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发生变化三十年来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
篇一: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教育的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教育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教育发展之我见
在不知不觉中,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30年对于历史长河来讲就是那么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从贫穷落后逐渐走向发达富裕文明和谐的国家来说,又是一个丰富而值得回忆的过程。三十年来,中国从城市到乡村,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的腾飞,生活条件的改善,都反映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巨变。在这巨变中,我们也经历教育事业悄然发生着“奇迹”变化的过程。因为外公、爷爷、爸爸都是老师,很小就听外公和爷爷讲以前的故事,了解到他们小时候的那种求学条件的艰苦。爸爸也经常对我讲他读书时候的事情。在60、70年代的他们能够上学是很不容易的。他上小学时,教室都是土坯房,里面设施很破旧。学校共有五个教室,老师的讲台是用砖砌成的,课桌也都是一条条宽板凳,上学自带小凳子。老师都是村里聘的民办教师。在改革开放初期,爸爸参加了高考,最后有机会受到了高等教育,毕业后当上了人民教师。而我现在也女承父业,继续着这份光荣而又神圣的职业。我们家三代人经历了教育方面这30年发生的变化,结合父辈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有无限的感慨,对比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我更能深深的感受到改革开放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条件,教学硬件设施改善明显。
“黑屋子、泥台子、烂桌子、破凳子,坐着一群泥孩子”, 这是改革开放之初学校教育的真实写照。那时别说育人环境,教学设施了,就连最起码的人身安全都保证不了。如今,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见到的是一所所美丽整洁的校园,一幢幢雄伟壮观的楼房,一间间窗明几净的教室,一排排标准崭新的课桌,一张张充满稚气和希望的笑脸??学生们的学习环境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我很小的时候,家住农村,家附近就有一所简简单单的小学,每天听着琅琅的书声,总是渴望着快点长大,也能像邻家孩子一样背上布包读书上学。终于到了上学的年龄,便也如愿以偿地坐进了低矮的教室,听着一位老师给我们有时讲语文,有时讲算术,有时还画一会儿画,唱一会儿歌。
现如今我所在的学校。教室是一幢幢的高楼,窗几明亮,每个教室配备教学设备。设备齐全的实验楼,计算机机房,图书馆藏书和几十余种报纸期刊可供查阅。教学工具的现代化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以前需要将备课内容一点一点全部书写到黑板上,如今不仅可以用电脑备课、制作漂亮形象的课件,并且随时可以在课堂上调出来。
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步伐也加快了,各种素质教育、人本教育理念的标语口号随处可见,校园文化气息浓厚。师生们望着这发生在身边的巨大变化,都由衷地赞叹:最美的房子是学校,最好的环境是校园啊!
二、教育方式有了明显的进步,新课程改革,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记得我小时候念书的情景,难得上一节体育课,其实上体育课也就是到处追逐打闹,老师上课时除了讲还是讲,弄得学生怨声载道、疲惫不堪。新课程改革以来,调整了课程结构,改变了课程内容,变革了教学方法,更新了教学模式。在我们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了很好地养成。综合实践课也密切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将所学知识用于社会,做到了学以致用;如今的语文和数学课也不再是是枯燥生硬的知识讲授,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教师们努力探究适应新课程改革,适应学生学习的新型教学方法,在思维上与学生进行对话,尊重学生的课堂生成,力求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的和谐统一,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应该说,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生活化、整合化、弹性化、有效化的教育原则,为我国教育吹来了一阵春风。
三、教学气氛,教育观念有了彻底转变。
课改驱走旧陈俗,教育迎来艳阳春。在教育观念的转变上,我有切身的体会。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学时还是以照本宣科为主,填鸭式的教学理念,使得我们这代人,经常是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能力差。现在我当上教师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教育事业也是蒸蒸日上,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以人为本的培养方式,素质教育的成功,让我对英语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渐渐适应这种温情的转变,这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课堂教学。我享受着课堂,享受着生命,有了课堂就有了生命的激情。于是那块“黑土”日益肥沃起来。我深深地明白:课堂这个主阵地应当蕴含多种养分,应当充满七色阳光,应当让各种小鸟自由飞翔,放声歌唱。但是传统的课堂却把小鸟封闭起来,填鸭式教学让一只只小鸟都消化不良,预设的一个个笼子让一只只小鸟折断了翅膀,千篇一律的要求把一只只小鸟都克隆成一个模样。一只只小鸟痛苦地挣扎呼唤。开放课堂,放飞小鸟,让小鸟在五光十色的知识原野里,吸取多种营养。让小鸟在自由的天空中展翅飞翔,这是新课改的一条重大的生命线。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也开始走进学校,走进教室。从粉笔加黑板到幻灯片、录音机,再到实物投影仪、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我总会适时、适当、适度地将现代化教学工具引进课堂,并服务于教学。常常会利用电脑备课、制作漂亮形象的课件;带学生进电脑房上网查阅资料、下载图片、看视频等。
30年的改革开放,30年的风雨历程,30年的学校巨变,铸就了教育事业的新丰碑!教育工作越来越显重要,越来越显成熟,这一切离不开我们党所提出并坚持的改革开放,有了改革开放,我们的教育事业才有了如此大的巨变,我们坚信:有党的正确指引、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教育事业会再创辉煌!
