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水泥厂水泥厂旧址

“南岸印迹”带你感受江门百年老厂,你还记得江门河边的它们吗?_南都江门-爱微帮
&& &&& “南岸印迹”带你感受江门百年老厂,你还记…
点击“南都江门”订阅哦! 不卖关子,先直接上干货~ ↓↓↓江门城区将要有三步曲~城区三步曲:第一步蓬江“33墟街”(白沙街道合);第二步江海“工业遗城”(江南街道合);近日在细研第三步,会城“金三角”:新会古城(冈州筑城?)~今古洲(原经开区)~珠西枢纽。33墟街重点在“商”,工业遗城(与蓬江)亮点为“厂”,而“冈州筑城”的则在“文”!步步为营,也亦步亦“催”。这是江门市长邓伟根7月2日在个人认证微博@樵山潮人对三个主城区文化旅游发展主题的定位,继蓬江“33墟街”项目启动后,三部曲之二江海区“工业遗城”的建设发展项目也将启动。同样,它也有一个很文艺的名字——“南岸印迹”。“南岸印迹”将重点结合江海区内11处工业旧厂址,以“品味江门百年厂韵、感受江海创意活力”为主题,融合江门河两边蓬江-江海两区的特色自然人文风光带,以打造珠三角西岸工业遗产旅游。目前江海区正邀请中大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相关发展方案,“南岸印迹”项目也将于下周正式启动。 小编带你先来看看几个代表性的吧~江 门 纸 厂是中国最早的造纸厂之一,清朝晚期1910年便开始筹建,投产于民国初期1913年,前身为江门制纸股份有限公司,由台山县日华侨余觉之创办,是江门市资历最老且规模最大的侨资企业,那时还是制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说,它是江门工业历史的旗帜。1954年6月它公私合营,1966年改为国营企业。经过多次扩建和改造,成为广东省多种高级薄页纸的中型骨干企业,是同时期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国内技术最先进的造纸企业之一。在上世纪70、80年代,这里是许多江门人羡慕的单位。叶祠军在这里工作,就有着很强的荣誉感:“觉得自己在一个江门市第二大的国有企业干活,工作又稳定,很了不起。”然而,如今再次走近这个曾经的庞然大物时,不免让人觉得伤感。很多破旧的红砖厂房内已经倒下,留着的建筑玻璃都已经碎了,房间内大部分空着,有的还有几张桌子,墙壁上挂着毛主席像,不过,笔直的墙壁还是能想象到当时建厂时手工的精艺。现在百年老厂要变房地产项目,不过会保留3座文物。百年老厂在2006年破产,随后,一家房地产公司买下这块地,在它93岁的时候,发展的轨迹画上句号。江 门 造 船 厂建于1954年的江门造船厂,同样位于江门河边上,由当时多家私营船厂组合建成,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是江门最早的造船厂。正式建厂后,它属于广东省航运厅,直到1989年它才属于江门市。昨日,当记者来到这个厂房时,位于大门口的几栋房子显得比较新。1999年,它的所有权又有所改变,船厂被江门某集团购买,用以生产游艇,直到今年方才结束生产。1965年,26岁的吴家华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江门造船厂,一干便是50年,他没去过其他地方工作。“我来的时候,那时船厂已经有700多人的规模。“60年代造了很多煤船,后来又产油船。1973年的时候,一边在造船一边在搞基建,规模在扩大。”船厂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达到最大规模,船也开始出口外销,吴家华也在1983年担任副厂长。他至今都记得,有一次将船出口到柬埔寨,在南海时遇到大台风:“拖船公司弃船了,因为根据国际航运法,12级台风就要弃船,我们那个船就被风吹到越南那个岘港,但吹了这么久船的结构完全没有被破坏。”吴家华说,当时江门造船厂还很为江门争面子。“我们当时生产一个拖轮,香港人不相信我们的技术,结果我们一拖就把他们拖得团团转,这个产品当时还就拿了国家金龙奖。”船厂今年月结束生产,未来用作商住。随着船厂规模扩大,船厂地段不再能容纳,也随着发展方向的调整,上个世纪90年代,船厂已经没了往日的繁荣。1999年卖给江门某集团,不过,吴家华仍在这里的技术岗位上工作。今年4月,建好最后一艘艇后,他结束了自己的造船生涯,江门造船厂也正式结束生产。由于一直在生产,目前厂区保存完好,码头、船坞和管子车间等较有历史和特色建筑物较多。不过,大部分的六七十年代的船坞等建筑基本处于废置状态。而根据规划,江门造船厂改造后用地主要将作为商住用途,商住面积达30万平方米。不过,这里还将有工业遗产文化活动区。船厂内的两个大吊机以及一栋临河建筑已经被列为文物,不允许被拆除,所以,它们都将被保留,和蓬江河一道成为一条风景线。江 门 味 精 厂江门味精厂建于1956年,当时是公私合营,2001年破产改制,一直经营至今。已经有接近60年历史。“当时还是几个老板跟国家一起办这个厂,一开始还叫‘果酱食品厂’”。