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69221部队武警部队是什么兵种

阿克苏地区行政公署
当前位置:搜索&&&&&&
新疆平安网
乌鲁木齐市
克拉玛依市
阿勒泰地区
阿克苏地区军队体制:即将到来的大变革 [漏斗子 ]
我的图书馆
军队体制:即将到来的大变革 [漏斗子 ]
军队体制要改革,这是大势所趋,军内军外都有共识。但如何改,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关系到部门利益、个人进退,这是改革的最大阻力,像大联勤改革就是在这些阻力面前停步的。习大上任以来,对军队改革是先造势,积累推动改革的巨大动力,然后势如破竹,呵成改革;前一阵拿下徐,打贪先行,一大堆位置又空出来了(开玩笑啊)。
为了使这个话题有根据,先贴点习大的谈话,作为这个序列的前言
“我们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等方面作了不少探索,但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搞不好,联合训练、联合保障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建立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要有紧迫感,不能久拖不决。”
“我军总的数量规模还有些偏大,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和机关比例、部队和院校比例不够合理,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偏多、作战部队不充实,老旧装备数量多、新型作战力量少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必须优化规模结构,把军队搞得更加精干、编成更加科学。要重点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限期把老旧装备数量压下来,为新型作战力量腾笼换鸟。”
/mil//c_.htm
还有一个根据军委副、许司令的讲话写的讲话精神解读,也能窥一斑而知全貌。
国防和军队改革重点方向和基本原则
.cn/n//c9.html
再说说学习体会:
一是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这是军队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的,这在军内有共识。但是如何改,问题就大了,因为联合作战指挥,就要打破现行三军分立指挥体制,拆除陆军的大军区、海空军的军种壁垒,重组统一的军令机构,那么管理军队的政令机构如何设,军令政令是否分离,这个文章就大了。传言中的大军区缩编改革、设立陆军总部等等,也绝非空穴来风,探讨的余地很大。
二是压缩规模、优化结构。压缩哪一部分,当然是与打仗无关部分;优化的自然是与打仗有关的,尤其是新型作战力量,这涉及到军队的实体,此事兹大。
陆军作战部队的改革一直在进行,步兵师、装甲师改旅,组建、扩充特种作战、陆航等,二十多年就没停,由于陆军不是重点,受军费所限,机械化换装都慢慢腾腾的;也算在陆军里面的省军区、军分区、武装部,很受诟病,这次被动刀是免不了的,怎么个动法才是问题,压缩的主要在这部分。
空军喊出了“空天一体”,新组导弹旅不少,最新的体制改革,就是雷达兵团扩旅、航空兵团扩旅,有想象力的改革不多。这次组建战区级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军区空军是一定会“被改革”的,这由不得空军。
海军这几年在撤水警区组建海军基地、改制为保障基地,到再撤基地恢复水警区,新组舰队后勤、装备部,绕着圈圈“改革”,其实也就没改革。拿到军费最多,新舰、新装备也换的最勤,体制“改革”就是一个“掏浆糊”。
总体上,海空二炮都在借着“组建新型作战力量”扩编制、升格,有合理的一面,也有部门利益作怪,抱残守缺不思进取的一面,例如抵制大联勤,里面肯定有道不出口的暗幕。
三对军人晋升、退役、安置等制度改革,即所谓“调政策”。这看上去似乎与作战力关系不大,也最不起眼,实际是现役军人最勾心的,影响到现役军人的情绪和部队的稳定。在军官晋升方面,着重是要清除腐败和不正之风,职务晋升应向一线部队倾向,必须有硬性规定,改变“身边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不正之风。应有量化规定,在总部机关工作的正团职到顶、大军区以下机关的降一格副团到顶,逼军人下基层任职;对于一线部队的任职年限,应规定师职不少于十五年、团职不少于十年,否则不得晋升,遏制首长“身边人”下去刷履历的不正之风。总之,要向作战部队、边防艰苦地区、基层部队倾斜,没有十五年以上一线部队历练的,一概不得挂将星。再有,提高士官待遇,尽管已有很大改变,但还远远不够,在作战部队团和师旅一级设总军士长,享受与该单位正职同待遇;扩大士官使用范围,在网络战、无人机、技侦等新型作战领域,减少军官编制,更多的使用士官。
(一)完善“党指挥枪”
中国人民解放军体制改革,只有一条红线不能越,那就是党指挥枪。这是毛泽东建军路线的精髓,是保证打胜仗的基础。只要划定了“党指挥枪”这一条红线,其他的都可以改,怎么打得赢,就应该怎么改,没有底线。
所以,军队改革的一个大原则,就是如何保证党指挥枪的贯彻落实,对于不利于贯彻这一原则的任何制度,都要进行修改。
当然有人会问,“党指挥枪”不是天天在喊,在现行体制中还有问题吗?有,这个问题还很大!
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就会明白。邓小平、江泽民所谓“退下来”时,都是“半退”,哪一半没退?就是管“枪杆子”的军委主席。换句话说,那会儿的总书记、中央常委会、中央政治局,是被不是中央委员的军委主席这杆“枪”指挥的,军委主席掌握着全党、全国的命运,这是“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仔细去想想,这儿不多说。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修改党章、修订法律。
首先是党章上必须明确,党的总书记兼任党的军委主席,两个职务合二为一,没有空子可钻。
这还不够,因为现在有“两个军委”。即除了中共中央军委,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也就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有人会说这没关系,总书记“双肩挑”就行,可问题没那么简单。党的军委换届是在党代会上,国家军委换届则是在人代会,两个会是有时差的,一般是有半年时间里是“两块牌子、两套班子”。最高军权是分分秒秒都应是一元化的,留着这个漏洞是容易出大问题的。所以,只能留一个军委——即中共中央军委,成员盖有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同时,需要修改宪法,取消宪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规定,恢复“五四宪法”的体制。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党的总书记出任国家主席,这个最高军事权力自然就在党的手里。根据形式上的军令政令分离原则,在国务院序列的国防部为最高政令机关,受中共中央军委领导。
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创新,是五四宪法体制。那时毛主席是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国防部长是军委常务副主席,先后任国防部长职务的有彭德怀、林彪,就是主持军委工作的,行政和党务结合的很好。
图片说得清楚,但做图水平很差,将就着看吧
党章的规定
(二)总参谋部与国防部,分担军令和政令职能
要实现联合作战指挥,就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精炼的军令指挥系统。这就必然要对现有体制动大手术。现在无论是总参,还是各大军区、各军种兵种的首脑机关,无一不是集军令政令于一身,机构庞杂、人员众多的“大块头”,条块分割、政出多门,根本无法承担联合作战的指挥任务。按照习大“建立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讲话,一切阻碍联合作战的体制,改革是没商量的,怎么改才是问题。
在现有的政令军令合一体制下,至少战区级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不可能组建。因此,就必须实行一定程度的军令政令分离,将军令指挥系统从现有的四总部、各大军区、各军兵种中剥离出来,集中于联合作战指挥机构。
