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自己签合同没交钱生效么生效吗 已经18 刚上大一 由于特殊原因 自己想出国深造

阅读 10,280
如果有新的评论:不要发送邮件提醒。当我的评论被回复时,发送邮件提醒。只要有新的评论就发送邮件提醒。
官方微博 活跃读者 用户登录香港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等签订交换生协议
时间: 9:28:54
&&&&&&&&清华大学专业介绍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理学院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经济管理学院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工业工程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热能工程系汽车工程系法学院航天航空学院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新闻与传播学院技术系工程物理系化学工程系信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1&&&&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专业简介建筑学院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创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世界人居奖和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建筑学专业首批认证为全国重点一级学科,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一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被认定为全国重点二级学科招生专业: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基本概况从梁思成先生为之终身奋斗的理想――“居者有其屋”,到吴良镛先生孜孜以求、不断实践的目标――“安得广厦千万间”;从梁思成先生提出的“体形环境论”,到吴良镛先生开创的“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前身——清华大学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于1946年10月创办,1988年成立建筑学院。2003年,全国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进行了全国一级学科评估,建筑学院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评估第一名;2007年,建筑学专业被首批认证为全国重点一级学科,并被评为国家级“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同年,建筑学专业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再次名列第一名。师资队伍建筑学院现有教师103人,其中教授43人、副教授40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吴良镛(两院院士)、关肇邺、李道增、江亿;长江学者1人(杨旭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2人(顾朝林、张寅平),百人计划1人(李晓东)。建筑学院同时聘有兼职教授11人,聘请国际知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贝聿铭、丹下健三、方格尔、AlexanderTzonis和ThomasHerzog作为客座教授,RonHenderson为客座副教授。聘请美国著名景观建筑师LaurieOlin担任景观学系系主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64.1%,具有一年以上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者占66.2%。每年还邀请国际上著名的学者和建筑师如罗伯特?文丘里、兰姆?库哈斯、马里奥?博塔、弗兰克?盖里、让?努维尔、查尔斯?柯里亚、泰瑞·法罗、托马斯·赫尔佐格、冯?格康、亨利?库伯、彼得?霍尔等来学校做学术讲演。研究成果建筑学院完成了百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内容涵盖区域、城市、村镇研究,居住问题研究,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建筑历史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景观2&&&&与旅游规划及自然遗产保护研究,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研究,建筑环境控制与建筑节能研究,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CAD和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等。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有以梁思成教授为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研究”;吴良镛院士主持的获世界人居奖和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的北京菊儿胡同旧城居住区更新研究,学术专著《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及以其基本理论撰写的已由第20次国际建筑师大会通过的《北京宪章》。此外学院还有数十项研究与设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优秀设计奖,如关肇邺院士主持的获得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的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等。以江亿院士为学科带头人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获得国家科技奖3项,省部级奖18项,发明专利60余项。建筑学院承担并完成多项重要的纵向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的基本理论与典型范例研究”和“住区微气候环境中的热物理问题研究”,建设部重点项目“京津冀北(大北京)地区城乡空间协调发展规划研究”,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项目“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研究”,北京市项目“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学科群建设”等。国际交流建筑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已和十余所国际上著名大学建立了联系,包括人员互访和讲学、合作研究和出版、共同办班和培养研究生等,其中有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剑桥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法国巴黎政府学院,俄国莫斯科建筑学院,日本东京大学等。每年都有国外大学的师生来清华举办联合设计专题。例如清华-MIT联合设计专题;清华-宾夕法尼亚大学北京城市设计联合设计专题;清华建筑学院与法国拉维莱特建筑学院、意大利米兰工业大学和那波利建筑学院、韩国汉阳大学四国五校联合设计专题;清华建筑学院与法国马拉盖建筑学院联合设计专题。哈佛大学、加州伯克莱、谢菲尔德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东京大学等也在清华举办联合设计专题。近年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生多次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丹麦、意大利、西班牙、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的大学和学术机构进行交流。建筑学专业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和马德里理工大学、丹麦皇家艺术学院、日本千叶大学和新泻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国拉维莱特建筑学院和马拉盖建筑学院、香港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等签订交换生协议,约定每年互派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建筑学专业与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和斯图加特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荷兰戴尔夫特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等名校鉴定联合培养协议,派出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赴海外学习;建筑学专业还与新加坡和美国等国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签订协议,每年选派约10名本科生前往进行建筑师业务实践。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还与香港知名大学建立了交换学生制度,每年有3名四年级本科生到香港的大学学习半年。3&&&&学院还组织学生参加重要的学生国际设计竞赛,并荣获1999年第20次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学生竞赛中获得第一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UNESCO大奖);荣获2008UIA国际学生组竞赛优秀奖;2000年中英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荣获第一名;2003年国际景观建筑师联在在盟(IFLA)设计竞赛中荣获第一名(UNESCO大奖)。2007年荷兰鹿特丹国际建筑双年展首次举办国际大师班现场设计竞赛,邀请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瑞士苏黎世高工和清华大学等全球十所知名建筑学院派出代表队参加,建筑学院的师生团队在设计竞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人才培养成果建筑学院60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毕业生,他们已经成为中国建筑界的学术大师和中坚力量。迄今为止,建筑学院的教师和毕业生中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占建筑领域院士总数的50%;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3人,占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总数的20%。近几年,本科毕业生大部分被免试录取为直读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选择就业的同学主要在政府机构、高校和研究机构、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国内外知名公司就业。无论从事学术研究还是从政、经商,毕业生中涌现出众多学术大师和兴业良才,既有享誉中外的知名教授、技术精英,也有著名企业家。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美国普度大学教授陈清焰、北京建筑设计院前院长吴德绳、中国建筑设计院设计大师李娥飞、清华同方总裁陆致成、亚都集团总裁何鲁敏等。近年来,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和建筑节能的日益重要,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不少学生毕业短短数年就崭露头角,走上重要岗位并做出傲人成绩。如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国庆,北京天鸿圆方建筑设计公司董事长蔡放,英国Brunel大学终身教授葛云亭等均为90年代后走向社会的毕业生,而华创瑞风公司总经理陈晓阳等则为2005年后走向社会的毕业生。专业介绍◆建筑学专业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理、工、文、艺诸领域,具有科学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结合的特点。“人居环境科学”是建筑学专业的办学基础,“人居环境科学”的核心是建筑、规划、景观以及科学技术,其拓展领域分别为建筑学、城乡规划和区域研究、大地景观和生态绿地、建筑科学和工程技术,交叉学科有人文学科、管理科学、美术与设计学科以及环境科学和公共工程等。在此基础上,建筑学专业明确了以下的教育理念:(1)建筑学科的定位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2)建筑教育是理工与人文的结合;(3)学科架构突出建筑、城市、景观和技术四位一体;(4)建筑教学强调基本功训练与建筑理解相结合;(5)学生能力培养突出创造力与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相结合;(6)学生思想教育强调思想品德教育与建筑师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4&&&&(7)学生培养目标是培养职业建筑师与专业帅才(professionalleadership)建筑学专业建立了以建筑设计为主干的7个系列课程组,即:建筑设计系列课、建筑设计与理论系列课、城市规划与理论系列课、建筑历史与理论系列课、景观规划与理论系列课、建筑技术系列课和建筑美术系列课。同时,还设置了11项专业实践环节。