在这个厂工作了34年的厂办主任岑广祥向记者介绍。1981年进厂的他,见证了味精厂最辉煌的时候。“我们当时有员工1000多人,现在只有200多人。我当时进厂那个工资是属于二级工人,当时大多二级工人是38块一个月,我们这里还发奖金,有50块,甚至呢有时候一个月两次。”在他的印象里,厂房大多是上世纪70年代所建,占地最大时有100亩,不过现在只有80多亩了。“建胜利大桥时,拆掉了一部分厂房。” 这期间,味精厂还经历了过主营产品的转换:从味精到酱油,现在就还是以酱油为主。“不过,我们也很快要搬离这里了。”该地块三旧改造方案于2010年末通过市“三旧”办审批,目前,部分厂区已拆除,设备已搬迁,新厂区已落户礼乐。以后,这里将是商业体,商业体项目已于2014年10月动工建设,现已封江 门 水 泥 厂江门水泥厂可能是最适合打真人CS的了。这里全部为水泥外墙的的建筑物,一栋一栋安静的竖立在河边,建筑物基本没有窗户,周围也出奇地安静,不少水泥管里还长出了植被。水泥厂建于1970年,上世纪90年代仍旧很辉煌,这里生产出的水泥是江门人盖房子最喜欢的。它的规模,从生产水泥拓展到生产管桩,水泥厂停产后,管桩厂利用剩余的水泥生产了一年的管桩后停产。“我记得大概是在2009年,他们停产了,水泥没卖出去,就用来做水泥管。”江海区一位市民向记者讲到。目前水泥厂旧址上遗留有大量大型水泥生产设备及建筑、水泥窑、遗留的少量管桩和生产设备。整体建筑以土黄色调为主,设备及建筑较为大型,较好体现水泥厂的特色,但由于荒废数年,建筑年代久远,存在一定的危险隐患。 最后,送上一段市长邓伟根的话来作为这伤感的结束,并期盼更好的开始吧~“【邓sir语录】#樵人邑话#继江门大道(产城主轴),江门信息大道(光速之道)后,再借助第三道“江门水道”(水脉文脉之道),这回蓬新能会师吗?北街水闸…蓬江一河两岸(33墟街与南岸印迹)…会城河(新会城河),启超大道接圭峰山南门构筑会城三心:南北绿心(北圭峰山与南万亩小鸟天堂),中为文心(新会古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这里有关于江门的一切!
《南方都市报》为您呈现不一样的江门。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蓬江一河两岸四大工业遗址 全被列入江门“三旧改造”
[摘要]上世纪五十年代中至改革开放前十年是江门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那时的江门在省内经济排位中占据优势地位,这和当时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投资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上世纪五十年代中至改革开放前十年是江门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那时的江门在省内经济排位中占据优势地位,这和当时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投资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老一辈土生土长的江门人记忆中,甘化厂、纸厂、船厂、自行车厂繁华气派的印象深深烙印在脑海中。然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江门逐渐被广东四小虎弯道超车,现在更是排在接近末尾的位置。曾经引以为傲的工厂早已没落,热闹褪去,只剩下满地荒草,再过三五年,这些旧厂房将被现代化的商住大厦取而代之。在大铲车推倒老江门人记忆之前,南方日报记者实地走访,并通过微博、微信等全媒体平台进行民意调查,综合推出“江门工业记忆”特别策划。江门是80年代的工业重镇,工业的发展曾经让江门人拥有无比的自豪感,也是老江门人脑里抹不去的记忆。直至今天,人们沿蓬江河而下,依然可以寻找到许多工业发展的印迹。近10多年,江门陆续将部分位于城区内有较大污染的工厂实施了搬迁改造。其中,分布在蓬江河两岸的甘化厂、船厂、纸厂、自行车工业公司都被列入江门“三旧改造”项目,而且是江门近几年招商中很重要的“城市可经营项目”。城中央这些被废弃的旧厂房最终会被开发作何用途呢?被认为“有价值”的遗址在保留下来后,又如何被重新利用?走访记江门甘化厂:曾经的亚洲最大糖厂提起甘化厂,许多老人家总有说不完的话,在他们脑海中,它代表的是江门工业发展最鼎盛、最辉煌的时代,空前绝后。江门甘化厂是我国“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是当时引进规模最大、我国首次通过与国外资本及技术合作建设成功的项目,甘化厂出产的“莲花牌”白砂糖是当时举国闻名的产品。1958年,周恩来总理到江门视察,提议将北街糖厂与江门纸浆厂合并,更名为江门甘蔗化工厂,并为其牌坊题名。【昔日】“我们厂的糖全国质量最好!”