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同事评副高职称个人业绩非业绩材料造假,应向哪个部门反映

被举报造假院士:他说是我的人 恨别人给我帮忙
来源:法制晚报
  学生王宇澄实名举报院士导师王正敏学历造假 本报记者“背靠背”专访――
  14年师徒实名举报成陌路
  作为中科院院士和复旦大学医院教授,王正敏曾是学生王宇澄的偶像。然而,随着一沓厚厚的举报材料被递交,这对曾经的师徒,如今已成互相口中的“陌生人”。
  日,王正敏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举行的情况通报会上,就同单位医生王宇澄举报自己专著抄袭、论文注水、申请中科院院士材料造假等问题一一作出回应。
  这场持续进行了4年的举报,随着王正敏的首次发声,再次聚焦了舆论的目光。
  其实,早在2013年8月,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就此事作出定论:王正敏提供的医学博士学位证书,最终获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定,故举报人质疑王伪造学历的问题是不存在的。关于王正敏院士在论文申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该委员会认为“不实事求是”。
  《法制晚报》记者于1月4日在上海分别采访了事件当事人――被学生举报的导师王正敏及举报导师的学生王宇澄。
  采访中,两人就“学术造假”的诸多矛盾点进行了回应。而对于彼此的态度,他们都表示再无半点师生情分。不论学术上的定论如何,这对曾经关系亲密的师徒,在4年的时间里,从举报、指责到回应,战火愈演愈烈。而从这场师徒之争中,可以窥探出学术界现状的诸多细节。
  学生讲述
  而立之年考上偶像的研究生
  1999年,已经31岁的王宇澄,从南京鼓楼医院辞职,考上了王正敏的研究生。“我一直希望继续搞科研,他在学术界拥有很高声望,是我的偶像。”回忆起当年成为王正敏学生时的情形,王宇澄仍难掩激动之情。
  然而,由于身担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科主任职务的王正敏忙于手术和会议,王宇澄几乎是从2003年才开始接触到导师,而“不苟言笑,严肃认真”是导师留给他的第一印象。
  “我们那时候谁能和导师说上两句话,都觉得是了不得的大事。”王宇澄说,自己没想到,导师很快就主动请他当秘书,负责协助日常工作。
  从1988年至今,跟着王正敏临床学习的学生只有50人,这些学生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因此能够成为王正敏的秘书,王宇澄备感荣幸。“我主要负责协助导师工作中的一切繁杂事。”王宇澄说,大到做各种课题、总结学科建设材料;小到买机票、办签证都是他一个人做。
  对于这个在班里年纪偏大的学生,王正敏也毫不掩饰王宇澄留给他的深刻印象:“挺能干的。”
  2003年,王正敏开始写作自己的第三本专著《王正敏耳显微外科学》。紧接着,他又开始为申请中科院院士做准备。这成为了当时最紧要的两项工作。
  “他当时对我这块的工作表现得非常积极,还找了我另一个学生一起帮忙。”王正敏说,他很放心地将这些工作交给他们去做。
  院士增选帮导师找推荐人
  王宇澄回忆,2004年底,出书工作到了最后关键时期,导师增选院士也迫在眉睫。
  为了方便工作,王正敏将自己的一间办公室腾出来给王宇澄使用。由于准备相关材料任务量大,王宇澄说自己常常工作到半夜。“我当时太累了,有一次突然晕倒,摔在地上,导致左门牙摔断,下唇被洞穿,缝了三针。”王宇澄说,他第二天戴着口罩仍坚持上班。
  接着,推荐王正敏的院士中有人过世了,推荐人不足。王宇澄便通过自己的亲属为导师找到两名推荐人。最终,有7名院士对王正敏教授进行推荐。
  2005年12月,增选院士名单公布,王正敏当选,成为医院唯一一位院士。公布结果当天,王宇澄不自觉地在家里哼起了《祝酒歌》。而此前一个月,王正敏曾经的导师Ugo Fisch教授来到中国,Ugo Fisch教授邀请王宇澄日后前往瑞士苏黎世大学进修三个月,参加他的学习班。这在王宇澄看来,可谓“双喜临门”。
  “背靠背”
  院士推荐学生:求我帮他找关系 导师:是他主动帮助我
  法制晚报记者:(以下简称“FW”):在缺少院士推荐的情况下,王正敏是主动找王宇澄帮忙的吗?
