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咨询一下学蒙台梭利数学教育对以后的工作有用处吗

咨询一下,有宝妈在卖汽车的吗?
来自妈妈帮社区:
前天我们也去看来,你问的多少钱?
前天我们也去看来,你问的多少钱?
前天我们也去看来,你问的多少钱?
你问得多少钱,不知道现在买便宜吧
怎么没有人
是刚出的新款吧?
你问得多少钱,不知道现在买便宜吧
是的,就是那个价,交100抵500
是刚出的新款吧?
嗯哪,新款!现在只有高配的
嗯哪,新款!现在只有高配的
怪好看的车,俺们本来也打算买车的,可惜别人借的钱还没还,捞不买了
怪好看的车,俺们本来也打算买车的,可惜别人借的钱还没还,捞不买了
唉,这年头钱好借,不好要!
唉,这年头钱好借,不好要!
哎。。。三年整了,一毛也没见着!!想想怪气得慌。。。
哎。。。三年整了,一毛也没见着!!想想怪气得慌。。。
我结婚六年了,才买了辆这样的,孩子大大就行了
我家刚换的荣威RX5新出的一款车裸车13.88万
刚买的大众高尔夫舒适的上完路14.1多点
刚买的大众高尔夫舒适的上完路14.1多点
高尔夫挺好看的
宝俊价格不贵,车型也挺好看的
真要买得话
离俺进得话我就能给你介绍最好得卖家
真要买得话
离俺进得话我就能给你介绍最好得卖家
你是哪里的宝妈?
妈妈帮百科热门内容
微信服务号
礼包领取指南NO.1
关注妈妈帮服务号
即送育儿百宝箱
还有海量免费试用不要白不要!
礼包领取指南NO.2
第1步:扫码成功下载后,首页即可领取新人专属礼包。
第2步:填写收货信息,轻松领取帮宝适新生礼盒,更有机会获得?198帮Box大礼盒!
&&手机客户端&&备孕&&相同预产期&&同龄宝宝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同城(21个)(11个)(13个)&&妈妈兴趣&&宝宝兴趣&&特别关注&&非常有用
|||||
上海丫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B2- 沪ICP备号[转载]【实录】伊顿苏小妹:如何从蒙台梭利教育中获益?
玉米妈妈: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红孩子社区访谈间,今天我们邀请到的是来自于伊顿国际教育机构培训与教学总监苏小妹老师,欢迎您!
苏老师:谢谢!
玉米妈妈:今天,苏老师将跟我们分享的主题是:如何让孩子从蒙台梭利教育中获益。我知道您是新加坡绿荫蒙台梭利幼儿园的创办人,你是在孩子1岁多的时候开始创建的,现在您的孩子已经19岁了,你是妈妈们的榜样,也达成了很多的梦想。您当时希望给孩子提供是什么样的幼儿园的环境,希望他在幼儿园里得到什么?学习到哪些?了解到哪些?
苏老师:我想从我的大女儿开始说起,每一次送孩子的时候,就把老师把家长推到门外,孩子就拉着铁门在叫,我在外面依依不舍。我早一点去接孩子的话,我就发觉老师会非常严厉,我会感觉到很难过,就像割到自己的肉一样。
每天都听到孩子说不要去幼儿园,那是好多年前的事,所以我12年后再怀孕,我就告诉自己,不要再给孩子同样的感觉。所以,才会想到我一定要做一点不一样的东西,当然完全没有想到要开幼儿园。大着肚子的时候,对母婴杂志非常敏感,有一天在路边看到老头在卖过期的杂志。我随便翻了一下,看到有这么一篇文章,讲孩子的工作。然后我就很认真地把它看完以后,觉得这个很特别,为什么孩子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然后里面还有一个广告,就是卖蒙台梭利材料的广告,我觉得好新鲜,怎么还可以学这么多种东西。所以,那个时候就开始找蒙台梭利的信息,找中文的竟然找不到,我就只能找英文的。在新加坡英文蒙台梭利也非常少,所以我就开始写信到台湾去。生下来孩子之后就去的台湾,把那个杂志也买下来了。我们通过这家杂志社也认识了台湾蒙台梭利的基金会,同时了解了蒙台梭利是怎么回事,从那个时候开始做蒙台梭利教育了。
玉米妈妈:那您在怀老二之前,是做什么职业的呢?