动静那么大,震动不会小。军队毕竟要打仗,现在东海南海不太平,面临的香港直选及后年的台湾选举,变数很多,尽可能在军队改革与稳定之间做好平衡,也是要考虑的。按以往的经验,改革的难点在于新旧衔接,原机构、原人员如何处理,怎么给出路,这是最难办的。八十年代大裁军,那是整建制集体转业,现在是完全不可能了。
这就让人想起盖房子,新房子盖起来了,旧房子、老宅基怎么办?拆了、扔了既不经济又浪费资源。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拆掉旧房子,把能用的砖头、木料修缮整理一下,继续用在建新房子上。这样,新房子建成,老房子也处理完毕。那么军队体制改革,要尽可能用“拆旧房子”的办法,盖新房。
这里探讨的改革思路,就是基于这样几个考虑。第一,一切围绕着立足于打得赢、有利于联合作战的方向改,不能动摇;第二,制度设计尽可能一步到位,条件暂时欠缺的,可以分步实施、交叉实施,以利于平稳过渡;第三,立足于对现有军事体制、结构的改造,即尽可能“用旧砖建新房”,不使新旧机构发生重叠。
基于我军传统和改革迫切,原则上建立两级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即全军层面的和战区一级的。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我军军令政令的最高机关,是“党指挥枪”原则的体现。在军委之下则实行适度的军令政令分离,由总参谋部代表军委行使军令职能和担纲联合作战指挥;国防部则行使政令职能;当然基于我军传统,人事、宣传、政法、策反等职能,仍有总政治部及各级政治部担纲。
总参谋部,是军委领导下的担负全军联合作战指挥和军令指挥系统。这就要使总参回归军令指挥部门,保留作战、技侦情报、通信、机要、气象等作战勤务部门,相应的则把现在担负的政令及军务及代行陆军的管理职能剥离掉。如军训、军务、动员、兵种(包括炮、装、工、防化、运输)、人力情报(二部)、陆航等;反之,对于全局性的新型信息战力量,则应在总参之下组建新的独立指挥机构,如网络作战部。
除了抗战、二战这种灭国之战或三大战役这种建国之战,是由军委直接指挥,一般局部战争,可由总参谋部或者战区担纲作战指挥,建国后几场局部战争的指挥基本都是这样的,有历史经验可以依托;横看美国打的几场局部战争也是这个模式,两级联合指挥体制应该可以适应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面临的战争。
根据军令政令适当分离,国防部为军委领导下的最高政令机关,负责军队建设,位在国务院序列。党中央军委的政策法令通过国防部或者国务院发布,既体现党指挥枪,又使国防部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机构,发布的行政命令具有普遍效力,地方政府也得执行、贯彻,法理上说得通。一句话,就要把虚设的国防部利用并充实起来。
为使国防部成为真正的最高政令机关和国防行政部门,将四总部的政令及管理职能移至国防部。撤销总装备部,充实国防部。国防部下设机构,包括政令职能机构,如外事司、新闻司、条法司、院校管理司、预算管理司、国防动员司、民兵预备役管理司;协调机构,如处置突发事件办公室、维和办公室、征兵办公室;国防事务管理机构,如军事情报局、武器采购局、对外军贸局、国际援助局、兵器试验管理局、战略导弹试验与航天局等。
(三)五大军区,担纲战区联合作战指挥
基于打两场以上局部战争的需要,设若干战区级联合指挥机构,战区级以下实行授权指挥,不再常设联合作战指挥机构。也就是,常设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只有两级,全军在总参,战区级即各大军区。作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总参和各大军区,对三军部队,只行指挥职能,即在作战、演习时有调动、指挥权,即是“手拿兵符”的,但没有事务管理权,这个“带兵的不管打仗”、“打仗的不管带兵”的体制,执行起来可能需要很长的一个过渡适应期。
战区级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借用现在的大军区、军区空军的“壳子”重组。即剥离现有大军区、军区空军的指挥以外的职能,合并重组。第一,为突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野战“属性,借用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区划分和野战军数字番号命名军区,改变现行的地域内城市命名方式;第二,根据战略方向及未来作战可能,设立五大军区,行使战区联合作战指挥职能;第三,古人还提倡“天子守国门”,我军亦有“靠前指挥”传统,军区所在地应尽可能靠前;第四,既言联合作战指挥,陆海空军官皆有资格担任军区司令员和政委,即此军区非彼军区,是真正的三军的“军区”。
战区的划分,主要着眼于可以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战略方向的战事,大概可以分为对印度及中亚、美日韩方向、台湾及南海、缅甸及中南半岛。按照一个战略方向,设立一个联合指挥机构,便于战时统一指挥,设四大军区,再加中央军区,共五个大军区。在印度及中亚方向,现在分属两个军区打仗时容易掣肘,应统一于西部战区,军区驻前沿的喀什,这里还有一层意思,不言自明;北边的朝鲜半岛、黄海,面对的是美日韩,将东北战区延伸至胶东半岛,军区移驻关内关外当口的锦州;解放台湾、完成统一,应集中于一个战区指挥,合并南京军区和广州军区的东南沿海省份,设华南军区,军区移防福州;西南方向,需要对中南半岛及缅甸实施看管、督护,军区驻昆明;作为机动指挥所和对军委战略预备队指挥,设中央战区,军区驻武汉;北京卫戍区,驻港驻澳部队由中央军委直属。
第一军区,即西部战区,军区驻喀什,防务辖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四川及内蒙西部,面对中亚及对印度作战。区内的陆军有第13军、第21军、第47军,也可考虑在新疆恢复第2军、在西藏恢复第18军建制;区内空军有若干歼击、轰炸、特种航空兵师旅、地空导弹旅,及一个二炮中远程导弹基地。
军区所在地移防喀什,理由是:一是过去因交通不便,长期把新疆作为“都护”的荒落院子,没有作为防务的枢纽建设,需要改变;二是西部的隐患就在中印边界及中亚,兰州简直在大后方;三是当年进藏,军委是让一野和二野同时拿方案的,因为西北进藏不仅没路,修路也要过唐古拉山,不如川藏便利,才决定二野负责解放西藏的,现在这个问题已不存在,青藏铁路、公路直通拉萨,即将通车的拉日(拉萨至日喀什)铁路,直达中印边界东段,由西进藏,比川藏便利。同时,鉴于四川是西藏的大后方,将四川划归第一战区。
第二军区,即西南战区,军区驻昆明,防务辖区包括重庆、云南、贵州、广西,主要针对西南方向,督护缅甸及中南半岛。区内有陆军第14军、第20军(移防贵州,军部驻清镇)、第41军;若干空军歼击、运输、特种航空兵师旅和两个地空导弹旅,及一个二炮中远程导弹基地。
缅甸和中南半岛,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应该有一个军区负责,将防务分别归之于成都军区和广州军区两个大军区,割裂得没道理;再则,成都军区还要负责中印边界东段防务,改“一心二用”为“一心一意”,专注一个战略方向的防务。
第三军区,即华南战区,总部驻福州,防务辖区包括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海南,主要任务就是解放台湾、管控南海岛屿。区内陆军有第1军、第12军、第31军、第42军;海军有海军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空军有十多个歼击、轰炸、强击、特种航空兵师旅,及一个二炮中近程导弹基地。
东南部沿海地区,虽然面对东海、南海两个方向,但南海方向的岛礁争夺,主要是政治外交辅之于军事斗争,军事也是海军再加空军的小打小闹,我们取得主动权的“钥匙”就是拿下台湾。因此,这个战区未来主要的任务就是统一台湾,完成解放军最后“解放”全中国的历史使命。统辖台湾当面联合指挥的军区,南京偏北、广州偏南,居中福州最合适。
第四军区,即东北及黄海战区,军区驻锦州,防务辖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及内蒙东部,主要对俄警戒及美日韩方向的作战。区内陆军有第16军、第26军、第39军、第40军;海军有北海舰队驱逐舰、潜艇部队;空军十多个歼击、强击(歼轰)、侦察航空兵师旅,一个二炮中程导弹基地。
东北亚局势不稳的核心在美国一心想建立美日韩轴心,并以驻日、驻韩美军铸成围堵中国的“铁桶阵”,应对这区域防务主要在东北及黄海。因此,将山东划入这一战区,构成一个独立的防务体系,便于作战演习的联合指挥。