  王宇澄:他之前评过几次都没成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这是他最后一次当选院士的机会了。我们都在全力以赴。他知道我在中科院有亲戚,他想通过我去找另外两名院士给他做推荐人。我帮他找了两名愿意推荐他的院士,他非常高兴,对我表示了感谢。
  王正敏:我是个比较清高的人,如果人家没有这个意图,对我没有了解的话,我是不会去找他的。
  当时,王宇澄说科学院有些院士愿意见我,让我去见见他们,在申报过程中,我要找推荐人,其实我的推荐人也基本上够了,但有的在上海,有的在外边,找的话麻烦一点。所以我就去见了王宇澄推荐的三位,也没说要送礼之类的,我之前申报人家已经了解我的情况了。
  FW:王正敏当上院士之后,两人的关系有什么变化?
  王宇澄:他评上院士后,我发觉他对我的态度开始冷淡了,他找我做的事情越来越少。
  2006年初的一天,我到他办公室找他,他跟我说:“外面都在说我们搞小集团,这样不好。以后你最好少来找我,这样对你好。”
  我当时劝老师,不要理那些人,老师沉默不语。
  王正敏:因为毕业之后,我不愿意拖着他在我身边了,他应该去独立工作,去发展自己的事业。我说让他不要过来了,便叫了其他人来帮我。
  2006年时,他经常说非常忠心于我,说有人要害我,说他是我的人,我反感这些话。他说这些话就是要我充分信任他。我说我对你们都是一视同仁。我告诉他如果你常说这些话,人家会说我们搞小集团。
  职称评定学生:他是权威却不帮忙 导师:我始终都投他的票
  FW:在之后的工作评职称中,王宇澄遇到了哪些困难?
  王宇澄:对我来说,评上副高很重要,但是起初我落选了。于是,我跟学校提交了申请,由于我实力不错,校方说可以给我添一个名额。王正敏是学术委员会主席,院士是学校的权威,他有决定权。
  当我去跟王院士说这个好消息时,他却给我泼了一盆冷水:“不要再争了,能上就上,上不了就算了。”他顺水人情都不愿意帮我。我当时蒙了,之前我那样帮他,他却这样待我。
  后来,在别人的提醒下,我花了一万多元给王正敏的老婆送了一个钻戒。
  评副高时他表面上同意,后来我听说投票时他没投我,最终没能评上职称。
  王正敏:有一段时间,他多次提出让我帮忙提拔他副高职称。由于他升副高之前声誉不好,他破格提升难度比较大,需要找院士,这个名额很少,竞争很激烈,要求更高。作为老师和推举人,我在大会上帮他说了话。
  但奇怪的是,他在媒体做采访时,他说有三个人都同意,唯独王正敏不同意,所以他没有被破格提升,这完全是瞎话,我自始至终都是投他的票,这话是哪里来的我也不知道。
  王宇澄在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口中多次出现“忠义”字眼
  秘书人选学生:给我带来荣誉 导师:只是事务性工作
  FW:王宇澄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做王正敏的秘书的?
  王宇澄:从2003年开始,我成了他的秘书。后来他升为院士了,我就成了院士秘书了。
  2006年起,从他说我们不要搞小集团之后,我基本上就没有再做秘书的工作。医院里都认为我不是他的秘书了,但是对外我还是称作他的秘书。
  我认为即使说不让我当秘书,但是应该至少要让我有一个正式挂职,而且要有一个说法。
  王正敏:2005年院士成功申请之后,他工作结束就不担任具体的秘书工作了,只是挂着名。我当时就告诉他不要来忙这些具体性的事务工作了,机会让给别人,这样他也解脱了。
  在我的历任秘书中,他算是任职时间比较长的了。以前也有秘书离开。王宇澄却描述为我把他用了之后就抛弃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我是这样的话,他也不可能跟我在一起,而其他人也来不了。
  FW:怎么看待秘书这个职位?