牌坊对面是甘化村,其中不少楼房是当年甘化厂的职工宿舍,许多退休的“老甘化人”已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趁着夕阳西下,他们在社区的树下闲聊。关伯被几个人称为“当年甘化厂的主任”,他聊起了当年甘化厂的产品:“当年厂里除了制糖外,还造纸,一开始这里不叫甘化厂,叫北街糖厂和江门纸浆厂,纸浆厂的纸是利用榨糖剩下的甘蔗渣加上茅草等做成的。日,周总理到厂里视察,将两个厂合并为一个,并题名‘江门甘蔗化工厂’。当时我们厂是亚洲最大的糖厂,很多大人物都到过这里。”“当时珠三角共有十个糖厂,数这里最大,各地种植的甘蔗都运到这里来,首先供应甘化厂,厂里每日的甘蔗压榨量达到5000吨,一般的甘蔗含糖分12%,我们厂的糖分回收率达到10%,已经很厉害了。”关伯介绍到一半时,徐伯又迫不及待地接话:“我们生产的糖是全国最好的,精度高,质量好,以前佛山生产的健力宝饮料指定用我们的糖,用其他厂的糖,饮料质量过不了关。”据徐伯所述,后期甘化厂停止榨糖、制糖后,炼糖还一直持续开展多年,许多地区生产的糖不过关还得拿到甘化厂重炼。关伯和徐伯言必称“我们厂”,神情飞扬,还比划着手指侃侃谈当年的威水史,话语间仍洋溢着满满的自豪感。自退休之后,他们俩已再没有进去厂里,“现在都拆得认不出了,什么都拆光了,只有制糖那里还剩下一些设备,外面还有几部吊机和两支烟囱。”轻描淡写中,不难察觉出他们的遗憾。【今日】拾荒者游走于废墟中拾拣废铁上周,记者走访了改造中的甘化厂,进入厂区,眼前所见的路均堆满了乱石,破落的厂房被高草包围,窗户上的玻璃不知从何年何月已脱落,厂房内只剩下乱石垃圾和一滩滩的积水,写着“从严治厂,强化企业管理”红色字样的牌子只剩一根钉子钉着,悬挂在门上。办公室里还保留着木质桌椅的摆设,只是外墙早已消失。个别厂房中还隐约看得出当年装糖的巨型漏斗模样。整个厂区,保留得最完好的只有制糖厂一间,红砖墙,褐色窗,屋顶、墙隙间长出绿油油的杂树,与凋敝的厂房形成巨大的色彩对比。据保安介绍,制糖厂内还保留有当时的设备,因担心有人进入其中偷设备,有关部门早已在里里外外铺设的24小时监控器。几千人日夜不停生产的场景早已成了历史,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墟,偶见拾荒者游走于废墟中拾拣废铁。在新宁铁路火车站旧址大楼内,记者碰到正在和守楼保安闲聊的吴伯。2000年退休的吴伯,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进入甘化厂管理机器设备,他大半辈子的时间都在这座大厂里度过。当时厂里逢年过节都不停产,24小时三班倒,“那时每月工资是40至50元,算很高了,当时8块钱足够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吴伯笑说,当时在饭堂早餐吃一大碗炒面,也才四分钱而已。“当时有戏院、电影院、游泳池、篮球场、足球场、学校,该有的配套这里都有。”那时成为甘化厂的职工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以前人人都想进甘化厂,要思想、政治面貌比较好,经过训练或从学校接受教育出来,懂技术的,才能进来,要求非常严。”江门自行车厂:高峰期年产自行车50万辆江门老一辈人都记得,有一款“海鸥”牌自行车产自江门。这个自行车工业公司就位于蓬江河边上。据介绍,该公司1974年转产自行车,到1982年,有1300多名职工,最高峰时自行车年产量达到50万辆。【昔日】年产量最高达50万辆今年50多岁的黄先生说,家里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时候,买的第一辆自行车,就是“海鸥”牌。当时,市场上各种款式的自行车很多,江门生产的并不是口碑最好的,但价格最实惠。然而,这个企业最后并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拼得一席之位。1983年,由于销售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再加上管理不善,生产大幅度下降。1984年仅生产8.7万辆。资料显示,两年,企业经营亏损达1070万元。为了抵债,公司被迫变卖了部分资产,将两幢正在兴建中的厂房廉价拍卖出去,甚至将一辆搭职工上下班的客车也卖掉了。到了1984年底,公司到处借钱发工资,实在没办法,80多名职工停薪留职,到街上靠卖水果、服装谋生。曾经兴旺一时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今日】一场大火面目全非企业关闭之后,厂房被出租。最后成为了江门市区最大的文具批发市场——蓬江区综合批发市场。据了解,批发市场主要围绕原有的四个厂房改造而成。在过去十多年里,这里少了轰隆隆的机器生产声,但依然是车水马龙,很是热闹。今日,走进自行车工业公司位于江会路的厂区,已面目全非。今年6月,一场大火将厂房烧尽。记者联系了江门市自行车工业公司总经理何伟文,他不愿再提起这段历史。他说,自停产之后,设备、厂房早不在了。