第五军区,即中央战区,军区驻武汉,防务辖区包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这一区域主要囤积战略预备队,因此第五战区既负责对这些部队联合作战演习的指挥,也是军委下面的一个战区级机动指挥所。区内陆军有第27军、第38军、第65军、第54军;空军有歼击、运输、轰炸航空兵师、空降兵第15军,及二个二炮远程、洲际导弹基地。
(四)陆海空三军,军种管理各司其职
海军、空军在被拿走“兵符”后,就只有日常训练、军队建设、人事任免等政务事项,不再具有指挥作战的军令职能。各大军区管理职能被剥离后,成为战区指挥机构,原军区下属各集团军,转隶新设立的陆军总部,与海军、空军军种总部一样,归在国防部序列。而军及军以下单位,原则上仍实行军令政令统一的指挥体制,性质保持不变。
在设立陆军军种管理机构后,陆军野战军实行军种总部、军、师旅或师、团三级或者四级建制管理,层级与原来一样。应将陆军集团军恢复为陆军军,因为八十年代命名的“集团军”,现在看进行不了联合作战,还是回归“军”的称谓更名符其实。陆军总部下辖两个兵种部,一是设边防军总部,统一管理全国的边海防部队,并根据地形地貌、海域特点,设立若干边海防军分区管辖边防团、海防团;二是总参陆航部,转隶新组建的陆军总部。
在取消军区空军后,为了便于管理,可恢复空军军建制。实行总部、军、师旅三级管理模式,在航空兵师团、地空导弹师团则是四级管理模式。空军军与陆军军相同,是军令政令合一编制,管辖属下的航空兵师旅、地空导弹兵旅团、高射炮兵旅团、雷达兵旅等。空降兵第15军仍保留在空军编成内。
海军仍分三大舰队,舰队作为政令军令编制,战时根据联合作战的需要,受军区指挥,日常管理、装备建设、人事任免,由海军负责。根据建设远洋海军的需要和航母、核潜艇等战略海军力量的壮大,对三大舰队做些调整。北海舰队与东海舰队合并为第一舰队,舰队驻宁波,负责黄海、东海防务及西北太平洋方向;南海舰队改为第二舰队,舰队移防三亚,负责南海防务及印度洋方向;将航母、核潜艇部队划出来,组建海军第三舰队,舰队驻青岛,作为战略海军的核心力量,担负远洋作战和核反击作战,航母出行时,可根据情形,由其他两个舰队负责派遣水面舰艇与航母组成编队。
舰队以下建制,主战兵种,取消支队、基地建制,分别组建副军级的驱逐舰分舰队、常规潜艇分舰队、核潜艇分舰队、航母分舰队,担负支援保障的水面舰艇,仍保持支队建制,如登陆舰支队、作战支援舰支队、防险救生支队等。
舰队航空兵,改为航空兵军,三大舰队各辖一个航空兵军。海军陆战旅,由南海舰队直辖。
第二炮兵,作为战略核反击力量,直属中央军委。
(五)撤销总装,像军种那样建设联勤
后勤改革包括两个大的方面,第一个是联勤,这是横向的,试点都试过了,口号也喊过了,军种壁垒使改革举步维艰,这次是跑不掉的;第二个纵向的,撤销大军区,军区后勤部装备部自然也没了,那么总后就可以一统各军区、各军种后勤,海空二炮等军种,除了极少数专供、特装,原则上归入联勤体系。
实行联勤后,总后勤部就可以按照一个军种来建设,名称上应称“联勤总部”更贴切,但脑海里老闪着那个国军的那个联勤总部,名称先不动。按照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大原则,建立全域的装备运送、装备维护、物流输送、人员投运、医疗保障、士官培训等几大保障体系。在载运方式上,包含公路、铁路、空中、海上等所有运输方式;在全球各地担负联合国维和的我军部队,以及在大洋上护航的海军编队,也需要考虑在主要节点地区,设点保障,这可能是新课题,有难度,但不能回避。如对亚丁湾护航的海军编队,采取中资企业外派机构、海外施工物流网、国内航空公司国际航班等,组建了一张无形外海保障网,总后应该在这方面多动脑筋,甚至感觉在后勤保障领域,预备役部队大有作为。
作为军种建设的三军联勤,实行垂直领导。即总后勤部、战勤保障基地、联勤分部(副师级)、仓库大队医院(团级)等,实行四级管理体制。在北京、上海、武汉、成都、沈阳、广州等特大航空、铁路、公路、港口交通枢纽,设立正军级的战勤保障基地,其余则为副军级。
战勤保障基地,是一个战略区域的后勤枢纽,不完全是根据地域来设立,而是按照海陆空骨干交通网、当地配套生产能力等因素,构建以战勤保障基地为枢纽、军民融合的区域性的保障网。运输、军需物资、油料、装备维护、野战医疗、士官培训等诸要素皆备,并能对作战部队实施伴随保障。即一个战勤基地,就是一张保障网,突出保障能力,非强调仓库医院建制单位有多少。
联勤分部既担负一域的保障,又是战略区保障网的综合节点。一般要具备通用装备维护,野战医疗伴随,通用物资、油料的供给,百吨级的输送能力。在医疗、运输、通用物资方面,特别要强调对民用资源的征集,关键在保障能力,而非拥有大而全的仓库医院运输车队。
后勤要改革的地方太多,院校、医院、军代处、汽车运输等,应该裁减员额和编制。像部队医院,一个联勤分部作为保障的节点,保留一两所三甲(乙)医院即行,一般医疗有师团级部队卫生队(医院)或者地方医院负担。部队医院要养“白求恩”那种水平的大夫,打仗才管用,主要担负重症或者基层医院的转院治疗,头痛脑热的完全可以就近去地方医院,报销的医疗费不会比养一所医院开销大。再有军代处,铁路、水路、航空,按一种运输方式设一个军代处,在火车站、码头、机场当“坐商”,太养人了!在后勤保障基地内设一个团级军代处,哪儿有事往哪儿联络、协商、征用,要做“行商”,要学会并利用对民用资源的征集。
如何落实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战勤保障体系,是一篇大文章。改革中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既要防止后勤再成为腐败重灾区,又要突出后勤的保障能力,不要到关键时刻“掉链子”。
(六)省军区系统的体制重构
省军区、军分区、武装部全部改革为地方军事政令机关,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即在地级以上党委内设“军事部”,在同级政府组成内称“人民武装部”,纳入地方政府建制,与地方政府组成部门同级别。即省军事部为正师级(厅级),地级市军事部为正团级(处级),军事部的部长、政委有现役军人担任,工作人员可聘用文职。县级党委和政府内,不再设军事机构。北京卫戍区,因首都的特殊性,实行副军级权限,直属中央军委。
作为地方人民武装的政令机关,负责征兵、退伍军人、国防动员、预备役及民兵的召集和训练、战时资源征集、协调驻军与地方关系等等。
大概陆肆以后吧,执政者被西方忽悠后,恍惚认为军队不能管内政,于是膨胀出大量武警部队,这是军队资源的极度浪费。军队为何不称国防军,而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那不是去解放全世界的,是解放全中国,现在就剩台湾了;人民解放军另一别称是“人民子弟兵”,就是只要人民需要,子弟兵都必须冲在前。因此,武警管内、解放军管外,这是分工,不是分家。还有像驻港驻澳部队,本身就担负着防务与维稳的双重职能,即是军也是驻港驻澳的“武警”。解放军与武警在职能上有分工,但“分工不分家”,抗洪抢险、台风地震、反恐、维稳、镇压暴乱暴恐,解放军“该出手时必须出手”,不要听西方媒体唧唧歪歪的鼓噪。其实,西方国家近几年也打乱了国防内政界限,在救灾、反恐、维稳方面大量动用军队,这还不知道跟谁学的呢。
因此,须将武警作为解放军的一个兵种来建设,与解放军共用部队院校、培训基地、后勤保障网,不要另起炉灶搞武警院校和保障系统,那简直是重复建设、浪费军事资源。既然武警和解放军都是军委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因此为了精兵简政,机构可以几块牌子,但人员要统一调用,地方军事部部长政委可兼任地方武警首长,统一管理军队和武警部队。武警是镇压的工具,在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人民是多数、敌人永远是少数,以反恐为名大规模扩编武警是不可取的,我是很反感武警升格、扩编的。老实说,真遇到314、75那种暴乱,完全可以直接派军队出去镇压,实在抹不开面子让军人穿一件武警“马甲”即可,那两次事件中就是这样做的,效果很好也没什么非议。
驻港部队、驻澳部队,这个名称极不规范,应该正名。由于港澳没有地方党委,特区政府组成又属“两制”范围,因此,将驻港部队、驻澳部队合并为港澳警备区,执行正师级权限,直接隶属于国防部,负责驻两地部队的训练和日常管理,编成内的作战部队,战时则受战区联合指挥部指挥。驻港步兵旅、航空兵团、舰艇大队,一概以数字番号命名,如驻港步兵旅可给予陆军第144步兵旅番号,舰艇大队给予海军第74舰艇大队番号,航空兵团给予空军第某混成团番号,驻澳部队步兵营应编成在驻港步兵旅内。
“一国两制”搞得港人只知“两制”不知“一国”,突出驻军的“一国”性,有特殊的宣示意义。驻港驻澳部队本来就属于“一国”范围,因此,驻港驻澳部队不应该“特殊”,须彻底消除现在驻军有别于“一国”的特殊性,给港人多上上“一国”的课。这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也是给港独们一个明确的信号:学拨皮流氓街头闹闹就想夺权,驻港解放军不是吃素的!