  王宇澄:我们院外有一个院士风采馆,我当时是联络员,这也是院士秘书的工作。很快我就以秘书员的身份被吸收进这个组织。秘书这个身份不仅给我提供了更大的交际圈,还给我提供了荣誉。院士秘书相当于是院士面前的红人。他没有给我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就拿掉了我的秘书职位,我感觉自己就像是《甄执防锉换实鄞蛉肜涔腻樱挥辛巳魏慰可健
  王正敏:秘书的这份工作,基本上是事务性工作,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导师的工作。秘书一般都是要走社会招聘的,并不高级。要一个博士生当一个做杂事的秘书,我没有那么大的需求,我这个秘书地位不高。
  FW:因为秘书工作,引起过什么风波吗?
  王宇澄:当院士秘书期间,我一直和中科院那边保持联系。联系方式一直都写的是我的,没有改动过。每次收到邮件我都告诉他,一开始他从没说过什么,但是后来,他经常问我,这些资料是从哪里来的?我觉得他总是防着我。
  王正敏:王宇澄成为我的院士秘书后,他以秘书的身份和中科院的工作人员联系,说王院士很忙,以后跟他联系,把我的通讯方式都改成他的,甚至连家庭地址,都改成他的了。通讯录里面其他院士都留的是自己家里的地址,唯独我的留的是他家的地址,我就觉得不正常了。
  举报学生:偶然发现学位造假 导师:听说举报很吃惊
  FW:王宇澄举报王正敏的经过是什么?
  王宇澄:2009年我帮他制作简历,当时他让我划掉他简历里博士学位几个字,我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他说简练一点。后来我在网上查的时候发现方舟子在《新语丝》上曾举报过他博士学位造假的事,我就开始去查他的相关情况。发现他的博士学位是假的。
  2010年8月,我向医院党组织反映他书抄袭的情况。2012年2月,我又向复旦大学举报了他学位造假和论文材料的事。随后向中科院举报。接下来,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我分别向纪委和教育部多次举报,直到2013年8月9日,上海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得出调查结论。
  王正敏:2012年年初的时候,我在外面开会,接到党委书记的电话,说王宇澄实名举报我,当时我很吃惊。
  之前我就听说有人举报我论文材料、证书等问题,但是我不知道是谁。后来学校立案了,并没有因为我是院士而照顾我,他们非常严肃地处理这件事。
  FW:日前有媒体报道称,王宇澄搜集证据去见导师,谈完之后就被赶去了门诊工作,有这回事儿吗?
  王宇澄:日,我搜集“证据”去见导师,希望王正敏不再为难我。那次,我们根本没谈我就被赶出去了。2月16日,我看到了一份材料:耳科组成员名单,上面已经没有我了。有人告诉我是在王正敏指示下干的。
  王正敏:他去门诊,这些都是科里安排的事,跟我无关。
  “爱徒计划”学生:老师口述我执笔 导师:他要得太多了
  FW:爱徒计划是什么,它是怎么出炉的?
  王宇澄:日,我们双方开诚布公地谈了一次。在一次聚餐后,我跟王老师抱怨了我这些年来为他的付出。他听后,当时脸立刻涨红了起来,接连给我说了4个对不起。他说:“我年龄大了,记忆力不好,亏待了你,很多东西你得常提醒我。我回去考虑下,明天你到我办公室,我给你拟定一个培养计划。”
  第二天上午我来到他的办公室。于是,我根据王老师口述,打印了一份《我的爱徒王宇澄培养计划书》。在征得王老师的同意后,我加入了秘书一条,要做他的终身秘书。并在他口述的内容上加了一个开头,还有一些补充内容。然后,王老师说拿去给领导签字,但后来却没有了下文。
  王正敏:2009年的一天,他拿出一份《我的爱徒王宇澄培养计划书》给我。我看到这个,感觉很奇怪,里面设定了包括培养他为我的终身秘书,两年之内做学科带头人等一系列要求。
  其中有句话我印象深刻,意思是说达不到他提出的这些要求就天理难容。我说你要执行这些要求的话,我是没办法满足你的。我把这个转给党委去。
  FW:你们因为什么关系破裂?