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目的为:传授建筑学专业知识和设计技能、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综合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奠定学生合理而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建筑学专业本科设有5年和4年两种学制,5年毕业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4年毕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人的一生9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健康舒适,也与劳动生产效率密切相关;服务于工业生产的室内环境则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成品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就是致力于解决民用、工业生产、医疗、交通、航天等领域的室内环境问题的学科,为人们创造健康舒适的热湿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环境等,是一门涉及国计民生的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健康、能源、环境等人们广泛关注的内容。随着我国建筑业、制造业以及军工国防的发展,用于营造室内环境的设备投入越来越大,建成后维持室内环境的能源消耗也越来越多,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三大节能重点方向之一。如何在提高室内环境品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的能源与资源消耗,以保证国家建设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家未来50年发展的重大课题。未来20年是我国建筑业的高潮期,对本专业的需求非常旺盛;即使在20年后,我国城市建设进入稳定期,人们对建筑环境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楼宇设施也需要更新换代,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仍将长期保持旺盛的活力。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包括建筑环境学、热学、流体力学、建筑学、机械学、计算机、电学、信息学、生理与心理学等众多方面。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与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来往频繁,定期交换学生,以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致力于专业帅才的培养;拥有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教育部建筑节能工程中心,在建筑节能和室内空气质量的研究居世界先进水平,在国家建筑节能政策制定、建筑节能技术发展、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专业简介土木水利学院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年代清华大学设立大学部后,就建立了工程系,含土木科,后正式成立土木工程系;50年代高校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的土木系亦并入我校,并在土木工程系水利组基础上成立水利工程系。2000年1月,在土木工程系和水利水电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土木水利学院,简称土水学院。土木工程系5&&&&招生专业:土木工程基本概况土木工程系创建于1926年,是清华大学最早成立的工程系科之一,在国内外有良好的声誉和影响。目前,土木工程系与建设管理系联合招生,学生入学一年后根据志愿再选择。土木工程系下设结构工程研究所、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结构力学教研室、地下工程研究所、交通工程研究所、建筑材料研究所、地球与空间信息研究所,以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结构工程与振动实验室”。承担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以及一些大型工程的横向科研项目等,近年来获得各类国家级奖励4项、省部级奖励27项,还获得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北京市精品课程和4门校级精品课程称号。师资力量土木工程系和建设管理系现有教职工87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3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名师1人,北京市级名师1人,副教授(含副研)24人,讲师9人。其中,土木工程系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2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名师1人,北京市级名师1人,副教授(含副研)21人,讲师6人。人才培养成果土木工程系本科学制4年,硕士2~3年,博士3~4年。成绩优秀的本科生可择优推荐免试直接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每年除部分本科毕业生被免试推荐录取为本校和其它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或直博预备生外,参加就业的学生多到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三资企业、国家各类涉外公司、研究机构等单位工作,供需比例达1∶8以上,是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工科系之一。专业介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旨在培养掌握扎实的数学和力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工程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获得注册结构工程师的理论和实践基本训练,能在房屋建筑、地下结构、桥梁和道路工程等领域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建设管理系招生专业:土木工程基本概况为适应中国工程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和开拓国际工程建设市场的需要,加速高级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清华大学于日成立了建设管理系,隶属于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建设管理系下设工程管理研究所、房地产研究所、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和项目管理与建设技术研究所等4个教学科研机构。6&&&&建设管理系定位于国际化高水平的教育、培训、研究和咨询,与国际组织、学会和协会有着密切的联系,与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学会(CIOB)和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建设管理系教师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建筑与房地产业发展与体制改革、建设与房地产法规政策、国际建筑市场、建设项目管理、建设项目评估、项目融资、工程安全管理、工程保险、建筑施工技术、建设与房地产信息化、城市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金融、房地产投资、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建筑与房地产业管理的国际比较等。积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建设部和其他部委、地方政府与机构、有关国际组织与机构、国内外企业委托的大量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参与了包括长江三峡工程和2008年北京奥运场馆在内的大量工程建设的研究和咨询工作。师资力量建设管理系有教师19人,包括院士1人、教授9人(含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人才培养成果建设管理系成绩优秀的本科生可择优推荐免试直接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毕业生极为紧俏并广受用人单位欢迎,主要就业于房地产开发、工程管理与咨询、金融与投资、涉外工程等企业和设计、教学、研究、公共管理等机构。专业介绍建设管理系设置“工程管理”一个本科专业。为了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科学理论和土木工程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适应社会的需要,建设管理系与土木工程系联合招生。学生以土木工程专业入学后第一年共同学习公共基础课和土木工程课程,第二年再根据本人意愿和学习成绩双向选择35名左右优秀者进入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础、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牢固的管理知识和技能、熟练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一定的工程实践经历的建设管理人才,如项目评估师、咨询专家、项目经理、建造师、工程师、计划经理等。毕业后能从事建设与房地产领域的项目管理工作,如项目的策划、评估、设计、建设、经营和维护等。达到4年本科培养计划要求的学生,将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清华大学理学院专业简介数理基础科学数理基础坚实,是众多清华学长走向成功的共同经验。清华大学“基础科学班”自1998年创建以来,秉承清华的优秀办学传统,切实加强学生数学、物理学基础,在因材施教、拔尖人才和跨学科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最早毕业的基科班同学中,已涌现出好几位学术新星,他们在物理、数学等基础科学领域取得的的学术成果和发展势头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基础科学班”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探索了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科研实践训练,最后选择发展方向的培养模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2003年该班更名为“数理基础科学班”,7&&&&进一步确立了它加强学生数理基础的办学宗旨。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及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人才的要求,2004年清华大学开始以“数理基础科学”专业招生,受到考生的热烈欢迎。清华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为实现人才培养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数理基础厚、专业面向宽、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决定借鉴基础科学班的成功经验,从2005年开始将数理基础科学专业招生规模扩大到理学院数学科学系和物理系全部以及信息学院一部分,建设跨院系的数理大类平台,实行按照数理基础科学专业统一招生,前两年学生在理学院共同学习基础课程、强化数理基础和科学素养教育,二年级末学生根据“规模控制,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专业方向。数学科学的巨大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明确地显示出它作为整个科学技术基础的地位。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中最深刻的部分之一,它是源于实际、指导实际的一种思维创造。近年来,出现了在经-济与产业中大显身手的所谓“现代数学技术”,例如,运筹优化、工程控制、信息处理、科学计算等,他们渗透到各部门、各行业,与相关技术结合而形成这些领域中的“高新技术”。物理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以二十世纪初创立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两大支柱的现代物理学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对世界的认识。现代物理学研究的每次重大突破都导致了生产技术的巨大飞跃,如电气、核能、激光、半导体等等。二十一世纪将是现代物理学(尤其是量子物理)研究及其应用的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实践证明,在现代科学技术众多的学科前沿领域,要达到较高的境界就必须有扎实的数理基础。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多次谈到数学和物理交叉的领域,将会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世界著名应用数学大师林家翘先生也提出,数学与Science结合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数理基础科学专业实行统一招生、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清华学生的优秀智力资源,通过系统加强数理基础和学科交叉培养等途径,平衡人才培养中的个性和共性关系,创造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广阔的成才空间,减少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科学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009年拟报考数学科学系、物理系相关专业的考生按照数理基础科学专业报名。培养目标为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并为与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密切相关的其他应用学科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良好科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在强调加强数理基础的同时,还强调人文科学思想的熏陶与培养,有助于学生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中创造出光辉业绩。基本培养模式1.统一按照数理基础科学专业招生;进校后按同学的兴趣取向编班;8&&&&2.聘请校内外优秀教师授课;3.