浅谈改革开放30年教育的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国飞速发展的三十年,也是中国教育事业腾飞的三十年。胡锦涛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像缕缕春风,吹绿了中国的教育事业,是这片广阔的田野的累累硕果。
改革开放30年,是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30年,是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国民素质显著提高的30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30年,是促进教育公平制度建设显著加强、更多惠及困难群体的30年。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经济实力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国家,主要功劳是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另外,还有教育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的人才,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了特别的力量。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区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回顾过去三十年,我们深深体会到,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得益于有一个坚强的领导。历届区委、区政府坚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从投入、政策等方面提供坚强保障,为全区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方向、鼓足动力;区人大、政协始终关心支持教育,促进教育发展步伐迈得更坚实、更快速。得益于有一股强大的合力。全区各部门始终以强烈的全局意识对待教育工作,切实做到发展教育责无旁贷,支持教育全力以赴;社会各界大力发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以实际行动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各级各类学校主动围
绕大局、抢抓发展机遇、强化管理措施,奋勇争先加快发展;广大一线教职员工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勤于教书、精心育人。
“改革开放三十年,办学条件大改变,危房校舍变楼房,现代媒体课堂显。改革开放三十年,教师待遇大转变,月薪几十到几千,医疗保障尽开颜。”这是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教育最深刻的写照。
30年前的教育事业曾是发展滞慢,举步维艰。教职员工待遇低,办学条件简朴,1977年,全国恢复了高考。而30年前的我市教育,那是1978年,恰好赶上国家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伟大的转折,国家重新树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劳动的观念,对学制、教材、教学时间都作了安排,整顿了教学秩序,恢复了师范院校,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进修,恢复了少先队组织、中学的共青团组织。自此,全区教育事业也步入恢复、调整和发展轨道,百业待兴。那个年月,教育经历着“拨乱反正”和“披荆斩棘”,各级各类教育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校舍、教学设施、仪器等办学条件和环境都处于落伍、薄弱阶段,与现在相比真是天壤之别。30年后的教育事业可谓蒸蒸日上,累累硕果!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育事业呈现出科学健康的发展态势。目前,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竞相争妍,国办教育与民办教育齐头并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蓬勃发展。无庸置疑,各个学校即使是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教室、图书室、实验室应有尽有。校舍条件天翻地覆,教师的地位也逐渐提高,教师真真正正成了太阳下最光荣的职业,教师地位及收入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前教师的工资不算高,生活条件有限,现在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大力提高教师的待遇,解决了教师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相对而来的是对教师要求的提高,现在的每一名教师,都具备了严格的专业素质,高尚的人格情操,并且时刻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自己。
以前教师白天教书,早晚还得参加劳动,根本无法全身心投入教育。学校没有电灯,只有点油灯,学生连课桌凳都要自带,往返困难,一下大雨就无法上课,一个村小几乎都是民办教师,教学手段非常单一,现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设施及教学手段得到了广泛运用,使教学双边活动更加形象直观高效。以前由于很多学生家庭困难交不上学费,家中缺乏劳动力,对文化知识不重视,学生辍学率极高,而现在的学生都能享受国家很多优厚的教育环境,包括各项补贴救助,顺利读到大学毕业。以前一个老师教多科,只重视语文等学科,现在是学科齐全,融入了外语教学,教师走专业化成长道路,各自施展特长,让学生受益匪浅。特别是近几年,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是学生从各个方面都有提高,教育的目标有了转变,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也有了深刻的变化,:以前读书就是为了“脱农皮”,教师常用“穿草鞋、穿皮鞋”鼓励学生学习,迫切让学生就业,学习有些急功近利,而现在教育是为了为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包括高端科技人才。以前教育只注重工具性的粗放作业,学历史只要求记住历史事件,而现在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统一,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分析历史规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着重构建学生内在的完美的人性、品质、气质和意志。
