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这么多难民,为什么他们不接受难民的欧洲国家,从二战犹太人的那艘开往哈瓦那被美国拒绝的船开始,……

二战犹太难民史:上海犹太人该感谢谁?_历史频道_新浪网
二战犹太难民史:上海犹太人该感谢谁?
  二战期间,上海慷慨地给予犹太人庇护,谱写了民族间的友谊赞歌。但在这些犹太人的回忆录中,却很少提及这段恩情,一些人提到最感激日本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文/李清末
  一个月前,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和美国犹太人委员会在华盛顿举办“犹太难民与上海”图片展,二战期间“拯救犹太人”的旧事再度出现在舆论视野中,国内相关报道多以“大屠杀亲历者泪谢中国”作为标题,在强调中国人善良、乐于助人的同时,有的还捎带了日本人的凶残、蛮横。
  1933年―1941年,有3万犹太人为躲避纳粹迫害逃到上海,同期美国只接收了20万犹太人。犹太人的故土巴勒斯坦――1939年英国殖民当局宣布未来5年内只接受7.5万犹太人。尤其是日德国爆发迫害犹太人的“水晶之夜”后,上海几乎是全世界唯一对犹太人敞开大门的城市。
  上海犹太难民留下的大量回忆文献中,不少人表现出对上海的眷恋,但很少看到他们对上海或上海人表达感恩之情的文字。这与中国的相关报道差异很大。
  【为什么是上海】
  上海无意中成为了犹太人的“希望之港”。
  1933年纳粹上台后,对前途悲观的犹太人纷纷逃离德国,严格来说他们是侨民而非难民。“水晶之夜”后,纳粹德国突然加速清除犹太人,那些在“事情不会那么糟”的自我安慰中留下来观望的犹太人,突然发现自己已变成难民,并且全世界几乎找不到容身之所。
  1938年7月,罗斯福牵头在法国埃维昂莱班组织讨论接收犹太难民的国际会议,但32个与会国中,除多米尼加外,其余国家皆不愿接收犹太人,牵头者美国也不例外。当时西方盛行反犹主义,即使是对犹太人最友好的美国,也有上百个反犹太团体。
  反犹压力使得犹太人即使逃到美国也无法入境,最典型的是“圣路易斯”号邮轮悲剧。1939年5月,九百名犹太难民被纳粹德国用“圣路易斯”号邮轮送至古巴,结果被古巴拒绝,停靠迈阿密登陆又被美国拒绝,只好返回欧洲。他们当中有六百人后来死于集中营。1980年代中国曾引进的美国电影《苦海余生》即以该事件为原型。
电影《苦海余生》海报
  虽然多米尼加表态接纳10万犹太人,但它无力筹措巨额安置费,而犹太人也不愿去生活环境贫穷且与欧洲相去甚远的国家。此时,万里之外的中国上海因为多重因素叠加,成为唯一选择。
  首先是上海租界“国中之国”的独特地位。1845年上海成立租界后,逐渐形成英美等国租界合并而成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它独立于中国政府,尤其是不受任何外国领事管辖的公共租界,属于由外国侨民自治的独特地方实体。
  由于租界地位特殊,清代及民国初,外国人旅居上海无需任何手续,1932年,民国政府开始对吴淞口和上海登陆的外国人增设查验护照签证程序,由于传统习惯,上海实际上对任何人都实行落地签,是世界最著名的开放城市。
  1937年上海陷落,国民政府无法行使行政管辖,而日本还未组建傀儡政权管理上海,进入上海的签证管辖权被虚置,租界无意中扮演了难民收容所的角色(淞沪会战时,公共租界北区和东区被日军控制,这部分后被称为“日租界”)。
  所以,从1937年八一三抗战到1939年9月之前,上海租界为犹太人敞开了大门:无需签证、无需有人宣誓担保,无需警方证明,无需保证经济独立。
  上海不仅有犹太人入境的便利,还有先期定居犹太人的财力。当时上海有两个犹太人集团,一个是英国的巴格达商人,他们中有沙逊家族、卡多利家族、哈同家族等著名富豪,另一个是俄国犹太人,他们虽不如前者富有,但人多且颇有财力。
  在外滩16铺码头登陆的犹太人并不很像难民,至少从欧洲到上海的逃难并不狼狈,甚至算得上奢侈。他们购买头等舱的船票,在船上开Party,吃高档西餐。在许多犹太人的回忆中,彩带、日本乐队、专用乘务员、蛋糕是他们旅途最主要的印象。
  但是战争期间的背井离乡毕竟不同于旅行,上岸后,他们很快就典当完了家具、衣服和行李,只有等待救济。巴格达犹太富商第一个伸出救援之手,1938年他们组建了第一个援助犹太人的COMA委员会,不但提供公寓,还向每位难民每天提供5美分,足以保证难民的基本生活。
  1939年,进入上海的犹太人由1938年的1374名激增至12089名。这时美国犹太人社团组织JDC联合慈善力量,成为救助难民的主要机构。
JDC颁布的援助上海犹太难民文件
  无论如何,犹太难民过得远比上海当地人要好,亚洲式的贫困令他们印象深刻:“那些拉着富人一天到晚在街上闲逛的中国车夫简直不是人,冬天他们没有暖气,很多中国人在街头被冻死,第二天垃圾车来的时候,尸体直接被抛到了车上。”
