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武侠 师弟杀了师傅。主角被父亲花钱逼着拜武侠之天下第一刀刀法大师为师

KJJ1110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让兴趣,更有趣
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KJJ1110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fc4099',userId:,blogListLength:21};KJJ1110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让兴趣,更有趣
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KJJ1110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c39d9',userId:,blogListLength:21};题记    想写这样一篇文章已经很久了,估计会比较长那么一点,所以总是以时间不足来推脱,迁就自己的懒惰,可是阅读金庸小说的十几年以来,终究还是有很多想法的,期间尽管欣赏、推崇过别人的N多的绝妙网文,但是还是有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的冲动。常常也跟别人讲,自己的想法即使再有创造性,在没有逻辑严密、条理清楚地把它写出来之前,还是非常飘忽不定的,只有写下来,再经过一次次地修改,才有可能把思想中精华的东西真正地展现出来。    可惜啊,以前的诸多想法还是停留在脑袋一拍、灵光一闪的程度了,若干时光过去以后,现在基本上连残存的影子都不好找回,因此,还是硬着头皮,不管写出来的效果怎么样,总是以“大无畏”的或者说是“二皮脸”的精神把它呈现出来,呵呵,幸而只是Blog,看不上眼的人大可以一哂了之。    金庸的一十五部武侠小说,从大概1992年左右开始看起,初起也是看热闹的,零零碎碎,倒是全部都看完了;大学期间,自认为对其中的主要情节内容已经非常熟悉,开始看一些时下文学评论家们对金庸小说的品评,像北大的严家炎、孔庆东以及青年学着陈墨等等吧,那个时候网络还未大行其道,众多精彩绝妙的网络评论文章应该说是在2000年以后才看得到的。期间也曾混迹于金庸客栈、金庸茶馆之类的网站,一声不吭的浅水,因为自己吃几碗干饭还是清楚的,既没有像论坛上真正的发烧友一样,对金庸小说的任意情节——哪怕是犄角旮旯的东西都了如指掌,也提不出能够超越这些牛人的新观点来,所以,同样是看金庸小说,做人的差距真的是很大的呀……    对于张三丰的讨论帖子也多得不计其数,徜徉其中可谓启发多多,但是还是觉得自己也写那么一点点,算是对自己这么多年来有点交代吧,呵呵。其实目前真正的阅读,可以说是有N多的日子没有再细细地慢慢品味这些经典的小说了,有的时候,可能写东西的冲动并不是在于天天的苦思冥想,反而是持久以来的心灵上的积淀吧。    这里所讨论的张三丰,仅仅局限于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上的所谓北宋时期的武术家张三峰、传说中的什么“狗皮道人”没有什么关系,希望重视考据研究的同志们不要在这个上面较真,呵呵,献丑啦。    之所以想写张三丰,主要是在我的主观印象中,张三丰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林第一人。当然你也许会说,金庸小说中并不乏猛人,比如公认的《天龙八部》中的无名老僧、萧峰等、《射雕英雄传》中的王重阳、《神雕侠侣》中的老顽童、《鹿鼎记》中的洪教主洪安通、尤其是《笑傲江湖》中的东方不败、风清扬等、就是《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年轻气盛,武术上也是张三丰的一大硬敌,真要是面对面地死磕,张老道不见得能够打遍天下无敌手。可是,就像电影《精武英雄》里船越文夫说的,“中国人的武功是强调个人的修为,而不注重实战……练武的目标是要将人的体能推到最高极限,如果你要达到这种境界,你就必须要了解宇宙苍生”,陈真也深深的领悟到,“……的武功第一是指武功修为,而不是他的杀人伎俩”,张三丰在书中所达到的境界,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创立少林派七十二项绝技的达摩祖师、以及创立九阴真经的黄裳、创立九阳真经的无名高人,乃至于创立独孤九剑的独孤求败,可以说都不一定达到这个境界。    以下,就让在下一点一点的、从几个不同的侧面,来侃侃这位“中国武学史上不世出的奇人张三丰”(金庸语)。    一、天赋篇  二、武学篇  三、武力篇  四、张三丰PK无名老僧  五、张三丰PK黄裳  六、张三丰PK独孤求败(神雕侠侣篇)  七、张三丰PK独孤求败(笑傲江湖篇)  八、张三丰PK众位高手  九、情感篇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三峰挺秀、卓立云海——谈金庸笔下的张三丰之天赋篇(上)    想要成长为一代武学宗师,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曾经论证过成为军神的必要条件,从军事理论知识到实战经验、由治军的冷酷无情到无时无刻的冷静理智、再进一步从睿智的判断力到能够屡败屡战的坚强,当然,最后一个更为要命的是运气,咳咳……怪不得,军事天才都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呢。    那么,想成为一代武学宗师,也不很容易的呢,既然都是打嘛,基本上可以一对一的对应来看,不过在下感觉中间的那四项特质,可以归结为一个人的天赋,当然也不排除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在实际中锻炼得到,不过依在下之见,与生俱来的方面还是占据的比例高些。    张三丰(哦,对了,这是张真人后来为自己起的艺名,当时还叫张君宝,呵呵)的天赋,其实从我们第一次认识他就能感觉到了。张君宝第一次出场是在《神雕侠侣》第四十回“华山之巅”,算是陪伴他的师父觉远大和尚讨要经书来着。觉远本人也算是具备成为一代宗师的特质的,不过还是缺了点什么,说得好听点,就是总是把人往好的地方想,呵呵,犯罪嫌疑人就在眼前,可是嘴里理论了半天,还有“新五绝”在场压阵,还是没有搞定。这是君宝就忍不住了——    “师父,这两个恶徒存心不良,就是要偷盗宝经,岂是当真的心近佛法?”    看来张君宝内心还是有杆秤啊,对于觉远师父是批判的继承,至少没有像他那么迂腐,嗯,一种了不起的特质!这句话说的众人都是一凛,想来言语的意思说不上什么震撼,但是因为大家之前以身材取人,没有把他太放在眼里,但是这番话说得“中气充沛,声若洪钟”,导致大家要不自觉的再重新打量打量孺子了。    只见他形貌甚奇,额尖颈细、胸阔腿长,环眼大耳,虽只十二三岁年纪,但凝气卓立,甚有威严。    这副令杨过都暗暗称奇的相貌,在下看来,确实也觉得异乎常人,只能是慨叹一声,果然是奇人有异貌呀,只怪自己长得太平常,呵呵。    相貌的奇异我想并不是成为一代宗师的充分条件,不过张君宝确实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跟着觉远十载,就无意中修炼“九阳真经”六七年之久,只不过师徒俩可以说都没有意识到而已,但是深厚的内功修为确实为他以后外在的拳脚器械练习打下了基础的。君不见大侠郭靖的成长史,郭大侠从六岁多开始跟七位师父(实际上是六位)学艺,十年的时间里一直收效不大,马钰的评点说是“教而不明其法,学而不得其道”,其实他教给郭大侠的东西不过是吐纳之法,也就是内功修行了,好像叫什么“金雁功”吧,之后呢,大侠郭靖就仿佛开了窍,从降龙十八掌、空明拳,到九阴真经尽管也需要慢慢领悟,但终究不再是十年之内长进不大了,非但如此,只两三年时间,就可以跟准五绝的裘千仞相较高下,第二次华山论剑,也可以在新规则下面有一席之地了。    张君宝这位小朋友和乃师,身负了高深的内功而不自知,真是有点浪费,不过第三次华山论剑,有幸与新一代的五绝邂逅,相信九阳神功的咏物之期已经不远了。且看君宝小朋友的第一次出手,首先是觉远在君宝与尹克西纠缠之时还不断传授机宜,使其大有收获;而在经过了西狂杨过的些许指点之后,之前毫无基本功的他就敢于出手,尽管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但是出拳的方位却记忆不差,关键的一点,上场之后不晕场,呵呵。君不见,很多在底下练得很熟练的古今选手都上不得台面,关键时刻掉链子?那么,张君宝的这一次处女作战秀可以说是很成功的,至少对于他自己以后的发展来讲,是很值得的。依在下的浅见,离开五绝回到少林之后,张君宝会在闲暇之时反复的琢磨这次交手、也反复琢磨杨过所传授给他的高招,那种绝顶高手的一招一式,可以说都是千锤百炼、回味无穷的,否则,可没有数年之后的那次精彩比试,也可以说是那次比试,奠定了一代宗师的基础地位。
  三峰挺秀、卓立云海——谈金庸笔下的张三丰之天赋篇(上)    想要成长为一代武学宗师,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曾经论证过成为军神的必要条件,从军事理论知识到实战经验、由治军的冷酷无情到无时无刻的冷静理智、再进一步从睿智的判断力到能够屡败屡战的坚强,当然,最后一个更为要命的是运气,咳咳……怪不得,军事天才都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呢。    那么,想成为一代武学宗师,也不很容易的呢,既然都是打嘛,基本上可以一对一的对应来看,不过在下感觉中间的那四项特质,可以归结为一个人的天赋,当然也不排除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在实际中锻炼得到,不过依在下之见,与生俱来的方面还是占据的比例高些。    张三丰(哦,对了,这是张真人后来为自己起的艺名,当时还叫张君宝,呵呵)的天赋,其实从我们第一次认识他就能感觉到了。张君宝第一次出场是在《神雕侠侣》第四十回“华山之巅”,算是陪伴他的师父觉远大和尚讨要经书来着。觉远本人也算是具备成为一代宗师的特质的,不过还是缺了点什么,说得好听点,就是总是把人往好的地方想,呵呵,犯罪嫌疑人就在眼前,可是嘴里理论了半天,还有“新五绝”在场压阵,还是没有搞定。这是君宝就忍不住了——    “师父,这两个恶徒存心不良,就是要偷盗宝经,岂是当真的心近佛法?”    看来张君宝内心还是有杆秤啊,对于觉远师父是批判的继承,至少没有像他那么迂腐,嗯,一种了不起的特质!这句话说的众人都是一凛,想来言语的意思说不上什么震撼,但是因为大家之前以身材取人,没有把他太放在眼里,但是这番话说得“中气充沛,声若洪钟”,导致大家要不自觉的再重新打量打量孺子了。    只见他形貌甚奇,额尖颈细、胸阔腿长,环眼大耳,虽只十二三岁年纪,但凝气卓立,甚有威严。    这副令杨过都暗暗称奇的相貌,在下看来,确实也觉得异乎常人,只能是慨叹一声,果然是奇人有异貌呀,只怪自己长得太平常,呵呵。    相貌的奇异我想并不是成为一代宗师的充分条件,不过张君宝确实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跟着觉远十载,就无意中修炼“九阳真经”六七年之久,只不过师徒俩可以说都没有意识到而已,但是深厚的内功修为确实为他以后外在的拳脚器械练习打下了基础的。君不见大侠郭靖的成长史,郭大侠从六岁多开始跟七位师父(实际上是六位)学艺,十年的时间里一直收效不大,马钰的评点说是“教而不明其法,学而不得其道”,其实他教给郭大侠的东西不过是吐纳之法,也就是内功修行了,好像叫什么“金雁功”吧,之后呢,大侠郭靖就仿佛开了窍,从降龙十八掌、空明拳,到九阴真经尽管也需要慢慢领悟,但终究不再是十年之内长进不大了,非但如此,只两三年时间,就可以跟准五绝的裘千仞相较高下,第二次华山论剑,也可以在新规则下面有一席之地了。    张君宝这位小朋友和乃师,身负了高深的内功而不自知,真是有点浪费,不过第三次华山论剑,有幸与新一代的五绝邂逅,相信九阳神功的咏物之期已经不远了。且看君宝小朋友的第一次出手,首先是觉远在君宝与尹克西纠缠之时还不断传授机宜,使其大有收获;而在经过了西狂杨过的些许指点之后,之前毫无基本功的他就敢于出手,尽管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但是出拳的方位却记忆不差,关键的一点,上场之后不晕场,呵呵。君不见,很多在底下练得很熟练的古今选手都上不得台面,关键时刻掉链子?那么,张君宝的这一次处女作战秀可以说是很成功的,至少对于他自己以后的发展来讲,是很值得的。依在下的浅见,离开五绝回到少林之后,张君宝会在闲暇之时反复的琢磨这次交手、也反复琢磨杨过所传授给他的高招,那种绝顶高手的一招一式,可以说都是千锤百炼、回味无穷的,否则,可没有数年之后的那次精彩比试,也可以说是那次比试,奠定了一代宗师的基础地位。
  奇怪,第一次发主贴,怎么延迟这么大,总是发不出去?