后来出租时,厂房已被改过,不是当年的模样。提到自行车公司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他直言,历史资料“全烧了”。其实,何伟文是这个企业发展的见证者。1985年,在企业资不抵债濒临倒闭时,他毛遂自荐,独力承包了下来,希望通过实行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承包经营机制,让企业和经营者有活力。他在提出承包时,引发了社会的种种非议,有人说他们图名,有人说他们图利,或是自找苦吃。但是那几年,在他的带领下,企业实现了扭亏盈。据了解,当时何伟文从企业内部管理、销售到生产都进行了改革。同时,公司运用承包经营自主权,在激烈的市场中不断开拓、创新。根据市场的需求,该公司不断开发新产品,当时其“24寸”的几个品种获得广东省四新产品优秀奖。而这些命名为“凯旋”牌系列自行车投入市场后,大受欢迎,供不应求。但是,由于公司一直是背着1000多万元的亏损包袱去参加市场竞争,前景并不乐观。在几起几落之后,坚持到1995年,企业关停了。目前,这一工业旧址已被列入城市经营招商项目,拟通过“三旧改造”变成商住用地。江门船厂:曾造香港最大的拖船广东江门船厂有限公司前身是江门船厂,1954年建厂,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1999年,广东天健集团全资收购原江门船厂后,改制成立了广东江门船厂有限公司,但人们仍习惯称该公司为“江门船厂”。【昔日】上世纪80年代进入生产高峰期据《广东省志·船舶工业志》记载,1954年3月,设在文昌沙的广协祥船厂被政府接收,改为国营江门船厂。1955年到1957年,江门船厂进行了扩建,1957年1月,永成兴等13家修造船厂组成的造船生产合作社并入该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成为广东航运船舶工业公司直属厂。1976年7月,国家六机部把该厂列为定点生产厂,先后建成舾装码头、船体加工车间、管子车间和总仓库,并购置和建造了一批起重设备。因此,江门船厂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生产高峰期,制造了大量铁船、工程船、运输船等不同用途的船舶,还曾造香港最大的拖船。由于生产任务比较多,船厂不断招人,鼎盛时期达1300多人,生产车间处处可见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今日】旧时码头仍在,起吊机锈迹斑斑在很多老江门的青春回忆中,来往于堤西路人人乐路段,常见对面船厂码头泊着2—4艘木船或铁船,以及起吊机的繁忙作业。循着老江门的记忆,笔者来到昔日繁华的“水运”之路,河对岸船厂的两个码头,其中一个泊着一艘游艇,另一个码头上伫立两台大型起吊机,锈迹斑斑。附近一带的居民表示,码头的两台起吊机不运转好多年了。船厂占地广阔,厂房较多,遥望河边的船坞和车间,难觅当年船工工作的“热火朝天”,偶见有人进出破旧的厂房。不少经常沿河散步的老江门感慨,那时的繁华一去不复返了。胡伯于1963年进入江门船厂当“学徒”跟师傅学技术,他回忆说,当时江门船厂只是“修船工”,无法造船。“文革”过后,开始发展造船业务,并加大投入,公司规模扩大,胡伯指着河对岸船厂的旧址眉飞色舞地讲述了他在船厂的木工、电焊工、铁工、维修等工作经历。船厂在当时是省级单位,单位待遇比较好,“船厂员工去相亲的话,很吃香”。令胡伯感到遗憾的是,后由于蓬江河的修建,造好的大船无法“出海”,陆运逐渐取代水运,船厂发展缓慢,90年代中期以后,终因经营不善被收购。江门纸厂:华侨百年前创办旧址洋楼碉楼忠实“守望”1909年,台山旅日华侨余觉之余乾甫二人怀着“计民生日用所需,必除布帛菽粟外,无重要于纸”的抱负学成返乡“实业救国”, 1913年在江门文昌沙一带正式创办“江门制纸股份有限公司”,开创广东近代造纸业先河。该厂是江门资历最老规模最大的侨资企业,也是当时我国四大造纸厂之一,至今已走过百年风雨,历经近代民族工业实业救国、社会主义改造以及改革开放等重要历程。【昔日】开创广东近代造纸先河在该厂《开机二十周年纪念特刊》中,时人谭逸南写道:“于其间(纸厂经营20年期间),在我国工商业之落后无可为,讳前清时代姑无论就今入民国至今,我四邑之大所开设工厂寥若晨星,然亦未尝概无,曾开设过三五小工厂,但旋起旋止,不能持久,概无成效,今硕果仅存者只得贵公司,且竟能达二十周年纪念,此诚为我四邑之光,然此不独四邑之光,即全省全国亦有兴有荣焉在。”据了解,江门纸厂的纸产量曾在整个珠三角地区都是名列前茅的,部分纸品种的生产和造纸技术的革新在国内也算前沿。该厂1988年成立七十五周年纪念相簿的简介记载,该厂主要产品有打字纸、胶版纸、静电复印纸、铜版纸等。【今日】杂草丛生厂房空留外壳沿着江礼大桥往礼乐方向走,远远可见3根高耸入云的大烟囱静静伫立,对于很多“老江门”而言,它们就是江门纸厂的“地标”,看到大烟囱也就到了纸厂。纸厂正门“江门造纸企业(集团)公司”以及纸厂标志中依旧清晰可见的“1913”似在无声诉说着历史的痕迹。