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是蒙族人,关于中国尤其是汉族文化有一点山路惊魂想要说明什么的。。。。

汉族人看蒙古人征服世界的历史,自己是否会认为这是自己的历史并且有自豪感?
我本人是一个蒙古人,科尔沁蒙古人后裔,据我母亲告诉我,家族有“黄金家族”血统。也是接触到了不少“大汉族主义者”(这些人普遍认为自己是世界中心)我此前曾混迹网易,才发现我们蒙古人被无端攻击到如此地步,并且这些人把我们的历史,当作他们吹嘘的资本。和他们讲道理,他们跟你耍流氓。和他们耍流氓,他们开始跟你讲道理并且以此为把柄攻击你。心累的同时听闻贵社区素质较高,特来此提问,来解答我心中的困惑。还有一个问题,我很想了解皇汉主义者是怎么个思想看了不少答案,首先感谢回答,有不少理性客观的答案,让我了解了大伙的想法。但还是有不少谩骂侮辱和攻击,你们慢慢讨论,我先匿名了,看着有些不舒服。不过知乎还是素质很高的
按时间排序
300 个回答
其实你们蒙古人真正被打败是被满人,满人对你们蒙古进行喇叭化,当时满人政策对每个蒙古家庭,三个儿子,必须有两个去学佛教!学佛教就不能结婚,所以现在你们人口少是有原因的。
那段历史是汉族人的噩梦,怎么可能会骄傲和怀念哪?
古代中国人的视角:蛮夷,呵呵,中国之外的人,那能叫人吗?只有中国人有双眼,欧罗巴人有独眼,其他人都是瞎子。除了中国有人,其他地方上活着的都是禽兽。现代中国人的视角:中国四千年历史,阔了两千年,蒙古一千年历史,阔了两百年。呵呵。
不会,野蛮人的荣耀咱不稀罕
会有亡国的屈辱感
有一件事很自豪,旭烈兀灭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把哈里发装进袋子里用马踢死,这件事蒙古军中的汉人将领也出了力
汉族是民族大融合的结果了吧。毕竟我家那儿元朝的时候还是防海堤呐!
我真的不懂汉族有什么好拿元朝来骄傲的?元朝除了版图外还有哪个方面赶超宋朝呢?
这个问题十分复杂,也非常敏感,涉及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民族关系问题、中华民族的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问题、客观评价蒙元历史以及满清历史的问题还有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流融合问题。该从哪儿说起呢?就从题主所提到的“皇汉"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开始吧。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大约表明了在宋明两个汉族王朝灭亡之后汉族人的心理状态。对大部分汉族老百姓而言,对宋朝应该是有好感的,尽管有孤秦陋宋之说,宋代也一直积贫积弱,但是实事求是说,宋朝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比较高的,而且宋朝对知识分子也是非常优待的,因此在南宋灭亡之后,知识分子为赵宋皇室陪葬,陆秀夫跳海、文天祥就义,这都是读书人气节的体现,也是宋明理学影响之下读书人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体现。加之在南宋灭亡之后,蒙古人虽然在武力上征服了中国,但是在经济和文化上仍然是十分野蛮落后的,并没有像以后的满清王朝一样融入到汉族文化当中,因此蒙元的统治实际上并不稳定而且相对短暂。元朝是历史上一个武力强大的王朝,四大汗国领土广袤,几次西征足迹到达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并且对俄罗斯也形成了军事威胁。其武力的确值得称赞。但套用一句老话:“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天下?”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大元王朝的蒙古贵族显然并不明白这个道理,蒙元统治时期,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按照种族分为四等,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归附蒙古的北方汉人)和南人(南宋统治下的汉族)。