苏老师:我是体育专业的老师,不过我还修过中文系,所以我在中学教12年,怀了老二以后就停薪留职了。在那个时候就潜心研究蒙台梭利,到台湾学习之后,觉得不够,又到美国去学习。
玉米妈妈: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一段历程。我现在看到苏小妹老师的简历,您是国际华文蒙台梭利协会理事长,也是国际蒙台梭利教育评鉴委员会委员等等。在这将近20年的工作中,您不断地深入了解蒙台梭利。那蒙台梭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教育?
苏老师:其实它真的是超出教育,不仅仅只是在把孩子教好,或者把一些东西教给孩子。而是它是在孕育一个人,从里到外地在孕育一个人。所以我觉得我在从事蒙台梭利教育过程中,最大的改变是我自己本人。当然在我的改变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又看到新的亮点,看到孩子的很多亮点。我觉得蒙台梭利它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系统,它是一种理念和态度,是一种对人的态度。我们一定都要对人有一种很根本的爱跟尊重的态度,无论是对任何人。那种尊重跟爱,是可以具体实现出来的。而不仅仅是挂在口上说,而且你在实践出来的时候,它还是非常科学的,不仅仅是靠着我们以前的经验做,它是不断地辩证的。我感觉在实践这个教育方法和理念的时候,其实是在自我提升,就是一种洗涤的过程。
玉米妈妈:我们其实在中国大陆很多幼儿园孩子的家长们,大家对蒙台梭利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从我们的了解,我们会对蒙台梭利的教具,以及怎么摆放位置,这些都不陌生。您从事20年的经历,包括现在到中国来做这个伊顿国际机构的培训总监,您觉得我们国内的教育和您理想中的差距在什么地方?
苏老师:我自己看到的蒙台梭利教育,他应该属于七星级酒店这个层面。而我在这里看到的只有二星级,或者是无星级的操作方式,所以我很难过。当我2003年被这里的一些学校,还有一些研究蒙台梭利的专家邀请过来的时候,他们都非常坦白地告诉我说,他们有很多的学术上面的一些研究,可是从实践的层面来讲,他们可能就没有这么多的实际经验。他们邀请我过来的时候,我就觉得真的吓一跳。因为蒙台梭利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有商业价值的东西。因为它的教具非常先进,非常精美,非常诱人。实际上来讲,应该把它称为学习材料,而不是教具,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教具是来帮助老师教学的。比如说我会借助一个地球仪,告诉你地球大概是这样子的。可是他所用的材料,我们把它作为学习材料,是给孩子学习的,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它完全不是老师给孩子的,而是完全为了孩子的学习跟认知上的需要设计的,是孩子用的,老师的角色仅仅是告诉你这个东西怎么用。
玉米妈妈:就是说老师要知道并告诉孩子们使用的方法,工具本身是需要孩子动手来操作的。
苏老师:对,只有孩子们不断接触它,才可以知道这个理念。
玉米妈妈:我们在这里提醒一下,传统我们理解的蒙台梭利的教具,苏老师告诉我们,我们的理解是不对的,其实它是孩子们需要动手去感知操作的工具。
苏老师:对,比如说剪刀,老师只是告诉孩子怎么用就可以了。接下来,孩子要不断学习使用这个工具的能力。当这个工具他可以使用的时候,他就可以随便操作了。
玉米妈妈:虽然都是在亚洲的文化之中,但是新加坡和国内的教育体系,还是有所不同。您在实施蒙台梭利教育的时候,是如何设立它的一整套的教学理念和体系呢?
