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砖厂打包机不知道前砖丆有无债务怎么办,买砖丆不知道前砖厂打包机有无债务怎么办?

正式就任不过两个月,环保,农业,劳工,司法,卫生,公共服务,商务,教育,运输,住建,能源,财政...凡是你能数得出来的部门,预算全部砍砍砍,然后砍出的预算,全加到军费国防上,总预算基本不变,带点脑子的都看得出风向不对吧?&br&而您乎这问题底下,凡是能出现在第一页的答案,要么是说“这是民主党之前过度浪费的锅,现在政府瘦身迫不得已”(wtf?瘦下来的预算去哪了您不知道?)&br&要么是说“不光砍NIH和限制华裔,其他领域也在砍,所以不要抱怨”(是的,先军政策强无敌)&br&甚至还有直截了当说“没产出的科研就该被砍,就是这群神棍祸国殃民的”,还特么能排在第一第三位,让我几乎怀疑自己回到了四十多年前。&br&美联社报道,完整的2018财年预算计划总额预计是四万亿美元,而光国防部预算就有5740亿,国土安全部退伍军人部等等还另算,这触目惊心的比例数据,还有人抬高调说这是为了缩减开支偿还债务?是的,印钞机不可能一直印下去,所以要用马刀投枪为我们挣来生存的土地?&br&另外,严重怀疑您乎上特定话题下有舆论推手。刚点赞了一个匿名用户回答,90多赞,排到第三页,第一页全都是个位数或十几个赞的。&br&按我个人经验,一般这种相对高赞被压下去的,一定争议极大,所以评论区绝对很热闹,有时候甚至评论多于赞数,可我翻了翻那答案的评论区,却只有三十回复,相对还算和谐。居然有这么多人愤怒的投了反对票,却又心性极好的没有被激怒去评论区攻击,我感到很欣慰。
正式就任不过两个月,环保,农业,劳工,司法,卫生,公共服务,商务,教育,运输,住建,能源,财政...凡是你能数得出来的部门,预算全部砍砍砍,然后砍出的预算,全加到军费国防上,总预算基本不变,带点脑子的都看得出风向不对吧? 而您乎这问题底下,凡…
此题虽然看着浅&br&但也不是强答就能随便解释的&br&上面的答案,很多都是外行的臆想&br&&br&&img src=&/v2-d3cccff65cf5ec343d3df8ca_b.png& data-rawwidth=&662& data-rawheight=&4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2& data-original=&/v2-d3cccff65cf5ec343d3df8ca_r.png&&&br&我就拿这排名第一的答案为例&br&给你们先捋一遍&br&&br&&blockquote&1.
权力体系;中国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权力说到头就两条,财政和人事,君不见国地税比例3比1,地方政府能光明正大发债了,缺钱自己想办法,中央如何压地方?省里如何压市里?&/blockquote&太好压了,因为每年地方自主发债的额度最终还是由中央决定,而每年批下来的额度,相对于地方政府的支出来讲,真真是九牛一毛。&br&财政部已经在日,下发了《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对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含经省级政府批准自办债券发行的计划单列市政府)的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进行规范化,由&b&财政部&/b&进行备案管理。&br&&b&发行前&/b&,要依照国务院下达的限额举借的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br&&br&打个通俗易懂的比喻吧:&br&爹妈和儿子们分家了,但儿子们每天还都在爹妈家吃饭,爹妈做多少,儿子们就吃多少。&br&爹妈做饭有时候量也没准,这就造成儿子们有时候吃不饱。&br&儿子们吃不饱就找爹妈闹别扭&br&爹妈说,那行吧,既然早就分家了,你们就自己在家做自己吃的。&br&&b&但是,&/b&&b&做饭的食材要从爹妈这拿&/b&&br&所以,儿子们虽然比以前自由些,比如可以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做饭,不用按统一饭点。&br&但能否吃饱,还要看爹妈给你多少。&br&&br&&blockquote&2.
最终债务人;如果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到期出现无法偿付的情况的话,中央政府要不要兜底?不兜底钱谁来还?怎么还?要不要设抵押物?中央政府兜底的话那跟国债有什么区别?&br&&/blockquote&这个解释的逻辑实在有点问题。&br&我就举一个例子,四大行以及政策银行所发行的金融债,若这几大行到期出现无法偿付的情况,中央政府要不要兜底?兜底的话那跟国债有什么区别?&br&所以,道理是一样的,特别是对于地方政府和国企,这个解释实在是万能但无意义的典范。&br&&br&&blockquote&3.
立法;这么大的事肯定要人大立法通过才可以,哪一级政府可以发,债务如何还?抵押物怎么定?无法按时清偿债务怎么办?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太大,稍有遗漏就是几万亿的债务篓子等着,哪个领导人敢挑头提这种事?&br&&/blockquote&也不算特别大,&b&财政部发文&/b&就可以了。&br&文件也已经明确能发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的&b&主体&/b&,只能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含经省级政府批准自办债券发行的计划单列市政府)这三级政府。&br&债券资金收支列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主要以&b&一般公共预算收入&/b&进行还本付息。&br&至于偿还的事,即使不发地方债,也要通过其他方式融资,还不如地方债的成本低,而且地方债是债务置换的重头戏,地方领导人都很积极。&br&另外,不要老YY,越大的事越不可能随便操作。&br&这种层次的债券还敢操作?把地方领导也想的太傻了吧。&br&&br&&blockquote&4.
区域差距;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调节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的话,东部发达地区毫无疑问将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融资,中西部地区的融资成本更大,区域差距会越来越大。&/blockquote&&p&这个解释是最外行的思维。 &/p&&p&相同等级的政府,比如省级,融资成本并不会差别太多。 &/p&&p&虽然实际情况,确实发达地区成本会低一些,但欠发达地区虽然人穷,但行政级别是一样的,实际操作中会强压承销机构按照同等级成本发行,基本上大的差价都被中介机构背了。&/p&&br&&blockquote&5.
官员考核;当前的考核制度是GDP和财政收入考核制,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的话,要不要将该指标纳入考核体系,纳入的话,如何考核?不纳入的话,各地都会疯了一样举债,反正做出成绩老子就提拔了。&br&&/blockquote&大家应该清楚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维稳对考核的影响吧。&br&我就说一句,地方债融来的钱,主要是用于高成本债务置换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br&但想多发,上面也不会给你这个机会。&br&要依照国务院下达的限额举借的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br&让你发是给你脸了&br&发多少还是爹说了算&br&&br&&blockquote&6.