前两年主要依托理学院加强数理基础培养、实施学生管理;强调打好数学和物理学基础,培养学生既具有数学的高度抽象思维能力,又具有现代物理学的理论素养和实验技能;实施因材施教,提供多层次、多风格的数学、物理基础课程,供有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同学选择。4.二年级末按照学校规模控制、院系和学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完成专业分流,分流专业方向包括:数理基础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以及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部分相关专业等。学生办理转系后由各院系负责后续培养和管理。07、08年的两次分流,同学们都进入了自己所喜爱的专业。5.分流以后,学生按照所在专业的培养方案完成后续学习任务,在学业结束时根据该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毕业资格和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审查,合格者可获得所在院系(专业)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基础科学班模式介绍数理基础科学专业继承原基础科学班培养模式。科研训练(Seminar)从三年级开始,为数理基础科学专业学生开设连续三学期的科研实践(seminar)(定课为必修课),从校内有关院系以及校外有关研究所和其他大学,聘请富有研究经-验的教授、院士担任导师,提出研究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导师和研究题目,导师也可选择学生。学生在做seminar的同时,根据导师的建议,可选修4-6门所在院系的专业课程,作为所选专业的入门课程,并记入毕业总学分中。在三年级结束后的暑期小学期还将进行全班的seminar交流,每个同学结合自己的科研实践,介绍所在学科的前沿。从1998年基础科学班建立以来,对每届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学生对seminar普遍反映很好,认为收获很大或较大的学生达90%以上。毕业论文选择数理基础科学班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科兴趣和意愿选择在本校或到校外有关高校和研究所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虽然有些方向不是学生主修课程的方向,但几年的实践表明,基础科学班的学生由于数理基础扎实,对毕业论文所选择的不同学科大多入门较快,毕业论文的优秀比例大大高于全校平均水平。出国及免试推研基础科学班学生通过seminar的训练,对有关学科有了较好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志向选择出国或在国内不同的学科方向攻读研究生,以利于进一步的深造。在国内除了可以选择本院继续深造外,还可选择到本校其他院系和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领域攻读研究生,以自己良好的数学、物理学科素养,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学生可以推荐到中国科学院的相关研究所或国内著名大学攻读研究生。9&&&&基础科学班在培养拔尖人才方面的成功,使其在国内外的影响逐年增大。近年来,基科班毕业的学生越来越受到国外一流大学的关注。对于那些希望出国继续深造的学生,数理基础科学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专业简介环境科学与工程系lll全国第一个环境工程专业,国家重点学科设计建成我国第一个省级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了亚洲规模最大的城市污水膜生物反应器深度处理工程招生专业:环境工程基本概况环境学科是由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综合性、边缘性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原理和措施。1977年,清华大学在我国首批设立了环境工程专业,1988年被评为我国环境工程唯一的重点学科,2001年和2006年蝉联重点学科。师资力量现有教授30名,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学术带头人,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32授,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获得者,7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4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4人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人员”称号。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入选2008年度“国家级教学团队”。研究成果环境系目前的研究涵-盖着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的各个方向。包括环境工程,水污染控制、大气、环境科学、环境管理等众多研究方向。环境系自成立以来,一直为国家的环境保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七五”、“八五”、“九五”到“十五”都是国家环境保护科技攻关的主力军,研究成果已经-获得了13项国家级的奖励。同时环境系还为国家政策的制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完成了我国关于酸雨和二氧化硫“两控区”的国家控制方案;负责在江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的环境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个危险废物处置的填埋场——深圳红梅填埋场;在近期发生的松花江污染事件和圆明园环评事件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才培养成果截至目前,环境系本科毕业生绝大部分通过免试推荐或考研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参加就业的同学可到中央和地方的环境保护与市政建设部门、工业企业和科研单位从事环境10&&&&污染控制和给水排水的规划、设计、科研、教学和技术开发、管理等工作。以2007年本科毕业生为例,58%的学生在本校或外校继续攻读研究生;28%的学生到国外继续深造;14%的学生参加工作。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为中央和地方的环境保护与市政建设管理部门、工业企业和科研单位,从事环境污染控制和给水排水的规划、设计、科研、教学和技术开发、管理等工作。专业介绍环境系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除学习数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外语、计算机、工程制图、测量等必要的基础课程外,还要学习环境工程监测、水处理微生物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概论、工程结构、环境工程原-理、水处理工程、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环境管理、环境建模理论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环境系本科教学设“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为适应社会多元需求,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招生时按系招生(“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入学后执行学分制培养计划,并在高年级设置环境工程专业和给水排水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分组选修课,由学生自行选择本科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主要任务是培养从事城市、区域及流域和工业企业的水、气、固体废物和其它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具有本专业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较广泛的环境科学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对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及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给水排水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任务是培养从事城市和工业企业的给水与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具有本专业所需要的坚实基础理论,较广泛的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的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术技能,具有从事给水与排水工程的规划和工艺设计的基本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研究及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水源保护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专业简介机械工程系lll本科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所在一级学科全国评估第一本科生课外科技作品获中国机器人大赛第一名招生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11&&&&基本概况制造业是国家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坚实工业基础,现代科学技术如信息技术、核技术、空间技术、生物医学技术等高新技术都是通过制造业的发展而产生并转化为生产力的。从航天飞船、人造卫星、飞机、电站、汽车、机械装备到集成电路、计算机、机器人、生物芯片等无一不是通过制造完成的。机械工程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材料科学等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使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具有了新的内涵。机械工程系(以下简称机械系)创建于1932年,是清华大学最早组建的工科系之一。设一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两个研究生专业学科:材料加工工程和航空宇航制造,其中材料加工工程为全国重点学科。在2001年全国重点学科评选中,机械系以满分的成绩居本学科全国首位,2006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全国评估第一。师资力量机械系有教授27名,副教授26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8人,60%以上为留学归国人员或具有海外工作学习一年以上经历。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跨世纪人才5名。还聘请了包括2名工程院院士在内的一批在本学科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为客座教授。研究成果迄今为止,共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20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0余项。球墨铸铁、重型液压机、第一代数字程序控制机床和电渣焊曾是50-60年代影响全国的科技和工程成果。“新型MIG焊接电弧控制法”于1984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FG及F-FG密栅云纹版”分别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81)和二等奖(1984);“造型材料发气性能测试方法及仪器”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87);“大型钢丝缠绕预应力系列压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2006年“碳纳米管宏观体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研究开发的大型钢丝缠绕预应力压机、奥贝体球墨铸铁磨球、逆变弧焊电源等科研项目,均有出色成就,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近年来,根据国际学术前沿的发展动态,结合国家制造业、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在制造工艺和过程的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并成功应用于三峡工程水轮机组转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1200T起重机、大型轧钢机、特大型800MN热模锻压机以及航天关键结构件等重大装备的设计和精确成形制造。国际交流机械系开设有英语授课的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使用国外一流的原版英文教材,从讲授、讨论到考试全部采用英语。为增强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还邀请国外来访教授为本科生示范课堂教学和开设讲座。12&&&&本科生参加了法国工程师协会的国际交流项目、美国UIUC的交换生项目、香港大学的交换生合作项目以及海外实习。年招收外国留学生14名。与德国阿亨大学、日本大阪大学、法国IS研究所等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人才培养成果基础宽、综合能力强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的突出特点。本科毕业生中,大部分的学生继续在本校和国内其他科研院校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比例为70%(2006年)、58%(2007年),48%(2008),60%(2009年);到国外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为10%(2006年)、21%(2007年)、21%(2008年),主要留学学校包括MIT、剑桥、英国帝国理工等世界著名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比例为20-22%,去向广阔,可根据“双向选择”原则,在机电、材料、制造、信息、电子等领域从事研发、生产和管理工作。