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所做证券律师好呢还是去香港ipo上市做IPO的paralegal

律师在公司上市的准备中主要做什么?
【项瑾的回答(23票)】:
谢邀。确实尽职调查是在上市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但也非全部,而且律师原则上应基于其独立中介地位进行核查并根据核查结果发表意见,关于具体工作内容,贴一段我们一般的IPO合同中工作范围应该就比较清楚了(下面甲方就是指拟上市公司):
1. 为甲方重组、私募、改制及A股发行上市之目的,对甲方的法律地位、股东和股权结构、历史沿革、组织架构、资产、业务、关联交易、重要合同、重大诉讼、守法情况等事项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
2. 根据A股上市之要求,为甲方重组、私募及改制提供方案建议,并就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与公司、其股东及财务顾问等进行深入讨论;
3. 协助甲方就重组、私募和改制过程中涉及的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定价及价款支付等环节的具体问题与工商、税务等部门进行沟通,并负责起草相关法律文件;
4. 就甲方关注的有关重要法律问题(如上市后股份锁定期、股份出售所涉税项等)进行分析并提供咨询意见。
5. 会同甲方聘请的财务顾问、保荐机构、会计师及其他有关中介机构对首次公开发行A股并上市的整体计划(包括但不限于股东与股权结构的重组、资产和业务层面的重组方案)进行评估,并参与甲方本次A股发行上市具体方案的讨论、制订工作。
6. 协助甲方会同各中介机构制订项目进行的时间表,与保荐机构一道对甲方董事、监事、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及持股5%以上的股东进行有关证券法律、法规和上市规则等方面的辅导。
7. 就甲方重组、私募、改制及A股发行上市方案的实施,提供全程法律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1) 协助甲方实施股东和股权结构、资产和业务等方面的前期重组;
(2) 协助甲方进行有关关联方及关联关系方面的调整和安排;
(3) 协助甲方对有关关联交易行为进行规范;
(4) 协助甲方解决有关存在或潜在的同业竞争方面的问题;
(5) 从法律角度出发,就甲方内部组织机构、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安排提出建议和/或方案;
(6) 就甲方有关税务、劳动关系、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并提出适当安排的建议;
(7) 起草或协助甲方、甲方聘请的财务顾问、保荐机构制作有关重组、私募、改制过程中涉及的协议、决议、章程、通知、承诺函、申请等各类法律文件;
(8) 协助甲方起草、制作有关拟上市公司治理和规范运作所必需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三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董事会秘书工作细则、关联交易决策制度、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及募集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
(9) 协助甲方及有关企业办理重组、私募及改制过程中涉及的审批、登记、备案等法律手续;
(10) 协助甲方及保荐机构制作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招股说明书及其他必备的申报文件;
(11)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证券管理部门的要求,就甲方A股发行上市涉及的有关问题出具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
(12) 与保荐机构及其他中介机构一起,协助甲方向证券管理部门提出A股发行上市申请,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就本次A股发行上市的相关法律问题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
(13) 就中国证监会对甲方股票发行上市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后提出的反馈意见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协助甲方和保荐机构进行回复,并出具补充法律意见书或专项法律意见书;
(14) 在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召开审核会议对甲方股票发行上市申请进行审核时,随时准备接受有关法律问题的质询;
(15) 就甲方股票发行上市申请通过中国证监会发审会审核后至股票正式发行期间的有关事项(会后事项)出具补充法律意见书;及
(16) 就甲方股票发行后申请正式挂牌上市有关事项向证券交易所出具法律意见书。
8. 提供与甲方重组、私募、改制及A股发行上市事宜有关的其他法律服务。
【秋霞的回答(5票)】:
在股票上市、收购兼并、重大资产转让等资本运作中,律师主要是通过参与谈判,审查和起草交易合同、出具法律意见书等工作为委托人提供服务,而尽职调查则是这些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首先,律师通过尽职调查,审核并确定被调查对象所提供交易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上市方案及上市前重组并购提供法律咨询意见,供拟上市公司和买方参考。
其次,律师通过尽职调查,协助委托人更加充分地了解被调查对象的组织结构、资产和业务的产权状况和法律状态,发现拟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时,从而可以及时纠正,以满足证券交易所及证券监管部门的要求。
最后,律师通过尽职调查,发现和分析被调查对象的法律风险和问题,以及问题的性质和风险的程度,做出尽职调查报告书。
律师的尽职调查为客户提供评价目标公司有关项目的法律资格以及相关项目的各种事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防范风险,避免无谓的失误和损失。律师尽职调查的完成后,律师要给当事人一个真实的、可靠的结论,不能有任何虚假和水分,因为律师进行尽职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提示与防范风险,而不是为了极力的促成交易,故律师会将法律风险要充分的向当事人予以揭示。
尽职调查主要包括:
1, 公司基本资料——包括公司注册登记文件和公司概况。
2, 公司业务调查——包括市场与销售、生产及质量管理、供应配套体系、技术及研发和人力资源。
3, 公司财务调查——包括公司的财务组织、会计核算及报告、财务明细资料。
(一般情况下,律师都会同注册会计师一起完成调查)
4, 公司法律调查——包括公司的投资融资、重大合同、土地房屋及设备设施、环保、劳动人事、税务及其他。
本人以前应聘过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所以对此有所了解~~
【黄亮的回答(0票)】:
对公司改制重组方案的合法性进行论证; 指导股份公司设立或变更;协助企业规范运作和完善治理结构; 对发行主体的历史沿革、股权结构、资产、组织机构运作、独立性、税务合规等法律事项的合法性进行判断; 对股票发行上市的各种法律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判断; 协助和指导发行人起草公司章程等法律文件; 出具法律意见书; 出具律师工作报告; 对相关反馈意见提供鉴证意见。
【林文翔的回答(0票)】:
应该是对于其上市属性,上市财产的法律认证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收入差距悬殊的律师之间差距在哪?
