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摩根士丹利 jp摩根的商业成就和对世界的贡献

在摩根大通 (JP Morgan) 的工作经历和体验是怎样的?
有在 JP Morgan 的知友可以聊聊相关的工作经历是怎样的吗?谢谢。
谢邀。我是投行小兵。刚刚做完IBD TMT实习,明年毕业了回到三番TMT组。说一下我暑假工作的感受吧:1)应该是在投行里抓熬夜工作/过度工作比较严的公司了,尤其是我们TMT组。每周除了要汇报工作小时之外,你的领导(intern sponsor或者resource manager)会每周一阅读报告,如果你工作了太多小时会找你谈话,分析出来到底是什么工作在耗时间。之后会找你的team associate和VP,让他们说说你工作这么多是否应该,是否有地方可以改进communication来减少你的压力(比如不要让你半夜三点交了ppt,不知道是否应该坐等老板回复还是先回家睡觉。每月一次protected weekend 从周五晚上六点到周日,不允许布置工作。除非是非常紧急的客户要求,不然不需要回邮件。也不鼓励为了live deal和别人调休,因为这样就违背了设置这个weekend的目的。很多人都会趁周末回老家/去vegas之类的。据说是我们的戴蒙老板的女儿在高盛IBD实习,被折磨得生不如死,戴蒙觉得要改一改投行的风气。2)大公司里面有制度比较僵硬的地方,HR和compliance管的也很严。例如我们有两个summer intern在Lync上私聊说了不该讲的话(开LGBT的玩笑),就被HR发现了(应该是有过滤系统)。这两个人都没有拿到return offer。他们俩其他方面做的应该还是相当优秀的。3)三番办公室VP及以上有非常多的Stanford GSB graduates。很多analysts做完两年之后去三番的tech companies 比如Uber.其他的想起来再补充。
谢邀。因为我个人是做quant的,对其它部门特别是非投行并不熟悉。作为一个global financial institution , JPMC的优势在于cover的business的area很多,因此提供的career flexibilities很多,公司的culture也鼓励migration,当然实际工作中你部门的老板可能并不喜欢你整天跳来跳去。JPMC下属几十个legal entities,主要分四部分:1. CIB (corporate and investment bank);2. A3. Private Bank and Private Wealth M4. Chief Investment Office.个人感觉公司的人事政策比较僵硬,招新人不是非常容易,升迁也很困难,一个几百个人的部门每年可能只有1-2个人能够被提拔到MD。
我曾经在JPM HK的sales and trading部门实习过。这里没有人说二级市场,我就抛砖引玉吧。实习职位的面试非常简单,面试官在乎名校背景胜过面试的实际表现。我被问到过markets/stock pitch,极少的brain teaser,还有很多闲聊。总的来说没什么难度,事实上实习生里完全不懂markets的大有人在。实习是强制rotation的,因此我对sales/trading, fixed income/equity derivative都有了一点点了解。因为实习生实际上帮不了trader/sales什么忙,两个月内没办法有特别有意义的产出,所以我们有相当的时间shadow,和不同业务线上的人聊天。现在想来,这算是整个实习中最有收获的一部分了。可以明白整个业务线是怎么运作的,各个desk会有怎样的合作(银行作为一个整体是如何由一个desk买入vol或者其他exposure,并由另一个desk卖出,赚取margin的)。稍微热心一点的trader还会给我进行事实上的案例分析,从头到尾告诉我某一个trade的逻辑是怎么样的。如果有时间的话,实习生也可以和research的人进行沟通,他们知识渊博并且无偿的给trader/sales提供支持。实习最令我烦恼的是trader/sales的黑话,刚开始的时候完全听不懂,只能要求他们一点点重复。尤其是flow desk,每天像打仗一样,时不时有人通过喇叭在floor上喊话,报出一串我似懂非懂的通报/新闻。当然两个月后,基本能理解他们在说什么。写market recap也会稍微像样一点。sales intern往往把时间用来写market recap(和小学时候写的新闻摘要差不多),写research summary(把研究部的人写的十几页文章总结成一段话),做一些operation相关的事(把客户列表整理并更新)。trading intern各有各的玩法。有些desk严重依赖spreadsheet,intern可能会写一些vba code,做automation。有些desk在拓展algo trading的可能,intern的project是一个python 程序。有些desk更接近于销售复杂衍生品,intern可能会花很多时间画slides。每一周都会有trading competition,intern们分组pitch trade idea,但是绝大部分intern(包括我)做的pitch都是too simple and naive,评委(主要有trader组成)们很多时候也笑而不语,鼓励为主。其实这个工作量可以很大,每一个trade的exposure都需要仔细考量,currency risk/interest rate risk/...都要解释清楚。当然intern之间也少不了back stabbing,不过瑕不掩瑜,这段经历很有教育意义,对我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有很大帮助。
感謝邀請。在JPM實習過的經歷談不上對公司有很好的了解,但是front office和middle office和back office之間都是很友好的。在back office的tech實習。英國這邊有專門的一個technology hub,整個site就只有operation和technology,工作環境不錯,工作時間也是。其實工作時間彈性很大,只要你把手頭的project完成,幾點下班都是可以的,只要你把工作做完。另外,大部分員工都不是金融背景直接上來的。
1年前,在美国交流的时候第一次知道了投行到底是做什么的;10个月前,开始懵懵懂懂地申请投行的暑期实习;9个月前,收了一堆拒信后等来了两家投行IBD的面试邀请——高盛和Morgan Stanley;8个月前,拿到Morgan Stanley HK IBD的暑期实习;3个月前,飞往香港开始10周的魔鬼实习;2天前,在MorganStanley的return rate低至30%的前提下、作为唯一的大陆本科生拿到了return offer,明年大四毕业后直接进入Morgan Stanley HKIBD工作。10个月前的今天,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能够在本科毕业后就进入全球最顶尖投行的投行部门,从此浸淫于资本市场;这过去的10个月,如梦如幻,让我从一个对投行的理解停留在《墨迹》的愣头青变成了大摩的投行妹;这过去的10个月,在众多学姐、学长和知心好友的指点与鼓励下,我迅速成长、成熟,向自己的梦想一步步靠近。当同龄人还在奋斗的时候,我已可以暂时停歇疲劳的双脚,回顾自己一路走来的沿途风景,与君共勉。若有不准确和可改进之处,请君不吝赐教。文章目录1. 内功篇2. 实习申请篇3. 面试篇4. 实习篇1. 内功篇“不随大流”、“坚持学习重要论”和“利用暑假进行实习”是我给学弟学妹们的三点关于练内功的建议。回望过去,“不走寻常路”这几个字完全概括了我的成长旅程——放弃入党,放弃港大的录取,不考北大清华/常春藤名校,放弃保研,不考高口,不参加热门的学生组织(除了励志讲坛和交响乐团)?因为我坚信,随大流无法成就顶尖人才。我始终很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之无关的事情,绝不随大流、盲目染指。于是乎,英语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练就的口语和反应能力让我在外资投行极具优势)、校长助理、励志讲坛的首席主持、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手、高盛奖学金和校长奖的获得者,成为我简历上独一无二的元素。注意,“不随大流”的前提是这个“大流”不符合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若是符合的话,随之亦无妨。除了“不随大流”,我还始终坚守“学习重要论”,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全院前三,任何影响学习的事情、绝不盲目染指。这是因为,优异的学习成绩可以说明三件事情:1)attention to details(因为粗心的人很难考高分);2)quicklearning ability(考高分的确可以靠临时抱佛脚,但更多得靠短时间内深入学懂一门课);3)whether you are serious about your role(做学生的时候不好好学习,怎能指望你工作的时候会认真对待你的岗位?)