最大的利好是对各种投行和评级机构,操作空间大大的,随随便便赚到爽,我猜提地方债这事儿的一定是这俩行业的相关方。&br&&/blockquote&这一条也是只有外行才能说出口。&br&地方债早已允许自主发行&br&给你们讲讲实际情况吧&br&这种业务,包括承销商和评级机构的各家中介机构,都只是为了业绩,不挣钱。&br&各家金融机构后面都站着自己的雄厚实力,那么多眼睛盯着,谁能在上面挣钱?谁敢在上面挣钱?最后的博弈就是大家都不挣钱。&br&其实,很多机构都不愿意做,这种业务不止不挣钱。正如我在第三个问题上所提到的,有时候上面压着你低成本发行,赔钱也是很正常的事情。&br&&br&&br&&b&最后来回答下题主的问题:&/b&&br&&blockquote&为什么中央不直接放开地方债却又默许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方式累积了高额债务?&br&&/blockquote&&br&第一:中央虽然已经放开省级政府自行发债,但每年的发行额度仍受中央控制,相对于整个省的基础设施等投入来说,地方债的发行额度仍远远不够,仍需要其他融资方式输血。&br&&br&第二:至于为什么不让地方政府增加发行额度,一是发行成本太低,低到根本不匹配实际的信用等级,很多金融机构作为投资者并不愿意多拿,很多拿的其实是政治任务,市场上早已出现多起延迟发行事件,如果发太多,任务更难强压下去;二是每个省都下辖多个市级、县级政府等,省级政府发地方债所融到的钱,如何对下级政府进行分配,也是个低效的事,有时候往往需要的地方却等不到钱,还不如让下面政府根据需要自行决定,哪怕是自融成本高些,但效率会更高。&br&&br&第三:地方政府其实就像个大型企业。要根据各地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融资方式,比如长短期资金错配,比如针对大型项目的项目贷等等。这个社会没有什么一招鲜,吃遍天的事情。
此题虽然看着浅 但也不是强答就能随便解释的 上面的答案,很多都是外行的臆想 我就拿这排名第一的答案为例 给你们先捋一遍 1.
权力体系;中国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权力说到头就两条,财政和人事,君不见国地税比例3比1,地方政府能光明正大发债了,缺钱…
哈哈哈哈&br&&img src=&/v2-25c369f11bb9df74856df52cad69daa2_b.png& data-rawwidth=&676& data-rawheight=&3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6& data-original=&/v2-25c369f11bb9df74856df52cad69daa2_r.png&&&br&大神,你好&br&听我一句劝,以后别来这个领域强答了,好吗?&br&&br&给你捋一捋:&br&&blockquote&实际上,城投公司的融资成本是非常低的。并且,融资成本的高低跟是否会违约无关。是否会违约主要看各个项目的盈利能力是否能覆盖融资成本。&/blockquote&实际上,还真不能说你完全说错了,毕竟城投公司中也有评级很高的。比如苏州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主体评级能达到AAA的,融资成本确实很低。实际上,主体级别在AA-以上的,融资成本一般都不会超过10%。&br&但人家题主说的是区县级的政府平台,除了百强县当地的城投能达到AA,大部分的区县级平台也就是个主体A+的水平吧,所以提主所说的融资成本高确实是事实,其实10%都不算高,以往区县级在12%以上的都常见。&br&另外,当地政府的一般预算收入大小,会影响当地城投公司的评级高低,而主体评级的高低,又会影响城投公司融资成本的高低。那么问题来了,你猜猜当地政府的一般预算收入大小,是否会影响当地政府有没有钱偿还债务?&br&最后一句,你知道地方城投公司有多少会挪用募集资金的吗?哈哈哈,前两年的时候,不少公开发行的企业债,募集资金都敢挪用。这两年募集资金流向监管比较严格,公开发行的债券融资已经不大敢了,不过银行贷款、信托、非标这类的可就不好说了。&br&&br&&blockquote&银行不是傻的,如果项目盈利能力不足以偿付贷款的利息以及本金,银行是不可能批准贷款的。所以,地方投资项目,都有一个强有力的盈利保证做后台,至少有个比较靠谱盈利预测,才可能拿到银行的贷款。&br&&/blockquote&银行确实不是傻的,所以银行的会编项目啊。&br&我还真不是讽刺银行的兄弟们,因为我们券商也干啊。&br&特别是国家发改委审核的企业债,包括这两年的城市停车场专项债等等,很多募投项目都是编的啊。&br&&br&&blockquote&这儿之中的纰漏会出现在哪里呢?有小部分地方投资项目,盈利预测很可能是胡乱编造的。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地方政府为了达到投资额目标,有意编制极富想象力的盈利预测,从而拿到银行贷款。如果将来项目实际运营状况达不到预测,则很可能发生违约。&br&&/blockquote&你先把“小部分”地方投资项目换成“大部分”。如果项目真的盈利不错的话,放心吧,该项目肯定会重复融资,将融来的钱用于当地其他建设。&br&另外,项目实际运营情况达不到很正常,但账面上肯定会达到预测,到还本付息的时候,当地政府会想办法临时抽调资金的,哪怕用高息过桥资金,也不会让违约发生的。&br&&br&&blockquote&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最有可能的是银行与城投公司商谈进行展期。这个时候,又需要城投公司拿出一个可以说服银行同意贷款展期的盈利预测。当然他们可以继续编造。但就中国的经济发展来看,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项目的盈利能力终归会赶上融资成本,这些贷款最终变成坏账的可能性是很小的。&/blockquote&如果是银行贷款的话,根本就不用谈,因为展期就是正常的后续流程啊,哈哈。&br&至于券商发债融资的话,付息一般没什么问题,如果感觉发行人后续偿还本金会有压力,在兑付日几个月前,券商就会来准备下一期融资,以备偿还本期本金。&br&特别对区县级的城投公司,还可以去找上级政府的城投公司,找个项目或者通道贷款去偿还欠款,上级政府的城投公司还能通过这种委托贷款,挣点利差。&br&最后一句,募投项目的盈利能力大部分都是编的,你把中国的经济发展拉上站队也没用啊,哈哈哈哈哈。不过,在这也要凭良心说一句,不管是省会级还是区县级的地方政府,虽然善于编造募投项目融资,甚至有些编制的很夸张,但融来的钱确实是用于当地建设,很少有人敢私人去黑这融资的钱,所以监管审核层面对募投项目其实也都懂,只不过要求在面子上要过得去。&br&&br&&blockquote&当然,不排除有很小一部分城投公司以超出预期的速度走到了破产的边缘,并且无法进行贷款展期。这个时候,就需要将这些贷款做为不良资产进行处置,打包出售给处置不良资产的公司。这个过程中,不排除政府的参与。换句话说,不排除老百姓为此买单。&br&&/blockquote&不良资产处置?&br&银行的不傻,合着就处置不良资产的公司傻?&br&告诉你,如果真到了需要处置的地步,就地方政府这种融资杠杆的加法,放心吧,肯定一点能用的渣都没了。&br&不过区县级的城投公司,真还轻易走不到这一步。&br&一般区县的一把手,年龄还尚可,大部分都还有往上走走的可能性,谁也不会在任内,轻易放任城投公司出现违约。&br&首先,大部分都会提前安排展期的,前期偿还会让地方财政先补上,如果财政也没余粮,就借短期过桥资金先顶上,直到下一期或另外的融资品种续上。实在不行,要么去求上级财政,要么找上级城投公司借点委托贷款,总会有办法续上。&br&&br&最后,如果地方政府真不能支付足够的本金和利息,会发生什么事?&br&&br&如果真发生了,很简单。&br&这笔融资是哪个金融机构做的,拗不过,你就想办法认吧。
哈哈哈哈 大神,你好 听我一句劝,以后别来这个领域强答了,好吗? 给你捋一捋: 实际上,城投公司的融资成本是非常低的。并且,融资成本的高低跟是否会违约无关。是否会违约主要看各个项目的盈利能力是否能覆盖融资成本。实际上,还真不能说你完全说错了,…