什么直接决定了律师收入,学历、知识丰富度还是处事能力? 对于一个以后想做律师的法本学生,什么能力最重要?现在觉得社会给自己的压力很大,不知道哪种人、哪种律师才是社会需要的。
决定律师收入的因素,第一是客户,第二是客户,第三是客户。学历、外语能力、律所档次和机制、城市、人脉、勤奋程度都会影响收入,但归根结底收入差距还在客户上。目前来看,业务能力的权重实际并不高(业内经常能看到大公司用很烂的律师),但可能以后会提高。律师如果能够拉到大客户,或者其小客户长成了大客户,几乎都会变成合伙人。反过来说,没有自己客户的合伙人,也还是在给其他合伙人打工。有很多大客户(每年至少支付百万元以上的律师费)的合伙人,会成为律师中收入最高的那部分(这里不考虑自己做投资的律师)。至于为什么他们有那么多顶级客户,因素就很多了,天时地利人和吧,有的是不可复制的。无论中外,只有一小部分顶级律所能靠自身综合声誉而不是律师个人品牌拉到客户,而绝大部分客户都是冲着某位律师去的。因此要说律师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还是在特定客户群中的影响力,金融、房地产、知识产权、诉讼这些业务都都特别明显。
我之前工作过的所,恰好有年收入分别为几千万、几百万、几十万的律师。这个问题其实很难有系统的答案,有非常多的因素可能造就了这种差距。我干脆就举几个例子来抛砖引玉吧。年收入过千万的例子A律师北大法硕,本科学理科的,很难说他的理科基础对他做律师有何种帮助,但他确实头脑清醒,能迅速抓住问题本质,看到一个新法规能迅速理解立法意图,这种能力使他即使面对不熟悉的法律领域,也能对法律的规定作出准确的判断。他经常强调律师要做Solution Provider,而不是Problem Finder,这种理念要求律师既能深入探究法律,又要不拘泥于法律以更好地实现客户的商业目的,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实践的。北京收入过千万的律师没有多少,他能达到这个层次,与他的勤奋也是分不开的。客户的邮件他总是能迅速回复,哪怕是在深夜,据他说他找到了一种高效的睡眠方法,将睡眠时间打散,可以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就能保持充分的精力。当然,我辈不能理解的是他认为工作是最大的乐趣……他这个层次的律师已经不需要再去开拓了,回头客和客户介绍来的客户已经络绎不绝需要挑选了。能做到这一点除了能力,还有赖于人品过硬和会为人处事。他是从专注于一个小的业务领域逐步扩大业务范围的,他专注的那个业务领域也“恰好”是市场需求迅速扩张的领域。再补充一点,A律师每年让给别的律师做的案子有多少不得而知,但另一个与A律师同等层次的律师每年让给别人做的案子律师费就有一千多万。有句话叫“律师最大的客户是同行”,请诸君仔细体会。B律师B律师读书时把牛津词典能倒着背,其勤奋程度可见一斑。大部分人努力程度之低,远远没有到需要拼天分的程度,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勤奋使得他能够赴美读JD,而美国JD的经历使他在美国拥有了大量的人脉资源。一个人所处的圈子,决定了这个人的高度。我们都想往上面的圈子挤,可是能否挤进去既要看我们是否有挤进去的渠道,更重要的是要看我们能为他人提供什么价值,我们是否值得信任。B律师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使得客户和潜在客户愿意信任他,愿意跟他建立紧密的私人关系。年收入百万级的律师C律师这个层次的律师数量已经不少了,有的背靠大树(大律师或大客户)就轻松收入过百万,有的自己摸爬滚打殚精竭虑也能拿到这个收入。但一百多万似乎是个坎儿,能迈过去的不多。C律师是迈过这个坎的人。C律师的师傅是某个领域的泰斗,泰斗逐渐隐退,少有的几个弟子就逐渐挑起了大梁。C律师专注的领域很小,小到这个领域的客户很难接受新的律师进来。C律师的路径有没有运气成分?当然有,他在年轻的时候就跟对了人(但方向可能并不是他主动选的)。如果您是刚毕业的学生,运气可能会决定您短时间的发展,但如果已经做了几年律师了还在随波逐流还在归罪于运气,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了。年收入几十万的律师这个层次的律师就更多了,凡是能在律师行业坚持下去的,我相信都能达到这个收入水平。凡是一毕业就能进入好一点的律所的,也都能达到这个收入水平,顶级内所新人年收入都在二三十万,大部分外资所也能达到或超过这个水平。如何进到这些所,中国Bar是必须的吧,英语是必须的吧,LLM和美国Bar是加分的,事实上这些所每年收到的简历可以以万计,所有可量化的指标都可能成为实实在在的门槛,不可量化的如形象谈吐人格魅力也可能成为决定因素。
法本,其实能做到以下两点就很不错了,出来不愁。1.法学专业知识过硬,过司法考试。毕竟还是要明白,法律是技术,是一门你说你行,别人代替不了的技能。到了工作岗位,法律搜索会不会,法律适用呢?审查合同呢?提法律意见呢?靠的都是法律知识。2.法律英语学好。我与排名第一的答案有个地方有分歧,就是语言这块。原来我也觉得学二外会好,但事实证明,能把英语,法律英语弄好就是很强的资本了。法律英语怎么算好?当时我硬着头皮出国打过一场国际模拟法庭,仗着普通英语还可以的底子只能说勉强完成任务。回来后就逼自己考了法律英语的考试。学会了一些法律词汇。但是,到了工作当中,发现法律英语还是太重要。英语合同看的懂吗?有当时复习考试的底子看懂了。要你审核你会吗?提审核意见呢?跟外方沟通呢?审核会了,你会翻译吗?翻译成专业的法律词汇?翻译会了草拟英文合同呢?总之,我觉得法律英语就是一条永远要认真刻苦怎么学都学不够的路。希望题主可以早早重视。上述两点,能在本科四年做到,出来,我觉得,就已经很有优势了。以上。