。上述三点都是投行万分看重的品质,这也是为什么投行虽号称不看重学习成绩,可最后招进去的人个个是成绩优异的杰出学子。成绩平平在其他行业也许不是劣势,但对于投行来说绝对是劣势,换个角度想:面试投行的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在其他条件无异的情况下为何不选择一位成绩好的同志呢?坚守“学习重要论”不等于成为“书呆子”——读书的时候我刻苦学习,但暑假的时候我会去实习、了解真实的职场,简言之,就是“学习和实习两不误”。从大一暑假在商业银行信贷部门的第一份实习,到之后的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实习、咨询公司的分析师实习,以及大三暑假的投行实习,让我得以对各个领域都有深入了解,从而客观判断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及职业兴趣所在。【注】正如开篇所言,我也是10个月前才决定要做投行。大一、大二的时候之所以会在不同的领域实习,就是因为当时并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但是,尽管当时目标未定,内功却是一直在修炼(就是上述的三件事情),这样无论日后做什么都可以。所以我想提醒学弟学妹,在方向未定之时,最重要的是练内功、以不变应万变!最后,想谈谈本科生VS研究生的问题。投行是为数不多的不看重学历的行业之一,它看重的是个人的能力与潜力。之所以研究生拿到offer的概率高于本科生,是因为研究生普遍比本科生成熟、具备更全面的能力、看事物更深入本质。但是,如果一个本科生能够与研究生达到同样的成熟程度,那么他拿offer的概率绝对不会受学历的影响。所以,我想对各位本科生们说,一定要有自信、并且放平心态,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就可以了。2. 实习申请篇2.1 基本信息通常所说的“投行”指Investment Bank,其下主要有“前台业务部门”和“后台支持部门”。“前台业务部门”主要有2个——IBD (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投行部门),Sales & Trading;“后台支持部门”主要有3个——Operations,IT Support,Finance。(微信号:jrhycom)【注】“投行(IB)”不等于“投行部门(IBD)”,后者是我所在的部门,其主要业务相信大家都很熟悉:1)IPO,2)M&A。各大外资投行的实习申请形式均为网申,每年的10月份就陆续开始了(比其他行业都要早)。网申内容主要为:1)递交简历,2)回答openquestions(例如你为什么想做投行、为什么适合做投行等等),3)留下联系方式(这个非常重要,千万别填错)。各个投行的open questions都大同小异,所以可以准备一个WORD文档,直接把答案写在里面、针对不同的投行tailor一下答案后直接复制黏贴到网页上。获得各大外资投行的全职工作有三种方式:1)暑期实习后拿return offer;2)暑期实习时参加inter-bank event,面试其他投行;3)四年级11月份的时候通过常规途径申请full-time position。比较上述三种方法,前两种途径均与暑期实习挂钩,而投行通过前两种途径招了&90%的full-time people(请记住,拿到投行暑期实习的人非常少,但是一旦拿到了投行的暑期实习,你就已经进入了这个行业,留在这个行业做全职的概率高达99%,虽然留在自己实习的投行工作的概率取决于各家的return rate)。所以,要想做投行,首先得拿到投行的暑期实习、进入这个精英圈。2.2 准备简历最近帮好些蜜友改简历,发现以下几个通病一定要避免:2.2.1 格式1)避免使用大段的文字,全部改为一句话一个bullet point,这样直观易懂、重点突出(要记住人家通常只有30s —— 1min的时间看一份简历)2)不要犯显而易见的格式错误,这会让人家质疑你的attention todetails(这是junior banker最重要的品质)3)尽量使用简洁的简历格式,切忌花哨2.2.2 内容1)勿堆砌事迹,切记“宁精勿滥”,因为冗余的内容会遮盖你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参与志愿者活动,除非你担当领导岗位、或是这个志愿者活动让你展现了某方面的能力,否则就不要放入简历中。【注】字里行间要体现投行所看重的主要品质:attention todetails, quick learning ability, analytical skills, multi-tasking ability,communication skills2)“培养了”、“提高了”、“锻炼了”一类的辞藻要替换为“展现了”、“凸显了”,因为投行看重的是你给一个事情/活动所带来的附加值,而非你个人的收获。 3)事情的先后顺序依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列,勿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这符合简历的撰写原则:凸显个人的核心竞争力、让人一眼扫过简历便可记住,而非如编年史一般地记叙历史【注】我们交大的同学普遍比较内敛,不太会“吹”(“渲染”),这也是为什么投行里的交大学子人数较少、导致交大势力普遍不敌北大帮和复旦帮。一定要学会在简历里渲染自己的实力!3. 面试篇3.1面试准备1)Technical Questions投行的technical questions主要有3类:金融问题、会计问题、经济问题。对于前两类问题,可以参考一个网站:这个网站超级无敌好,里面有所有投行面试可能问到的问题以及解答,我在面试中被问到的问题无一例外地可在这个网站找到。除了这个网站,还可以参考Vault Guide,但是Vault Guide介绍的信息有点过时了,所以应以那个网站的信息为首要资源,以Vault Guide为补充资源。【注】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自己一定要对上述两个资源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真正地理解知识点、而不是死记硬背(因为面试官会层层推进地深入考察一个知识点,如果没有真正理解的话是招架不住的)。第一次面投行(高盛)时我自己整理了10多页的“葵花宝典”,帮助自己理解每一个知识点。接下来逐一介绍三类面试问题:1. 金融问题: 最常见的问题有以下3类[1] Valuation:三种主要估值方法以及估值结果比较 DCF(Discounted Cash Flow):这是每一个面投行的人都会被问到无数次的知识点。我面投行的时候还没有学过Corporate Finance这门课,所以对公司估值完全没有概念,只得自学成才。 -必须熟记DCF估值的五个步骤(Assumptions,FCF, Discount Rate, Terminal Value, NPV) - 理解每一个步骤的内涵:例如FCF (Free Cash Flow)与Cash Flow有什么区别?通常作为Discount Rate的WACC是levered还是unlevered?要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因为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会如剥洋葱一般地层层深入,直达问题本质。 - DCF有许多假设,所以用这种估值方法获得的估值结果最最variable[2] Enterprise Value VS Equity Value[3] CAPM2. 会计问题:主要是三张财报之间的勾稽关系 最常见问题:如果depreciation少计$10,三张财报如何变动? 具体做法可在ibankingfaq上找到,大致的思路是:Start with Income Statement, which ends with Net Income. Move on toCash Flow Statement, the first line of which is Net Income, and ends withchange in Cash. Move on to Balance Sheet, the first line of which is Cash, andRetained Earnings is linked with Net Income. 这种思路最简洁明了,能够清晰地展示三张财报之间的勾稽关系。【注】这个问题看似直白,但却可以考察两方面的实力:1)会计知识,2)逻辑分析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是投行面试最常见的问题,可许多人却就是栽在这个问题上。