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你知道安利吗知道天主香这个教派吗?

天主教等教派的区别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天主教等教派的区别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转】佛教、道教、儒教、释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这些教派到底有什么关系?是否有层次...
问:佛教与道教[一贯道]之区别?
上人:佛教就是佛教,道教就是道教,一贯道就是一贯道,名词不同就已经区别了嘛!
问:道佛是否一家?
上人:中国人和美国人是不是都是人。&
问:佛教、道教、儒教有什麼分别?它们是不是一样?
上人:一个小学课程道德,一个中学课程道德,一个大学课程道德;大学课程道德就是叫你皈依佛法僧三宝,不要把三宝忘了,中学就叫你皈依你自己的精气神,不要把精气神耗散了,初学的呢,就叫你把人道好好尽圆满了它。
问:道教和佛教有什麼不同呢?
上人:道教只是一半,佛教是究竟彻底。你明白佛法,不明白道教,这谈不到真明白佛法。明白道教,你不明白佛学,那只是一半,只是走一步、二步,一个开始。&
问:佛教与道教的区分在哪里?
上人:那你说老年人、壮年人、青年人有什麼分别,儒、释、道是一家,但一个是小孩子,一个是中年人,一个是老年人,他们能懂彼此的思想吗?
问:佛教界称道教的玉皇大帝就是佛经上忉利天的天主释提桓因,但道教并不承认。他们说玉皇大帝及一切大罗金仙皆在轮回之外,且亦绝不可能在欲界,亦未同阿修罗敌对,请问上人究竟如何?
上人:这个问题是打不清的一个官司。世俗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个法师难断宗教事。这宗教,各说各的第一,各说各的道理。其实都在那儿隔靴搔痒,盲人摸象。究竟玉皇大帝多高?多肥?是什麼颜色?他们知不知道?我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我相信都是没有什麼凭据的。
——摘自《金刚棒喝——宣公上人答问录》
第二欲天就是忉利天,这忉利天是梵语,翻译过来叫什麼?不知道?就翻译一个「不知道」好了,就叫不知道天。不知道天就是三十三,梵语叫忉利,翻译过来叫「三十三天」。怎麼叫三十三天呢?因为帝释在中间,这帝释天是在中间住的。这个帝释就是〈楞严咒〉上那个「因陀罗耶」,也就是天主教、耶稣教,他们所说的那个天主;中国人叫他玉皇大帝;在《书经》上叫他上帝——「斋戒沐浴,以事上帝」,你斋戒沐浴了,就可以侍奉上帝。
——摘自《十法界不离一念心》宣化上人讲述
你们不要认为生到天上,就有保险,不修行坐禅,照样要堕落三恶道中。就是释提桓因(基督教称为上帝,道教称为玉皇大帝,天主教称为天主)也不能例外,照样去投生。
——摘自《妙法莲华经(法师功德品)》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天以自然为义,以业力所感,而现出来三十三天。
&&&「忉利天」是梵语,翻成中文就叫「三十三天」。这三十三天不是由底向上来数的: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合到三十三层,所以称为三十三天。而是东边有八天,西边有八天,南边有八天,北边有八天;这四八共三十二,分布在第三十三天的四边,而它在中间,这叫三十三天。
&&&三十三天的天主叫帝释。这帝释在佛教里头,只是一个护法。
&&&《阿弥陀经》上所说的「释提桓因」,就是这个帝释;在〈楞严咒〉里边所说的「南无因陀啰耶」,这「因陀啰耶」也就是帝释天。他虽然在天上做天主,但是在佛教里只是一个护法;他不单不能做主,而且连坐的位置都没有,只是在门口站着。这位天主,就是一般人所谓的「万能的上帝」。
&&&不错,他是万能的,他不只管天上的事情,也管人间的事情。但他和我们人间的人没有什么分别,为什么?他也有淫欲,也有饮食,也有睡眠这三种欲念,只不过他轻一点,没有我们人间的人这么重。我们人间的人,在饮食方面,几天不吃饭,就饿得受不了;几天不行淫欲,也就觉得很不自在;几天不睡觉,那更觉得精神不够。可是这位帝释,就是一百天不吃饭也可以,两百天也可以,三百天、一年不吃饭,都可以的;一年不睡觉,也可以的;一年没有淫欲,也可以。虽然这样,不过,他还是没有断欲。
&&&忉利天人的寿命是一千岁。以我们人间的一百年,做为忉利天的一昼夜。你想一想:他的寿命虽然一千岁,但是比我们人间多多少年?