谢谢邀请,教育支出是一个挺费功夫的问题,不过相信把他搞清楚会很有帮助。&br&前半个问题参考这个网址(&a href=&///?target=http%3A//www./tjsj/ndsj/2010/html/H0806c.ht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tjsj/ndsj/&/span&&span class=&invisible&&2010/html/H0806c.ht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这是2009年的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结构。2010年的支出结构还未上网,我看了一下光盘版的,区别不大。&strong&教育支出占中央总支出部分的4%,地方总支出部分的16%,合计总支出的13-14%左右&/strong&。分中央地方看,地方教育支出占总教育支出的95%左右,地方支出是绝大多数。从GDP看,中国的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3.1%。&br&另外建议看一下《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这本年鉴没法用网址直接提供,我简单说一下。各项指标的解释看这个网页(&a href=&///?target=http%3A//www.ssjy.net/view.php%3Fid%3D140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sjy.net/view.php?&/span&&span class=&invisible&&id=140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从收入看,中国2009年分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经费总收入为一万六千亿左右,其中来自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有一万二千亿,里面一万一千亿属于预算内教育经费,其他的一千亿来自教育专项税费、中央和地方所属的企业拨款、校产收入。因此,&strong&国家各级政府的财政性投入占教育经费总收入的三分之二左右&/strong&。另外三分之一来自于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社会捐赠、事业收入(学杂费)以及其他收入。&br&为了确认对于教育经费是否投入不足的命题是否正确,先做一下国际比较。下表为年,OECD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中,1)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例,2)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3)总教育经费中,来自政府部门经费的比例。来源是World Bank-Education Statistics。由于数据缺失,这里丢失了国家,因此仅供参考。&br&把教育总经费中来源于政府部门经费的比例放在表中,是因为人们常说“中国教育主要为公办,因此政府投入应当更高”,放上这张表格更能直观地体现中国在人均收入和教育结构类似的国家中的支出排名。&br&&br&字段名称:&br&国家简称
政府教育支出占GDP比重
政府教育支出占政府总支出比例
教育总经费来源中来自政府支出的比例
国家全称&br&AUS
Australia&br&AUT
Austria&br&BEL
Belgium&br&CAN
Canada&br&CZE
Czech Republic&br&DNK
Denmark&br&EST
Estonia&br&FIN
Finland&br&FRA
France&br&DEU
Germany&br&GRC
Greece&br&HUN
Hungary&br&ISL
Iceland&br&IRL
Ireland&br&&br&(由于10000字的答案限制,我只留下了部分OECD国家的表格,需要其他国家数据的请留言,另外知乎不能贴表格贴图,实在有些不方便)&br&从中可以看出几个结论:&br&1,中国的13%到14%的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算是中等偏上的。在公办教育占比为50%至80%的19个国家中,,低于墨西哥(23.9%)、秘鲁(20.3%)、萨尔瓦多(17.5%)、智利(16.6%)、菲律宾(16%)、哥伦比亚(15%)等6个国家,和美国、韩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家接近,高于加拿大、英国、印度、日本以及其他国家。&br&2,但中国的政府教育经费支出仅占GDP的3%,确实是这19个国家中相对较低的。仅高于萨尔瓦多、老挝、菲律宾、哈萨克斯坦、多米尼加这5个国家。(萨尔瓦多和菲律宾在两个榜单中分别高于中国和低于中国,是因为他们的政府支出占GDP的比例比较低)&br&3,把第二列除以第三列,就得到了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中国的政府支出占GDP比重约为22%,政府支出占GDP比重为15%至30%的几个国家,其政府教育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平均为16.8%,中国低于平均,但由于有法国、马来西亚和泰国这几个高支出国家拉高了平均数,所以中国的支出结构也与大部分国家类似。&br&我想,楼上两位的争论,可能就是由这两个比例的排名不同引起,是中国的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相对较低造成了这个矛盾。这是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结论,但很不幸地是事实。虽然中国的政府财政支出在近些年有较快的增长,不过在GDP占比上只是从倒数几名跑到了中等偏下而已。&br&因此,再回到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这个话题上来时,我们会显得很尴尬,因为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结构并没问题,问题出在总量上。&strong&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原因,竟然是政府支出还太少&/strong&。&br&话说,我之前本来想做教育支出方面的研究,结果数据清理完毕,就被与直觉完全相反的数据所打败了。&br&@Raymond Wang的评论让我又去看了一看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数据和直觉差别如此之大。2009年的一万六千亿教育经费中,有96.4%属于“事业性经费支出”,剩下的3.6%为基本建设支出。占大头的事业性指出中,有九千亿属于“个人部分”,六千三百亿属于“公用部分”。个人部分主要包括工资、福利、奖学金、助学金,这部分问题相对较小,问题可能出在公用部分,这部分包括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再细分的话,就是“办公费”、“劳务费”、“水电费”、“邮寄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租赁费”、“会议费”、“专用材料费”、“印刷费”、“办公设备购置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strong&这些花样繁多的费用占全部教育经费支出的40%以上,他们有多少问题,是不是都花在教育上,我就不知道了&/strong&。&br&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这些教育经费多少投资在大城市,多少在农村,可以看看这个网页(&a href=&///?target=http%3A//www./tjsj/ndsj/2010/html/U2039c.ht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tjsj/ndsj/&/span&&span class=&invisible&&2010/html/U2039c.ht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其中有普通初中、普通小学中的农村学校的经费占比,这部分也有些出人意料,农村的经费占比都占该类学校总经费的一半以上。&br&这个部分没有什么国际比较可做,也很难做,但我找到了一个美国的教育预算,太复杂了,没法做到和中国可比的口径,凑合看看吧(&a href=&///?target=http%3A//www2.ed.gov/about/overview/budget/budget12/summary/index.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ww2.ed.gov/about/overv&/span&&span class=&invisible&&iew/budget/budget12/summary/index.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
谢谢邀请,教育支出是一个挺费功夫的问题,不过相信把他搞清楚会很有帮助。 前半个问题参考这个网址(),这是2009年的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结构。2010年的支出结构还未上网,我看了一下光盘版的,区别不大。教育支出占中央总支出部分的4…
&p&经常在知乎听到一些什么全球局势右转之类的。也许吧,不是很懂。&/p&&p&不过基础医学投入是不会有大幅度缩水的,原因特别简单。&/p&&p&政府投资的&b&基础动机&/b&是人民的需求。准确的说,是有影响力的富人的需求。&/p&&p&他们已经很有钱了,已经有的都可以买到。那么他们还想要什么需要科研才能做出来的东西呢?&/p&&p&是的,那就是以生物医学为基础的&b&延年益寿&/b&呀。&/p&&p&-&/p&&p&上面的说法也许过于犬儒主义?实际上,&b&穷人的需求也是一样的&/b&。&/p&&p&举个例子,NIH对成瘾性药物的研究投入特别大,为什么呢?&/p&&p&每年大量美国人过量服用药物导致死亡。所以下文中的研究真得是为了救命的。&/p&&a href=&/p/& class=&internal&&镇痛药,过量服药致死,和基于结构的药物发现 - 知乎专栏&/a&&p&而因过量服用阿片类镇痛药而死的主要人群,就是低收入、居住在郊区的白人群体。&/p&&p&无论政治意见如何,让更多的人&b&活得更久&/b&,是包括知乎用户群体在内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咦?)&/p&