苏老师:其实伊顿一开始就使用了蒙台梭利的教学法,而且成立的初期就请来了很多国外有经验的老师,而且具体地把它实践在教学中去。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说国内的老师越来越多。我在给国内老师做培训的时候,我遇到了几个很困难的问题。就是一些概念问题,像自由的概念,像尊重的概念,像允许孩子不受干扰的活动时间这种概念,很难传达给我们国内的老师。因为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没有经历过被尊重,或者享受过自由选择这样一种学习空间。所以当你要告诉他们这个概念的时候,大家只能够写,写是可以写出来的,自由的定义是什么,它应该是怎么样的一种方式,可是真正做就做不出来了。所以我通过很多次研究之后,我采用了体验式的教学法,就是通过游戏,让老师去玩这个游戏,然后问他从游戏里发现了什么东西。像我有一个游戏就是学习尊重孩子选择的自由,我们在这个活动之中,给老师一篇文章,让他用这个思维导图的方式,把它规整到一张白纸上去。开始我们也没有告诉他们怎么做,结果几十个人出来,全都不一样。我下来就会利用这个活动做一个排名比赛,就是说我会问每一个同学,我说如果你要来理解这个课题,地上有这么多张纸,你觉得哪几张思路图的排列,是最能够帮助你理解这个课题。后来我们发现,每一个人出来选择的时候,都不一样。他们排列的方式,有10张,有20个人的排列方法全都不一样。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也去过一些地方,他们的领导或者是一些能力比较强的人,都会在旁边指点,你怎么可以这样选,你这样选是很愚蠢的,你这样选是不对的,也有人在选的时候非常担心,看看别人是什么眼神。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有一段差不多30分钟的经历,就是经历在选择的时候,会遭遇到哪些挫折。最后我给大家做总结的时候,发现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会发现每一个人的选择都不一样,你能不能相信每一个的选择是他最好的选择,你能相信吗?因为我都让他们自己去解释,他们说因为我比较喜欢文字等等,他们都会做解释。所以这个游戏的结论,就是你能不能相信,每个人做的选择就是他最好的选择。那么孩子的选择,是不是也是他最好的选择。
玉米妈妈:其实这是一个蛮有新意的做法。在中国这个体系中,大家对一言堂会比较默认。但是现在随着多种思维方式或者是新的思想不断地冲击,有一些人,开始静下心来说,我要为自己做出选择,然后妈妈们也非常关心孩子更需要的是什么。
苏老师:所以我想从孩子的选择是不是他最好的选择这一点来她们,因为只有孩子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玉米妈妈:可是也会有妈妈说,孩子这么小,他怎么就能知道自己的选择一定对呢?当然有一些极端的案例,我觉得有一个通用的法则是尊重,是不是有一个允许的限度?
苏老师:有一个允许的限度,可是在大前提的时候,我们还是相信孩子的选择是他最好的选择。就像我们怀孕的时候,总是莫名其妙地想吃一个东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你当时缺什么,你狠狠地就想吃,孩子一生下来的时候,你就不想吃了。所以每一个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说每一个妈妈会有一个时候,就是你非常渴望一样东西,然后你希望这样东西可以通过你自己的能力去获得。那么我们倒过来讲,如果说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有一个内在的导引力量,不需要你告诉他要做什么,他自然而然会根据这个导引的力量,去进行他要的东西。
再打一个比方,你看小孩子生出来的时候,他动作非常敏感。他想要去协调他的双方,因为他那个时候还不知道他的手脚在哪里,所以他需要在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觉到,所以他会主动地移动四肢。还有,他对感官也非常敏感,有什么刺激,他就会跟随着走,他是主动的,他不需要人家告诉他。当他在学翻身、坐、爬、走这个阶段,他都是根据内在的力量在引导。即使他跌倒,翻不过来,他也会努力做到。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没有看到他原来是跟随理念的一个导引,去进行活动的话,你一味地阻止他,是很难的,他一定做。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有很多争执,如果我们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东西吸引他?随着他去追随这个东西的话,可能这个冲突就会减少。所以我觉得尊重孩子的学习的欲望,探索的欲望,相信他的选择是最好的选择,是每一个成人都必须要做到的,相信他的选择是最好的选择。