这几年驻港澳部队建设在向“绣花枕头”狂奔,越来越不像是一支时刻准备打仗的军队,不仅缺乏血腥阳刚之气,而倒越来越像橱窗里的“花瓶”,某大人物检阅时受阅部队居然甩上了英式摆臂,为了迎合港人殖民思维,悄悄在向“一国两军”变质!应该把没有法律依据,与人民解放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性质不符的“特殊”统统去掉。第一,征兵不再搞身高、容貌、学历等的“计划单列”,纳入全国各军兵种统一兵员征集计划,按“一国”的标准征兵;第二,驻港驻澳部队一概执行军队的法律条令,军装(包括臂章)、日常管理、列队训练等等,不得搞另一套,司令员政委胆敢违反军法的,拉上军事法院判刑并开除军籍;第三,“驻港”“驻澳”部队驻军不再固定,可由各军区师旅团“轮驻”,哪天港独们闹得凶,可以把步兵第112师派去驻港,让香港天空震荡99坦克的轰鸣!
(七)压缩超级膨胀的军事院校
谈到部队院校,习主席有一句话:“部队和院校比例不够合理,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偏多”,这是啥意思?可以用数字来解读。230万人的军队拥有67所(2006年国防白皮书的数据)军事院校,做一下算术230万除以67,不到三万五千人一所军校,这还不包括能招收研究生的军队科研院所,及117所(2008年国防白皮书的数据)招收国防生的地方普通高校。军事院校数量过多,占用了大量的军队资源,包括编制员额、军费开支、将校位置,甚至土地空间。需要裁减、压缩,习主席的这个“比例不够合理”只能这样解释。
军队是这个社会的组成部分,不能在“土围子”里办“小社会”,寓军于民、军民融合,要立足于更多的利用地方教育资源的思路来调整军事院校的设置。裁减和压缩部队院校数量,是军队体制改革不可分割一个组成,这一次一定要大刀阔斧。当然,也不能为裁而裁,而要借这个契机,调整军事院校结构,使军队院校突出“军”的特色,为适应联合作战服务、为构建新型作战力量服务、为提高信息化作战能力服务。
裁减军事院校,首先要搞清军事院校数量过多、比例失调,多在哪里、失调在哪些方面。我细数了一下,不足各位可以补充。一是重复建设多,如通信类、工程类院校多。像工程院校,不仅军事综合院校有工程学院,各军种、兵种、后勤,甚至武警还都有工程大学或工程学院,除了军械工程、结构工程(爆炸)等有军事特色,土木工程、普通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等,真没啥特色,就是有特殊也不需要家家“升火”、户户办校。二是无“军”色的院校多,交通学院、汽车学院、经济学院、医科大学、艺术学院等等,那可是用军费、军人的编制员额在做“民”可做的事啊!这些完全可以通过特招或者通过地方院校的国防生培养。三是单一兵种院校多,例如步兵、边防、装甲兵、防化兵、工程兵、炮兵、防空兵、通信兵等单科院校,最变态的是海军居然为只有一万多人、最大建制为旅级的海军陆战兵办了一所副军级的海军陆战学院!空军也不示弱,为两万多人的空降军同样办了一所空军空降兵学院,总参也如法炮制,把本已撤编的体育学院改头换面弄成了特战学院。也很难想象在机械化、信息化作战中,一个步兵军官没有装甲兵知识、不懂炮兵、陆航会打仗,陆军都在搞合成营了,单科院校如何培养出适应联合作战的指挥军官?四是军事院校为何失调,就是部门办校多,即家家升火、户户办校,各军兵种、大军区、四总部,每个大单位都要办几所学校,以示“重视教育”,再有军事院校有位置,好安排闲人,校长书记起码也是副军级,到这个岗位上可以挂将星。由此可见,办学权有沦为军内利益集团分军费的“蛋糕”,一定要打破!
找到了问题,改革就有了方向,从人均拥有教育资源的比例上说,至少要砍掉一半的院校编制。这里我说点想法、提点调整的建议,看看能不能这样办。
第一,撤编没有“军”色的院校,像交通学院、汽车学院、经济学院、医科大学、艺术学院等。个别承担运输兵、司务长任职教育培训职能部分,并入后勤学院、士官学校;现存的三所医科大学,留一所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即可,将撤编院校的核医、海医、野战外科等特色专业转入四医大,附属医院则不应集中于一地,留强去弱,保留西安西京医院、重庆西南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艺术学院撤了很对不起彭将军,不过从这里开刀,撤并其他院校阻力会少,毕竟“打铁自身硬”是最好的立信之“木”。
第二,总部及各军兵种办的同类院校,非军特色的,合并办一二所就行;兵种院校,除了培养特殊技术兵或者因国防保密需要的,合并为若干军官学校和士官学校。担负高级军官任职培训的院校,即指挥学院,应强调合成,最低限度是军种内合成,可改制办一所三军综合高级军官任职院校。
第三,最头疼的是政治学院,有人拿着“政治工作是我军特色”这个挡箭牌,好像没了政治学院,就是不讲政治,政工干部没地方学习了。这个想法是错误的,政治军官属于指挥军官,这个政治是“打仗的政治”,不是耍嘴皮子。首先要懂打仗,不学打仗这门技术,这个学校就没有存在的价值,现在总政属下的两所政治学院就这个情况。像西安政治学院办什么法律系、南京政治学院办捞什子新闻系,全是瞎扯淡。你让政法大学、复旦人大新闻系培养点国防生不就行了,在“土围子”里办专业,还能培养出高水准的政委?因此,政治学院统统撤销,在培养初任军官陆海空军官学校、担负任职培训的高级军官学校设立政治系,培养兼通军政,既懂打仗、又懂政治的政治指挥军官。
第四,撤并后的院校怎么办,分类解决。通用类的交给地方,顺势还可以弥补我国高等教育不平衡的状况,比如第二军医大学可以迁到阿克苏或者喀什,既支援西部大开发,又解决南疆驻军多、医院少,更缺少像样的大学,同理,第三军医大学移往拉萨,西藏一定是会欢迎的;军事交通学院给青海省办到格尔木去,那儿是青藏公路、青藏铁路的枢纽,至今还没一所全日制大学呢;裁撤的工程大学或者学院迁到河北、山东、河南等省,缓解当地考生多、大学少、高考录取分数居高不下的苦恼。非通用类的撤并以后,为防止腐败,空出的地皮交给地方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或者公共基础设施,由地方政府给点土地出让金,作为这次裁军后安置转业、退伍、遣散人员的安置费,也可以省却财政的另行支出。
顺便吐槽一下,现在军校的名称,真是五花八门,很不规范。有以兵器命名的,如水面舰艇、潜艇、坦克学院等;有以军种兵种命名的,例如陆军、空降兵、海军陆战、炮兵、装甲兵、防化兵、步兵、航空兵等;有以专业命名的,如经济、政治、外语、国际关系、工程、通信、特种作战、电子、医科大学或学院等等;再有就是毕业后任职命名,如军官、士官学院、学校等等,三年前总参把合肥炮兵学院改为陆军军官学院,其实是名不副实的,实质还是兵种军官学院。
军队是要整齐划一,军人为何要走方步、叠豆腐块,就是训练一种养成,培养军人特有的令行禁止、上下一致的思维方式和气质。军校是培养军人的摇篮,学校名称都乱七八糟,乱哄哄的,对初涉军旅的学子如何起到这种教育,那还不百花齐放、思维混乱啊!
