒每个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我们组建了跨年级成长共同体,构建了大手拉小手的育人途径,在安排班级时,我们把一四年级放在一个楼层,二五年级放在一个楼层,三六年级放在一个楼层,这样跨年级的安排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年级榜样不同的角色。下面看一个视频,反映的是三年级学生参加六年级毕业典礼的片段。
我们认为每个孩子在学校都有学习和实践者两种不同的角色,大孩子在担当中培养着责任意识,锻炼着理性能力,小孩子在跟随的同时学会服从,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今年过了暑假这些孩子马上要进入四年级,他们要担当四年级的责任担当,引领着低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陪伴着他们一直到他们毕业的那一天。
我们垂杨柳中心小学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是由于以下两点:
第一是信念坚定,头脑清醒,目标明确。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努力做到教育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落到实处和细微处,我们立足自身实际,尊重儿童生命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潜心育人,静心倾听花开的声音,构筑生命成长共同体,实现每个人的价值。
其二,我们积极的打造了优秀的教师队伍。精心培育主力军,我们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学习,更新理念,以育人为已任,注重言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把育人渗透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在不断的努力下,学校打造出一支阳光稳定的教师队伍,尤其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班主任,郑丹娜老师是全国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曾荣获紫金杯,今天我们请郑丹娜老师和他的徒弟谈谈他们的工作和成长。
>>我要评论
发表对这篇文章的看法(150字以内)
浙ICP备号&&Copyright &
ebh.net All Rights Reserved&&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场”
伴随着北京市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也在发生变化:连续整合周边薄弱校,成为一所有着三大校区、八个校址、4200多名学生的教育集团。规模的迅速扩张,对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而对于短时间扩充了三倍还多的垂杨柳中心小学来说,文化的重塑势在必行。该从哪里入手?如何将深化教育改革、转变学校治理方式、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通过学校文化的重塑来整体实现?学校选择了课程建设与课堂重塑。“组家庭”学习——师生学习同成长杨柳家校共育——亲子游戏共成长杨柳科学嘉年华——特色活动吸引学生跃跃欲试组建起共同体 激发教师成长课堂应该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平台,只有教师成长了,学生才能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在垂杨柳中心小学校长钟亚利看来,教师群体的成长首先是价值领域的思想建设,其次才是专业能力上的提升。在垂杨柳中心小学,“让生命阳光般灿烂”这一办学理念成为了师生的价值追求。在办学理念的深度剖析中,引导老师们感受自身的生命价值与儿童、与家长、与社会的关系。深刻剖析学校的生命主体不仅有学生,还有教师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通过对校园“生命体”的理解,全校教师共同确定了“全员育人——共同成长”的教育追求,并以此为核心展开实践研究。钟亚利校长介绍,“生命成长共同体”是学生、教师、家长彼此关联的一个有机生命组织。“有了‘生命成长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共同成长为目标,不断努力,共同发展,学校也就成了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的‘生命场’。”对此,学校加强了年级和学科队伍建设,构建了横纵交错的“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所谓“横”,是指年级主任带动下的“年级教师成长共同体”——共同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年级活动和跨年级的实践,助力教师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了解学情;所谓“纵”,就是学科教研组长(或主任)带领下的“学科教研共同体”——共同探讨学科本质以及学科素养的培养。研读教材,深入把握教学重难点;研究资源,使学习更具内涵;研讨活动,让实践无限延展。比如,于松建主任作为语文学科教研主任带领语文老师以“倒推法”为抓手,从课后习题入手,引领教师研读教材,准确确定课文重点。同时,年级组老师以“我的小问号”方式,研读学生的学习困惑和学习基础。两个“研读”结合起来,探索基于“研读教材”和“学情关注”的教学实践成为我校语文教学的特色。通过对教师教育思想和专业能力两方面的引领,教师们教育教学研究的自主性被激发:郑丹娜老师的“全接纳——慢引导”、宋为老师的“打通教育的任督二脉”已经成为学校教师共同的教育理想。桂庆霞老师带领数学团队开展的“超越课本跨越学科”课题研究、语文组研发的“百字讲坛”、国学经典诵读、综合组研发的“农历的世界”、各学科研发的校本课程等一批教育教学成果脱颖而出。聚焦核心能力 促进学生成长小学阶段,学校为其确定怎样的发展目标,提供怎样的“营养”和帮助?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垂杨柳中心小学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调整教学内容、重构课堂结构、调整课堂组织形式。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学生培养目标,学校加强了课程的顶层设计以及优化建设与实施,引领和推动教师专业素养的跨越式提升。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垂杨柳中心小学形成了“培根、养干、茂枝”的“杨柳课程”课程框架。“培根”是指夯实、丰富、拓展、整合“五大领域”学科课程,为学生全面奠定好知识和能力基础。