3. 经济问题:主要是宏观经济问题,有时也会问一些微观经济学的问题。这类问题多为开放式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考察的是平时的积累,无法一蹴而就。常见的问题有:人民币升值10%会如何影响宏观经济?你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有什么看法?最近你有关注什么经济问题?2)Behavioral Questions投行的Behavioral Questions主要有三类:个人能力是否适合做投行,是否真的想做投行(motivation),是否适合某个投行个人能力是否适合做投行:投行所看重的skill set与其他行业略有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五大品质:attention to details, quick learning ability, analytical skills,multi-tasking ability, communication skills. 所以在回答第一类behavioralquestion时要注意往这五大品质上面靠。是否真的想做投行(motivation):很多人号称非投行不做,可却说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这肯定是要被枪毙的。切记,motivation不是仅仅说“我想做投行”,而是在话语间是否体现出对投行的真正热爱。例如:你是否知道过去1年里有哪些主要的IPO和并购交易?LeagueTable上的投行排名如何?一个都不愿意了解投行这个行业的人,又怎能说热爱投行?【注】最近很多童鞋问我想做投行的理由,很简单,只有三条:1)It satisfies my appetite for impact.因为本科一毕业就能够参与WSJ front page的deal,并且finding myself sitting with people like CFO of a Fortune 500company.2)投行压缩了整个人的职业发展旅程,强迫一个人在短时间学会大量的东西、挖掘最深层次的潜力,无论是将投行作为跳板还是长期做i-banker都会从中获益匪浅。3)投行的薪酬水平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具体数字不便言明,但可以透露的是目前网络上盛传的年薪30W仅是first year analyst薪酬的零头(就bulge bracket banks而言)。了解你所要面的投行:culture, precedent transactions等等,虽说面试的目的之一是了解你面试的公司,但是如果你对这个公司一点都不了解的话面试官就会质疑你的motivation。各家投行的culture大相径庭,比较aggressive的投行有Morgan Stanely和DB,而比较moderate的投行有JPMorgan和Merrill Lynch。3)Others1. 自我介绍:不是泛泛而谈,而是介绍自己最主要的能力、突出自己的核心价值,目的是让面试官眼前一亮、记住你的特色。2. 问面试官的问题:可以准备一些universal questions,例如:个人经历,为什么喜欢投行,现在在做什么deal等等3.2 实战【沉着冷静】面试面的好的前提是做好了充分准备,如果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那在实战中最关键的是展现自己的自信和实力。有些难题是stress test,看重的是你如何应对而非答案本身。我在Morgan Stanley暑期实习的终面时,一个VP让我在30s内回答一个脑筋急转弯,当我fail to give the answer时,他毫不客气地说:“You can move on to the next room. I’m done with your interview.”说这句话时,跟这位VP的30min面试时间只过去了5min,而这位VP直接下结论说Sabrina is not smart enough forMorgan Stanley and he has no interest in spending more time on me. 当时我都快哭出来了,毕竟面投行的经验严重不足(当时只是我第二次参加投行面试),但是我忍住了泪水,故作轻松地对那个邪恶的VP说:“Since you have no questions for me, canI ask you some questions?”我心中想的是,一定要多争取一些面试时间,让这位VP能够多了解我一些,不要直接在review上写“该童鞋笨的连脑筋急转弯都答不出”?于是乎,我问了这个VP一些问题,他也还算绅士地一一作答。当时钟显示过去了15分钟时,这位VP总算把我赶去了下一个房间?我从来没有碰到过这么极端的情况,当时以为自己肯定拿不到Morgan Stanley的offer了,结果第二天一个MD就打电话给了我offer,并且特地肯定了我的从容应对,说那个VP对好几个人做了同样的事情,可只有我一个人没有被打倒、沉着冷静地通过了那个stress test。【Technical Questions: 切忌不懂装懂】对于technical questions,面试前要做充分准备,但面试时万一碰到不知道的问题千万不要不懂装懂。与已经学过的东西相比,投行更看重的是你是否有潜力学新的东西。所以,在面试碰到不懂的问题,要说三句话:1)这个问题我没有研究过;2)但是根据我所学的知识,我认为?;3)请问我的思路正确吗?请指点。上述三句话中第二句话最重要,这体现了你快速思考新事物的能力。【逻辑,逻辑,逻辑!】回答问题时(无论是technical questions还是behavioral questions)一定要条理清晰、富有逻辑,投行的面试风格是找高层来面我们这些小屁孩,这些高层们可没有时间听你的长篇大论。回答问题尽量用三段式(第一,第二,第三)【牢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面试准备时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面试时说任何话都要往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靠,不断加强面试官对自己的印象、让面试官记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例如:介绍自己的实习经历时,每说一件事要加上一句话、说这件事反映了自己什么什么的能力;介绍自己参与某某活动时,要强调自己担任了怎样的职位,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体现了怎样的价值,反映了怎样的能力。【面试结束时ask for name card】面试结束时一定要记得问面试官要名片,因为名片上有email地址。面试之后要发thank you letter,目的是加强面试官对自己的印象。【面得开心不等于面得好,面得不开心不等于拿不到offer】我只面过两家投行的暑期实习——高盛和Morgan Stanley。高盛的面试官们都非常平易近人,很少刁难人,导致每个人都觉得自己面得很好,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到offer;而Morgan Stanley的风格比较aggressive,不仅highly technical而且喜欢刁难人,前文中提到的那个stress test让我以为自己肯定挂了,在进行完2个小时的3轮终面之后蹲在北京的金融大街上哭了很久?可是却拿到了offer。所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试的时候全力以赴,面试完了也要坦然面对结果。4. 实习篇外资投行IBD的实习通常为10周,第1周为training,后9周为正式实习(每周工作100——120小时)。10周的实习强度非常大,平均每人要同时handle 3个以上的project,无论对体力还是脑力都是极大的挑战。10周结束之后,公司会发return offer,邀请部分实习生在毕业之后加入公司。各家投行的return rate各不相同,return rate较高的投行主要有Merrill Lynch和JP Morgan,而Morgan Stanley的return rate最低,为30%——40%左右。所以在选择投行实习的时候,如果有多家offer的情况之下,return rate将成为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由于各家投行会交换简历,所以在实习的时候会收到invitation forinter-bank event,我称之为“挖墙脚活动”。