这一政策很不得人心,汉族人的反抗从被蒙古人征服的那一刻起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在文化上,不崇孔孟,废除科举。失去了读书人和汉族地主对元朝政权的支持。在政权组织方面,重用非汉族的其他少数民族,来共同压制汉族。所以大体上来说,蒙元的统治依靠的是武力高压政策,这种统治方式势必不能长久。因此,在蒙元时期,广大汉族人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是无法对元朝形成一种国家或者王朝的认同观念的。所以,崖山之后无中国的感慨便不难理解了。与蒙古人相比,满清的统治是进步了一些的。清朝的统治者基本上能够缓慢推动民族融合,也没有采取过分的民族歧视政策,从军队中分满蒙汉八旗到政府中设满汉尚书侍郎。汉族地主得以参与政府管理,因此,汉族人对满族人的统治便没有那么反感。加之清朝统治者重视汉族文化,主动推进了民族融合和文明融合,重视农业生产,实现了少数民族从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化。因此满清的统治相比于元朝要长久也相对稳定。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汉族人对满族人统治的反抗也是从清朝开始到结束都没有停止的。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在旧三民主义当中,最具号召力和煽动性的口号,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来我们评价这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将满族排斥在中华民族之外,孙中山先生后来也检讨了这一狭隘的失误。转而提出了满汉蒙回藏五族共和的思想。在新三民主义中,已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自求解放,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脑洞再开大一点儿吧,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这个国家和西方国家所走的路是不同的,相对而言也曲折艰难的多。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是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过程中,伴随着人文主义的思想解放,逐渐从教会神权的束缚中摆脱,而逐渐强调世俗王权。加之后来的契约精神、分权制衡意识,才有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态。然而中国和西方国家是不一样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交流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从未停止过。但是,直到鸦片战争之前,我们也并没有一个民族国家的意识,而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夷夏观念意识。即便是满清统治者,也认为华夏汉文化是世界的核心,少数民族融入汉族文化是一种进步。其他边缘地区国家,都是蛮夷未开化的,都是落后于华夏文化的。这种文化中心意识导致了大清王朝的盲目自大,也是近代中国多灾多难的肇因之一。从官僚到军队到人民,没有一个意识,认为我们对西方列强侵略的反抗,是为了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的。他们大抵只有这个认识:大清朝的事儿是皇帝的事儿,不是我们普通老百姓的事儿。即便是具有爱国意识的读书人,更多的也是忠君报国的观念,并没有为民族国家奋斗的觉悟。我们这个国家的民族意识,是在列强一步步加紧侵略的步伐中而产生的民族危亡意识。甲午战争败于日本,我们方有亡国灭种之危机意识。在寻求救国之路,挽救民族危机的过程中,中国才逐渐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民族国家。不得不提的是抗日战争,抗战建国的思想在当时就是不少知识分子所抱持的理念。