玉米妈妈:有妈妈提问,请问苏老师这个教育的方法,对我的孩子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苏老师:好处太多了,第一他学会了尊重他自己,就是他会在他尝试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能力所在和不足的地方。然后他会去面对他不足的地方,他会去承担,而不会像一般大人在引导的时候,到最后失败了,不是我错,是你错了。我们要他尊重他自己,然后学会独立。蒙台梭利教育这个方法,就是提供了很多自由选择的机会,他自己选择这样东西来做的话,他就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意志力。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又会慢慢引导他从头到尾做下来。那么他自己选择的这个东西,他一定要把它了解透,所以这种意志力才会自然地完成。他自觉能力很强,就是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什么问题,他很清楚,就是老师给他不受干扰的学习时间。这段时间,他在活动的过程中,他不会被老师打断,他会自己钻研、自己探索,我为什么做不到,我要怎么样才能做到。
蒙台梭利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每一个材料力,都让他有自己控制错误的机制在里面。就是如果我做错了,这个东西会告诉我错了。它有一个材料很经典,就是一个个的圆柱体插在每一个洞里面,大小序列都不同,如果插错一个的话,到最后肯定有一个插不进去。他会一个一个地重新调整,所以每一个材料在设计的时候,都有一个自我的控制机制在里面。除了独立能力很强之外,他的创造思维很丰富,他的每一个材料都给孩子无限的空间去创造。不像我们国内一般说蒙台梭利的就是一二三四五,如果是这么操作,就一定要根据这样的步骤做。这个说法完全是错误的,所以当我来到国内看到园里的老师操作这种材料的时候,真的是吓一跳。进到一个教室里,教室鸦雀无声,每一个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张地毯,排列整齐,一列一列的,他们把桌子换成一张地毯放在地上,小朋友们静静的,操作的时候,很机械,特别不自然。在我们国内蒙台梭利的教学里,老师总觉得做一个东西,都是要有某一个特定的模式。比如说做了以后要点点头,或者是摇摇头,或者是要这样拿、这样摸,就是很机械的做法。
蒙台梭利有一篇文章非常好,我经常要求我的学生要读。那篇文章的题目叫《人格的取代》,里面是说,很多小朋友如果他面对了一些成人,这些成人的动作太夸张,声音太大,或者比较强势的话,那这个小朋友的人格,就会被这个成人取代。也就是说这个小朋友成了这个成人的奴隶。
玉米妈妈:听起来很可怕。
苏老师:然后他举出了好几个例子,有一个是他亲身的例子。他说有一回一个两岁的小男孩,拿了一双运动鞋放到床上去,他就惊叫起来,然后拍打那个床。以后那个小孩子看到那个鞋,就会拍打那张床。还有一个更难过的事是有一个小女孩放假的时候去祖母的家里去玩,那里有一个喷水池,她很想去开,可是伸手的时候就退回来。老祖母说没关系,你想开就开吧,小朋友还是退缩回来。祖母说你为什么不敢开?她说我的阿姨说不可以动水龙头。
玉米妈妈:其实我们今天交流之后,我也有一个非常深的感触,有的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会对他造成有压抑。我们需要适度地做一个调整,而不是限制他做某一些东西。听到我们今天访谈的爸爸妈妈们,应该想一想,是不是可以适时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有一位妈妈说,我的孩子上的是传统幼儿园,有蒙式班,但不是真正的蒙式,我想请问,若学龄前接受蒙式教育,又是上的传统小学,孩子能适应吗?其实这也是我们一直讨论的问题,在上蒙式班的孩子,是不是接受传统教育的不适应?