&&&忉利天有八万由旬这么大,城池的墙壁是七宝造成的,光是城池就有六万由旬。忉利天天主所住的城叫善见城,所住的宫殿都是用最名贵的宝贝造成的。所以他生到这个地方,就不愿意走了,而愿意在那儿做天主,也就是这个道理。他的前后左右、四维上下,都是珠宝,房子也是珠宝造成的。这么美丽的地方,这么美丽的宫殿,所以他的欲心也就不会停止,以为这样就满足了,可以在那里安然享受天福。他认为这是最快乐的地方,所以希望一切众生都生到他这个天国,他的世界。「我的世界是这么快乐的一个世界,谁欢喜来,我都欢迎的!」因为他很欢迎一切人到他这里来住,他认为他是很慷慨;但他不知道他自己的生死不能了,也就因为贪着这种快乐。
&&&那么讲了半天,这个天主是怎么做的?是不是从地下往上升,先做地主,然后升做天主?广州有个风俗,家家都供奉地主。是不是由地主升做天主呢?或者由地主做人主,再由人主又做到天主呢?不是的。那么是怎么做天主的呢?
&&&在迦叶佛时,这位天主原本是个女人,所以你不要以为他是什么不得了的。这个女人发心为佛造一座塔庙,她是什么因缘发起这个心呢?因为她看见一座破庙,已经没有屋顶,没有天花板了。这破庙里有尊佛像,每逢刮风下雨,就会把这尊佛像所贴的金面,从脸上一道一道的冲下来。她一看,就生了一种难过的心:「哎哟!这佛像已经都脏了,现在又被风吹,又被雨打,啊!这太不好吧!」于是她发心要把这座庙修造好。
&&&她想造庙,但自己又没有钱,于是就找她的朋友亲戚,说:「我现在要造庙,但没有钱,你们大家可不可以帮我的忙呢?你们有亲戚就找亲戚,有朋友就找朋友,我们互相做一件慈善的事情,把这座庙修好。」她的亲戚朋友说:「可以,我们大家互相合作来造一座庙。」这么一找,恰恰就找了三十三个人--她是其中的一个发起人,另外又有三十二个,这三十二个大约多数是女人。这在历史上已不可考,也考察不出来了。若有男人,也很少的。因为男人呢?以为自己了不起,不欢喜造庙,说:「这个让女人去做。」所以就由三十三个女人把这座庙造好了,又造了一座宝塔。大家都拿出一点钱,共同拿出所有的力量来造庙造塔。
&&&塔庙造完了,这三十三个人的生命结束之后,全都生到天上去了,每一个人有一层天,所以三十三个人就有三十三天。而这三十三天的中间就是忉利天天主——帝释。这是忉利天的由来。
&&&「天」,是什么意思?没有意思,要是有意思,就不叫天了。为什么没有意思呢?天以自然为义,「自然」就是它的意思。也就是由这三十三个人业报,他们的业力所感,而现出来的这种天。要是没有这三十三个人,这三十三天也没有,所以我说没有意思。你若想到那个天上去,那才没有意思,所以我们不要到那三十三天去。
——摘自宣化上人法宝网-《地狱不空》
《起世界经》云:“佛言,我谴二圣,往震旦行化,一者老子,是迦叶菩萨,二者孔子,是儒童菩萨。”可见三教本来同源!
延寿禅师说:“但有利益于人间者,皆是密化菩萨。”——《安士全书》
儒释道三而一,一而三
佛教和儒教所不同的地方是,一个提倡世间法,一个是出世法;可是出世法是由世间法而达到的,并不是离开世间法而有出世法。
孔子是中国空前绝后的大圣人,是先知先觉者,他有相当的来历。孔子为什么生在中国?本来孔子前生是佛教里边的水月童子,也就像善财童子一样;而中国的老子──道教的祖师,就是佛教老迦叶的化身。孔子是水月童子化身;颜回呢,就是佛教里头的明月儒童化身。
为什么迦叶祖师化身成老子?为什么水月童子化身做为孔子?为什么明月儒童化身成颜回?这就是因为佛教大乘根性的因缘到了中国,所以这一班佛教的菩萨就争先恐后地到中国,为的就是给佛教开路。他们把佛教的马路先修好了,那么等佛教传到中国,这一些大乘根性的人就容易接受。不然,佛教传到中国时,一般人也没有学道教,也没有学儒教;那么佛教虽然高深,也没有人懂,也没有人接受,是很费力的。于是老迦叶也不辞辛苦,先到中国化身做老子。怎么叫老子呢?因为他一出生头发也白了,胡子也白了,一出生已经就老了,所以叫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老聃,他到中国来,不断地努力提倡道教,而不说是佛教;水月童子呢,就提倡儒教,就这么开了两条平坦的道。所以等到以后佛教传到中国,就水到渠成,很多人都接受佛教的道理。中国的儒教就譬如小学的学生刚刚入学门,所研究的都是小孩子容易懂的道理。那么以后就升到中学,中国道教的道理就譬如中学的课程。中学读完了,就要读大学,那么佛教的课程就是大学的课程,所以儒、释、道三教是三而一,一而三。小学是为中学预备的,中学是为大学预备的,大学是为所有想要深造学问的老百姓而预备的,所以有小学、中学、大学。佛教可以说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一所大学。
虽然这所大学在这儿,但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进大学,还有很多人连字都不认识的,所以有很多人不认识佛教,不知道佛教是什么,也就是这个原因。因为虽有小学也有中学,可是所有的小孩子不一定都能进得小学;所有该读中学程度的学生,也不一定完全会进中学,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在中国来讲,儒教是小学的课程,其他的宗教可以说都是中学的课程,而佛教是包罗万有,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所以说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佛教的大学。那么其中不认字的人、不能进大学、不能进中学、不能进小学的人还是很多。