这些event最重要的目的是留下你的联系方式,对方投行会在10周的实习结束前邀请你面试,而面试结果的宣布时间与return offer的宣布时间相近。我在香港实习时被邀请参加了JP Morgan的面试,但是由于现在拿了Morgan Stanley的offer所以拒了JP Morgan。投行这个圈子非常小,一旦你拿到了某个投行的暑期实习、就进入了这个圈子,留在这个圈子做全职的概率将高达99%,虽然留在自己实习的公司工作的概率取决于各家投行的return rate.【Work Hard】能够拿到投行暑期实习的人,个个都是绝顶聪明的主儿,这个时候除了比智力、还要比谁更能吃苦。Hard-working是个人motivation和好学精神的体现,我在Morgan Stanley实习的时候,每天最起码工作到凌晨3、4点钟,并且若是有空闲的时候就会主动去问staffer要活儿做,让自己时刻都处于高度忙碌的状态,最多的时候同时handle 6个project(包括2个live deal)。因为对于一个刚进入投行界的菜鸟,I have a verysteep learning curve and the more I do the more I learn.注意,being proactive doesn’t meanover-loading yourself. 千万不要盲目问staffer要活儿、搞得自己无法负荷,因为与“量”相比,“质”更重要,追求“量”的前提是不牺牲“质”。当我发现自己由于handle太多的project而导致错误率开始上升的时候,我果断推掉了一些活儿,以保证自己做事情的质量。【Learn Fast】这是投行最看重的品质之一,因为投行是一个极端fast-paced的行业,你的老板们可没有时间等你慢慢地做事情。我由于学习新事物一直非常快,所以很占优势,可以比别人省下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学习更多的事情。【Try to think in your supervisor’s shoes】举例说明:投行里面最底层的是analyst,高一级的是associate。Analyst需要与大量的数字打交道,例如从公司年报中摘取各类数据等放入PPT中,而associate的职责就是要确保这些数字的正确性、是否与数据源相同,他们的做法通常是重新来一遍你查找数据的过程。如果你设身处地的为你的supervisor着想,你就会想要节约他们的时间、让他们查数字的过程变得简单容易。我的做法是每每在年报里找到一个数字,就把这一页年报打印出来,用荧光笔标注出那个数字,最后把所有的页装订在一起、连同自己的work一同交给associate,这样他只需要翻一遍打印件就可以查数字了,大大节约了他的时间。我的这一做法让我的众多supervisors们赞赏不已,因为这说明我真的有think in theirshoes。【Keep in touch with your supervisors】与supervisors的沟通非常重要,时不时的一封email能够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效果。自己本身hard-working是一件事,你的supervisors们是否知道你hard-working则是另一件事。换言之,切忌闷头苦干,要经常与你的supervisors们交流,让他们看到你的勤奋和上进。并且,由于人的本性,情感因素与理智因素同等重要,如果你一直与supervisors们保持良好的关系,他们在final review中就会力挺你,而不是另一个同样hard-working、却从不与supervisors交流的愣头青。【Go to sleep whenever you can】投行每周100——120小时的工作时间、基本没有周末,的确是非人的生活方式。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每当你有机会休息和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去休息和睡觉,千万不要浪费了这难得的空闲时光。但是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让你的supervisor知道你去睡觉了,不然他们会因为找不到你做事情而大发雷霆。我的做法是,如果某一天晚上我的确是把手头的工作都做完了,就会发email给supervisor,问isthere anything else I can help with?(注意措辞,千万别傻乎乎地写can Igo to sleep?)如果supervisor允许你回家睡觉了那你千万别犹豫,趁他又想到新的事情前赶快溜回家,好好地睡上一觉。5. 后记我是一个特别幸运的女生,作为一个本科生拿到了Morgan Stanley HKIBD的暑期实习、并在return rate低至30%的情况下顺利获得了return offer。我的投行路非常顺利,但在这风光背后是许多学姐学长和好友们的支持与鼓励,是你们帮助我从一个对投行一知半解的傻女生变为一个可以在顶级投行面试中侃侃而谈的本科生,是你们鼓励我在10周的暑期实习中坚持信念、熬过无数个不眠之夜、追逐自己的梦想。没有你们,就没有今天的徐楚!不做第二个曾子墨,要做第一个徐楚——你们一直鼓励我的话语,我铭记在心。一颗感恩的心,胜于一切。P.S1)这篇文章只针对投行的IBD,请不要泛泛而批。2)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帮助想进投行做IBD的学弟学妹们少走一点弯路,句句发自肺腑。IBD不是人人都能做的、也不是人人都想做的,但是对于那些真正想做IBD的人来说,这就是他们的梦想。所以,请不要攻击一个人的梦想,也不要无端鄙视那些勤勉上进之人。不喜者请绕路,谢谢。3)我一路走到现在是得益于无数人的帮助和鼓励,真的非常感激。真心希望大家都能梦想成真^_&
和其他 tier one 银行没啥不同。关系归关系,PL归PL,不赚钱跟老板关系再好也保不住你。可以有个性,但是需要跟你周围的筒子们和平相处,年末360考核,有人弹劾你HR就会请你喝咖啡,如果你不是屌爆了,弹劾多了就要走人。风控很严格,超VaR基本上可以卷铺盖,哪怕你赚得正爽。船太大了,要申请个啥的流程很慢,等一个月很正常。公司牛人很多,藏龙卧虎,随便一很nice的老头聊个天,背景经历都不一般。JD很有煽动力,随便讲讲你就感觉这人特好特诚信特伟大。。直到。。。
先说背景,我在大小摩都呆过很多年,现在在小一些的投行当管理层。看见这个话题下有2000多人关注,其实还有点伤感。我说句实话,这里面至少有2000人根本是没有任何可能在大小摩工作的,也就是说,这里面绝大多数人只是想看看所谓的精英的工作是什么样子的。那我在这里说我曾经的工作状态有什么意义呢?除了刺激一下你们,给你们点鼓励以外,我的回答能有什么正面效应呢?所以我觉得,在这里,我想说点别的,大家点”反对“或”没有帮助“请随意。为什么我不希望你去这些顶尖投行?这是我在儿子准备找第一份实习,向我求助的时候我给他回的信(原文找不到了,写个大致意思):儿子,我知道你有点生气,嫌爸爸不帮助你,嫌Mxxxx叔叔不接纳你。他不会因为我不让他这么做。那么为什么?因为,在爸爸看来,你想进这个行业,或者这个圈子,纯粹是出于你年少纯真。你从小在XXX社区长大,七八岁就参加酒会,十五岁有了自己的跑车,现在住的是每月几千刀租金的大房子,你觉得这些都来自老爸,也只能来自像老爸一样在华尔街指点江山的金融家们。我了解,很多人都像你讲过,你爸多出色,你爸多传奇,而你的起点比他高多了,你要更优秀。但是,儿子,优秀或者成功不是由职业和收入确定的,他们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尤其对你而言,只占很小一部分。老爸记得当年。。。(以下省略一大段不堪回首的移民回忆),老爸唯一的信念就是一定要成功,在这个充满了钢筋混凝土的地方(华尔街)扎根,老爸牺牲了和你妈妈的婚姻,健康,朋友和很多很多东西,得到了今天你享受的一切,而这些,都是老爸当初的一个梦想,让我的孩子,有自由选择生活的权利。我知道你会说,那就让我进投行啊,我想做啊,但是,这真的是你想做的?且不说你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而我观察你没有,单说投行工作时间之长,几乎每周超过80小时,是你这种神经衰弱以及多睡症体质能接受的吗?当你真正进入了职场,你觉得一切都会那么顺利,大家都会那么喜欢你,就像他们在咱们家一样?你觉得投行领域里面是可以只靠父亲就能不断上升吗?再说天赋。儿子你一定要明白,能进投行不代表一个人优秀,能进投行不代表一个人优秀,能进投行不代表一个人优秀(据说在知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只是说明他很适合。老爸在前面几年一直参与负责最后一面,放弃过很多看起来很”优秀“的同学,因为他们真的不合适。而更让老爸感到尴尬的是,里面好多好多华裔,像你一样的,顶尖大学,社团主席,成绩拔尖,满满的野心。但是,好多都只是因为投行象征着成功来报的,他们对我们的问题早有准备,对答如流,但是很多人,眼里都没有光,那种象征着是不是喜爱这个行业的光(这里省略一段我们真正的评判标准。)