“养干”是指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涵养人文情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茂枝”是指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以及校内外实践活动,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学校“杨柳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素养、艺术素养和实践素养”为基础,将课程分为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技术与实践五大学习领域,每个领域又包含“基础性”和“拓展性”两大类课程。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拓展课程,都是围绕五个领域落实并强化五种素养。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壁垒,突破传统课程模式,自主开发各类综合性课程,指向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例,针对学生不敢表达、不会表达,学校借鉴研究成果,依托专家指导,以语文学科为龙头,自主开展“学习力”课题研究。在一、二年级,实验教师依据脑科学原理,进行系统的眼脑机能开发和注意习惯的训练。通过学习,一年级的学生不仅能完成人教版内容的学习,还掌握了10到20条成语龙(每条成语龙有50个成语);借助“韵律识字”,识字量大大超过同龄孩子,普遍在两千以上,部分甚至达到了三千多字,已经接近小学毕业水平;学校还借助国学经典诵读,引导孩子们熟背《弟子规》《诗经》《论语》《大学》以及古诗等60余篇。量的积累促进了质的提升,参与实验的学生在注意力、记忆力、表达能力方面都大大超越同龄孩子,孩子们展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较强的表达能力,自信地表达愿望。针对学生不敢说的问题,学校重点在中、高年级开设针对每节课、每门学科、不同主题的“自主课程”。每节课都为学生准备1到5分钟的自主课程时间,让每个孩子都能有站在讲台上当众发言的机会和体验。自主课程尝试一段时间以后,老师们欣喜地发现,许多孩子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表达更加从容、镇定、自信、流畅。在探索实践中,垂杨柳中心小学转变了学习方式,变革了课堂教学方式,通过课堂主渠道让核心素养落地。在这里,课堂是师生心灵互动的乐园,是师生、生生共同成长的乐园。重塑课堂文化 强化共同成长走进垂杨柳中心小学的课堂里,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组家庭”让人眼前一亮。从小组合作学习延伸而来的“组家庭”,通过共同成长的文化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据介绍,每个班级都分成几个小组,以共同成长为理念,以组内异质、组间均衡为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个子高矮、组织能力、性格特点、学习兴趣、男女比例等因素进行互补式组合。这个组合以“家庭”命名,称之为“组家庭”。为了凝聚组家庭,各个家庭开展“共起一个名字”(学彧组、赤墨组、素谨组等)、“各有一项责任”(有语文课负责人、有数学课小组长、有英语课小达人等等)、“共养一个孩子”(就是全“家”同种一盆豆宝宝,一起呵护它,每天还要轮流记录体验日记“我家小豆在长大”)、“共享一份评价”、“共开一个‘报喜会’”的凝聚活动。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追求,让学生在课上课下都凝聚在了一起,促进了孩子们在课堂上的互相研讨、共同解惑。而老师们也一改以往的一言堂,从问题出发,通过“组评比”引导每个家庭先自学再集中,每个人有担当,组汇报共成长。“组家庭”以“成长共同体”为理念不仅促进学生课上的互帮互助,还促动课下的自主自律、共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也促进了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学校也逐渐形成了新的课堂模式:激发兴趣的导入——合作探究的问题——全家参与的汇报——民主平等的研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共同成长”的文化,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老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孩子感受老师的真诚鼓励而更加愉悦地投入学习;同学之间也在互相学习、共同探究中凝聚了成长力量,锻炼了合作能力。在“组家庭”的带动下,学校很多家长也被孩子们聘为组家庭的一员,与孩子一起成长。近两年来,学校还成立了“家长讲坛”、家长志愿者队伍、家长教师协会……家长的支持,进一步拓宽了学校对“全员育人——共同成长”的理解和践行。在“成长共同体”课堂模式的近三年实践中,学校的教师队伍快速成长:一位教师获得北京市特级教师称号;一位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北京市小学语文大赛中获得特等奖,成为北京市最年轻的获奖教师;一位青年教师被推荐为朝阳区名师,为其召开了研讨会;35位教师被评为朝阳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优秀青年教师……■学校名片垂杨柳中心小学成立于1962年,因地处北京市朝阳区东二环与三环之间的垂杨柳地区而得名。原来是朝阳区东南部一所普通的城市小学,历经几代杨柳人的不懈努力,成为了深得百姓认可的素质教育示范校。随着政府推进规模办学,对优质资源的不断扩充,学校加大了优质教育的辐射面。2008年,在东四环外新建金都校区,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整合周边薄弱校。今天的垂杨柳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有三大校区,在校生4200多名,教职员工320余名,成为朝阳区百姓心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文/ 郑祖伟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现代教育报社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技术支持:北京慈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京ICP备号-1号 京新网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全国模范教师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全国模范教师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51|
上传日期: 18:57:5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全国模范教师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