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五屯下寺鹤岗三宝寺上师

可能因为老米有个KKCW网站的原因,加上向喇嘛仁波切学习了十来年,所以有人总是来问一些问题,或讲一些问题,老咪整理了其中几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直指喇嘛啊,上师啊,三宝啊,或者他人不慈悲的,老米剖析一下这些事情,请大家不要对号入座,也不要周围打电话说老米又写文章批谁谁谁了。请大家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从文章中取得正面的意义,破除内心的痴暗无明,在灵性的道路上阳光地走下去。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来看看我们是否有智慧判断什么是慈悲?十年前,老米认识一位美国的金刚乘弟子。她有一位很要好的喇嘛朋友。喇嘛很年轻,实际应称为扎巴(沙弥),是那种尚未闭过三年三个月长关的出家僧人,他所在的寺庙是一间比较大的寺庙。一日,这位年轻扎巴的一些朋友,包括国际朋友去喇嘛住的寺庙找他玩。他们到处走,到处照相,看到寺庙首座住持的法座空着,几个年轻人突发奇想,爬上去照相,也有的人坐在法座上学主座的样子摆姿势照相。当时在场的人,有人已经觉得不妥了,但带队的年轻喇嘛(扎巴)说,”没关系,住持很慈悲。”这帮人在法座附近玩啊,吵啊,摆出各种特别姿态照相啊,玩到癫时有人开始在法座上撒尿,还有人说想要大解。这时寺院负责纪律的喇嘛来了,怒斥他们并把他们赶走,从此禁止这帮人再踏足此寺庙。那位年轻的喇嘛呢?则被寺庙开除了,而且是被要求即刻离开。我的美国朋友很不理解,跑去寺庙办公室问大喇嘛的慈悲在哪里?大喇嘛说:”我们这样做是提醒他戒律的重要性,是对他最大的慈悲。他们这些人并不知道他们自己做了什么,以及后果有多严重。”我美国的朋友还是放不下,一直在跟进这件事,后来她告诉我,其中二位在法座前犯恶的年轻人在二年内已经遭遇了很奇怪的天然意外死掉了-而且死得非常不好。后来这事传到了当时赶他们出寺院的喇嘛耳朵里,他说很遗憾啊,我们当时没有地方可以把他们关一阵,如果可以把他们关一阵的话,说不定可能避过此劫。我听到这儿,感慨一句:”大喇嘛慈悲啊!”美国朋友经此一事,她说她有点明白了,随顺他人的恶有时并不是真正的慈悲。我说对,但当我们还没有办法断明是非时,则很难判断善恶。我的美国朋友当时在寺庙的另一边拍照,她看到了有人对法座撒尿,但她并不觉得是什么问题,她说在美国和在印度,男人都随处方便。我说在寺庙应该不同,对我来说,我觉得年轻的喇嘛(扎巴)没有出声制止是最大的错误,当他说”没关系,住持很慈悲。”时,他一定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慈悲,他可能怎么也没想到他应以自己最大的慈悲去制止他朋友对法座不敬的种种行为才是真慈悲,才是真智慧。这个真实的故事说的是我们有时并没有足够的智慧去判断什么是真正的慈悲。后面将会讲几个老咪真实的经历来提醒一些人,不要来不来就说我们的三宝上师不慈悲,就说我们的义工不慈悲,呵呵,请转个角度想,你为”慈悲”做了什么?1& 你付出了吗?KKCW网站独立发起护持八邦寺秘密红观音冥阳两利大法会的工作到2012年已是第三个年头了,今年来参与的人多了好多很发心的人,其中有人向老咪查询为家人在八邦寺独立祈福除障之费用,我仅是根据以往经验报上金额。谁知道,最后问到寺庙,结果寺庙说,那需要较长一点时间的法会,费用也翻了,我也只能将寺庙的话原文告知。未曾想,为家人祈福的功德主二话没说,就把钱打到了我们的银行户口上,寺庙也已得知并尽早安排了法会。这件事对我是一个较大的触动,因为前二年就有人为我同寺庙做超度和祈福的事像在街市买菜一样讲价还价,今年一上来就遇到这么懂事的事主,让我甚是感动。前二年一位想做超度和祈福的人连续打了好几次电话给我,在电话里不断说我为八邦寺收的贵。她不断讲,100元一个栏目太贵了之类的话。她说某某寺庙收三元一个名,另个寺庙一元一个人名。我说一个栏目里你可以写多个人名啊,没说只可以写一个人名啊。她说那还是贵!我笑说其实无所谓啦,那些祖先是你的,那些冤亲债主也是你的,你给一毛钱也行,一分钱也没问题,到时候有没有用,天知道,地知道,你的祖先和你的冤亲债主也知道。她突然把话一转,说你们不慈悲。我说你可以说我老咪不慈悲,但你不能说三宝,寺庙和僧人不慈悲。你自己打电话来,希望寺庙为你修法除障,超度你的祖先和你的冤亲债主,你又让他们为你和你家活着的人祈福啊延寿啊。呵呵,你要他人为你做这样做那样,但你自己却不肯付出。那你说说,是三宝不慈悲还是你自己不慈悲!真的,那人真的搞得老咪火大了,我一大堆事要赶着做,她却不断地唠唠叨叨。呵呵,我说我没有强迫你找我们做啊,她说八邦寺有名,传承强大。呵呵,我说你很清醒嘛,要做呢,你就赶快交钱交名单,不做呢,也没关系,随缘。好有趣,最后她还是付了钱寄过来了超度和祈福的名单。真的,总是有人喜欢把眼睛盯着别人,要他人无条件地服务自己时,自己却一点都不愿付出,却还不断地指责他人不慈悲。以老米个人的观察,通常在我们自己不肯付出的情况下,慈悲的喇嘛上师们为我们做再多的事也没什么用,因为我们自己没付出。这篇文章绝不是为了老米这个老义工而写,老米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而且是一做多年老脸老皮了,人话鬼话说二句已不在乎,但我们传承里有许多年轻善良单纯的义工们不时服务大家,请尊重并感恩她们的付出,不要来不来就说人家不慈悲。