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羲王紫薇石油公司什么工作

中年时的李光羲与母亲
他的父亲因长期积劳成疾不幸去世,年仅54岁。
他的母亲连续遭受丈夫、二哥和小妹去世的精神打击。李光羲决定弃学就业,接替父亲的工作来养家。
是母亲让他知道了什么叫责任和勇气,使得他敢于面对人生而不虚度。
第一次采访李光羲老师是在日,当时他已是75岁的老人,但他的身体不老,采访前一天还在东单游泳馆游了600米。他的心不老,好学、好思、好写、好管闲事,一年至少有300天奔忙于各种有益社会的活动之中……
时隔7年,再次面对面采访,我又有了新的“发现”——原来他不老的秘诀是情不老。亲情、爱情的美,滋养着他的艺术和人生,他又从这些美的情感中萃取出最精华的部分反哺艺术、回馈人民。去年他以81岁高龄与大女儿、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李棠一起先后在天津、北京举办了父女演唱会,轰动一时。李光羲说排练厅、舞台和家都是令他心醉的地方。他还说人在温饱之后只剩下一个字:情。
对国家、对人民,他说恩道情,常怀惴惴之心;对亲人对朋友,他用情专深,时有歉疚之意。笔者采访过许多各个年龄段的名人、明星,李光羲的口碑之好、之广、之久,表里、言行之统一,堪称典范。
笔者经常无意间听到他的名人朋友说起他的好,时间跨度可以是几十年,也常耳闻他为了素不相识的小人物而仗义执言、奔忙相助……他曾连续当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卸任后依然会“超龄服役”担当若干社会职务。他的座右铭很通俗——“过好每一天,争取有点用”。他的自律很严格——“玩闹、打牌、神聊,我都不敢参加,为的是留着点儿精力,干点社会需要你干的事。”
母亲是一首唱不尽的歌
“我们坐在椅子上,母亲沉默了好久说,你尽了孝心。我死后,你要帮助哥哥。”李光羲在回忆母亲的文章中曾饱蘸深情地写道:“舞台演员是以自身为载体而表现艺术的,我的生命、身躯、嗓音、心灵、气质,都来自母亲。”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家是个大家庭,有四五十口人,祖父一辈兄弟四人。二祖父是天津城内北门里‘三义金店’的经理。他是一家之主,掌管着全家的大锅饭。‘七七事变’后,大家庭解体。我父亲重新掌起第二代的大锅饭。实际上,22口之家的生活担子落在了我母亲的肩上。这些年我常想,这么大的一家子,要有多大的开销啊!更不用说它所包容的事务和发生的矛盾了。”
“我是母亲和父亲身体最健壮、感情最融洽、生活最安定时的产儿。‘七七事变’前,我们几个较小的孩子,常和母亲一起住在外祖父家,生活水准要比我家好多了!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外祖母和母亲在来往的亲友中所受到的敬重。她们是普通的家庭妇女,而所来的男宾们,全向她们问安,并且一起谈论社会见闻和天下大事,这在当时众多婶子大娘中,是绝无仅有的现象。母亲除了掌管日常家务,遇到过节、过生日,常请合得来的姑婶们去照相馆合影留念,或是请大家去看电影。父亲去世后,母亲常带我去公园,到北京玩遍了故宫、北海、颐和园等名胜。今天看来虽微不足道,然而在旧社会的家庭妇女中,却堪称凤毛麟角,实属稀罕了。母亲的确是一位品德高尚的智慧者。虽然没上过学没念过书,但善思考,明事理。”
抗战期间,沉重的负担、日寇铁蹄下的压迫,并未使李光羲的父母失去生活的信念。他们从不打骂孩子,总是勉励和诱导孩子。“记得一次母亲早上起床告诉我,桌上有爸爸留下的字条,我看到上面是韩愈《进学解》中的两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一直记在心里,受用几十年。父亲供应22口人的大锅饭,母亲肩负着管家全责。”
“我的生日是11月15日,记得最困难时,母亲依然会出去给我买一块‘大八件’,即中式酥皮有馅儿的点心,单独把我拉到一边说:‘妈妈给你过生日。’”
给每个孩子买点心吃
1947年,李光羲的父亲因长期积劳成疾不幸去世,年仅54岁。“当时,我连中学也没念完,考虑到家庭生活负担,尤其母亲的困难——她连续遭受二哥、小妹和父亲去世的精神打击,我决定弃学就业,接替父亲的工作到天津滦矿公司做职员以养家。1954年在我工作7年之后,两个妹妹已在北京清华大学和航空学院上学。考虑到自己的前途和志愿,我就报考了中央实验歌剧院,并被录取。当时一方面无比的高兴,同时心中又怀着歉意和难过,觉得离开家不能像以前一样帮助母亲生活了。两种茫然摆在面前:一是去做演员到底行不行,二是不知道能拿多少工资,能在什么程度上继续帮助母亲。因为我原来的工资很高,去北京得一切从头开始。
