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wto对健康的定义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第二章_旅游行为地理-海文库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管理学
第二章_旅游行为地理
第二章 旅游行为地理? 本章主要内容:? 旅游地理学从旅游者角度开始自己的研究。? 旅游者概念、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旅游者的决策行为、旅游者的空间行 为、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案例:旅游发展阶段一个形象的例子:有一个地方刚开始生产花生,当花生成 熟后,农民拿到市场上去卖,1元1斤,我们把它叫做“农业经济”;后来人们把花生米烘干后做出各种花生食品,卖到10元1斤,叫做“工业经济”;接着把花生经过包装和市场营销摆 在超市的货架上,变成20元1斤,叫做“商业经济”;再后来把加工好的花生摆在酒吧和咖啡店供人品尝,变成30元1斤,这叫“服务经济”;最后,有人找到花生之乡,在这里营造出 一种生活形态,或者是旅游区,或者是农家乐,让城里人来,不仅参观花生的各种加工流程,还能参与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果实,一天下来每人要给当地农民至少200元钱,这叫“体验 经济” 第一节 旅游者? 一、国际上旅游者的定义? 1、国际旅游者? ①最早的定义(1937年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统计委员会):? 国际旅游者--指离开定居国,到其它国家旅行24小时以上的人(附有规定) 。? ②罗马会议定义(1963年联合国旅行与旅游会议,在1937年定义基础上提出):? 该会议关于旅游者定义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游客( visitor)、 旅 游 者 ( tourist) 和 短 途 旅 游 者 (excursionist)等概念。 可列入旅游者的有:不可列入旅游者的有:?? 为娱乐、家庭或健康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 ? 为出席会议或作为公务 代表而出国的人; ? 为商业原因而出国旅行 的人;在海上巡游途中停 靠某国,即使逗留时间不 足24小时的人。到某国就业任职的人;到某国定居者;?在国外学习,膳宿在居住在边境地区而跨 临时过境不停留的人。校的学生;?越边界去工作的人;? ? ▲游客--除为获得一个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不是常住国家去访问的人,包括:? ▲旅游者--到一个国家去逗留至少24小时的游客,其目的是为娱乐、度假、健康、学习和活动及商业业务、探亲访友、出访、开会等。? ▲短途旅游者--即到一个国家逗留不到24小时的游客。 ? ▲该定义1967年被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 ③1976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定义:? ▲国际游客:指到另一个国家且其目的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并且国际游客分为:国际旅游者和国际短途旅游者。? ▲国际旅游者:指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中度过至少一夜的游客; ? ▲国际短途旅游者:利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少于一夜的游客,包括住在巡游船上上岸游览的乘客,不包括过境旅客。 ? 国际游客是指到另一个国家并且符合下列条件的人: 1)旅行目的是娱乐、医疗、宗教、探亲、会议、学习或过境的人 2)中途停留的船只或飞机的乘客。 3)逗留时间不到一年的外国商业或企业人员。 4)国际团体雇佣不超过一年的雇员或者回国短暂停留的侨民。? 以下几种人不是游客: 1)为移民或者获得一个职业而进入其他国家的人 2)外交人员或者军队人员 3)避难者、流浪者或边境往来人员 4)逗留时间超过1年的人。6 ? ④1991年WTO在加拿大召开的“旅游统计国际大会”定义 (最新定义)? A、居民D如果一个人在他到另一个国家不满一年,在前一个国家生活了至少一年或连续12个月,他被认为是前一 个国家的居民。? B、国际游客D一个人到他通常居住的国家以外的另一个国家旅行,时间不超过一年,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国 家获得经济利益。? 国际游客又可以分为两类: ? C、国际旅游者D在访问国家的某个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至少停留一夜的国际游客。? D、国际一日游游客D未在访问国家的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过夜的国际游客。 总结:? 通过对上面定义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旅游者定义的标准主要有两个方面:目的和逗留时间。? 目的:不是为从访问国获取经济利益的其它目的--目的 更为广泛。 ? 时间:以一年作为居民与游客的划分标准、以一夜作为旅 游者和一日游游客的划分标准。 ? 与上面的定义相比更加简洁。 ? 2、国内旅游者-与国际旅游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跨越边境? ①WTO的定义(1984年):? 国内旅游者-指为娱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等目的,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小时而少 于1年的人;? 国内短途旅游者-基于上述任一目的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人。? ②某些国家的量化定义:美国和加拿大,以距离为限定区分旅游行为和平时休憩行为。? 美国:A、国家旅游资源考察委员会对国内旅游者提出两条限定:a 为上班而定期往返的人除外;b 离家单程距离至少80公里,不论 时间长短。B、旅游数据资料中心:单程距离不少于160公里才是 旅游者。? 加拿大:A、国家统计局和旅游署:单程距离至少80公里;B、安大略省:单程距离至少40公里以上即可。 ? ③1991年最新定义(同上)- 1991年WTO在加拿大召开的 “旅游统计国际大会”定义? A、居民DD如果一个人在到本国内另一个地方不满六个月以前在前一个地方连续生活了至少六个月,他被认为是前一个地方的居民。? B、国内游客DD国内居民到他通常环境以外的国内另一个地方旅行,时间不超过十二个月,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从访问地获得经济利益。? 国内游客又可以分为两类: ? C、国内旅游者DD在访问地的某个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至少停留一夜的国内游客。? D、国内一日游游客DD未在访问地的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过夜的国内游客。 二、中国对游客的定义? 在中国国家旅游局的旅游统计中,相关的旅游统计指标定义如下:? 1、游客: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 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它国家(或地方),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 个月,并且在其它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游客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返的人。? 按出游地分:游客分为国际游客(海外游客)、国内游客DD注意旅游者与游客的不同。? 按出游时间分:游客可以分为旅游者(过夜游客)、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 2、海外旅游者:指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 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胞。 ? 3、海外一日游游客:指入境海外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设 施中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胞。? 4、国内旅游者: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大陆境内其 它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 的国内游客。 ? 5、国内一日游游客: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公里以 上,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不足24小时,并未在境内其它地 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该定义兼顾距离与 时间)。 规定中的一些用语限定如下: ①外国人:指外国国籍的人,加入外籍的中国血统华人亦包括在内; ②华侨:指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 ③港澳台同胞:指居住在我国香港、澳门地区和台湾省的中国同胞。下列8种人不属于国际旅游者:――应邀来中国访问,由部长以上人员率领的党、政、议会、军队 等代表团;――各国驻华使馆人员;――常驻中国的外国专家、留学生、新闻记者等; ――乘国际班机直接过境的旅客、机组人员和在口岸逗留不过夜的 铁路员工和船员; ――边境地区往来的居民; ――归国定居的华侨,港、澳、台同胞; ――到中国定居的外国人和原出境又返回中国定居的外国侨民;――归国的中国出国人员。13 总结:关于旅游者的划定标准指标 是否跨越国境 时间(1年、6个 月和24小时) 目的 划定的类型 国内旅游者和国际旅游者 划定居民、游客、旅游者、一日 游游客等的标准 区分旅行者与旅游者或者游客 西方国家的标准、我国的要求 (10公里以上才是游客)距离 下列哪些是国际游客(international visitors) ?(1)为移民或就业而进入目的地国家的人;(2)国际团体雇佣的任职不超过一年或回国作短暂停留的 侨民。(3)出于休闲、医疗、宗教、探亲、体育运动、会议、学习或过境的目的而访问他国的人; (4)避难者、流民以及边境工作人员; (5)中途停留在该国的外国轮船或飞机上的乘务人员; (6)逗留时间超过一年的人。 (7)逗留时间不到一年的外国商业或企业人员,包括安装 机器设备的技术人员; (8)以外交官或军事人员身份访问该国的人; (9)第(8)条中所述人员的随从。15 16 三、旅游者的特点 ? 1、旅游者的共同特点? 异地性 ? 享受性 ? 业余性 ? 消费性 ? 地域性? 2、不同旅游目的地旅游者的特征? 观光型旅游者 ? 娱乐消遣型旅游者 ? 文化知识型旅游者 ? 公务型旅游者 ? 医疗保健型旅游者 第二节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一、旅游需要分析? 需要→动机(激励人们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其产生于需要)→需求→因此了解动机之前要了解需要? 关于需要,最有影响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出于对人生的看法,需要实 现自己的理想DD最高层次的 需要 即需要有自尊心以及受别人的 尊重尊重感的需要逐 级 上 升社会的需要即感情的需要、爱的需要、 归属感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希望未来生活有保障,免于伤 害、受剥夺、失业。基本的生理需要衣、食、住DD最低层次、最 基本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研究旅游动机的基础,旅游动 机是人们在满足最低的生理自我 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社交需要需求之后提出的。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 二、旅游动机及其种类? 1、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 2、旅游动机的分类:? (1)日本的田中喜一将旅游动机分为四类,每一种动机反应了不同的需求。 心情的动机 思想之心 交际之心 信仰之心 身体的动机 治疗需求 保养需求 运动需求 精神的动机 知识的需求 见闻的需求 欢乐的需求 经济的动机 买物目的 商用目的 ?(2)美国的罗伯特-麦金托什将旅游动机分为四类:? 身体健康的动机 休息、运动、游戏、治疗等。特点是以身体的活动来消 除紧张和不安。 ? 文化动机 了解和欣赏异地文化、艺术、风俗、语言和宗教等。 表现了一种求知的欲望。 ? 交际的动机 异地结识新朋友,探亲访友等。 ? 地位与声望的动机 考察、交流、会议以及从事个人的兴趣所进行的研 究。满足自尊、被承认,施展才能取得成就等。 ? 三、旅游动机的激发? 旅游动力的构成:? 内动力-人的旅游动机,人的基本需要之一; ? 中间条件-收入、闲暇时间、交通条件;? 外动力-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旅游地理学着重研究外动力,即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旅游地与客源地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 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的差异→产生梯度力→导致游客、物质、货币在空间上的移动(旅游流)→形成旅游地和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人们外出旅游的外动力)。 ? 产生和制约旅游地与客源地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 (1)互补性(基本条件)? ①并非任何客源地和目的地彼此都存在相互作用,从供需角度看,两地间相互作用需要有一个条件,即一个有某种 东西提供,另一个对此东西有需求。? ②互补性产生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由此而产生的旅游资源空间和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如山地与海滩、不同民族 的文化。? ③互补性是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构成了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空间相互作用的基础。 ? (2)替代性(制约条件)? ①什么是替代性? ? ②由于替代性的存在,即使两地间存在互补性,相互作用也难以产生,因此,替代性是旅游地的空间相互作用能否产生的制约条件。? ③一般而言,互补性存在于两个性质不同的旅游地之间→客流的形成;替代性存在于两个性质相同的旅游地之间→客流方向的改变。? 注意:替代性也存在于两个性质不同的旅游地之间,表现为高级别的旅游地对低级别的旅游地形成替代(形象遮蔽效应)。? ④替代性的两个作用:? a 节省交通费用,此乃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 b 过滤器的作用,导致地点上的置换,减少长距离的相互作用。 ? 互补性与替代性的现实意义? 旅游地间的互补性和替代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然而无论对旅游者还是旅游经营者来讲,这个客观存在都含有内容各异的现实意义。对旅游 者来讲,在性质相同的旅游地中选择近处的旅游地可以省钱、省时, 还可以免受长途旅行之苦。