苏老师:蒙式教育说自由和纪律是一体的两面,一个人在能够享受自由的过程当中,去自我要求,不去妨碍别人的自由,在这种前提下,自由和纪律就同时产生。当我要求我拥有自由的时候,我不希望别人的干扰,我也会用同样的方法,去理解别人在享受他的自由的时候,不被干扰。所以自由跟纪律是同时产生,当我拥有自由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就会有纪律。所以自由跟纪律是同时产生的,它不是说有自由就没有纪律。所以在蒙台梭利教室里长大的孩子,他们非常有纪律,这是很难想象的。
玉米妈妈:这个自由是他们自己给自己的纪律。
苏老师:对,不是他律。在蒙台梭利有一个很感人的想象,就是孩子们都知道,我不会干扰别人,或者我帮助你的话,也不会帮你太多。有的人可能说他可能不知道怎么帮忙,或者是那个小朋友自己看到别人有困难,他都充满着同情心地看,或者征求那个人的同意。如果有人要求他你可以帮我吗,他会很热心地去做。所以这样的一种情境是很感染人的,小朋友们在互动的过程中,他们显现的是人类最高的情操,我尊重你,可是我随时等待在这,只要你要求我的话,我一定全心全意地帮助你。
玉米妈妈:有一位妈妈讲到,现在蒙式教育在中国很受推崇,请问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蒙式所需要做的本土化工作有哪些?在蒙式幼儿园,与国内小学的衔接方面,是不是需要特别地安排?蒙式教室中孩子都处于安静的状态,这对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不是没有好处?现在很多说法是蒙式教育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教育,整个教学没有系统的计划和体系,孩子们学不到多少知识,对智力的发展也不能量化,孩子以后会没有竞争力,您对这个怎么回答?
苏老师:就像佛教来到中国,它自然而然会在这里生根,会有所变化。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这个本土化的过程是自然生成的,我们不需要太在意我们要怎么做。其中有一点,就是我以前在台湾的经验,在台湾的时候,我们去观察一些学校。观察完了以后出来,刚好有一个美国老师去观察,那个美国老师说,我好像感觉到我是到了美国,没有感觉到在台湾。就是他墙上挂的,他所布置的,没有一样东西让他感觉到中国的味道,他好像来到了一间美国的学校。蒙台梭利里面有一个是日常生活练习,像小朋友倒水,要准备食物,要照顾环境、照顾动物,他所用的所有的东西,你都应该是在当地采购的。
玉米妈妈:就好像你在中国不是练习刀叉,你要使用筷子。
苏老师:所以日常生活是蒙台梭利教育里面最根本的区域,因为小朋友要在这里面学习怎么照顾自己、照顾别人、照顾环境、照顾植物,还要练习社交礼仪等等,要求他不断适应不同的环境的一个最好的演练区域。所以那个区域里面就一定会出现所有本土的成分,所以这个本土化早就已经进去了。如果从语言区里面讲,你一定进入中文的区域,中国的文学、儿歌自然跟别人不一样,所以这里面就生成了一个丰富的文化区域。蒙台梭利教育里还有讲历史、讲地理,他非常讲究,就是你教给孩子什么东西,必须在他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指导他。比如说他知道我家帮忙有座山,那就从这座山开始讲起。所以我觉得本土化的东西,不需要强加东西去结合,因为在这个教学方法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日常生活区、语言区和文化区,都已经在这个本土生根,他必须要在这个地方的语言和文学。所以本土化不是一个大问题。在幼小衔接这个部分,蒙台梭利是一直可以进入到小学的,所以你把它的数学材料拿来分析的话,你可以看到很多材料已经进入到小学的阶段。蒙台梭利的材料其实从4岁以后开始,都是桌面上的工作,它不是那种要到处跑的,要在地面上工作的。所以幼小衔接最重要的就是要帮助小朋友适应下一个环境需要哪一些能力,像我自己在新加坡就做了一个幼小衔接的课程,我们发现小朋友进入到小学的时候有很多难题,第一个看难题就是在黑板上抄东西。他不懂得怎么把这个字抄下来,所以我们幼小衔接的课程,就是每一年进小学之前,每天1小时,持续9个月。就是这种小学生存所需要的能力,我们都教给他。然后去到小学里面看食堂,小学是你自己要带钱买东西的,然后他们就要自己去排队,去拿钱买。所以在这个幼小衔接的课程,就是让他们知道,这个钱怎么用,要找回多少钱。所以更多的是在培养孩子适应小学生活能力的一些培训。
玉米妈妈:原来幼小衔接里涵盖了这么多的内容,这可能是未来几年红孩子社区访谈的妈妈们都会要关心的问题。
苏老师:这些在小学、幼儿园都已经充分地给他们准备了,这是适应新环境所需要的能力。像讲话的时候,要举手,要站起来,可能要鞠躬。这样的东西,在幼儿园可能没有进行,或许有些幼儿园有这样的一些行为的要求。
玉米妈妈:第三个问题是说,蒙式教室里,孩子们都处于安静的工作状态,这对孩子们的语言发展是不是没有好处?