临行的那天上午,我租的钢琴被琴行抬走了,母亲忙着给我做饭,娘俩什么话也没说。望着母亲疲惫的背影,我头脑里不由得闪现出很多的问题:哥哥有病、嫂子不工作、孩子又多、姐姐还没结婚。我和两个妹妹是家中的希望。一年之内,全走了,母亲的身体日衰。下午,我坐在火车上,眼泪不停地流,特别是想到家中失去了我的歌声和琴声,母亲会怎么样。”
第二年,李光羲回家,看到院里有几十只鸡。哥哥说,那是母亲耐不住冷清而养的。三年困难时期,母亲的身体更不行了。一次李光羲到天津演出,顺便回家里,发现母亲抱着一个婴儿。后来才知道母亲是在帮人家看小孩以贴补家用。“我到歌剧院,工资比原来少了整整100元。当时100元是8个大学生一个月的饭费。我每月工资59元,除了自己吃饭,给两个妹妹一点零用钱之外,剩20元寄给母亲,那是每月生活上第一件要事,发薪当天跑着去邮局寄钱。但是更大的压力还不是这个,我一无学历、二无经验、三无成绩,到了人才济济的国家剧院,怎样提高和进取?自己的理想、母亲的期望怎样才能实现?想到这些,心间像压着一块铅。”
不过,生活上做出的牺牲,很快得到了补偿,李光羲工作上接连取得成绩,一次次带给母亲欣慰。
“1963年秋天,我从四川回来去看母亲。她盼我回来,但已经直不起腰,坐在床上,头总是低垂到腿上,偶尔抬起来看我一眼。见母亲这样,我难过极了。但没想到,第二天她却突然精神起来,让我搀扶着去附近的胜利公园。我们坐在椅子上,母亲沉默了好久说:‘你尽了孝心。我死后,你要帮助哥哥。’我什么话也说不出来,眼里噙满泪水。1963年,12月31日晚上,我去中国农业大学演出。出发前,妹妹来长途电话说母亲病危,让我赶快回去。然而那么多观众等着,我只能先去演出。当夜母亲去世了。”
1963年全国普调工资,文化部特批给李光羲提了两级,年底补发了400元,这是李光羲到剧院后第一次拿到可观的一笔钱,但它却成了母亲的安葬费!
“十几年来,我心中始终怀着愿望,能有一天好好给母亲治病,从生活上带给她一点欢乐。但是,这一切终于落空了。在母亲灵前,在墓地,心中只有一句话:妈妈,对不起您,我白活了。母亲给予她周围人的爱,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奉献,母亲在恶劣而动荡的环境中所肩负的一切,让我知道了什么叫责任和勇气,它们使得我敢于面对人生而不虚度。”李光羲最后一个字怎么读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岁月如歌――记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食品界
热线电话:010- 投稿邮箱:
岁月如歌――记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
&&&&&&&&&&&&&&&&&&& 1954年登台至今,李光羲已在舞台上度过了近六十个春秋,却依然光彩照人,因而赢得了“歌坛常青树”的美誉。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着李光羲在艺术的道路上一路放歌并将继续高歌猛进呢? 艰苦生活磨练坚强意志&&& 日,李光羲出生在天津一个普通职员的家庭。由于家里经济条件差,很少有机会去剧场看大戏(京剧),家里的话匣子(收音机)就成了他的宝贝。为了不影响大人说话,他经常把头和话匣子蒙在被子里听各种节目:京戏、杂耍(曲艺)、流行歌曲(美国和上海的电影歌曲),边听边哼着,平时在家里也不分时间地点地唱,对音乐简直着了迷。&&& 16岁时,李光羲为了减轻父母的生活负担,一边上中学,一边到天津《新生晚报》勤工俭学――送报。一起送报的一位同学是牧师的儿子,一天他问李光羲:“你嗓子挺好的,会唱歌吗?”正是这位同学的介绍,李光羲于日平安夜去了天津河北路基督教会维斯理堂(现已移至山西路)听了一场圣诞音乐会,是由教会唱诗班演出的亨德尔的《弥赛亚》,这是他第一次被合唱音乐震撼了。&&& 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自那以后四年,李光羲每星期去参加两次合唱训练,中间从未缺席过。在那段时间里,他学会了试唱练耳,了解了乐理知识和美声唱法,经常到合唱队员家中听唱片,听古典交响乐、钢琴曲、提琴曲,特别是意大利歌剧唱片,欣赏着、记忆着并背下了不少经典名篇,这为他后来进入中央歌剧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不幸的事情在李光羲17岁那年发生了。