近几年的就业领域主要有:汽车、航天、制造业、能源、IT、经济管理;主要的单位有:一汽、二汽、航天一院和二院、联想、华为、海尔、海信、TCL、微软、IBM、现代汽车、奔驰、西门子、金融咨询公司(如中国银行、南方基金、国泰君安证券)等。培养的杰出人才有:李绍烛,现任东风汽车公司党委书记;赵勇,现任长虹集团总裁;李晓春,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青年教授奖和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杰出青年制造工程师奖获得者;等等。专业介绍机械系实行学分制管理和弹性学习年限,对完成并符合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授予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学学士学位。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与培养环节的设置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技术基础和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其主要课程分为人文社科通识教育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机械大类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环节。机械系还十分注重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两院院士上讲台,为本科生开设专业基础和前沿课程,系主任亲自为本科新生开设新生研讨课。本系课程全部由教授和副教授主讲。其中本科生课程“工程材料”和“材料加工”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工程材料基础”、“机械系统微机控制”、“机电控制系统实践”为清华大学精品课程。机械系十分重视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训练与培养,设置了一系列课程实验、项目训练、专项综合实践等训练环节,使学生在项目设计与规划、组织工作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等方面得到较充分的训练,另外还制定了“因材施教”计划,每年从大二开始选拔部分优秀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参与学术研究,为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创造了条件。本科生SRT项目研究成果TH-MOS双足行走机器人分别在“2005年中国机器人大赛”及“ROBOCUPCHINAOPEN2006”类人组的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并到德国不莱梅参加了国际比赛。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简介ll率先获得AACSB和EQUIS两大全球管理教育顶级认证的中国内地商学院朱镕基教授担任首任院长13&&&&l阵容超强的顾问委员会招生专业:经济与金融(国际班),工商管理类(含会计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考生外语语种限为英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经管学院)成立于1984年。朱镕基教授担任首任院长()现任院长是海内外著名经济学家钱颖一教授。。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现今的清华经管学院,不仅是清华大学最大的学院之一,更是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最优秀的经济管理学院之一。精英顾问、世界水准2000年10月成立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由50余位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的董事长、总裁或首席执行官,世界知名商学院院长,以及我国政府及财经部门要员组成,已成为学院和世界的联系纽带及推动学院走向世界一流的超级智库。学院首任院长朱镕基担任顾问委员会名誉主席;美国前财政部长、高盛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亨利·保尔森先生是顾问委员会的首任主席;英国BP集团前首席执行官约翰·布朗勋爵是顾问委员会的第二任主席;沃尔玛董事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李斯阁先生是现任主席。国际认证、蓬勃发展获得AACSB商学院认证、AACSB会计认证和EQUIS认证,成为中国内地率先获得AACSB和EQUIS两大全球管理教育顶级认证的商学院,也是亚太地区同时拥有这三项国际认证的三家商学院之一。以其清晰的使命、规范的管理、杰出的科研与教学、高度的国际化水平、紧密的企业联系和突出的社会贡献,赢得了世界同行的认同,跨入世界领先商学院之列。名师云集、实力雄厚经管学院现有全职教师141人,其中有五位哈佛大学博士、三位斯坦福大学博士、两位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还有MIT、耶鲁等大学的博士。学院拥有长江学者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另外,学院聘任了约20多位海外特聘教授执教讲堂,他们来自美国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为学生们提供了世界一流水平的课程。学院每年还聘请中外知名学者、政府要员、企业领袖为学生举办上百场各类课外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从2007年起,学院为每位大一新生配备了指导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海外交换、全球视野已有近八十所具有国际知名水平的海外交换合作院校,为近一半的大三本科生提供为期一个学期的海外交换学习机会。海外交换合作院校包括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管理学院、法国HEC等。2008年秋季学期学院共派出72名大三本科生到海外知名大学进行为期一个学期(学费互免、学分互换)的交换学习,约占在校大三学生的近50%。2009年秋季,学院将为大三学生提供一百多个出国交换的名额,使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能实现海外交换学习的梦想。14&&&&交换学生感言:詹昊2006级2班,美国Robins商学院:在美国Robins商学院交换的这一个学期是我大学生涯最难忘的一个学期之一。在这里我体验到了纯正的美式校园生活,亲身体会了美国的文化。更加重要的是作为清华经管学院的一名学生,在美国商学院的学习让我明白了学院采用的全英语教学的意义,这确实让我们接受了和世界一流商学院一样的教学。在这个学期中,我亲身经历了美国大选、金融危机,这些都将成为一段意义非凡的体验和记忆。邹静2005级5班,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我们自己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生活了20年,然后到欧洲亲历、感受,并和教授和同学一起讨论全球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这是一种很独特而奇妙的体验。我能获得对高福利社会的运行机制的最直观感受,引发了很多思考。深造就业、前程似锦毕业去向包括在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进入国家经济管理部门,服务于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各类投资基金及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在管理与财务咨询公司和大型工商企业就业或从事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等。专业介绍从2007年起,清华经管学院在本科招生中分“经济与金融”专业(含保险方向)和工商管理类(含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专业)进行招生,文理兼招。大学的前两年为全院基础平台课,其中数学课程开设理科系列和社科系列,供学生选择。经济与金融专业(国际班)(含保险方向)经济学对理解与指导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对帮助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进行理性决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金融则是经济学应用最为广泛与深入的领域之一。本科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学习可为众多的职业选择打下坚实的基础。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经济、金融、工商、政治、法律、社会等各界及各社会科学学术界培养既掌握系统的经济学与金融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又具备解决现代经济特别是金融领域中实际问题的技能、既具有国际视野同时也了解中国国情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我们的特点是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强大的应用能力之间、高度的国际化与深入的本土化之间的有机结合。我们的师资队伍中既有长期参与中国经济与金融实践的教师,也有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海外名校获得博士学位、甚至在海外研究型大学有多年教学研究经验的教师。同时,多位来自海外著名研究型大学的特聘教授也参与经济与金融本科专业的教学。工商管理类——会计学专业会计信息是了解各种组织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渠道。企业外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只有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做出分析评价,才可做出投资和贷款决策,其判断所利用的主要信息来源之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财务报表。财务会计信息向我们展示了企业在某一个期间的经营成果和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计算分析,可以发现各15&&&&公司盈利状况和偿债能力的差异。在企业内部,会计需要向管理者提供计划、预测、控制、业绩评价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这种为企业内部决策提供信息的会计活动称为管理会计。因此,会计师是一种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职业,不仅需要娴熟的专业技术,还需要实施很多在会计准则允许范围内的职业判断。不同的会计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会计师必须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会计系将为高端就业市场培养全方位与国际接轨的一流会计人才为其基本培养目标。在四年本科学习过程中,特别强调全面知识学习和定量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大量的会计、审计、财务、税务、会计信息系统等专业知识,还需要学习经济学、金融学、战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以及数学、计算机等课程。其中专业课程一律采用国际一流的原版教材和资料,大部分课程用全英文授课。实力跻身国内三甲的清华会计系不乏国内国际知名的教师,有近一半的教师拥有海外攻读学位的背景,所有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会计系的教学和科研还得到清华大学会计研究所的有力支持。工商管理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息技术不仅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驱动力,而且基于信息技术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正在从工具层转向战略层。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一,信息化对各个传统产业的渗透正在使传统产业自身发生质的变化。“培养信息化高级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是实现国家信息化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数字经济时代,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将使学生不仅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系统的管理学基础、必要的经济学知识和较强的中英文沟通能力,还具有系统、深入的信息系统分析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技能。清华大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专业之一,是一门综合经济、管理理论、信息技术的学科,在国内始终处于领军地位,学术声誉和人才培养都在全国名列前茅。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培养体系日臻完善,三分之二课程采用英文教学,学生不仅具有国际竞争力,而且掌握坚实的技能,他们既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基础,而且具有很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活动、全面发展社会实践是经管学院大力支持的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重要部分。、年,清华经管连续四年组织了大二全年级师生参与的大型农村实践调研活动,足迹遍及全国16个省、89个县,共计走访了244个企业,6087家农户。经管学院还有形式多样的由学生自发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以信管协会、金融协会、会计协会和经济协会四大协会最具代表性。清华经管学院同学在各类国际国内大型竞赛中成绩优异,在世界大学生英语辩论赛,香港CICC案例竞赛,丹麦CBS商学院案例竞赛,北京市高校经济学院辩论赛等一系列大赛中,清华经管学生屡创佳绩。