  三峰挺秀、卓立云海——谈金庸笔下的张三丰之天赋篇(下)   张三丰的第二次与人过招,我相信应该发生在“华山之巅”三年之后,对阵的是昆仑派的创派祖师昆仑三圣何足道。想起跟他第一次做对手的是尹克西,唉,这位奇人的对手怎么总是这么的不俗啊……    昆仑三圣的琴、棋、剑,那是不用说的了,既然为圣,自然不同反响。潘天耕、方天劳、卫天望,这三个西域少林的好手既然与少林寺当时的天鸣方丈是同辈,实力实在是不可小视;纵使是天鸣方丈应付寺务较多,难以有精力精研武功,想来也不至于和罗汉堂首座无色、达摩堂首座无相差距太远,但是三人联手兀自战不到半个何足道,这位昆仑祖师的实力实在是……    我想金庸也是对张三丰十分推崇吧,能够安排他与何足道交手十招而不算是落败,并且暗示他内力之高远胜潘、方、卫三人而不逊于何足道。何足道的内功已经令方丈天鸣、首座无色和无相以及所谓的什么“心禅堂七老”折服,觉远的内功以及张三丰的内功那可真是……嘿,金老先生对于“九阳真经”内功威力的推崇也可见一斑。    再来看看此时的张三丰,当然其时仍称为君宝,我想三年前杨过在华山顶上传授了他四招之后,一定在这三年里无时无刻不在修习内功之余反复思索这四招的精华所在。可怜那时候真是没有什么名师指点(估计连一般的交流之人也无),不过我想也是塞翁失马,这也使他很早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个性,为他以后能够具备开天辟地的实力奠定了基础吧。正因为这四招在脑海里面已经根深蒂固、牢记不忘,所以在郭襄与无色过招使出了那招“四通八达”时,尽管使用的是剑招,张君宝还是一下子就认了出来,并且惊噫一声。嗯,真是个有心人呐,这样关注武学,以后不成功也难。  这是张君宝三年前遇到的机缘,可以认为是他武学上的启蒙教育,那么在正式比试之前,他还有一些收获,让我们更加了解到他在武学上的天份。    郭襄将手中那对铁铸罗汉递了给他,道:“这个给你。”张君宝一怔,不敢伸手去接,道:“这……这个……”郭襄道:“我说给你,你便收下了。”张君宝道:“我……我……”郭襄将铁罗汉塞在他的手上,纵身一跃,上了驴背。  
这对铁罗汉肚腹之中装有机括,扭紧弹簧之后,能对拆一套少林罗汉拳。    可以说,张君宝对于系统的临敌过招的格斗技巧是从这样的少林罗汉拳开始的。从他接受了郭襄的这份礼物,到最终与何足道交手,其间只相隔十天,这十天之内要想把少林罗汉拳都学全那是相当有挑战的。根据武痴澄观大师父的少林武学理论,少林功夫要从少林长拳开始,之后才练习罗汉拳,然后循序渐进,历经数十载,方始略窥一指禅的门径。那么张君宝既无少林长拳的基础,又无师父的指点,这十天满打满算一百二十个时辰,不吃不喝不睡也未必够用;不过看他之后的表现,那确实只能以天份高来解释了。    或曰:或许君宝同学只是照着葫芦练了一小部分,误打误撞正好能跟何足道见招拆解呢?嗯,也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性,不过这种误打误撞的概率相信是极低的。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张君宝所掌握的绝不仅仅是罗汉拳套路的熟练,相对于实战当中的随机应变与实际应用来说,按照习惯把固定的武术套路展现出来就只是小儿科了。惟其如此,我们才由衷地钦佩君宝同学,在不系统的接触武学仅仅三年左右,就能做到在实际的对战当中审时度势、沉着应对,除了天赋异禀,实在想不出怎么样才能解释的通,当然,越想越觉得,金庸先生也是对这位大宗师特别厚爱,不惜运用多种文学手法来塑造他,呵呵。    下来我们来看张君宝与何足道的实际对阵。    首先,我觉得在华山之巅之后,张君宝必定是在三年内时常勤练杨过所教的那四个招式,否则的话,不可能在紧急时刻用那招“四通八达”来救援觉远师父,然则此时此刻,张君宝的实力已经远非华山之巅时可比,何足道猝不及防着了道儿,竟然被击得退了三步。    何足道正自全力与觉远比拚,顾不得再抵挡张君宝这一掌,噗的一下,肩头中掌。岂知张君宝小小年纪,掌法既奇,内力竟也大为深厚,何足道立足不定,向左斜退三步。    这位何三圣自然是大大的挂不住了,誓以十招击败张君宝。第一招便声势极大、速度又快,不过张君宝却能不慌不忙的以罗汉拳中的“右穿花手”予以化解,而且——    这一招气凝如山,掌势之出,有若长江大河,委实是名家耆宿的风范,哪里是一个少年人的身手?    不禁感叹一句,这样的快速反应,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是经过科班出身的训练,也要像李云龙同志那样身经百战方有可能达到,可是显而易见,张君宝与这两样都不太靠谱,再一次的以其天赋作结便罢。    之后的几招,拆解得可谓波澜不惊——    但见张君宝“拗步拉弓”、“单凤朝阳”、“二郎担衫”,连续三招,法度之严,劲力之强,实不下于少林派的一流高手。    天鸣、无色、无相以及心禅七老见张君宝这几招少林拳打得如此出色,无不相顾骇然。    但是何足道不愧为昆仑三圣,另有杀手锏,一招“天山雪飘”考验君宝同学的应变能力,但是张君宝又一次的在主场为在场的观众奉献了他的不朽——    张君宝除了在华山绝顶受过杨过指点四招之外,从未有武师和他讲解武功,陡然间见到这般奇幻百端、变化莫测的上乘掌法,哪里能够拆解?危急之中,身腰左转成寒鸡势,双掌举过额角,左手虎口与右手虎口遥遥相对,却是少林拳中的一招“双圈手”。这一招凝重如山,敌招不解自解。不论何足道从哪一方位进袭,全在他“双圈手”笼罩之下。    猛听得达摩堂、罗汉堂众弟子轰雷也似的喝一声彩,尽对张君宝这一招衷心钦佩,赞他竟以少林拳中最平淡无奇的拳招,化解了最繁复的敌招。    之后的几招,又都是掌力之争了,张君宝一直以“偏花七星”相抗,但直到最后一刻,何足道都没能在内力上胜过张君宝,最后自然也不狂了,可谓铩羽而归,这位未来的何掌门用自己的略逊一筹,成全了未来的武当掌门。    综上所述,张君宝天赋异禀真乃不争的事实,唉,人与人就是不一样啊,差距忒大,君宝同学生来就是要以他的武术天赋,逐步完成其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业的。       发重了一篇,斑竹给删掉吧。
  是不是需要审核帖子啊?本来想一鼓作气发完的……
  三峰挺秀、卓立云海——谈金庸笔下的张三丰之武学篇     作为一代宗师,如果没有过硬的实战能力,武学素养仅仅停留在理论上,那真是不可想象的,毕竟,王语嫣只是一个特例,这样的女孩子不去跟人动手还可以谅解,况且她的武学理论素养也仅仅停留在熟读了诸多的武学典籍上,遑论什么创新了。    那么,张三丰的武功究竟达到了何等的境界呢?    在任何一个的网络论坛、社区里面,只要是武侠小说的版块,都会有网友津津有味地探讨金庸笔下武林人士的武功排名,有的只是凭感觉二而论,也有的则会经过详细的论证,列出来一二三等。在大家制定的英雄谱上,张三丰的排名一般都是位列前茅的,在此咱也凑个趣儿,分析一下张三丰的武学修为到底达到了何种地步。    《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显露武功的时候极少,除了少年时期与何足道的交手之外,很多有正面描写张三丰实战的场面。但是,即使只是在少年时期,在何足道看来,张三丰的内功已经“远在潘天耕等三人之上”,只是没有经过系统的武术招式学习,偌大的内功威力发挥不出来而已。那么在他独自一人上武当山修行以后,不但领悟到“九阳真经”的著者之谜,而且在他的勤学苦练之下,“十余年间竟然内力大进”,其后和九阴真经的作者黄裳一样,阅读了大量的道家经典,这对其内功的修炼是大有好处的。金庸先生基本没有提到张三丰的武学招式到底是从何而来,除了从那对铁罗汉身上所学到的“少林罗汉拳”,其余的拳术、掌法、乃至器械,应该都是自己所悟出的。写到这里,只得赞叹一声,牛,真牛啊……    我想在张三丰30岁左右的时候,在这个而立之年,放眼当时的武林,不能说是武林第一人也差不多。    
某一日在山间闲游,仰望浮云,俯视流水,张君宝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里豁然贯通,领会了武功中以柔克刚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长笑。    这一时刻,确实是石破天惊的一刻,但是从后面张三丰的经历来看,他所领悟的还不是很透彻,所以在95岁以后,每年都闭关九个月,潜心找寻心中“以柔克刚的至理”。基本上花费了五年时间,方始领悟到以柔克刚的至理所在——太极功,那时已是他的百岁高龄。    但是,哲学上所讲的否定之否定是很有道理的,尽管《九阳真经》上论述的更多的是后发制人、以静制动,但是根据武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张三丰在年轻时走的也还是刚猛的路子,或许“罗汉拳”对他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俞岱岩并不是武当门下最强的弟子,但是他的“震山掌”掌力,已是令之后在武林界名声显赫的殷野王大大的受不住,可见张三丰当时以刚猛的路子在江湖上行走之时,威力可想而知。张老道从一名丝毫武功招式都不晓得的少年,成为其弟子也能依靠七十二招“绕指柔剑”使明教白眉鹰王殷天正服输的武林耆宿,这样一位武学大师的成长历程,实在令人浮想联翩。那么就威力而论,“九阳神功”的刚猛内力几乎可排在金庸笔下内力功夫第一,但是其理论内涵又是强调后发制人、以柔克刚的,这种貌似矛盾、实则蕴含着深厚哲理的武学理论,也成为了张三丰武当一派的根基,为他能够开创一派奠定了理论基础。张三丰也还能够在百岁高龄尚且孜孜不倦的搞自我突破,呵呵,这位九阳神功的著者,见识武功我想还在黄裳之上。    张三丰显露武功,是在“百岁寿宴摧肝肠”那一章,当时幼年张无忌已经被玄冥二老其中之一给制住,甚至拖累得张翠山夫妇自裁以谢群雄。张三丰在伤心之余,依然很轻易地制住了这位当日令武当最强弟子俞莲舟身受重伤的玄冥二老之一。    