学历背景是你进大所的先决条件(在没有走后门的情况下),进了大所后你的情商和带你的律师的水平又基本上决定了你往后的发展。相对各行各业来说,有个好文凭后进大所做律助成功率还是蛮高的。复合型人才上位更快更吃香,工程管理(造价)+法学,金融+法学,国际贸易+法学等等。年收入百万级别的律师,并不是都靠案件标的收费赚的,帮助各个大老板处理私人事务以及牵线搭桥民间借贷才是收入的大头。在我接触的精英律师看来,接到的案子和律所只是提供一个更好更广更高的平台,给了他们长袖善舞的空间与进入特定圈子的机会。ps:个人建议是进不了顶尖的大所宁可继续读书深造也别将就一下去不知名的小所。实习时如果能去本地的法院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尤其推荐民庭)。司考必须过,司考都过不了的话也别侃侃而谈什么个人发展了,
高的如美国牛所,合伙人一年可以挣550万美元,请见本人最近一篇文章。低的如国内某些律所,让人觉得律师根本就不是Decent的工作。主要差距在于平台、客户、自身起点。就是要让中国法律工作者流口水!—2015 AM 100 Ranking发布,看看美国前100强律所和律师的收入数据By Leslie ZhangWeihua每年The American Lawyer发布的Am100/AM200/Global 100等排行榜算是律师界的大事,这一排行榜已经进行了差不多三十年,在业界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各家国际性律所通过比较Profitability,PPP,Revenue,profitMargin等数据来看看自身在排行榜上的位置和竞争性,和大学榜,校花校草榜等一样,给法律工作者带来了8G的热闹。让我们来看看2015美国100律所排名的相关数据(统计是上一年度的全年数据)情况,中国的法律工作者,请带好你的纸巾,以免满地流口水。一、去年对米国所来说是好年头,排名前100的律所总营收超过了800亿美元(不知道中国前100律所营收是多少?),2014年营收(Revenue)最高的,米国律所被Latham& Watkins摘得,打破了过去Baker & McKenzie, DLA
Piper和Skadden营收前三的垄断(今年这三家分别排名第二、三、四),Latham 2014年度营收到达了惊人的26亿美元(净收入13.3亿美元),Latham每个律师营收达到了一百二十五万美元,每个合伙人的利润达到了二百九十万美元。二、The American Lawyer将美国排名前100的律所中有24家所称为”Superrich Firm”(超富所),超富所的标准不是律所的营收,而是每个合伙人的赚钱能力及律所每个律师能带来的营收。这些律所的合伙人每年能赚到超过2百万美元以上的钱,每个律师能带来1百万美元以上的收入。满眼望去,全是牛所,比如Wachtell,Sullivan,Quinn Emanuel, Milbank, Kirkland,Latham,DPW, Cravath, Cleary,Boies,Paul Hastings,Paul Weiss等等(见下表)。其中,顶级富所当然非每个合伙人能赚取550万美元以上的Wachtell莫属,紧跟其后的便是诉讼牛所Quinn Emanuel,每个合伙人能赚到490万美元以上,再接下来便是DPW, Cravath,Kirkland,Paul Weiss,Sullivan等华尔街顶级律所,每个合伙人能赚到300万美元以上。记得Cravath很牛气的说过其律所的哲学,"At Cravath, we hire only the top students from the nation’s finest law schools"。要拥有进入顶级富所的敲门砖,也需要先进行一番激烈厮杀啊。三、采取Vereins形式的律所有增多的趋势。在美国前100强律所中,原来只有Baker & McKenzie采用这一形式,现在有Baker &McKenzie, Dentons,
DLA Piper, Hogan Lovells, Norton RoseFulbright和Squire Patton Boggs等六家所采用这一“共用资源,各自赚钱”的瑞士法下模式。采用Vereins形式的律所在营收上是不错的,2014年营收最高的米国前10家所中,Baker&McKenzie, DLA Piper, Hogan Lovells, Norton Rose Fulbright占了四席。四、对于业务繁多的四大票仓(纽约、华盛顿、德州和硅谷)的律所来说,业务收入的重点来源各有不同。对于如传统的华尔街牛所,如Cleary,DPW,Wachtell等来说,并购、杠杆融资、私募等业务自然来说是大头;而对于德州的能源所来说,如Vinson & Elkins,能源业相关的收入占到律所的20%以上;当然,2014年下半年的油价下跌对能源所的业务还是有些影响;对于硅谷业务做得多的律所来说,比如Fenwick & West,一年干了12单IPO和170个并购,Cooley and Wilson Sonsini,更是干了50个IPO,185个并购,借助于挨踢行业势头的东风,也赚的不少;对于DC的律所来说,由于美国经济向好,和Regulatory相关的法律事务也处于增长之中,比如Akin Gump, Convington等律所,也有一定的增长。五、说啥也不如看图,还是给你们再看两个图吧。在国内律所混的兄弟姐妹们,加油,争取早日实现超英赶美!图片、数据均来自The American Lawyer所发布的公开资料。公众号:uncleleslie专业交流、约稿请联系:作者原创,任何使用请事先获得本人许可。作者是一名法律工作者,曾被Legal 500评为亚太地区最佳公司法务之一