陈悦汐2008级1班:最初是以一种谨慎专注的姿态,前来根植在清华园里,并憧憬开创一番新天地。校园甚美。林荫从容延展,建筑朴实镇重,荷塘月色溶溶。而随着渐渐的融入,到另一片更美的世界。教室和图书馆的静谧里无数耕读的身影,社团活动的精彩纷呈,16&&&&一个凝聚的班级给予的温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人,才是美之所在。清华带给我们的,是学会如何以一种更为朴素真实的方式,前行和生活。何佳锦2008级7班:自豪但绝不高傲,充实但绝不忙乱,平凡但绝不平庸,快乐但绝不疯狂——这就是清华经管的风度。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一颗期待着萌发的充满活力的种子,在清华经管的沃土中汲取营养。只有经管才拥有把我们所有人都培养成参天大树的力量。这里又是一个光芒四溢的舞台,想要发光的金子们都可以成为主角。每天清晨迎着树缝中漏下的小阳光踩着单车奔向教室的时候,每次从经管图书馆借出厚厚的一摞散发着油墨香气的书抱在怀中的时候,每晚下自习后在紫荆操场跑步冲入清华的风的怀抱中的时候,作为清华经管人的那种幸福与自豪,是发自内心的。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专业简介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llll中国第一台数控机床、第一台虚拟轴机床和第一颗微小卫星与纳型卫星国内最早从事微纳米机电系统技术研究的单位在全国率先设立微机电系统工程专业机、光、电结合多学科交叉招生专业: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基本概况先进的制造科学技术水平和实力是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而测控技术则已成为支撑人类有序、高效生产活动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基础,是推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技术保障。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以下简称精仪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工程学科院系之一,已有77载春秋的发展历史。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激光等新技术及现代机械设计、现代制造工程、现代控制及信息理论的发展,精仪系逐步形成了机、光、电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目前,精仪系拥有四个全国重点学科,即: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精密仪器及机械和光学工程;三个一级学科,即: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各学科在全国评估中均名列前茅。建有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CIMS工程研究中心和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国家机械基础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等国家级教学科研基地。师资力量精仪系现有在职教授51人,副教授5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04人。三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70余名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成果17&&&&精仪系注重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开辟了很多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研究领域。研究开发了中国第一台数控机床、第一台虚拟轴机床和第一颗微小卫星与纳型卫星;研制开发了分步重复自动照相机、图形发生器、光刻机、电子束曝光机工件台等半导体设备。近几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26项,其中主持“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4项,承担课题30项、“863”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项目60项、国防重大重点项目3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0项等。平均每年获国家科技奖励1-2项,部委奖励4-6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SCI和EI占50%以上)、申请专利60余项,获授权专利50余项。国家CIMS工程研究中心,获得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SME)颁发的“大学领先奖”。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俄罗斯、芬兰、瑞士等国的一些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在全国率先设立微机电系统工程专业,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和亚琛工业大学两所大学合作,开展该专业的联合办学,使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与国际接轨。人才培养成果精仪系历来注重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层面宽广、人文底蕴深厚的高素质、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学生具有机、光、电、控、计算机、管理的综合知识与能力,学生知识面广,适应性强,毕业生一直深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司、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几年,精仪系约有70%的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8%左右毕业生出国深造,其余毕业生考研或就业。毕业生就业面广,就业单位主要有:各大院校、研究院、科学院、国家重点行业、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涉及领域涵盖制造、航空航天、信息、管理等。历届精仪系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取得很好的工作成果,毕业生中有院士、企业家及各级党政领导。专业介绍精仪系采用学分制管理和弹性学习年限的本科培养模式,对完成并符合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优秀本科毕业生可直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设置了自然科学基础类课程、人文素质类课程、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机械大类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以及机、电类实验实践环节、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综合论文训练等。精仪系非常重视本科教学,知名教授、长江学者均为本科生开设研讨课,本科生课程全部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主讲。为实现宽口径专业教育,精仪系实行按系“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统一招生,前两年为基础平台的通识教育,第三年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和“微机电系统工程”三个专业方向分流培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任何现代社会产品,如飞机、航天飞船、运载火箭、人造卫星、电站设备、汽车、加工装备、集成电路、计算机、生物芯片、机器人等都是应用不同的制造方法,通过各种制造装备和手段完成的。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紧密围绕国民经济对机光电控一体化先进制造技术18&&&&及其自动化的重大需求,重点发展先进制造装备及其控制、精密与特种制造技术、先进制造信息化与系统、机器人及其自动化、润滑与节能减排、超高精密原子级光滑表面制备、仿生生物机器人、航空航天润滑与密封材料、先进电子制造装备、生物润滑材料、微纳机电系统、生物机械学与康复工程、机械故障诊断技术、智能材料与结构以及创新机械产品等领域的研制与开发。主干课程除自然科学、人文公共基础课之外,侧重学习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热工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系列课程、现代控制理论、制造原理、测试与检测技术等课程。本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后将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和力学基础,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两个工具,同时获得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工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等)、测试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方面的训练。先进制造技术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前沿学科和技术,学科跨度大,内容广泛,涉及制造业生产与技术、经营管理、设计、制造及市场等各个方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测控技术与仪器便成为信息技术的基础和关键,并与信息技术同步,朝着智能化、微型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并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倍增器”,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领域的各个方面。本专业是典型的机、光、电、计算机、控制紧密结合的专业,该专业重点开展精密测量与智能传感技术、惯性陀螺导航与控制技术、微/纳卫星系统技术、超大容量超高速体全息存储与识别、正交偏振激光原理与应用、近场光学、微纳光学、衍射光栅、精密计量、光谱仪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本专业培养具备测控技术方面设计、制造、实验、研究以及计算机应用等能力的现代高级工程科技人才。在掌握坚实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理论上,同时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两个工具,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学习课程包括精密工程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与控制技术、测试与信号处理技术、工程光学、激光应用与光电技术等以及实践训练。教学上致力于专业基础知识的夯实以及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结合,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竞争力和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具有在精密仪器、光学工程、精密工程及测控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开发的能力。能够担任相关专业领域的设计制造、生产运行、科技开发与管理工作。◆微机电系统工程专业21世纪,微纳米科学与技术将成为一种战略性的、占主导地位的技术,对人类健康、财富和安全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至少与20世纪中的集成电路、人造聚合物和抗菌素三大发明所产生的全部影响一样大。该领域的发展将支持科技、工业、经济、环境和健康以及国防等方面的发明和进步。微机电系统通过在微纳米尺度范围内对物质的集成与控制,创造并使用新的材料和装置,以实现不同功能的机电或机光电一体化智能系统,涉及电子、信息、机械、光学、物理、化学、材料、制造、生物等多种学科,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类专业。精仪系是国内最早从事微纳米机电系统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并在国内率先设立本科“微机电系统工程”专业。本系在光、机、电技术一体化方面的优势和研究成果为微机电系统工程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微型传感器研究及以微纳卫星与微型飞行器系统的研究为依托,为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高水平的技术平台。本专业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19&&&&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等课程基础上,学习一系列微纳米和微机电系统技术的课程,包括微机电工程材料、微系统设计、微机电器件与系统、微纳米测量与测试技术、传感器与信号、微结构光电子学、微纳制造导论等,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高层次微机电系统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还具备充分的国际竞争意识和在前沿交叉学科中从事研发的能力。毕业感言四年的大学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尽头,相逢的记忆还没有褪色,转眼间又迎来了离别的歌谣。时光婉转地收起四年的青春,岁月无息地刻下四年的耕耘,在这唤醒回首的时刻,回想在精仪生活的点点滴滴,眼前又浮现出一幅幅清晰的画面。大学四年,精仪给了我们充分的成长舞台。这里浓厚的学习气氛,让我们习惯于自习室里那平静的生活;良好的班级建设,让我们陶醉于集体给每个人带来的快乐。篮球赛、足球赛、系运会……一起为班级荣誉的奋斗将我们的心紧紧团结在一起,四年的同窗铸就了一生的友谊。第二课堂的精彩丰富了我们的大学生活,众多的社会工作积累了我们的实践经验。