2& 你努力了吗?早年老米几乎每年都自己一个人跑到印度去拜见法王噶玛巴和在广定大司徒巴座下接受单独的教授,获益很深。回到香港我逢人便说这二位上师的功德,但有一次,一位师姐明确告诉我:”我不喜欢你的上师。”我问为什么?她说:”你的上师不慈悲!”我好惊讶地望着她,她说:”你的上师为什么不来香港传法呢?他们如果慈悲,他们就应该把法送到香港来,送到我们的家门口来。”呵呵,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这个问题。我知道法王噶玛巴出走印度,身份问题一直没解决,广定大司徒巴之前在海外弘法了十几年,之后他回去寺庙-八邦智慧林,从此之后,他再没有出过国。在这期间,他把那荒凉了不知多少世的山谷建成了噶玛噶举在印度最着名的道场之一,近千僧尼长年在这里系统地学习佛法。真的,我从未想过这事关乎上师慈悲的问题。次年,我在拜见广定大司徒巴时把那位师姐的话整理了一下,我没有说上师慈悲不慈悲的问题,我只说上师们把佛法给弟子们送上家门的问题。广定大司徒巴未听我说完已经开腔了,他说:“古时,求法者无不自己努力。他们倾其所有,克服千难万险,千里迢迢来到印度,向伟大的导师们学习。他们有时一生这样做不只一次。”我马上补充道,我知道,马尔巴大译师一生这样做了三次。这位再世马尔巴看上去有点生气,他继续跟我说:”你知道吗?我现在开坛教授佛法竟然要配合你们的时间!多么不可理喻的一件事。”我不敢出声,我知道,我们真的可能有地方不对。后来我同他的喇嘛说起这事,喇嘛反问我一句,你为了求法努力了没有?我说一点点吧,一趟又一趟地往你们这里跑。几乎是从第一次去印度,每次自己订机票,办签证和订房间都被我视为自己向上师靠拢的努力机会,每次顺利的朝圣也都被我视为是三宝上师慈悲加持的结果,每次都感恩。真的很感恩、很感恩慈悲的广定大司徒巴,在老米努力地向上师那里跑了多年之后,同时在自己为了上师的佛行事业努力地护持了多年之后,我意想不到地得到了第十二世广定大司徒巴给予的不共教授,那一次我泪流满面,感动了许久,许久。我知道这是上师真正的慈悲,也知道这是自己多年努力的结果。至此我明白,上师对于每个弟子是否努力了,努力了多少,无不尽知。3& 你争取了吗?一位师兄希望法王噶玛巴给他四臂观音的仪轨口传。法王问他,仪轨呢?他说没有啊。他以为法王噶玛巴会给他口传并送他一本仪轨。当然那次他因为没有准备仪轨,也没有得到法王给的口传。后来他知道后面有个师姐得到了法王噶玛巴四臂观音的口传,心生奇怪,说为什么法王那么不平等,给另外一个人口传和仪轨,却不给他?他跟老咪说起来这件事的时候,一算时间,我基本上知道这位师兄所说的得到口传的师姐是谁了,因为那仪轨是从我这里请的,人家一早就到处打听哪里可以找得到噶玛噶举常用的仪轨了。呵呵,我同那位师兄说,真的,得到法王噶玛巴口传的师姐一早已经为此付出了,努力了,争取了,人家得到法王噶玛巴的口传也是很正常的事。听说她向法王噶玛巴请口传是在人没到上密时就已经申请了,多么隆重。以上三个真实故事,希望提醒我们在张口指责别人不慈悲时先想一下自己是否为”慈悲”付出过,努力过,争取过。我们的三宝上师们很慈悲,很善良,也很单纯,他们想不到人会对”慈悲”生出各种奇怪念头。老米以一点老经历的态度,写下此文提醒。不妥之处,敬请原谅。(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恩分享。)传习之道(gushiri)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生命的成熟过程其实避免不了挣扎和伤感,而生命之美,却也是人间世人加以赋形和圆全的,这十分主观,见仁见智,各有所得。总是有人喜欢把眼睛盯着别人,要他人无条件地服务自己时,自己却一点都不愿付出,却还不断地指责他人不慈悲。那些普普通通而毫无特色的罪行才真正令人迷惑,就像—个相貌平凡的人最难以让人辨认—样。他24岁当话剧演员,44岁学英语,49岁的时候一穷二白地“北漂”研究哑剧。50岁开始健身,53岁练出一身肌肉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什么是夫妻?相爱一辈子,争吵一辈子,忍耐一辈子,这就是夫妻。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日落息,日出作,春播夏锄秋收获。早熟命短素质差,顺天应时总没错。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急什么?爱是无常的。但我们以为它是永恒的,一旦它变化了,我们就会感受到巨大的挫败。修行人的身体,一定是轻飘飘的,所谓仙风道骨。没有闻思修,仅发心去挣钱供养三宝,只是掩盖了其他目的的表面托词而已。当分手已成定局时,平静告别,不再联系,这是最正确的处理方式。人都会说:[举头三尺有神灵]这句话,那你到底知不知道神灵在那个时候出现?根据医学和我的体验观察,一个人真正睡着觉最多只有两个钟头,其余都是浪费时间,躺在枕头上做梦。观脸色、知健康,中医望闻问切,5种不健康脸色你有吗?  中国人正常的脸色应该是红黄隐显,明润而有光泽。其中肤任何福报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像财富来自施舍,尊贵来自谦恭一样,美丽的容顏来自柔和善良的性情。《易经》是中华文明的元典,有人认为它属于儒家,有人认为它属于道家,我却认为它是百家之源!