苏老师:这个是错误见解,正常的蒙式教室应该是很热闹的,还是是有互动的。他们有行动的自由,有选择工作场所的自由,有社交的自由,有工作时间长短的自由。就是我想坐多久都可以,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些时候你会发现全班突然间静下来,那是因为大家都很专心。这种自然的安静,是刚好每一个人都突然间专注自己的事情。所以,他不是24小时,或者整个一小时,一声都不出的。我们小声说话,是为了不去干扰别人。可是却有些老师觉得在蒙式教室里,就要小声说话。蒙式教育里有这样一个活动,就是跟他说话的时候,要轻轻地走过去跟他讲话,这是社交礼仪的指导。而且交流非常多,非常丰富。而在我们国内已经把蒙式教室和安静划了等号,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理解。在蒙台梭利书里面,经常我我的教师是一个自然的活动空间,就是每一个人的工作坊,当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可以长时间地不说话,可是他把这个活放下来的时候,他也可以到底走,到底说话。
玉米妈妈:如果对蒙台梭利感兴趣的父亲和母亲,应该更加追根溯源地看一下蒙台梭利的书籍。
苏老师:对,并不是我们国内的教育演变出来的这个样子。
玉米妈妈: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现在蒙式教育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孩子学不到知识,整个教学没有系统的计划和体系,对智力发展也不能量化,孩子以后会没有竞争力。您对这个怎么看?
苏老师:日常生活练习这一块,小朋友会有很多动作能力、自理能力的掌握、独立工作这种能力的培养,所以这个部分你可能看不到认知方面,可是他的认知建立在对日常生活中每一样材料的认知。比如说水是液态,他会有一种预测,还有保留概念,如果我倒在不同的杯子里面,它会有不同的高度。所以在日常生活区域,就已经涵盖很多数学前的知识,还有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器皿和工具的认识。如果来到感官教育区,在这个教育区,它培养孩子所有的感官能接受到的信息的概念。比如说大小的概念、颜色的概念、轻重的概念,味道、听觉,所有的概念都可以在这个地方掌握到。他有了这些抽象的概念后,就可以很容易地进入抽象思维。数学里面,他从数的概念、量的概念开始学,一直到学习几何代数等等,他所学的东西太多了。如果你真正去一项一项对比的话,他有好多概念已经来到中学生接受的程度。还有地理,他也学地理,学地球仪、学各国的首都、地形,所以他们学的东西太多了,已经超过小学跟中学。然后对智力发展不能量化也不对,如果说不能量化,主要是老师没有跟具体地其做观察跟记录。每一样东西和每一个材料都可以告诉老师,他可以掌握到哪些能力,他的能力已经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所以绝对可以量化的。
玉米妈妈:那这位妈妈可能就不需要这么担心了。那么竞争力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苏老师:没有竞争力,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去整,还是就是他在起跑线上输了,他没有比的基础和技能。如果说没有比的基础,我觉得这个是不对的,因为他只要是把所有的根据蒙台梭利所设计的每一个材料的进程,充分地让小朋友去探索发现、根据时间去掌握的话,这个方法已经证明了孩子在来到6岁的时候,他已经达到9岁孩子的能力了。不管是动作控制的能力、自理能力,抽象概念的掌握,数学逻辑概念的理解跟分析,还有对文化课程的喜爱跟热情这方面,他已经来到一个9岁的阶段。这些孩子具备很多的竞争能力,而且他们很有领导能力,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领导者,又因为在国内蒙台梭利这个环境里,非常鼓励跟别人分享,去帮助别人,所以他产生出来的一种特质,就是他本身是一个很稳定、很具有同情心,很喜欢帮助人的一种个性。所以我们出来的学生,经常会看到他们的独立性很强,而且很有同情心,很愿意帮助人家。如果以这样的一种人格的情操来看的话,他已经是非常优秀的。
玉米妈妈:他是一个人格健全的和健康的孩子。
苏老师:对,然后他也不会太担心他自己,因为他解决的能力非常强,他非常自信。
玉米妈妈:您在新加坡的幼儿园有近20年了,毕业后的孩子情况怎么样?