走进江门纸厂旧址正大门,门口保卫处一块告示牌上写着江门泰力地产公司的招租公告:“本公司有厂房、仓库、码头出租,水电方便,价格优惠”。进入厂区,偶有车辆往来,行人无几,左右两幢后期建设的厂房保留较完整。据了解,目前已作为仓库出租。沿着道路往前直走,厂区内大部分地方已杂草丛生,曾经的生产车间如今已破旧不堪,门窗早已损坏,车间内的机器不见踪影。余伯今年85岁,是台山三八镇(原荻海埠)人,16岁那年(1947年)在同乡的介绍下进入江门纸厂从事抽纸工,工作43年到退休。在他的记忆中,“江门纸厂当时在五邑地区已经享有盛名,工厂老板是台山三八镇人,因此用工多为乡亲邻里,全厂约200多人,其中余姓员工不少,那时候通常自称‘荻海老余’。”对于当时厂房的环境,余伯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两座“炮楼”(碉楼)。余伯说,解放之前,在礼乐,盗贼“打家劫舍”是常事,“两座炮楼是为了防贼的,一旦接到盗贼打劫的消息,重要的设备、员工等就藏于炮楼之中。”“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达到巅峰,员工将近3000人。但2000年开始,该厂逐渐走下坡路,2006年正式破产。”余伯语带唏嘘。在市民余宏添家中,至今保留着一份珍贵的文本《江门制纸股份有限公司开机二十周年纪念特刊》,添叔的父母亲、爷爷、妹妹以及其他很多亲戚曾在江门纸厂工作。其爷爷余瑞从纸厂创办时便进厂当“烧火工”,父亲余永福曾任财务工作。“父亲在纸厂兢兢业业,退休后仍返聘12年,他很宝贝这本书,去世之前叮嘱我们要好好保管!”同命运:四大遗址将被改造成房地产项目2012年底,江门举办招商推介会,其中在城市可经营项目中,甘化厂、船厂、纸厂、自行车工业公司这几个曾经在江门辉煌一时的工厂旧址都被列入其中。按照计划,甘化集团本部厂区的860亩地,全部纳入“三旧”改造范围,按城市规划变更为商住用途,以公开“招拍挂”方式出让。同样是位于礼乐桥脚的江门船厂和江门纸厂,被改造的内容可以说一模一样。船厂总面积272亩的原厂区,多为旧工业厂房,按照城市控制规划要求,此地块的旧厂房自行改造后,以商业及房地产开发为主,其中房地产开发以中高档住宅为主,按规划建设地标式商业广场和商务中心,以充分接受人人乐、地王广场、金蓝海商业城、五邑城等商业圈的辐射,形成河南片新的商业中心。目前,该厂区的改造仍未有动静。另一边,江门纸厂在2011年底举行了“三旧”改造动工仪式。按计划,这里将以商业及商品住宅开发为主,和船厂一样,定位以中高档住宅为主,也是建设地标式商业广场和商务中心,接受的商圈辐射也一样,旨在围绕礼乐轻轨站形成礼乐北部新的商业、居住中心。今年8月,纸厂供地方案已经市土地管理委员会通过,待市政府审批后再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接计划,4年后,纸厂将摇身变成一个大型商住综合小区。自行车工业公司也是同样的“命运”——改作商品住宅。自行车工业公司位于蓬江区江会路厂区,占地面积7517.5平方米,拟改造成商住用地,临街建商铺,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在该厂停产后,厂房都被改成了蓬江综合批发市场。但是,不幸的是,今年6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此处烧空。受争议:争论多年确定保留甘化厂制糖厂记者留意到,在4大城中央的旧工厂改造中,最受争议的是甘化厂。因为污染的问题,从2003年开始,江门市政府就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甘化厂的搬迁问题。但是,由于该厂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综合性企业,而且属于上市公司,拥有十多个生产厂和子公司,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因此搬迁的问题,一直未能实现。2011年11月,甘化厂全面停产,关于该厂改造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连续几年来,都有人大和政协代表提出,希望政府加快甘化片区“三旧”改造的进程。但是,作为江门工业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企业,该如何改造呢?于是,关于遗址的拆除也保留问题在全市引起了一番讨论。为做好甘化厂片区的“三旧”改造工作,市城乡规划局特制定了《甘化厂及周边地段改造与开发规划咨询工作方案》,邀请开发单位与设计单位组成联合体参加方案咨询活动,以确定用地功能定位与开发模式。直到去年6月,市政府研究通过了《江门市甘化厂工业遗产保护方案》,提出按照“原址原貌保护、综合性开发保护”的原则,在甘化厂划定了1.23万平方米(19.5亩)的保护范围,将对109台(套)生产设备实施原址保留。