  王宇澄:2009年,我去找王院士,让他执行爱徒计划书。当时我和他的护士刘玲(化名)发生了争执,因为我要在他电脑上拷贝王院士的讲课资料,她就给王医生打电话,告我的状。王院士立刻打电话跟我翻脸了,“你怎么能到我电脑拷贝东西?”
  我就说我是你的秘书,我以前可以随便用你的电脑,我们就吵了起来,撕破了脸。我彻底心灰意冷。
  王正敏:我不知道,至今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恨我。
  他仗着我秘书的名头,做过什么事情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一件事情。
  2010年,中国科技协会在北京有一个医学专家的论坛,去的人都是些学术界有相当名望地位的人,他也要去,他打电话给科技协会的副主席说他是我的秘书。对于这样的圈子他非常热衷。后来科技协会的副主席直接告诉我说:“你的秘书很厉害,回去好好管管他。”
  不仅如此,他对我叫来帮我工作的其他医生非常之恨。我就觉得有点不正常了。
  师生情分 学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导师:君子之交淡如水
  FW:被举报后,你们多久没联系了?
  王宇澄:举报后,在别人的劝说下,我还是尝试着找他谈,但都被拒绝了。我给他发过几次短信,他都不理我。
  王正敏:从知道他举报我以后,我们就完全掰了。他父亲过来找过我,起初我会好好跟他聊,但他们总要求我让他当终身秘书,我拒绝了。我对他谈不上是什么态度,就是陌生人,希望他好自为之。这一切我感觉莫名其妙,对这样的学生我非常心寒。
  FW:你如何看待你们俩之间的感情?
  王宇澄:那几年他这边很忙,为了跟王老师好好学习,我放弃了很多。包括我的家庭。我一直都认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把他当父亲一样看待,非常忠义,但是他却这样对我。他已经从神坛上跌下来了。我和他没有师生情,他不配为师。
  王正敏:2010年,他有次写了封辞职信给我,里面有句话,“多年来看在我给你鞍前马后工作,你就放我一马。我要到别的医院去,你就介绍我到别的医院去。”我当时就很奇怪,我什么地方不放过你,但是他也没有说清楚。
  他到底为什么觉得事业受挫,我不知道。他是一个医院工作人员,我和他师生的关系早已经终结了,我不可能去管他的方方面面。
  学习工作结束了,我们的关系就终止了。你需要我帮忙,我能帮就帮,但是没必要建立过于亲密的关系。在同事方面,我一直坚持君子之交淡如水。我当然有很好的朋友和学生,我的学生来拜年,我都说不要送礼。可是他却认为他帮了我的忙,就要给他名誉、地位。我认为不能把深交和江湖义气混淆。
  学术调查
  认定院士申报材料“不实事求是”
  针对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师王宇澄举报他的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学术抄袭、科研成果剽窃、院士申报材料造假等问题,2013年8月,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调查后认定:王正敏提供的医学博士学位证书,最终获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定,故举报人质疑王伪造学历的问题是不存在的。
  王正敏为合作者之一所发表的几篇中文论文中,有些论文内容高度重复,另有几篇论文中曾使用相同的内容或图表,属于重复发表,这种做法在学术态度上也不是实事求是的。
  关于书籍引用问题不属于抄袭。
  然而,学术规范委员会的认定并没有平息这场风波,反而引起了王宇澄和王正敏双方的异议。
  王宇澄认为,说王正敏的博士学位证书获得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定,请拿出这些认定,而且应该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官方证据,把相关材料都拿出来进行说明。
  第二,说王正敏在学术态度上不实事求是,这种说法太模糊。
  第三,说书籍引用的做法不属于学术剽窃,前面又表述为“在未取得国外著作版权的同意下,对其原著图片采取重新描画的做法,使用了大量插图,且未注明出处。”这完全不符合逻辑。
  王正敏则认为,“说我&不实事求是&的说法不明确。因为材料里面要求这些发表的文章有署我名字的,我就得写进去。反过来说,我不写他也要找我,就会说我隐瞒了。”
  对于双方目前对学术规范委员会结论有异议的问题,《法制晚报》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新闻中心主任方明,他表示,学术规范委员会的结论是定论,虽然目前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已经开展复核,但这种复核只是进行一种学术讨论而已,不会影响此前的结论。
  方明还透露,对于学术规范委员会要求王正敏对自己不实事求是的行为向院方和中科院说明的情况,他已经做到了。
  “不仅是以上那一条,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给出的四条处理建议我都做到了。”王正敏说。
(责任编辑:刘华清)
原标题:王宇澄实名举报院士导师王正敏
&&&&&&</div
退二线赋闲干部 如何向延迟退休看齐[]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皮卡丘:我过气了吗?……[]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查看: 523|回复: 10
主题分享帖子相册记录日志好友
注册会员, 积分 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33 积分
贡献0 金钱0 威望2
上周学院评副高时有位同事参评报的核心论文是5篇,比我的多,所以我下了。可是刚看到学校的公示,经审核他只有3篇,这种情况是不是要向上反映啊。我还会不会有机会呢?(学院公示的时候也认定的是5篇,所以我当时没有提什么异议。)大家给点建议吧,公示期很短啊。多谢!