原本是家里顶梁柱的父亲突然早逝,李光羲不得不辍学就业,接替了父亲的工作,成为开滦矿务局的一名职工,负责抄写股票的进出账目。但是,养家糊口的重担并没有使他放弃对音乐的爱好,他仍然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参加演出。几年间,他竟唱遍了天津的各个大剧场和会堂,成为尽人皆知的业余歌手。“只要唱歌就高兴,从不紧张,无意中熟悉了舞台,习惯了面对观众。”这些舞台经验成为了他做演员前的预演练习,是难得的舞台实践锻炼。&&&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李光羲心中更是充满了期待,他不甘心做一辈子抄写员。&&& 1953年,对李光羲来说,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那一年,中央歌剧院来天津演出歌剧《白毛女》和音乐舞蹈晚会,使李光羲第一次接触到歌剧这种艺术形式,心灵上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因为他从来没在现场看过那么精彩动人的表演和演唱,看郭兰英演白毛女、听她的演唱,李光羲不停地流着眼泪。那是音乐艺术的感染力,触动他的心灵,在泪水中蕴含着期待!&&& 随着时间的变化,一切都在改变着。24岁的李光羲也不安现状,他开始思索着自己的人生前途。他看着曾经的同学们陆续从大学毕业,分配到国家机关工作了,可自己还是在一个公司里抄抄写写。他不甘心。与其这样度过一生,不如迈开步子,另辟一条人生之路。在一个好友的引荐下,他有幸结识了工人合唱团的一名指挥。那个指挥是中央歌剧院的专业指挥,他听了李光羲的歌唱后,把他推荐给了中央歌剧院。李光羲以他形象、气质、声音和动人的演唱,获得了应试成功,被剧院录取,从此踏上了梦寐以求的音乐之路。&&& 回顾那段岁月,李光羲感慨地说,我之所以有今天,主要得益于两点:一是在那个艰苦的时代,唯有歌曲、音乐给我快乐,是音乐陪伴我成长。二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执着追求成就辉煌事业&&& 凭借从小打造的艺术功底和多年的舞台实践,李光羲很快便成为中央歌剧院的“台柱子”。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下,新中国上演了第一部意大利歌剧《茶花女》,李光羲因成功扮演了男主角阿尔弗雷德而一举成名。接着,他又扮演了阿塞拜疆歌剧《货郎与小姐》中的阿斯克尔、俄罗斯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的连斯基等主要角色,经常是接连演出几个月,换场不换人。1960年,剧院组织小分队在全国巡演,从张家口、保定,到呼和浩特、包头,又到西安、银川、兰州、乌鲁木齐,再到成都,最后去郑州。作为主要演员,李光羲创下了不用电声扩大,连演80多场、每场唱10首歌的记录,至今无人打破。1964年,他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又演唱了历史名曲《松花江上》,事业如日中天。&&& 然而,艺术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十年浩劫,除八个“样板戏”外,其他的演出活动一概中止,李光羲内心苦闷,成了名符其实的酒鬼,天天喝酒,借酒浇愁。后来周总理把他从河北劳动的地方调回来,那次是给西哈努克亲王过生日。他想,我还有用,不能再喝酒了,从那天起就不喝了。因为喝完酒嗓子就干,也刺激神经。为了调整自己,李光羲保持着良好的身体状态,把对唱歌不利的因素都排除掉。&&& 1976年“四人帮”垮台,“文革”结束,李光羲重返舞台,激情勃发,他一心想弥补失去的十年宝贵时间,乐此不疲地唱着。他演唱了《祝酒歌》、《周总理,您在哪里?》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歌曲,但由于过度疲劳,没有注意保护嗓子,使他在50多岁时患上了严重的“喉肌弱症”。这对一个声乐演员来说,无异于被下达了一纸“死亡通知书”。拿李光羲的话说,这成为他做专业演员以来,由于没学过声乐和表演、没学历而经常被业内同行否定之外的最为沉重的打击和痛苦了。当医生将诊断书交给他的时候,李光羲被吓住了。在失声的那段日子里,他经常从噩梦中惊醒。但是,他不甘心就这样离开自己心爱的舞台。