对旅游经营者而言,现实意义有三点:? 1、旅游地的开发方向必须具备与周围地区的互补性,这样才能保证稳定的客源市场。? 2、正确地运用替代性,开辟新的同类旅游地,人为地分流以减轻某一旅游地人满为患的环境压力。? 3、清楚地认识替代性的分流影响,以避免旅游地开发中的盲目性,以杜绝由于雷同的开发使客流分散所带来的不应发生的经济损失。 ?案例:苏州水乡古镇旅游业发展之间的替代性。 ?思考题:如何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地的旅游业发展中合 理利用旅游资源的互补性和替代性?表1 苏州部分古镇的对外旅游宣传口号水乡古镇名称 对外宣传的形象(口号)周庄同里“小桥流水人家,中国第一水乡”“醇正水乡、旧时江南”f直千灯“f直古镇,梦里水乡”“历史文化名镇、江南耕读之乡”沙溪锦溪“风雨古道、甘醇水乡”“江南水乡古镇,民间博物馆之乡” ? 基于周庄古镇旅游形象采取的是领先定位策略,再加上其旅游开发的历 史较久,已经在旅游市场上形成难以替代的旅游形象,所以必然会对同 样以“小桥、流水、人家”为特色的其它江南水乡古镇形成“形象遮 蔽”。 ? “形象遮蔽”是指指在一定区域内分布着若干旅游地(风景区),其中旅游 资源级别高、特色突出或者产品品牌效应大或者市场竞争力强的一个旅 游地(风景区),在旅游形象方面也会更突出,从而对其他旅游地(景区)的 形象形成遮蔽效应(杨振之,2002)。? 周庄古镇对其它江南水乡古镇所形成的“形象遮蔽”属于同一区域内, 旅游资源类似,资源品级高的旅游地对其他旅游地形成形象遮蔽,或者 旅游资源特色相似,两者或更多的旅游地都可以用同一形象,就看谁率先树 立起形象,抢先树立起形象者由于品牌效应就会对其他旅游地形成形象遮 蔽(杨振之,2003)。 ? 正是由于“形象遮蔽”现象的存在,导致其它江南水乡古镇旅游业发展 的业绩与周庄有着较大的差距。如周庄2004年12月份接待的旅游者达到 33.6万人,而同期同里古镇为5.58万人,f直古镇为1.35万人,锦溪古镇 为7.4万人,可见差距较大。 ? (3)可进入性,也称可达性(accessibility)(空间相互作用能否实现的决定因素)? ①距离衰减规律→使空间相互作用产生阻力→即使有互补性,也难以产生相互作用→可进入性差。? ②影响可进入性的因素:? a 旅游地的价值:可进入性与旅游地价值正相关; ? b 时间:可进入性是时间的函数; ? c 感知印象:对此也有影响。? ③ 发展趋势:? a 交通设施的进步,交通费用下降; ? b 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增加,支付交通费用能力增强,寻求新环境的欲望增加。? 以上这两个方面都大大拓展了可达性。 四、旅游者活动的行为层次休养、疗养 游览观光 娱乐、购物出席会议宗教朝拜 考察、调查 商业活动 其它专 业活动基本层次提高层次专业层次旅游活动行为层次(陈传康) 四、旅游活动的行为层次? 一般来讲,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的出现,是在较低层次 的活动行为出现之后。??不同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行为层次是各有侧重的,这取不同的旅游行为层次可以同时并存,较高层次的旅游决于旅游资源的性质、游客的爱好、消费能力等。行为,有时并不一定要在较低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的优势出现后才出现。31 第三节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一、旅游者行为规律的涵义? 广义:四个方面:? (1)旅游者一次旅游过程中的行为规律; ? (2)旅游者一生中行为层次的发展演变规律; ? (3)旅游者对旅游地选择上的偏好规律; ? (4)不同环境中旅游者的行为层次结构。? 狭义:上述(1),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分为决策行为和空间行为,其中决策行为发生在前,发生在客源地,空间行为发生在后,发生在接待地,决策行为制约空间行为。 二、旅游者决策行为? 涵义:是指旅游者在外出旅游前,根据可收集到的有关信息,结合自 己的旅游偏好,选择、确定旅游目的地、旅游路线及旅游方式的过程。 ? 从心理学的角度,是以下过程:刺激→需要→动机→行为 ? 主要研究提高层次和基本层次,因为专门层次受专业活动需求影响大, 旅游者自主决策程度低。 1、最大效益原则? 即在资金和闲暇时间确定的条件下追求最大的旅游效益,是指导旅游者决策行为的基本原则。? 旅游效益不是经济效益,而是精神上的享受和精力上的恢复。这种效益受感知环境限制,最大旅游效益只能是 最满意而不是最优的。 ? 最大效益原则的表现:? (1)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旅行时间/游玩时间 ? 必须足够小,小于某个临界值,人们才会作出旅游决策。人们在作旅游决策时总是追求最小的旅游时间比,这有两个途径,使得旅游 时间比最小:①未定目的地时,如果旅游地类型相同,提供游玩时 间相似,则选择最近的旅游地;②目的地已定,则选择最快捷的交 通方式。? (2)最大的信息收集量和最高的满意度? 因为旅游是由环境的空间差异引起的,因此人们力图通过旅游获得最大的环境信息量,以便从感知上消除或减少这种差异,有以 下倾向:? ①选择最著名的旅游地旅游 ? ②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因为有更大的希缺性,信息量最大);? ③选择娱乐旅游和购物旅游的典型区。 