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学在进入全球化比较文学时会不会消亡

全球化语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
哈尼太龙网&&&观看来自哈尼历史深处的梯田&&
倾听来自哈尼内心深处的声音
||||哈尼文学||||||
全球化语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
――根据金平勐拉笔会上的讲课录音整理 
文来自:徐阳博客&&&&& 作者:
加入时间:
全球化对少民族文化的冲击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国,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从全球来讲,平均每两个星期就有一个语种正在消亡,现在有很多少数民族的语言都处于一种濒危状态,很快就面临着消失,有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正处于萎缩状态,在整个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他们的经济要发展,就必须对外开放,开放以后,发达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理念(强势文化)就必然侵入这一地区,这种强势文化的进入,造成了少数民族文化(弱势文化)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多少数民族作家和少数民族本身无所适从,不知道要怎么办。
面对强势文化,是接受?还是拒绝?如果接受,那么,我们的传统文化怎么办?如果不接受,我们又无法与这个世界接轨,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整个生存状态就会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这就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面对全球化大趋势,少数民族文化如何接受现代化?这个问题,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加思考地一味接受外来文化,放弃我们的传统文化,那么,若干年后,我们的这个民族就将会在这个地球上消失,少数民族将不再是少数民族。
“民族”这个东西本身就是一个文化概念,当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消失之后,这个民族实际上就已经不存在了。民族的概念不是种族的概念,若干个种族在同一地区生活,有了同一的文化,他就可能成为一个民族。民族的消亡也许是历史的必然,但是,从理论上来讲,民族的消亡是在阶级和国家的消亡之后。
面对全球化语言的大趋势,我们少数民族作者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怎么写?我们要接受一些什么样的东西?对于这个问题,首先介绍一下目前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状况。
2004年底到2005年初,一整个学区我都在北京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学习,在那里,我的同学多数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作家,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我了解了一下他们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情况。我的理解是,如果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文学创作也应该用你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字进行创作。比如,在新疆,他们的作家大多数都是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创作。我在鲁迅文学院学习的时候,认识一位来自新疆的同学,他就是用维吾尔文写作的,他的名气在全国虽然还不算太大,但他的小说每本的销售量都在一万册以上,可以肯定地说,他的作品是很受新疆地区读者的喜爱。在新疆,有一个少数民族叫柯尔克孜族,这个民族的人口只有10多万,柯尔克孜族自治州办了一个柯尔克孜文的文学杂志,很受当地群众的欢迎。柯尔克孜文实际上跟哈尼文都是1957年创立的,之前,他们的知识分子也不用柯尔克孜文创作,而是用维吾尔文,创立了柯尔克孜文以后,这种文字发展得很好,在柯尔克孜族中的普及也非常好。在柯尔克孜族地区,他们的作家都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写作。在内蒙,他们的情况与新疆有所不同,内蒙的作家们有用蒙文写作的,也有用汉文写作的。在西藏,使用藏文进行文学创作相对弱了一些,但也有少部分藏族作家使用藏文创作。虽然藏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但总体来说,藏文的使用程度并不是很高,包括在文学创作中。在中国,比较有影响的藏族作家如:扎西达娃、阿来等,他们都不用藏文写作,而是用汉语创作。从整个中国来看,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更为发达,比如,朝鲜族是没有文盲的,原因就是朝鲜族的语言文字非常的普及,朝鲜族作家用汉语写作的也是寥寥无几。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作家,你必须明确自己为什么写作?为谁写作?你是为了走向世界、走向全国、为了获得诺贝尔奖而写作,还是为你的民族而写作?我觉得,弄清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是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对于我来说,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就是为我的民族而写作。当然,在为我的民族而写作的同时,如果我的写作成功的话,也不妨面向世界,有这样一个目标并不影响我们为自己的民族写作,有了这样一个明确的目标,也就更加清晰了我们努力的方向。
&&& 就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来讲,我觉得有点可悲。
只有像傣族这样的少数民族,他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有很深厚的本民族文化传统,他们的文化传统有着规范的体系,他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吸收外来文化,这是很好的。
在云南,除了傣族之外的其他少数民族,如彝族、哈尼族等,他们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到目前为止,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发展是缓慢的,我的意思是说,他们的文学创作没有从自己民族文化传统里面升华出来。
在我的印象中,云南的少数民族作家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创作的,有两个傣族作家,他们是:康朗英和康朗甩,他们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很有名的诗人。景颇族在云南是一个使用本民族文字进行文学创作做得比较好的民族,他们曾经有过一个用景颇族文字创作的作者群,他们的作品境外读者都很喜欢,但从目前来看,他们的创作也不是很景气。回到我们这边来说,哈尼族的文字不悠久,仅仅半个世纪的时间,哈尼文在哈尼族中被接受的程度也不高,并没有普及下去,所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文学创作的人也很少。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来讲,我觉得这种现象有点可悲。
民族是一个文化概念,如果没有了文化特征,这个民族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少数民族进行文学创作,如果我们都用汉语的方式进行文学创作的话,我觉得,我们就是在加快自己民族的消亡。实际上,从民族的存在和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存在来看,我们帮的是倒忙,我们没有让本民族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我们没有能够学习我们的传统,我们自己很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不注意学习。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去学习外来的优秀文化,汉语、英语我们都应该学,而且要学得很好;哈尼语是不是也应该学呢,我觉得要学,而且要学得很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保持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接受外来的先进知识;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整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进一步发展。假如一个民族把自己封闭起来,对外界不闻不问,固执地按照祖先传下的生存方式进行发展,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行的,最终只能使这个民族失去生存的活力。反过来讲,如果我们只注重接受外来的文化,不注重继承本民族的传统,那么,其结果就是加快民族文化传统的消亡。