而根据我们的经验,这种人,拿投行做跳板,只是来挣钱的人,要么没干多久跑掉了,要么庸庸碌碌,拖大家后腿。那你觉得你是哪一种呢?但是做你喜欢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情况。。。(省略一个做厨师的L朋友的例子)。至于薪水和收入,你也去过Lxxx叔叔家,你知道什么行业都有高薪水的工作的道理。(以下省略帮儿子分析他的优势,选定合适的发展方向)所以这里想告诉大家,进不了投行,其实没必要对投行的工作体验过分关注,更没必要失望沮丧,因为很有可能进去了很后悔很痛苦很快又出来。投行行业的人很少,那是因为适合的人很少,而不是优秀的人很少。我儿子听了我的建议,后来进入了心理咨询行业,现在也算是成功人士,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在享受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来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一个不算大众的问题下写这么一大段,起因是因为刚刚看了为寒假实习面试的一个学生,硬件足够,提问了一下为什么要进投行,给出10个理由(是的就是10个),只说出7个,一大半还是薪资福利好这类的,他又刚好是和我儿子一个学校,于是想起来,很有感触,随心写点东西,儿子虽然汉语一般,但是爱看知乎,说是了解中国的窗口。希望这个答案某一天他能够看到,他一直都没有原谅我对他当年实习的拒绝。最后,允许转载,因为我知道禁止不了。。。但是请大家一定至少信的内容转全,我最讨厌断章取义的人。否则,良辰有一百种方法让你在中国呆不下去,是这么用的吧,哈哈。
摩根大通(JP Morgan)一位董事长谈自己在JP Morgan时的经历这篇回答记录的是一位资深人士在JP Morgan工作长达数十年后,对自己的经历的一个侧面的描述。这篇回答同时包含他对想进入金融领域的年轻人的一些建议。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背景知识:摩根大通在1930年代以后,因为监管法案的要求,就停止了其投资银行业务,其投资银行业务被剥离出去,形成了一家叫做摩根斯坦利的公司。大约在1980年代末期到199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开始默许包括摩根大通在内的几家大型金融机构复建其投资银行业务。这时候,在告别投资银行业务长达半个世纪以后,在一位重要的幕后人物的带领下,摩根大通的投资银行业务拔地而起。从零开始,摩根大通从几乎没有投资银行业务,到跻身于世界前三,只花了10年时间。在2009年,更是一度超过了Goldman Sachs(高盛)和Morgan Stanley(摩根斯坦利),成为世界第一。每次想到这一点,再想想JP Morgan复办投行才这么短的时间,就忍不住感慨。感慨这支复建队伍的效率。这位带领摩根大通复建投行业务的幕后人物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摩根大通销售与交易部(Sales and Trading)创始人、股权业务(Equities Business)创始人,曾统管摩根大通全球投资银行(Global Investment Banking)和全球股权(Global Equities)的集团前副董事长卡顿·罗斯。------------------------------------------------------------------------------第一部分:如何进入金融领域金融专业分那么高,你被调剂了,你爸妈知道吗?罗斯:我认为,想在金融领域成功,你并不需要是经济学或者是金融学专业的。你可以是任何学位的。物理的,英文的,都可以。当然,有一些基础的技能,比如会计,是很必要的。但是,这些内容都可以在公司短期培训的时候教给你。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你要能思考,要能写作,要能分析,还要能和他们一起工作,不管是小团队还是大团队。这些都是你通过任何专业的学习都可以获得的能力。金融专业分那么高,你居然考上了,你爸妈肯定知道。颜晓川:就从事金融行业而言,如果我就是金融专业,或者商科的,我怎样才能让自己比其他专业,例如物理专业的毕业生更有优势?罗 斯:优势?我的答案是:yes and no。我认为商学院(或者金融学)的教育中,有一些“工具包”是有用的。这些“工具包”可以让你在刚入行的时候有一定优势。这些“工具包”包括基本的《会 计》、《金融》,还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运营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至少在我的经历当中是。颜晓川:《运营管理》对金融很重要?那不是搞生产的吗?罗斯:我们之前去给别人做IPO,好多公司就是工业型公司。我们去做调查的时候,我就到他们的车间里去看,去做访问。就是因为我学了《运营管理》,他们的整个流程我基本都能听懂。另外,《运营管理》教会你如何管理复杂的体系,从前端到后端。想进投行、基金?当面试官问你这个问题时,千万别怂了!当你申请金融行业的工作时,面试官一定会问你一个让很多人都痛心疾首的问题。这个问题要回答得有深度,有内涵,可信,符合你自己的情况,还有,还有,不能和其他申请人的答案一样。。。如果你面试挂了,多半跟这道问题有关。这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要做金融”?一般的同学都会说:“我喜欢金融/我对金融有热情”等等。然后面试官再问:“为什么喜欢金融”?然后大家就开始编故事。但是编得好的不多。但是,也有说得好的,而且还不像是编的。比如,罗斯。颜晓川:你当时为什么要做金融,为什么喜欢它?罗斯:我一直喜欢金融。因为,金融是智力产品/思维产品(Intellectual product),而不是实体产品(Physical product)。金融就是用金融资本和智力资本(Financial capital and intellectual capital)去做产品。这是它吸引我的地方。第二,我真心喜欢和客户一起工作,并且帮助他们搞定各种困难。金融是一个你能做出一个思维的产物出来,然后把它嫁接给一个客户的行业。咨询也差不多是这样,但是我更喜欢金融。因为金融还有个金融市场。颜晓川:你很喜欢帮助客户,很有成就感吗?罗 斯:我喜欢搞定问题,解决问题。我把金融看作是解决问题的工作。有的人进入金融领域,就是因为他喜欢抽象地把做一些新东西出来。我不这么想,我一直认为金融是用一系列工具去解决一个客户的难题。这是我感兴趣的。有的人只是喜欢沉浸在自己思维的世界里去发挥他的想象,却把自己和客户隔开。对于我来说,我的动机是想帮公司、个人解决困难,帮他们做有意思的事情,然后让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兴隆。颜晓川:就像这世界上的工程师一样,有两种人。罗 斯:可以这么说吧。金融里面有一部分就是金融工程。这和工程师一样。同样的差别是,有的工程师去建一座桥,是为了让人们能从河的一边走到另外一边。这和我的动机是一样的,我的动机就是想让人们从A点到B点。但是,有一些工程师修桥的动机是因为他们就喜欢修桥,他们就喜欢把零件拼在一起,然后说,看,我修了 一座桥。但是,这座桥的目的和功能,他们并不感兴趣。颜晓川:所以,金融行业很适合你,既能让你把工具拼起来,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产品,而且这个产品还能满足客户的需求?罗斯:我是这么想的。罗斯的这个答案一定很好,否则他当年就只能去麦肯锡做咨询了。第二部分:如何在金融领域里做大事金融领域也有春天罗 斯:我们一般觉得那些历史悠久,特别大的金融企业都是很古板的。只有在硅谷这样的新潮的,新公司如春草一样到处生长的地方才有创业家精神。我觉得这个成见 是不对的。在任何一个领域,不光是在金融,任何一个好的公司,都在随时创造新的自己,都是在不断去寻找新的做事的方法和路径。你能通过很多的方式来创业, 不是一定要去找个车库然后在里面开一家公司,当然这样做是有意义的,但是并不适合所有人。颜晓川:你在JP Morgan里面就创业了?罗 斯:我在JP Morgan呆了太久了,做了太多事情了。其中一件就是我有幸在一个巨大的集团的体内,从平地而起,建立了一套全新的业务。那是一个让我能够非常有创业精 神的机会。那时,政府允许我们开展很多以前不允许的投资银行业务。我就招集了几个同事,来从一张白纸开始,建立一整 套股权业务(Equity Business),包括销售、交易、研究(Research)、承销(Underwriting)、金融衍生品(Derivatives)。我们一共用 了十年来建它。十年之后,它从一分钱没有,到二十亿美金的营业额,十亿美金的利润。而今天,它已经是全球第一了。