张三丰身形一晃,已到了长窗之外,只见一个穿着蒙古军装的汉子手中抱着一个八九岁的男孩。那男孩嘴巴被按,却兀自用力挣扎。    张三丰爱徒惨死,心如刀割,但他近百年的修为,心神不乱,低声喝道:“进去!”那人左足一点,抱了孩子便欲跃上屋顶,突觉肩头一沉,身子滞重异常,双足竟无法离地,原来张三丰悄没声的欺近身来,左手已轻轻搭在他的肩头上。那人大吃一惊,心知张三丰只须内劲一吐,自己不死也得重伤,只得依言走进厅去。    仅从这一节来看,说张三丰的武功已臻化境毫不为过,就算玄冥二老横行天下主要仗的是其阴寒无比的内功,但是就武学修为来说,也是江湖上一等一的好手,如此在张老道面前表现,真可谓老叟戏婴孩。    另外一次与人动手过招,却是与几名蒙古武官——    
张三丰叫道:“鞑子住手,休得行凶伤人!”急速扳橹,将渡船摇近,跟着身子纵起,大袖飘飘,从空中扑向小船。    两名蒙古武官嗖嗖两箭,向他射来。张三丰袍袖挥动,两枝羽箭远远飞了出去,双足一踏上船板,左掌挥出,登时两名番僧摔出丈许,扑通、扑通两声,跌入了江中。众武官见他犹似飞将军由天而降,一出手便将两名武功甚强的番僧震飞,无不惊惧。  
张三丰尚未回答,两名蒙古军官突然手举长刀,向他肩头猛劈下来。这两刀来势好不迅疾,小舟之中相距又近,实是无处闪避。    张三丰身于一侧,本来面向船首,略转之下,已面向左舷,两刀登时砍空。他双掌起处,已托在两人的背心,喝道:“去罢!”    掌力一吐,两名武官身子飞起,砰砰两响,刚好摔在原本所乘的舟中。    他已数十年未和人动手过招,此时牛刀小试,大是挥洒如意。    那为首的武官张大了口,结结巴巴的道:“你……你……你你莫非……是……”张三丰抱袖挥动,喝道:“老道生平,专杀鞑子!”众武官番僧但觉疾风扑面,人人气息闭塞,半晌不能呼吸。张三丰袍袖一停,众人面色惨白,齐声惊呼,争先恐后的跃回大船,救起落水的番僧,急划而去。    尽管不是与武林高手过招,整个过程却显得更加挥洒自如。    最令人惊心动魄的交手场面,很是短暂,确实出现在一个意外的场合。当时,那位自称是“空相”的刚相携少林神僧空性的首级,来到武当名为报信、实则意图暗杀张三丰,最恶毒的攻击也就发生在最令人意想不到之时——    
张三丰见空相伏地久久不起,哭泣甚哀,便伸手相扶,说道:“空相师兄,少林武当本是一家,此仇非报不可……”他刚说到这个“可”字,冷不防砰的一声,空相双手一齐击在他小腹之上。    这一下变故突如其来,张三丰武功之深,虽已到了从心所欲、无不如意的最高境界,但哪能料到这位身负血仇、远来报讯的少林高僧,竟会对自己忽施袭击?在一瞬之间,他还道空相悲伤过度,以致心智迷糊,昏乱之中将自己当作了敌人,但随即知道不对,小腹中所中掌力,竟是少林派外门神功“金刚般若掌”,但觉空相竭尽全力之劲,将掌力不绝的催送过来,脸白如纸,嘴角却带狞笑。    张无忌、俞岱岩、明月三人蓦地见此变故,也都惊得呆了。俞岱岩苦在身子残废,不能上前相助师父一臂之力。张无忌年轻识浅,在这一刹那间,还没领会到空相竟是意欲立毙太师父于掌底。两人只惊呼了一声,便见张三丰左掌挥出,拍的一声轻响,击在空相的天灵盖上。这一掌其软如绵,其坚胜铁,空相登时脑骨粉碎,如一堆湿泥般瘫了下来,一声也没哼出,便即毙命。    这位空相,我想论实力即使比不了当时的阿三以及十几年前的谢逊,实力也不会太差,可是在他的掌力之下本已身受重伤张三丰,却在电光石火的一刹那间将刚相一掌击毙,真是人跟人的差距也太大呀,武林中人的档次犹是如此。    那么此后,张三丰便几乎要独立面对三大高手的挑战,阿大的绝妙剑法、阿二的深厚内功以及阿三的少林金刚指力。尽管张老道已经身受重伤,但是领悟了武林中从未有过的以柔克刚理论的他,也没有把阿三放在心上,那么如果张三丰的九阳神功丝毫未损,对付阿二也不应该成问题,至于阿大,曾是被称为“八臂神剑”的丐帮前长老方东白,也不在话下。君不见,现学现卖的张无忌直接以木剑会斗方东白仍然未费很大力气?当然,张三丰还是很幸运的,金庸先生也不想让其心目中的武学气人面临尴尬的局面,张无忌挺身而出了,但是现学现卖尚且克敌制胜的太极功夫更加印证了张三丰独创武学的威力和伟大,可以说,到“太极初传柔克刚”为止,张三丰开创一派新天地的梦想才真正实现,而对于“九阳真经”的真正领悟才到了一个真正的高度,可以说是超越了当时的著作者,否则类似于“太极拳剑”的功夫应该早早就在江湖上风行了。    当然达到这样的高度真的是很不容易,非经过初期的“先发制人、刚猛浑厚”而不可得,张老道学究天人,连寿命也是创吉尼斯的,才有可能领悟到这样的高度,至于一般的武夫乃至于一般的高手,能把外门的功夫练到登峰造极就念“阿弥陀佛”了,即使能达到顶尖高手的程度,基本上也是时日无多了。这样的开天辟地的重任,也就历史性的落在了张老道身上。譬如全真教创派祖师王重阳,也算是当世豪杰,武林中第一人,可是那他师弟的话来说,“师哥自知寿限已到,那场谁也逃不过的瘟疫终究找上他啦”,不能说是英年早逝,可是比张三丰自然是大大的不如了,想来他年轻时从事抗金斗争,度过一段艰苦的岁月,中年时期又和林朝英有过一段感情经历与风波,生理与心理还是会多多少少受一些影响的;相反,张三丰几乎一生都处在一种淡薄之中,武学修为和身心修养相结合,寿命绵长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峰挺秀、卓立云海——谈金庸笔下的张三丰之武学篇(补)     张三丰的卓越独创能力尽可以让我们浮想联翩一番,但是金庸先生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尽管称不上全面,还是给我辈提供了一个领略这位武当祖师爷创造天赋的机会,也即“倚天屠龙功”的创始过程——    张三丰写了几遍,长长叹了口气,步到中庭,沉吟半晌,伸出手指,又写起字来。这一次写的字体又自不同。张翠山顺着他手指的走势看去,但看第一字是个“武”字,第二个写了个“林”字,一路写下来,共是二十四字,正是适才提到过的那几句话:“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今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想是张三丰正自琢磨这二十四个字中所含的深意,推想俞岱岩因何受伤?此事与倚天剑、屠龙刀这两件传说中的神兵利器到底有甚么关连?    只见他写了一遍又是一遍,那二十四个字翻来覆去的书写,笔划越来越长,手势却越来越慢,到后来纵横开阖,宛如施展拳脚一般。张翠山凝神观看,心下又惊又喜,师父所写的二十四个字合在一起,分明是套极高明的武功,每一字包含数招,便有数般变化。“龙”字和“锋”字笔划甚多,“刀”字和“下”字笔划甚少,但笔划多的不觉其繁,笔划少的不见其陋,其缩也凝重,似尺蠖之屈,其纵也险劲,如狡兔之脱,淋漓酣畅,雄浑刚健,俊逸处如风飘,如雪舞,厚重处如虎蹲,如象步。张翠山于目眩神驰之际,随即潜心记忆。这二十四个字中共有两个“不”字,两个“天”字,但两字写来形同而意不同,气似而神不似,变化之妙,又是另具一功。    近年来张三丰极少显示武功,殷梨亭和莫声谷两个小弟子的功夫大都是宋远桥和俞莲舟代授,因此张翠山虽是他的第五名弟子,其实已是他亲授武功的关门弟子。从前张翠山修为未到,虽然见到师父施展拳剑,未能深切体会到其中博大精深之处。近年来他武学大进,这一晚两人更是心意相通,情致合一,以遭丧乱而悲愤,以遇茶毒而拂郁。张三丰情之所至,将这二十四个字演为一套武功。他书写之初原无此意,而张翠山在柱后见到更是机缘巧合。师徒俩心神俱醉,沉浸在武功与书法相结合、物我两忘的境界之中。    这一套拳法,张三丰一遍又一遍的翻覆演展,足足打了两个多时辰,待到月涌中天,他长啸一声,右掌直划下来,当真是星剑光芒,如矢应机,霆不暇发,电不及飞,这一直乃是“锋”字的最后一笔。    张三丰仰天遥望,说道:“翠山,这一路书法如何?”    张翠山吃了一惊,想不到自己躲在柱后,师父虽不回头,却早知道了,当即走到厅口,说道:“弟子得窥师父绝艺,真是大饱眼福。我去叫大师哥他们出来一齐瞻仰,好么?”    张三丰摇头道:“我兴致已尽,只怕再也写不成那样的好字了。远桥、松溪他们不懂书法,便是看了,也领悟不多。”说着袍袖一挥,进了内堂。    张三丰只用了五个小时左右,就从这二十四个字的字里行间领悟出了这样一套神功,创造能力之强,真是令同侪汗颜啊,二十四个字、二百一十五笔,期间的变化更是不计其数,短短的时间,即使聪明如黄药师父女,也未必能快速领悟,看来也不由得要再钦佩咱们的张三丰祖师爷了。张三丰也就像书法名家在巅峰状态创作出一幅好字,之后兴致散去,再也难以复原出原始状态,“倚天屠龙功”也只不过是他小试牛刀,真正的在武学上的追求远远不止于此。得亏张翠山也算是精通书法,才能够与师父心意相通,算是在半天之内把这套功夫基本领悟了。    或许大家会说,这套功夫创作的是快了,可惜威力却一般,至少是没什么知名度。诚然,与武当派闻名遐迩的“梯云纵”轻功、武当长拳以及之后知名度更高的太极拳、太极剑相比,倚天屠龙功算是小兄弟了。不过大家可不要忘记,这些神功妙招都是这位张祖师爷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才创出来的,相比较而言,倚天屠龙功真是只能算是张真人的即兴之作,小Case啦,也不能期望太高。    而且,倚天屠龙功也并不能小觑,张翠山初学倚天屠龙功,即在都大锦等龙门镖局众位镖头师傅身上牛刀小试,却感觉到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巨大威力,一高兴之下,都忘记了将其“手骨脚骨折得寸寸断绝”来一报还一报——    