今年8月,江门市城乡规划局公示的《北街甘化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修改草案》提出,为何保留该区域历史风貌特色,建议尽可能保留甘化厂大门牌坊。该牌坊上的“江门甘蔗化工厂”是周恩来总理当年视察时亲自命名并题写的。另一边,江门纸厂中的两处文物也将被保留下来。该厂内有两处是市级文物保护点,另一处是纸厂老办公楼,一处是厂内的一座碉楼。2012年江门出台《江门市市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划定》,这也便得这两处文物保护单位的整体性得到保护。曾经引以为傲的工厂早已没落,热闹褪去,只剩下满地荒草,而在老一辈土生土长的江门人记忆中,甘化厂、纸厂、船厂的繁华与气派仍深深烙印在脑海中。对于工业旧址的更新与保留,曾在社会上引起热议。工业旧址,更新抑或保留,大家意见不一。{调查}更新与保留之辩网友:希望将旧厂房开发成为特色景点市民:保留部分旧址勿让城市失去特色日前,针对旧厂房改造和开发,南方日报江门新闻部全媒体中心通过@南方日报江门观察官方微博、“掌握江门”官方微信调查市民对旧厂房改造开发的态度,其中17%的人赞成将旧厂房开发为房地产项目,增加楼房的市场供应,而24.5%的人则反对房地产开发,这会让江门失去其城市特色。同样持反对意见的人反对的理据有所不同,这占比17%的人从历史的角度考虑,认为夷平厂房会抹掉历史。不过,接受调查的市民大多还是希望将旧厂房开发成为特色景点,为江门集聚更多的人气这部分人占比达41.5%。网友小张认为,存在老江门人的美好回忆太多了,对于真正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我们应该予以保留。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对过去的事情不太了解,因此也难以发现就工业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而老一辈大多数表示“爱莫能助”,对于它们该如何发展没有“话事权”,因此,这需要相关部门在规划之初就要有长远的目光,保留有价值的城市印记。还有网友认为,城市需要发展,土地是关键。旧工业厂址往往占地面积比较大,无疑是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可很好利用的土地资源,其重新开发利用,对于促进城市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城市需要发展,不能活在回忆中,该舍弃的还是要果断舍弃。”江门老市民多认为工业遗址应有所保留。冯伯今年71岁,年轻时曾到香港打工,现回江门养老。在他的印象中,甘化厂、江门纸厂、江门船厂等老企业承载了老一辈江门人很多美好的回忆,他和朋友们也比较关注它们的发展动态,听闻即将改造成房地产,过去的一切就会被“抹掉”,具有鲜明时代特性的建筑也将被“推倒”,他觉得很遗憾。“它们见证了江门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是反映工业文化遗产的很好的载体,应有所保留。”他认为,一个只有崭新的高楼大厦城市难免单调,而如何更好地保留利用有价值的工业遗址也是记录城市发展轨迹方法之一,历史文化的传承不能单靠博物馆里的照片和文字,实际场景直接体验更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声音}建筑专家:建筑安全没有问题工业遗址要保留下来,再开发利用,就意味着对这些遗址进行修整、恢复。那么,从建筑的角度来讲,厂房车间或办公大楼的修整难度是不是存一定的难度和风险。五邑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院长周利直言,从安全的角度来看,这些建筑要保留再利用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他认为,虽然旧建筑的维护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在再开发利中中,关键是要有选择性地保留。“如果只是一般的车间、厂房而且本身也没多大含义的话,不建议都保留下来。例如那原来只是一个生产零部件的车间工厂,就没有太多保留的必要,因为那样的东西可能哪个厂都可以生产。所以要保留哪些是要有选择性的,所保留的建筑也是要有特点的”。在他看来,江门最应该保留的工业遗址是甘化厂。他觉得,甘化不仅是江门标志性的工厂,而且曾有一些有影响力的历史事件发生在该处。应该把标志性车间保留下来,让后辈看到江门工业发展历史。在今年的五邑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中,建筑学专业李继律同学就做了一份《江门市甘化厂遗产保护展示中心规划及建筑设计》。周利参加了毕业设计公开答辩会,他说,这一论文关于工业遗址的去与留。