所以,能在一个大公司里面,从零开始,建 立一座大厦,是很让人惊叹的。我们当时需要把好多好多东西凑到一起。我们要找到正确的人,要建立一个正确的文化,还要让这个业务有资金支持。这一切太好玩 了。如何选队友:意识形态比实力更重要颜晓川:能做到这么厉害,最重要的是什么?罗 斯:你一定要对你选的队友格外小心。对我来说,这是绝对的第一重要。聪明的人很多。但是,智商和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就行了。而真正决定成败的是他们是否和你的看法一致(share a common vision)。他们要认同你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他们成为你的队友,是因为他们想拿那份工资吗?还是他们和你一样想建这栋大楼?你一定要知道,你的 队友是否真的和你是一队的。这是最重要的,它的力量无比强大。最珍贵的队友:客户罗 斯:你要不断地向你的客户展示和交流你的业务的价值,这样你的客户就有可能成为你的队友。他们能够看到跟你合作的价值,而不是和高盛、摩根斯坦利合作,虽 然这两个公司也还行。要让客户跟你合作,而不是跟他们合作,你就需要让客户动心的理由。要把那个理由传达出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多时候,是因为你更勤 奋,更注重客户的需求而不是你自己的需求,或者你更有耐心。这中间要做很多的倾听,来回奔波。走到最后,你能不能把事情做成,都是要看别人的决定。这是一 个People business.第三部分:给同学们的建议学商科/金融,你的动机纯不纯?罗斯:你去读商学院,去读金融专业,你会学到那些在你刚入门的时候有用的“工具包”。但是,我不认为这是去读商学院最好的动机。我认为正确的动机是,你想洗心革面,让自己常长远的个人和职业规划受到深度的改变。最 功利的动机是找工作。这个功利的目的是可以达到的。你有商学院的学位后,找工作要容易许多。这是业界的一个形式,你是需要去走的。但是,我觉得商学院最重 要的东西,不是让你很立竿见影地毕业后找到工作,或者在刚入行的时候的一些便利。而是更长远地影响你人生和职业发展的后劲。商科教育的终极意义颜晓川:去读商学院,学生应该抓些什么?罗 斯:就连Sloan和HBS这样的商学院也在两个东西中间找平衡。一个是提供一些实用的,立竿见影的“工具包”。但是,更重要的是,它给你一种审视这个世 界的思路。它让你看到作为一个管理者或者领导者所面临的挑战,这让你不断成长。这是牵扯到长期职业发展的,而不是你刚入行的那几年的发展。商学院可以教给 学生很多东西,这些东西不一定在开始的几年里有用,但是十几年后,这些东西能够显现出非常强大的力量来。颜晓川:当你说“长期的”东西,都是些什么?罗 斯:我指的是如何当一个领导者。当一个领导者意味着什么?设计一个Vision是什么意思?怎样在变化的环境中处理问题?怎样冒险?怎样说服别人帮你做你 想做的事情?当一个管理者意味着什么?管理和处理复杂性是什么意思?作为一个管理者,每天要把公司不同的业务,模块融合、交汇处理。所以,商学院的教育对 你职业发展的作用,很可能是到15年,20年后才会体现出来。高薪!高薪?金融到底好不好?传 说中的“屌丝的出路”,“寒门学子的第一桶金”。收入高于其他行业5倍到10倍的投资银行业成为了名校学子争先恐后挤向的独木桥。高盛、摩根斯坦利、摩根 大通、美林证券、巴克莱、瑞银、德意志银行,这些名字在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校园里如雷贯耳,往往能够引出涉世未深的学子们无辜而向往的眼神。他们中 很多人,不管是什么专业,什么来历,什么方言,都想“殊途同归”,进入金融世界。颜晓川:你怎么看现在名校学生的金融热?罗 斯:首先,这个热度已经在下降了。但是,金融领域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个板块。我认为这个热度的降温是健康的,因为现在很多人进入金融领域,并不是因为他 们想做金融,而是因为他们想赚钱。而我认为,你应该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你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你从事一个你有热情的领域,从我的经验来判断,你就一定能赚到 钱。反之,如果你对金融没有热情,就算你进入金融领域,你也赚不了什么钱。很多人都犯了的这个错误。在金融领域里面,对它有兴趣的人才能留下来,而没有兴趣的迟早都要走人。另外,大学在于对你这个人的塑造,而不只是帮你找工作。--------------------------------------------------------------------------------------------------------------------------------------------------------补充背景知识阅读:1)JP Morgan&Chase(摩根大通)中的“JP Morgan”部分的母体叫做JP Morgan & Co.,是由一位叫做John Pierpont Morgan的美国商人在100多年以前创办。在中文名“摩根大通”中,“摩根”指的是JP Morgan&Co.,“大通”指的是Chase Bank。2)该集团在金融危机期间,不仅在美联储的30亿美金的额外担保下,低成本收购了华尔街另一家著名投资银行Bear Stearns(贝尔斯登),给其JP Morgan&Chase 旗下的JP Morgan&Co. 部分(投资银行)增添了一股力量,同时还接纳了Washington Mutual(华盛顿互惠银行)的绝大部分业务,为其 Chase Bank部分(商业银行)丰满了羽翼。3)也是在金融危机期间,因为其一直奉行的“Fortress Balance Sheet”(财务保守)的策略,JP Morgan&Chase集团还获得了大量从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比如BlackRock的6000多亿美金的货币市场基金)、美国银行集团、花旗集团等资本金更低,风险更大的地方逃离出来的资本。这些大量的资本一部分流向了风险更低的美国国债市场,以及黄金市场,另一部分则流向了资本金相对充裕,抗风险能力相对更强的金融集团(例如JP Morgan Chase)。在这个流动中,JP Morgan&Chase和Wells Fargo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例如,曾经在一个周末,JP Morgan Chase的资产增长近2000亿美金(貌似是雷曼破产的那个周末,这个答主记不太清了)。因此,这几天过后,JP Morgan&Chase的总资产首次超过两万亿(2 Trillion)美金,首次超过美国银行集团和花旗集团,成为美国第一大金融机构。4)摩根大通(JP Morgan)和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的关系:1930年代金融大萧条后,JP Morgan的投行业务遭到重创,加之监管法案Glass-Steagall出台,要求分业经营。一是为了抛弃亏损部门,而是为了满足监管要求,JP Morgan集团将其投行业务剥离,被剥离出来的业务由John Pierpont Morgan(JP Morgan&Co.的创始人)的孙子Henry Morgan接管。Henry Morgan并和一位叫做H. Stanley的麻州商人一起创办了Morgan Stanley。因为Morgan Stanley的业务最初进入香港和其他亚太地区,所以香港人对Morgan Stanley更为熟悉,因此坊间俗称Morgan Stanley为大摩,称JP Morgan为小摩。但是就集团的资产规模,JP Morgan&Chase反而比Morgan Stanley大数倍。5)是Chase(大通银行)收购了JP Morgan,不是JP Morgan收购了Chase。6)在2000年前后,Citigroup(花旗集团)推动了一项叫做“花旗银行(Gramm-Leach-Bliley)法案”,此法案废除了Glass-Steagall法案。因此各大金融机构,包括Citigroup和JP Morgan&Chase开始正式挂牌其投资银行业务。Gramm-Leach-Bliley法案对于JP Morgan来说,就像改革开放对于中国来说一样,让很多以前被法律禁止的事情,突然变成可以做的事情,变成能创造价值的商业机会。------------------------------------------------------------------------------------当前的JP Morgan,答主自己的感觉:答主在罗斯参与创办的部门里实习的时候,虽然整个集团的招聘还是一样的热门,公司的品牌还是一样的知名,但是再也没有当年Gramm-Leach-Bliley时代那种机遇难逢,大家都想干一番事业的风华正茂。周围的人要么想着怎么在现有的体制里尽快得到最多的经济利益,要么把公司作为一个跳板,想在收入更高的对冲基金里获得一份职位。稍微有点责任心的在想着几年以后要开自己的基金,这样还能解决一些学弟学妹们的就业问题。但是答主没有遇到一个年轻人,想把自己的青春投入到创造新的业务和新的体制中去,没有人想投入到这样的有很大不确定性的事情里面去。总之,在JP Morgan里,像十五年前罗斯的创业精神和冒险精神,可能只是当时时代的产物,是Gramm-Leach-Bliley法案催生出来的时代氛围。这种氛围现在已经感觉不到了,很是遗憾。因此,答主只能通过当年乘风破浪的罗斯,来感受一点点当年JP Morgan的氛围,吸收一点点当年的灵气,算了个心愿。另外,答主不代表亚洲,不代表中央电视台。答主去膜拜罗斯,只是出于个人的情节。---------------------------------------------------------------------------------------------------