大半国土沦陷,日本人推行奴化教育,不仅要占我国土,奴役人民,更想要灭我文化,亡我种族。在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孙中山先生所提的五族共和方能为世人亲身体会。汉族人、满族人、蒙古人以及其他各个少数民族,为了我们这个国家、我们中华民族不至于灭亡,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浴火重生了。自此以后,中华民族应该是作为一个整体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千六百万牺牲的同胞中,有汉族、有满族、有蒙古族、有回族、有各个民族,他们都是中华民族!今天的中国,仍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我们所采取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也是从历史的血与火当中汲取的教训。相比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的民族问题和宗教纠纷,我们现行的政治制度还是比较宽容的,这也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根源吧,那就是,开明开放,兼容并包。===========================分割线=============================客观来讲,武力与征服的问题并不是蒙元所独有的。在人类历史上不乏武力与征服的现象,古代有凯撒和罗马帝国,近代有拿破仑与法兰西帝国。值得深思的是,武力征服本身能成为一件值得自豪与夸耀的事情么?对于征服者而言是骄傲与荣耀,对被征服者而言是奴役与屈辱。小到一个民族大到一个国家,武力征服不应该成为一种价值取向。交流合作,平等以待,和平共处才应该是我们致力追求的。
小时候不懂看历史觉得很自豪,觉得元朝也是中国,成吉思汗,忽必烈都是中国人,看着他们打下这么大的帝国,我也与有荣焉。后来对这段历史稍微了解的多一点,特别是知道四等人制度后,便不再把他们纳入中华之内,自然也没有自豪的想法,因为我觉的这样想很恶心,很无耻,
lz既然那么怀念你们的黄金家族,是不是也很怀念当年压在我们汉人头上压迫我们,随便杀我们的场景,是不是也很期待我们现在将你们通通消灭掉,这件事是不是特别爽。。。
来,高考给我加分。给我优惠政策。我愿意少数名族化。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中华民族懂不懂。动不动就黄金家族,动不动就皇汉。累不累,就问你们累不累。
二战结束后如果不是斯大林要保护他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连蒙古这个国家都不可能存在的。看看你们除了屠杀还给这个世界带来过什么???你是黄金家族的!!一个原始部落的酋长不嫌隔应??还是科尔沁的!真特娘的不嫌恶心,明清交替时就屈服于清太宗跨下的贱婢!!要是按血统论,我们炎黄子孙不知道比你们高到哪去了!!如果是比文明?呵呵呵呵呵呵
您觉得,蒙古族怎么看待,汉北击匈奴,唐灭东西突厥,是否会产生自豪感,反之亦然
中国是以汉族和少数民族联合建立的国家。故汉族是汉族的同时,也是中国人。持中国本位的,认为成吉思汗是枭雄是可以的。而以汉本位为核心的,一般认为是仇敌。因此,你碰到一个中国国籍的人,你必须先判定他是中国本位还是汉本位,或者是蒙古本位之类的,才好下决定。当然,中国官方是推崇中国本位的。
题主拿血缘说事很幼稚又很有偏见,成吉思汗征服亚洲大片疆域,但战争这东西你就不能当做骄傲的资本,因为掩饰掉了背后的血腥和杀戮,再放到台面做文章就显得很无知,从历史的角度,亚洲很多民族或多或少都有蒙古族的血统,不是说哪个血统更高贵,更不要说是蒙古文化被汉化,完全没有关系,只能说从地域发展的本位出发可能存在宗教和语言的差异,导致认知上被所谓的名族荣誉感所绑架,按理说准格尔才是正统的突厥血缘,当时东蒙古不承认,你能说匈奴的血统就高贵些吗,那哈萨克汗国的历史怎么说,如果非要把血缘和文化挂上钩的话,也总是分和,和分的进程,你所说的黄金血缘不过是蒙古和突厥文化的混血,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是中华民族,我真心不觉得民族之间有优劣之分,我相信绝大多人也没有,消除偏见才能走向辉煌