放稳心态吧,小所独立执业的律师和大所拿着几千块钱的助理在学历、背景、教育程度上有本质的区别。虽然前者看着收入比后者高。要谈收入,先得对比圈子。成天做交通、继承、离婚的律师和做并购什么的没有任何可比性。只要先定位号自己的圈子,再想怎么在圈子里挣钱。
说说我认识的超高收入律师大部分律师都是个人作业,北京的平均律师年营业额并不多是50万左右,如果一个人非常优秀、有名、有管理能力,达到500万还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再高,就有风险,毕竟人的体力是有限的。我认识三个高收入律师,10多年前差不多就近千万了,三位的结果不是太理想,所以记忆深刻; 但是无论如何,不能妨碍有人前赴后继,这是人的经济本能决定的,我写出来仅做参考。甲为人很低调,衣着普通,有时聚会,一言不发,积极结帐; 办公室在南二环附近,差不多快千平方米,全律师所十来个人人办公室,人均办公室面积室近百十平方米。当时我刚刚开始独立创业,全团队五六个人,挤在一个不到3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而且还没有窗户,和人家一别太寒酸了。我所里有一名刘律师一直想调到他所里,办理调动比较麻烦,所以得两边跑着,每次来我这里办手续的时候,都给我说甲大律师个人年营业千余万,自己就是过去打打下手,也比在我这里做提成律师强;我就给他说:做这样大案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最核心的事情就是客户,甲大律师不会让你接触客户的.....嘴上虽然这么说,心里酸酸的啦,不过提成律师就是这样,人往高处走嘛。有一天大清早,刘律师给我打电话,说:不好了,出事情了!我问啥事情啊?刘律师说:甲大律师不见了,而且不光是一个人不见了,全所一夜之风就没有了,办公室里一个人都没有,大门也锁了,昨天下午我往这这里搬东西呢,一千平方米的办公室啊,怎么说没就没有了?此事给刘律师打击很大,让自己显得太没有面子了,多少理想、多少承诺、多少准备都灰飞烟灭了,包括为此花高价购买的几套高档西装,也没有用场了。8年过去了,甲大律师再也没有出现,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未完待续)8月6日乙大律师的办公室在海淀区,近临国家机关,当年也是做房地产案件,每次开专业会议,往往能够长篇大论,让我们在场的无不点头称赞。最让全体与会律师佩服的是,乙大律师的个案收入超过800万!也就是一个客户,一个案件的收费走过800万!这是什么水平啊?全国律师平均年营业额15多万,北京律师平均年营业额50万,山东律师平均年营业额12万,济南律师平均年营业额8万,乙大律师一个人一个案件的收入相当于53多名全国律师、16名北京律师、67名山东律师、100名济南律师!乙大律师当时主要做什么业务呢?也是和房屋买卖有关,当时商品房买卖业务火爆,业主都需要向银行贷款,银行,特别是建设银行推出了律师见证业务,就是看着业主签订的买卖合同确保签字人的真实性,然后再去办理贷款手续;这一单少的可以收到500到800元,多得也可以收到元,里面道道比较多。要想拿到这样的业务,得有一个关键的资源,就是和开发商或者银行熟悉,否则他们不会让你来做这种业务。听着乙大律师的各种演讲,我心里也不好受啊,都做同样的业务,怎么相差这么大呢?接这么一单业务,养活一个所没有问题,而且往往一切都没有问题了!有多少次开会,都想放下面子,找找任大帅、潘大帅、冯大帅给个业务,但是每次都忍住了,人各有志嘛,上帝安排我做业主维权的事情,肯定就不会再给其他机会了,一个人不可能得到全部好事情啊!好日子总是不长久的,有一段时间,很久不见乙大律师了;有人说是被抓了,有人说是出国了,有人说他失踪了,还有说他被害了;一时间议论纷纷,成了房地产律师界的重要新闻;遇到他们所的律师,说律师所被业主堵了,全所都开不了门了;原来,乙大律师拿着一个小区全体业主的公共维修基金,跑了!当时,购房商品房,除了房款、税金以外,还要再缴相当于房价2%的公共维修基金,一套房子平均80万左右,这笔钱就得有1.5万到2万,开发商一般自己不愿意收这笔钱,而是让律师收,律师拿到后直接通过开发商转给小区办,拿回收据再给业主。据说乙大律师一次性拿了750万业主的公共维修基金后,走了!后来,据说乙大律师把这笔钱放到一辆白色捷达车的后备厢里!再后来,据说乙大律师的白色的捷达车在天津的海边被发现,空无一物!再再后来,围绕这笔钱的退费、赔偿等等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律师所的主任受尽了磨难!最后,律师不再参与房屋买卖合同的见证过程,也不得再收取任何费用,就这样了!