撤并以后对军校的调整,首先要正名,名不正则军不顺,军校命名要建立起统一的规范。
首先,对培养初任指挥军官的全日制国民教育的军事院校,不论授军事学或者工学学位的,一概以军种或者兵种、地名或者数字加“军官学校”为其学校称谓,如空军西安飞行学院,改称空军西安航空兵军官学校,大连水面舰艇学院,可恢复海军第一军官学校或者海军大连军官学校,南昌陆军学院改称陆军南昌军官学校,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称陆军石家庄步兵军官学校,总装装甲兵工程学院称陆军北京装甲兵军官学校,等等。通用兵种军官学校,脱离军种,由国防部直属,例如培养海军陆战兵、空降兵、特战兵的,可合在一处办解放军广州特战兵军官学校,防空兵、雷达兵、炮兵军官学校莫不如此,三军都有的兵种不准户户办学,这是压缩军校数量、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其次,对士官学校,亦以军种或兵种、地名加“士官学校”为其称谓,如空军大连通信士官学校改为解放军大连通信兵士官学校,海军士官学校改为海军蚌埠士官学校等,镇江船艇学院改为陆军镇江水兵学校。这次院校调整,应充实、提高士官学校的教育层次,改变士官学校军界级别上“矮”一头,与军官学校同级别,允许举办本科学历的士官教育。以后不仅传统作战部队需要大量士官,新型作战力量的无人机、预警机、卫星操控,特种兵、心理战兵、电子对抗兵、侦测兵都可以使用士官,甚至传统的军医、文艺兵、装备修理与维护、舰艇消磁、雷达兵等等,都可以减少军官编制,增加士官岗位。像体育兵、文艺兵,一律士官编制,免得明星们找门路窜进军队,挂星带彩的一面吃着军饷,一面四处走穴、办独唱音乐会,捞个人钱、扬个人名,基层官兵也只能在电视里见这些人招摇过市。如果实在舍不得撤军艺,改为总政士官学校倒是也可行。
第三,高级军官任职教育学校,现在有叫指挥学院的,也有以办学部门作称谓的,如后勤学院、装备学院等,还是整齐划一的称高级军官学校比较好。如海军指挥学院、空军指挥学院、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可改称海军南京高级军官学校、空军北京高级军官学校、陆军石家庄高级军官学校。任职教育要突出信息化时代联合作战的特点,强化中高级军官跨兵种、跨军种的知识结构,取消职能部门和兵种指挥院校,例如后勤学院、装备学院、政治学院等院校,统统撤并,充实到国防大学,使国防大学真正成为跨军种、跨兵种的培养联合作战的高级军官学校。高级军官学校既然担负任职教育,教员取消教授制,改用教官制
第四,培养专业技术军官的全日制国民教育院校,现在军事特色越来越少,“大学”越来越多,就授一个工学学位的,就敢叫大学。当然这也是全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通病,部队是被染的。要学学协和,人家愣把协和医科大学改回去叫协和医学院,校名体现人品,怪不得看一个感冒也得四五点钟去排队挂号啊!我个人比较倾向以国防科技大学为班底,恢复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把海工大、空工大、二炮工大、理工大统统合进去,改成海军系、空军系、二炮系、陆军系、宇航系等,留军去民、留强去弱。再以信息工程大学为班底,重组解放军军事信息学院,合并所有的通信学院、电子学院等。三军通用兵种培养人才,不得“各自为战”搞部门办学,例如防空、雷达、军械等,全军各办一所就行,可以把海陆空同类院校合并起来。
总的来说,军事院校分为全日制国民教育的初级军官学校、专业技术学校,担负任职教育的高级军官学校,及士官学校。在名称上,全日制培养初任指挥军官的,一律称军官学校,培养士官的,称士官学校,均为正师级;全日制培养专业技术军官的,称学院,全军的为副军级,各军种办的为正师级;担负军官任职教育的,称高级军官学校,学校为副军级;国防大学作为三军最高学府,为副大军区级。
毛主席说过,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是我军一大特点。虽然我军二十多年不打仗了,但在基层一线带过兵、参加过士兵实弹演习,或者出国维和、护航、联演的军官,还是大把有的。现在的军校也是学历至上,似乎得过军事学硕士博士的,就可以当军校教师了。现在的国防大学、指挥学院,“门对门”(学校毕业到学校任教)教师占多数,讲空军战术的不会开飞机或没在空军部队当过兵,讲海军编队作战的,就在支队挂职、代职那么几月一年的,上舰还要吐胆汁,讲海军只能是纸上谈兵,抄抄外军教材“倒卖”。军事学具有很强经验特点,因此,要硬性规定军事专业课必须由教官授课。教官从一线部队遴选,实行双向流动,提高教员的任职阅历,这也等于为总参、战区级储备了联合指挥作战的高级军官。将来可以在军官军衔条例里规定,教官必须有基层部队十五年以上任职经历,授中将以上军衔的,及担任联合作战指挥的,必须具有三年以上教官履历。
对军事院校管理制度也要进行改革。一是各军事院校的归口领导单位,是军委、国防部、总参、总后、海陆空军二炮等总部、军种部,大军区军校移交陆军。二是学校人事任免、非学历教育在职生选任、毕业生分配、专业课程和教材审定、预算经费的制定、派任教官、科研立项等专业事务由办学单位负责;三是学历教育的招生、学校管理规范、职称评定、专业设置、编制员额、岗位定级、教育评估等行政管理事务,由国防部教育司统一负责。全日制院校招生和专业设置,接受教育部指导和评估。要从制度上遏制军校代培生满天飞、招生收钱的腐败漏洞。
最后,说说军事院校的级别。军校的级别太高,地方一所大学也就是厅局级,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名牌大学也就是校长书记,教育部在喊着去行政化伞下黑给了副部级待遇,不过学校级别并没变。军事院校要是正师级,那只能叫分校或者士官学校,独立建制的军官学校,起步都是副军级的,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大学更是大军区和兵团级(大区副)。所以,军校里将星闪烁,机关与作战部队、军官与士兵比例失调一大原因,就在于军校级别过高。
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前面说过了,这说说军事科学院。撤销军事科学院,军事学术、外军研究、军事政治等有军队特色的学科,转隶国防大学和其他军事院校;军史、百科、国际战略等,转隶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组建军事百科研究所,采取新华社军事部、中央电视台军事部模式,暂时军职文职混编,将来这种寓军于民的编制,应全部采取文职编制,看央视军事新闻里播音员,坐着说几年话就上尉升成中校,听一位与某播音员同年毕业的少校营长调侃“打仗的行业怎么坐在空调房里的讲话的比我操枪弄炮的还升得快呢,下辈子参军一定不选操兵器的专业”。
因此,军校级别要调整。全日制国民教育初级军官、专业军官院校,一概定级为正师级,高级军官学校定副军级,国防科技大学正军级(归国防部领导)、国防大学副大军区级。这里定的是学校行政级别,校长是可以高配的,当年刘伯承元帅就任过军事学院院长,陈赓大将还亲自办了哈军工并任校长,这是我军的传统,高配元帅、大将出马是说明军委重视,不是要给学校定这么高的级别。对于学校里的专业军官有突出贡献的,例如马伟明授予中将军衔,大家都没意见,学校里牛人比校长军衔还高,倒还说明重视人才,对去官本位、去行政化反而有利。