难忘在团委工作时和大家一起开会讨论、策划活动的日日夜夜;难忘新生机械创意大赛、机械设计大赛获奖者脸上自豪的笑容;难忘12·9大合唱我系获得大奖时的激动;难忘每年的系师生联欢晚会上那些精彩的节目带给我们的喜悦。大学四年,精仪给了我们家一般的温暖。感谢我们的班级,她承载了我们班所有同学四年的美好记忆。感谢我们的年级主任、班主任和辅导员,在我们茫然时给予最为真诚的建议,在我们成功时给予最为衷心的祝福。因为你们,精仪成了我们第二个家。因为你们,我们脱去了入学时的稚气,学会了用理性对心外的世界担当,用感性对自己的心灵承诺。大学四年,精仪给了我们放飞梦想的翅膀。我们即将毕业,奔向人生的下一站。此时此刻,我们发现,精仪为我们插上了翱翔的翅膀。在这届毕业生中,约有百分之十的同学选择出国深造,百分之四十的同学继续攻读本系的硕士或博士学位,百分之三十的同学到本校其他院系或其他院校和研究所读研,其余部分同学则跨入工作岗位,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们知道,我们的学长中有去大型国有企业的,如航天部门、中石油等,有去国内著名企业的,如联想、华为等,也有去外资企业的,如微软、IBM等,或许我们也会走上其中的一条路,但是我们不会忘记,是清华、是精仪为我们插上了梦想的翅膀,我们将谨记学校和系里对我们的教导,谨记清华人的责任,在各条战线上贡献我们的力量。我们就要向母校、向精仪挥手告别。不舍的是清华的厚重底蕴,难忘在精仪的点点滴滴。但面对梦想的召唤,我们收起记忆,毅然前行。祝福母校、祝福精仪的辉煌能代代传承,并随时间无限延展。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专业简介工业工程系招生专业:工业工程(考生外语语种限为英语)基本概况20&&&&工业工程是关于复杂系统有效运作的学科,它将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相结合,从系统的角度,对制造业、服务业等企业或组织中的实际工程与管理问题进行定量分析与优化。工业工程在国外已有百年历史,是美国七大工程学科之一,对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清华大学工业工程学科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3年第一批获准设立工业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1997年起设立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后又获准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予工业工程方向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成立于日,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普渡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萨文迪受聘担任首任系主任。工业工程系的目标是高起点、高水平,参照国际一流的标准,建立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的工业工程学科和教育体系。2006年10月,由6名国际工业工程领域权威学者组成的评估专家组对工业工程系进行了国际学科评估。评估报告认为:以美国近150所高校工业工程的教学水平为参照,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的本科教育达到了全美前20名的水平,研究生教育达到了全美前25名的水平。尤其是该系的本科教育给专家组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专家组用“superb(极好的)”一词来评价该系本科生水平。师资力量工业工程系现有教师2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讲师7人,高工1人,工程师1人。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21人,有博士学位的24人,均为留学回国、出国进修或者海外引进的人才。系主任、美国普渡大学Salvendy教授是国际上负有盛名的工业工程领域著名学者,也是清华大学第一位讲席教授。还聘请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EdwardF.Crawley博士、前国际人类工效学协会(IEA)主席IanNoy博士、美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博士、前美国德州大学(PA分校)工业工程系系主任、理工学院院长,现Foxconn集团董事长特别助理陈振国博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教授吴建福博士五位教授为工业工程系客座教授。国际交流工业工程系所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采用国际知名出版社的原版英文教材,并实行以英语为主的双语授课。已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系统仿真实验室、先进制造实验室、人因工程实验室和物流系统实验室。开放式办学是工业工程系的办学特色。每年选派2-3名本科生赴法国著名大学学习2年,回国后直接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每年与全球工业工程学科排名第一的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工业工程学院进行暑期本科课程合作,双方共有约40名的本科学生共同完成2~4门课程的学习;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开展了中德政府间双向联合培养硕士项目,每年选派约6~10名优秀研究生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学习一年,然后回清华完成硕士论文,可分别获得两校授予的硕士学位。21&&&&人才培养成果从2001年至今,工业工程系本科毕业生中攻读研究生约45%,一部分学生出国留学深造,其他为就业或创业等。工业工程系的毕业生,兼有工程与管理的基础,具备广泛的人际交往及组织能力,深受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国内大中型企业的欢迎,毕业生就业面非常宽广,可在制造和服务业企业中作为工业工程师、制造工程师、系统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物流工程师和管理人士,也可在政府或咨询公司成为管理人员、公务员或咨询师,还可成为学术界的专家、教授等。专业介绍工业工程系设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运筹与统计、物流工程与服务管理、生产系统工程、工效学与人因工程。工业工程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管理科学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深厚的数理基础理论,良好的外语和计算机能力以及宽广的工程、企业管理、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对复杂生产系统、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作的能力。工业工程系本科学生的课程设置包括三个层次: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课分两个方向课组:工业工程方向课组、物流管理方向课组。本科学制为四年,实行学分制培养。毕业后,部分优秀学生可直接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简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招生专业:人文科学实验班、社会科学实验班、社会科学实验班(心理学方向)、英语、日语早在1925年,清华大学就设立了国学研究院,并陆续建立国文、西洋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系所,成为中国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发展的中心,也是中国现代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吴宓、冯友兰、金岳霖、张奚若、朱自清、闻一多、吴晗、王力、陈达、潘光旦等学术大师都曾在此执教,他们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的学术特色,在治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时至今日,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精神和气质仍然被中外人文社科领域的学者所敬仰。水木清华的一方沃土孕育出曹禺、钱钟书、季羡林、蒋南翔、费孝通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人文学者和社会活动家。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清华大学文科院系大部分教学和研究资源并入兄弟院校。1978年后,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历程,清华大学重新恢复建设成为一所涵盖理、工、文、法、经济、管理、艺术和医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人文社科领域,学校先后恢复了外语系、社会学系、中文系、哲学系、思想文化研究所、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等,并于1993年底,成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2&&&&目前,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已经建设成为一个在国内外有相当学术影响的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的重镇,学院学科门类设置齐全、布局合理,下设中国语言文学系、外语系、历史系、哲学系、政治学系、社会学系、经济学研究所、思想文化研究所、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教育研究所、对外汉语教学中心、艺术教育中心等教学、研究机构,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全部文科学科门类。迄今为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已经获得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理论经济学等6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另有科学技术哲学、国际关系、高等教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英语语言文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等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3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还建有哲学、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社会学等4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有教工270人,其中,教授98人,副教授99人;另有博士后研究人员40余人。在学院现有教职工中,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其中,有多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百人工程”,有数十人为国家社科基金评议组成员和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教育系统评议组成员。其中李学勤教授获“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突出贡献者”称号,是目前我国唯一获此殊荣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年间,学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以及各类教学科研奖项约200项。多年来,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一直强调国际化开放办学的理念,学院引进多名外籍知名学者成为全职教师从事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学院现有外国留学生327人,每年在学院对外汉语中心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外国学生有1200余人。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队伍也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中外学生构造了一个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良好平台。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招收五个方向的本科专业,分别是:人文科学实验班、社会科学实验班、社会科学实验班(心理学方向)、英语、日语。(一)人文科学实验班和社会科学实验班人文科学实验班和社会科学实验班是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多年教学改革的成功实践,这两种班次实行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强调中外融合、文理交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重的教学理念,以求克服国内文科传统教育中专业划分过窄、过细、过早的弊病,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复合型文科人才的需求。实验班前三个学期不分专业,学习人文、社科类的通识基础课程,自第四学期学生分别进入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国际政治等六个专业方向,接受专业训练,获得相关专业学士学位。培养模式人文科学实验班和社会科学实验班的教学管理工作由学院统一负责。两种班次的培养目标均致力于培养和造就学生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宽厚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知识、较强的外语能力、坚实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基础,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从事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的基础研究、跨学科研究、跨文化研究,努力使学生成为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高端人文、社科人才。