真正学密宗的人该是具有大般若智慧的人学,一切要自己去参悟,这才是密宗真正密的道理。菩萨有三类:成就自利者,成就他利者、以及成就自他二利者。在办公室长期伏案工作,别忘了适当放松做做运动啊!古代,涉及批命占卜之事要先向易师献上礼金后才能求问天机,这样才不会因求问天机而折福。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中药材取名非常独特,妙趣横生,真可谓包罗万象,无奇不有。我们都知道动物里面有十二生肖,其实《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医的诞生。其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很多人中武侠书的流毒太深,妄想得到一本所谓的秘籍或者大师视频,就能学成武术。兔子假如能逃过狐口,在喘息的时候,一定能见及生命的真意吧!很多人中武侠书的流毒太深,妄想得到一本所谓的秘籍或者大师视频,就能学成武术。愿这篇访谈能够对一些好道之士起到帮助作用。凡今日社会人士,不管士农工商、政经名流,甚至演艺人员等,如果能够懂得“观照”,在生活中必有帮助。日
农历二月廿一
普贤菩萨圣诞“爱与慈悲”是宇宙间最强大的气场,它和宇宙和谐一致。只有发出爱,你才会吸引爱。“众生共业”,就是道家讲不能泄露天机,该死的就该死,该还账的就要还账,三世因果,他不能讲的。凝神寂照法 则非在凝「凡神」,而在凝「元神」。凡神与元神之分,过来人皆可顿悟。在大陆未过惊蛰,农作物种子下地,不会发芽生长的,一定要惊蛰第一声雷以后,才开始抽芽的。修学密宗着魔的机会更少,因为密宗里有着许多降魔的殊胜方便法。庄子有一天做梦,梦到了蝴蝶栩栩如生。所以醒过来之后,他就迷惑了。是我庄周梦蝴蝶呢,还是蝴蝶梦庄周?这里记述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今日除夕。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南怀瑾居士有一次谈到他少年时代,一心想学剑的故事。他听说杭州西湖有一个道人是剑仙,就千里迢迢跑去求道学剑,经灵芝:固本祛邪,神仙上品诵经的时候,要把“观”加进去,效果就大,那样才能断烦恼。人有三六九等,动物亦然。动物中有胡黄白柳灰:狐仙(狐狸)、黄仙(黄鼠狼)、白仙(刺猬)、柳仙(蛇)、灰仙(老鼠),这几类动物有善于导引吐纳拜月者,在每类中,也只有少数的才修炼道术。gushiri《传习之道》主要致力于华夏文明之传承与弘扬,以《易经》、《奇门遁甲》、风水堪舆、兵家智慧为实用工具,儒家正心、道家养心、禅修静心,武道养身、闻道养神、茶道涤情、棒喝定志,黄帝内经智慧养生的公式,为众生开启智慧、修习华夏文明大开方便之门。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ushiri《传习之道》主要致力于华夏文明之传承与弘扬,以《易经》、《奇门遁甲》、风水堪舆、兵家智慧为实用工具,儒家正心、道家养心、禅修静心,武道养身、闻道养神、茶道涤情、棒喝定志,黄帝内经智慧养生的公式,为众生开启智慧、修习华夏文明大开方便之门。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千万注意,有些东西是不能随便供养给上师的!
特别提示:本文节选自洛桑成列·确吉坚赞仁波切的《三主要道讲述》,原发不详,本博转自博客,原文链接地址为:
摘自《三主要道讲述》&&
作者:洛桑成列·确吉坚赞仁波切
顶礼感恩洛桑成列·确吉坚赞仁波切!
缘起的重要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在依师法中缘起的善恶非常重要。你最初在上师面前种的这个因缘,将会决定你最后的结果。
  玛尔巴的上师是那洛巴。有一次,为了观察玛尔巴能对佛法作出什么样的贡献,那洛巴就在空中化现出本尊胜乐金刚的坛城,然后问玛尔巴:“孩子,现在你多年修持的本尊显现了,你是先礼敬上师呢,还是先礼敬本尊?”看到苦修多年的本尊和坛城出现在眼前,玛尔巴非常欢喜,他心想:“上师天天都能见到,随时都有礼敬的机会,而本尊不常出现,我应当先礼敬本尊。”结果一个头还没有磕完,本尊和坛城已经化为光收摄到了那洛巴心间。那洛巴告诉他:“在没有上师的地方,连佛陀的圣名也听不到。千劫的佛陀,都是依赖于上师方能显现。”
  这就是玛尔巴在上师那洛巴面前,因为宿世业障的蒙蔽,而导致了缘起的错乱。他由于视本尊比上师重要,先向本尊礼拜,结果致使法脉在家族中断灭。玛尔巴的几个儿子都早年夭折,没有一个能把法脉继承下来,最后由密勒日巴继承了他的密法法脉。
  玛尔巴和密勒日巴之间也有类似的缘起。密勒日巴在最初见到玛尔巴时,玛尔巴递一碗酒给他,他接过来一饮而尽,表示能继承玛尔巴的法脉。但不幸的是,当时的密勒日巴毕竟还是一介凡夫,供养上师时不明白一些缘起,由于他只有一口铁锅,没有其它财物,他就非常虔诚地把铁锅供养给上师。由于供养的是空锅,导致了他后来一直贫穷。他在山洞里修行时没有食物,只好整天吃野菜,最后整个身体都变成了野菜的颜色。
  玛尔巴作为一位成就者,毕竟明白一些甚深缘起,他接过铁锅就“丁丁当当”地使劲敲。作为一位具德上师来说,他应该是注重威仪的,为什么要像小孩似的敲锅呀?这是为了给密勒日巴种下一个好的缘起,让他以后能声名远扬。结果怎么样呢?藏地那么多即生成佛的大成就者,是不是只有他的名声最为广大?即使在我们这个时代,学密法者也几乎没有不知道密勒日巴的!