主题分享帖子相册记录日志好友
注册会员, 积分 23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6 积分
贡献-4 金钱-1 威望2
这种情况很难处理;若你举报了,可能会影响原来的关系。还是把自己武装好吧,5篇论文的要求的确太少了。而且现在要是向上反映一般均是实名制,不太好。
主题分享帖子相册记录日志好友
高级会员, 积分 93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631 积分
贡献-4 金钱-4 威望2
这种事情,一定要反映。只要反映的有道理,有理有据!
主题分享帖子相册记录日志好友
中级会员, 积分 73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24 积分
贡献-3 金钱-3 威望2
主张反应,评职称是一辈子的大事
主题分享帖子相册记录日志好友
高级会员, 积分 157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78 积分
贡献-10 金钱-9 威望2
你连5篇核心都没有,他3篇,算了,差不多,不要徒劳了,没有什么意思的,
搞几个核心,下次再来吧。和气才是硬道理。
主题分享帖子相册记录日志好友
高级会员, 积分 15429,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71 积分
贡献-6 金钱-9 威望2
学校认定也可能出错,不要搞这种事情。你也可以查查他是不是核心,现在网络这么发达的,不能学校说个什么,就以为是什么,学校经常会出错。
主题分享帖子相册记录日志好友
高级会员, 积分 121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7860 积分
贡献-4 金钱-8 威望2
虽然我核心不多,可是主持项目不少,他根本就没有什么主持的项目,原本我也不比他差很多的。其实也就是犹豫着不想得罪同事,不过这明显是欺骗嘛。
主题分享帖子相册记录日志好友
高级会员, 积分 83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610 积分
贡献-3 金钱-5 威望2
主题分享帖子相册记录日志好友
高级会员, 积分 14368,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32 积分
贡献-6 金钱-9 威望2
反映不反映,得看情况,其实大家要都知道实际情况就不用反映了,省得得罪人,多增强自己实力才是要紧!
主题分享帖子相册记录日志好友
中级会员, 积分 59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60 积分
贡献-1 金钱-5 威望2
有一定道理
Powered by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高校把主持国家基金作为评副高职称的必须条件就是大错特错!坑死多少青年才俊!
读“最后一次青基A类上会,会评未通过,心情低落到极点。求安慰!”后感。
& && &高校把主持国家基金作为评副高职称的必须条件就是大错特错!坑死多少青年才俊!
& && &首先,能拿到国家基金的人毕竟是少数“幸运儿”,并不见得“拿到基金的人多有能耐,拿不到基金的人就没本事”。难到目前虽未有国家基金,但踏实作教学和科研,发表大量众多SCI的人才,在您的高校里永远是讲师?莫以基金论英雄!