张翠山道:“我要将你们的手骨脚骨折得寸寸断绝。”这句话一出口,倏地跃起,飞身而前,史镖头举棍欲击,张翠山左手一挥一掠,使出新学的那套武功,却是“天”字诀的一撇。史镖头棍棒脱手,倒撞下马。祝镖头待要退缩,却哪里来得及?张翠山顺手使出“天”字的一捺,手指扫中他腰肋,砰的一声,将他连人带鞍,摔出丈余。原来祝镖头双足牢牢钩在鞍镫之中,但张翠山这一捺劲道凌厉之极,马鞍下的肚带给他一扫迸断,祝镖头足不离镫,却跌得爬不起来。    都大锦见他出手如此矫捷,一惊之下,提缰催马向前急冲。张翠山转身吐气,左拳送出,却是“下”字诀的一直,拍的一声,已击中他的后心。都大锦身子一晃,他武功可比祝史二镖头高得多了,并不摔下马来,恼怒之下,正欲下马放对,突然间喉头一甜,哇的一声,喷出一口鲜血,他脚下一个踉跄,吸一口气,只觉胸口又有热血涌上,虽是要强,却也支持不住,双膝一软,坐倒在地。    镖行中其余三名青年镖师和众趟子手只惊得目瞪口呆,哪敢上前相扶?    张翠山初时怒气勃勃,原想把都大锦等一干人个个手足折断,出一口胸中恶气,待见自己随手一掌一拳,竟将三个镖师打得如此狼狈,都大锦更身受重伤,不禁暗暗惊异,自己事先丝毫没想到,这套新学的二十四字“倚天屠龙功”竟有如此巨大威力。心中这么一喜,便不想再下辣手,说道:“姓都的,今日我手下容情,打到你这般地步,也就够了。你把囊中的二千两黄金,尽数取将出来救济灾民。我在暗中窥探,只要你留下一两八钱,我拆了你的龙门镖局,将你满门杀得鸡犬不留。”最后这两句话是他听都大锦转述的,这时忽然想到,随口说了出来。    那么倚天屠龙功又一次亮相,则是在天鹰教王盘山扬刀立威之时。两位天鹰教的大力舵主领会错了领导的意思,将巨石投向张翠山,这一下可谓是意想不到,堪称千钧一发——    
张翠山忽见巨石凌空压到,也是吃了一惊,假如后跃避开,便和昆仑派的高蒋二人一般无异,未免堕了师门的威望,这时候也不容细想,练武之人到了紧迫关头,本身蓄积着的功夫自然而然的使将出来。当下左手使一招“武”字诀中的右钩,带动左方压下来的巨石,右手使一招“刀”字诀中的左撇,带动右方压下来的巨石。那两块巨石本身各有四百来斤,再加上凌空一掷之势,更是非同小可。张翠山不以膂力见长,要他空手去托,那是一块巨石也举不起的。可是张三丰这套从书法中化出来的招术,实是夺造化之功的神奇。要知武当一派的武功,原不求力大,亦不求招快。只要力道运用得法,四两尚可拨千斤。这时张翠山使出师门所授最精深的功夫,借着那两名舵主的一掷之势,带着两块巨石直飞上天。    这两块巨石飞掷之力,其实出自两名舵主,只是他以手掌稍加拨动,变了方向。他长袖飞舞,手掌隐在袖中,旁人看来,竟似以衣袖卷起巨石,掷向天空一般。两块巨石一高一低,先后跌落。张翠山轻飘飘的纵身而起,盘膝坐在较高的那块石上。    在这个地方,显示出来的还只是倚天屠龙功招式的精妙以及武当一派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武学精髓,但是在这样的场合,张翠山还是鳌里夺尊,以至于殷素素也止不住称赞手下白龟寿坛主会办事呢。    后来,当时的强人金毛狮王谢逊出世,这些武林人士在他的手底下简直是毫无抵抗之力,张翠山虽有倚天屠龙功在身,但谢逊毕竟是前明教护教法王之一,硬碰硬的话招式的精妙已经不能起主导作用,到得后来他与谢逊义结金兰,化敌为友,而且在冰火岛上一待就是十载,倚天屠龙功也就快成了“屠龙之技”。十年以后,武当山上“百岁寿宴摧肝肠”,张翠山以死谢天下,这倚天屠龙神功也就算是失传了,武当的其余弟子不同书法,悟性也比不过老五,难以领会这套书法神功;即使是张三丰自己,没有了当初那份心情,也打不出那时的神乎其技,就如杨过的“黯然销魂掌”,在与小龙女十六年以后百年好合之时,黯然销魂掌也就剩下了徒有其表的躯壳。    但是,张三丰其人的创造能力,实在是必须以天人来看待了。
  三峰挺秀、卓立云海——谈金庸笔下的张三丰之武力篇     如果要说,张三丰是金庸笔下武林第一人,恐怕有异议的还是不少,因为尽管老张的对战能力、武学修为确实登峰造极,但是在金庸其他的著作中,也不乏理论、实战水平俱佳的顶尖高手。那么,在下要执意这么讲,又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来,实在是说不过去。这样吧,只能勉为其难,试着让老张与其他的顶尖高手逐一PK一下,看能不能得出在下开始给出的结论吧。    既然都是金庸先生所著,那么相信在他的心目中,也会对于笔下的这些武林耆宿有一些评价的。窃以为,金老先生对于张三丰的评价,与有意无意之间,还是与他人不一般的。其中,“武当山顶松柏长”中,认为张三丰为“中国武学史上不世出的奇人”,这真是一种难得的称誉;而在“太极初传柔克刚”中,对于张三丰的武学修为,又作出了“到了从心所欲、无不如意的最高境界”这样的极高评价,可见在金老的心目中,张三丰算是丰碑式的人物了,估计只有那传说中创立少林七十二绝技的达摩祖师,才可以与之媲美。    除此之外,金庸先生在书中很少对一个武学宗师作出类似的评价,但是在其公认的十五部著作中,身怀绝技的绝世高人也不在少数,其中有“天龙八部”中的无名老僧,“射雕英雄传”中的王重阳、黄裳,“笑傲江湖”、“神雕侠侣”中均虚写过的独孤求败,同样在“倚天屠龙记”中的少林神僧之首空见大师也算是一大强手吧。其余的顶尖武林高手,依在下的愚见,或者是纯粹的杀人机器(呵呵,或许有些言重),或者即使是对战能力也属一般高手之列,就不在这里讨论了,此处略过的人物有胡一刀、苗人凤、胡斐;狄云;萧峰、段誉、虚竹子、萧远山、慕容博、无崖子、李秋水、天山童姥;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林朝英;张三丰的师父觉远大师、张无忌、阳顶天;洪安通、陈近南、冯锡范、独臂神尼九难、归辛树;东方不败、风清扬、方证、冲虚、左冷禅、岳不群、林远图;陈家洛、袁士霄、张召重;“狗杂种”石破天;袁承志、穆人清等等等等,不想再写了,用到的时候再点评吧,呵呵……    在“倚天屠龙记”里,老张毋庸置疑是第一人,或许有人会说,小张(张无忌)在以九阳神功为基并且融汇武当各种武学、乾坤大挪移、圣火令上的秘密武功之后,老张可能将不再是小张的对手了。嗯,也有这么一说,至少在小张PK武当四侠的过程中,赢得还是比较轻松,唉,这四位不知道是不是一时着急没有想起来,何不采用“真武七截阵”呢,四人同使,就相当于八位高手的武力呢。我想,“真武七截阵”云云或许就是金老先生在“百岁寿宴摧肝肠”那一节临时想出的一份神功,主要是为了引出张翠山夫妇自尽一节,而又把这门功夫说得神乎其技,可是在之后的日子里,武当诸位门人却从来没有用过,甚至连提都没有提到。不管如何吧,小张的武力那是相当惊人的,直到最后,三位闭关修炼多年的少林高僧都没能把他如之何,小张还差点单挑了这三位,那么小张的对战能力是不用说的,尤其年纪轻轻,我想如果在相同年纪相比较的话,小张的实力无疑是最强的,他的强悍甚至可以推广到金庸先生的其他著作里面。可是比起老张的武学理论修为以及创造能力,我想小张即使再有若干年的着力培养,也难以望老张的项背,就像他的爸爸妈妈生前在谈到祖师爷时候说到的那样,“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武功只是小道,他老人家所学远不止武功,唉,博大精深,不知从何说起”、“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那么,老张在“倚天”当中的竞争对手还有空见大师一人。唉,说起来,这位高僧确实修为颇深,佛法精湛,武功盖世,尤其是一身的少林金刚不坏护体神功,端的让任何高手都难以近身。除此之外,这位高僧轻功也是极高,一击之下退身,便飘身在四丈之外,相比较而言,老张在武当山进逼玄冥二老之一(也不知道是哪个老家伙来着,呵呵),使用的轻身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老张爱徒自尽在前,又要解救徒孙,而且是在挟持者施展轻功跳起欲离去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悄没声息的控制住玄冥二老之一,我想这份轻功以及心理状态的调试,应该要在空见大师之上的。    另外,就是两个人在遭遇到意外袭击之时的状态,不管怎么样,空见和谢逊是在打赌对战,当然空见宅心仁厚,没有预料到谢逊的苦肉计,可是相比较而言,老张更加想象不到,所谓的少林神僧“空相”也竟然是刺客;其次,到底是七伤拳厉害还是金刚般若掌厉害,在下也没有理论及实战依据,但是七伤拳击在空见胸腹之间,金刚般若掌却是双手发出,击在老张的小腹之上,依在下愚见,受损害程度应该是张三丰的要更厉害一些,但是,空见大师却终于伤重不治,当然,或许他宅心仁厚,也不准备致谢逊于死地了;而张三丰,于重伤之际,依然很轻松的秒杀刚相(小样儿,杀你跟捻个臭虫差不多),显示出巨大的战斗能力。综上所述,或许挂一漏万哈,张三丰可以说在小组赛中脱颖而出,可以晋级决赛,与其他著作中的牛人们一争高下了。    至于我们的阳顶天教主,实在可惜了他那么嚣张的名字,祖传下来的“乾坤大挪移”苦苦修炼无果,还在关键时刻心理素质没有达到足够好,只落得走火入魔,一代豪杰就此殒命,实在令人扼腕。攻击能力与小张相比尚且不足,离这位武当的祖师爷,就差得更加厉害了。