“甘化那一带的地理位置也很好,靠着江边,将来也是江门的CBD商业中心。所以应该保留下来。”他认可,甘化厂可开发作为一个主题公园。华侨专家:保护好可增城市文化底蕴五邑大学华侨文化中心老师谭金花认为,甘化厂、船厂、纸厂这三个厂都有保留的价值,因为这是侨乡发展的见证。“文化遗产的可贵之处是她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如果我们随便把这些满载本土记忆的建筑物拆除”。谭金花说,工业遗址的改造和利用对城市发展意义重大。“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从八十年代开始在欧洲兴起,至今三十年的探索之路,其实可以给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很多启迪,有先进思维的城市都不断挖掘该地的各种类型的遗产,以增加该市的文化底蕴,对外地人而言,是增加吸引力,对本地人而言,是增强凝聚力。“很多人说,不能因为保护而阻碍发展。我想说,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哪个城市保护好自己的遗产,哪个城市就更有吸引力和凝聚力。”谭金花从2005年在香港大学参与建筑文物保护行业至今,已经踏入第十个年头了,她说,“保护”两字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多认为是阻碍发展,都认为“要发展就不要保护”。“我想澄清保护的理念,保护不是抱着过去不放,不是拒绝改变,而是管理遗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改变的步伐。因此,遗产的利用无可厚非,尤其是已经失去生产能力的工业遗产地。国际上和中国本土都有不少很好的案例。”她觉得,国外的遗产利用跟国内的遗产利用过程中,最大的差别是,国外很重视遗产的物质与非物质性。注重保护遗产及其周边环境,尊重原有遗产的相关信息,注重展示遗产原来的历史发展过程及人民的关系。这是国内的工业遗产开发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最薄弱的一面。专家评论工业遗产保护的价值随着江门甘化厂、江门纸厂等“三旧”改造项目有关规划的陆续出台,江门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也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一座厂房或作坊不再具有原来的生产功能和经济价值的时候,哪些应当作为时代的垃圾清除掉?哪些又可以将之保存起来并赋予其新的功能而加以利用?而在保护和开发中如何处理好眼前商业利益和长远经济社会效益的关系或矛盾?这是每个城市在新旧交替中必须直面的问题。一般而言,工业遗产保护的商业价值可能会低于其用于商业开发的价值,特别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因此,我们首先应厘清如下两个问题:一是,一个城市的历史需要各个时代、各种物质的载体来延续。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超越功利的实用价值,让城市和人们透过这些遗存的“老古董”,看到其蕴藏的时代精神、价值理想等内容,是一件极具意义和价值的事情。对工业遗产保护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物质遗存本身,而是附着在它们上面的那些形而上的东西,物质仅是意识的载体,但抹掉了前者,后者也将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殆尽。二是,尽可能大的赋予工业遗产新的功能价值。保护是需要投入的,如果能在保护中产生一定的甚至更大的价值,将利于更好的保护。工业遗产保护的核心价值是文化价值,即利用工业遗址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博物馆、文化园区、工业公园等。具体如建设工业主题园以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其特点为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性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形成能够吸引现代人们了解工业文明,同时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功能的新的现代文化旅游方式。又如针对工业遗产建筑所特有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和联想空间,开发建设成为能激发创意灵感、吸引创意人才、集聚创意产业的文化产业园区,开展美术创作、动漫研发、工业设计、科普教育等。