& && &第二,能否拿到基金不是个人可控的。打个比方,就好像咱们是辛勤劳动的农民,咱天天求雨。但老天下不下雨(给不给基金),不是咱能可控的。咱只能多劳动,多产出(SCI论文)。
& && &所以高校评副高职称千万不能“一刀切”, 把主持国家基金作为评副高职称的必须条件。这将严重挫伤青年人的积极性,甚至把人逼走。应该是量化科研成果,进行打分。例如,主持一项国家基金得30分,一作发表一篇SCI得5分,等等。最终根据每个人的总分,排名,和学校指标,给职称人选。这样才公平、合理。
& && & 当高校不给员工这个“枷锁”时,员工会更热爱学校……
:D,这肯定行不通的,职称也不是扶贫的东西,能者上啊!如果大锅饭平均主义,那学校还能发展? 大家都不干活了!:D
楼主说过了,能拿到国家基金的人毕竟是少数!
有同感,现在的年轻教师,刚进校很快就拿青基了,因为现在很多学校毕业就要求多少sci,从0到1是难的,从1到2相对简单,写文章有突破了,很多东西都接着顺利拿到。反而是像我们这种,以前毕业要求低,手脚也慢的教师才头疼,文章写不过他们,年龄也上来了,也不能像老教师那样光上上课。夹心层才最倒霉,新人现在在基金上很有优势的。
军校特别明显。
你对他说话角度的理解有偏差,他说的有道理,赋分评职是合理的
国内应届生能留校的领导早在保研的时候就给申请好基金了,所以才拿基金作指标卡外来的人呢
对!至少基金比较公正!论资排辈起来,就没得盼了,彻底绝望
你说的太对了
那大家干活都没太大积极性了
!拒绝抱怨、努力提高! 正能量~~
没看懂,保研就申请好基金?那至少提前了5年吧?
永远有夹心层啊,现在国内的土鳖,面临汹涌的海归潮,即将分分钟变成夹心层了。
btw,这就是领导们要的大浪淘沙,残酷竞争的局面。
这个就跟高考一样,如果取消考试,那将会更加黑暗,永无宁日
国家青年基金没你说的那么严重,其它的不敢说
你很牛了,还谦虚
拒绝抱怨、努力提高! 正能量~~
最近论坛的版面就好几个硕士拿青基的帖子呀,对留校的还有一个基金可以顶几篇SCI文章的说法
我们学校职称评选政策里就加上了这一条,呜呼哀哉。
君不见年很多教学成果、教学奖励申报、高级别的教学研究项目申报中,基本条件就要求高级职称啊,我们省的情况就是这样。这真是个伪命题。
回头帮我看看哈
以出国访学作为评职称条件非常荒谬可笑,显示的是媚洋、奴性,不出国就不能评高级职称,这不公平吧?数学大师陈景润能不能评呢?
学校就是这么卡,你有什么法子。所以说,高校老师很可怜,都是按照别人的价值观生存。
看论文,我们末流学校前面就有拿三区四区的论文评副高和正高,不看质量只顾数量。领导说你行,你就行。
这些都是老皇历了,陈景润那时候中国一年才有几个出国的。现在出国机会多了,国家的,省里的,还有单位的,只要想出去,一般都可以。
证明您科研实力不强
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现在的年轻教师有优势,是在于他们年轻,他们勤奋,他们科研受到的生活相对我们小些。我们这些如学校八到十年左右的教师,学校的福利已经大不如前,家庭负担也重,年龄上来了加班也加不动了。但我们的优势还是有的,比如我们做科研的时间毕竟要长一些,虽然我们刚进学校的文章发表量和质量比现在的刚进学校的教师少,但总量上不会低于他们。年龄有时候是双刃的,只要勤奋比年轻人强是应该的。只是为了保持我们的科研状态,我们需要更多的付出,有些时候力不从心。
兄弟,你 的QQ是啥,我的QQ是,以后我写本子时,想请你帮看看!
我们这只要3篇中文核心,总数七篇论文就可评教授了:D
跟咱们七八年前差不多,现在难喽,要国家基金+访学才能评副高。竞争很惨烈。年青人像疯子一样想往外跑。
70后找工作容易,现在青年才俊揣着一沓SCI也未必进得了高校的。70后其实占据着很优势的位置,勤奋努力的都上道了。
,大家一起努力,呵呵
没错,太多只看数量,不看质量的了
确实,除非你所有项都强,那样领导没辙,但这是极少数。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
浏览器进程
登录小木虫
打开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聊科研大专学历几年评副高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护理副高晋升业绩材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