  张三丰PK无名老僧    “天龙八部”中的无名老僧,在原著中实在是谜一样的人物,武功极高,佛法也甚精湛,只在第四十三回蓦然出现,给人一种神龙见首不结尾的感觉。倏忽来去,真是令我辈神往啊……而各位“天龙八部”的读者,对这位老和尚也饶有兴趣,就有一些研究者们翻遍全书、思索再三、又经过极严密的逻辑推理,猜测了这位高僧的无数种身份,其中更不乏惊人之语。在下可只有面对显示屏上的各色网页瞠目的份儿了,这些言语窃以为只能姑妄听之,估计金庸先生在作书的当时以及以后,都没有想到这么精细吧,我等在此枉论武侠人物,就如同各位红学研究者们逐字逐句研读“红楼梦”一样,或许只能惹得原著者一哂而已。    闲话休提,还是说这位武功超群的大和尚。尽管貌不惊人,底细连少林寺内部自方丈以下的各位高僧都猜不透,但是佛法见解极为高明,而且以此为基础其武学理论修养也非同一般。先是说教一通,让众人如同醍醐灌顶,而后便显示武功,让吐蕃国师鸠摩智的无相劫指功夫如同失效,原书中这样描写老和尚的功夫——    
忽听得嗤、嗤、嗤三声轻响,响声过去更无异状。玄生等均知这是本门“无相劫指”的功夫,齐向鸠摩智望去,只见他脸上已然变色,却兀自强作微笑。    原来鸠摩智越听越不服,心道:“你说少林派七十二项绝技不能齐学,我不是已经都学会了?怎么又没有筋脉齐断,成为废人?”双手拢在衣袖之中,暗暗使出“无相劫指”,神不知、鬼不觉的向那老僧弹去。不料指力甫及那老僧身前三尺之处,便似遇上了一层柔软之极、却又坚硬之极的屏障,嗤嗤几声响,指力便散得无形无踪,却也并不反弹而回。鸠摩智大吃一惊,心道:“这老僧果然有些鬼门道,并非大言唬人!”    那老僧恍如不知,只道:“两位请起。老衲在少林寺供诸位大师差遣,两位行此大礼,如何克当?”玄生、玄灭只觉各有一股柔和的力道在左臂下轻轻一托,身不由主的便站将起来,却没见那老僧伸手拂袖,都是惊异不置,心想这般潜运功力,心到力至,莫非这位老僧竟是菩萨化身,否则怎能有如此广大神通、无边佛法?    之后,无名老僧又制止了萧峰、慕容复即将引发的肢体冲突,所用的功力在萧峰看来,实在是高明得多。    
他双掌只这么一合,便似有一股力道化成一堵无形高墙,挡在萧峰和慕容复之间。萧峰排山倒海的掌力撞在这堵墙上,登时无影无踪,消于无形。    萧峰心中一凛,他生平从未遇敌手,但眼前这老僧功力显比自己强过太多,他既出手阻止,今日之仇是决不能报了。    这样看来,这样的护体神功,可比空见大师的修炼要强得太多了,因为空见大师尚需要与对方的拳脚产生接触护体神功才能发挥作用,同时对攻击方也产生反作用,至少曾经让谢逊经受不起;而这边的老和尚,却可以在身体周围三尺左右产生缓冲地带,既能抵挡攻击方的拳掌功力,还不至于把这种攻击力反弹回去伤及无辜的花花草草,真正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又如当世美利坚之TMD、NMD等防御系统,在对方攻击未到之时,便将这种攻击消灭在本土之外。牛!相比而言,空见大师的护体神功只是无名老僧的初级阶段,可叹,相隔不过二百年左右,少林神功竟然失传至斯,江山代有新人出,一代难比一代强啊。    护体神功见识的只是老和尚的防御能力,其进攻能力同样惊人。慕容博的功力不敢说是当世第一,也很少有几个人能够超越他,但是在老和尚的眼中,却如同婴儿相似——    
那老僧点头道:“那也容易。”缓步向前,伸出一掌,拍向慕容博头顶。    慕容博初时见那老僧走近,也不在意,待见他伸掌拍向自己天灵盖,左手忙上抬相格,又恐对方武功太过厉害,一抬手后,身子跟着向后飘出。他姑苏慕容氏家传武学,本已非同小可,再钻研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后,更是如虎添翼,这一抬手,一飘身,看似平平无奇,却是一掌挡尽天下诸般攻招,一退闪去世间任何追袭,守势之严密飘逸,直可说至矣尽矣,蔑以加矣。阁中诸人个个都是武学高手,一见他使出这两招来,都暗喝一声采,即令萧远山父子,也不禁钦佩。    岂知那老僧轻轻一掌拍落,波的一声响,正好击在慕容博脑门正中的“百会穴”上,慕容博的一格一退,竟没半点效用。“百会穴”是人身最要紧的所在,即是给全然不会武功之人碰上了,也有受伤之虞,那老僧一击而中,慕容博全身一震,登时气绝,向后便倒。    可叹慕容老先生,想了那么一大堆后着,却一点也没有用上,老和尚看来是很擅长攻击移动靶的,真是一击必中啊,攻击能力(包括招数和掌上的力道)那是相当的强,考虑到慕容博只是被震晕了,并没有真正毙命,那么无名老僧对于力道的掌控也是令人佩服呀佩服。    再看无名老僧第二招直取萧远山——    
那老僧道:“慕容少侠倘若打死了你,你儿子势必又要杀慕容少侠为你报仇,如此怨怨相报,何时方了?不如天下的罪业都归我罢!”说着踏上一步,提手一掌,往萧远山头顶拍将下去。    萧峰大惊,这老僧既能一掌打死慕容博,也能打死父亲,大声喝道:“住手!”双掌齐出,向那老僧当胸猛击过去。他对那老僧本来十分敬仰,但这时为了相救父亲,只有全力奋击。那老僧伸出左掌,将萧峰双掌推来之力一挡,右掌却仍是拍向萧远山头顶。    萧远山全没想到抵御,眼见那老僧的右掌正要碰到他脑门,那老僧突然大声一喝,右掌改向萧峰击去。    萧峰双掌之力正与他左掌相持,突见他右掌转而袭击自己,当即抽出左掌抵挡,同时叫道:“爹爹,快走,快走!”不料那老僧右掌这一招中途变向,纯系虚招,只是要引开萧峰双掌中的一掌之力,以减轻推向自己的力道。萧峰左掌一回,那老僧的右掌立即圈转,波的一声轻响,已击中了萧远山的顶门。    便在此时,萧峰的右掌已跟着击到,砰的一声响,重重打中那老僧胸口,跟着喀喇喇几声,肋骨断了几根。那老僧微微一笑,道:“好俊的功夫!降龙十八掌,果然天下第一。”  
这个“一”字一说出,口中一股鲜血跟着直喷了出来。    呵呵,在下再来点评一下。看来老和尚的护体神功也有致命缺陷,那就是在自身进攻的同时,防御能力会大受影响,不只是打个对头折了,防御能力甚至还不如全力抵御对方攻击时的空见大师。或者当真是降龙十八掌天下第一了,老和尚也说了,佩服得紧,但是窃以为恐怕还是金老先生出于对萧峰的喜爱,让他露露脸。书中也有言,萧峰尽管不是名义上的天下第一,但是其有生以来所有参加的对抗性战斗却总能笑到最后,呵呵,所以说,要作对也不能跟主角、正面人物、主人公作对嘛,鉴于著作者的喜欢以及剧情的需要,主人公就像拥有了不死之身,最后取得胜利的总是他们啊。所以啊,尽管无名老僧几乎可以被视作天人,但还是中了萧大侠一记降龙十八掌,口吐鲜血而去。看他受伤之后拎着萧远山和慕容博远去,我想这老和尚抗击打能力还是够强的,呵呵,在遭受到意外打击之后,也极有能力发起二次打击,与张三丰相当,甚至还有过之。不过老张伤在小腹,属于人体最不抗打击的区域,老和尚伤在胸口,外围还有肋骨可以作一下缓冲,而且老张事出意外,老和尚却对于即将到来的降龙十八掌心中有数,相比较而言,在下愚见认为,还是老张要技高略微半筹。    总体来讲,张三丰所创立的武当派,秉承道家的基本理论,可谓是攻中有守、守中带攻,两者并不截然割裂开来。至于那十三太保的横练功夫,估计更是被老张嗤之以鼻并弃之无疑的。面对对方的攻击,或者是以自身的攻击予以消解,或者如果对方至强的话,可以采取积极的防御政策,迂回躲闪,并瞅准机会再行攻击。像这样以护体神功的消极防御,估计老张打死也不会赞同,道不同不相为谋,护体神功或许只适用于慈悲为怀的少林高僧,奉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法则,遵循“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宗旨,用进废退,开创出威力惊人的护体神功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这里没有看不起少林派武功的意思,少林功夫很伟大,不过武当张三丰的伟大之处与之不相同而已。    少林自建派以来,达摩祖师遗留下来的七十二绝技,就没有人完全掌握过,掌握过数门、乃至十几门就算是神僧了。这里的这位无名老僧,以其修为来看,似乎是把所有的绝技全部掌握了,也或许依靠自己的佛法修炼,已经到了不需要掌握什么绝技就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但依在下看来,其思维模式应该还是在达摩祖师的框架里头,充其量只是了解了达摩祖师的物质及精神遗产,算是另外一个达摩祖师而已。而张三丰,依靠其马拉松式的战斗实践生涯(这个真的是别人难以望其项背,呵呵),以少林入门武功作为出发点,历经一生的钻研,以九阳真经和道家的理论为基础,遵循着马克思螺旋式上升、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可以说是把武学理论和实践引领到一个极高的高度,从这一点来看,PK无名老僧,乃至于PK达摩祖师,都是老张要占上风的。也应该如此,老张距离达摩祖师的年代,没有一千年,也有五百年,这么长的岁月长河,武学的理论和实践总是要向前发展的啊。