经常在知乎听到一些什么全球局势右转之类的。也许吧,不是很懂。不过基础医学投入是不会有大幅度缩水的,原因特别简单。政府投资的基础动机是人民的需求。准确的说,是有影响力的富人的需求。他们已经很有钱了,已经有的都可以买到。那么他们还想要什么需要…
&p&吃饭无聊,回答一下。&/p&&p&答案是当然可以。而且不是天的问题,是年的问题。&/p&&p&2016年,上海全社会用电量1486.02亿千瓦时。&a href=&///?target=http%3A//www..cn/PowerOutter/hddlb/html//content_4_2.ht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cn/PowerOut&/span&&span class=&invisible&&ter/hddlb/html//content_4_2.ht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一度电按照5毛来算。也才740亿人民币。&/p&&p&而世界首富比尔盖茨2016年资产750亿美元,够上海人用6~7年。&/p&&p&这个问题该为,全世界比较有意义。&/p&&p&全球用电量是 17,109,665,000,000度17万亿度。每天466亿度。233亿人民币。&/p&&p&所以比尔盖茨可以供世界用22天电。&/p&&br&&p&以上~&/p&
吃饭无聊,回答一下。答案是当然可以。而且不是天的问题,是年的问题。2016年,上海全社会用电量1486.02亿千瓦时。一度电按照5毛来算。也才740亿人民币。而世界首富比尔盖茨20…
虽然近期热钱退出规模十分汹涌,1月份900多亿美元,2月份也有200-300亿美元左右;&br&&br&  虽然人民币近期在热钱退出压力下一直在6.4的汇率平衡点苦苦挣扎;&br&&br&  虽然今年1-2月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大幅下滑近10%-20%;&br&&br&  虽然国内宏观经济形势高度绑架房地产,股市半死不活;&br&&br&  但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核心最大的风险却是地方债!&br&&br&  索罗斯早就放话说了,当前国际做空机构盯着中国的逻辑,就是中国的地方债问题和金融债问题!因为当前中国地方债的规模已经达到GDP300%,外借金融债则达到了50%,虽然官方宣布的地方债总体规模在20万亿到30万亿左右,但是考虑到中国人普遍报喜不报忧,以及各种债务杠杆,粗略估算实际的规模应该在40万亿-50万亿左右——这才是一个相对比较准确的数字。&br&&br&  截止到3月17日为止,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各地新增的发行的债务已经达到了5137.11亿元规模,而且还有近1000亿规模左右的地方债还在路上,虽然官方消息辟谣说今年总体规模是1万亿元,但是从目前的发债规模和速度来看,财政部今年要发行3万亿元的可转债也不见得不可能,而经济一旦发生重大危机,发行5万亿可转债也一样是完全可能。&br&&br&  而而所以造成地方债务规模如此庞大,想来原因无外乎几点;&br&&br&  1.政绩原因和举国房地产经济政治特色;&br&&br&  由于中国历任地方官一般在一个地方也就是五年,因此五年经历政绩便决定此人是升迁到长安还是发配沧州。&br&&br&  而在当前各地经济支柱都是房地产的情况下,各地发展必然地依靠房地产泡沫和炒地皮的卖地财政,地方官地皮炒的越高,能够向银行举债的规模越大,从银行获得的资金必然越大,用于发展当地经济或者谋取私欲可以动用力量越大。故而地方对于举债于公于私都是有强烈动因。&br&&br&  而即便房价明显高于当地居民收入,完全是不合理的泡沫,阻尼系数一直处于动荡边缘,但只要政府控制了房地产供应和军队,也就控制了房价和稳定,从而房地产不存在市场,而是政府控制的金融工具,这也是当前的中国特色。&br&&br&  2.地方财政收入分配结构导致依赖举债拉动经济;&br&&br&  当前各地税收结构也不合理,因为各地财政税收一般要上交相当比例给国库以及各省财政局,通常县地级的财政收入在上交后,往往截留部分在30%甚至更低。&br&&br&  而地方政府也要钱和资金发展各地经济,又或者是满足各级领导和各级公务员的需要,必然地想到举债的方式来给自己解绑。&br&&br&  因为中国各级地方政府不存在破产的问题,因为地方不行有省里,省里不行中央兜底,所以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想尽办法举债,然后留下烂摊子给后任以及上级财政买单。而后任当然也不是傻子,凭啥你搞到钱就溜了,而让我买单,必然是采用举新债还旧债并且提高债务规模的方式继续让地方债滚雪球越滚越大。&br&&br&  3.裙带关系腐败以及缺乏合理的升迁评价手段,使得举债发展经济成为唯一选项。&br&&br&  而涉及到地方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腐败和裙带关系。&br&&br&  所有人都有个共识,就是政府的钱好赚,只要跟政府搞好关系,就根本不愁钱。&br&&br&  而政府的钱好赚无非就是权力存在极大的寻租空间,使得地方官员可以通过权力来谋取私利。地方项目和涉及到基础设施相关的无论是否低效还是有重复投资,只要能从银行搞到钱,利益相关方能搞到钱,就不在乎是否项目有价值,只要能提升政绩形象,也不管花多少钱。&br&&br&  裙带关系使得地方政府和依赖地方政府投资活命的企业结成了一个强大的利益链和关系网,而这个网络的核心就是依赖政府举债,故这种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机制不除,地方债的问题也得不到根本性解决。&br&&br&  4.央行和银行的纵容,&br&&br&  地方政府和银行基本上就是穿一条开裆裤,一个鼻孔出气。地方政府举债是管杀不管埋,银行也不管政府项目风险,反正央行会兜底,所以银行的信贷额度绝大部分都给了政府和国有大企业。&br&&br&  而在央行看到的就是大量低效和没有收益的基础设施领域滥投资。然而央行又不能不给商业银行和各级政府兜底,因为地方政府的逻辑是税收绝大部分都上交了,所以只能靠举债发展。&br&&br&  而虽然财政部给了各地发行地方债务的额度,但是在大环境下行的情况下,各级地方政府必然是认为额度不够而需要超发债务,反正只要现有的经济结构不发生根本变革,地方债务只会越来越大,而不会收敛。&br&&br&  而随着地方债越来越大,必然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和恶果:&br&&br&  1.推高房价,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加剧;&br&&br&  在当前各地财政高度依赖房地产,央行也是不停逆回购向市场注水的情况下,房价只会高居不下,除非有一天央行发现货币贬值到几乎趋近于0,完全失去了信用货币的价值的情况下,不得不抛弃房地产刺破泡沫,否则中国造央行印币场就开启财富永动机模式,源源不断印钞。&br&&br&  必然造成富人愈来愈富,穷人则越来越穷。使得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各个阶层矛盾对立加深。而不利于社会稳定。&br&&br&  2.绑架银行,央行只能被动放水,变相全面征税,劫贫济富。&br&&br&  地方债的规模越来越大,而地方政府还债手段无非就是举新债还旧债,或者发行所谓可转债,但本质上都是换汤不换药,即赖账。&br&&br&  而最后必然是银行充当接盘侠,因为地方政府是把债务通过土地或者不动产等抵押给了银行,所以一旦地方政府违约,抗刀子的就是银行。&br&&br&  但银行也不是吃素的,反正一旦银行垮了,国家就完蛋了,所以银行不会倒,只要银行有坏账或者流动性,央行在后面开动印钞机,什么问题解决不了。&br&&br&  因为印钞的好处一是解决了市场流动性,二是降低了各级地方债的实际规模。&br&&br&  然而结果就是推高了通货膨胀水平,推高了物价指数和劳动力水平,等于是全民征收地方债税,给地方政府买单。&br&&br&  3.经济结构难以转型,通货膨胀,提高社会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资料成本&br&&br&  然而,这样依靠央行放水冲销地方债虽然短期解决了地方债水平,但是却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力价格和各级生产要素价格,必然是降低了社会劳动效率。&br&&br&  最关键是高地租和高劳动力提高了民营企业的经营成本,造成国进民退和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更一步困难。&br&&br&  虽然上面喊话供给侧改革,但供给侧改革只能依靠隐形征税和掠夺穷人才能勉强进行,故而到头难言成效。&br&&br&  地方债当前的主要冲销手段还是依靠央行注水和新债还旧债来偿还,而不是依靠项目本身造血能力。必然会将系统风险越积越大,到时候一旦不可控,就会使得宏观经济硬着陆,一夜回到解放前。&br&&br&  而真正地方债务问题解绑,根本上还是需要依靠市场力量来将地方政府投资真正导向到有效应有产出的新产业上面,片面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经济并不能立足长远。