改革开放后,生产力发展,经济大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福祉。其次是尊重知识,珍重人才政策得到了强有力的落实,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调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另外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选优配强了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同时加强了教学科研,将教育作为一门深邃的科学艺术来研究实施,形成了全社会尊师重教、探讨交流、争优创先的大教育格局。另外借此机会建议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评估不能片面,对学校的要求不能过于苛刻,
教育及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遵循教育及人才培养规律,不能一蹴而就,全面评价孩子的成长进步。
30年来,一项项不断推进、力度空前的助学政策,既得益于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卓越成果,又体现了改革成果为人民共享的和谐社会理念。亿万学子在感受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同时,更增添了投身改革开放建设事业的热情和决心。
昨日已逝,来日可追,教育事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正在以全新的面容展露新姿。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的教育事业正在不断的求索中前进!作为新世纪新时期从事教育工作的一员,我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我深知肩负的重担,在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现在,吾将上下而求索!
改革开放30年教育新发展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
30年,对于有着悠久教育史的中华民族来说,非常短暂。但正是这短短的30年,中国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中,在跨越式发展和追求一流中,焕发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只是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波澜壮阔发展的一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中国教育事业在方方面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仅仅30年,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已位列世界9个人口大国的前列,在中国教育史上矗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最令人骄傲的是,伴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义务教育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惠及全国40多万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近
1.5亿名农村中小学生享受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2821万城市中小学生享受免除学杂费政策,近1100万名学生还享受了寄宿生生活补助。“过去到农村看学校,要看土地庙,现在去看,楼房高耸,红旗飘飘。”“过去是破旧草房,现在农村年轻人结婚要到学校去拍婚纱照。”这些来自民间的总结,让人们充分感受到普及义务教育给农村人民带来的快乐。
30年,伴随义务教育走过的不凡道路,一代又一代有知识、有文化的国民成长起来。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对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对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义务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显现出来。 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国在1990年前基本普及小学教育。
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任务和措施。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要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1986年,全国人大颁布《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到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
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明确国家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向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补助。
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明确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明确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2008年8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通知》,规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从基本普及,到普及,再到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我们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最可圈可点、可歌可泣的是2000年起实施的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那可都是在中国经济最不发达的区域普及义务教育,难度之大,付出之艰辛,难以想象。但是,我们还是做到了,现在我们还剩不多的县正在攻坚,到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再也没有一个县没有普及义务教育!”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激动地说。