在妻子的鼓励和帮助下,耐心的坚持休息治疗,适当的练习,6年后的一天,午觉醒来,在练声时,终于出现了亮音,李光羲禁不住心潮澎湃,啊,第二次生命起步啦!&&& 60岁以后,李光羲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抗争。由于声带和肌肉弹性自然老化,要像从前一样唱出明亮的音色、音量,就必须积极地进行气息与身体的锻炼。他除坚持游泳外,还以快步走为每天的“必修课”。办不急的事时,他都坚持走着去,有时一走就是一两个小时,不但练就了一双铁脚板,身体也越来越棒。为了保护嗓子,他坚决拒绝烟和酒。就这样,李光羲以对歌唱事业的不懈追求,延长了自己的艺术生命。1998年,他在69岁时,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与李谷一、张也共同演唱了《走进新时代》。另一次春晚上,和聂建华等演唱了《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2003年,李光羲74岁时才从歌剧院退休,但每年仍能接到几百份邀请函,邀请他到各地演出、担任评委和讲美育课。2011年,他做了一次统计,一年中共接到300多个邀请,如演出、讲课、慈善活动等等。同时,接受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采访57次。这足以说明他在艺术界的声望和观众心目中的位置。 && &如今,李光羲还担任着几所大学的客座教授,经常到电台、电视台做节目,下基层演出。他说:“只要观众喜欢,我会一直唱下去。”纯洁爱情塑造完美人生&&& 李光羲常说:“这一生我最得意的事情只有两件:一是找到了自己最喜爱的职业,一是找到了我最爱的人做妻子。如果说我事业是成功的,那一定有一半归功于我的妻子。”&&& 比李光羲小8岁的妻子王紫薇,出生于天津的一个富商家庭,但却没有一点娇小姐的架子。1953年的国庆节,合唱队排练节目时,李光羲第一次见到将与他同台演出的王紫薇时,就被她的清纯和甜美所吸引。当时,李光羲对一个朋友说:“我一定要娶她。”经过热烈的追求,1957年的12月,李光羲与还是大三学生的王紫薇结婚了。剧院为他腾出了一间宿舍,同事们你抬一张床,他拿一个床单,有人借一个衣柜,有人送一盆水仙,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像搭布景一样,给李光羲搭出了一个新房。结婚几天后,李光羲把借同事的东西一还,就打起背包下了农村,王紫薇也提了个小包回了大学女生宿舍,用他的话说:“在当时物质是零,精神是100。”&&& 婚后有了孩子,王紫薇不但要忙于自己的工作,还得照顾李光羲和孩子。她每天六点钟准时起床,做饭,送孩子上学,然后自己再骑车去三十里外的北京医科大学上班。下班后,又马不停蹄地忙着做晚饭。等孩子睡觉了,自己才坐下来批改学生的作业,或者做教案。往往一天忙活下来,就是凌晨了。&&& 生活的艰辛和清贫并没有妨碍他们的幸福,他们的家里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一次,离发工资的日子还有4天,但家里只剩下2元钱了。为了给妻子过结婚后的第一个生日,李光羲向同事借了相机和自行车,带上自己从苏联访问演出回国时带回的一个彩色胶卷,与妻子一起骑车去了颐和园。他们花两角钱买了门票,手拉手观赏了颐和园的美景,又拍下了许多美好的镜头。中午,就在颐和园门外的小吃摊上,花三角钱买了一份炒饼。回来时经过北海公园,胶卷里还剩下最后一张胶片,他们又请路人帮忙,以白塔为背景,拍下了具有纪念意义的双人合影,至今这张合影还挂在他家的卧室床头。&&& 元朝名将抄思的儿子别的因,曾受其母张氏的教诲,曰:“人有三成人:知畏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否则禽兽而已。”李光羲时刻牢记着这段名言。他说,知畏惧就要做事慎重;知羞耻就要有自尊心,不干龌龊、卑鄙的事;知艰难就要去努力。如果放纵自己,没有法律、道德、伦理观念就等于是动物。&&& 李光羲是国家一级演员,享有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曾获文化部演出评比一等奖、“首届金唱片奖”、“建国四十年优秀歌曲首唱奖”、“改革十年优秀演唱奖”等大奖,又是民进中央常委,连任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4月被美国传记学会收入《世界名人录》。近两年,又连获歌剧事业终身成就奖和音乐艺术终生成就奖。