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图片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阿弥陀佛,别名无量寿佛、无量光佛、观自在王极乐世界中的阿弥陀佛佛、甘露王。密号为清静。在佛教中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与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的导师也,梵语&阿弥陀&,中文称&无量&,因为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所以号阿弥陀。阿弥陀佛成佛以来,迄今十劫,现正在说法。
外文名称 Amitabha forty-eight willing
别称 无量寿佛
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二)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五)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六)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七)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八)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九)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十)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十一)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十二)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十三)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十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十五)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十六)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十七)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八)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十九)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二十)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二一)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二二)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二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二四)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二五)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二六)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数者,不取正觉。(二七)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二八)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二九)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三十)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三一)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薰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觉。(三二)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三三)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三四)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三五)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三六)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三七)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三八)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三九)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四一)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二)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三)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四)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五)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六)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四七)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四八)
四十八大愿乃出自。修净土的人必定要读此经,读后能深入明白净土法门。经文内对于世间及出世间的因果有详细的解释,可以说与地藏经里所描述的因果苦乐互相呼应。 此经有十二种中文译本,其中七种已经失传,只余五种,以曹魏三藏康僧铠的译本最完备。后来有居士,将五种译本会集成「」。因为不是直接从梵文译出,只是依五种中文译本会辑而成,所以不能作为译本。将来佛经灭尽之后,释迦世尊以大慈悲保留此经住世一百年。于此一百年中,无论何人遇此经,若能依经中的道理修行,都能够解脱生死。可知「佛说无量寿经」是末法众生唯一了生死的灵丹妙药,希望各位能抽时间多看「佛说无量寿经」。过去有佛,名。有一位国王名叫法藏到来听世自在王佛说法。闻法后法喜充满,立即弃拾王位出家,名为。出家后,精进修行。当时的人寿一般都有四十二劫。先为法藏比丘开示修行的心要,跟著就为他现出二百一十亿诸佛世界的种种功德、种种善恶,其中有净土,也有秽土。二百一十亿的净土和秽土都清楚明白的显现其眼前,目的是希望法藏比丘既要效法净土的优点,亦要避免秽土的缺点,从而建立最第一庄严的净土,接引十方众生。法藏比丘并无辜负世自在王佛的好意,他用五劫的时间思惟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何谓「思惟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例如法藏比丘见有佛世界,都无众苦,乃至无三恶道之名,即发愿云:「愿我作佛时,世界无众苦,乃至无三恶道之名。」又或见有佛净土以,日夜发出清净光明,不须要日月的照明。于是法藏比丘又发愿云:「愿我作佛时,世界常有清净光明。」又例如,有佛国土,无二乘及女人,众生都修菩萨行,有三十二相、亦有神通自在。法藏比丘见已即发愿云:「愿我成佛时国中众生亦复如是。」法藏比丘无论见到其他佛国土有什么好处,他就发愿将来成佛时,自己的佛国都有同样好处,名为思惟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发愿后即精进不息修广大菩萨行及修一切功德,庄严佛土。法藏比丘以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然后在世自在王佛前,长跪合掌,以最真诚的心,说出四十八个大愿:(一)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饥鬼、畜生者,不取正觉。(二)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此二愿互有关连,故一起解释。六道之中,以三恶道最苦。三恶道是地狱、饥鬼、畜生。法藏比丘发愿成佛后,国土的天及人,永无堕落三恶道之苦。法藏比丘所发的大愿,每一愿必以「设我得佛」为始,即是说「假设我成佛」。最后必以「不取正觉」为终,即是说:「如果我不能达成此愿,决不成佛。」成佛又称为成正觉。现在法藏比丘已成佛,号阿弥陀佛,当然他的愿亦实现,即国土中的天及人当然永不堕落三恶道。(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因为业报各不相同,所以娑婆众生的样貌和色身都不一样。有生而端正,有生而貌丑。生而端正的,人见欢喜恭敬,貌丑的就被人轻视讥笑。法藏比丘因此发愿云:「极乐国土的众生,身体都是紫磨金色,都具有三十二相,令人见而生恭敬心,无有好丑之分。(五)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那由他和「劫」这两个名词乃文,那由他中文译做亿。「劫」,中文译做长时分。分小劫、中劫、大劫。由人寿最短十岁起,每一百年增一岁,增到人寿八万四千岁为止,然后每过一百年减一岁,减到人寿十岁为止。如是一增一减,合共一千六百八十万年,称为一个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个中劫为一个大劫。此愿所说的是大劫。因为愿力的摄受,所有生到极乐的众生,都有宿命通,能知过去世所造善恶因缘果报之事。「下至」即最少,最少都可以知道百千亿亿劫以来的事。就是娑婆的声闻罗汉,最多只知道八万四千劫以内的事,证明极乐众生的神通超过娑婆的罗汉。(六)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七)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要想修行有进步,必要亲近善知识。佛是最大的善知识,能够根据我们的根性而说法,令我们一闻即悟。惟是现在于娑婆,释迦佛已经入灭,弥勒佛还未出世,见佛闻法根本无可能。虽然释迦佛有法宝遗留给我们,可惜众生的根机越来越钝。我们看经时,能够了解明白的内容少之又少。再过一段日子,甚至这些曾看过的经文都忘记得一乾二净。即是说,娑婆众生不但见不到佛、听不到佛说法,而且受持佛法的能力弱得很。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他老人家就针对此三事发了两个大愿:「若我成佛,我净土的众生不但可以天眼见无量诸佛,亦可以天耳闻无量诸佛说法。闻已能信解受持,永不忘失。」(八)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见」即是知。见他心智即知他心智,又名他心通。他心智者,别人动一个念你都知道。为什么会知?因为起心动念是有相的。如果你起心动念食饭,就有食饭的相。起心动念去就有去香港的相。相一现,有他心通的人一见到这个相就知道。但是有他心通亦不是了不起。因为有他心通的人未必已经解脱生死轮回。鬼神亦有他心通,但是生死未了。有禅定的人亦有他心通,不过所知的众生心有限量。现在阿弥陀佛第八个愿云:「将来我成佛,生到我净土的众生,都有他心通,能知无量世界中无量众生的心念。」这个他心通的神力非常大。知道别人的心念有什么好处呢?所谓知己知彼,才能应机说法。