谢邀。JP新加坡tech,公司同事整体比较亲和友好,但是无处不在的还是银行里那种试图出人头地,勾心斗角的气氛。back office是一个无底洞,进去之后要有一定决心才能跳出来。学计算机的有志青年还是应该绕道而行。野心不那么强的进去混着也就是了。
以下文章基本出处来源于《Monkey Business》,部分内容被进行了国产化的修改。总体来说写的挺有意思的,对行业外的人了解投行,有一定的帮助。投行食物链 1、Managing Director(董事总经理) 鬓发整齐,指甲修过,足下的鞋子比一般人家的家具还贵。是投行业务的发起者,四处奔波,寻求潜在的为公司也为他们赚钱的任何渠道。通常这些人舔过的客户屁股要比公共厕所马桶一年沾过的屁股还要多。 2、Executive Director(执行董事) 基本和MD差不多,只不过呢,这些人舔屁股的本事还没到顶,因此呢,接到的生意也要少,负责的team也要小。但是基本上来说,他们的base salary也要过千万了。 3、Vice President (副总裁) 光
鲜的名字,其实呢,他就和军队里的排长差不多一个等级,属于业务处理机器,没有什么办公以外的生活。不用出什么太多idea,平时就是带着一群
associate或是analysts替md/ed卖命,离开办公室一般就是睡觉。因为这些人基本没有额外的时间出去交际,认识俊男靓女,即便他们的
salary有过500万,但是他们最大限量,也就是泡泡办公室里面的实习生,或者小秘书,比较萎缩。脾气通常极其暴躁,基本就像公寓大楼里面的下水管
道,不断地把MD那边对他的谩骂,以及愤怒转移给他下面的Associate和Analyst。 4、Associate(经理) 这
一层人比较多,也是受压榨的一族,饱受vp每天的欺负与虐待。直到这些associate被提升为vp了,或是辞职了,要么就是自杀了,苦难才可能结束。
他们每天就像奴隶一样不得不向vp们献媚,因为vp决定了他们的奖金数额。这些人虽然被对待得像一只狗,但同客户见面时,他们又得像衣冠禽兽一般人模狗样
地坐在那里,替md和client充当高级侍从。 5、analyst(分析员) 这是最低一层了,基本就是我这种刚毕业的学生
去干的。他们呢,基本就不算人在投行里,最多也就是associate那帮奴隶手上掌管的畜生。虽然他们的薪水很高,但是他们没有生活,没有睡眠,没有
“幸”(性)福。成天在公司最最阴暗的角落,风景最差的座位上,做最最低等的活,改改字体,换换颜色啦,查查资料啦,“拷贝”,
“粘贴”的按钮按按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自己青春交给了他们上面的那些衣冠禽兽。有些analyst比较有做investment
banker的天份,因此不用教,他们就会舔老板的屁股,或者坐md的大腿,通常这些“天才”就会在三年后升做“奴隶”去当associate,至于其他
的那帮人就去什么“哈弗”啊,“沃顿”啊,这些个“动物收容所”混混,希望等个两年,会有其他的雇主让他们升级为奴隶。 引诱篇 1、Recruitment talk and cocktail reception(宣讲会与鸡尾酒会) 在
香港,一般一流的大学,如港大,科大以及中大,每年开学一个月学校会组织很多所谓的“相亲会”,招聘者在这里首次与那些潜在的被招聘对象“巧遇”。虽然说
叫巧遇,但其实就像追求女生时玩的把戏,事先总会有线人替你报信,譬如说在哪候着一样,每周学校的“婚姻介绍所”(career
center)都会发email给每位学生说,今天来校的有Morgan Stanley, 在RHT教室,还有P&G(保洁公司)在T1教室。
潜意识里,这里传达的信息是:想挣大钱的,直接到RHT候着,可能让你榜上大款;对学习橡皮奶头,避孕套,卫生护垫营销感兴趣的人,可
以上T1教室呆着。这时候多数人,譬如说我,就会认为跑去上日常的专业课万万没有抓住这种傍大款的机会重要。因此通常那些大款所在的教室基本上晚去了几分
钟,就得坐在教室最最右后方,那个垃圾筒旁的小角落里。 通常这些大款搞这种相亲会,都很卖力,会请很多后援团,象“相约星期六”一样,再配以那种超级完美的“征婚短片”。主要意思就是说,看看嫁给我吧,嫁给我,你会衣食无忧,就算对我失去性趣了,我还有那么多帅哥美女后援团供你享用。 通常来游说的都是那种“情场老手”,在这里老色鬼或者风骚女人的挑逗下,急不可待的少男少女学子们就会争先恐后地问:“你们公司今年有多少空缺啊?我愿意从搽皮鞋,倒洗脚水,跪搓衣板开始干,只要让我加盟做你的奴隶,干什么都行!!” 在
宣讲会之后,会有一些提问的环节,通常都在教室外面举行,弄一点学校餐厅淘汰下来准备进垃圾桶的水果,甜品放在那,美之名日,鸡尾酒会,在这个时间,通常
就是象我这样的马屁精们大放异彩的时候。马屁精会借此机会向公司的高层展示自己有多么聪明,多么博学,多么有实力进入“马屁精的圣殿”。 “Mr
XX, 谢谢你精彩的演说,我体会超深,我想请问下在美国次级债券危机过后,你如何看待未来公司的发展?亚洲emerging
market对贵公司来讲是否是新的机遇?““您好,先生,我想请问下,贵公司是如何通过您刚才所说那些公司价值去提高公司的市场份额,与华尔街其他投行
竞争?我们如何更好得利用我们的客户网络,balance sheet替我们的客户做IPO,做M&A或者LBO?” 这些马屁
精其实每次都会提前准备好这些勾引大款的问题,并屡试不爽,即便知道答案,但还是会问,而那些深经百战的老色鬼,对这些挑逗也早已厌烦,但为了逢场作戏,
还是会回答说“good
question!”然后把他们早就准备好的“百搭回答”再说一遍,一大堆极其深奥的专业术语一个一个从他们的口中蹦出来,但其实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他
们说的全是废话,说了等于没说。双方为了勾引到对方,都在眉飞色舞得胡言乱语,虽然大家都觉得恶心,头疼,但还得装作“高潮迭起”时那种享受的神情。 其
实呢,每个这样做的同学都深切地知道这是多么的下贱,但是他们的梦想就是客服前方难以预料的困难,获得成功,享受到胜利彼岸的喜悦。那是一种傲视群雄的伟
人才能有的自豪,那样,他们就能走进贝沙湾说:我要买这套虽然漂亮的售楼小姐通常都会不消地说,这套非常贵,快要50万一平方了,但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打断
到:“这是支票,你写上总数,我要了,如果愿意,可以到我那共进晚餐。”他们有钱,有权,有能力,非常快乐。 怀揣这样的理想,他们决定不能错过任何能进投行的的面试机会,高盛,大摩根,小摩根,美林,瑞银,瑞信,德银,荷银,汇丰,花旗,雷曼,巴黎百富勤,一个也不能放过,他们一定要加入到银行家的大军中,走上铺满黄金的大道。 魔术篇 今天我还是谈谈关于公司估价(valuation)的一些方法。 基
本上来讲,analyst和associate很多工作都和company
valuation有关。不管是IPO、还M&A或是LBO(杠杆收购)都离不开valuation。而且Investment
bank里面每个人每年最关心的bonus(年终奖金)从哪儿来,就是从每次交易那个valuation所得估值的3%-7%提成儿来。因此
呢,valuation这个部分就是每家投资银行最最关心,也是最会玩花头的地方。 其实呢,一般商学院毕业出来的学生都应该在一门叫做
“corporate
finance”公司财务的课上学过几种估值的方法。每年进入投行部的那些个“天之骄子”、“精英”其实早就已经熟练掌握那些课堂上学的估值模型,但他们
不清楚的就是实际在工作中我们估值究竟会遵循什么样的常规方法。然而往往在做过几个deal后大家其实都会心知肚明,学校学的那些全是“乌托邦”理想主义
的方法,真正能让自己赚大钱的方法只有一种,称为“doggy-style
valuation”(狗刨式)估计法,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因为整个估值过程都是颠倒过来进行的。 Managing
Director先会根据客户,以及当时deal所处的情况,从大脑里最最贪婪的那个部位,冒出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往往是客户看到以后能接受的最贵的那