  张三丰PK黄裳     历史上的黄裳确有其人,只是却与金老爷子所言不符啊。史载,黄裳() 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历官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卒赠少傅。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让人心醉,观赏把玩不已。代表作有《卖花声》、《永遇乐》([一]、[二])、《宴琼林》(一)、《喜迁莺》(二)、《减字木兰花》、《渔家傲》(三)、《蝶恋花》([五]、[十三])等,其中以《减字木兰花》为最著名,流传很广。该词写龙舟竞渡夺标的场景,以红旗、绿柳、烟波、金碧西楼等富有特色的景物和鼓击、欢声等震耳欲聋的声响来渲染热烈的气氛和紧张的行动,再现了当时的火暴场面:“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其震动人心的效果可与潘阆那首著名的描写钱塘江潮的《酒泉子》相媲美。有《演山先生文集》,其词结为《演山词》。    有网友考证,根据陆游的一份奏折,这位黄裳似乎在福州作过知州,估计也组织团练、乡勇什么的讨伐过小规模的明教教徒。呵呵,这种考据之类的工作,我等非史学专业的门外汉会搞得头昏脑胀的,现在先不讲了,毕竟,张三丰的事迹也只以金庸著作为准嘛,那么黄裳的武学修养在下也就只以金书为准了。可是黄裳先生只在老顽童周伯通的引述中出现,而这位老爷子言语的可信程度毕竟不能达到百分之一百,所以还是姑妄听之、呵呵,姑妄信之。    其实,黄裳先生才真正是自学成才的,正如他自己讲的,没有师父,相比较而言,张君宝还是有师父的,例如觉远大师,尽管只是教了他一些强身健体之道;还有杨过,总算也亲自指点过与高手的对战之法;另外,那一对小铁罗汉对拆的一套少林罗汉拳,总算也是帮助其入门吧。而黄裳可以说至始至终没有任何人给他讲授过什么东西,呵呵,一直是一个人在战斗。那么从这一点上看来,至少张三丰不能说要胜过他。不过他们自学的途径还是有很大的相似点的,张三丰在对“九阳真经”逐步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多读道藏”,十几年以后内力大进,这里的大进可真的不是一般的高深,别忘了,在内力大进之前,那位何祖师爷就已经对之钦佩的很了;而黄裳同学尽管在武学的道路上走的属于是成人自学那条路,但是在他对于每卷道藏都精细研读的基础上,内力的精进更是惊人,时间上用的少很多,区区数年而已,在这里也留个存疑,不知道是不是老顽童有些夸夸其谈。    那么这个时候,黄裳就已经算是一代高手了,明教的法王、使者什么的已经不再是他的对手,就这个阶段而言,可以说还不是青年张无忌的敌手,武功未到那个地步,与青壮年时的张三丰没有什么可比性,因为实在没有资料来展现青年张三丰的武力。那么后来,当武林中各派均与黄裳为敌,群殴也好,车轮战也好,将黄裳战败并且“灭其门”(这些名门大派也够狠的),老黄就只有先避其锋芒、隐退起来了。当然,老黄与别人动手还沾了这样的光,就是他自己算是闭门造车,不属于任何派别,自然也没能受邀参加一下行业交流会,武林中人从来未见过这样的武功招法,大家出其不意的,也会手忙脚乱、马失前蹄什么的。    黄裳在隐退之后,那是要憋足了劲儿报仇的,他人既聪明,记忆力也是相当惊人,把数十名高手的招法全部记下来,然后想破解之法。唉,四十年啊,总算没有白熬,他自觉得已经可以独立对付这些人的群殴了,我的青春我做主没错,可是这么大好的青春浪费在这上面,呵呵,仔细想一下不值得,而且效率也不很高。估计老黄也算是开创型人才,而不属于攻坚型人才,针对现有的招数想出破解之法,太难了点。在这一点上,学了他变了味儿的教材的学生欧阳锋就很有天赋,三五天时间,就把丐帮的镇帮之宝三十六路“打狗棒法”给破解了(详见“神雕侠侣”第十一回“风尘困顿”),依在下之见,打狗棒法至少应该不次于黄裳先生致力于破解的每一位高手招式吧;同样,即使是魔教十长老,在破解五岳各剑派剑招之时,也没有花费经年累月的时间,况且既被困于暗无天日的山洞,那是饮食起居各方面条件都差劲得很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十位长老都能变压力为动力研究出五岳各派剑法的弱点予以克制,这份能力魄力确实值得佩服,至于时间嘛,想一想人类、即使是武林高手,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的生存时间就可以知道了,估计用的是时间不会很长的。想想黄裳,四十年如一日,以四十位高手的招法计算,基本上平均一年钻研出一个人的招法破解之术,嘿嘿,有点落后哦……    但是,黄裳毕竟也算是一代宗师,自学能力和开创性本事是很了不起的,而且办事认真,不仅体现在认真校对上,对数十位高手的武功家数进行认真研究、并做有针对性克制钻研,可以看得出,黄老前辈留下的这笔遗产还是比较丰厚的,“九阴真经”浮现江湖,就因为其巨大的作战能力受到所有人的追捧。黑风双煞仅仅提取了下卷——技巧篇中两项小技能,就横行江湖无人能敌了。唉,第一次接触“射雕英雄传”不是因为书,而是电视连续剧,当时太原电视台首播的时候,那真是……印象很深的除了帅哥美女主角,就是披头散发的梅超风了,九阴白骨爪也成为令人恐怖的儿时梦魇,呵呵,真是难得,直到准成年后看原书,仍然在看到梅师姐之后想到电视剧里的造型,嘿嘿。    与老张相比,个人认为老是欠缺点什么,不是因为他并非百战百胜,也并非真的是他不能攻坚什么的——即使他不能攻坚,相较欧阳锋,黄裳还是要技高一筹。黄裳略逊老张,主要在于尽管他独立编著了“九阴真经”,其中也有上策总纲作为理论基础,下卷开始也作为呼应(“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但是一直没有把这样的理论与自己的武术实践结合起来,真经中,一部分是老黄自悟的武功,另一部分则是克制众多武林定焦高手的招式,相比九阳真经的作者,老黄似乎还差那么一点点,而老张可以说是九阳真经以及诸多道藏的知行合一者,唉,知难行亦难,张三丰既知又行,岂非高人乎?
  张三丰PK独孤求败(神雕侠侣篇)    金庸笔下的独孤求败,在“神雕侠侣”和“笑傲江湖”中都提到过,尽管只是作为背景人物间接出场,但是依在下的愚见可以看做是一个不朽。    先看“神雕侠侣”中对独孤求败的描述,杨过初识大雕,在第二十三回“手足情仇”,当时大雕先很轻松地连毙四条毒蛇,让人间高手杨过既惊且佩;之后又独抗巨蟒,很孤傲地拒绝了杨过的援手,尽管后面杨过还是忍不住帮忙了,但是估计光靠神雕自己,也尽可以打发得了。杨过助拳,还是赢得了神雕的好感,于是引荐他去看独孤求败——    
又行良久,来到一个大山洞前,丑雕在山洞前点了三下头,叫了三声,回头望着杨过。    杨过见它似是向洞中行礼,心想:“洞中定是住着甚么前辈高人,这巨雕自是他养驯了的,这却不可少了札数。”于是在洞前跪倒,拜了几拜,说道:“弟子杨过叩见前辈,请恕擅闯洞麻之罪。”待了片刻,洞中并无回答。    那雕拉了他的衣角,踏步便入。眼见洞中黑黝黝地,不知当真是住着武林奇士,还是甚么山魈木怪,他心中惴惴,但生死早置度外,便跟随进洞。    这洞其实甚浅,行不到三丈,已抵尽头,洞中除了一张石桌、一张石凳之外更无别物。丑雕向洞角叫了几声,杨过见洞角有一堆乱石高起,极似一个坟墓,心想:“看来这是一位奇人的埋骨之所,只可惜雕儿不会说话,无法告我此人身世。”一抬头,见洞壁上似乎写得有字,只是尘封苔蔽,黑暗中瞧不清楚。  打火点燃了一根枯枝,伸手抹去洞壁上的青苔,果然现出三行字来,字迹笔划甚细,入石却是极深,显是用极锋利的兵刃划成。看那三行字道:“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    下面落款是:“剑魔独孤求败。”    这样看来,这位剑魔也是“但求一败而不可得”的了,与“笑傲江湖”中的描述颇为吻合。    在“神雕侠侣”中,这位剑魔的宠物兼朋友丑雕帮助杨过完成了从二流高手到一流高手乃至顶尖高手的转变,这只大雕尽管已经不能再翱翔天空,但是看得出眼界甚高,跟主人独孤求败一起,也算有个半仙之体,当真是“我很丑,可是我很强势”啊。在杨过遭受断臂之痛之后,“神雕重剑”一节,从发现剑冢开始,慢慢迈出走向顶尖高手之路。而在此处,独孤求败昔年的风采也就可以略窥一二了——    剑魔独孤求败既无敌于天下,乃埋剑于斯。呜呼!群雄束手,长剑空利,不亦悲夫!——这是墓志铭了,呵呵。  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一把极其锋利的剑  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从无坚不摧的刚猛利剑到软剑,算是一种超越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剑无锋,却有内敛的芒,又是一种境界  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无剑胜有剑,从无到有再到无,境界升华。不过此处还是保留了木剑,其实什么剑都不需要放置,那样才是最好的诠释。    不管怎样吧,这位剑魔曾经是一等的强人,却未把自己的高级文明尽量的传承下来,惹得神雕大侠无限神往,只恨自己晚生了几十年,说不得,只好认大雕作半个师父了。可惜尽管大雕曾经见识过一代剑魔的风采,毕竟难以比对着主人进行教习,可能是重剑的威力实在太强,给它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又或许觉得这位杨过老弟的内力太过差劲,大雕逼迫着杨过进行非人的魔鬼式负重训练,先是双方以劲力相抗(杨大侠自然是手持重剑负重,呵呵),之后又迫使杨过在山洪中习练劲力,尽管远未登堂入室,但是帮助其实现小小的抱负已经绰绰有余。之后,有了与小龙女的所谓十六年之约之后,重返荒谷,进行再次深造之时,开始琢磨剑魔的木剑,也算是对最后境界的尝试超越。    使用玄铁重剑,需要的更多的是劲力的充沛,方能运用自如,举重若轻;而木剑的使用,则是需要反其道而行之,需要举轻若重,这就不仅需要劲力的充沛,还需要能够适时的把劲力灌注到所使用的器械上,此时草木竹石也与精钢无异。其后,一人一雕前赴东海之滨于潮起潮落之中习练剑法,在那里,杨大侠也完成了一流高手到顶尖高手的转变,自觉就是赶不上独孤前辈,想来想差的也只是火候而已。    杨过的“顶尖高手是怎样炼成的”历史告诉我们,功力的提升似乎只是需要通过炼狱一般的魔鬼式训练即可。当然,山洪、潮水的攻击几乎来自所有的方位,力道更是令人捉摸不定,实在是不亚于跟任何一位乃至数位绝顶高手过招,也可以说杨大侠是从实际的对战之中练出来的,呵呵,怎么着也有点“与天斗其乐无穷”的意味。说笑了哈,不管怎么样,西狂的称号还是名至实归的。