国际旅游者对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感知 国际旅游者对美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感知 2、影响旅游者决策行为的因素? (1)感知环境? 1)地理环境与感知环境? 人的旅游动机很多→但目前,观光旅游为主体,观光动机为大多数旅游行为动机→观光动机主要由地理环境差异引起,所以从旅 游地理学角度分析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因素要讲环境差异。? 两点注意:? ①地理环境差异是导致旅游行为的重要因素(根本原因),但不直接影响人们的旅游决策;? ②直接影响人们旅游决策行为的是感知环境的差异。 ? 感知环境:是指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外界环境的整体印象。 ? 2)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感知环境包括两个方面:? ①旅游地的旅游环境:? 包括旅游地性质、旅游地资源的内容及组合状况、不同逗留时间的活动内容组合、旅游地环境质量、旅游地的接待条件等五 个方面。? 对以上五个方面了解越多,表明感知程度越深;掌握的同类型旅游地的数量越多,感知环境数量越多,可选余地越大。? ②感知距离:? a 感知距离与客观距离的区别:客观距离一般用公里衡量,感知距离一般用克服客观距离所耗的时间、资金、精力来衡量;? b 对旅游点的吸引力真正起消弱作用的是感知距离而不是客观距离。? c 客观距离是感知距离的基础,感知距离受交通便利程度及信息可达性的影响,如,尽管两地客观距离不变,但由于开辟了航 空线或直通火车,感知距离大大缩短。 ? 3)关于感知环境的两点启示:? ①让旅游者感知→宣传(市场营销工作的重要性); ? ②缩短感知距离→改进交通状况,信息的传播的重要性。 ? (2)、旅游偏好--个性特征? 1)居住环境:? 对旅游偏好的影响表现为:? ①偏高纬度地区的居民对于阳光 的追求; ? ②长期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环境,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一定的审美趣味,在选择目的地时,受自己文化的控制,表现出对自 己熟悉的自然环境的偏好;? ③对城市生活的厌倦,致使人们对纯自然性的野营方式的偏好。? 2)年龄 ? 3)职业 ? 4)学历 年龄影响旅游偏好家庭生活周 期阶段单身阶段 旅游者特征 新观念代表者,身体活动能 力强,处于事业初创阶段 旅游活动特点 旅游活动能力强,喜欢富有刺 激性的、体力消耗大的旅游活 动,旅游消费较为积极新婚阶段满巢阶段(子女不足6岁)收入较高,自由性强,消费 以现在和将来为导向活动自由性低,消费以将来 为导向 活动自由性低,消费以将来 为导向旅游能力强,更加偏好度假休 闲旅游旅游可能性较低 选择家庭式旅游活动满巢阶段(子女6岁以上 但未独立)空巢阶段鳏寡阶段自由度高,经济富裕有储蓄, 旅游消费较为频繁,尤以豪华 消费以现在为导向 型旅游居多退休,有一定储蓄和财产, 消费以现在为导向 通常选择节奏缓慢、知识型、 保健型旅游产品家庭与旅游行为(吴必虎,王斌) 三、决策过程对旅游需求的确认→认识需要阶段,即需要 →动机→需求,将决定 三个问题:1、目的;2、 花费;3、时间旅游地信息收集→ 评价对比→决策来源为:新闻媒介、 选出两个或更 通过旅行距离 旅行社、导游手册、 多的性质相近 决策模式确定。 亲朋好友、有经验 的旅游地。 的旅游者。 第四节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旅游者行为有很多,包括消费行为模式、旅游者一般行为表现、不同 旅游者的行为表现,但是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空间行为。 ? 旅游者空间行为-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接待地的一切行为的总和,是人 们在地域上进行旅游和游玩的过程。 ? 空间行为以决策行为为基础。 ? 根据涉及的空间大小可以把旅游空间行为划分为大中小三个尺度。 ? 大尺度也叫线状,中尺度也叫面状,小尺度也叫点状。 ? 涉及的空间大小不同,在目的地表现出的行为就不同,有如下各自的 行为特征。尺度 大尺度涉及的空间范围 省际、全国、国际中尺度 小尺度省内、地区(市)内 县(市)内、风景区内 ? 一、大尺度(线状)旅游空间行为? 1、涵义:线状旅游空间行为俗称跑线,即以交通串联若干旅游中心城市或旅游景区,构成一条完整的旅行线路。旅游者照此线路依次 在各地按预定的时间旅游。? 2、对应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多以基本层次的观光旅游为主,附以提高层次的购物旅游。? 3、受旅游时间比和最大信息收集量原则的影响,旅游者在大尺度空间行为中表现出如下的行为特征:? (1)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表现为两个方面:? ①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作旅游目的地。如广州游客选择北京及其附近的城市作旅游目的地时,肯定选择北京,而非 天津、石家庄。? ②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 (2)尽可能游览更多的高级别景点? 旅游者选择旅游点的级别与旅游者到该目的地需要迁移的路程有关。大尺度旅游者选择国家级、国际级旅游地,中尺度旅游 者选择国家级、国际级以及省级和地区级旅游目的地,小尺度 旅游者在都会选择。? 