  因此在亲师法中,缘起的善恶力量极大。因为上师是三宝总集的最上福田。你和上师之间所结的这个缘,效果是很明显的,供养什么最后就结什么果。比如供养水晶将来会成就菩提心,供养鲜花将来会长得相好庄严,供养铃则将来声音悦耳动听,如是等等。这些都是好的缘起。
  那么不好的缘起呢?比如有一次,我听到有人说:“把恶业都供养给上师吧!”这就令人感到相当遗憾了。我们一般称上师三宝为福田,就是往田里播下种子,它会开花结果,给我们反馈回来更多的东西。但是播什么种子结什么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你播下去恶业的种子,最后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呢?显然不会是善的结果,自利的思想是不会产生福德的。
  即使你的发心是好的,但对于佛法来说,要想收获安乐的果实,仅仅有好的发心是不行的,必须要在智慧的指导下进行。就以我们行大礼拜来说,做得如法有很大功德,具有积福和净罪的功效。要是做得不如法也会产生相应的过患,比如倒下时手握成拳会感生圆蹄类畜生有情,头不触地会感召悬头地狱的果报,久卧在地则会感生蛇等腹行类有情。我们在佛堂前供水能培植福报,但是如果不庄严陈设,对供品的形状和排列十分随便,也会附带产生一些不好的结果,比如供杯排列不整齐会导致后世心不正直,供水太满则增长贪心,太浅则增长吝啬心,溢出杯外将导致破戒,供空杯则减少福德,发出响声将导致疯狂等等。这都是祖师们在道次第引导中对我们的教诫。
  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感到太可怕了,这简直令人毛骨悚然。也许你会感到冤枉:“我这么精进修持,怎么会回报这样一种东西?”真的冤枉吗?不冤枉,佛法并不是让你去盲目地迷信,它是一种理智的信仰。常常有人认为:“修行只要心诚就可以了,外在和形式上的一切修持并不重要!”这都是社会上流传的一些谬论,对于没有证悟的人来说,这句“良言”也许能直接把你送往地狱。虽然三宝的功德不可思议,只要有诚心,依其福田力就能培植一定福报。即使以散乱不净心供佛,经中说也能种下解脱的种子。但由于其福田力殊胜的关系,即使不存在什么动机,一些平凡小事之类的微细缘起,也会导致各种善恶的结果。因为缘起的善恶,功德与过患也是相伴而行的。
  对于修行人来讲,并不是只要有一颗虔诚的心,就一切都万事大吉了,认为无论如何都能获得善的结果。必须要注意一些细微的地方,避免在修积资粮的同时伴随一些不好的缘起。譬如前几年圆寂的意希旺秋仁波切,他曾经说:如果在师徒暂别之际,供养上师鞋的话,将会造成师徒分离的缘起。还有你们有的人在告别上师时,往往要磕几个大头才离开,这个缘起也是不好的,表示以后不想再见到上师了,所以一般都是见面时顶礼。曾经有一位大师,在离开他的上师时,上师告诉他:“你不要磕离别头,我们师徒以后还能再见面的。”但他离开一段距离后,想起上师的恩情,感情冲动之下,忍不住转身行了几个大礼拜。就因为这个缘起,他以后再也没有见到上师,造成了终生的遗憾。
  如理依止上师
  正如前面所说的,以其福田力极为殊胜的缘故,亲师法中缘起的善恶力量极大。因此我们一旦寻访到合格的上师,就要如理依止。《事师法五十颂》里讲了依止上师的五十条规范,包括行为举止方面的一些细节,十四根本戒也涉及到部分内容。这些你们都要进行重点学习。
  《事师法五十颂》是印度的跋维谛瓦大阿阇黎写的。他从小就依止众多善知识修行,出家后精通显密教法,成为一个大班智达。但是没有被国王重用,没有多少弘法利生的机会,于是他就离开寺院,想去东方朝拜一尊度母像。旅途中乘船过海时,他被劫持到了一个海岛上。这个海岛名叫住地岛,由于岛上没有佛法,加上语言不通无法交流,他心里就很难过,认为这样下去没有什么意义,只能是白白虚度时光。于是他想回到印度去,可是不知道离开的方法,他就每天都向度母祈祷,希望度母加持他离开住地岛。终于有一天,度母在梦中指示说:“你想去什么地方,头就朝什么方向睡觉。”  
  跋维谛瓦按照度母的指示回到故乡后,发现寺院有了很大变化,毕竟已经过去了多年,同时代的人许多都圆寂了,而年轻的又不认识他。于是对住地岛上的人生起一个嗔怒心,认为是他们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耽误自己弘法利生的时间。他就修法结手印指向住地岛,住地岛顿时发生地震,整个陷入大海之中。跋维谛瓦做完以后,立刻就后悔了,他想“我身为大乘佛子,即使救度不了众生,也不应该杀害这么多众生!现在造了这么大的恶业,肯定要堕入金刚地狱了!”于是他准备从故乡叩拜到文殊菩萨的圣地,希望通过这种苦行来忏悔恶业。
  这时度母出现在他的梦中,告诉他说:“你纵使叩拜到文殊的国土,也消不了你的恶业!但是,如果你用多年修行的经验和智慧,抉择出成佛最快的一条道路,用来指导未来的众生,让他们能快速成就,那么这个功德就能抵消你的恶业!”
  他作为一位学识渊博的大班智达,学了那么多的教法,知道的成佛之道太多了。但哪一条才是捷径呢?经过多次闭关修法,思维抉择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条最快的成佛之路,这就是如理依止上师。他把依师的具体内容撰写出来,就是《事师法五十颂》。
  如理依师的功德
  如理依止上师有什么样的功德呢?我们有必要对这方面进行认识。因为无论追求什么功德成就,都必须要先从认识开始,起信立志才有希望。不管是追求世间法的成就,还是出世间法的成就,我们都必须要先有坚定的信心,有了信心才会产生意愿,有了意愿才能产生动力。那么信心是如何产生的呢?信心是通过认识而产生的,认识的深浅决定了立信程度。否则的话,如果对某个东西连最起码的认识都没有,又怎么会生起坚定的信心呢?