知识改变命运。改革开放以来,从1978年到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人数约5409万,命运因知识而改变,而这一大批经过高等学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实施“人才强国”与“科教兴国”战略中,高校无疑是一块重地,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高等教育的建设,因为是否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缩小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差距,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走出了一条“重点建设,带动整体发展”的改革发展之路,其中尤其值得一书的是“211工程”和“985工程”。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211工程”正式启动。“九五”和“十五”期间,“211工程”先后在99所和107所高校中实施,现在,“211工程”三期正在部署实施中。
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决定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着重提高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走有中国特色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路。
“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为我国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通过“211”和“985”工程的实施,我国高水平大学研究生培养能力提高了5倍,科研经费增长了7倍,SCI论文发表数增长了近7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增加了近5倍,仪器设备总值增长了4倍――一批高水平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明显缩小。
通过“211”和“985”工程的实施,我国有40多个学科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按国际可比指标SCI论文发表数统计),其中,2005年,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学科SCI论文发表数排在世界大学第2位,SCI论文被引用次数列世界大学第14位;北京大学化学学科SCI论文发表数及论文被引用次数也进入了世界前列――学科水平和学科实力明显提高的高水平大学,成为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
“211工程”学校承担了全国1/2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973”项目,1/3的“863”项目,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一、二等奖的数量占全国的1/3,他们还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一大批有重要价值的决策咨询报告,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高水平大学正在成为创新的源泉。篇二: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化教育的变化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意义是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结晶就是开辟了道路、创新了理论;纪念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推动着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给整个中国换了全新的面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幸福。改革渗透到每一个地方和每一个方面,三十多年来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见证着这场伟大革命带来的大丰收。其中,对文化教育的发展切身体会最深,以下从文化教育的角度来谈谈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教育迈入了历史新时期,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文化娱乐方式呈现多样化,文化娱乐设施逐步普及和完善。
(一) 教育的发展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7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40万,录取率为6.8%;2012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685 万,录取率75%。中国高等教育跨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教育资源实现量与质的飞越。与此同时,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普及,高级中学教育以及大中专教育得到极大的发展。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初步成效,为新时期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为了反映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际成效,笔者对城镇农村地区文化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在近230人的受访者中,有超过一半(84.14%)的人认为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走进普通家庭;其中13.22%的人认为专业技能的学习已成为教育的主导;只有少数人(2.64%)认为教育状况没有大的改变,义务教育无法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的父辈学历主要(54.19%)为初中高中,仅有34.80%的人为大专以上学历;而受访者本人绝大多数为高中以上学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教育的变化不只在于国民学历的上升,更多的在于人才素质的提高,这
一点从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就可以证明。
国家对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2013年全国教育财政投入累积2.2万亿元,首次突破GDP4%。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关注民生、发展教育的决心。义务教育逐步实行免费教育,贫困地区困难家庭学生享受生活补助,扶、奖、助、免政策得到平衡发展,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
