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承诺书性质离婚和卖房承诺书性质买保险性质一样吗

不要相信口头承诺 买保险当心销售人员忽悠你_新浪山西_新浪网
  时下,随着保险产品宣传力度的加强和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购买过一些商业保险,然而,钱虽然掏了,但对自己购买的保险产品,大多数人却并不是真正了解,买了保险后真正能拿着合同看的并不多,能看懂的更是微乎其微。个别不道德的保险销售员为了挣提成完成业务量,借此误导消费者,导致很多人稀里糊涂买了保险,到需要用时或放了几年后,才发现购买的保险和当初保险销售人员介绍的有很大出入。在此,有必要提醒大家,保险是拿合同说话,千万不要轻信保险销售员的口头承诺!
  销售误导一:买大病险被病种数量忽悠
  于先生因为母亲患癌症去世,就对健康很重视,当有保险销售员向他推销大病险的时候,于先生很感兴趣。保险销售员介绍说,他们公司的大病险是最全的,能保八百多种疾病,而市面上有些保险公司的大病只保五百多种。但对于每年交五千多元的保费,于先生有些犹豫,因为给母亲治病花了不少钱。后来,业务员又打来电话说,他们近期有个超级优惠,可以把保费降到四千多元,于先生赶紧买下了。
  一年后,于先生在和别人交流自己买的保险时,才发现各家保险公司保的大病,有一千多种的还有九百多种的,而且不仅大病理赔,轻症也有相应的理赔,而自己买的疾病险只赔大病,这一项损失很大。最令于先生气愤的是,他买的疾病险只保到70岁,而不是终身。销售员所说的优惠,其实是在期限上打了折扣。这份保险真是让于先生尴尬不已,退保损失大,不退吧,这保险一点也不保险!
  提示:各保险公司的疾病险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不能单纯看数量,要仔细对照才行。有的疾病险还包括轻症,不仅大病理赔,轻症也有一定的赔偿,而有的疾病险却不包括轻症,两者相差很大。还有的疾病险保额是不变的,而市场上有些疾病险的保额会随着时间慢慢增加,即具有一定的分红性质。因此购买疾病险一定要货比三家。
  销售误导二:六年期产品当一年期卖
  赵女士五十多岁,在投资理财方面一直属于保守型的,保险销售员向她多次推销,她也没买。后来,有一位保险销售员给她介绍说,有一款一年期的保险产品,不仅时间短,而且收益高,肯定比银行存定期要高。保险销售员反复强调,一年就到期,时间也不长,还比银行定期存款高,何乐而不为?赵女士禁不住保险销售员的反复推销,就投了三万元,决定试试。
  一年满期后,当赵女士到保险公司要求兑现收益时,保险公司说,可以兑现收益,但必须退保。原来,这款保险产品是六年期的,一年后也只比银行存一年定期每万元多出5元。赵女士惊讶之余,只好又费一通周折把保险退了!赵女士憋了一肚子气,还挑不出人家的理,真是有苦说不出!
  提示:保险销售员为了卖出保险,针对保守的赵女士,就故意把六年期保险说成一年期,还故意强化收益比存银行定期高,来吸引赵女士。虽然赵女士退了保,收益上没有损失,但却如鲠在喉。保险销售员的这种销售误导不仅欺骗了消费者,对保险公司而言也损失很大,会遭遇客户的大量退保。
  销售误导三:以未知预期收益为噱头
  崔女士的孩子刚一岁多时,保险销售员向她介绍了一款保险,说给孩子上是最合适的了,每年交2万,连续交够15年,到第16年的时候就可以每年领2万元了,可以一直领到孩子99岁,并且到孩子80岁的时候还把本金还给孩子,上了这款保险,就能给孩子一生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崔女士心想,16年后就能每年有2万元钱,直至终身,为了孩子今后打算,这钱应该花。爱子心切的崔女士,为孩子买了这款保险。
  转眼交了两年保费,孩子已经三岁了,崔女士结识了一位懂保险的朋友,当崔女士拿出合同向朋友咨询时,才发现,合同条款上并没有哪条写着从第16年后就可以领到2万元,那么保险销售员口中说的2万元是从哪里来的呢?崔女士也正是奔着这具有巨大诱惑力的“第16年后每年领2万元”来的啊!原来这些都是保险销售员演示测算的,并不是完全能够实现的,说白了,就是保险公司预期的分红收益,预期的事就不好说了。崔女士拿着合同越看越糊涂,也只好糊里糊涂地等下去了,再等几十年,等弄明白了,恐怕什么都晚了。