為何自豪呢?有富家子,其父財多,便自以為是,人將笑之。祖上闊過,干卿何事?光榮是自己得來的。另外,問主與其言漢化,寧曰現代化。現代化非西化,現代化源於西方。父母生我,我非父母。父母好,我不必好;父母壞,我不必壞。自己努力罷。
1.教科书有一定的愚民作用,特别是历史教科书。知识量丰富的汉人可能不这么认为,知识局限于教科书的人就说不定了,特别是网易的喷子。。。2,目前来看东亚最成功的民族是汉族,占有了资源最丰饶的地区,而蒙古高原对于人类发展来说,其实不是一个好地。历史上蒙古族有机会得到更富饶环境更友好的中原,最后还是丢了,被汉族抢回去了,自身退回了苦寒之地。现在国内风景独到的好多地其实都不适宜古代人类发展,都是农耕汉人不要的地。3,一群人围着桌子打牌,其中一个人总是赢,大家习以为常,见惯了。但是偶尔一两次其他总是输的人抓到了一手好牌,他的牌烂,输了。虽然他以后还是继续赢,但大家茶余饭后谈论的不是他怎么总是赢,而是他输的那几盘。4,古代由于游牧民族特有的生产方式比较接近军队生活,环境艰苦导致意志力强士气就稳定,而且人均马匹保有量大大高于农耕民族,所以人均的军事力量要大大高于农耕民族。蒙古族在巨大的经济差距下依然可以和汉族在长城降水线附近拉锯,甚至一度凭武力占领中原这是值得蒙古人骄傲的。而相比蒙古的简单粗暴,满人入主中原有很多运气因素,明朝癌症晚期,自己被暴民干死了,而且满人入主中原比蒙古人用脑子更多。5,不要谈血统,民族都是混的。血统对于定居民族意义不大,对于流动性强的民族几乎没意义。汉族y染色体单一度比蒙古族高很多,但依然还是被攻击不纯。6,蒙古人以前的荣耀是建立在冷兵器时期与经济不对等的武力上。而在现代社会,贫瘠的环境和落后的文化会让民族和国家变弱,汉族也一样,所以有各种文化革新。现代军事强国首先得是经济巨人,除非你想用成本极低的冷兵器装备军队。7,很多传统并不能只因为它是传统我们就要传承它,发扬它,这会让一个民族变得封闭自大,停止发展。难道蒙古人只能在草原上放羊牧马吗?你听着不觉得是歧视吗?汉人会认为自己只能种地吗?8,最好让汉人因蒙古野蛮的征伐感到荣耀,觉得和蒙古族不分彼此,支持目前教科书的这种洗脑方式。不然集权国家的内部矛盾解决不了时,其中一个选项就是效仿希特勒。何况蒙古族曾经在牌桌上赢过,总是被人谈到那次输了多少钱也是汉人的痛点之一,最喜欢揭开这个伤疤的往往是蒙古人。
首先,大汉沙文主义或者汉族中心论我觉得真的很影响民族团结。当然,现在讲究的是民族平等,不应该说哪个民族比其他民族更优越!很多黄种人民族的人喜欢所谓的雅利安人的血统,个人感觉好扯,恐怕没几个人能说明白雅利安人的来历和历史的发展吧。很多人觉得白种人基因好,可是有谁知道知不知道黑龙江边境有很多中俄混血的村落,他们拼命想把自己的俄罗斯基因稀释。中国东北有很多民族都已经相互之间差异很小了,本人周围有很多满族后裔、蒙古族裔、朝鲜裔,相互之间都说东北话,不说自己民族根本看不出差异,谁也没把自己当外人,谁也没觉得自己比谁优越(当然高考加分的时候除外)。我觉得都是中国人,各民族平等一些好,就像我的家乡东北一样,各族人民在一起喝酒吃肉,都是兄弟,多和谐~
汉族人表示:你们接受的叫现代化,过去叫西化。但所谓汉化…不好意思,赵族人都不让汉族人汉化。如果说对汉族人友善叫汉化,对汉族人歧视威胁就叫传统,请回黄金家族,找你们的月伦夫人,找你们的乞颜部去。无耻的匿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日本人:汉文化正统在日本,中国的汉人已不配称汉人
&&&&&&&&&&&&&&&&&&&
专题:【日本人真是中国人?】
日本人:汉文化正统在日本,中国的汉人已不配称汉人
今天看到有一种观点是“崖山之战后,再无中国”,这一观点首先是日本学术界提出的,他们认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现代管理的朝代,中国文化巅峰的时代,随着宋的灭亡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发达的经济、科技便逐渐衰落而日本却继承了宋代的文明,日本才是华夏文明的正朔。
日本在吸收外来文明方面确实有一套,中国强大的时候学习中国,西方强大之时学习欧美,而且是辩证式“行知合一”的将理论性的东西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有人说日本只是在模仿别人上厉害,比如,它在原创性科技方面比不上美国,他的强项是对原创性产品的二次开发、改良。但,模仿也需要高超的“技艺”啊!你看中国,以美国为榜样却画虎不成反类犬!