23&&&&(1)人文科学实验班本实验班的培养理念是:注重经典研读,关注学术前沿和社会现实,注重学科的综合交叉,强调人文精神传递和科学精神的培育。本实验班学生入学后第一至三个学期,实行不分专业的通识教育,通过经典研读、名家系列讲座等课程以及系统的英语学习,培养解读中外经典著作的能力,了解学科前沿的知识和发展趋向,打好专业学习基础。自第四学期开始,分别开设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等专业课程,实施双向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经过必要的考核,于文史哲三个专业中选择其中之一作为主修的专业方向,同时选修其他两个专业的相关课程。实验班为学生的专业课程选择与个性发展提供了充分广阔的空间。(2)社会科学实验班本实验班采用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重视专业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少而精。对于方法的强调高于对知识面的强调。重视学术研究训练。强调打好数学和外语的基础。本实验班的培养过程是:第一年和第二年学习基础课,尤其是打好数学和英语的基础,同时也接触专业基础课程,以便同学确定自己的学科兴趣,寻找到符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第三年和第四年,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以及专业的要求通过双向选择,分流到社会学、经济学、国际关系三个专业方向学习。国际交流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已经与欧美、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高校形成了众多的学生交流协议,为同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海外交流学习的机会。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五年中,学院外派访问学生超过100人。学生去向实验班的学生多数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据统计,2007年超过70%以上的实验班学生免试进入本学院或校内外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阶段学习。师兄师姐感言“我最骄傲的就是作为一个文科生来到了清华,尤其是进入了实验班,这个文科基地平台将历史、哲学、中文等专业的知识融为一体,让我在短短的一年多中有了在别的专业中得不到的收获”。“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一种视野的开阔和思维方式的改变。记得刚来的时候,我和班里许多同学都感到很迷茫,对自己的专业还存在着许多疑问。但现在,那些疑问早已不是疑问了,我们真心喜欢我们的学校、我们的专业和学习环境。领略到大师的人格魅力和严谨的学术作风,这些都让我们受益匪浅。”24&&&&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专业简介热能工程系ll一级学科在全国一级学科总体水平评估中居第一在校内率先实行独特的本科生导师制招生专业: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基本概况能源动力是维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能源的高效、清洁转化与利用科学与技术始终是世界各国优先支持和发展的热门学科和行业,并日益成为融合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航空航天技术、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技术的综合高新技术,是每个国家战略必争的高科技领域和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以下简称热能系)是培养从事能源动力领域研究、开发和管理高级技术人才的专门系科,是我国本领域最重要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热能系“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和“动力机械与工程”均是全国排名第一的重点学科和重点博士点。师资力量热能系现有教师80余人,其中教授37人(35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22人,拥有著名的热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补宣教授,著名的清洁燃烧和污染控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旭常教授,著名的能源动力工程自动控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教授、著名的叶轮机械与动力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洪德教授。5名年轻教授入选教育部实施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获得“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研究成果热能系设有热能工程、动力机械与工程、工程热物理、热能动力仿真与控制、流体机械与工程等5个研究所,并与电机系共同拥有“电力系统和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热能动力工程与热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煤的清洁燃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际著名能源公司BP合作建立了清华清洁能源研究与教育中心,,和日本三菱重工合作建立了清华大学-—三菱重工业研究开发中心,成立了清华大学燃气轮机研究中心,并且是清华大学中法合作培养硕士项目的三个参加单位之一。热能系的各学科与我国的能源、动力、环境保护专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国家高技术发展(863)计划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重要的国家科研任务。研究涉及能源、电力、国防、动力、航天航空、环保等工业领域和行业,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国际、国家、省市部委的奖励。国际交流热能系定期举办煤燃烧国际会议传热传质国际学术会议,流体测试技术国际学术会议。并与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交流,与美国Forst&&&&Wheeler公司、日本石川25&&&&岛播磨重工业公司、日本三菱重工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英国ABB公司、法国Stain公司、法国EDF公司、法国IHI公司、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Zedgon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工业大学等科技合作都取得较好的成果。人才培养成果热能系多年来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能源动力工程和热科学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工业企业、科研、教学的骨干和带头人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近几年来,约有60%左右的优秀学生直接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约10%左右的学生出国深造,其余同学参加就业。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包括能源、电力、航空航天、环境保护、信息技术、开发投资等。专业介绍热能系的一级学科在全国一级学科总体水平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一。它包括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和化工过程机械6个二级学科。热能系设置“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一个本科专业,学制4年。热能系积极推进本科生的通识教育,特别注重学生的数理化、外语和计算机基础,还要学习热与流体、力学、材料、机械、电工电子及自动控制等工科基本理论与知识。在专业知识学习阶段,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定方向的课组进行选修,专业知识领域主要涉及能源与环境工程、热科学与技术、制冷技术、航天航空动力系统、动力机械与动力系统控制、流体机械与工程、能源动力系统仿真、新能源等。实施学分制和本科—硕士分阶段有统筹培养,优秀学生可推荐免试直读硕士研究生,部分优秀学生还可免试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并有机会参加国际合作研究生项目。热能系还在学校率先全面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每位本科生同学在入学后均可通过双向选择确定自己的导师(可定期更换)。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专业简介汽车工程系lll国内最早设置汽车工程专业在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并荣获特等奖牵头承担国家863重大专项“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研究与开发”招生专业:车辆工程基本概况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是高度专业化、自动化的综合性工业。现代社会对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汽车工业的发展正期待着年轻的一代。清华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置汽车专业的大学,自1932年设立飞机及汽车组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汽车工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汽车工程系在汽车动力学与控制、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汽车安全性设计、汽车车型与车身设计、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26&&&&汽车和发动机电子控制、内燃机工作过程与节能及排放净化技术、汽车和发动机测试技术等方面广泛开展科研工作。师资队伍汽车工程系(以下简称汽车系)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授18人(其中14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等37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7%。科研成果汽车系科研条件优越,建有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研究所、德尔福-清华汽车系统研究所和汽车工程研究院等重要研究机构和教学、培训基地。汽车系在汽车动力学与控制、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汽车安全性设计、汽车车型与车身设计、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汽车和发动机电子控制、内燃机工作过程与节能及排放净化技术、汽车和发动机测试技术等方面广泛开展科研工作。多年来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委科研项目100多项。其中汽车碰撞试验与检测分析处理系统、15吨6×6沙漠物探专用车、电控汽油喷射技术、内燃机陶瓷材料应用、电动汽车关键技术、汽车防抱制动系统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多功能测试平台等研究取得了突出成果,获国家级、部委级奖17项。近年来,牵头承担国家863重大专项“氢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研究与开发”。国际合作汽车系与国内外许多著名汽车公司、科研单位和大学(如日本丰田、五十铃、东京大学,德国大众、亚琛工业大学,美国通用、福特、德尔福及密歇根大学等)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近年来,根据中德教育部的协议,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进行联合培养计划,每年选派优秀应届毕业生10人左右到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人才培养成果近几年来,汽车系本科毕业生中,大部分学生有机会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部分学生出国深造,其余同学根据“双向选择”的方式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汽车及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就业。专业介绍汽车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汽车及相关工业的高级设计与开发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等教育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受到扎实的理论基础、工程技术基础和全面的专业知识教育,不仅有很强的数理、力学、机械基础,而且有很好的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基础,知识结构合理,综合能力强。主要的专业课有: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内燃机原理、汽车结构拆装、汽车电子学、汽车及内燃机试验技术等,还开设十多门专业选修课。从2000年开始,汽车系汽车车型与车身设计方向每年招收15名有艺术天赋、理科成绩好、素质全面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适当减少工程技术类的课程,增加工业设计方面27&&&&的课程,如:透视与结构素描,综合造型基础,平面设计表达,立体设计表达,车辆人机工程学,色彩设计基础等。