然而,部分地区教育状况仍不容乐观,教育公平问题有待解决,就业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决议。决议围绕“综合”提出解决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如素质教育、毕业生就业问题。综合考虑我国现阶段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深化教育制度的改革,切实有效地提出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深化我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一环。相信未来我国教育事业将会得到长足发展。
(二) 文化娱乐的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推进,人们文化娱乐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中国老百姓过去较为单一、枯寂的文化娱乐生活越来越向多元化发展,从而变得更为丰富多样。以下七个方面广大群众体会最深。
随着建国50周年及新世纪的到来,中国老百姓过去较为单一、枯寂的文化娱乐生活越来越向多元化发展,从而变得更为丰富多样。以下十二个方面广大群众体会最深。
唱歌:广大群众参与的歌咏活动过去一般仅限于集体文艺活动中的大合唱。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渐渐兴起“卡拉OK”自唱自娱活动,继而出现歌厅式群众演唱的高潮。集体演唱活动也毫不减弱。从80年代初算起,我国已经制作成CD或盒带的各种内容和风格的中外歌曲已经有二十多万首。
跳舞:1964年前,只有文化宫、青年宫这些少数公共场所在周末举办非营业性的舞会。1987年2月,国家全面开放舞会并允许开办个体性质的营业性歌舞厅。1993年以来,舞会出现多层次多种模式,包括高档歌舞厅、大众化歌舞厅及免费的广场舞会。
看电影:90年代中期,城市电影院大多装修得更为舒适,并向综合性娱乐方向发展,成为青年人理想的交际场所。近年,“家庭影院”迅速普及,同时,
由电视台播放的中外电影每年也在300部以上。
看电视:日,我国惟一的中央电视台(当时称北京电视台)试播时,发射信号的半径只有25公里,每周两次黑白画面节目的观众仅几千人,只有中央一定级别的干部及外国驻华机构拥有极少量的电视机。如今全国已有两千余家电视台,三十多家电视台的频道“上天”通过卫星播放六七百小时的节目。
听音乐:80年代初,“手提式”录音机开始流行,同时音乐盒带大量生产,电台开始播放“立体声”音乐节目。90年代中期,失真率极小的CD开始大量上市,国产“随身听”在技术上也已经过关,并立刻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特别是青年人的欢迎。
照相:五六十年代,照相机也属珍贵物品。如今相机与电视机、录音机等已成为我国最普通的物品之一。近年,小型摄像机的价格从开始的数万元降到工薪阶层也可以承受的程度。办喜事和出门旅游用自家的摄像机拍部“小电影”已经成为许多城市普通居民的时尚。
旅游:五六十年代,很少有人自己掏钱到外地游玩。现在,旅游消费已经成为我国家庭文化娱乐消费最重要的开支之一。近年,国外自费旅游者也从无到有。
收藏: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各种物品的收藏者大量增加,几乎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都有人精心收藏。有关专家认为,随着经济的富裕和社会的安定,将有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加入收藏者队伍,并从中得到丰富的精神享受和无穷的乐趣。
电子游戏:这种在屏幕上表现出来的打斗、飞车、搏智等场面,80年代之前,我们还只能从少数西方外国电影中看到。如今的电子游戏业已经遍布全国。有关专家预测,在下个世纪,从游戏中寻求感官的刺激将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家用电脑:90年代才兴起的家用电脑及近年才普遍被采用的国际互联网技术,不仅对科研、学习、建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开发出一个崭新的文化娱乐领域。在目前200万个中文网站中,娱乐性网站已占90%以上。
文化娱乐是构成社会文化体系的一个活跃的元素,这个文化元素的变化和发展,既反映了群众社会文化心态和文化趋向的特征,更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
发展的一个标志。现在群众有权利、有自由、有可能选择创造自己喜爱的娱乐方式,文化娱乐方式必然会走向多样化、多元化,有着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也就更加丰富多彩,伴随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发展,社会文化娱乐方式会更加天马行空、五光十色、变幻无穷。
伟大历程和光辉成就,昭示了一个真理: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正确的。这场我们党领导的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不仅造就了当代中国三十多年举世瞩目的辉煌巨变,也积累了极为重要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是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基本遵循和强大精神动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全面深化改革做了系统性部署――“六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六个方面。全会公报提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自身建设。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必将实现在改革开放基础上的第二次巨大飞跃。篇三: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之二 :教育的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之二 :教育的辉煌成就
一、 教育的发展
(一)高等教育
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1.28亿,录取人数约5386万,其中,1999年实施高校扩招政策至2008年的录取人数约4010万,10年间录取人数占改革开放30年来录取总数的75%。(2007年录取 约600万,录取率57%,研究生41.86万,,1977年录取27万,报考人数570万.1978 年考研63501人录取研究生10708人.)200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
2.学校数 2007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321所。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95个,其中高等学校479个,科研机构316个。
3.高校规模在校生平均规模2007年为8571人.