我为什么一再强调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创作,就是要提昌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学习。我的父亲是寨子里最大“摩批”,遗憾的是,在我少年的时候没有学习他所撑握的整套祭词,因为,哈尼族的传统文化完全是靠记忆相传的。假如,我们在既能够撑握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又能完整地撑握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那么,我们可做的事就丰富多了。虽然我现在很注意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但基础不是那么坚实。我觉得,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学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我是从1989年开始用哈尼文进行写作的,我认为,只有用哈尼文进行创作,才能够更真实地表达哈尼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况。如果用汉语写作,它就与哈尼族的传统文化失去了直接的关系,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很难归入哈尼文化或哈尼文学这一系统之中,所以,我们必须从哈尼文化的内部来发出声音,然后,我们的作品才有可能成为这个民族将来的文化传统。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不远的将来,真正的哈尼族作家文学是不可能存在的,哈尼族的文学永远只能是民间文学。随着时间的延续,民间文学消失之后,哈尼族就什么文学也没有了,我们的语言亦逐步消失,我们的下一辈不再会讲本民族语言,本民族服装也不穿了,人们很简单的认为这就是进步了,实际上,我们把自己丢失了,最终结果将是很可悲的。
从个人的愿望来讲,我很愿意以最大的努力来保护本民族文化传统,然后发展民族文化传统。其他少数民族同样也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也就是如何做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我们的工作可能成效不是很大,但是,我们可以唤起一部分人的文化自觉,如果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文化自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就可能保留得时间更长久,也会发展得更好。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文化意识、这样的文化自觉,那么,传统文化的消亡是很快的,这是毫无疑问的。通过文学来唤醒民族文化的自觉,我们对世界的贡献就是保持了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一样重要,文化的大同只会给人的精神生活带来疲劳。
最后,我谈谈对金平文学创作的一些看法。去年,金平举办了一次马鞍底文学创作笔会,笔会之后,徐阳传给我很多那次笔会的成果。编发了那次笔会的作品之后,我深有感触,首先,我觉得金平的作者总体层次比较高,这些年来,金平的文学创作氛围也很好,金平作者的诗歌和散文创作并不输给我们州的任何一个县(市),只是因为金平地处偏僻,所以,没有及时的展示出来,如果能够及时的展示出来,那么,金平的创作实力我认为是比较强的。金平的创作力量这么集中,很难得,而且水准也比较高。但在少数民族作者的培养方面,我觉得金平应该还可以做得更好。特别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我们少数民族作者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练好文字功夫,语言表达的尺度要撑握好,通过不断的写作来提高自己,有条件的,最好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来进行创作,尽量多的反映本民族的生活、感受、生存方式等等,没有条件的也要注意学习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真正把能够反映本民族文化的东西呈现出来给读者,这样,才是一个少数民族作者应该做的事情。20多年来,我很少写本民族以外其他题材的文学作品,这并不是说我不能写哈尼族以外其他题材的作品,而是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哈尼族题材的文学最需要我,写哈尼族是我一生的追求,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觉得,其他民族的作者也应该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民族。生活在民族地区的汉族作者关注少数民族也是很有必要的,反之,我觉得不太正常。如果你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却对这个地区的少数民族不了解、不熟悉,我认为,这样的作者视野不够开阔,你写作的局限性就很大,因为,你没有面对现实。金平的苦聪人就有很多汉族作家写过。我们的汉族作者不要以一种外来人的眼光去看少数民族,我们要尽量从内部去了解少数民族、贴近少数民族,从少数民族生活以及文化的内部来发出我们的声音,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好全球化语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全球化背景下比较文学之于文学研究的影响分析
> 全球化背景下比较文学之于文学研究的影响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比较文学之于文学研究的影响分析
编辑:唐萍
  摘 要:全球化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发展趋势。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为特点的比较文学研究,不论产生与发展都与全球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前全球化不断加深、文化多元格局逐步形成的过程,给文学研究的发展和更新带来了新的契机。比较文学研究通过帮助各民族、各国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借鉴、相互启发,成为走向世界文学美好理想的桥梁,是人类实现文学理想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比较文学;文学研究;全球化
  Abstract: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a trend in doubt. A cross-national stud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ross-language, cross-cultural, cross-disciplinary characterized, regardless of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associated with globalization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The current globalization continues to deepe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pluralism gradually form a pattern, and to develop and update literary studies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Stud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by helping all ethnic groups, mutual understanding among each other and inspire each other to become better world literature over the bridg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literary ideal of mankind.