解释一下这个图示里通用兵种军官、士官学校,这是指防空兵、雷达兵、特战兵、装甲兵、通信兵、地空导弹兵(防空兵)等三军皆有的兵种,有全军统一办校。例如特战、陆战、空降兵就可以三合一,归在国防部办一家即可。
原定还有预备役、军官军衔制度改革两篇,由于资料整理赶不上写的进度,这里先小结一下:
习主席说:“我军总的数量规模还有些偏大”,即意味着还要裁人。要吸取前几次裁军的教训,坐在机关里的决策者拼命裁一线作战编制,保自己位置,既得利益者做裁军方案,把很多战功卓著的部队裁没了,机关倒是从三总部扩大到四总部,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这次裁员,要定下一条硬杠杠,作战部队编制,只做调整(比如步兵改特战),一概不得缩编缩人,而且机关院校裁下的人才,一律去基层部队任职。
按照以上撤并两个大军区、一个总装备部,省军区、军分区改制降格为正师、正团级的军事部,撤销县级武装部,再加撤并降格院校,可保证裁掉三十万员额,使我军总数控制在二百万左右。这样习大说的“规模还有些偏大,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和机关比例失调”的问题,就可以从个根本上得到改观。
(八) “数量庞大,训练稀拉”:预备役要转型、改制
我军预备役,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数量庞大,训练稀拉。当然这是就整体而言的,预备役搞得好的还是有些的。
说数量庞大,是有超过百个预备役建制师、旅、团(大队)。历年的国防白皮书都没有公布过我军预备役兵员总额,只能通过公开的信息做个粗略的统计。除了宁夏、西藏、青海三省,每个省至少有一个预备役师;陕西、河北、黑龙江、吉林、河南、江苏都有两个陆军预备役师,辽宁、山东更是有三个陆军预备役师。海军、空军还有若干预备役舰艇大队、预备役观通营、预备役雷达营、预备役场站、预备役地空导弹兵团等,二炮有若干预备役专用保障装备维修大队。再加退伍登记后未编入预备役部队的,估算下来,预备役总人数应该与现役军队规模差不多。这个总员额应该不算少,是一个很庞大存量军事资源。
在庞大的预备役部队中,传统的步兵、炮兵、高炮又占据绝对多数。在全国约38个陆军预备役师中,预备役高炮师占到一半,其余为步兵和炮兵师;20多个陆军预备役旅,大多数兵种又是步炮,有七个后勤保障旅;40多个陆军预备役独立团,倒是小专业居多,防化、通信、工兵(包括舟桥),也有高炮、海防等。
在陆军师该旅、炮兵师全部撤编、高炮改防空等大趋势下,预备役还保留大量的步兵师、炮兵师、高炮师,是很不合理的。未来信息化、联合作战中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用老旧武器训练出来的预备役兵员,战时即使补充到现役部队,也是打不了仗的。
说训练稀拉,是指预备役部队,大多数是“架子”,即有编制见不着人,“空转”居多。这个现象表现在很多方面,简单概括一下:
一是人员难到位、训练时间难保障。虽然说按规定,预备役部队每年要拉出去训练二三十天的。但现在是市场经济,企业都要讲效益,预备役大多是青壮年的,单位骨干,不要说私营企业,就是国营企业,离岗那么长时间出去训练,出去的是时间,损失的就是企业的钱钱,这个经济效益与国防效益就不好弄。大道理都懂,轮到哪个企业身上,就容易“糊涂”。农村更糟糕,人户分离,大多数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与家人都难得见一面,有的甚至几年都不回家,就是编入预备役,人影都见不着,哪里还谈得上训练?
二是训练水平低,与现役部队差距太大。庞大预备役部队,各级主官还是现役军人,主要负责训练及日常事务。这些人也不乏有从野战部队调来的,但因预备役与现役部队兵器存在着代差,而且还是现役部队淘汰下来的,年长日久操持这些兵器,现役军官业务技能难免“退化”,再加带着一批“业余军人”操练,训练水平可想而知。更何况现役部队实兵实弹训练已成家常便饭,换装也很快,有些信息化装备预备役部队根本见不着,而预备役有时一年都轮不上一次打实弹,即使难得练一趟把式,也只能聊胜于无。
三是人们国防意识不强,预备役不受地方重视。经济建设为中心,小学生都知道;GDP至上,各级领导明白得很,国防嘛,口头上不能没有,做起来那就……看电视新闻即可知,地震、洪涝、台风、山火来临,往往是现役军人、武警的冲在前。按理说抢险救灾,就地召集预备役,应该是可以最先到达一线救灾的,可实际很少看见预备役。原因就除了前面说的,还有在预备役登记的退伍军人,对安置、补偿等政策有意见,或者当地落实政策不到位,心里本来就存着一肚子气,不上访就算不错了,再尽义务就没那个积极性。预备役关键时刻用不上,地方政府也就不积极,形成恶性循环。
其他还有诸如训练经费难保障、训练设施缺乏等等,不再一一列举。
不能因为眼下不打仗预备役就可以随便糊弄,要使预备役真正成为国防的后备力量,就要对预备役从体制到训练进行改革,目标就是让预备役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防后备军,而且要招得来、拉得出、上得去。
一是借鉴国外经验,对预备役进行分类管理,区分在编预备役和志愿预备役。第一类在编预备役,是退出现役二年内的可随时征召加入现役的预备役军人,这一类预备役军人不需要再编入预备役部队,战时则直接补充到现役部队;第二类志愿预备役,是退役二年后或者其他志愿加入的预备役,这一类预备役军人视情况,编入或不编入预备役部队,但需要每年组织训练,不训练就与普通老百姓没两样了。
这里就可以看出义务兵役制度的好处了,每年可以为预备役提供几十万退伍军人,如果全部采取志愿兵制度,退出现役都是干不动的,预备役的来源只能是非行伍出身的志愿者,培训难度大和花的钱更多。所以,我们国家的义务兵役制和保留一定规模的常备军,是必须的。钱不足先用旧装备维持,即使是训练出来的义务兵退伍后编入预备役,也比训练一个编入预备役的普通人要少花很多钱。军队的规模要与财力、国防需求相适应,现役与预备役之间要做到平衡,兵之国之大事,不能不看国情就与“国际接轨”。
二是要改变预备役组训方式,预备役军人应近编入现役部队的相同或者相近专业进行训练,战时即可征召直接补充到现役部队,这应该成为预备役的主要训练模式。与过去操一把五六式、发几颗手榴弹,经粗粗培训就可打仗的年代不同,随着现役部队高科技兵器增多、换装频率加快、训练模式改变,退伍三五年后,不经过补充培训和正儿八经演练,战时补充进现役部队也可能成为白丁。因此,预备役建制部队的训练,最好能与现役部队组合,总参每年组织现役部队的重大演习时,应该把现役与预备役协同或兵员补充再投入战斗的内容考虑进去,为现役与预备役同场竞技提供平台。
如海军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就将海军退伍军人直接编入支队的预备役,每年召集上现役舰艇训练,就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值得推广。
东海舰队探索主战舰艇预编预备役人员快速动员模式百余复转军人与现役官兵混编演练
.cn/jfjbm ...6/content_80870.htm
在建制上,直接编入预备役人员的现役部队,可在军师一级司令部设一个预备役处科或者教导分队,负责预备役兵员的召集、编组、培训等事务。让预备役与现役对接训练,不仅可提高预备役训练水平,也省去为预备役专搞一套老旧装备的费用,有条件的还能采取“学分制”,便于预备役兵员选择合适的时间参训。