甘化厂是中国第一个集榨糖、造纸、化工于一体的工厂,是我国甘蔗资源综合利用的典范,所处地段有新宁火车站旧址、江门海关旧址等历史文化资源,又拥有西江岸线及滨水景观资源,且处于中心城区,既适合工业旅游又适合建设创新创意产业园,在保护改造时要注意统筹考虑、综合规划。工业遗址公园应突出自身特点甘化厂、纸厂和船厂都是江门的老国企,这些国企在江门崛起与发展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各种人文、地缘等方面的原因。江门地处亚热带,盛产甘蔗,可为甘化厂提供丰富的生产原料;西江是全国径流量第三的河流,水资源丰富而低廉,解决了造纸所必须的用水问题;同时,江门还是广东第二大内河港口,本身就对船只有较大的需求。可以说,这些国企的历史已不仅仅是该企业的历史,还是江门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它们在发展过程中也刻上了深深的“江门烙印”。笔者想进一步说的是,要将这些旧厂活化为工业遗址公园,就必须挖掘其中蕴涵的独特地方文化,以之作为公园的最大亮点来打造。最近,笔者去台湾学习,其中参观了台盐公司属下的七股盐场和台湾糖业属下的鸟树林,发现这就是一个工业遗址开发的好例子,值得江门借鉴。七股盐场曾是台湾最大的盐场,但在用盐价格放开后,台盐公司不再具有竞争优势,这个盐场也随之关闭。关闭之后,七股盐场利用原有的码头、仓库、空地和剩下的巨型盐堆搞了一个名为“七股盐山”的盐主题公园。这个公园的最大卖点是可供游人攀爬的巨型盐堆(美其名曰“盐山”),还有利用仓库改建而成的盐雕展示馆,利用制盐设施改建的制盐体验区,其商店中还有一系列与盐紧密相关的精美商品。可以说,整个“七股盐山”紧扣盐这一主题,利用原有设施开发出一系列与现代人契合的休闲活动,让游客在游玩中体验到盐文化。而台湾糖业则利用在鸟树林剩下的小火车设施建立了一个火车主题公园,游客可乘坐小火车体验,参观各种样式的火车头,到铁道动态故事馆听故事。反观江门,甘化厂、江门纸厂和江门船厂分别包含了糖文化、造纸文化、船文化以及水乡文化,像甘化厂更是把相当部分制糖设备进行原地保留。我们在开发工业遗址公园时,就不应仅仅是将这些物件冷冰冰地展示和说明,而可以用一些更活泼的方式让参观者感受与体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结合三个厂区的实际,甚至可以进行联合开发,先在甘化厂体验糖文化,再坐船沿蓬江西下体验船文化,最后在纸厂体验造纸文化。若能如此,这些工业遗址公园说不定就能成为非常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带动市区的旅游产业。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看房 给你温馨的家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下载“看房”手机客户端,同时支持iOS、Andriod系统;
重点城市楼盘优惠、报价、找房、参团、买房一手在握。&
在这里,读懂楼市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房产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房产”,获取更多房产资讯。
201620169月
(蓬江区5500元/平方米)
(蓬江区6300元/平方米)
(开平市6200元/平方米)
(蓬江区7600元/平方米)
(开平市4500元/平方米)
(鹤山市3800元/平方米)
(新会区6000元/平方米)
(蓬江区6900元/平方米)
(蓬江区7000元/平方米)
(鹤山市3600元/平方米)
(江海区6200元/平方米)
(蓬江区9200元/平方米)
(蓬江区7000元/平方米)
(江海区5888元/平方米)
(鹤山市5300元/平方米)
(蓬江区8800元/平方米)
(鹤山市3800元/平方米)
(江海区5900元/平方米)
(蓬江区6000元/平方米)
(江海区5900元/平方米)
(江海区7300元/平方米)
(鹤山市6600元/平方米)
(台山市6400元/平方米)
(江海区5180元/平方米)
(蓬江区8500元/平方米)
(蓬江区8500元/平方米)
(新会区5800元/平方米)
(蓬江区7800元/平方米)
(新会区7100元/平方米)
(鹤山市5900元/平方米)
(开平市5420元/平方米)
(鹤山市5500元/平方米)
(蓬江区8500元/平方米)
(新会区8600元/平方米)
(蓬江区8600元/平方米)
(鹤山市4200元/平方米)
(江海区6900元/平方米)
(江海区7400元/平方米)
(江海区5800元/平方米)
(鹤山市5300元/平方米)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田会议旧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