(未完等续)丙大律师也是绝对的大律师,他的所一说都知道,他本人入行五年以内的人基本都不知道,有本事的人大概都这样; 开始认识丙大律师时主要是听人家盘道,说说这个行来现在是什么情况,未来是怎么发展,讲完了大家都鼓掌,然后一起去吃饭;丙大律师有很多客户都是国家级的,通过司法部和北京市直接转过来的,03年的时候年营业额就到800多万了;05年的时候开会,丙大律师仍然是滔滔不绝的演讲,讲完大家又是吃饭,大家相互敬酒,丙大律师滴酒不沾; 桌不不过也就是八九个人,轮流敬酒;我不喝酒,理解不喝酒的人习惯,就给他倒热茶,以茶代酒; 丙大律师茶也不喝!又有人倒了酸奶,酸奶也不喝!整个两个小时的晚餐,丙大律师只喝半杯温白水!散席的时候,陈大律师对丙大律师说,得注意啊,不能光接单,大客户有大客户的麻烦啊。丙大律师点头称是!回来的路上,陈大律师说,丙大律师的身体可能有问题啊。不久,北京举办了首届首都律师大会,到会者3000多人,我们都是会场工作人员,布置会场、接待外地同仁、帮助外地律师购票、接送站,终于圆满完成了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会后几个月后要大家没有见面,给累伤着了。再几个月后,接到陈大律师的通知,参加丙大律师的葬礼!丙大律师因为操劳过度,罹患癌症,医治无效,因病去世!当年经常听丙大律师盘道的,现在在朋友圈里经常发发健身的照片。丙大律师当年经常组织我们聚会,讨论中国律师的前景与未来,他走以后再也没有人持续组织这样的讨论,在此向他表示深深的怀念!
首先介绍一下律所运营的分类吧。 已经提到了,律所的管理模式分为合伙制和公司制。其实在中国律所都是普通合伙,一部分所是特殊的普通合伙(即英美法中的有限责任合伙),这个分类只是他们管理模式的区别。公司制的律所管理模式仿效公司,有管理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新人进去不论团队拿的是固定薪水,所有人都是一样,比如金杜的起薪就是12k/月(美国llm高两千一月),方达15k,汉坤20k。奖金随着团队可能会有变化,但一般也就是2到3月工资。在金杜对实习生和新人实行律师池制度,即你进去之后是整个部门的员工,有需要的时候任何合伙人都可以找你去干活。这样做的好处是你可以熟悉不同的合伙人和不同的业务,坏处一是疲于奔命,二是可能易学难精。而合伙制的律所,比如宇宙大所大成和盈科,你的薪酬、业务和发展前途都取决于你的团队。据我所知大成的起薪有2k一月的也有8k一月的,完全看你的合伙人给你开多少。总体来说,一线大所或者精品所,比如金杜君合中伦方达(以上为一线大所)汉坤海问(精品所)等基本都是公司制管理,这样对新人其实是最好的;但是合伙制如德恒、大成里面也有一些不错的合伙人,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推荐去前者。在这些顶级所的薪水大致是这样:起薪以上已经说了,然后每高一年级大概涨十万;七年级左右的高级律师大概七八十万一年;刚升到合伙人级别的税后百万一年。金杜的合伙人是自然满点的,即使你一年能够做到4000万的业务,你也只能拿600万一年;剩下的给律所,然后会根据你的业绩算一个package,等你退休或者跳槽的时候补给你;中伦一级合伙人年创收都是千万以上,大概所里自己分配一半一半;二级合伙人500万以上。外所的话,本土化的薪水跟国内所差不多;一些资本市场叱咤风云的顶级所如Skadden,Sullivan Cromwell,Shearman Sterling,Kirkland Ellis,Simpson Thacher & Bartlett,Gibson Dunn这些是global pay的所,律助大概三万一个月,有了美国LLM+纽约bar的话在工作两-3年 8万一个月;JD起薪直接是8万一月。然后是业务。你可以上金杜的网站看看现在国内顶级律所的业务包括哪些。金杜的业务很全,从公司、资本市场、知识产权(商标、著作权和专利)、商事诉讼、投融资、工程融资(project financing)、税法、反垄断、国际贸易、劳动法等,基本除了刑事诉讼、行政诉讼以外,涉及到了法律的各方面。律所业务的好坏是相对的,以前证券市场红火的时候大家都想到证券部去,后来随着大量律所不断压价进入ipo市场以及国内证券市场的长期熊市,ipo部门从高富帅向民工转变。其实各大非诉所的主攻业务都差不多,从私募、并购、ipo、信托、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融资、风投业务、银行业务、到反垄断、税法甚至劳动法等。另外,在顶级内所中,方达的私募和并购都是业内顶尖,而且合伙人的profile相对较好,很多NYU法学院的毕业生。上面所提到的美国顶级所做知识产权的不多,知识产权国内做的最好的还是金杜和Baker Mckenzie。诉讼业务的话,以商事仲裁和知识产权居多。而专攻商事仲裁或者诉讼的代表是天同,起薪也到20k+/月、方达有三分之一的收入和人手也是做诉讼的。中伦这些每年上千万的大par,基本都是做资本市场的;金杜徐萍专攻并购,每年可以上到4000万;金杜宁宣凤做国际贸易,每年也可以到2000多万;当年奥运会的大多数合同就是她的团队在做。外所的话,主要还是做FDI,不过以前做inbound很好,现在已经开始不行了,开始做outbound,而skadden基本垄断了中国的us ipo市场;而Kirkland Ellis在国内的迅速崛起有可能动摇Skadden的垄断地位。其他如Baker Mckenzie这种已经本土化的美国所就跟金杜方达这种大所区别不大了。这里稍微提一下外所和内所的工作方式。在一个典型的美国律师事务所,低年级律师(三年级以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做法律研究,其实就是在资料库里查案例。