三是裁撤、压缩预备役建制部队。大部分预备役编入现役,即意味着要撤销相应的单独设立的预备役建制师旅团,撤编后可将预备役部队中的现役军人充实到现役部队,加强对一线部队的建设。如此,像陆军预备役步兵师旅、炮兵师旅,大部分可以撤编;预备役高炮师约占到陆军预备役师的一半,数量太多,大部分省市缩编后,保留一到二两个预备役高炮团即可,一个地级市(区)编制一个营,缩小规模。只有在有“防番” 需要的新疆、西藏、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可保留预备役师旅建制。
四是预备役转型,在撤并步兵、炮兵、高炮等预备役部队的同时,组建作战支援、作战保障等新型预备役部队。常编预备役部队主要作用在寓军于民、军民融合方面。在防震救灾、抗洪抢险、防化防爆、物流运输、医疗救护等方面,组建预备役部队既可为战时应急转入现役提供储备,平时也可以作为地方政府的应急救援力量。根据当地企业资源,在企业中组建预备役通信、运输、网络、维护小而精干的预备役营,直接归属于当地武装部。还可以遴选当地医院中的骨科、伤科、烧伤科、全科医生组建预备役“架子医院”,战时或者发生灾难时,经紧急召集实施救援。这方面,二炮在全国航天系统遴选几百名专业人才组建专装维修大队,每年召集集训一次,跟着导弹旅训练,提供伴随保障,效果就很好。
按实战要求快速集结练兵打仗第二炮兵240余专家型预备役军官锤炼伴随保障作战能力
http://news./reserve//content_4508904.htm
五是立法。对预备役兵员的参训,要有立法保障。既要确定预备役军人的义务,必须遵守按时参训、征召时转入现役的义务。同时,也要对预备役军人享有权利做出保障性规定,对所在单位应承担义务作出强制性规定,禁止因员工参训扣工资、解雇,否则要予以惩罚。
总的来说,就是裁撤大部分陆军预备役步兵师、炮兵师、高炮师等,压缩传统兵种的预备役建制部队的规模,采取有现役部队管理并与现役部队通常训练的组训模式,同时组建寓军于民的新型预备役部队。
根据我军现在230万的现役军队规模,保持与现役相近人数的预备役兵员,是能够满足国防需求的。以退伍后在编两年预备役计,每年60万退伍军人和武警,就有120万在编预备役;再保持80万到100万志愿预备役,对付局部战争或者解放台湾这样规模的作战是够用的。另外,别忘了我国还有800万基干民兵。(《2008年国防白皮书》的数据)储兵于民,现役身后的强大预备役,也是对潜在敌人的一种强大威慑。
(九)部队没人当排长,机关兵忙着“刷履历”:改革军官军衔
了解部队的人知道,现在基层一线连队,找不到人当排长。目前解决方案是两个:一是让刚从院校本科毕业的中尉副连“低就”排长;再一就是让老士官“代理”排长。相比较,“代理”排长效果更好,很多士官是从战士、班长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从中优选素质好、管理能力强的士官任排长,也能服兵心;而刚脱红牌牌的“学生兵”,自己都还没啥“兵味”,一下子管二三十号人,真有点“赶驴子上架”,难以赢得兵心。尤其在导弹、坦克、炮兵、通信、雷达、装备维修等有技术含量的兵种,不操弄个一年半载的,装备都玩不转,怎么组训、指挥,“学生官”基本的任职能力都不具备。
排长是我军级别最低的军官,按军官条例规定,中专或者大专毕业的初始职务就是排级军官。而目前全军本科以上学历的军官已达84%。根据《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未来军官学历要全部达到本科,因此大专、中专学历的军官来源会越来越少,因此军官军衔条例应该与时俱进适时修改。
再有一个,现在当兵的,都削尖脑袋往机关、大城市跑,基层、偏远的部队少有人愿意去。我认为,一个没在基层干过,没当过连长、营长这类最见带兵能力职务的军官,是不可能带出有战斗力的部队的。尽管,总政也有规定,对军官晋升有在基层一线部队任职的要求,但执行起来往往就“下有对策”。最常见的是,从机关下到基层部队任职一年半载“刷”履历,有“关系硬”的下去与升职可以同步;更有些首长“身边人”,基层没呆过一天,所有的基层履历都是靠“刷”出来的。
这样的风气,对部队极其有害。一是伤了基层部队指战员的心,在一线建制部队管着几百号、上千号人的,一年365天面临战备、训练、演习、安全、检查等,还有落实数不清临时来的这个任务、那个指示的,还不如机关“小白”下来“刷”一下,长此以往谁还愿意带兵,没人愿意带兵部队如何打仗?二是助长了不正之风,破坏了部队风气,按军官条例规定,我军营长以上的校级军官任职年限一般在四年,大校正师职以上为选升。有不少部队主官位置,基本上一两年一换,相比较军事主管稍微稳定些,政委一职干两年就算长的。主官换的那么勤,就是腾出位置给下来刷“阅历”的,这些人还大多是领率机关里的“身边人”,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兰州军区属下的步兵师旅主官,以五年到八年为一个时段,看看期间换了几任,尤其是政委,最夸张的是半年一换,谁能相信这个部队能搞得好?三是破坏了部队建设,更是没了长远发展规划,一任主官干一两年就走,不会有心思抓部队建设,要干也是短期能出政绩的“亮点”,对那些谋部队长远发展、提高战斗力基础的事,有心也无力。这种害部队的风气,必须有制度上的硬性限制。
所以,军官军衔条例应该修改,是针对上述问题的,修改的内容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部队现役军官初始学历大多数为本科生的现状,也为了院校毕业生有更多的基层部队任职期限,打好基础、接好底气,增加发展后劲,调整院校毕业生的首次授予军衔等级。即中专、大专、本科的初始职务为少尉排级军官,对学历相对高的军官在晋升年限上做些补偿,如晋升中尉本科毕业的为二年、大专为三年、中专为五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首次授予军衔为少尉副连;博士研究生毕业的,首次授予军衔为中尉正连。这样就可以使院校毕业生在连排级任职,直接在基层摸爬滚打,学习如何带兵,走好在部队生涯的第一步。
其次,调整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现行军官军衔条例是一职对应两级军衔,如“正营职:少校、中校”、“副团职:上校、中校”、“正师职:大校、少将”;修改为部分职务对应三级军衔,如“副营职:中尉、上尉、少校”、“副团职:上尉、少校、中校”、“正师职:中校、上校、少将”。这样做的理由,一是随着部队推行旅营、军(副军)旅等“偏平化”体制,正团、正师职位置减少,一职对应三级军衔有利于保持中下级军官的稳定;二是有利于推行军官制度的职业化,例如副团到正团对应有五级编制军衔,就可以任职二十年以上,基本上就可以在团职岗位上干到退休,这样就会大大减少团营职军官退役的数量,反过来也减轻了地方安置的困难;三是团职岗位就可以干到退休,既可以减少对师职的需求,从根治眼下“师职大校满天飞”的现象,提高我军军衔的含金量。
第三,重新划分勤务类别,即区分战斗勤务、高危勤务和非战斗勤务三类,以确定执行不同勤务的晋升年限。军队执行任务,按现行条例的规定,主要区分战斗勤务和非战斗勤务,执行战斗勤务是可以提前晋级的。但在非战争期间,没有战斗勤务,只有非战斗勤务,这个区分显然与新形势不符。随着周边局势的紧张,国家安全利益的全球化,陆海空三军都有既不同于战斗勤务也有别于非战斗勤务的高危勤务。例如陆军有反恐、维和、边界摩擦等;海军有护航、拦截和对峙等;航空兵有防空识别区巡航、驱离等。以及海外撤侨、高海拔、高湿地区执勤等,执行这些勤务生命受到危险和身体受到伤害,与非战斗勤务有显著的区别。以往用立功受奖或者特殊照顾的办法解决,前者容易降低军功严肃性,后者随意性太大。因此,总政治部应制定实施细则,区分三类勤务,对于任职期间累积执行高危勤务满若干年的,可以缩短任职年限晋升,这样可以吸引有志军人奔赴高危岗位任职。