大尺度空间的旅游属于长程旅游,他们常常只游目的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之后,如果资金、时间允许,他们一般不停在原 地游览级别低的旅游点,而是迁移到其它地方,游览该地级别 较高的旅游点。? (3)力图采用闭环状的路线旅游,不走回头路? 当旅游目的地不止一个时,旅游者总试图采用闭环状路线把它们连起来,避免回头路。? (4)旅程终点尽可能选在“购物天堂”。 补充:旅游顶级理论? 理论缘起:黄山风景区旅游旺季的游客超载问题 ? 黄山风景区游客超载问题已经引起许多学者的广泛重视,提出的建 议和对策比较多,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三种:? (1)提出了“山上游,山下住”的原则,也就是“在风景区内游,到风景区外住”的战略设想;? (2)打开东西南北四扇大门,开发钓桥、松谷庵两大景区,缓解热点景区压力;? (3)利用黄山市内各地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开发黄山周围地区的景点、景区,形成“众星拱月”之势,以吸引和分流黄山游客。 ? 韩也良教授在分析这些对策的时候,结合旅游心理学和行为地理学理论, 将生物学上的顶级理论(climax theory)应用于旅游地理学,提出了旅 游地理学上的“顶级理论”。? 理论认为,按照最一般的分析,在一个较大的旅游带上总有一个最有价 值、最有吸引力的旅游区;在一个较大的旅游区中又比如有一个最值得 游览、最令人向往的游览区;甚至一个游览区中总有一处最美好的游人 必到的游览点和景点。? 从旅游地理学角度,这些旅游区或旅游点可以称为旅游顶级地或旅游顶 级区位。旅游顶级是指在一定的旅游空间范围或活动的全程中,观赏游 乐价值最高,意在必到的被认为级别最高又可到达的地点或区位点。这 样的地点或区位点,也就是旅游者心理上的最“高”趋向点。就山岳风 景区而言,旅游顶级并不一定是地貌或地形上的最高点。对黄山市而言, 黄山风景区是其旅游顶级,对黄山风景区而言,其旅游顶级则是北海景 区。 二、中尺度(面状)空间旅游行为? 1、涵义:由行和游两种行为构成,与线状空间旅游行为的区别在于,行的轨迹不是一条线,而是以一点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一个面。即以常住地或暂住地为中心,以 一日游的可能距离为半径,划定的旅游活动空间,在这个特定的区域内,通过数次向不同方向的一日游方式来完成。 ? 2、对应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既适应各个层次的单项 旅游行为,也适应复合的多层次旅游行为; ? 3、行为特征:? (1)在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点的选择上,不排斥等级高的,但也不局限于等级高的,而是追求新颖的、奇特的。? (2)采用中心放射,往返式节点状线路旅游? ①在居住地附近旅游。旅游者一般不愿意在外地留宿,一则花费大,二则心理上对常住地有特殊的归属感,因此数 次向不同方向作一日游,表现为节点状旅游路线。宁可往 返走回头路,不采用环状路线;? ②在暂住地附近旅游。当暂住地附近的旅游点到住地距离可以保证旅游者能在一天内完成该点的旅游时,旅游者也 会采用节点状旅游路线,除非住宿条件太差,一般不想花 时间精力再找住处。? ③旅行线路影响旅游效果。 第五节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旅游者的行为规律,而是以此来考察 资源评价和开发、接待设施的选址,可以得到许多仅仅从资源条件和市场 条件出发进行研究所不能得到的结论。? 一、对市场开发的意义? 任何一种经济行为的生命力取决于它的市场规模及其存在的恒定性。旅游市场的巩固与开拓是保证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旅游市场开发 的重要手段是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从旅游行为的角度来分析,旅游 经营者的这一行为是在帮助旅游者决策。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 在于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市场定位是否准确:根据旅游者决策行为的 基本原则,旅游市场定位应建立在对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进行周密分析的基础 上。? (2)宣传内容是否周全:宣传的目的在于扩大旅游者的感知环境,主动为其旅游决策提供应有的信息。 ? 二、资源个体的评价:? 因为旅游资源评价是为大众旅游服务的,因此:旅游资源评价的结果应该与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选择相吻合DD此乃衡量评价结果是 否科学合理的标准。但是评价工作一般是由研究人员做的,研究人 员的感知环境与大众感知环境有一定的差异,因为他们能够收集到 比较全面的信息,对信息的评价常常带有某些非大众化的倾向。比 如以下几类旅游资源的评价问题:? 1、神话传说如何评价的问题?研究人员熟知神话,所以评价高,但对一般旅游者的旅游效果作用不大,因为一般旅游者不了解。 不能一厢情愿。? 2、宗教建筑的评价问题?研究人员评价高,但对一般旅游者吸引力差。北京政研室抽样调查表明,本地游客和外地游客对宗教 建筑感兴趣的分别只有4%和2%,因此除非是宗教风景区,一般 不能认为宗教建筑的旅游价值高。 ? 3、如何看待旅游资源的独特性问题:? 