个价钱。接下来就是我们analyst和associate的活了,我们需要绞尽脑汁编写出相应的理论,吹出听上去很有道理的背景分析,以印证估计的有效
和合理性。刚开始,那些新来的analyst或者实习生都会觉得道德上很内疚,真想立即去找神父忏悔,但是慢慢的,大家就会用这么样的一句话安慰自己:这
些分析其实都是我们创造的“附加值”,只是我们对事实的论述罢了,没什么难的,这不是进行空洞的逻辑推理或者在高难度的变金融魔术,我们没有错,只是稍微
充分发扬了下“乐观主义”精神。因此一个个如同天文数字一般的估值都不在话下,这些怀揣着崇高理想的20多岁的孩子们,就这样把他们的人格以及灵魂进行了
二次抵押,仿佛如同美国的次级按揭一般,日复一日,不断累加,值到他们失去道德的最后一道防线…… 接下来,我就稍微阐述下几种我们曾经学过的valuation method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被应用的。 1、Comparable Company Valuation (多项类比法) 这
个方法,我们通常都会亲切的称之为comps,这个方法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也是最最常用的一种。首先,bankers会找出很多同行业,或者同地区的公
司,统计这些类比公司的公开市场价格,或者当初交易执行时的价格。例如,类比公司的平均PE(市盈率)是30,那么被股价公司的价值就是他们去年
earnings(盈利)乘以30,很快就得出这家公司的估算结果。是不是很简单呢,感觉就像下岗阿姨在那边为今天晚上家中的小菜算价钱一样容易。 这
种估价法的问题在于,那些贪婪的bankers通常会挑那些pe(或者其他比率)很高的公司做类比,一切pe很低的公司,不管他们的主营业务和我们的客户
多么相近,统统都会因为undervalued(被市场低估价值)而被blacklist掉。因此这样无节制地挑选下去,出来的公司早就和被估计的公司毫
无相似之处。这样的过程,就像今天家庭聚餐,那些个名望显赫或者发了大财的,继子,还是再婚以后托油瓶过来的第二代的表兄妹,八杆子打不着的“家人”都被
邀请,而那些因为没什么本事的,或者残疾的老爸老妈,亲生兄弟姐妹都被拒之门外。 2、Discount Cash Flow Method (未来现金流折现法) 这个名字挺起来似乎很亲切吧,但是在投行这可是变魔术最好的方法,因为它能让林志玲她那干匾的老妈变成跟她一样受成功男士们欢迎,或者说让一个智障的儿子变得拥有跟他聪明的老爸一样的智慧。 这
个方法对于那些没有什么实际业务的皮包公司,或者利润年年是负数的公司估值时特别派用处。为什么呢?因为前面提到的那个comps方法,前提是这个被估值
公司至少得有可观的销售额,或者纯利润,这样乘上那些个30,40的pe才有用。但DCF则不然,因为他的估算完全是建立在对这家公司未来业绩的期望上。
就好比那个“阿里巴巴”,谁都知道这种公司没什么利润,但是为什么他还能得到如此高的IPO价格呢,因为那些analyst变了魔术,他们通常会说“介于
公司优秀的管理团队,和不断完善的管理理念,未来收入年年都会大幅度增加,cost总是在进一步消减”,所以呢,算出的公司价值总归相当可观,不管这家公
司多么垃圾,不管这家公司已经有了多少个亿的亏损,他永远能风光在媒体的报道中,因为无知的老百姓永远都会把血汗钱拿出来给这些banker出的价格买
单。 而且每一次,从analyst到associate,再到vp,再到md,每一层,每个老板,都会将下属设定revenue(收
入)增长率调高几个百分点,或者把cost所占的比率调低几个基数点,这样的调整就是每一层“老板”为这次交易所带来的附加值了。然而其实有点智商的人只
要看过他们估值的方法,就会发觉,在他们的鼓吹下,这些个皮包公司,只要持续这样经营,过不了一代人,就能膨胀成业务遍及全球的500强企业了。而这些就
是DCF方法创造的奇迹。 生活篇 1、Training(培训) 所有新来的analyst或者associate在刚进firm的头几天里都要经过一个培训的过程,但是这里我不想谈论那些枯燥的理论培训,我只想跟大家分享下关于“生活”培训的一部分。 通
常生活培训这part只有20分钟到半小时,但所有重要而有用的信息几乎都已经传达给新人了:可以借一张高级信用卡享受公司位于28层可以饱览维多利亚港
海景的executive
canteen,在几点过后可以任意打车报销,晚餐以及周末加班工作餐的报销数额以及手续,或者是出差时如何享受到头等舱等等。通常这个part,每个人
不管之前理论培训时是打着呼噜的或是流着口水的,一般到这个时候都格外清醒并认真做着笔记。 2、Blackberry (黑莓手机) 这
个似乎是banker的象征,每个刚进来的analyst都会人手一部,这玩意没玩过的人,肯定觉得特别好奇,特别想拥有一部拿来把玩。然而在我看来,这
个花俏的玩意就好比一把双刃剑。为什么这么说呢?想想一个场景,一群20多岁的banker,身上Zegana或者Armani西装笔挺,走进一间兰桂坊
酒吧坐下,缓缓的把最最新款的blackberry手机放在吧台上,拿起一杯Martini,这时候无论怎样,在场所有的“美人儿”的目光都会被吸引过
来。但是如果突然这时,那个宝贝blackberry突然振响,弹出老板让你在今晚交出一份新的pitch
book的email,是不是非常得少兴呢…… 3、午餐,晚餐以及budget Junior investment banker有个外号,叫做“夜行者”,这就意味着他们很少能在早上九点以前到达办公室。而且他们一天的生活大概有四个“分水岭”:午饭前,午饭后,晚饭后和午夜后。 午
饭可能对于那些刚来的banker是一天里除了睡觉以外感觉最好的一段时光。为什么呢?因为这群20多岁的小屁孩可以进入公司最最高级的
executive canteen享受非常丰盛的自助大餐。通常这里只有公司高级行政人员,或者front
office的banker或者trader可以在这进餐,其他那些mid-to-back
office的人连进来的资格都没有。所以说每天这群孩子拿着公司发的那张信用卡在机器上一刷徐徐步入餐厅的时候,那种超级爽的感觉就会把他们前一晚所有
对工作,对老板的抱怨统统冲走。 基本上每天晚饭时间一到,那些MD或者Vp就下班找他们的情妇去了,而这些analyst或者associate才会三五成群结队去周围那些个高档餐厅享用他们一天中最大的“权力”-用公司的钱享受生活。 通
常投行给予每个人一顿餐饭的budget是150-200块左右,如果你能再办一张“American
Express”的信用卡,通常在中环那的餐厅都能享受到50%的折扣优惠,这就意味着,这帮家伙,每个人每顿饭最多可以吃到300-400块。而且他们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奇怪的“天才”本事。他们往往都能在中环任何一家高级餐厅,在不看菜单的情况下,报出一串串菜名,而加起来的数目正正好好就是
budget的总数,这样他们就能本着“不浪费”的原则,尽情的享受公司给予他们的“淫乐”生活。 然而,整个晚饭通常都在谩骂和侮辱的
话语中度过。没有人用真实的姓名称呼叫他们那些“xx”的上司,每个人想尽侮辱之能事以报复折磨过他们的MD.晚饭中的这种“自由论坛”气氛通常都能把在
座的人紧紧团结在一起。一个又一个晚上,这些年轻的孩子们互相劝慰着不要放弃心中的梦想,另一方面,他们也在共同体为着现实的苦涩,毕竟他们每个人都无一
例外的是投资银行里的“机器人”。而晚餐通常就是他们进行“集体心理治疗”的最好时机。 4、工作时间(Hours) 这个词,
在ibd里,没有一个人愿意提,非常忌讳。客观的说,一个banker每个星期工作100个小时是很保守的了。一周总共168个小时,100多个小时在工
作,这就意味着他们每天都在工作,没有一天可以休息。每天清晨坐taxi回家,冲上个澡,努力帮助自己冲刷掉前一个未眠之夜的疲乏-这些时间加在一起,每
周也不能超过20个小时。偶尔与异性吃个饭,或者暧昧一下,每周大约15个小时,这样一来还剩33个小时,这就意味平均每天我们加上洗手间和睡觉总共4。
5个小时。所以说在投行里,经常会在厕所门口等半天,为什么呢,因为里面的家伙正坐在马桶上打盹呢…… 然而呢,就像所有虐待狂,这些投
行总是能想出各种方法从每位analyst和associate身上榨干每一滴血汗。比如说,办公室里总是灯火通明,仿若白昼,空调开的很大,和澳门那些
大小赌场一样。白纸灯亮的让人显得晃眼,空调使空气变得非常干爽,即使凌成5点,也好比大中午一般。这些疲惫不堪的孩子们,只要在这样的办公室里就会兢兢
业业地埋头苦干,效率出奇的高。这就好比实验室笼子里的小白鼠,各个都好像神经质似的不断乱蹦乱跳,直到他们心脏停止的那一刻,那些变态的雇主就会再换上
新的血液,诱骗新的年轻学生进入这个人肉搅拌机。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jp摩根健康大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