  提示:保险销售员常用的手法就是把未知的预期收益说成是事实,其实就是给你一个特别美好的未来让你想象,至于能不能够实现,保险销售员为了挣提成,当然说这还是他们的保守估计,甚至比这还要高呢。这种保险从交费到受益,是几十年的事情,最后真正能兑现多少,你得让孩子用他的一生去验证了,崔女士买的这种保险最让人揪心了。
  不难看出,以上三位消费者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不懂保险知识就买了保险,买了保险不看合同,而是相信保险业务员的口头介绍和承诺。正因为消费者自身有漏洞,才让一些保险业务员有机可乘,也正是消费者对保险的一知半解,才导致自己花钱买到的并不是真正需要的产品。在此,本报仍要反反复复地提醒消费者,第一,买保险之前一定要先学习相关知识。第二,买保险也要货比三家,有比较才有高下。第三,买保险一定要看合同。买了保险后一定要让业务员拿着合同逐条解释给你,如果一些好处和收益只是业务员的口头承诺,并没有在合同里体现,你还可以在犹豫期内退保,犹豫期内退保是没有损失的。
03-17 09:14|分享
03-17 09:01|分享
03-17 08:54|分享
03-17 08:52|分享
03-16 18:59|分享
03-16 17:19|分享
03-16 17:11|分享
03-16 11:53|分享
03-16 11:46|分享
03-16 11:38|分享
新浪地方站用保险给“爱”以承诺- 中国日报网
> 今日要闻
用保险给“爱”以承诺
13:28:10 来源:金融时报
[提要]&&作为中国的情人节,“七夕”为相爱的情侣提供了又一次示爱的机会。其中,终身寿险最主要的保险利益是在被保险人身故后实现,将保障留给家人,更能体现夫妻双方一生一世为对方着想的爱情承诺。
   作为中国的情人节,“七夕”为相爱的情侣提供了又一次示爱的机会。就在戒指、鲜花等与浪漫爱情相关的商品走俏的同时,以“爱”为主旨的保险产品也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近两年来,考虑给另一半买保险(放心保)表达爱意的情侣也越来越多。”中德安联人寿的保险专家张娟就曾遇到这样一对夫妻,她告诉记者,张先生和李小姐是刚领了结婚证还没办婚宴的85后,张先生希望张娟为他做一份受益人是他爱人的保险计划。有趣的是,就在张娟给张先生送保险计划书的时候,李小姐也打电话给张鹃,希望她能为自己做一份受益人是其丈夫的保险计划,并且要对丈夫保密,想在七夕这天给丈夫送一份惊喜。
  谈及保险产品的悄然走俏,张娟告诉记者:“近两年,很多事业刚起步的80后客户也开始主动提出做保险计划。对于张先生这样收入有限的新婚夫妻,我建议保险支出不宜超过家庭收入的10%,且以意外、重疾、医疗等保障型险种为主。如果未能参加当地政府的社保体系,则应适当加大重大疾病的保障额度,这样就可以较低的投入满足最基本的保障。随着两人经济情况的提升,再逐渐增加保额并根据需要购买其他险种。”
  张娟同时提醒消费者,与已婚夫妇不同,男女朋友之间没有法定的保险利益,因此向女朋友送保单虽然浪漫,但是在现实中却难获得保险公司承保。即使是夫妻,如果像张先生、李小姐这对夫妻这样,分别以自己为被保险人、以对方为受益人,那么这份惊喜可以保密,因为指定法定范围内的受益人无需受益人签字。但如果夫妻中一方将另一方作为被保险人进行投保,则由于大多保单需要有被保险人的同意才能生效,所以这个惊喜并不能保持神秘。
  值得关注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保险”是以婚姻维持年限作为约定的给付条件之一,若双方离婚,则不给付保险金或者对被遗弃的一方给付一定的保险金。虽然在国内不存在这样的产品形态,但并不妨碍以“爱”之名,选择适合夫妻的、高保障低保费的保险产品购买方式,比如联合寿险是以比两人分别投保更少的总保费让夫妻同时成为被保险人,且均享有受益权的一种投保形式。目前市场上能够以联合寿险形式购买的保险产品多为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其中,终身寿险最主要的保险利益是在被保险人身故后实现,将保障留给家人,更能体现夫妻双方一生一世为对方着想的爱情承诺。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承诺函的性质与效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