独特性是影响旅游资源级别的重要因素。独特性高意味着该类型旅游资源少,吸引范围大,但独特性的重要性常常被夸大。? 从旅游者的决策行为看,资源级别取决于资源的知名度和能提供的游玩时间。? 独特性≠知名度:知名度和独特性有密切联系,但独特性大的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宣传,才能强化其在人们感知环境中的地位,才能有较高的知名度。即独特性→宣传→知名度。因此不能认为独特性大, 知名度就大。? 因此,在确定资源级别时,使用知名度和能提供游玩时间作标准,比使用独特性更切合实际。? 综上,在进行旅游资源评价时,要尽可能多地考虑旅游者行为特征,这也是遵循消费者导向的一个重要方面。 资源个体的评价研究人员和大 众对旅游资源 的评价存在差 异颐和园五塔寺 三、独特性、共性与近邻效应? 1、独特性与共性是互补的,独特性大则共性大,反之亦然;? 2、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内部共性大小不同; ? 3、受最大效益原则影响,游客在参观了内部共性大的资源类型的某些个体后,对其余属于同类型的其它个体便无强烈兴趣,而在参观 了内部共性小,独特性大的某些个体后,对其它个体仍有兴趣。有 些资源在研究人员看来独特性大,但对旅游者来说却非常类似。? 4、独特性与共性导致相邻的资源个体对远处居民的吸引力之间相互影响,这种影响称为近邻效应。可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 正效应:资源个体吸引力因其它个体在其附近出现而加强,因为正效应的存在,不同资源个体在同一地区出现有助于延长旅游时间, 使该处旅游资源对远处居民吸引力增强。? 负效应:同一类型资源个体在同一地区出现,使各自吸引力相互抑制; 溶洞类资源共性大、独特 性小广西芦笛岩贵州织金洞浙江瑶林仙境 古迹类资源共性小、独特 性大 名 山 类 资 源 ? 5、分析资源的近邻效应的意义:有利于更加切合实际地评价和开发旅游资源。? (1)由于正的近邻效应:每个旅游区应在保持特色的前提下向综合方向发展,并尽可能开发异类旅游资源个体。如皖南人文景观的开 发。? 但在开发中,级别不能太低,因为大尺度旅游者对低级别景点无兴趣。? (2)由于负的近邻效应:某些资源个体尽管本身有很大的价值,但同一区域还有比它们更有价值的资源个体,这时只开发最有价值的 个体而舍弃其它也有价值的个体。如皖南古民居,已有西递、宏村、 潜口,别处再开发意义不是很大。 正效应:云南丽江 负效应:云南路南石林和乃古 石林 四、宾馆选址? 1、宾馆选址的重要意义? 一位杰出的宾馆经理曾经说过,如果说宾馆有三个成功的因素,那么,第一是位置,第二是位置,第三还是位置。 宾馆的位置对宾馆的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 2、宾馆选址的类别? 第一选址:宏观选址,即宾馆建在哪个城市或地区的选址,受旅游者行为规律的影响;? 第二选址:也称微观选址,即在第一选址确定后的具体位置的选择。 ? 3、旅游宾馆宏观选址(模式或原则)? (1)在同一旅游区中,不宜在旅游资源级别较低的景区,或者非旅游中心城市(或大居民点)选址。? (2)在一日游范围内,旅游中心城市(或大居民点)与风景区(旅游点)之间的小居民点不宜选址。? (3)在节点状旅游区,只宜在旅游中心城市选址。? (4)在一日游范围内,旅游中心城市与风景区之间若出现新的可留住游客的中间机会,可以在此选址。 ? 4、旅游宾馆的微观选址? 主要考虑的是与宾馆投资经营相关的因素。? (1)交通因素? (2)旅游资源因素? (3)土地费用因素 ? (4)扩建因素 ? (5)集聚因素 ? (6)城市规划因 第六节 旅游流一、旅游流概述 二、世界旅游流 三、中国旅游流 第六节 旅游流一、旅游流概述(一)旅游流概念1.广义旅游流概念 旅游流是以旅游客流为主体,包括旅游信息流、旅游 物流、旅游资金流、旅游能流等在内的复杂系统。 2.狭义旅游流概念(旅游客流)(二)旅游流的形成?首先,旅游者在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往返的过程,也是资金 流动的过程。 ? 其次,旅游客流与旅游物流不可分割。 ? 再次,伴随着游客的旅游活动,还会产生能量流动。 现行旅游统计采用旅游目的分类入境旅游目的分类: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专业访问、健康 医疗、宗教/朝拜、其他(WTO)、会议/商务 、观光休闲、探亲访友、服务员工国内旅游目的抽样调查分类: 观光游览 、休闲度假 、探亲访友、商务、会 议、交流、宗教朝圣、其他 旅游流的时空分布特征 1.区域性 ?近域性 ?国内流是旅游流的主体 2.季节性――游客时间分布不均匀性3.规模性――“流”的基本形态4.波动性――旅游产业敏感性5.集中性――客源地、游客流向、目的地?国际旅游流以发达国家之间为主体 二、世界旅游流 (一)世界旅游流 1.洲际旅游流 欧美地区的主导 2.国家间旅游流 (1)源头分析:德、美、英、波、马来西亚 (2)流向分析:中国 东亚太、欧洲、美洲 的竞争 (二)世界旅游大国1.法国 (重要目的地) 2.美国 (重要客源国) 3.西班牙(世界旅游接待大国 ) 4.德国(旅游大国) 5.英国(近代旅游业的创始国 ) 6.日本(出游大国 ) 7.意大利(重要的旅游接待国和客源输出国 ) (三)现代国际旅游需求市场发展的新趋势1.旅游目的地重心向东转移 2.客源市场趋向分散3.中远程旅游渐趋兴旺 ?外国客源市场特点:东北亚市场举足轻重,周 边市场为主体,“大集中小分散” ?亚洲市场:韩国/日本/蒙古/新加坡/马来西亚/ 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美洲市场:美国/加拿大 ?