目标是培养有工程基础的艺术设计师或者是有艺术基础的工程师。汽车系学生培养的特点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清华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中连续获得SRT项目优秀一等奖;在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连年获得校社会实践组织金奖、优秀分队称号;在清华大学“挑战杯”学生科技作品展览中,汽车系已连续十余年位居前五名并两度捧杯;参加国际国内竞赛也屡获佳绩,其中,2006年参加教育部主办的第一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获得第一名并荣获特等奖;参加教育部主办的第二届机械创新设计竞赛获得一等奖。汽车系在学生文化、体育活动中也有突出表现,五年内三夺校运会乙组冠军,捧得“马约翰杯”,在北京国际马拉松长跑比赛上也屡次创造好成绩。清华大学法学院专业简介法学院●●校首位●●●近25%本科生可赴海外交流或交换学习国内唯一一家开设英美普通法系列课程的法学院保持国内高校参加国际法律比赛最好成绩的记录国内第一个拥有独立法学楼的法学院教师在国外获得学位以及在全世界前100名大学中取得博士学位比例居国内高招生专业:法学基本概况清华大学法学院创建于1929年,1952年由于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法律院系和法学教育在清华大学一度中断。1995年,清华大学正式恢复建立法律学系,1999年法学院正式复建。历史上,清华法学院曾培养出许多杰出的法学、法律人才,如前南国际法庭大法官、中国国际法学会前会长王铁崖先生,中国国际法学会前副会长陈体强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前副院长端木正先生等。今天,清华法学院已经成为名列前茅的国内著名法学院之一,在全国乃至国际法学教育界建立了自己的地位,成为我国法学教育和研究的一个重镇,同时也成为国际法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交流中心。法学院教学设施和科研条件在国内首屈一指。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法学大楼——明理楼于1999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同志亲自题写楼名。这也是国内第一次实现一个大学法学院拥有独立的法学楼,并且在国内率先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办公室。楼内配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办公设施,并专门用于教学实践的模拟法庭、学术报告厅、多功能教室等。28&&&&面积约有2,000余平方米的法律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集数字化与信息化于一身,配备系统空调及其他现代化设备。目前,法律图书馆拥有中外文法律书刊文献60,000册,同时订阅200余种国内外法律报刊、电子出版物等。除馆藏的现实文献外,学院还斥巨资购买国际权威法律专业数据库的使用权,读者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查询方式获取国内外的法律信息与法律研究资源。电子阅览室支持远程教学和电子教学等多项功能,可以实现与国外著名法学院的同步远程教学。师资力量清华法学院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在49名专职教师中,有教授23人(含博士生导师19人),副教授19人。法学院师资力量具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在国外获得学位的比例在全国的法学院当中是最高的,在国外获得学位的比例占到了42%;二是在全世界前100名大学当中取得博士学位的,在全国的法学院当中是为数最多的。清华有9名,位列第二的学校有4名。法学院名师荟萃,许多教授都是各自领域的学术权威,在国内外学界颇具影响。如商法学的王保树、朱慈蕴、施天涛教授,民法学的崔建远教授,刑法学的张明楷教授,民事诉讼法学的章程、王亚新教授,法理学的高鸿钧、许章润教授,国际法学的车丕照教授,宪法学的王振民教授,均属于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其中,崔建远教授、张明楷教授和许章润教授分别荣获第二届、第三届和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此外,法学院还聘请校外兼职教授23人,名誉教授1人,客座教授3人,顾问教授1人。在不断完善队伍建设的同时,法学院还每年聘请2至3名外籍教授来校长期讲学。同时还聘请海内外法学领域众多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座谈。教学科研法学院学科建设一日千里。学院目前已取得“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基地”,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点,法学理论、民商法学、国际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刑法学、宪法行政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等八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一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此外,法学院还举办了面向全球招生的LLM(法学硕士)项目、与香港大学合作的中国法律第二学位课程以及远程教育项目等。近十年来,法学院教师们在圆满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前提下,还承担了许多重大科研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如组织《公司法修改稿》、《民事诉讼法修改稿》专家稿起草、参与物权法典的制定、参与外交部门决策研究工作等。法学院历年都要举办数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一批批著名的国内外法学专家、学者,聚首清华法学院,交流、研讨国内外法学前沿问题,营造出严谨、求实、活跃、创新的学术氛围。国际化培养为适应全球化的大趋势和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法学院积极扩大对外学术交流。目前近25%的本科生有机会赴海外交流或交换学习。学院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杜克大学、密歇根大学、波士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巴黎大学、日本早稻田大29&&&&学、名城大学、横滨国立大学、名古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定期派师生互访。人才培养成果法学院实行“本科—硕士研究生分阶段有统筹”的培养模式,相当数量优秀学生可以通过免试推荐方式被保送进入本院硕士研究生阶段进行学习。部分优秀学生被推荐免试到清华其他院系或者其他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近几年,每年本科毕业生当中大约有15%进入世界一流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慕尼黑大学、伦敦大学等继续深造。法学院选择就业的学生就业率在全国各大法学院名列前茅。毕业生就业领域广泛分布于与法律相关的各个领域,其中本科生参加就业的同学80%进入了中央或地方国家机关、司法机关、金融机构、国有大中型企业、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等,如外交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开发银行总行、中国银行总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美迈斯律师事务所等。专业介绍——教学特色。清华法学院积极引进并倡导先进的交互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法,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环节。在中国进行首批“诊所法律教育”,与北京市海淀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共同设立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投诉与支持中心”,并设立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律诊所,通过对弱势群体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可以使学生了解最基层的民众的法律需求,了解适用法律的过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公益心、执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基础和广阔的学术视野,清华法学院还是国内唯一一家开设英美普通法系列课程的法学院,此外还有大量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教学模式。依照清华法学院自身培养模式,全面推行与国际接轨的学分制。除学校所规定的人文社科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以及必要的跨系选修课程之外,还设有法学绪论、宪法学、民法总论、商法总论、刑法总论、国际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等专业必修课。学院还开设了大量由本院教师、外请专家以及外教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并且按照课程的性质分为不同的课组,其中包括法理学课组、宪法与行政法学课组、法史课组、民法学课组、商法学课组、经济法学课组、刑法学课组、环境资源法课组、诉讼与仲裁法课组、国际法学课组、实践课组以及文献阅读课组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志向,在教师的指导下选修完成。——国际比赛。清华法学院不断探索法学教育的新道路,大胆地尝试以增强学生实务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其中,模拟法庭和模拟仲裁的训练就是其中的两项重要内容。在国际比赛中,法学院至今保持着中国代表队在亚洲杯-模拟法庭大赛(2000/东京,第二名)、国际商事仲裁比赛(2003/维也纳,第六名)、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比赛(2004/悉尼,第三名)和亚太商事仲裁比赛(2004/香港,第一名)的最好成绩。——社会实践。清华法学院在河北、新疆等地法院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努力引导学生利用假期深入基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寒暑假,80%左右的法学院学生在学院组织下,30&&&&奔赴祖国各地进行专业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处理法律实务的能力,还促进了学校的课堂教学,密切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国际型法学人才培养项目根据国家法治发展与全球化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的高层次法律人才,在2009年入学的新生当中,经过一年的学习之后,按照各人的兴趣、特长和能力,经过一定程序,选拔30名学生进入“国际型法学人才培养项目”进行训练。此项目要求学生在具备坚实中国法律功底的同时,还要熟悉外国法律和国际法律;学生不仅能够运用中文,还要能够熟练运用外语,成为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国际化的法律人才,具备在国际层面运用中国、外国和国际法律处理跨国法律事务、参与国际竞争和保护国家利益的综合能力和素质。1.双法双语:除了教育大纲所要求的中国法课程之外,学习的内容还包括西方主要国家的法律制度与理论以及国际法律;并可以直接选修为研究生开设的外国法课程。课程采用中英文双语讲授。除清华法学院教师外,还有来自世界一流大学(如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的知名教授参与课程教学。2.本硕贯通:在选拔保送研究生时,优先考虑进入本项目的学生。3.国内外培养相结合:凡是进入本项目的学生,优先考虑其出国、出境学习或者实习的机会。学生有机会参加国际性模拟法庭比赛,并被推荐到国际组织参加实习。在校期间参加暑期模拟法庭训练营(SummerMootingCamp)活动。4.全方位培养:凡是进入本项目的学生,均配备博士生导师担任指导教师,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人生发展指导。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专业简介航天航空学院lllll集航空、航天、推进等学科为一体成功发射“航天清华一号”微小卫星和“纳星一号”力学一级学科在教育部评估中排全国第一院长王永志院士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钱学森力学班”从2009年开始招生招生专业: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工程力学(钱学森班)基本概况清华大学航空学科的发展始于上世纪30年代。1938年成立航空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航空学科的创建和航空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时还曾邀请国际空气动力学大师冯·卡门来校讲学。在50年代初高校院系调整中,根据国家的统一安排,清华大学的航空学院迁出清华,参与组建北京航空学院。50年代末,为了发展以“两弹一星”为31&&&&代表的国防高技术,清华大学又先后成立了工程力学数学系和自动控制系,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学者,如钱伟长、张维、杜庆华、黄克智、过增元、杨卫等院士为了学科的发展付出了他们的努力和睿智,从而奠定了学院发展的坚实基础。清华大学工程力学学科在全国历次学科评比中一直位居第一名,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根据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清华大学明确提出了积极参与国防科研、发展航天航空学科的目标,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高强度投资。1998年,学校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去印尼签合同骗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