第四,增加每级职务的任职年限。现行条例规定中尉以下的是三年,以上的是四年,建议尉级军官任职年限为四年,校级以上的军官为五年。这个调整,一是提高每一岗位的任职年限,有利于熟悉任职单位,按照规律一个连长真正要熟悉部队需要一两年时间,真正干出名堂再要两三年,而一个团级以上单位,两三年可能刚刚找到感觉,时间太短不利于部队建设,也不利于本人任职经验积累;二是增长一般任职的晋升年限,可以拉开执行不同勤务的档次,例如校级军官一般晋升年限为五年,执行战斗勤务的为二年,执行高危勤务的为四年,将职务与执行的勤务挂钩,有利于遏制混日子的“撞钟”现象;三是我的一个想法,取消大校军衔,改为三等九级军衔,即每一等都是“少中上”三级,理由么,是现行三等十级,尉、将军级都是三级,就校级搞四级,很突兀、也不对称;而中国传统数字“九”已是“满”,古代官员品级虽是十八级但也用“正从”限制在九品,军衔制还是遵从一下传统的好。
第五,限制缺乏特定任职资历军官的晋升。一是限制“机关兵”晋升,对于长期在机关任职,无基层长期任职经历的,在职务晋升上要作限制,在总部机关的中校正团职封顶,在大军区、军种以下机关的,中校副团职封顶;二是防止“刷履历”,对晋升副师职以上的军官,要求有八年以上团级以下一线部队的阅历;三是对将官要求有多军兵种、多种岗位的任职经历,要求担任军职以上的,须有非本军种一年以上的任职阅历,其中担任联合作战指挥的,还须有三年以上军校教官任职资历。
对于新旧制度的衔接,可以保持原有薪水待遇不变,晋升新职务新军衔以后按新办法处理。当然,最好是借普调军人薪水的机遇执行新制度,阻力就更少了。
(十)不得不说的第二炮兵,赶紧“瘦身”
在前面谈军种的帖子里,避开了第二炮兵,现在觉得不妥,因为第二炮兵存在的问题很大。这些问题不揭示出来,会危及国家安全,循“匹夫有责”的古训,也得涂几笔。
担负核反击作战的重任,是第二炮兵单独成军的唯一原因。从成立之初,就被作为战略导弹部队,直接受中央军委领导,一路走来备受关爱,直至今日与海空军并列,二炮自喻是“独立军种”而非兵种,有一年该部搞知识竞赛答“兵种”的还要被扣分。
九十年代后,台独势力膨胀,两岸频发台海危机。因为八十年代后的一段“忍耐”期,整个国防建设停滞不前、军队经商马放南山,两岸陆海空三军装备对比基本都是对岸占优,大陆唯有的绝杀优势就是二炮的常规地地导弹。为了遏制对岸台独分子的疯狂冒险,大陆这边屡屡打出“二炮”牌,或者故意“泄露”浙、闽、粤有导弹发射车“异动”,或者就干脆对着台岛周边发几颗压压对岸的“羊癫疯”。要说来,这还有很有效果,台独分子都是玩口水的“软蛋”。二炮也就此加入“常规作战”行列,常规导弹获得了迅猛发展,有一段常规发射旅甚至占到近三分之一。因为有了“核常兼备”,二炮很豪迈的喊出了“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口号。
问题也就这样出来了,原来的二炮是“战略导弹”部队,封闭运行,一门心思管好大杀器,两头不问“常规战”,只管一件“核反击”,这才保了几十年国运安安全全。现在好,“核常兼备”的二炮一脚踏进常规战,“抓住机遇”开始拉架势,战略导弹一块,常规导弹一块,再猛扩工程保障部队这一块,工程兵团全部扩建为旅,还接受了总参一个工兵旅,凑起来组建了副军级工程兵基地,把总参的活、出国维和的活也揽下了;特战兵、技侦、无人机部队没有的组建、有的升格。甚至后勤部门都要整成大军区的模样,本来二炮部队都在山沟沟,京城的头头脑脑301医院保障一下即可,人有我无那还行,愣要把本来要撤编的262医院接过来扩建成二炮总医院。终于与海空军大军区齐平,精干的二炮由此扩展成臃肿的“胖子”。
这里不禁有疑问了,二炮由战略导弹部队向“核常兼备”的转型,由“瘦子”扩成“胖子”,核反击作战这一块还能“万无一失”吗?这当然不是否定“核常兼备”,战术导弹作为远程精确打击兵器,我军必须拥有,但是否一定要归在二炮,这是值得推敲的。
在技术和指挥上,战略核导弹与战术导弹无论是发射还是保障,有根本差别,最显著的是战术导弹不涉核,可在常规作战中先发制人发射;而战略导弹就不同,由于我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核弹必然是在遭受核打击的严酷条件下反击发射。所以,战略导弹及核弹头,其监制、验收、运送、储备以及战备值班、弹头安装、发射程序解码、通信联络、防核化、发射井、发射场坪、机动道路等的每一个环节的安全要求,极其苛刻,连日常保密的密级都完全不同。这些要求概括起来,就是周总理当年送给二炮的十六字诀,即“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二炮现在铺摊子、拉场子,人越弄越多、机构越设越大,非要把一个“精干壮汉”弄成“肥大胖子”。“核反击作战”不再是唯一的中心任务,很令人担心啊!一个领率机关分了心,核弹出了点问题怎么办?万一的万一那天要核反击了,还能不能做到“万无一失”?这可是绝没有“后悔药”可吃的,作为大国的“镇国之宝”,二炮是决不能出问题的。为防患于未然,必须恢复战略核弹的封闭运行体制,二炮还是回到老本行,专心一意的管好共和国大杀器,就不要再“核常兼备”,赶紧瘦一下身,恢复“战略导弹部队”的名分。
所以,应将“核常兼备”中隶属二炮的战术导弹旅剥离出去,另行组建正军级战术导弹兵部,归属在陆军,组建若干地地导弹师,一师辖四个导弹发射团,一个发射保障团,作为常规作战中的陆军的支援火力延伸。陆军曾于1997年后,在南京军区和广州军区分别组建过两个DF-11导弹旅,人称“小二炮”,因人才培训、装备采购、装备保障等要另起炉灶,因经费不足,在台海局势缓和后,于2010年转隶给了二炮。作为大陆国家,陆军的战术导弹是有需求的,将战术导弹配属陆军,也是合乎情理的。
其余的战略导弹,包括中远程及洲际弹道导弹和射程2千公里以上的巡航导弹,都归第二炮兵,就管核反击作战和弹道导弹打航母等的战略性作战任务。其实,随着我国第二代战略导弹核潜艇进入战备值班,以及不久后第三代战略导弹核潜艇进入现役,海基核反击作战能力获得质的飞跃,海陆两位一体的核反击力逐渐平衡,对二炮的倚重有所减弱。
因此,建议将二炮作为一个独立兵种,定位为副大军区级,属军令政令合一建制,亦编制在陆军序列,与弹道导弹核潜艇一样,受中央军委直接指挥。这样二炮不仅可以专心一致,还可以把一大堆不需要封闭运行的通用保障勤务,甩给陆军,同时也便于利用陆军的作战保障系统。例如公路机动时要支援保障的,可以由陆军派出舟桥、侦察、特战、陆航、野战防空等分队,无须二炮再重复建设这一套体系。通过军种内的协同解决问题,能保障第二炮兵的精干、高效,由此确保我国陆基核反击作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由此,我也很赞同空军提出的“空天一体”的战略,“反导”由空军担纲,二炮就不要参乎了,防空反导“空天一体”,在兵器上要好兼顾。如果再研制隐轰,可装核弹,具备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核反击作战能力,就更爽了!
发表评论:
馆藏&2330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有多少武警部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