若无他心通,你可能对错机,说错法,令到听你说法的人更增烦恼。(九)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上来第六、七愿是说净土的众生能够身在净土而以天眼见、以天耳听十方无量诸佛说法。如果极乐众生想供养十方无量诸佛,是否可以呢?当然可以。阿弥陀佛第九个愿就是:「如果我成佛,我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有神足通,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到达百千亿亿佛的国土,见佛闻法,广修供养。」闻法是修慧,供养佛属修福。根据弥陀经所言,极乐世界离我们娑婆有十万亿佛国土。现在承阿弥陀佛的愿力,极乐众生的神足通可以到达百千亿亿的佛国土。若我们生到极乐世界后,想回到娑婆听弥勒佛说法,一点也不难。(十)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法藏比丘发愿云:「将来我成佛,我国中的天人,不会起我执,唔会计度这个身体为我。」凡夫及外道的我执强,执著此四大和合的身体为我。于是讲享受,因享受而贪,贪而不得便起瞋,因瞋而造业。极乐众生莲花化生,如幻如化,故不会起我执。既不起我执,(不执此身为我),故无我。无我则无贪瞋痴。无我亦无生死。有我就有「我」去贪、去瞋、去痴。有我才有「我」去受生死。现在无我、无贪瞋痴、无生死,所以得漏尽通,永远不会漏落生死轮回。(十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何谓定聚?聚即是类别。众生分为三类:正定、不定、邪定。初住位以上的菩萨称为正定聚。因为他们生如来家而为佛子,住于菩提正道。遇善修善、遇恶作恶的凡夫,称为不定聚。因为他们有时进步,有时退步。所有不信因果的凡夫都称为邪定聚。因为不信因果属于邪见。此愿谓所有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不退转菩萨,故名住于正定聚。「必至灭度者」,灭度即是涅盘。涅盘有四德:常、乐、我、净。住于正定的众生一定见道。见道后,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证。破尽最后一品无明,就证到的大般涅盘。(十二)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佛的光明有两种:一是,遍照法界;每一尊佛都相同。另一是,每一尊佛都不同。常光即应身佛所发的光,肉眼可以见到,又叫身光,亦叫圆光。阿弥陀佛发愿成佛时,常光最少都能照到百千亿亿诸佛国土。换言之,阿弥陀佛的常光能遍照十方世界。为什么阿弥陀佛发愿成佛时,圆光遍照十方世界呢?因为阿弥陀佛要遍照十方的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因此,阿弥陀佛又号无量光佛。如果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会放光照我们。(十三)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发愿成佛后,寿命无有限量,不会少于百千亿亿劫。是属于有量的无量。什么是有量的无量呢?无量有两种:一种是不能用数字表达,是真无量。另一种属于有量的无量,可以用数字表达。为何阿弥陀佛要那么长寿呢?是否他老人家希望成就庄严的极乐世界后,自己能长寿享乐呢?绝不。因为应身佛寿同人民寿命的长短很有关连。如果佛寿无量,那么人民亦寿无量。如果佛寿短,人寿亦短。佛寿同人寿是相等的。例如弥勒佛在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出世,所以佛寿亦是八万四千岁。又例如日月净明德佛寿四万二千劫,国中人寿亦是四万二千劫。世自在王佛寿四十二劫,人民寿命亦同样是四十二劫。现在法藏比丘发愿成佛后寿命无量,所以接著在第十五个愿就是人民寿命无量。为什么愿人民寿无量呢?留待第十五个愿才解释。因为阿弥陀佛寿命无量,所以阿弥陀佛又称为无量寿佛。(十四)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较,知其数者,不取正觉。此愿乃是:假如整个娑婆世界,所有众生都成为缘觉,每位缘觉用百千劫的时间都不能计算极乐有多少声闻人。因为极乐的声闻众实在太多。(十五)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法藏比丘发愿成佛后,自己和人民的寿命皆无量。法藏比丘在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之时,见有国土人寿短。例如我们娑婆世界,现在人寿平均七十岁。就算我们生在佛法家庭,也不是自出娘胎就懂用功修行。必定要经过婴儿及小童的阶段,进而至少年或者青年时代才懂真正用功。减去了睡眠、工作、读书、应酬、吃喝的时间,一生人可以自在用功的时间实在很少。若再加上生病,一生人真正可以用功的时间真是少得可怜。命终之后,第二生又要从头开始,又要面对生老病死,依然只有很少的时间用功。有些人甚至忘失了前生的善根,不再继续修行。法藏比丘见此苦况,就生起怜悯心,先发愿自己成佛时寿命无量,再发愿国土人民亦寿无量;令众生一生可以成办了生死的大事。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法藏比丘未发四十八大愿之前,用了五劫的时间来思惟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若当时的人寿不是四十二劫,法藏比丘不可能连续以五劫的时间用功。由此可知阿弥陀佛的慈悲,他老人家愿我们生到极乐世界之后,长寿修行,直至成佛。(十六)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法藏比丘既然希望人民寿命无量,一生可以成办道果,他当然要造就一个绝对好的环境让众生用功。所以接著这个愿就是「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不善就是恶。有恶的环境骚扰,人民就容易退心。所以法藏比丘发愿,国土中人甚至不会闻到恶的名字,更何况有恶人。