  对于依止上师这个问题来说,我们也要认识其功德利益,要了解它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有了好处大家才愿意去追求,对不对?我们要是对上师的功德不了解,怎么会生起一个希求心呢?怎么会生起强有力的依止欲呢?所以,我们根据祖师的言论来为大家抉择:依止上师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利益。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依止上师是成佛的捷径
  不论从事什么事业,掌握方法都是获得成功的前提。成佛也是同样如此。通过依止上师,我们就可以获得正确的修行方法,从而避免自己去盲修瞎炼。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只要付出努力,我们就必然会成佛。如果按照经典中的一般说法,即通常的惯例来说,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而从了义的角度来说,即使是浊世中也能在短短一生中成佛。用一生时间来完成三大阿僧祇劫的资粮,依靠密法的力量完全能做到。但是如果不通过依止上师,就不会掌握正确的成佛之道。连成佛的方法都不知道,又怎么谈得上成佛呢?不要说即生成佛,三大阿僧祇劫也未必能成佛!何况密法的成就在于师承的加持,金刚乘迅速成佛的特色,完全是依赖于上师才能得以体现,依止上师正是我们成佛的捷径。
  为了成佛,我们必须积集无量资粮。而最容易积集广大资粮的方法,莫过于供养自己的上师,依止上师能迅速圆满福慧资粮。在《事师法五十颂》、《密集根本续》等许多密续和论典中,都说供养一位上师的功德等于供养一切佛,你想想这个功德有多大!正如《普贤行愿品》所说:“一尘中有尘数佛”。从不可思议的境界来讲,在一个微尘的空间里,就有无量微尘数的佛存在。佛多如微尘遍布宇宙空间,供养这遍布法界的一切佛,我们谁能做得到?但是供养自己身边的一位上师,就等于供养了一切佛菩萨,还有比这更容易积集广大资粮的事吗?
  供养一位上师的功德等于供养一切佛,这是因为上师是诸佛的法性融为一体者。我们经常念诵的皈依偈中,首先是皈依上师,然后才是皈依佛法僧。正是因为上师是三宝的总集体,是他们的法性融为一体者,从上师身上就能体现出三宝的一切功德。皈依上师就等于皈依三宝,供养一位上师也就等于供养一切诸佛菩萨。所以,依止上师能速速圆满我们的福德资粮,资粮圆满得越快,我们离成佛的目标是不是也就越近?
  即使从显宗的角度来讲,依师法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八千般若经》中讲了一个常啼菩萨的故事,他克服一切困难寻找善知识,找到后对上师非常恭敬尊重,恭敬到什么程度呢?在上师讲经说法的时候,由于地面的灰尘较多,附近又找不到水来清洁,他就用自己的血来作清洁。由于重视师道胜过自己的生命,在依师法方面极为出色,所以他很快成就了菩萨道,数年之间成为八地菩萨。如果按照显教通常的说法,从初地到八地,需要一大阿僧祇劫的时间。但他以如理依师的功德,只用一生的时间就超越了。所以说,一切成佛方便的根本,就在于如理依止上师。
  二、令十方诸佛欢喜
  诸佛的事业是说法度众生,只要轮回中还有一个众生存在,佛就会永远不入涅槃。但是,佛陀相好圆满的受用身,我们凡夫无法见到,只有登地菩萨才有那福德因缘。即使是像释迦佛那样的殊胜化身,我们现在也是连亲见的缘分都没有,更不要说诸佛真身现前为我们说法了。
  因此,诸佛必须显现符合我们缘分的身相才能为我们说法。十方诸佛为了接近我们的缘故,显现为凡夫形象的上师,就像现在我们派遣代表一样,上师是诸佛在娑婆世界的代表。
  我们如果能如理依止上师的话,诸佛会洞察到这一切而感到喜悦。诸佛就像悲悯独子的母亲一样,他们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将我们从轮回中解脱出来,获得涅槃寂静的究竟快乐。所以,当我们能如理依止上师,在上师的引导下趣入解脱道,诸佛见到自己的愿望已经实现,就会感到喜悦。
  如果我们不能如理依止上师,那么无论如何供佛,诸佛菩萨也是不会欢喜的。反之,如果能如理依师的话,仅仅是供养上师,诸佛也会不请自来,住在上师身中高兴地接受我们的供养。如《文殊口授》中说:“我住在上师身中,接受信士的供养,若能博得其喜悦,供者自身业可消。”所以我们亲近供养上师,不但有向诸佛献供的功德,还能获得诸佛欢喜纳受的功德。
  三、远离魔障和恶友的加害
  我们通过如理依止善知识,就能增长福德,由于福德增长,魔类和恶友就没有能力进行加害。如经中说:“具足福德资粮者,天与魔眷不能害。”《广大游戏经》中也说:“具福之人满众愿,摧魔速获大菩提。”
  并且上师的大悲心就像一把大伞,能为弟子遮挡一切魔难和灾害。当我们遇到魔障的时候,祈祷上师往往是最有效的,对消灭灾害有不可思议的效应。仲敦巴就曾经说过:“祈祷上师阿底峡尊者,比祈祷其他本尊更有加持力,这是我的亲身体验。”
  四、自然遮止烦恼恶行
  我们的一切痛苦都是由恶行带来的,一切恶行都是因为烦恼而产生的。如果能够遮止烦恼和恶行,是不是当下就能获得清凉和安乐?但是,我们即使用种种方法来对治,烦恼恶行也不一定能止息。明明知道这是恶念,可它偏偏要生起来。明明知道这是恶行,却情不自禁要去做。我们没有办法做到自控。这是大多数人都感到苦恼的事。
  如果能依止一位具德的上师,即使不用修什么对治法,烦恼和恶行也会被自然遮止。因为通过依止上师,经常听闻上师的言教,我们就能正确了解善恶取舍,从而依法行事,自然入于善道。不仅如此,那些与上师生活在一起的人,由于受到上师身教的熏陶,也能自然而然地消灭烦恼恶行。如果能够真正地依止上师,能够时刻把上师观想在头顶,因为对上师的敬信,不仅不敢轻于为恶,即使微细的恶念也不敢萌发。一般来说,我们之所以产生种种恶念,是认为没有人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也就可以放心地胡思乱想,如果意识到上师就端坐在头顶,你还能再无所顾忌地想入非非吗?我们只要这么观想,也就放下了一切攀缘。
  依止上师能止息我们的烦恼,激励我们趋入善道。我们都知道止恶行善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可是许多时候,想要这么去做却力不从心,心里会产生障碍。如果能获得上师的加持,这一切障碍都会消除,就有一种力量推动着你,自然而然地就会这么做。所以当修行有障碍的时候,祈祷上师具有特殊的作用。宗喀巴大师说:“要使上述善行功德,未生者出生,已生者增长巩固,最重要的是要视师为佛,虔诚信皈,对三宝性相准确无误地体认和坚信。修任何一种善行,都要向这两方面进行祈祷发愿。”
  五、证悟功德辗转增长
  在阿底峡尊者的众多弟子中,阿麦绛曲仁钦是专职侍者,整天都在为尊者服务侍奉,做一些杂务,基本上没有修法的时间。仲敦巴主要负责翻译,虽然听闻的法很多,也没有多少时间来修法。贡巴瓦则是一心修法的瑜伽师,尊者传授修持要诀之后,他就到静处去闭关实修。但在这三类弟子中,成就最快的不是贡巴瓦,反而是阿麦绛曲仁钦。贡巴瓦就讲:“很奇怪呀!当年阿麦侍奉上师,格西敦巴当翻译,我一心修止观,但是到了后来,他们所获得的证悟都比我高!”