儒教的孔子也有五眼六通,他也具足相当的智慧,智慧渊博,所以孔子出生的时候有麟吐玉书的祥瑞之相。孔子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他说我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志要学习了生脱死的法,可是虽然有这个志气,还没有真正下决心。
「三十而立」,等到三十岁时,才下了决心,一定要修行了。
「四十而不惑」,等到四十岁的时候,他一切的怀疑、疑惑、迷惑都断了,所以说不惑。不惑就是不动心了,也就是孟子说他四十不动心一样的道理。什么事情不动心?财、色、名、食、睡不动心了。财,他也不贪,适可而止;色,他也不贪;名,他也不贪;食,好东西他也不贪;睡,也不贪睡觉。不惑,也就是不迷惑了,般若智慧现前了。
「五十而知天命」,等到孔子五十岁,真正得到宿命通了。这个天命也就是宿命通,他能知道做人的生命哲学是什么;也知道人的宿命──人的过去生是怎么回事。
「六十而耳顺」,等到六十岁时,他有耳顺的功夫了。耳顺,在一般世俗人所讲,可以说是有天眼通、天耳通了。一般世俗人说千里眼、顺风耳,也就是天耳、天眼的作用。
「七十而从心所欲」,等到七十岁了,他得到了漏尽通。得到漏尽通,那么这时他的工作完成了。他为了把佛教的路给铺好,所以要讲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八德;又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目;又讲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这三纲领,把佛教的路给开了一半。
格物,什么叫格物?我们一般老学究、老读书人都懂的,就是要把自己的物欲革去,革除你的习气毛病,你的妄想。这物欲就包括你的嗜好,包括你所放不下的东西,这些都是一个欲,都要革除去。你能革除物欲,然后你的智慧才能开朗,才能现前,所以要致知。致知又要诚意;你诚意了,然后就正心;你能正心,然后修身。你心若不正,身就不能修,意若不诚,心也不能正,这是一套的,一步一步的。身修,然后家也齐、国也治,这就是孔子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目可以说包括世间法和出世法的意义。
不过儒家只知道世间法,而不注重出世法,所以它是个小学;它讲五伦八德,兄弟父母祖有五伦,八德就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就把佛教的路给铺了一半。道教呢,又把佛教的路铺了一半;道教就叫人去欲断爱,不过没有像佛教说的那么肯定,道教说: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三者既无,惟见于空。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
  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的这个神是好清净的,可是人这个心就不老实,像只马猴,跳上跳下,向南跑向北跑,所以说「心马意猿猴」,心像匹马,意像只猿猴,它是不老实的。「人心好静,而欲牵之」,人这个心是好清净的,可是欲念在那儿牵着它,叫它不清净。「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就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惟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等到这个「寂无所寂」了,欲岂能生?你清净到极点,澄清到极点了,自然就没有欲了。「欲既不生,即是真静」,这就是一个真正的清净。
佛教和儒教所不同的地方是,一个提倡世间法,一个是出世法,这出世法是由世间法而达到出世法,并不是离开世间法而有出世法。
所以一般人都赞叹孔子,无论是他的学生也好,或是一般的社会人士也好,都说他德配天地、道贯古今,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博学多能,学的也多,能力也广。
所以各位学佛法的人,先要把道教、儒教的道理也弄通了,然后你对佛法的道理,自然就迎刃而解。
──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宣化上人讲于金佛圣寺
学生:我是犹太教徒,但上人所说的世界五大宗教之中没有犹太教,我想知道佛教中如何能与犹太教合作?