所以极乐世界是纯善的净土。(十七)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法藏比丘希望成佛后用自己的名号度十方众生,是故先愿十方佛称赞他当来阿弥陀佛的名号。如果十方佛称赞阿弥陀佛,十方众生自然会知道有阿弥陀佛、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就会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求生极乐。我们今天都是因为释迦佛称赞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功德才认识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才知道念佛可以求生净土。所以这个愿是相当重要。(十八)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至心信乐者,全心全意信有极乐世界及全心全意爱乐极乐名叫至心信乐。不是半信半疑。若果不至心念佛,不会得到感应。至心念佛则无妄想,就会得到感应。既至心信乐极乐,当然就会全心全意愿生极乐。既然有愿,就会实行。如何实行呢?就是念佛回向生极乐。念一万句、一千句、一百句、乃至十念都可以往生。为何十念亦可以往生?所谓十念者,尽一口气念「、南无阿弥陀佛」不论能念到多少句,总之尽一口气去念。念到气尽,再换一口气,再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到气尽,再换一口气去念。一口气就叫做一念。在一口气内无论你只念得五句佛号、或是十句佛号,若果其中有一句念时打了妄想,那么这一念不算,不名一念。若果一口气所念的佛号全无妄想,才称为一念。这个愿所讲的「乃至十念」,指全无妄想的连续十念。无妄想的念就是纯正清净的念。若连续十念都是清净无妄想的佛念,肯定得生净土。但是有一个条件,此人无五逆及诽谤正法之罪。五逆就是弑父、弑母、弑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五逆是世间极恶之罪,天地都不容,更何况容于极乐世界。至于诽谤正法之人,他们不信佛法,更加不信有净土,当然亦不念佛,所以不能够生净土。(十九)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二十)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者,不取正觉。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第十九愿的发菩提心就是善根;修诸功德就是福德。第二十愿植众德本亦是指菩提心,菩提心是一切功德的根本。「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就是执持名号至「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第十九愿「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就是弥陀经的「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弥陀经中,释迦佛三次劝我们发愿生净土,而此两个愿之中,第十九愿谓「至心发愿」;第二十愿又说「至心回向,欲生我国。」可知道求生净土,至心发愿非常重要。若不发愿生净土,就算你念佛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你仍然好像一艘没有方向的船,不可能生到净土。若你诚心发愿,就算只有十念,都可以生到极乐世界。念佛求生净土的人仕一定要注意。(二十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者,不取正觉。除了天上的帝释和梵王,在人间只有佛和转轮圣王才有三十二相。不过转轮圣王与天王的三十二相不及佛的三十二相那么圆满庄严。佛乃大觉悟之人、转轮圣王是大福德之人,所以三十二相又名为大人相。娑婆的菩萨要经三大阿僧只劫修福慧,然后再经一百大劫修相好,才具足三十二相。现在只要生到极乐世界,仗阿弥陀佛的愿力,立即有三十二相,而且比转轮圣王及六欲天主的三十二相更庄严。(二十二)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披宏誓铠,积累德本,渡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此愿谓其他佛国土正在修菩萨行的菩萨,生到极乐之后,因为寿命无量,所以一生就可以达到补处菩萨的地位,不须要等第二生。惟是有些菩萨的本愿是先度众生成佛,然后自己才成佛。例如地藏菩萨的愿就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是故地藏菩萨虽是十地菩萨,但是地藏菩萨不愿意成佛。为了成就此等菩萨的本愿,所以法藏比丘又云:「除其本愿自在所化。」如何自在所化呢?因为一生到极乐的众生都有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们喜欢到那一国土度众生都不会有障碍。因为有他心通和宿命通,故不会对错机,说错法,故能自在度生。「为众生故,被宏誓铠。」铠,是古代战士护身的铁甲。罗汉害怕入生死度众生,但是菩萨就不怕。因为菩萨以大慈悲誓愿为护身之铁甲,所以不怕入生死海度众生。罗汉无大悲誓愿为护身甲,所以不敢入死。菩萨以神通上供诸佛,下化众生,所以云:「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不是平常十地菩萨可以比得上。「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行弥法界谓之普,位邻极圣名为贤。有大悲誓愿的菩萨到十方世界上供诸佛,下度众生。他们的菩萨行弥满法界,而他们又是次于佛的等觉菩萨,故云「现前修习普贤之德。」法藏比丘此愿兼顾想一生就可以补上佛位的菩萨与及发愿先度众生成佛,然后自己才成佛的菩萨。