虽然近期热钱退出规模十分汹涌,1月份900多亿美元,2月份也有200-300亿美元左右; 虽然人民币近期在热钱退出压力下一直在6.4的汇率平衡点苦苦挣扎; 虽然今年1-2月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大幅下滑近10%-20%; 虽然国内宏观经济形势高度绑架房地产,股市半死不活; …
城投公司会破产吗?政府会让它们破产吗?不会。&br&实际上,城投公司的融资成本是非常低的。并且,融资成本的高低跟是否会违约无关。是否会违约主要看各个项目的盈利能力是否能覆盖融资成本。&br&银行不是傻的,如果项目盈利能力不足以偿付贷款的利息以及本金,银行是不可能批准贷款的。所以,地方投资项目,都有一个强有力的盈利保证做后台,至少有个比较靠谱盈利预测,才可能拿到银行的贷款。&br&这儿之中的纰漏会出现在哪里呢?有小部分地方投资项目,盈利预测很可能是胡乱编造的。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地方政府为了达到投资额目标,有意编制极富想象力的盈利预测,从而拿到银行贷款。如果将来项目实际运营状况达不到预测,则很可能发生违约。&br&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最有可能的是银行与城投公司商谈进行展期。这个时候,又需要城投公司拿出一个可以说服银行同意贷款展期的盈利预测。当然他们可以继续编造。但就中国的经济发展来看,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项目的盈利能力终归会赶上融资成本,这些贷款最终变成坏账的可能性是很小的。&br&当然,不排除有很小一部分城投公司以超出预期的速度走到了破产的边缘,并且无法进行贷款展期。这个时候,就需要将这些贷款做为不良资产进行处置,打包出售给处置不良资产的公司。这个过程中,不排除政府的参与。换句话说,不排除老百姓为此买单。
城投公司会破产吗?政府会让它们破产吗?不会。 实际上,城投公司的融资成本是非常低的。并且,融资成本的高低跟是否会违约无关。是否会违约主要看各个项目的盈利能力是否能覆盖融资成本。 银行不是傻的,如果项目盈利能力不足以偿付贷款的利息以及本金,银…
&p&笔者目前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负责政府公关/公共事务工作(GR/GA)已近两年,带领团队小伙伴一起应对本行业的国家和地方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处理各种涉及政府部门的工作事务。因政府部门具有较为独特的话语体系,因此GR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对于从业者的能力素质有一定特殊要求。目前,关于GR工作实务方面的介绍与论述相对较少,因此对GR的能力素质进行了梳理,以为准备从事此项职业的朋友提供参考。&/p&&p&&b&一、沟通协调能力&/b& &/p&&p&GR工作说到底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需要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院校智库、新闻媒体等诸多机构建立联络渠道、保持密切沟通。因此,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是GR从业者的最基本要求。&/p&&p&其中,犹以与政府部门对接沟通为重。一方面,政府部门内部管理层级较多,上到国家部委、省(市)级政府,下到区县政府和街道居委会,单一企业需要对接多个层级的政府部门。另一方面,政府实行条块管理,内部部门较多,如发改、网信、工商、公安、工信、一行三会以及辖区政府各委办局,单一企业需要对接多个政府部门。同时,政府部门具有较为独特的话语体系,需要从业者熟悉政府内部机构设置、运作方式、领导级别、沟通话术以及部分潜规则(如吃饭不要拍照),具备体制内工作经历的从业者相对更有优势。&/p&&p&在策略上,一是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因为对接部门和群体的复杂性,就要求从业者具备多种方式的沟通技巧。与部委对接,宜侧重宏观,要站在促进行业发展的高度,重点探讨行业政策方向、政府监管方式、国外管理经验,以及行业和企业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民生就业效益等。与基层对接,如工商所、派出所、税务、园区管委会、社区居委会等,宜侧重微观,要有处理实际问题的具体举措,阐述企业的纳税贡献、依法诚信经营立场和积极解决有关问题的坚定态度,全力支持配合主管部门的监管举措,并请求给予企业理解与支持。既要能阳春白雪,又要能下里巴人。&/p&&p&二是要“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单纯站在企业角度反应诉求效果有限。在人与人的相处中要具备同理心,与政府部门对接时也需要具备同理心。要从政府管理角度出发,把政府的关注点与企业的诉求点结合起来。一方面结合国家出台的大政方针政策,如“互联网+”、“大数据”、“双创”战略等,把行业和企业发展与国家扶持方向相结合;另一方面,抓住政府部门的痛点,如发展当地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当地税收、帮助解决就业、从事慈善公益等,要为政府和社会公众创造价值。&/p&&p&&b&二、公文写作能力&/b& &/p&&p&机关最重要的三件事是“办文、办会、办事”。公文是与政府部门建立有效沟通和对接的重要途径。企业涉及较为重要的事项或诉求建议,可通过正式公文的方式提交至主管部门寻求帮助和支持。公文具有几个特点:一是由特定的作者制定和发布;二是具有法定的现行执行效用;三是具有规范的文体、结构和格式;四是履行相应的规范程序;五是文字必须庄重、朴实、准确、简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了13种文体,《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了14种文体。企业向政府部门行文,一般属于“上行文”,可采用“报告、请示、函”等文体。上行文要注意:一是要单头主送,不要多头主送;二是向机关单位行为,一般不向领导个人行文;三是请示事项一文一事,不要一文多事。建议看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了解基本的公文行文规则,重点掌握“报告、请示、函”等文体的写作规范和格式。&/p&&p&&b&三、政策研究能力&/b&&/p&&p&这里说的政策主要是指涉及行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首先是保持政策的敏锐性。时刻关注行业相关的政策动态,多浏览中国政府网、人民网、新华网,以及具体主管部门的官方网站,关注行业相关的媒体报道,第一时间掌握行业政策动态。其次是对行业最新政策和法规进行认真研读。老一辈革命家陈云曾说过,“首先是要读懂,读懂就是消化”。如果文件没有解读透,就不能急于去“联系实际”,只有熟悉政策,才能贯彻政策。解读国家政策,表面看是学习文件,其实质是练内功,长见识,增修养。再次是联系企业实际对政策内容和形势进行解读与研判。要对政策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判断,把握政策与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预测政策走势,为企业领导实时提供重要政策信息和决策参考。&/p&&p&&b&四、危机应对能力&/b&&/p&&p&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一旦被曝出负面信息后,很容易迅速在网上被放大和传播。如果企业缺乏对网络舆论的敏感性,没有及时应对和处理好企业危机,那么企业的诚信和形象必然会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甚至关门大吉。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政府事务这块主要涉及公安、工商、消协、税务、网信办等,需要经常与辖区政府部门打交道。比如,P2P公司(互联网金融)经常出现诈骗案件,就需要向公安机关或辖区派出所报案,协助开展一系列调查取证,为企业追讨损失。电商类企业经常被消费者进行工商举报投诉,需要配合工商或消协部门协调处理客诉问题,开展相关举报案件调查。网约车平台企业经常出现司机刷单、司机闹事等问题,需要协调公安部门处理违法行为,同时维护社会和企业的稳定秩序。企业的危机公关既需要公关部门(PR)的舆论发声和合理应对,也需要GR部门提供相应的政府支持,GR从业者要求具备相应的危机处理能力,在危机面前能够顶得上,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p&&p&&b&五、开拓创新能力&/b&&/p&&p&锅里有,碗里才有。GR部门不能仅仅是单纯的后勤保障作用,也要围绕政策和行业发展的最新形势,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一是为企业争取政府类扶持。一方面,国家出台了很多扶持性政策,成立了很多大型的专项基金,如农发行的专项建设基金、国投的创新基金等。可以根据企业发展情况,与相关机构进行积极接洽与对接,为企业争取更为优质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可以向科技主管部门申报相关科技项目,争取扶持经费。二是开发政企合作项目。围绕公司业务,与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合作模式,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p&&p&GR不像技术类部门需要具备特别专业的技术能力,但因为主要工作对象以政府部门为主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实也还是有一定的门槛。从业者如果具备一定的政府人脉关系固然会更加得心应手,但在当前“领导出来吃饭就是真爱”的严肃形势下,不应也不能从事与法律法规背道而驰的事情,整体发展的方向是越发规范和正规。&/p&&p&提升自身能力,依法合规办事,有技巧、有方法、有底线开展工作才是正途。&/p&&p&谨与共勉。(欢迎关注微信:GA实战派;GA-TMT)&/p&