上人:犹太教就是佛教,天主教也是佛教,不过换汤不换药,换名不换意。我拿什麼宗教都不是宗教,认为只是人性的变化。所以我见到什麼宗教,我就是什麼宗教。
问:佛教和天主教有什麼不同?我不了解,请上人解释。
上人:解释来做什麼?你喜欢天主教就去信天主教,你种那个因,就结那个果。你喜欢佛教就去学习佛教,这是随你自己的喜欢,种什麼因结什麼果。他们同不同,都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信耶稣教的人知不知道耶稣有三年失了踪?谁也不知道他到什麼地方去了。那三年他就是到印度去学佛法,所以他所学的佛法,是升天--天国乐园。这就和《弥陀经》的道理是差不多的。就是耶稣,他也是佛教的一部份。他用那种方法,教化那一类的众生,究竟都要返本还原,人人都要成佛的。这个情形,有很多人不知道的。他就是佛教里头的一分子;他也是个佛教徒,不过他教那种不想承认自己是佛教的人,他就不讲佛教。
——摘自《佛根地》上宣下化老和尚佛七开示于1975年美国奥立岗州
什么叫自在天身?即是天魔外道。我坦白地对大家说,这自在天身就是天主教、基督教的天主。大自在天王也是属于这类的宗教。他们的贡高我慢简宜不可思议,他们说没有佛、没有法,也没有僧,毁谤三宝。自认自己是最高无上,不可一世。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因为他们太自在了、太快乐了,的确是自在天身!但观世音菩萨并不见怪这类的众生,他们的机缘成熟了,一样为他们讲解佛法,令他们转迷成悟,归本还原。
——摘自《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婆羅門是印度的一種外道,這種外道是修清淨行的,他們也吃素,不吃肉,也講修道,沒有男女的性行為,所以又叫淨裔。淨是修清淨行,所謂清淨就是男女沒有性行為;如果要是有性行為,那就不清淨了。這個婆羅門也修這種遠離的法門,不過修來修去不得其要領,沒有得到究竟的道理。這是印度一種古老的宗教,即使到現在,印度還有很多這種宗教。好像瑜伽,這都是一種婆羅門教所傳出來的。婆羅門教在中國來講就是道教,也是修清淨行的。
——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宣化上人
一切宗教都是佛教
我才说一切宗教都是佛教,它没有超出到佛教的外边去,因为佛教是包罗万象的。佛法是具足一切法,佛教也具足一切教;佛教里边也产生一切教,这一切的宗教,都是由佛教而产生出来的。那么既然由佛教产生出来的,将来还是还归于佛教。它从此地生出来的,将来还是到这个地方来的。所以现在你不要问他,你是甚么宗教?你是信天主、耶稣?无论信甚么宗教都没有跑出佛教之外。所以,祗管你信去。你信来信去,你走来走去,一定要回来的。所以你看这有多大!佛教也是这样大的,佛法也是这样大。虽然说无法可得,但是还没有一个法不是佛法,没有一种法不是佛法。所以又有甚么法可得呢?
——摘自《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孔、老、佛、耶、回這世界五大宗教,說起來是五個,實際上是一個。怎麼說是一個?在佛所說的法,一切法皆是佛法,所有一切宗教的法門都包括在內了。無論你是天主教、耶穌教、回教、道教、是孔子(儒教),總而言之,都包括在這一切法之內,都沒有超出一切法。無論哪個宗教也不能說它沒有法,說它在這一切法之外,一切法之外根本就沒有一個法。一切法皆是佛法,皆不可得。沒有!一切法已經沒有,這個才是真正到家的話。不是說,我有一個方法來騙騙你,我有一個什麼好的東西給你吃,沒有的,什麼都沒有的。本來沒有,又怎麼能知道本來什麼也沒有呢?六祖大師說過:「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就沒有,你要到什麼地方去找塵埃呢?都沒有,那你找什麼塵埃?你要是有一個東西,那就會有塵埃的;因為沒有,塵埃也沒有地方染污它了。所以這一切法皆是佛法,明白道理的人,知道一切法都是佛法。
但是法又有是法、非法;有究竟法、有不究竟法;有善法、有惡法。修行必須要修究竟法,就好像走路一樣,你要是有飛機,想從美洲去歐洲,一定能夠到的;你要是走路,從美洲走到歐洲,你說要走多久啊?除了在陸地走路外,還要經過海路的辛苦。到海邊的時候,必須要坐船,船也走得很慢,就要花很長的時間。可是你要是坐飛機,就會很快的。這就是比方修不究竟法,你必須要修很長的時間,才能到你的家裡邊(成佛);你修究竟法,就很快到你家裡邊。不究竟法是什麼呢?就好像所有的一切外道法。不錯!修也是有一點好處,但是慢。而究竟法就是依照佛法去修行,這是究竟法。
——摘自《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宣化上人讲述
※ 本博资料 欢迎翻印 转载流通 功德无量 ※
【莲池佛地 】空间欢迎您!
你可能也喜欢
百度空间,让世界发现你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瓦哈比教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