不工作三年以上老板是不让你写交易文件的,更别说参与谈判和交易结构设计了。我一个在顶级华尔街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师姐,都已经是七八年级的律师了,写的每一个文件老板来亲自过目,用词都给修改。在这样的环境里,你的成长会很慢,因为你会很晚才会自己独立做一个项目,很晚才能接触到交易核心;但是你的基础打得很扎实,从法律检索、内部memo、公开发布的memo、法律意见、交易文本等慢慢来,会有很好的法律文书撰写功底。而我一个在国内一线所工作的同学,实习生的时候就开始改合同了,除了法律检索、电话咨询相关主管部门这些实习生必须要做的事情之外,谈判、尽职调查也在实习的时候就参与。顶级外所就像健身教练一样教你每一个动作慢慢来;而内所是直接把你推到海里吗游泳,能不能最终成长为弄潮儿其实自己的天分和运气成分很大。并且外所很难接触到客户,因为低年级律师主要都是在办公室里写东西,因此对人脉的积累远不如内所律师。并且这两种所对风险的判断是不同的。由于美国法繁琐复杂,加上实行判例制度,很容易产生不一致的判例,因此美国律所对风险极其敏感,基本上实际发生概率可能只有百分之五的事项也会写在合同中,这样虽然可以提前提示和避免风险,但是不可避免会使得交易过程延长;和内所基本上可能只有实际发生概率到百分之20%以上的风险才会列出来。在中国,效率就是生命,timing就是一切,所以对于文本相比美国所篇幅也大量简化。这时候中国所律师的水平就很重要了。美国所可以把以往所有的风险全列出来,所有想到的条款一条一条谈好,而中国律师则更需要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对风险的敏感程度确定哪些应该写,哪些应该重点谈,哪些可以放弃。另外美国所升合伙人极难,一般都要做associate十年以上甚至15年;而内所相对短。尤其是在一些顶级美所,如上文提到的Skadden、SS、ST&B等,必须要JD或者LLM+美国Bar+两到三年经验才能做associate,因此时间成本很长。根据调查,大所里最终能够升到的律师也就十分之一,因此很多时候要靠跳槽晋升。我觉得新人最好从并购做起。美国长期排名第一的律所Wachtell Lipton Rosen & Katz就是并购之王。因为并购是公司业务里最复杂的交易,从谈判、交易结构的设计(直接并购、三角并购、资产收购、股份分割等)、意向书(letter of intent)和正式合同的撰写、尽职调查、保护交易制度的设计、反敌意并购的设计、税法以及反垄断法等方面都需要律师的参与。同时并购往往还涉及到发行新股作为交易对价或者要与之后的上市进行对接,因此对新人的锻炼很大。另外如果喜欢反垄断等专属领域的话,也可以深入钻研。做国际贸易和反垄断这些业务的中国律所和律师还不多,有一些所这部分也做得很不错,如锦天城的反倾销反补贴、天地合的反垄断业务等。刑事诉讼的话,具体怎么样不太清楚,这一块水太混。但是田文昌大律师的收入是相当高的。对于新人(仅指不拼爹的)要想进入这些顶级内外所,学历是最重要的。在律所的生态链中,“目标院校”高于其他。北京市场的目标院校指的是北大清华人大中国政法对外经贸五所法学院;其中北清人是全国所有市场的目标院校。上海市场的目标院校指的是交大复旦还有华政。不是说目标院校之外的学生没有机会,但这几所是律所如果审简历的话,一定会重点关注的几所院校。然后是英语要好,最好能够多看CISG,没事看看美国33年证券法、34年证券交易法、特拉华公司法的法条;当然法律基础也要扎实。对于想做资本市场业务或者除知识产权之外的非诉讼业务,合同法、物权法、公司法、证券法一定要学好。多认识人。要多认识专业能力强、业内名气大、职业经历丰富的律师。律师的很多技能都是knowhow,很难通过法学院教育或者上课来传授。多听这些人讲感悟、经验,可以少走弯路。如果可能的话,工作几年要出国读书。现在国内律师有美国LLM学位+纽约州律师资格的越来越多。在律所的生态链中,国内名校法本+T14 jd是最顶端;名校本+美国T14LLM次之;仅仅是本科不太够用。注意这个T14 LLM不包括伯克利为了坑钱开的那个summer school性质的professional track和乔治城那个1年语言项目+一年法学院的两年LLM项目。这两个虽然都是前十四的法学院开的项目,但是录取标准显著低于正常要求。在律所,要主动工作;经常熬夜加班很重要;要能够符合timing;要听合伙人的话,也要对律所的发展有一定的关注。这就是你进去之后的事情了。附:2015年美国Top14法学院名单注:该名单的主要评价标准为录取JD学生的LSAT分数和GPA,以及毕业的就业率;另外faculty profile、师生比等也会作为评估指标。以下排名LLM也可以参考适用1. Yale University2. Harvard University3. Stanford University4. Columbia University4. University of Chicago6. New York University7. University of 8. University of Vriginia 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仅指Traditional Track)10. Duke University10.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12. Northwestern University13. Cornell University14. Georgetown University这里的档次还可以细分。Yale Harvard Stanford(HYS)被称为T3,是最牛逼的法学院;这三所加上哥大、芝加哥大学这五所可以被称为超级法学院;从NYU开始到Duke和Michigan,这几所的录取难度都差不多,是t14里面的第二梯次,注意伯克利只有traditional track llm可以被视作前十的LLM项目,professional track llm是两个暑假上完课,类似于成教;西北、Cornell和乔治城被称为lower T14,录取标准与Duke以上完全不是一个等级。只有这14所法学院可以被称为美国的顶级法学院。