  由此可见,依止上师是生起证悟功德的最重要因素。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当赤钦丹巴饶杰的经师生病时,他进行了细致的护理工作,结果通达了中观正见。京俄瓦有一个侍者,侍奉上师十分勤快周到,有一天他出去倒垃圾,回来时走到楼梯的中间,突然生起了“法流三摩地”的觉受。
  仲敦巴在遇到阿底峡尊者之前,曾依止上师赛尊多年,善巧修学各种显密教法。他对上师非常恭敬地承事,达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在师母挤牛奶的时候,他也恭敬地趴在地上用身体当坐垫。后来值遇阿底峡尊者时,他特地请教说:“我以前所修的法是否入道?”尊者观察后,回答说:“不!除了你在自己上师赛尊前,所作的侍奉承事可入道之外,其它一切修持都不算入道。”这说明我们要想获得成就,除了上师法之外,再没有更快捷的法门了。通过如理依止上师,可以使我们的证悟功德辗转增长。
  六、一切生中值遇善知识摄受
  我们今生还知道学佛修行,造一些善业,积一些功德,未来世却未必也这么幸运。由于胎障的蒙蔽,我们会忘失前世的一切。除非能值遇到善知识的摄受,才不用担心来世会堕落。那么,如何才能在来世值遇善知识呢?这就取决于今生是否如理依止上师。博多瓦说:“这是种下未来不离师因的要诀。”
  如果大家有长远的目光,对这一点就会感兴趣了。《甘露藏》中说:“今生如理取悦师,其等流果于诸生,值遇殊胜善知识,得闻圆满无误法。”我们现在若能对自己的上师生起视之如佛的理念,并如理依止的话,将种下在未来的生生世世中值遇善知识的缘起,甚至能遇到像至尊文殊那样的殊胜善知识,并从之听闻圆满无误的教法。只要听闻到圆满无误的教法,我们就有解脱成佛的希望。
  七、临终不堕入恶趣
  这对于修净土法门的人来说,应当是最实惠的。如果我们能如理依止善知识的话,临终时就不至于堕入恶趣。在善知识的摄受下如理修行,断恶行善,就能消除导致堕入恶趣的因素。没有了堕入恶趣的因,又怎么会堕入恶趣呢!
  除了自身努力修行之外,上师也会通过种种方便为我们消业,乃至于呵斥责骂,也能消除我们的种种恶业。《地藏经》中讲:“为彼(善知识)摄受者,应经无量劫流转恶趣之诸业,然于现世因受病疫饥馑损恼身心等苦而得清净,下至呵责或唯梦中亦能清净。”这说明上师的打骂能消除我们的恶业。恶业是导致我们堕入恶趣的因素,消除业障的方法有多种,但最殊胜的忏罪对境是三宝总集的上师。
  不论是上师的慈相加持,还是怒相加持,都会消除我们的业障。噶当派的大德常说:“捶打是灌顶,由此得加持,责骂即猛咒,能除诸中断。”具德上师的一切打骂呵斥,尽管在我们凡夫眼中看来,似乎不近情理,但那是上师为弟子消业的悲心表现。
  这方面有一个典故。拉索瓦亲近德堆巴的时候,德堆巴总是以粗重语呵斥,其弟子娘摩巴感到不理解,埋怨说:“我们又没有做错什么,这位上师怎么总是无理呵斥?”拉索瓦却说:“你不要这样讲!我每受到上师的一次呵斥,就如同得到本尊嘿鲁噶的一次亲自加持,心灵被净化而充满了喜悦!”
  这一生中如果没有修出成就,那么告诉大家一条捷径,就是无论你的罪业多么深重,临死时只要能忆念上师,通过对上师三宝的信皈力,就一定能迁识往生。这是相当殊胜的。如《善军请求续》中说:“人在临死的时候,思念上师可以迁识往生。”我们很多人都喜欢修迁识往生的颇瓦法,但若没有一定福德资粮,未必能成功地迁识往生到净土,因为恶业要是遇于深重的话,恶业会牵引着你往下坠。那么,上师瑜伽里就有一种师佛往生法,即在死亡时忆念上师,就能保证一定迁识往生。在西藏有很多普通的信众,一生中如果没有怎么修行,临终时怎么办呢?通常都是依靠对上师三宝的信皈,请上师为自己迁识往生。如果死亡时上师能在身边,那就更有福报了。上师除了修法迁识之外,有时还会用一些方便法,让你忆念上师,融入到上师的慈悲光明中,很轻松地就能获得解脱。你说这是多么舒服的事情!当然,前提是取决于我们的信愿力。
  八、成就现前和究竟的一切利益
  这相当于对依师利益的总结。依止上师是我们一切福报的源泉,是世间和出世间一切功德的根本,能够成就我们现前和究竟的一切利乐。如果说有这个特殊法门的话,那就是上师瑜伽。宗喀巴大师说:“对世间如意宝进行祈求,能解决今世的利禄需求;对上师诚心祈求,可获得世间和超世间的一切成就。”上师就如同所求皆能满愿的如意宝,不管是世间的一些东西,还是出世间的解脱成佛,通过如理依止上师,我们都可以毫不费力地得以圆满。
  我们常常说,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是不能双运的,它们是对立的两种追求,就像“鱼与熊掌”那样,不能两者兼得。你不可能在贪著世间名闻利养的同时,还奢望摆脱世间八风的困扰,而获得出世间的解脱成佛。但是你说我就偏偏不信,我就是要同时圆满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那也未必不可以。既不放弃世间法方面的福报,又能获得出世间法的成就,这岂不是更好吗?