笔者目前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负责政府公关/公共事务工作(GR/GA)已近两年,带领团队小伙伴一起应对本行业的国家和地方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处理各种涉及政府部门的工作事务。因政府部门具有较为独特的话语体系,因此GR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对于从业者的能…
谢邀。&br&&br&看了一下链接中的内容,这就是有点官员背景的人的个人想法和建议,不是什么动向。就我个人看,其见解有其合理性。&br&&br&关于改变严守耕地红线,转向保证以产量加权的土地当量红线一说,意在保障土地产出供给的前提下,大幅增加城镇建设用地。中国土地现行的红线是死守18亿亩,在这18亿亩中,被认为有60%至70%的中低产田土,包括有冷烂锈田、坡耕地、瘦脊地、无水利设施配套的地等。中国现在的粮食还不能完全自给,同时还需要种植大量的经济作物。要想一下子把中低产田土较大规模地改变过来,谈何容易。&br&&br&粮食等农产品差一点,只要不是差太多,还可以从国外购进,实际上现在的购进量也是增加的。所以,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我们这种体制,管死面积易,管活当量难。就现在这种管面积的办法,也还出现了大量违法占地情况。审计署最新的公布就表明,仅央企华能集团一家,截至2011年底,其75个项目的违规用地就达8万余亩。这个当量,特别是其中的产量,会涉及到一系列计算和统计,地方在城镇化和GDP的冲动下,要动点什么手脚,太容易了。&br&&br&关于允许地方发市政债。这项工作实际上已经在试行,之前由财政部确定额度,代发代还,2011年又由财政部确定额度,批准了4个省市自主发债。所谓市政债,又称地方债或地方公债,是以地方财政承担还本付息责任,用发行债券方式的一种筹资方式。由于在这方面曾经出过不少问题,在更是之前曾被禁止,而后在1995年施行的预算法中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总体依然是禁止的。&br&&br&另一方面,地方债务实际上已经很大,按审计署的调查,到2010年底的债务余额为10.7万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占62.62%;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占21.8%;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债务占15.58%。中央政府虽然三令五申严控,这两年,却又有发展,有专家估计已达20万亿,相当于地方年度财政收入的三倍多。由于地方政府对这些债务承担有偿还、担保或救助责任,其中既有债券方式,也有依靠融资平台的贷款方式,但本质上都是由地方财政承担责任,或可将其称为准市政债或广义市政债。&br&&br&由于这一债务额极为庞大,蕴含风险,成为今年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公司下调中国主权信用的一个主要因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就此发出预警。&br&&br&依据上述情况,地方政府不是没有资金,而是过度扩张。由于债务负担沉重,实际上不少已经在采取借新还旧的方式处理。 &br&&br&在中国现行体制下,体制内在调控上有一句行话,叫不搞一刀切,但要切一刀。不搞一刀切,是说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一刀切会造成大量不顾实际情况的误伤,但不切一刀,许多事情又管不住。这种不切又切,操作上的难度,深刻反映了中央和地方非合作性博弈的深刻矛盾,房地产价格越调越高也是其反映之一。&br&&br&发改委官员,不可能不知道这些。一些想法听起来很好,缺乏操作性,于现行的体制而言,只会添乱。在中国现行体制下,中央与地方究竟是个什么关系,事权财权当如何划分为合理?在这些问题未弄明白之前,弄得不好,就会旧乱未除,新乱又添。我想,他们也就是说说,研讨研讨而已。站 在体制的角度判断一下,至少在当前,或者在缺乏充分准备之前,不具备可能性。莫将其看成一种动向,仅当成一种见解看就行了。
谢邀。 看了一下链接中的内容,这就是有点官员背景的人的个人想法和建议,不是什么动向。就我个人看,其见解有其合理性。 关于改变严守耕地红线,转向保证以产量加权的土地当量红线一说,意在保障土地产出供给的前提下,大幅增加城镇建设用地。中国土地现行…
谢邀。提供点情况。&br&&br& 我曾在一些西部的县里了解过此事,在县里,教育往往是县财政最大的一项开支。&br&&br& 这里需要区分几个概念,县里财政收入分财政总收入和本级财政收入。财政总收入中,有一部分是要上交的,本级(或称一般预算收入)财政收入,可以列入预算开支。另外列入财政开支的,还有转移支付,其中包括数达几十项的支农资金和其他资金,但上级拨付的这类的资金,往往是专项资金,有规定用途。由于有了转移支付,地方财政支出会大于于本级财政收入,甚至大于财政总收入。&br&&br& 我在了解教育方面的情况时,转移支付的量还不大。&br&&br& 在西部的县,除了专项资金外,通常被称为吃饭财政,即保党政机构运转,教育、医疗事业等方面的开支。&br&&br& 我所知的情况是,用于教育方面的往往要占一半左右。原因是,在所谓吃皇粮即用财政开支的人员中,教职工占的比例最大。&br&&br& 设想一下,一个中等规模的县,如有60万人口,有10万中小学生,按平均每20名学生配一名教职工计算(这个比例关系有规定,我记不清了),需要5000名教职工,年人均收入如果是2.5万元,就是一亿二千五,而教育还有其他开支和建设,一个普通县的财政开支,一年也就几个亿,按这个算法,教育开支所占比例就大了。&br&&br& 至于全国的情况,当然要复杂得多,因为还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等,但如去查查教育部的网站,或者搞一点典型分析,再看在全国财政开支中占多大比例,应该是可以算个大概的。&br&&br&
谢邀。提供点情况。 我曾在一些西部的县里了解过此事,在县里,教育往往是县财政最大的一项开支。 这里需要区分几个概念,县里财政收入分财政总收入和本级财政收入。财政总收入中,有一部分是要上交的,本级(或称一般预算收入)财政收入,可以列入预算开支…
在这里要继续和王同学讨论&br&首先第一,我不是要讨论天朝政府的教育投入过没过世界平均水平,这是一个数字陷阱,没有什么实质意义,我相信天朝的教育投入比上不足,比下还是有余的。&br&我关注的核心,就是我提出的这个问题,这个25%的数据是否可信,是否有意义。&br&&br&我在这里梳理一下我的逻辑:&br&首先,我看到这个数据不符合我的主观感受&br&天朝的教育缺钱,缺人,即使在主流媒体上也是都可以看见的事实&br&一个乡村教师拿五六百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地方上的村长乡长一个月至少也拿个2000吧?&br&我亲眼见过的地方“土皇帝”县长镇长,来市里开会,吃饭下的馆子堪比月入过万的白领&br&能说这些地方把钱的四分之一都掏出来搞教育了?我是不信的&br&&br&那既然预算写了,审计也有报告,那我相信可能钱是花出去了,至于花到了哪里&br&谁又能算清楚这笔账呢&br&比如说俺家去年给教育投入了五十万,是俺一年收入的四分之一&br&二十万买了部小车,给俺儿子上下学接送用,不接送的时候俺上班自己开&br&三十万俺给家里装修一番,为了改善俺儿子的学习环境&br&都记在教育投入的账下,实质能看么?对吗,如果您要争的是这个账面的投入,那咱们就不用争了&br&&br&再从一个侧面来论证&br&天朝官吏贪腐水平在世界上至少是个中上水平吧?&br&那我们看查处的窝案要案里面,有多少是教育系统的,几乎没有吧?&br&铁路啊、国企啊、土地局啊、交通啊等等部门是重灾区&br&如果教育系统每年有那么多拨款(地方政府支出最大的一块哦),那为啥教育系统抓出来贪官很少?&br&当然这个论据是不考虑贪污发生概率的行业分布的,如果硬要说教育系统公务员思想觉悟高,贪污腐败的比例低,这也是一个可以说通,起码自圆其说的解释(类似“至于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br&&br&另一个侧面来看,每年我们出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大家纷纷用脚投票,为什么,教育水平不够好,为什么不够好,投入低有木有?&br&&br&以上论点和结论均符合本人各种亲眼所见和切身体会,感觉和事实偏差不大&br&论证完毕,请指正&br&&br&题外话:&br&您提到了美国政府投入还不到2%,中国的一半都不到,但是您要这样算,美国政府的总支出是中国的多少倍,美国每个学生平均能获得多少的教育支出?而且其实,一直被人拿来说的那个数据是这样的,教育支出占总GDP的百分比,而不是政府支出的百分比,其实您一直和人较真的不是人说的那回事。不过就算您说的这个数据,我也和您辩一辩,争一争。