名誉、地位,应有尽有;鲜花、掌声,时时环绕,身边也不乏异性崇拜者,但几十年来,李光羲的洁身自好在圈内有口皆碑。他说,我与妻子非常和美,一起从艰难困苦中走过来,就像吃饱了就不想再吃东西一样,我们是有深厚感情的,不需要另觅情感,也找不出第二个对我更好的人。&&& 他的妻子王紫薇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一直从事分析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与李光羲相濡以沫几十年,始终理解和支持着他的工作。退休后,又给朋友帮忙,在一家公司任副总经理,使公司扭亏为盈,蓬勃发展。2007年,她与李光羲度过了金婚纪念日。他们有三个女儿,但只有大女儿李棠继承了父亲的声乐事业,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曾任战友文工团独唱演员,后赴美留学,如今已成为国际知名的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现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二女儿李和核是一个钢琴教师。三女儿李纳新学的是外贸英语专业,目前在外企工作。吃饭是人类最基本的事情&&& “吃饭让人活命,吃饭是最基本的事情。”李光羲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生活方面的提高超过了想象。老人们常说,假如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让我们畅想什么是幸福生活,大概任何人也设想不出今天的境况会如此美好。我们这一辈人历经内忧外患,连年战乱,在延续几十年内,吃饭成了头等问题。“以粮为纲”的基本国策,也是面对着“人活着要吃饭”这个天大问题的提出而制定的。&&& 关于吃饭,李光羲用四个字概括就足够了,即充饥与品尝。困难时期,填不饱肚子,饥不择食。而今天可以随时品尝和解馋。相对于过去来说,现在天天像过年。中国今天所有城市的商业街,饭店、餐馆占据着最主要的地段。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只有广东一地能见到从早茶到宵夜,有各阶层的人在吃。而目前,走遍全国几乎都一样了。&&& 三十多年前,国门打开了,中国与国际接轨。客观形势使我们时时事事都在衡量自己的地位和价值。餐饮大事更不能例外。小时候听大人讲,“欧洲人用眼睛吃;日本人用脑子吃;中国人用嘴吃”那真是很形象的描述。如西餐桌上摆几套餐具,每餐菜都要装点花草,搭配上各种颜色。日本人吃饭,讲究营养成分、维生素种类、矿物质含量等。而中国人主要讲口味。工作后,李光羲去过世界180多个名城,在法国呆过一个月,在苏联呆过两个月,在美国呆的时间更长,还经常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怀仁堂等地出席国宴,这句话又成了他通过亲身的比较得出的经验之谈。&&& 李光羲借出差机会在国内外观察和体验到各国各地的餐饮差别,认为中国菜的优势十分明显,这一点连外国人也认同。&&& 据李光羲讲,一次演出时,遇到老相声演员丁广泉先生,率领他的外国弟子们和他同桌吃饭,他借机提出:“各位中国通、北京通,你们熟悉中国,请问大家对中国的哪方面最感兴趣?”他们几乎一致地伸出手指,对着桌面上的菜说:“吃。”接着一位说:“我们常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繁荣到什么程度,才能把餐饮讲究到你们的水准,真是难以想象。”有一位问道:“相声段子《报菜名》,真有那么多花色品种吗?”他当即回答:“有。”并介绍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如青少年时代生活在中国仅有的两个现代化商业城市之一的天津,后来又做了演员,有机会见识和品尝到多种餐饮。还有人表示:“你们除了大的菜系:粤菜、鲁菜、川菜、淮扬菜、本邦菜等外,到全国各省、市、乡镇都还有自己的特色菜,包括小吃、面食等,太丰富了,我们哪国也比不上。”&&& 这些年总有机会出国,李光羲见证了中国菜在世界各地的兴旺发展。欧美各国的城市,只见到中国餐馆里有当地人高朋满座地在吃中餐,却极少见中国人坐在西餐馆里吃饭。“中国饭好吃”,可以从多方面得到证实。二八年奥运会期间,一百多个国家的运动员多次表示在中国吃得最好。