  张三丰PK独孤求败(笑傲江湖篇)     如果真正把独孤求败作为一位完整的人物来看待的话——金老爷子还是尽力做到严密性的,作品也一再升级,独孤求败的事迹既然做到了保留,那么可以把“神雕侠侣”和“笑傲江湖”中的独孤大侠看作是一个人,一个人的两个侧面。考虑到“神雕”的创作要早于“笑傲江湖”,那么在构思这个称得上是神话的人物之时,金老爷子想的更多的是如何体现独孤大侠的伟大战绩。嘿嘿,但求一败而不可得,独孤大侠的原话是“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那真的是神一般的人物了。那么在这里,独孤求败如何达到这一境界并没有提到——估计当时老爷子也没有想好,呵呵,直到创作“笑傲江湖”,独孤大侠当年如何英明神武也只能想象了,尽管还有大侠的宝贝宠物在并且以自己的方式锤炼出了杨大侠,但是不能保证独孤大侠当年也是这样炼成的,至于攻击防守的招式,就更加难有独孤求败的万一了。    那么有理由相信,金老爷子创作独孤求败,也是期望把他作为一个符号,或者说一种哲学来体现的,又经过多年的思考,这种思考终于结出了硕果,因而独孤求败的形象在“笑傲江湖”中,凭借其传人风清扬的口与手,变得丰满起来,拥有了超级深厚的内功(大自然的磨砺),拥有了无穷无尽的克敌妙招(无招胜有招),独孤大侠真的是想败一次也难,不,那简直是不可能。    在“笑傲江湖”中,独孤大侠的英勇战绩也没有了物证,全靠一代代口口相传和亲手传授,独孤求败无敌剑术的基本理论和实战理论经验才得以流传下来。但是在笑傲江湖里面,为了顾及我们令狐大侠的实际条件,对于独孤前辈的深厚功力避而不谈,因为令狐冲起始内力并不很强,较之“青城四兽”自然要高,但与江湖上一流的高手相比,便差得多了,甚至还不如淫贼,呵呵……直到后来内力尽失,更是不如寻常的武师,而最后令狐大侠之所以能够站在超一流高手之列,还是因为他吸取黑白子内力在先、研习少林镇寺之宝易筋经在后,否则内力的缺失始终是一道不可跨越的坎。那么在那个时候,令狐冲自然不可能像西狂大侠一样在宠物的指导下刻苦训练,相反,在风太师叔的循循善诱之下,走上了另外一条大侠之路。    所谓的独孤九剑,其实说到底也很简单——当然,高深的道理说到底都比较简单,不过能做到的就属于凤毛麟角了,独孤九剑的最高境界就算是无招。看来招式方面的一点革新都足以对大侠产生足够大的影响,令狐冲只是听了风清扬的些许指点,并有所领悟,并没有学习新的招式,功力就更加不可能有进展,但是与田伯光的对阵就已经截然不一样。可是,两人对阵,毕竟不可能只是相对而坐,纯粹以精神进行柏拉图式的比拼,一旦出手必然要有招式,只不过独孤大侠的剑术要旨在于灵活应用、招无定式而已,而风清扬也讲了,    “一个从未学过武功的常人,拿了剑乱挥乱舞,你见闻再博,也猜不到他下一剑要刺向哪里,砍向何处。就算是剑术至精之人,也破不了他的招式,只因并无招式,‘破招’二字,便谈不上了。只是不曾学过武功之人,虽无招式,却会给人轻而易举的打倒。真正上乘的剑术,则是能制人而决不能为人所制”,    风清扬其实回避了一点,上乘的剑术之所以能够称得上上乘,其实是顶尖高手在经历了“常人——武师——顶尖高手“这样的历程之后形成的,那么在第一阶段,对于特定招式的掌握那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个时候批判的接受学习就更加重要,否则,那真的就只能停留在普通武师乃至于一般高手的阶段了。须知尽管在成为顶尖高手之时,尽可以把一些固定的招式看作是禁锢思想的元凶,但是这些招式之所以能够固定下来得以流传,也是一代代武林人士呕心沥血、辛勤劳作的结果,不过就如同吸食毒品一样,在不停的追求新奇特招式的过程中,大多数武林人士会孜孜不倦的满足于奇招妙式,反而对武学的真谛感觉越来越模糊,甚至也不再去追求什么武学的最终目的、最高境界,目前看来,也只有独孤求败、张三丰等人能够抵抗住这样的诱惑,去追寻那个终极的真理——武道。    令狐冲学习独孤九剑如同见到了多年的老友,因为这符合其追求自由的性格,对岳不群的教授方式深恶痛绝,可是也正是因为以往的那份刻苦造就了他对剑法上面的独到了解,从而对独孤九剑的学习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现在功夫大师李小龙先生,也正是在极高的咏春拳造诣基础之上,明白了“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武道至理,创立出“截拳道”的,在此不再细述。而令狐大侠拳脚功夫一般般,那么在习练独孤九剑“破掌式”之时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自身的水平就二把刀,破解起来也只好破解一些二把刀的招式了。    令狐冲系统的学习独孤九剑“破刀式”,是在与田伯光赌斗的间隙,可是破刀式简中蕴繁,中间还用到了令狐大侠非凡的记忆力,尽管记忆力未必赶得上黄药师一家子,但是显然令狐冲的记忆力还是得到了太师叔的首肯,却原来独孤九剑也是需要“好记性”的,呵呵,这叫“以记忆力换取时间”。一招里面蕴含三百六十种变化,果然是科学研究中的归纳法,确切点说,叫先归纳、后演绎,很符合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式的,独孤九剑呢,也就在分析敌手招式的基础上,通过对繁琐的一招一式的分析,由量变到质变,完成了这一伟大武学理论及实践的跨越性创造。    扯了这么远,忘了是要将独孤老前辈与张三丰祖师爷作比较的。可以说,这二位都是武学史上神一般的人物,独孤求败内力精强,没有依据进行评论,只得那他与事业巅峰时期的杨过来比较了,当然,独孤求败如果双臂完整,功力只会在杨过之上,但是没有理由相信会高出很多,这种训练而来的功力怎么看怎么象是外家功夫,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走下坡路的,因此与张三丰百年修为的内家功夫比起来,老张应该要占据一些上风的。张三丰的武当内功一半源自九阳真经,另一半则源自自学,通过遍阅大量的道藏修正九阳真经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套可以传承的一派功夫。    至于招式,或许在太极拳剑问世之前与独孤求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张三丰百岁之后,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与批判性思考,张老道也终于掀去了存在于武术招式表面的那层面纱、触及到了武术理论里面深层次的东西,那个时候老张是在独孤求败之上的。唯一占了便宜了的就是年龄问题,大家可能会讲了,张老道在百岁之后才达到独孤大侠当年的境界,未免太那个了,唉,可是人跟人就是不能比呀,君宝同学年轻之时所处的环境实在是太过恶劣啊,国既破,家亦无,每天能够混顿饱饭也着实不易,更不用提精神层面的东西了。况且乱世出英豪,三丰道长能够一路走来,跟一般高手比武艺、跟绝顶高手比寿命(说笑啦,按老张年轻时的个性,估计不会到那个地步),这份毅力就很是难得,老张实在太厉害,估计独孤求败连张三丰的一半年纪都没有活到,最后的日子一直在山谷里面郁闷来着。老张所追求的是冲淡恬和,讲的是自身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呵呵,科学发展嘛,独孤大侠给人的感觉却是“与天斗其乐无穷”,理论基础先差了一大截;而且既然咱们是以他们的一生作为评价阶段,那也只能是怪独孤大侠一点也没有学会自己心里调适了,按道理说那么一个绝顶高手,寿命也不会太低的。    张三丰一生跨越三个朝代,经历的武林高手估计更加是不可胜数,大浪淘沙,黄金最终必将显现,看来金庸武侠中武林第一人的称谓是躲不过的了。
  张三丰PK众位高手     在三位顶尖高手之外,也有许多并非碌碌之辈,张三丰既然要在其中脱颖而出,势必要有证据证明,其他一般般的高手比起这位祖师爷来还要差上那么半筹,那么在这里,在下就依据“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次序,逐一重点点评一下有竞争能力的武林高手吧。         胡一刀、苗人凤:    在《飞狐外传》、《雪山飞狐》中,这两位可谓一时瑜亮,不管内功、招式、悟性都算是半斤八两,算是骨灰级别的高手了,可是抛开他们各自的天赋不说——想成为绝顶高手天赋还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上算是吃老本了。或许胡一刀比起祖上飞天狐狸要高出不少,苗人凤更是苗家不世出的武术天才,不过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各自家传武学之中打转转,自我创新和超越较少,实在称不上是一代宗师,比起张道爷能够自创一套体系,那是差得不用说了。         狄云(《连城诀》):    连城诀又称素心剑,是一部描写人性丑恶面的小说,高手倒是不多,唯有一部“唐诗剑法”和“神照经”尚可一观,可是狄云的训练也属误打误撞,横向比较起来,在其他顶尖高手面前还排不上号。总之,此书没有涉及到高深的武术理论与对战经验,只丁典与凌霜华的爱情令人扼腕,不胜唏嘘。         《天龙八部》众高手:    “天龙”中可谓高手云集、不可胜数。