&&&&&&&&&&&&&&&&&&&
以下是网上摘录下的的文章:
《日本人:汉文化正统在日本,中国的汉人已不配称汉人》
作者:iamjustin&&&&
文章来源:天涯论坛
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可以概括为仰视、平视、俯视三个阶段──从唐代到宋代,倭人对中国文化典章全面模仿,对“大唐”有一种仰视的崇拜感;
  明朝派大军抗倭援朝获胜,日本朝野对华已有野心却还是平视;甲午战争日本获胜后,东洋三岛上对中国转入为时半个世纪的轻蔑俯视,种种辱华之称陆续呼之而出。
  日本人认为,现在的汉人不配称为汉人,因为汉族是一个很高贵很光辉的褒称,只有宋以前的中国汉人才称得上汉人,以后是一代不如一代,日本这个学生对汉族这个老师也由敬畏变为不屑甚至鄙视
  宋朝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经济、科技最发达的朝代,也是中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时代。那个时代,中国占世界GDP总量要超过一多半。宋朝的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和文明程度在当时都是世界第一。对于中国而言,宋朝就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中国的文化这个时候是一种积极的、开放的文化。
汉朝国强,唐朝武盛,宋朝文旺。中国文化到宋达到了巅峰。宋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现代管理的朝代,中国文化巅峰的时代,随着宋的灭亡而凋残。崖山之后,再无中华,这是当年日本史学界首先提出的观点,也就是认为宋朝以后的朝代不再是华夏文明之正朔,乃至以为日本才是继承了华夏文化的正朔。
崖山之战后,也就是宋亡后在日本人的思想里,中国文化与中国政权,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他们顶礼膜拜的,直到今天,仍然是这样。但在日本人脑子里,中国的政权,却不再与中国文化相关联。
历代日本人的诗词,都能仿效中国,做得有声有色,但自曲以下,便很少见到日本人的相应作品——因为蒙古的入侵切断了中日之间存在了千余年的脐带,日本在失去了传统文化源流的灌溉之后,走上了自由发展的道路
 宋朝的户籍簿上3/4的汉人都被屠杀,最后一次大规模有组织的抵抗就是崖山之战。当时的汉人的社会精英要么隐居海外,要么投海自尽。崖门海战之后,海上浮尸10万。崖山之战是宋朝对蒙古侵略最后一次有组织的抵抗,10万军民投海殉难,陆秀夫背负幼帝与崖山跳海,宁死不降、何其壮哉!此战之后,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沦陷于外族。
崖山之战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的转折点。中国独立发展的进程被打断,曾经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科技、科举与世族相结合的官僚制度、开始受限的皇权、先进的政治制度等等都中断了,不少外国的史学家将宋朝灭亡视为古典意义中国的结束,所谓“崖山之后,已无中国”。宋以后那个自信、开放、宽容的民族不见了:在元朝北方汉人是三等臣民而南方汉人更是四等臣民。汉人大部分时间都是贱民。
崖山之战后南朝随少帝和陆秀夫投海自尽的文人义士逾十万之众,被元蒙屠灭的远超此数,传统汉文化的传承者(彼时北地汉人已被辽、金、元蒙统治数百年几不可能沿革)几乎灭绝,气节已在崖山战后大多投海。&
元蒙时期人分四等“蒙人、色目人、汉人(北地包括汉人在内的各类民族)和南人(南宋的孤臣遗民)”,百年的统治令气节已随生活与生存的环境压力逐渐淡化,“仰承鼻息”成为了彼时文人不得已的生存之道,气节在生存面前苍白无力得只能苟延着。
  说“宋代是最接近现代管理理念的朝代”此话丝毫不假:
宋代的政治风气很是开明,“不以言获罪,不因文入狱”是宋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皇帝以及执政的官宦集团秉持的观点,所以即便是如蔡京这般奸臣对其政敌如赵挺之等也只是将其从政治上打倒而不会从肉体上消灭,所以即便是御史台的言官“大逆不道”地参劾君上官家或者执宰丞相,被参者也只是轻的一笑而过、闻过则喜的还会知错即改,重的不过被谪贬或者被逼致仕,但几乎从不会害其性命更遑论“诛灭九族”了,当然,“谋逆”除外。但,至元朝以后特别是明清,“政敌”稍有不慎便九族株连一同演出人生悲喜剧,众文人们为自保也不敢坚定立场,“明哲保身”是金科玉律,“门前雪和瓦上霜”的辩证关系被发挥到极致,气节被官场政治抹去了棱角。
 & 崖山之战 宋蒙(元)战争从西元1235年全面爆发,至
1279年崖山之战宋室覆亡,延续近半个世纪,它是蒙古势力崛起以来所遇到的费时最长、耗力最大、最为棘手的一场战争。据史料记载,西元1279年2月,南宋残军与元军在新会崖门海域(今属江门市)展开了一场历时20
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动用战船2千余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战船沉没,海上浮尸10万,并给南宋王朝划上了句号。