  Keywords: Comparative L Literary S Globalization
  一、比较文学及其性质
  美国学者亨利・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将比较文学定义为:&超越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信仰领域,诸如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其他科学、宗教等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它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或几国文学进行比较,把文学与人类所表达的其他领域相比较。& 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已摆脱&二元&关系的限制,并突破了学科的界限,是一种跨民族、跨语言、跨国界、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使文学得以与其他意识形态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和相互启发,为比较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的汇通性研究提供了可能性,促进了文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
  文学的任务是描写人、研究人,比较文学则研究各民族的文学在自己面临人生的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感受、体验、态度、情感、追求等等,研究其间的共性与个性、相同与不同,研究这些同与异的产生原因。这样的研究显然可以帮助各民族间的相互认识,从而达到相互理解,比较文学由此成为各民族之间相互沟通的良好途径。
  随着后殖民时代和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东西方文学比较研究的兴起,比较文学名副其实地成为全球化的文学研究,成为了国际文坛上最有活力、最有成绩、最受人青睐的时代,因而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的一门&显学&。
  二、&全球化&时代下的挑战和机遇
  经济技术的全球化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猛烈地冲击着我们的思想、观念、意识,让我们像是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中。
  众所周知,民族文学是16世纪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崛起和民族语言的统一而逐渐形成的,导致民族文学带有其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的同质性和原生性;比较文学超越了语言和种族的界限,单一的文字语境被双边的、比较的视野所取代,对于更广泛地理解各国文学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比较文学不是为比较而比较,而是要通过对于跨越性文学现象的研究,探讨各国各个民族之间进行文学交流的历史和经验,探讨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的规律,以促进各民族文学的共同繁荣。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世界文学的理想。也就是说,它从一开始就是以打破国家、民族的界限,以文学的全球化为目标的。当前,在多元化文化时代,人们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不但获得了自由发展民族文化的广阔天地,而且可以通过比较研究来吸取他人之长,发扬民族优良传统,走向共同繁荣,从这个角度讲,全球化趋势又给世界文学理想的实现开创了一条道路。
  文化的挑战被视为全球化的最大挑战,因此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全球化与本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备受瞩目,如何重新认识本土文化成为重中之重。在民族主义者的眼中,文化全球化更像是文化霸权主义蚕食策略的&伪装&。从而他们呼吁保护本土传统文化,抵制文化全球化。
  三、比较文学研究的必要性意义
  民族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所以在它们进行交流时不免遇到种种障碍。如何克服障碍,打通交流的途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比较文学提倡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提倡平等、宽容的态度,这样的研究无疑可以很好地发挥文学交流的积极作用,促进世界文学的进程。
  首先,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学可以在一个孤立、封闭的文化空间中发展。人类今天已经无法回避各种生活方式之间的互相影响这一事实,任何一种文学在进行自我认识的过程中所面对的不是要不要考虑与其他文学的关系,而是在与其他文学的关系中如何实现自我认识。同样,要真正解释西方文学,不仅需要在欧洲文化及文学自身的传统中进行,也需要从中国文化及文学的观点中进行。
  其次,今天的任何一种文学研究深感有必要从比较文学的视域去理解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文学,以便在世界文学的整体景观下正确地评估本民族的文学,也更有效地推动本民族文学的发展。这一点在今天已基本上成为世界各国文学发展的策略,以使自己的文学在世界文化发展的格局中能够更有效的应对世界文化及文学的发展。
  再次,比较文学的研究成果充分说明并展现了世界各国文学之间相互借鉴与相互利用的历史事实。中国文学及文化发展的历史向我们说明,中国文学及文化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不断地向其他民族文化学习与借鉴的过程。今天人们赏读的唐诗就包含了自汉代以来中国文学及文化不断地向印度佛教文化学习与借鉴的成果。
  比较文学不仅以文学的全球化作为自己的远大目标,而且是从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桥梁,是人类实现自己的文学理想的通途,全球化的时代正是比较文学更好发挥自己作用的大好时机。
  [1] 《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页.
  [2] 吴光.比较文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2.
  [3] 王宁等.《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43、51页.
  [4] 陈悖刘象愚.《比较文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版.第2、3、4页.
下页更精彩:1
全球化背景下比较文学之于文学研究的影响分析相关推荐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和文学批评会消失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和文学批评会消失吗-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族文学研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