第一,需要专业知识。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律师做的越大风险越大。就像医生一样,专业知识不扎实,去手术台容易把人治死。第二,需要时间。律师这个活,不能着急,不能以追求金钱为目的。认认真真做好手里的事情,金钱自然而然会有的。第三,需要机遇。机遇这个东西,转瞬即逝。机遇分为大的机遇和小的机遇。大的机遇,比如改革开放。小的机遇,比如遇到欣赏自己的伯乐。第四,需要资源。比如人脉、社会关系、家庭背景等。不得不说,这部分也非常重要。不过,这往往是我们追求不来的,更多属于上帝的事情。不要过于追求。总的来说,追求金钱不如追求专业、追求快乐!为了追求金钱当律师,不如直接去创业,可能性更大些。
曾经在某律师所呆过的逗逼简单答一下:律师行业是个很苦逼的行当,不要看有些律师的收入很高就以为很风光,但是当中多是中年大叔,而且数量还是处于金字塔顶的。20%通过率的司法考试(很多童鞋在下面表示异议,好吧,看来大家都真的考得很惨),之后要猫在一个大律师实习1年,拿律师证,接着按个人职业发展道路,继续做助理律师,或者单飞。当实习或者助理律师的话,那么钱真心不多,我见过有律师助理每个月1K4,那是在广州,2012年;也见过有4~6K的,外加案件的提成。助理律师的收入多少视律师老板的收入情况、人品多寡而定。当然,我说的这种是合伙制的律师事务所,小律师跟着大律师,分成一个个子团体,各自为战的联合体。====================上班忙....回去继续码字,关于部分行业的==============到家了...继续继续.....单纯合伙制的律师所,特点就是民王,这个是优点,你会看到一大帮老头子大妈合伙人,每年为了律师所的利益争论不休,当中也许会有几个看起来很挺身而出抱打不平的家伙拍案而起;但是呢,也就是这帮老头子大妈合伙人,固步自封,为了点点私利而吵个不可开交。同时,除非是犯严重的错误,不然这帮老头子大妈合伙人可不会轻易地干掉自己的队友,唯恐同样被投票被干掉。而公司制的律师所,一切都是走程序的,包括高级合伙人、二级三级合伙人的聘请,都有很严格地规定,一旦进入公司型的律师所,就会变成一个螺丝钉,然后慢慢慢慢熬资历慢慢慢慢地熬上去。==================说明线一下纸=====================以上是当年在律师混迹的时候的所见,说的都是大型律师所,只不过个人当时不是从事法律行业,没能更加高地看待这个行业,所以有些见解只是个人见解,说不对也别打我 = =更别猜老子当年哪个所的,我保证放学后不打死你,我保证。==================突然觉得好像答偏题了=====================什么直接决定了律师收入,学历、知识丰富度还是处事能力 看来题主很重视钱啊~当然,在这个现金的年代当然是要讲求要钱的~首先,无论你要去什么律师所,你都得考过司法。司法的20%通过率其实是当时的助理基友妹子们讲的,他们也要在某年的7~8月,跟老板请一两个月的长假,好好地复习功课考司法。如果你考过了司法,那就能够踏上当律师的第一步,老板也会把你的工资提一提,如果你考不上,就得看老板脸色,老板愿不愿意继续请你当下手,毕竟,很多法律程序都要求你有司法证明律师证之类的。嗯,也有考很多次都不过的孩子还在老板身边坚持着的,不过你也别羡慕他们了,他们有后台有案源,工资和分成也比你高。(嘘!)好了,现在你拿到律师证了,经过了1~N年跟着大律师驰骋风云之后,你想独立了开宗立派了。好,你从今天开始,就是一个专职律师了,就没有人给你发工资了,你得像一个和尚找庙一样去找个律师所挂靠了,你得自己缴纳1~3W每年不等的律师卡座费,所有的律师活动产生的税费,你得自己去缴纳自己去找发票-----反正,你要开始当家做主了,所有的一切盈亏自负。而,大部分的律师,收入的差距在这个时候被拉开。能够赚到大钱的能力、资源、方式、方法呢:1,特殊能力。某个律师懂某种语言,专门打会那种语言的歪果仁的官司,天天往使馆跑什么的跟使馆门卫武官参赞什么的扛把子熟什么的我可不会乱说啊~你要问他会什么语言?好吧,你再问我就匿名了= =建议如果在法学院晃荡的娃儿,日语、韩语、阿拉伯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多学几门,少打几盘dota不会死,多学几门语言以后你能赚得比别人多几倍。2,案件类型什么是赚钱的案件类型?金融、房地产什么的是必须的,刑事案件什么的是杠杠的。这些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然后延伸一下现在的互联网行业的官司能不能赚钱?曾经有个律师跟我说过,如果你丫以后要做律师,建议你做互联网行业的,因为案源广,数量多。我曾经一度相信过这点,但是看着这个律师的样子就太过苦逼,虽然一年几十个案子,但是每个单子都是只有几千到几万的小案子,案件过于琐碎,并非是长远之路。