李光羲女儿的声乐老师曾是英国考文花园歌剧院的男高音主角,穿戴、仪表、风度是典型的英国绅士,他多次被李光羲邀请吃中餐,给他留下的印象是: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胃口好,吃得多,十分欣赏中国菜。一次,他请李光羲到家里吃饭,只有一道菜:烤火鸡。虽然加上生菜和土豆泥,还是出乎想象地简单。总之,各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口味不同,但中国菜好吃应该是世界范围的人民的共识。&&& 最后,李光羲还谈到了两个有关餐饮业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一,美国快餐麦当劳、肯德基遍布全中国,作为晚上工作的演员,演出散场后,经常深夜在中小城市火车站候车,饿了想吃夜宵,可中餐馆都已关门,只有美国两家快餐店二十四小时营业,服务周到,环境卫生。虽然吃饱了,可脑子里总在思考,应该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其二,中国的面食汤面养活了中国人几千年,是最普及的大众化饮食,好吃、品牌多,却走不出国门。而越南面,却占领着从西欧到北美的广大市场,这又是一个令中国人思考的现象。&&& 临别时,李光羲为《食品界》杂志亲笔题写了“端正认识,攫取营养”八字。意思是说,要获取正确的饮食知识,才能吃出健康。
&&& 53度飞天茅台 每瓶涨了200元左右52度五粮液水晶瓶 每瓶涨了100元左右水晶剑南春 出厂价上调40元东方红两款 出厂价上调60元52度国窖1573 终端配送价格已提升至680元 &&& 今年初开始,白酒价格呈现出止降弱复苏的迹象。近期,借着中秋、国庆两大白酒黄金销售期临近,茅台、五粮液等高端酒企纷纷喊“涨”。天府早报记者昨日走访调查发现,飞天茅台目前已经涨至1169元,涨幅超200元。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上半年,一线白酒销量不错,给商家涨价增加了信心,中秋节前的上涨也表明白酒将在节后步入旺季,在货源不足的背景下,不排除白酒进一步涨价的可能。 &&& “十一”前后,酒价还可能小幅攀升,但就当前白酒市场整体环境来看,价格总体有望缓慢上涨,不具备高涨条件。 &&& 线下 节前一线白酒普遍涨价 &&& 随着中秋节这一传统白酒销售旺季的临近,一些高端白酒纷纷开启涨价模式。天府早报记者走访获悉,茅台价格上涨最明显,以53度飞天茅台为例,涨价前曾经卖过928元/瓶,当前最高卖到1169元/瓶。“相较于往年的高端酒水价格波动,今年的涨幅较大。夸张点说,就是一天一个价。”成都春熙路商圈一家酒水专卖店的工作人员表示,即使酒水价格有波动,53度飞天茅台之前也极少存在每瓶售价超过1000元的情况,“目前我们正常的价格是1080元/瓶,活动价格为988元/瓶。”“后期价格涨幅无法确定,还要看进货成本价。整体而言,53度飞天茅台每瓶涨了200元左右。因为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价格应该还会上涨。”上述工作人员介绍道。天府早报记者在一家超市的酒水专柜看到,53度飞天茅台的价格为1169元/瓶。 &&& 实际上,除了茅台外,高档白酒中的五粮液、国窖1573等品牌的价格也出现了不同程度上涨。在成都市区不同的酒水销售店内,52度五粮液水晶瓶(俗称“普五”)的售价为688元―800元,也较之前上涨了100元左右。 &&& 线上 部分品牌价格高于实体店 &&& 在一向具有价格优势的线上,此次也与线下相差无几,部分品牌还高于实体烟酒店,通过登录京东、1号店、酒仙网、也买酒等网站,天府早报记者发现,其中,53度飞天茅台从979元到1039元不等,52度五粮液最高829元。 &&& 分析人士认为,本轮白酒涨价是在行业触底回暖背景下,受品牌集中、消费升级所推动,越来越多的酒企开始控量保价,这除了与白酒本身产量有限有关,同时也是厂家的经营策略,就当前白酒市场整体环境来看,价格总体有望缓慢上涨,不具备高涨条件。专家预测,“十一”前后,酒价还可能小幅攀升。 &&& 行业 很多二三线酒企还在萎缩 &&& 8月30日,五粮液在成都召开营销会议,再次宣布上调出厂价。这是近12个月以来,五粮液第三次涨价,累计涨价幅度达到60元,而739元的定价,已是52°水晶瓶五粮液有史以来最高的出厂价。此外,泸州老窖旗下高端白酒国窖1573日前下发“控货涨价”的通知,9月1日起,52度国窖1573的终端配送价格已提升至680元,终端建议零售价700元。 &&& 今年上半年,贵州茅台也频频发出涨价消息。