回到本文的题目:崖山之后,再无中国,这是一个争议很大的命题。两宋300余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军事上屡受外敌之辱,常被称为“弱宋”。但全面的看待,宋朝在经济、文化、科技、农业、工商业、手工业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其成就超过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后的明清,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抑制工商业的朝代,并且极力发展对外贸易。
汉文明在宋朝时候,领先世界,富有人文精神,科技发达,也具有抵抗精神,在蒙古横扫欧亚大陆后,独立支撑数十年。蒙古军队占领中国北方时,其种族灭绝手段极为恶劣。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屠城记录。蒙古屠杀造成了中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其程度令人触目惊心。在北方有4500万以上登记人口,而在各地屠城以后,还不到700万,而且这个数字一直保存到元末甚至明初。不排除有几百万人口逃到南方,以及死于瘟疫,饥饿的人口,那么也至少屠杀了80%以上,据记载,宋人到中原后发现,中原地区千里无人烟,白骨遍地,井里塞满了死尸而水不可饮。
蒙古军队攻占长沙时岳麓书院的数百名书生全部壮烈战死,但3百多年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时身边只有一个太监,更别提什么陆秀夫般的忠臣了…..可以说中国的精英尽丧蒙元之手。此后汉文明再也没有振作起来,市民社会的发育,新型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创新都无从谈起,中国丧失了最好的发展机会。虽然百年后汉人复国成功,但继起的明王朝还是受到蛮族很大影响,大开历史倒车,无视生命价值,抑制商业贸易。汉人在遭遇北方骑马民族的重创后,开始变得保守,其统治阶级相比较宋朝统治者而言也更残暴,此后的数百年,面对外侮,大多数的汉人精神麻木苟且。
中国文明垂世而独立,可以说是除西方基督教文明外最大的原创性文明,在游牧民族的入侵和打击下,在南宋末年,崖山之战后,整体性亡于蒙元,我们文明的发展的积累被破坏,可以说,崖山之后,已无中国。我时常想,古中华遗风,究竟会有何等的团结与彪悍,连相对柔弱的南宋,都有十万军民自发跳海殉国,这样的气节,何时能再次拥有?中华文明的复兴,需要今人的努力。崖山之役,应写入教科书,告知后人,华夏当有那样的气节
 & 有人说,中国的唐朝在日本,明朝在韩国.中国留下只有懦弱的清朝而已.
中国到现在还保有多少古中国的东西,说句不好听的,现在的汉族连自己的民族服装都没有,连祭孔都得去学韩国,崖山之后无中国并非是说中国灭亡,而是说中国丧失了古中国的那种大气,宋虽弱。但它却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高峰,四大发明有2个是宋代定型的。
而宋后,800多年中国科技一直在走倒退,所以,崖山之后无中国也是有一定的道理,明亡之后无华夏就更好理解了,宋虽灭,汉人虽成元四等人,但是汉族最基本的东西至少还在,民族服饰,传统,还有思想还是传乘了下来,但明亡后,这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如果说崖山之后无中国还有大明做借口,那么明亡后一直到现在中国都没再次重新崛起(现在的中国只是经济发展正常了,论水平,现在的中国是所有统一王朝中最低的,更别说经济之外的人文,科技了),到现在,中国人还陷于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之中,实除了春节,中国还保有多少华夏5000年的东西(端午节要不是受韩国刺激,我怕以后年轻人就不知道中国才是端午的故乡了)。对于传统,大陆不如日本,韩国,以及台湾(当年拆北京古建筑时梁思成说我们将来一定会后悔的,现在大陆是后悔了,但是重建的东西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现在中国是什么样子,古代中国是什么样子,大家都清楚,并非是继承了古代中国的血脉就可以说我们就是中国的继承者(蒙古也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但是蒙古帝国的继承者是俄罗斯,中国,没蒙古半点事,所以也难怪日本不服了)崖山之后无中国,这种话,并不过分,尽管说外国媒体对中国有偏见,可是,在真实性上,我绝对是信它们不信政府。也许中国的国力在未来30年就能重新恢复到过去的水准,但是,在人文上,我们要走的路更长,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文明和思想体系,未来的中国很难重新做到这一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元朝是汉族人的耻辱,很多汉族人以元朝为自豪,这个民族很野蛮只会骑马、打猎、杀戮,中国传统文化都以汉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路惊魂想要说明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