  日本占领下中国人的不幸同样让他们印象深刻:“日本人对待犹太人和中国人的差别很大,每当中国人过桥时,总会受到日本人的侮辱,日本兵用刺刀戳他们,或用烟头烧,但是中国人更厉害,他们回头对伤害自己的日本人笑笑,在我看来,这是中国人打败日本人的标志。”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谁知道二战期间中国上海救助以色列人事件始末?_百度知道未完工的诺亚方舟:二战时中国曾筹设犹太人特区安置难民(2)
1938年,纳粹德国侵吞奥地利后,掀起新一轮排犹浪潮,中国上海成为犹太人的流亡地。1939年2月,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提议,在中国的西南边陲划定犹太人特区,安置逃亡来华的犹太难民。由于种种原因,这项计划最后没有全面实施,但其中闪耀的人性光辉却成为当时漫无边际的黑暗中弥足珍贵的一抹亮色。
&&& ■ 诺亚方舟  身在陪都重庆的立法院院长孙科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此时,&英国欲以巴勒士坦为犹太人建一永久之所&,虽然&引起当地阿拉伯人激烈之反对,乱事至今未戢&(国防最高委员会致国民政府文官处公函,二档馆国民政府档案)。但这给了孙院长灵感,能否在中国划定一块特区作为犹太人寄居区域,&以容纳穷无可归之该国人民&呢?经过深思熟虑,日,孙科向国防最高委员会递交了一份提案,提议在我国西南边区划定寄居区域,安置逃亡来华的数万犹太难民。  提案理由充分,办法可行。虽不乏利己成分,但对犹太难民的拳拳关爱之情跃然纸上。兹录如下:  (犹太)民族受亡国之苦痛最深,二千六百余年来转徙流离,备受各方之压迫。最近欧洲法西斯势力之张盛,犹太民族更饱受无情之虐待,以德国为最甚,自希特拉(即希特勒:笔者注)并奥后,屠杀奥犹,变本加厉,最近更借口德驻法大使秘书为犹人所杀害,发动大规模之排犹运动,其手段之毒辣亘古未闻。&&今拟在西南边陲划定犹人寄居区域,有如下之理:  一、就国策言,联合并援助弱小民族,为总理遗教所规定。  二、就对英言,援助犹人可以增进英国一般民众对我之同情。更有进者,英国之远东政策实取决于在远东之巨贾与银行家,英国对经济援助最初之阻挠与最近之实现,实皆此巨贾与银行家操纵之,而此巨贾与银行家则以犹太人为多,故此案实施当可影响英国对我态度进一步之好转。  三、就对美言,美国援犹运动,近已独占全国人民之注意,援华运动受其影响甚巨。此案实施之后,不独能获得美国一般人民之好感,且足以移美国注视犹太之目光转而向我,宣传上必可得巨大之收获。就建设前途言,犹太人财力丰盈,人才尤多,若能结其好感,得其协助,实足为我莫大之臂助。  办法  一、在西南边区接近国际路线之虞,划定若干方里,为犹太人寄居区域。  二、由中央制定中央及地方该管长官组织委员会,负责筹划该区域建设及管理事宜。  三、由上述委员会负责发动国内外有地位声望之犹太人领袖,一致回应并参加推进此项计划。  四、另设犹太人失业技术人员登记机关,尽量介绍其专门人才,为我后方建设各部门之用。  提议人:立法院院长 孙科 二十八年二月十七日 (孙科致国防最高委员会提案,二档馆国民政府档案)  孙科的提议得到不少人的赞同。因为这是一个双赢,甚至多赢的计划,如能付诸实施,必能得到英、美等国民众的好感,而且很可能会获得国际上拥有强大财力的犹太裔商人、银行家、实业家对中国抗战事业的支援与帮助。外交部、内政部、财政部、国防最高委员会、行政院等部门为此发文、协商、论证,基本上考虑于中缅边境的云南腾越(今腾冲,笔者注)、蒙自两地划设犹太人特区。该地区地处内陆,物产丰饶,气候暖热,人口稀少,环境安宁,又靠近与英属缅甸相衔接的国际公路,交通便利。滞留于上海租界内的数万犹太难民经海路到达缅甸或泰国,可以很方便地进入云南境内。此外,从欧洲经地中海乘船出逃的犹太难民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穿越马六甲海峡就可驶往孟加拉湾,到达缅甸,再经印缅公路进入云南,比去上海租界要近得多。  基督教圣经的《创世纪》和亚伯拉罕诸教中,诺亚方舟是一艘根据上帝的指示而建造的大船,肩负着拯救人类的使命。孙科的计划倘若成功,无疑是为千千万万身处绝境中的犹太难民打造了这样一艘生命之舟。提案递交不久,孙科亲赴黄山别墅拜访蒋介石,探询他对&筹设犹太人特区&的态度。此时德国已召回军事顾问,但蒋介石仍对德中友谊抱有幻想,且此时正集中精力指挥长沙、南昌等地的对日作战,因此未置可否。孙科只好打道回府,联络于右任、孔祥熙等同情犹太民族悲惨处境的国民党高层人士,希望尽快促成此案。不久,孙科从情报系统得知,日本内阁和军部也在酝酿一项绝密的建立犹太人安置区的河豚计划。  ■ 河豚计划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力度,向关内步步紧逼,引起了英美法苏等国不满,与日本之间矛盾加剧。