  依师法颠倒的过患
  这里也要指出依师法颠倒的过患。如理依止有如此殊胜的功德,不如理依止又有什么样的过患呢?这个过患是非常严重的,密乘十四根本戒的第一条,就是“对上师身口意不敬”,触犯了这一条就会造下堕金刚地狱的恶业。密乘戒把它作为首要的一条,你就知道这是多么的重要。
  依止上师要想不产生过患,前提就是在依止之前,要慎重地进行观察抉择,抉择对方是否值得依止。如果认为不值得依止,那就没有必要去依止;如果值得依止,就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否则一旦建立了师徒关系,这时候如果再来怀疑,产生一些不清净的念头或言行,就会触犯依师的戒律,这是非常严重的恶业罪障。我们通过推理也能知道:上师作为诸佛法性融为一体者,是我们最大的资粮田,供养一位上师的功德就等于供养一切佛,那么,诽谤一位上师也就等于诽谤一切佛,对不对?这种恶业会使我们感召各种横祸、疾病、灾害等等。
  在《黑阎曼德迦难义疏》中,甚至有这样一句话:“设唯闻一颂,若不奉为师,百世生犬中,后生贱族姓。”就是说如果对方有说法的意愿,自己也有听法的动机,那么即使仅仅听受了佛法方面的一个偈颂,师徒关系也自动建立了。这时若不把对方奉为师长来恭敬对待的话,在以后的百世之内,就不要奢望能受生为人类了,而是会进入狗的家族。百世以后即使受生为人,也会成为贱族的种姓,即从事杀生、偷盗、邪淫等职业,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你会不断造作恶业,难以获得光明的前景。
  如果是对上师起嗔心的话,即使是动怒一刹那,也会毁掉一劫所修的善行成就,还要在地狱等恶道遭受数劫的苦难。“怒火烧毁功德林”,即使对普通人起嗔心也能毁掉无数善根,那么对功德之源的上师生嗔心,过患就更不用说了吧。《时轮根本续》中说:“对师动怒一刹那,一劫善行全被毁,数劫堕生地狱等,恶道遭受深重苦。”一弹指中有六十五“刹那”,假如对上师生嗔心达六十五“刹那”,就会在地狱中呆上六十五劫,这还是小乘中的说法,大乘的说法比这还要长。
  诽谤上师的后果更为严重,据说诽谤上师的果报连佛都无法详说,后世必定会生于无间地狱等恶趣。《金刚手灌顶续》中说这是最大的过患。虽然其它经典中记载有许多造作恶业而堕入地狱的事例,但这里却没有说明诽谤上师者将投生什么地狱。当时金刚手问佛陀:“如果有人轻毁自己的上师,他们会感召什么样的果报?”佛陀回答说:“金刚手,不要讲这句话,天、人世间都会感到恐怖!但我可以简略地告诉你,无间地狱那些最痛苦的地方,就是他将投生之处,并且会在里面呆上无量劫的时间。”因为佛陀考虑到如果详实回答,将会引起天人世间的恐怖,那些大菩萨们也会因悲心难忍而昏倒,于是只大概地说需长年滞留于无间地狱。因此,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轻毁上师。
  不要说是自己轻毁上师,就是接近那些诋毁上师的人也不可以。乃至于在梦中梦见诋毁上师者,都会被视为不吉祥。如密续中说:“勿言毁师人,梦亦不愿见。”“诋毁上师者,不但自己修持密法得不到成就,与其要好的朋友也不会得到成就。”因此,不但不能和诋毁上师的人交朋友,就是接近也会受其晦气的影响。我们一再告诫大家,在接触金刚道友时一定要慎重,要进行如理的抉择取舍。哪怕是再要好的朋友,一旦发现他在这方面有问题,就要善言规劝,规劝不了就远离。千万不要认为彼此感情好而无所谓,用自己的慧命来换取所谓友情。
  我们如果不注重师道,任修一切法都失去了意义。就像《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的,诋毁上师者不但未生的功德成就不生,已生的功德成就也将会消失。犹如树根坏死的树,树枝树叶也将要枯死一样,一切功德成就的根本是信德,失去了信德,不但不会产生功德成就,就连原有的功德成就也将会消失。
  这方面有很多的例子。印度曾经有一个瑜伽士,他的上师只是—个平民,而他自己则出身高贵,是一个婆罗门贵族,并且修到很高的悉地成就,能在空中飞行无碍。有一次,他正在空中飞行的时候,看到上师在下面讲法,按照礼节原来应该停下来礼敬上师,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觉得自己的身份、成就都已经超越于上师,就带着一颗傲慢的心,故意从上师的头顶上方飞过,结果当下坠落到地上,失去了能自在飞行的悉地。
  还有印度的阿阇黎佛智,他摄受了众多眷属,有一次正在说法时,看到上师帕仓巴以乞丐的形象来到面前,穿得破破烂烂的。他觉得在大众面前礼敬这样的上师,实在太丢脸了,就装作没有看见。直到下午集会结束后,才去拜见上师并顶礼。上师希望他对刚才的行为忏悔,以消除由此产生的业障。就问他:“刚才为什么不顶礼?”他没有体悟到上师的苦心,反而掩饰说:“当时我并没有看见上师。”话音刚落,他的眼珠就掉落到了地上。后来说了实话并忏悔,眼睛才恢复正常。
  印度的大成就者黑行大师,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有一次,他和许多眷属一起航海的时候,他想:“我的上师虽然是真正的成就者,但从世间的事业方面来说,还是我更胜一筹。”刚刚生起这个念头,航船立即沉入海中。他马上祈祷上师,上师亲自降临解除了海水的怖畏。然后告诉他:“因为你生起了很大的我慢,所以感召这样的果报。你要知道,我只是没有投入精力到世间法方面而已,否则的话,至少也会与你一样,成为眷属受用圆满的人。”