逍遥派三位老祖宗无崖子、李秋水、天山童姥是牛人级别的;丁春秋同学学武用心,尤其在教学时还采用了末位淘汰制,星宿一派师兄弟排名也采用竞争上岗制,很现代的管理模式啊,化功大法个人感觉就像是北冥神功的姊妹篇,后者是“损人利己”,老丁似乎对别人的内力很不屑,化功大法也就是“损人不利己”而已,不过只要一节,内力深厚大可以克制住丁春秋,比起来张老道还是差得远呢;鸠摩智算是逍遥派传人了,不作僧人也是英俊潇洒啊,就有网友猜测,该僧与李秋水可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八卦我等暂时不做考虑,鸠摩智大师的武功算是以“小无相功”为体,其余少林等武功招式为用了,唬外行还行,在大牛无名老僧跟前就差得以太远啦,依据递进原则,距离张老道更加远远不如;其余如萧远山、慕容博之辈,本已是身怀绝技,又在少林寺藏经楼自学以后,技能应该更加了不起,鉴于在无名老僧面前的表现,咳咳,现在也就不再提伤心事儿了;小说中似乎对萧峰的掌力甚为看好,相比而言,郭靖大侠的降龙十八掌掌力还要稍逊,没办法,书中也讲了,萧大侠是天生的练武胚子,您都天生这样子了还有什么说的?余者如段誉、虚竹子、慕容复等,就不提了,档次不在一个层面上。         《射雕英雄传》:  射雕中五绝都算是一代英豪,尤其是中神通王重阳,也算得上是一代祖师,不过弟子徒孙们工夫都不怎么样,比起张三丰门下的武当七侠来,全真七子倒也声明若轰雷灌耳,但是功夫嘛……但是王老道自身的素质确实是很强,大体属于那种厚积薄发型的,越到晚年,功夫的进展越是迅速,拿老顽童的话来说,早就把其他的四绝甩到爪哇岛去了。这种功夫的进展趋势与张三丰倒很类似,毕竟他们的功夫还是来源于同一个理论基础。就是年轻时先是投身于抗金大业,之后又被儿女情长所惑,没有老张寿命长,依在下的愚见,中神通名至实归,唉,比老张稍逊而已。  说到自创武功,这里面老顽童倒也值得一提,十几年的被囚生涯也没有虚度,“空明拳”就不说什么了,尽管也很神妙,但是“用力勿尽”武学理论却并非独创,因为郭大侠学习“亢龙有悔”之时,洪七公也是这样教诲他的。不过“双手互搏”之术确实算是独创,难为老周能想得出来,不过,这样的功夫固然不可能自成一套体系,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修炼的,实际上总共也就三个人精通而已。或者是心思单纯而执着之人,或者是心中一片空明、宁静如水的人,其他的人真是难以“略跪什么门闩(韦小宝语)”啊。  另外,北丐西毒桃花岛争斗之时——    这时洪七公与欧阳锋都蹲在地下,一个以左手中指轻弹自己脑门,另一个捧住双耳,都闭了眼苦苦思索,突然间发一声喊,同时跃起来交换了一拳一脚,然后分开再想。他两人功夫到了这境界,各家各派的武术无一不通,世间已有招术都已不必使用,知道不论如何厉害的杀手,对方都能轻易化解,必得另创神奇新招,方能克敌制胜。    能到这个阶段,当然已非泛泛,可是这样一来一往的招式创新并不成体系,完全属于即兴创造,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就更谈不到了。         《白马啸西风》  表面上一部描写爱情的小说,实际上涉及的还要深刻,归根到底一句话,“好的东西我就要喜欢吗”,高昌古国的君民们不就拒绝了大唐丰厚的物质资料以及意识形态吗?可不比现在,自己的都不是好的,都很不喜欢,别人的管什么好与不好,先拿来喜欢再说。此外,小说里面那个连古兰经也没有提供答案的问题,也曾经困扰过自己很长时间,“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  总之,一部很凄美的爱情小说。武功嘛,在其次啦,肯定没有能跟张真人一决雌雄的高人了。         《鹿鼎记》  “鹿鼎记”确属金庸的收山大作,其中可谓是高手云集,陈近南、九难、归辛树、洪安通、桑结等都属于是当世顶尖高手,“碧血剑”中的何惕守也是小试身手,袁承志则只是一带而过,并没有露面,但是这一干武林人士基本上只是仗着自己所学、依据自己的优势在某方面将特长发挥到了极致而已,要说对武学的发展有什么贡献可万万谈不到。窃以为神龙教主果非浪得虚名之辈,其座下的五龙使功夫已然登峰造极,可是洪安通的武功,则高出其属下何止一筹,如果不是神龙教内部出了变故,咱们韦英雄破了神龙教的罩门,这一代天骄如何了结还真是个难题。教给韦小宝的武功纯属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天下招式在他眼里真如同掌上观纹,不过“形而上”的理论性东西、奠基性东西,未见有何建树,修养功夫,更是离老张差得天地了。不过,总算是一代人杰。         《笑傲江湖》  其他如独孤求败、风清扬什么的,前面已做过比较,这次单看东方不败老兄。除了拥有一个霸气的名字以外,手底下的功夫当真惊鬼神呐。老有这样的念头,这东方老兄也真算是武林中的一代奇才了,除了天才的管理能力、政治才能,这位还是天生的练武奇才,有理由相信,“葵花宝典”算是在东方老兄手里发扬光大了,实战能力应该超过了那位前朝皇宫里身残志坚的宦官。东方老兄要是和老张PK,还真是让人替老张捏一把汗呢,总之呢,东方不败的攻击速度算是给张三丰“后发制人、以静制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独孤九剑对付辟邪剑法的诀窍就在于,辟邪剑法的剑招总会重复的。不过,葵花宝典的整体思路就与老张的武学理论相悖,再怎么样,老张也不屑于干出一些先自残、后杀敌的事情来,道家讲的是顺其自然,很少看自己身体不顺眼,先奔自己开刀的。         《书剑恩仇录》  作为金庸第一部武侠作品,可以说里面的高人实在乏善可陈,可能还是刚刚起步阶段吧,金老的创作思维在处女作中还没有完全打开,那么里面武侠人物的武功招式也都基本上中规中矩,与成熟时期的武侠作品比起来,实在是不在一个档次上。天山双鹰、天池怪侠袁士霄基本就属于是顶尖级的高手了,老袁还创出了自己的招式“百花错拳”,那学者陈墨的话来说,这位袁前辈功夫如其人,真的是人生、爱情都错错错啊。火手判官张召重算是邪派高手了,嘿嘿,陈家洛如果没能领悟到“庖丁解牛”中的武学奥妙,还真是拿不下这位火手判官,但是不管武功招式、内功心法也罢,还是比武的场面,都缺乏那种令人心潮澎湃的感觉,张真人在这里面可以说是很郁闷的,嗯,找不到对手的感觉真是很落寞哦……         《神雕侠侣》  “神雕”里面自然有高人了,独孤求败什么的前面已经专门做过比较,那么,这里面的“新五绝”自然也不含糊。  老顽童是很纯粹的,只是专心练武,功夫水平也是极高的,但是过于将武学修为当成是学习,动不动就想拜能者为师,呵呵,当然他自己也有所创造,空明拳、左右互搏之类,不过传人基本只限于郭靖大侠。左右互搏起初还是游戏的成分多一些,还多亏大智若愚的郭大侠提醒,人世间才诞生了这样的一门绝艺,老周就有点过于不理俗务了……  再有就是杨过了,内功已经基本达到独孤求败当年的水平,早年接受了不同风格、甚至是互相克制的的武学教育,所学比较杂,因而对武学招式有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悟性,可谓独辟蹊径,成为一代大侠,况且还自创“黯然销魂掌”,连练成最高级别“龙象波若功”的金轮法王都在其掌下不堪一击。可是在我看来,“黯然销魂掌”与其说是自创的高深武功,还不如看作是人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下,自身潜能的总爆发,因为这样的功夫只有在绝望、心碎的环境下才能发挥出效力,怎么看怎么跟段誉的“六脉神剑”有一拼,想跟老张比肩,实在是有差距的。  那么大侠郭靖,身负九阴真经、降龙十八掌绝学,又受老顽童左右互搏独门绝技相佐,当真放眼当世难寻第二人了,就连张三丰百岁以后,也曾经这样感叹,将郭靖与乃师相提并论,其实在每个人心目中,尤其是少年时期,都有过偶像一般的崇拜,对于当年张君宝来讲,郭靖、杨过等绝顶高手的风范确实印象极为深刻,即使在他自己已经超越了这些前辈,也会在内心深处给这些前辈们予以极高的位置的。郭大侠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确实很伟大,但是武学修为,窃以为并不足以达到张三丰的境界。  再下来,就是林朝英,女牛人一个,按书上的说法,不次于祖师王重阳,而且由于王祖师以抗元大计为重耽误了武学修炼,林朝英的功夫似乎要在他之上。不过,在下老是有一个想法,林朝英的出现只是神雕侠侣这部作品锤炼爱情主题的需要,所以也在很多地方感觉到别扭。当然,能够自成一派,拥有一套可以与全真教相抗衡的武功确实很了不起,但是武学并不仅仅是一派克制一派、一方克制一方,就这一点而言,林朝英的修炼和悟性还差得很远。当然,她一生也可谓郁郁寡欢、英年早逝,如果王、林二人爱情和谐的话,相信也是武林人士的幸运,九阴真经和玉女真经融会贯通,一定会为武学界奉献出奇葩来的。惜哉!         《侠客行》  “侠客行”里面摩天居士谢烟客算是一代高手,但是相比侠客岛主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而后者比起精通侠客神功的“狗杂种”同学,差得更加厉害。这里面的“狗杂种”确实有意思,金老先生的作品从对儒侠、道侠、佛侠的刻画,到无侠,也就是对狗杂种石破天的描写,可谓上了一个台阶,石破天真是个好同志,在他的心目中,本来无所谓什么侠义,其价值判断基本上取决于作为一个人的个体对一切事物、人物、活动的最原始判断,让人看了以后也着实有感悟,返璞归真呐。当然,金老对自己的挑战是无止境的,收山之作《鹿鼎记》,正是一部“反侠”之作,这就有点跑题,不多说了。如此看来,创作“侠客神功”的高人,才应该是“侠客行”里面的终极高手,能把一套神功化身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nf天下第一刀vs无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