在这里要继续和王同学讨论 首先第一,我不是要讨论天朝政府的教育投入过没过世界平均水平,这是一个数字陷阱,没有什么实质意义,我相信天朝的教育投入比上不足,比下还是有余的。 我关注的核心,就是我提出的这个问题,这个25%的数据是否可信,是否有意义…
根据财政部《2012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规定,从2012年起,将“一般预算收入”提法调整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详见:&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www./a/xuexipingtai/6.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一般预算收入”提法调整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按照财政部日《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号):&br&县级财力计算公式为:&br&县级财力=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上级公共财政预算补助收入-上解上级政府支出。&br&详见:&a href=&///?target=http%3A//yss./zhengwuxinxi/zhengceguizhang/4680.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名词解释:&br&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
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民生等方面。为了避免与预算体系中其他预算收入混淆,从2012年起各级政
府一般预算收入改称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口径上与2011年以前的“一般预算收入”相同。由税收收入留县部分和非税收入组成。
&p&②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指国有资本经营、转让、清算等形成的财政预算收入,包括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依法上缴的税后净利润,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分配的国有股利以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收入和企业清算净收益中国家所得的部分,是政府非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p&&p&③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指主要用于保障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支持各机关单位履行职能,保障各机关部门的项目支出需要。 &/p&&p&④税收收入:指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据法定标准,从单位和个人无偿
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特征。除组织收入的职能外,税收对经济社会运行和资源配置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税收历来是国家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财政收入中绝大部分都是依靠税收收入而取得的。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
设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 &/p&&p&⑤非税收入: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政府
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经济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等取得的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
要的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源有偿使用
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罚没收入、以政府名议接受的捐赠收入、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 &/p&&p&⑥“三公”经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p&&p&⑦新一轮财税改革的基本思路:一是完善立法,二是明确事权,三是改革税制,四是稳定税负,五是透明预算,六是提高效率。 &/p&&p&⑧提高效率:是新一轮财税改革的基本思路之一,指推进科学理财和预算绩效管理,健全运行机制和监督制度,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p&
⑨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
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它强化政府预算为民服务的理念,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要
求政府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政府行为更加务实、高效。推进预
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增强单位支出责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节约公共支出成本。&br&详见:&a href=&///?target=http%3A//www./xyxxgk/czj/7.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关于2014年1&i class=&icon-external&&&/i&&/a&&br&及:&a href=&///?target=http%3A//zwgk./zcms/article/preview%3FID%3D4378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孝义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i class=&icon-external&&&/i&&/a&
根据财政部《2012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规定,从2012年起,将“一般预算收入”提法调整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详见: 按照财政部日《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
中国的地方政府不具有发债能力,融资都是通过一个壳也就是地方融资平台(城市投资公司)来进行的。两者虽相关,却有是相互独立的。所以,破产的只会是城市投资公司,而不会是地方政府。&br&目前城市投资公司融资的抵押物是政府划拨的土地、股权之类,用这些向银行借款,假设这些抵押物大幅贬值,银行就会强制收债,最终这个城市投资公司就破产了。他破产后,作为另外一个独立主体的地方政府信誉差了,收入少了,却不会有其他影响。最终倒霉的是银行,是存款人,是国家,最终是纳税人。
中国的地方政府不具有发债能力,融资都是通过一个壳也就是地方融资平台(城市投资公司)来进行的。两者虽相关,却有是相互独立的。所以,破产的只会是城市投资公司,而不会是地方政府。 目前城市投资公司融资的抵押物是政府划拨的土地、股权之类,用这些向…