3,资源其实这个也是上面的“案件类型”的特殊分类之一。不过,鉴于某些指向性太过明显,我就不好在这里多说具体是哪个资源了。某律师,因为在省内和该资源的上下游渠道关系好,因此在这个行业可以垄断该省的大部分案件。然后收费是按最贵的每小时3000来收(太久了忘了是不是3000了反正是最高),每次洽谈都是打打嘴皮子,反正钱收够了,案子就帮你收尾就ok的了。走江湖,还是要有节操的。这个,就能如题主所言,做到每年上KW的说。只是,粗字:此大饼,要关系、血缘、际遇、努力、出身都齐头并进,方可达成。In a word, 各位看官当这个是故事就好。4,关系如第2所言,最赚钱的案源是金融、房地产、刑事。金融、房地产能够让你认识一大堆高官高管,通过假设你比较不错的交际能力,你可以认识更多的高管高官,别的不说了,什么交流会、洽谈会、经贸会、XX论坛、XX协会,你上去讲几句话下台一帮人找你换名片。一来二去,什么案源都来了。刑事的更好说,你把人家老大保下来了,少坐几年牢,小弟们会很懂事的,反三俗的就不说了反正我没见过,你说要和人家砍鸡头烧黄纸,老大们大多也会愿意,给社团请个法律顾问也好,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快哉快哉。只是,出来江湖混的,也是要还的。有多少律师,因为被弃车保帅,而被投入高墙,又有多少律师,因为涉黑涉黄,却身陷囹圄?5,血统律师也有二代的。信不信?律师的世家,有长也有短的,长的过百年,短的现在是第二世,从小养成的法律氛围,法律资源在能力以及关(an)系(yuan)上面得天独厚,一般人也很难逾越。他们也是混大院的,只不过是公检法的大院,里面多是法官、检察官子弟,这个先天的关系优势,真没法说。6,学历那么多个因素,加成因子最低的就应该是学历。也许,这句话会被很多人吐槽,但是对于广大211至二本群众来说,你们从学校出来,想着要从事法律行业,想走律师的道路,大部分都还是按照助理,律师,大律师来走的,差距并不能在学历上面有所体验,差距还是在与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努力天赋、协作能力、抗压能力还有个人魅力上面。还有别看有些人学历很高,但是能力很低。之前律师所有个清华法学硕士,和我吵架,因逻辑狗屁不通,被我打脸打了九条街。(特此说明,并非对清华法学院不敬,只是那厮人品能力实在太差,那次公然欺压行政,故怒而奋不平)当然,如果你学历能力都OK的话,或者喝几年洋墨水,去某些律师所,可以在毕业应届上10+k的话,好吧,当我上面两段话没说,谢谢。===============手痛,碎觉,明儿再敲=============预告一下...明天讲7,法务,大公司法律部门===============
=============7,法务现在很多公司都有法务部门。就如之前有答案提到BAT的法务。也说说鹅厂吧,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收入多少,知道了也不会说(高压线笑抚我菊花不语),但是可以知道,他们的喵粮会很多。工作内容,跟平常的法务也差不多,都是起草法律文件,规避法律风险,针对竞争对手进行法律攻击和反击,协助HR团队进行公司制度修订,等等等等。总而言之,工作其实也很好玩,总体来说,待遇视东家而定。但是,唯一的不好的地方,有时候公司做的事情和你三观不合,或者意见相左,你的情绪会相当郁结。酱。8,脸真的很看脸啊啊啊律师行业,通常也有以下的规则:看起来老成的律师& 看起来娃娃脸的律师长得高的律师& 长得矮的律师看起来身材好的律师& 看起来身材没那么好的律师最后看起来帅的律师& 看起来没那么帅的律师正经点儿吧,律师行业很讲外部相貌的。详情与解决方法,请见万能知乎的其他衣着问题。=============================大致就这么多吧~至于说律师的发展前景,视个人而定。如果想发展比较快的,想更多地接触不同法律行业类型,那么,比较松散制度的律师所会是你的选择,只是钱真的很少,工作压力比较大;如果想钱比较多的,那麽,比较好的选择会是大型、高纪律性的律师所会是你的选择,只是里面太讲究论资排辈,刚刚来的时候,只能够端茶改文案,要独立地负责案件,要等很多年。更加具体的答案,建议看
的答案,毕竟他是真正的学法律的孩子,对于行业的了解会更加详尽。最后。不知道哪种人、哪种律师才是社会需要的。这个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虽然自己也勉强算是个 守序正义 者,但是也不会盲目地对你说,劝你去做“一个对社会需要的人”。中国社会是个奇(e)妙(xin)的社会,太多的指鹿为马,太多的忠奸难辨,太多的无可奈何,太多的怒发冲冠。这个答案,视乎你的三观而定。你活在这个世界上,觉得什么最重要?家庭?事业?爱情?财帛?正义?神祗?答案在你心。你会碰到很多的故事。一个案件,已经知道他们做的是犯法的事情,但承诺了结案后你会有高昂的律师费用,你接不接?一个案件,多个高官暗示不要接,但受害人家属孤儿寡母,你胸中一口恶气难出,你为不为?万物存乎一心。不祝诸君五子登科,不祝诸君伸张正义,但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就酱。日23:05:27最后更新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ipo与大陆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