  这都是触犯上师戒的过患,我们知道以后,感到实在是太可怕了。就如同那些法盲由于对法律不知道,什么作奸犯科的事都敢做,但法律并不会因为他的无知而不予制裁。大家不要认为不懂戒律,就不会由于犯戒而有什么果报,因而可以为所欲为。不要存有这种侥幸心理。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戒律,如“密乘根本戒”、“事师法五十颂”等,要如履薄冰那样,时时刻刻用戒律来要求自己,要胜过爱护生命那样爱护师道。
  修持密法确实能快速获得成就,特别是无上续部的密法。经典中讲,如法接受灌顶后即使不修,只要能守持清净戒律,十六世中也必定成佛,善根深厚者甚至能在七世内成佛。但是你一定要注意:成就的前提是守护戒律。如果不严持清净戒律,不但得不到任何成就,反而会生前遭受恶报,死后堕入长劫无超脱的金刚地狱。正如邬金莲师的告诫:修密法者犹如竹筒中的蛇一样,只有上和下两条路,要么速疾成就,要么速堕金刚地狱。这完全取决于你是否守持戒律。
  大家一定要经常思考这个问题,一定要如法地依止上师。这在密乘根本戒中作为首要的一条,我们就应当知道,这不是形式方面的问题,而是修行必须要遵守的戒律。如果不遵守戒律,是不会获得什么成就的,我们要有一种自律精神。
  当然,大家毕竟还没有成就,要想一点都不犯戒,那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一旦犯了戒就要立即忏悔,不要让恶业增长成熟,给自己带来生命中的灾难。如何忏悔呢?《事师法五十颂》中说:“发生恭敬尊重心,供养咕噜金刚师,则除苦恼病乱害,消后无复苦恼难。”就是要以恭敬尊重的态度,供奉一些适当的供品,向上师诚心忏悔,祈求宽恕,那么违犯上师戒的罪业就会消除,病痛灾难等不祥之事也就不会发生。如果上师已经去世,或条件所限而无法亲自向他忏悔,也可以按照仲敦巴教导的那样,向身边的上师进行忏悔。因为从法性来讲,一切上师的法性都是一体的,这样做也可以消业。
  传法师和启蒙师无有分别
  我们有的人也许会狭隘地认为,以上所说,只适用于坐在法座上说法的上师,授戒的亲教师或授予灌顶的金刚上师。其实不然。帕绷喀大师讲,对于和自己同吃同住的教读字母的师长,也应该用对待上师那样的理念来依止。这是依师法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教我们字母的启蒙老师,和给我们讲经传法的上师没有区别。否则的话,若没有启蒙老师教育栽培,我们现在文盲一个,怎么可能有条件来闻思修佛法?因此在修行过程中,哪一种师长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家都要平等对待,不管是给自己授戒、传法、灌顶的上师,还是一般的师长,都要用视之如佛的理念来对待。
  对于金刚乘行者来说,如果想快速成就,那么这是一个关键的要诀。曾经有一位格勒嘉措大师,他的一位教读字母的启蒙老师还俗了,因为这个原因,他对这位老师生不起视师如佛的理念,结果无论如何精进修法,都没有获得任何成就。后来向上师请求开示,上师告诉他说:“你要将这位还俗的老师,安置为资粮田的主尊,把他看作是释迦佛来修净信。直到生起视之如佛那样的信念时,再将他观想于原来的座位。”他按照上师的教导去实修,终于获得了殊胜成就。
  虽然师长之间可能有学问和修证方面的差别,但从弟子的角度来说,都要平等地对待和恭敬。曾经有一位大师说:“虽然拜了很多的上师,如果不能平等对待,只敬信其中一人。那就不能称之为信皈。如果是真正的信皈者,对待师长不会有亲疏的分别。虽然师长对自己的恩情有大有小,信皈却不能因此而分薄厚。”我们的行为和那些大师们恰恰相反,有的人只认有名气有地位的上师,不认那些默默无闻的贫民上师;有的人皈依密乘之后,就瞧不起以前显乘中的师父。这种行为在世间尚且受人唾弃,更何况是在佛法中呢?以这种态度来依师学法,是不会产生什么修证功德的,因此要平等对待。
  还有的人皈依佛门之后,认为现在是学正法了,就开始诋毁以前的外道师长,这是许多人都容易犯的通病。虽然从皈依的原则来说,我们修学佛法后就不应再依止外道,但对曾经的外道师长也应当恭敬对待。因为饮水思源,尽管他是外道,但也曾给过你有益的教诲,对你最终走上解脱之道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的大悲导师释迦牟尼佛,为了寻求解脱之道,也曾依止过九十六种外道,但一样地尊敬他们,只是悲悯他们没有获得正法甘露而已。何况佛菩萨有时也会根据众生需要,化现为外道的形象来利乐众生,佛在因地修行时,就曾多次以外道师长的身份示现,你怎么能肯定所诋毁的对象就不是菩萨的化现呢?
  有的人可能始终会认为,师长之间修证各有差异,怎么能做到平等对待呢?这确实是比较矛盾的事,对许多人来说,是很难统一起来的观念。那么在观修上师瑜伽的时候,有一个窍诀:视所有师长为同一体性,都是自己根本上师的化现。这样就在信皈上保持了一致。什么是根本上师呢?就是如果依止过多位师长,则从中选一位法缘和恩德最为深厚者,视为所有上师的总集,其他上师都是这位上师化现的不同形象,是为了在不同阶段引导自己,或从不同角度来教导自己而化现的相应形象。这样就解决了信皈不统一的问题,你也就不至于犯诋毁的过失。
推荐阅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仁隆务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