仔细查一下川普要求的是直接科研经费不缩减,而缩减的是indirect cost(管理人员经费)。每个PI申请每个科研经费,直接一半进入官僚兜里了,没有用于科研。&br&不管哪个国家要减官僚手里的钱,他们当然急了…
仔细查一下川普要求的是直接科研经费不缩减,而缩减的是indirect cost(管理人员经费)。每个PI申请每个科研经费,直接一半进入官僚兜里了,没有用于科研。 不管哪个国家要减官僚手里的钱,他们当然急了…
谢谢邀请。&br&题目只是问How,而非How much。说思路就好办一些,下面简要说说想法:&br&&br&&strong&一、先汇总出有水分的数据:中央+地方的财政系统网站+统计年鉴。&/strong&&br&&strong&说明&/strong&:预算只是计划,不存在水分一说;只因执行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导致实际与计划(预算)不符,才产生了水分。&br&&strong&1、中央投入&/strong&:在财政部的网站可以找到。&br&&strong&2、地方投入&/strong&:不算港澳台,全国30多个省市区的预算执行情况可以从省财厅的网站上找到。&br&&strong&3、统计年鉴&/strong&:部分省或以前年度数据没有公开,可以依法申请公开或查阅各地统计年鉴。&br&&strong&4、申请公开:&/strong&即使有的数据统计年鉴没有,这并非敏感数据,只要有心申请。&br&&strong&5、举例&/strong&:&br&广东省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br&&a href=&///?target=http%3A//www./zfgkxx/03/3.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fgkxx/03/&/span&&span class=&invisible&&3.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福建省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分析&br&&a href=&///?target=http%3A//www./article.cfm%3Ff_cd%3D37%26s_cd%3D232%26sid%3D0%26id%3D2BF14B06-D605-5850-CDDBCEFB&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article.cfm?&/span&&span class=&invisible&&f_cd=37&s_cd=232&sid=0&id=2BF14B06-D605-5850-CDDBCEFB&/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br&&a href=&///?target=http%3A//www./tjsj/ndsj/2010/indexch.ht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tjsj/ndsj/&/span&&span class=&invisible&&2010/indexch.ht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 其他30多个省市区的,如有兴趣,慢慢找吧&br&&br&&strong&二、再条分缕析,榨干水分:整理、分析、修正和检验。&br&&/strong&&strong&思路&/strong&:先整理、分析和修正得出国内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资金总数,再根据教育资金占预算总额的比例,估算教育资金有多少水分。&br&&strong&1、预算执行过程中涉及资金的问题&/strong&,大概有:拨付不到位、截留、挤占、挪用和贪污等;&br& 2、&strong&整理、分析庞大的数据资源。&/strong&&br&&strong&
2.1、报道和报告:&/strong&通过公信力的专家、媒体和国际组织涉及上述问题的相关报道或报告,得出国内上述问题资金总额;&br&&strong&
2.2、官方数据:&/strong&通过中纪委、审计署、最高检和最高法等监督、政法部门对上述问题的公开数据,得出上述问题资金总额。不要以为这是天方夜谭,曾有人根据十来年的官方公开报道分析整理出了机密级数据和结论。&br&&strong&3、修正并检验第2步得出的资金总额。&/strong&修正、检验的过程是成败的关键所在,较难把握,需要丰富的经验。如果真正经过了第2步的分析整理,相信会有很多灵感。&br&需要进行的工作很多,比如:分析哪个数据是最不敏感的(即水分最少的),2.1和2.2的结果数据对比分析,分析官方也不掌握的数据(犯罪行为未被发现,二八法则?冰山理论?)…&br&&strong&4、剔除水分,得出结论。&/strong&如前所属,根据教育支出占预算支出的比例,估算教育资金有多少水分。&br&&br& 因此,我认为:普通公民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应该是有可能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How much。不过,工作量可能太大了,最好交由拥有资源的课题组去完成:)&br& 忙中偷闲,回答得比较仓促,不尽完善,算是抛砖引玉吧。&br&
谢谢邀请。 题目只是问How,而非How much。说思路就好办一些,下面简要说说想法: 一、先汇总出有水分的数据:中央+地方的财政系统网站+统计年鉴。 说明:预算只是计划,不存在水分一说;只因执行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导致实际与计划(预算)不符,才产生了…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能力,但是其他项目就会很难受了……&br&&br&中国的卫生支出,可分为政府支出,社会支出,个人支出三种。以2011年的数据为例,全年总支出2.4万亿元,其中政府7379亿元,社会8424亿元,个人8465亿元。以上数据可以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找到。&br&&br&那么,如果政府负责社会和个人的支出,就要多付出约1.7万亿元,而且这1.7万亿元是没有回报的投资。&br&&br&作为参考,2011年国家总支出是10.9万亿元,其中教育1.65万亿,社保1.1万亿,一般支出1.10万亿,城乡社区7.6&b&千&/b&亿,交通7.50&b&千&/b&亿。&br&&br&多支出1.7万亿,那就从这几个部门各扣除3千亿呗……那么,&br&&br&&ul&&li&义务教育的三免一补,可能要暂缓了,孩子们还得带土豆上学&br&&/li&&li&人大立即批准延迟退休&br&&/li&&li&小区的体育设施没了,旧楼改造也暂停一停&/li&&li&高铁真正停下来等一等灵魂了……&/li&&/ul&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能力,但是其他项目就会很难受了…… 中国的卫生支出,可分为政府支出,社会支出,个人支出三种。以2011年的数据为例,全年总支出2.4万亿元,其中政府7379亿元,社会8424亿元,个人8465亿元。以上数据可以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找到。 那么,…
无邀自答。公共预算收入指的是众多税收和非税收入中在分成之后最终留在本级,完全由本级财政自主使用的收入。税收大部分由各级分成,增值税75%上划中央,地方留25%,留地方的25%由省市县继续分成,各地比例不一,以我在市为例,省市县按照344分留在地方的25。其他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以类似方式分成。非税收入除过部分科目参与中省市分成外,比如墙体材料基金,公安护照收入,中省分成外,大部分为市级固定收入。地方财政收入,顾名思义,是中央财政对立的地方财政使用。地方财政收入包括公共预算收入和上划的所有收入。财政级次不同,地方财政收入包含的上划收入略有不同。&br&
目前,我国的预算体制分为四大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政府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一般政府报告中中所说的我们今年完成多少支出,值得就是一般公共预算。
无邀自答。公共预算收入指的是众多税收和非税收入中在分成之后最终留在本级,完全由本级财政自主使用的收入。税收大部分由各级分成,增值税75%上划中央,地方留25%,留地方的25%由省市县继续分成,各地比例不一,以我在市为例,省市县按照344分留在地方的25…
国会:惊不惊喜?意不意外?&br&坐看问题 如何看待川普削减60亿NIH经费 下各劝退答主打脸……&br&&br&又有信心继续为伟大的千老事业奋斗了
国会: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坐看问题 如何看待川普削减60亿NIH经费 下各劝退答主打脸…… 又有信心继续为伟大的千老事业奋斗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月光砖厂的自频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