30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共为国家输送了1亿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驶入快车道。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总量突破80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已分别占据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职业学校)
共有学校31255所,招生1650.18万人;在校学生4527.49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6%
从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起,经过10多年奋斗,中国终于在2000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超过85%,2007年进一步扩大到99%,跻身于免费义务教育水平较高国家行列。2007年,普通高中在校生、幼儿园(含学前班)在园学生数量、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数量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民办教育从无到有。2007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9.52万所(不含民办培训机构2.23万所),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达2583.50万人
(二) 教育机会的增多
2003年开始,“远程教育”这项重大工程覆盖了中西部36万所农村中小学,丰富了1亿多农村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
2004年,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正式启动。中央财政投入100亿元建设8300多所寄宿制学校,解决学生“进得来”的问题;实施“两免一补”政策,解决学生“留得住”的问题。
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明确国家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向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提供生活补助。
2006年9月1日,修订后颁行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这一年,西部农村首先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7年春天,这项改革推行到全国农村;同年秋季,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在免交学杂费的同时,还免收教科书费,1.5亿学生因此受益。2006年至2010年,国家财政将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182亿元。
2007年,国家实行新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对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一、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连续2年的资助。学生可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半工半读获得一定报酬。近1200万名在校学生因此获益。
同年,国家实施以奖、免、贷、助、补等全方位的新的学生资助政策。每年500亿元的各级财政资金覆盖全国1800多所高校的400万大学生和1.5万所中等职业学校的1600万学生
2008年8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通知》,规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30年来,一项项不断推进、力度空前的助学政策,既得益于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卓越成果,又体现了改革成果为人民共享的和谐社会理念。亿万学子在感受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同时,更增添了投身改革开放建设事业的热情和决心。
(三)教育改革的深化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全国所有小学和初中全部使用新课程,21个省份在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突出学生多元发展的机会,倡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随着这项改革的推进,曾经的“满堂灌”、题海战术和教师不容置疑的授课方式已逐渐淡出,对学生的评价也从过去单纯的成绩冒尖向兴趣广泛转变,学校也开始根据自身特色进行课程设置。
2.职业教育改革力度加大
国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大中等职业教育助学力度的重大举措,使一直受到歧视的职业教育开始拥有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平起平坐”的地位。一个全新的教育体系正在形成,“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的图景日渐清晰。
3.统筹发展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积极统筹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把重点放在提高办学质量上。“十一五”以来的3年里,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总体保持相对稳定,年度招生计划增幅控制在5%以内。本科教学评估、新一轮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等多项举措的推进,使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内涵,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四) 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日 ,北京第55中学国际学生部举行2008届学生毕业典礼,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62名“洋学生”领到了毕业证书。他们中的一部分将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继续学习。
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同志作出了关于扩大派遣留学生的重要指示,中国的留学工作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1978年到2007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21.2万人,出国留学规模由1978年的860人发展到2007年的14.45万人,30年扩大168倍。中国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1.97万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30年来,中国已累计接收来华国际学生123万人次。遍布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与世界上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33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相互承认学历学位协议。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有1034个。
30年来,教育逐渐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汉语国际推广取得新的突破。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到3000万人。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含孔子课堂)262所,分布在77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已有46个国家设立汉语水平考试考点??