苏老师:因为我每一年都有一个老生回园,我们叫森林大会。这个森林大会,我们的老生会回来,由他们来组织,他们会开一个像家庭会一样,帮助学校筹钱,像我儿子是第一届的学生,19岁,他们还是回来帮助学校。你会看到他们的能力越来越强,而且非常独立。这一批出去的时候,我们都会追踪他们在学校的一些适应情况。基本上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很好的领导,学长、班长,完全没有问题。反而经常会回来跟我们说,老师,这些东西我们都会了,怎么办呢?我们会跟他们说,没关系,你们可以帮助那些不会的。所以家长会非常开心,他们进入小学,你根本不需要再操心。像我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你根本不用操心。
玉米妈妈:我们知道苏老师您现在在国内做伊顿国际教育机构的培训教学总监,您会将近20年从事蒙台梭利教育的经验积累,在我们大陆本土推广,我相信我们中国的孩子包括家长都会感受到这些全新的方式。伊顿的理念是”爱上学习,从伊顿开始”。您怎么定义学习二字?
苏老师:学习就是一种创造,其实我任何时候都在学习。爱上学习从伊顿开始,伊顿希望营造的氛围,就是小朋友来到伊顿,那种心情是很积极的、很正面的、很愉悦的、很轻松的,他可以自由地去选择他想要探索、研究的东西。然后在这个主动地去学习,或者去接近一样新的东西的时候,在这个过程中,他能够接受到的是大人无限的尊重和提供的空间,所以在这个环境里面,他的学习是很快乐的。所以他会爱上他在学校做的每一件事情。
玉米妈妈:我听说在伊顿大家强调三C的培养,包括创造力、品格和多元文化,我前一段时间也到了新城国际的伊顿幼儿园看过,我觉得那里的多元文化的传递比较多,您是怎么样来看这个创造力、品格和多元化在幼儿园的给予?
苏老师:伊顿是一个面向国际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你可以看到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群聚集在一起。大家还是可以像好朋友,可以肩并肩地学习,不觉得陌生,也不会互相排斥。我们讲的尊重,就是我完全接受你所有的,不给予歧视与偏见。你不一定认同我的做法,可是你能够接受我的想法和做法,那就是尊重。在这种多元氛围的互相底下,所碰撞出来的火花跟学习的空间,一定会比任何一个地方多。单单是学习对方的各种语言,他们的习俗、待人接物各种各样的方法,就已经非常多了。
玉米妈妈:我们的访谈时间即将也接近尾声了,还要请教苏老师,您觉得在家里如何配合幼儿园做一个蒙台梭利教育?
苏老师:我觉得在家里一开始要先做到相信孩子,相信他们很努力,他们很希望成为一个好孩子。他们都很希望父母亲会快乐。可是,很多时候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冲突,家长认为你所做的,不是我要的。然后,孩子也会说,我想做的可能会让父母亲生气。在这样的一种互相有节制的情况之下,重点是因为,不能够完全接受和相信孩子。所以国内的家长,我觉得更多的地方是相信孩子,他们可以长成你心目中所想的,不需要你太多的塑造和控制,他都可以发展成你心目中的一个好孩子。所以,我们需要相信孩子。
玉米妈妈:今天非常感谢苏老师作客我们的访谈间,给我们传递了很多育儿的理念,我们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快乐地长大。同时我们也再次感谢伊顿国际教育培训机构,他们给大家提供了5份身高尺,我们会选出5位幸运网友,并将这些可爱的礼物送给大家。谢谢!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