欧洲市场: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 ?澳洲市场:澳大利亚 ?中东/东欧/中亚市场待开发,南亚市场潜力小 三、中国旅游流 (一)中国入境旅游流1.入境旅游流源头分析(1)结构分析 人数:港澳同胞>外国人>台湾同胞 人均消费:外国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 (2)洲别分析 亚洲旅游者>欧洲旅游者> 美洲旅游者>大洋洲旅游者 (3)国别分析 日、韩、美、俄等 2.入境旅游流流向分析 (1)流向空间分区华南、华东和华北(2)旅游流空间流动? 大型旅游流:京←→沪、广←→深、广→京、深→京、广→ 沪、京→西等。 ? 中型旅游流:宁←→沪、京→广、京→桂、沪→苏、沪→杭、 杭→京和深→沪等。 ? 小型旅游流:京→深、沪→广、沪→深、沪→桂、沪←→西、 苏→沪、杭→沪、广→桂、广→西、桂→京和西→京等。 四种人入境旅游市场格局?港澳同胞占绝对优势(59.16%+19.54%) ?外国人居次(17.78%) ?台胞(3.53%) ?外国人市场呈上升趋势 ?港澳台同胞市场绝对数量上升,相对比重下降 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特点台湾同胞 外国人澳门同胞香港同胞图3―5 2004年我国入境旅游客源构成示意图 开发国际客源市场的对策思考1、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2、有针对性地搞好市场调研、细分工作 3、进一步改进和丰富旅游产品 4、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 5、深化旅游企业的改革 中国洲际客源市场(%)年 95 05 2006 亚洲 49.4 52.4 59.8 61.3 64.3 61.7 61.3 欧洲 20.4 25.5 24.7 23.3 21.0 23.6 23.7 美洲 大洋州 非洲 其他 22.4 7.2 0.5 0.0 17.4 3.6 0.7 0.4 11.8 2.7 0.7 0.3 12.0 2.7 0.6 0.0 11.2 2.6 0.9 10.6 2.8 1.3 10.8 2.9 1.3 十 大 入 境 客 源 国 市 场 格 局 及 其 演 变 序 96 2002 1 日 日 日23.0 日21.77 韩17.50 韩17.67 2 美 美 韩10.3 韩15.81 日16.74 日15.50 3 澳 苏 美8.5 俄9.16 俄10.98 俄10.83 4 英 英 俄8.2 美8.34 美7.68 美7.70 5 菲 菲 马4.4 马4.41 马4.44 马4.10 6 新 新 新4.2 菲3.78 新3.73 新3.73 7 德 泰 蒙4.2 新3.70 菲3.23 菲3.17 8 加 德 菲3.6 蒙3.37 蒙3.17 蒙2.849 法 法 英3.0 泰2.87 泰2.89 泰2.67 10 泰 澳 泰2.9 英2.55 英2.47 英2.49 % 80.57 72.15 72.74 75.76 72.83 70.7 (二)中国出境旅游流1.出境旅游流源头 ?京津唐(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
出境旅游流源头分析图2.142004年出境旅游流源头区域分布 2.出境旅游流流向分析表2-2 中国出境旅游流目的地国家和地区 (月)序号 目的 地接待人 数(万 人次)12345678910中国 中国 日本 越南 韩国 俄罗 美国 泰国 新加 马来 香港 澳门 斯 坡 西亚639. 405. 54.6 41.7 38.0 35.9 24.4 22.9 22.4 16.2 3 83.出境旅游流发展趋势 (1)出境旅游流持续高速增长 (2)客流流向将呈现“五洲四海”分布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流流向 (三)中国国内旅游流96 06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80 200 86 6230 国内旅游人次(亿人次 2.4 3.0 6.39 7.89 12.12 13.94 年 中国旅游强省(市)旅游总收入 1 2 3 4 5 6 广东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山东 国内旅 国内旅 游收入 游接待 广东 上海 北京 江苏 浙江 山东 北京 江苏 山东 上海 广东 浙江 国际旅 入境旅 游收入 游人次 广东 北京 上海 福建 江苏 浙江 广东 北京 上海 江苏 浙江 福建 (三)中国国内旅游流 1.国内旅游流源头分析 (1)结构分析2004年,农村居民出游人数6.43亿人次(58%); 城外居民出游人数4.59亿人次(42%)。(2)源头分析?京津冀 ?辽吉黑 ?粤渝鄂 ?江浙沪 (三)中国国内旅游流2.国内旅游流流向分析 长三角地区(上海、浙江、江苏) 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 珠三角地区(广东、海南、广西) 西南地区(云南、四川、重庆) 西北地区(陕西)等 (三)中国国内旅游流 3.国内旅游流空间流动 东密西疏,沿江沿海密、边远内地 疏,大城市密、边远区疏4.国内旅游流的发展趋势 (1)国内旅游流规模渐趋扩大(2)国内旅游流的流向特性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to对国际贸易的定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