临近中秋旺季,飞天茅台的一级批发价跳升100元至每瓶960元,各地零售价基本在1100元每瓶以上。此外,剑南春也宣布,将水晶剑南春和东方红两款产品的出厂价分别上调40元和60元,洋河、古井贡和郎酒等也开始全面调整价格体系,虽然幅度不大,但均明确释放出了向好的信号。 &&& 与之相对,低端酒业今年呈现持续低迷,业绩下滑明显。华安证券分析,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开始渗透中端市场,消费升级也使部分低端消费市场上移。中低端白酒市场竞争激烈,三、四线酒企业绩分化趋势增大。 &&& 随着一线白酒企业价格的提升,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白酒行业似乎迎来了回暖。中泰证券分析师胡彦超此前分析白酒提价动因时就认为,高端白酒收入占比回升将为二、三线白酒提价预留空间。 &&& 白酒营销专家蔡学飞指出,当前白酒市场只是一线回暖,实际上整体白酒市场并未回暖,一线白酒仍然挤占二、三线白酒市场,很多二、三线酒企或者经销商还是在萎缩的。(作者:冷宏伟)原标题:两大节日临近 白酒迎来黄金销售期&&&&&&&&&&&&&&&&&&&&&&&&&&&&&&&&&&&&&&&&&&&&&&&&&&&&&&&&&&&&&&&&&&&&&&&&&&&&&& (编辑:admin)
&&& 近期调查显示,近十年间,中国人均果蔬摄入量仍在减少。“鉴于蔬菜、水果在均衡膳食中的重要作用,建议成年人应该按照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吃300克-500克蔬菜、200克-350克水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以上。”在刚刚召开的中国慢性病大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丁钢强如是说。 &&& 《2016中国国民果蔬关注度大数据》调查报告是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今日头条、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联合首次发布的,这也是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部门、中国记协、中国营养学会联合发起、Zespri佳沛新西兰奇异果支持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果蔬营养与膳食平衡)”的一部分。在大会上,中国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也正式成立。 定义盘中餐 水果也应入正餐 &&& 丁钢强所长对今日头条上5亿多用户的果蔬关注大数据进行解读并指出,尽管果蔬关注度日益增多,但实际生活中,果蔬摄入不足仍是老大难问题。中华预防医学会孔灵芝副会长表示,公众应增加每天摄入足量蔬菜、水果的意识。尤其是水果,数据显示,目前水果的日常摄取量仍远低于每天200克-350克的推荐标准,只达到40.7克。 &&& 早在今年5月发布新版膳食指南的时候,除了传统的膳食宝塔外,还专门推出过餐盘。餐盘中,蔬菜和水果就占了一半左右。明确将水果列入“盘中餐”,不但打破了公众关于“水果不应该在正餐中”的传统观念,也可以看到官方对水果在日常均衡膳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的强调,水果应该逐渐进入百姓的日常餐盘。 果蔬大数据 叶类蔬菜关注度偏低 &&& 从调查报道的大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公众对于健康和饮食的认识都出现了哪些变化。首先,公众通过网络搜索果蔬相关话题明显增多。桃、苹果、猕猴桃、萝卜、山药、黄瓜等果蔬品种搜索次数最多,防癌、血糖、亚硝酸盐这些老话题仍被密切关注,水果酵素这样的新鲜热词也登上话题榜。据了解,“酵素”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酶”,如奇异果中含有的奇异果酵素是一种刺激蛋白质消化分解的蛋白酶,可促进肠道舒适,这是水果中存在的一种天然高分子产物。 &&& 其次,大数据分析同时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肠癌三大慢性病占据国民关注前三甲。