教育的开放,历史性地放大了中国人视野,也向外界释放出中国思想解放的重要信号。透过教育这个窗口,中国人正在向世界展示好学、善学的精神风貌。 教育发展的原因
(一)改革开放初期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
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中国百废待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处在十分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国向何处去?十年浩劫,中国的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学校教学秩序混乱,广大教师受到摧残,青年一代丧失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机会,教育发展路在何方?中国走在了十字路口。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人民渴望教育振兴,国家建设呼唤人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上了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教育改革怎么搞,大学怎么办,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此时各条战线专门人才短缺,人才匮乏已成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的最大制约因素。
日和5月24日,即将复出的邓小平在和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谈话中就强调: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发展科技必须抓教育,一定要在党内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他敏锐地指出:“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恢复邓小平党、政、军领导职务的决议。邓小平刚恢复工作,就以政治家、战略家的气魄和勇气深刻地思考着中国的前途命运和发展道路问题。中国的道路如何走,走向何方?应当从何处入手?以哪里为突破口?邓小平主动请缨,郑重地向中央提出分管科技、教育工作的请求。邓小平认为,中国要走现代化建设之路,要改革,就必须寻找突破口,这个
突破口就是科技和教育。他敏锐地认识到教育是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并亲自指挥和领导了教育界的拨乱反正和全面恢复教学秩序的工作。
教育作为“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当时面临许多困难和障碍,“两个估计”就像一个巨大的精神枷锁仍压得知识分子喘不过气来。邓小平首先选择把推翻“两个估计”作为拨乱反正和解放思想的突破口。在当时政治形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的情况下,日,他以政治家的智慧和胆略,在科学和教育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同年9月,他在与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谈话时再一次尖锐地指出:“‘两个估计’是不符合实际的。怎么能把几百万、上千万知识分子一棍子打死呢?我们现在的人才,大部分还不是十七年培养出来的?”他充分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教育工作的成绩和知识分子的作用,为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为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育教学秩序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为此后的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开辟了先河。
在邓小平的倡导和领导下,教育战线打破徘徊局面,开始了全面恢复和整顿,被“文化大革命”搞乱了的教育教学秩序开始得到治理。很快,随着学制的恢复与重建,全国教育迅速摆脱了混乱局面,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随着全国教育界知识分子成千上万的冤假错案被平反,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
中国教育的春天来到了!坚冰初破,思想解放的曙光依稀可见。
(二)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中国经济和现代化曾经错失三次历史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年至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年至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过去的160年,是中国从沉睡到觉醒的160年。1977年,中国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航程。从此之后的100年,将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奋起直追并迎头赶上的100年。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双重赶超的特点,既要追赶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又要在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同时,为篇四: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与感想
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与感想
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凡的复杂性、非凡的艰巨性、特有的长期性。唯有脚踏实地、耐心谨慎地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发展。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聪明、力量和探索,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中国奇迹、世界奇迹。什么是最宝贵的?自己的经验是最可宝贵的。自己的经验是什么?就是邓小平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验,既是对我们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总结,也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将改革推向前进的历史要求。
30年,对于历史长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发达富裕文明和谐的国家来说,又是一个丰富而值得铭记的过程。
30年前的那个春天,一位颇具设计天才的老人,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设计出了一条宽广坦途―――实行改革开放,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上来。于是,1978年,我们成功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1979年,设立了经济特区。1982年,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6年,启动了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1987年,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1992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年,施行了医疗及住房市场化改革。1997年,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999年,吹响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冲锋号。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2002年,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5年,废止了农业税条例,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2007年,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
30年改革开放,30年功勋卓著。30年辉煌成就有力地证明: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策,是最科学的、最正确的、最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决策。3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市民,从农田到工厂,从森林到牧场??先进代替了落后,机械取代了人工,旧貌换新颜。我们体验了收复港澳的快慰,一国两制的成功,三峡工程建设的壮观,神舟飞船升天的壮举,西部开发的激情,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我们一次又一次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推上新的高潮,一个又一个宏伟计划交替闪烁在电脑屏幕上,一扇又一扇窗口争先恐后向大海开放,一条又一条高速公路马不停蹄地追逐着车轮的速度。
30年后的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阔步前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各项事业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我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幸运地出生在改革开放热潮当中,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虽然我没有经历过1978年到我出生之前的事情,但是从我记事起,我就看到祖国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21世纪的大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就业规模日益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逐步完善,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改革开放后,人民切实享受到种种优惠。学生上初中免去了学杂费,这不但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能有余款多学其他技能。今年由于气候恶劣物价大幅上涨,政府干预调控,使得价格基本稳定,人们能接受,生活有了保障。