由于英美等国拒绝对&满洲国&进行投资,致使日本军队虽然占领了中国东北,却没有资金开发这块广袤而富饶的土地。日本迫切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看中了自清朝末年就定居东北且以经商而闻名的犹太人。&河豚计划&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即希望通过扶植、亲善犹太人来巩固他们在&满洲国&的统治,并影响英美的对日态度。众所周知,河豚以鲜美无比而闻名,其所带剧毒仅需零点几克就能要了老饕的卿卿性命。之所以把犹太人比作河豚,是日本人既觊觎犹太人的财富,又忌惮犹太人的势力,认为要去其&毒素&后,方能食其美味!  日,就在&水晶之夜&事件发生不到一个月,日本内阁召开&五相会议&(即首相、外相、海相、陆相、藏相,笔者注),认为在欧洲排犹运动甚嚣尘上之际,如果能把欧洲犹太人吸引到&满洲国&来,那么不仅能够开发&满洲国&,而且还可以让在世界金融界占重要地位的英美犹太人,有兴趣来&满洲国&投资,在幕后操纵美国政府的犹太人,也会停止对日本侵略的攻击。届时在利用犹太人财产和劳动力的同时,还可打着与其共同建设&亚洲新秩序&的幌子,迫使英美等国接受既成事实,承认&满洲国&的合法性。会议就&河豚计划&达成一致意见,提出在中国的上海或&满洲国&建立一个犹太人居留地的建议。  &五相会议&召开不久,日本的&犹太问题专家&们在对犹政策方面提出了一个更为具体的方案,使&河豚计划&更加翔实。补充后的&河豚计划&文本长达九十页,内容庞杂,其要点是:在日本占领下的中国建立一个&犹太人居留地&,先安置三万名犹太难民,然后逐步扩大;建立这一居留地的费用,由美国犹太财团承担,先需要一亿美元的安置费;大力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宣传此计划,请世界各地知名人士到居留地来访问;通过建立居留地吸引犹太资本,并改善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关于是在&满洲国&还是在上海建立&犹太人居留地&这个问题,专家们还存在着争议,没有定论。  就在重庆国民政府筹议孙科提交的设置犹太人特区提案的同时,&河豚计划&也在紧锣密鼓的实施当中。在日本方面的操作下,哈尔滨召开了远东犹太社区会议,并于1939年5月安排犹太社区领袖到东京进行正式访问,用一次比一次更殷勤的招待和授予&帝国勋章&来加以笼络。与此同时,大量的欧洲犹太难民涌入上海,他们没有住处,没有工作,日本当局&大发慈悲&,不仅对各个租界以及散居全市各地的犹太人采取不干预政策,还先后建立了三个犹太人难民营,给予三千多名难民多方面的支持。
(责任编辑:董倩超)
【】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首任美国总统,当年10月5日,他从美国纽约社团图书馆借走两本书:一本《万国法》,另一本是
【】十大元帅中只有罗荣桓是学生出身,青少年时期,他在广州、青岛、武汉等地度过了学生生涯,南昌起义后走上革命道路,建国后
专刊:亲历者说党史重大事件口述实录  1921年7月,面对军阀混战的时代洪流,中国共产党横空出世。在毛泽东等革命先行者引领下,从红旗漫卷西风到百万雄师过大江,中国共产党历经28年金戈铁马,一举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新的纪元开启了。&&& 2011年7月,中国共产党迎来成立90周年纪念。本刊选取红军长征、开国大典、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文革&、中国加入联合国、审判&四人帮&等21件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采访了30多位亲历者,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不容错过的历史细节,串起中国共产党90年来砥柱中流的风雨历程。&&&&&&&&&&&& &
热点文章排行
三十年间,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尤其在&文革&时期,这个群体中的成员唯因家庭出身关系,在政治上遭受不公正对待,甚至备受歧视
  本书首次曝光惊心动魄的警卫工作和那场不见刀光剑影秘密战役中的幕后英雄,用数百张珍贵的独家照片展现建国初期的绝密档案,为你开启尘封已久的红墙记忆。
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现代民族国家重建的开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不接受难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