女性人群更为关注果蔬防治便秘、抗氧化的功效,而男性更为关注果蔬预防糖尿病、心脏病等话题。但从数据中也不难发现,人们对于蔬菜关注度明显高于水果,而叶类蔬菜的关注度偏低。 健康关键词 营养密度和GI值 &&& 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增加日常果蔬摄入可预防相关慢病。在会上,专家们又一次强调了果蔬之于健康的意义。丁钢强所长介绍,水果、蔬菜中富含丰富的天然营养素,与维护日常健康、预防慢性病息息相关。其中,膳食纤维促进肠胃功能,有效预防结直肠癌,对更容易面临便秘困扰的女性族群十分有益。 &&& 与此同时,想获得果蔬的有益作用,还必须了解饮食健康的两个新的关键词“营养密度”和“血糖生成指数”(GI值)。 &&& 首先,根据营养密度,公众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水果。其中,营养密度是指对每100克水果中17种营养素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果。 &&& 其次,常常“望果兴叹”的糖尿病患者则应关注水果的“血糖生成指数”。人们经常会有“糖尿病人是否能够吃水果”的困惑,事实上,今年新西兰首届果蔬与健康研讨会公布的相关研究显示,因为果蔬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特别是一些水果中含有吸水性极强的可溶性膳食纤维,食用后会在胃部膨胀变粗,所以能够减缓食物中糖分的移动速度,进而控制糖分的吸收速度,也可达到减缓血糖上升的作用。所以,糖尿病患者不是不能吃水果,选购时应了解不同水果的血糖生成指数,比如苹果、梨、香蕉、奇异果都是不错的低糖水果。 &&& 文/魏世平原标题:《2016中国国民果蔬关注度大数据》首次发布&&&&&&&&&&&&&&&&&&&&&&&&&&&&&&&&&&&&&&&&&&&&&&&&&&&&&&&&&&&&&&&&&&&&&&&&&&&&&& (编辑:admin)
  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星巴克从9月7日开始在门店供应零热量的甜味剂,首批供应的门店将包括美国和加拿大近9000家门店。   星巴克供应的这款零热量甜味剂叫做“自然甜(Nature Sweet)”,该产品是由Whole Earth所提供的。Whole Earth的首席市场官Giuseppe D’Alessandro对媒体表示,消费者们正在寻找可以降低他们糖分摄入的选择,然而他们也不想放弃口味转而选择人造甜味剂。“‘自然甜’可以解决这样的需求,它不含热量,非转基因,它使用天然原料,并且口感很好。”除了星巴克,这款产品也将在亚马逊平台和将近11000家杂货店渠道出售。   “自然甜”的主要成分是甜叶菊,这也是一种天然的、低卡路里的甜味替代品,除此之外,它还含有罗汉果成分。   星巴克的这一改变是受到了饮料行业使用低热量甜味剂的触动,在此之前,可口可乐的Life系列产品和百事可乐的Pepsi True产品也使用了有甜叶菊成分的甜味剂,而拥有上千家门店的星巴克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口味测试场所。   追求健康的消费者正在变得越来越挑剔,他们不仅仅满足于低热量的成分,而是希望它能更健康。这使得饮料公司开始面临一个两难的处境:喜欢喝甜味饮品的消费者一方面在抱怨因此加重的体重,一方面也不愿意选择他们的一些低卡路里的产品。   消费者既想要口味,又希望健康和自然。这使得类似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样的公司在寻找尽量多的甜味替代品。不过,消费者的信号也不明确,因此“可乐公司们”的策略也非常摇摆。比如,因为销量下滑,百事可乐又将在清怡可乐中重新使用人造甜味剂阿斯巴甜。文/袁园原标题:星巴克换了“自然甜” 加入降卡路里大军&&&&&&&&&&&&&&&&&&&&&&&&&&&&&&&&&&&&&&&&&&&&&&&&&&&&&&&&&&&&&&&&&&&&&&&&&&&&&& (编辑:admin)
版权所有&食品界&&&热线电话:010-&&& &&&京公网安备-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光羲简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