回眸过去,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国富民强;展望未来,我们坚信祖国会更加强大,
人民会更加安康。以后的我,也将更努力的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我自己的一份力量。篇五:浅析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浅析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开放的前途是光明的,而道路是曲折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改革开放;成就;存在的问题;
1978 年12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不仅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道路,而且对当今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
1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此体制下,中国经济平均以9.75%的速度快速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 年的600 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07 年的24.66 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08 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了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位;2009 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中国的GDP 仍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速度,并赶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人均GDP 也由1978 年不足100
美元上升到2007 年的2 200 美元以上,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2】。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2008 年奥运的成功举办,2010年的世博会的精彩呈现,都显示了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发展模式也越来越有吸引力。
2 民主法治建设进步巨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新局面。改革开放之前, 中国缺乏基本自由,只能奉旨“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单位制度、人民公社制度、户籍制度、票证制度、计划经济制度把人民牢牢地束缚起来; 那时没有法治,宪法不能保护国家主席,更不能保护平民百姓。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民逐渐获得了经济自由以及部分的政治自由、社会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言论自由、迁徙自由,绝大多数国民的公民权利获得保障;中国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民主政治有所进展,集体领导取代了个人专断;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事业在曲折中前行,物权法、监督法、行政许可法、反垄断法等得以实施;新闻媒体摆脱了全盘歌功颂德的局面,舆论监督、网络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人大、政协、司法、监察、审计等的独立作用越来越明显。【3】人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增强,社会渐趋稳定和谐。
3文化体育繁荣昌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稳步发展,1983 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 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 万名;而到2007 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 010 万,录取新生达567 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以来,也使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1984 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 年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收获28 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2004 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 枚,位列金牌榜第二位;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中国51金21 银28 铜,获金牌榜第一名。刚刚结束的2010年亚运会,我国更是以199枚的金牌总数,稳居第一。
4民生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脱贫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 亿下降到2 148 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 年占农村总人口的30.7%下降到2007 年的1.6%。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过去25 年全球脱贫事业成就的67%来自中国,联合国2008 年发展目标报告中称,中国通过深入有效的扶贫措施,已经提前实现绝对贫困人口和饥饿人口减半的目的,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4】。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人男女寿命分别达到71岁和74岁,比1978年提高了4岁多。中国在保障方面也取得了进展。2006年参加
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1.293亿、1.405亿和1.035亿(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报道);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2007年在全国农村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51.9万农村居民纳入保障范围。农村的新农合制度也发展的如火如荼。
二 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开放的前途是光明的,而道路是曲折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 发展中公平与效率本末倒置。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经济发展方针。邓小平之所以没强调以公平为前提,是因为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个民主公平的制度。在这样一个体制下,人人平等、公平乃是一个人尽皆知的事实,不需要加以强调。然而我们的经济发展却逐渐远离了这个方针的主旨。“一部分人先富”做到了,却未能“带动后富”。一部分人在更富的同时,另一部分人,却变得更穷。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的指标)逐年攀升,甚至远远超过了美国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模式虽然促进了发展,却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了保证中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中的公平问题亟待解决。
2 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是公权力失控, 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约束政府和官员, 以至于逐渐形成了庞大的特权利益集团,严重地阻碍了公民社会、法治国家的建立。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特权制度及由特权引发的腐败问题、民生问题、行政性垄断问题、弱势群体问题成为当今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要加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官员的服务意识。在行政部门的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政府要主动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监督。
3 环境问题突出。2007年中国环境绿皮书指出:中国的生态环境“局部治理,总体恶化”。中国正在为环境污染付出沉重的代价。银行2001年发展报告中列举的世界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了16个。中国许多大城市肺癌标化死亡数增加了8~10倍。据研究,到2020年,中国仅为燃煤污染导致的疾病就将付出3900亿美元。根据日发布的《中国环境危机》报告:目前火电厂是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大户,占到了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而我国每年因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千亿元;全国采煤沉陷区面积已达40万公顷,造成大量土地破坏和移民搬迁;全国1500多座煤矸石山,累计堆存30多亿吨,占地超过15万亩;全国74家重点钢铁企业,有18家建在直辖市或省会;34家建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国还是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我们每增加1元的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是世界平均的4倍,是日本的6倍。我国生产一吨钢耗水是国际先进水平的10~40
相关作文推荐: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湘ICP备号-1 CopyRight &
成就未来,请记住本站域名是【】的谐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