(二十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二十四)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承阿弥陀佛第九大愿的愿力加持,生到极乐的众生都有神足通,能于极短的时间遍至无数诸佛国土,以菩提心供养诸佛如来。菩提心乃一切功德的根本,又称为善根。善根越深厚的菩萨神力越大。极乐的菩萨,各以神力随其心意变现种种珍贵之物供养诸佛如来。(二十五)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何谓一切智?智慧知一切法的真实相,就是一切智,亦称根本智。见实相之时即得根本智,才真正称为发菩提心。昔日于文殊菩萨处得了根本智后,向南方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每遇一位善知识便说:「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表示他已得根本智。凡夫未明心之前所发的是菩提愿心,亦可以称为菩提心,但未得根本智。从根本智起一切菩萨行就称为后得智,亦叫做道种智。所以善财童子要到南方参五十三位善知识学菩萨行。成佛时称为一切种智。因为佛的智慧具足一切智和道种智,所以称为一切种智。依因果而言,说一切法得一切智;得一切智然后才说一切法。法藏比丘此愿乃谓:「我成佛时,国中菩萨定能随顺一切智而演说实相。」(二十六)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者,不取正觉。那罗延是印度文,中文解曰坚固。金刚那罗延身,即是金刚不坏身。我们凡夫烦恼重,有烦恼就有生住异灭,所以不可能得到金刚不坏身。生到极乐的众生,不但寿命无量,而且因为极乐世界是纯善无烦恼的净土,所以众生都得到金刚不坏身。(二十七)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憭,辨其名数者,不取正觉。法藏比丘发愿成佛后,极乐国土中天、人及一切万物都有无量庄严、清净、光明和瑰丽。无论形状和颜色皆殊胜特别。「穷微极妙」,穷即极尽。微即精细。表极乐世界一切万物都极尽精细美妙却又找不到适合的形容词;想用心思去测量比较其殊胜特别却又测量不到,故云「无能称量」。就是极乐众生用天眼亦无法明辨出究竟是怎样的庄严瑰丽。因为极乐世界的庄严、清净、殊胜、美妙,为其他佛国土所无,故无法比较、分辨、说明。极乐世界乃法藏比丘经五劫的时间思惟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再经无量劫积功累德而成就的,故与一般的净土不同。难怪一切大乘经典都介绍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二十八)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道场树即菩提树,的菩提树由摩尼宝及杂宝合成,高四百万里,若无天眼不能得见。现在仗阿弥陀佛的愿力,任何生到极乐的菩萨,无论是大功德的菩萨或是小功德的菩萨,都能见到以摩尼宝及一切珍宝合成,高四百万里的菩提树。见到菩提宝树有何好处呢?可以得到三种忍:音响忍、柔顺忍及无生法忍。菩萨不但能见到菩提树,亦能知觉到菩提树。所谓知觉者,指耳能听到微风吹动宝树所演出的无量妙法音,鼻能臭到宝树的香气,舌能尝到宝树果子的清甜味,身能觉触到宝树所放的光,心能摄于宝树所出的法音之中。换言之,知道及见到道场宝树,都能令人六根清彻,无烦恼。(二十九)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材智慧者,不取正觉。(三十)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材,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生到极乐的菩萨,无论读经也好、背诵也好,或对他人演说开示也好,都能启发无量智慧。内有智慧,外就有辩才。既然智慧无量所以辩才亦皆无量。(三十一)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极乐国土的地非以沙石而成,乃琉璃黄金地。地上有宝树、亦有七宝楼阁,无量的宝珠如百千亿日光映照其上,令琉璃黄金地更清净更光明。十方无量佛土都在琉璃地中影现出来,犹如一面清净的明镜能现山河大地。我们娑婆的地面黑墨墨的,不但不能照见十方世界,人行其上,除了现出一个黑影,也就什么也照不到。(三十二)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觉。法藏比丘发愿将来成佛时,极乐国中一切万物,不是由铜铁木石而合成,乃是以无量的杂宝和合百千种香而成,而且香气普熏十方世界。若有众生得闻此香皆修一佛乘之行。是否有人曾闻到如是的香气呢?很多至诚念佛的人于止静中、或于拜佛时、或于看经时,会闻到香气。他们必定是妄想少,而且求生极乐的信愿非常坚定。他们求生极乐绝不是为了享乐,乃是为了成佛度众生。如是念佛回向极乐,圆成佛道名为修佛行。(三十三)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法藏比丘于第十二个愿谓:「我成佛时,身上光明最少也能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土。」换言之,阿弥陀佛的光明可以遍照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有何妙用呢?云:「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原来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的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永远不会舍弃他们,念佛众生蒙阿弥陀佛的光明照触,必定罪垢清除。罪垢一除则无烦恼,无烦恼身心就轻安柔软,法喜超过天上的人。因为天人仍然未离烦恼,所以天人的法喜不及被阿弥陀佛光明照触的念佛众生。我们如果想除去烦恼,想得到阿弥陀佛的光明照身,就应该立即念佛。阿弥陀佛是不会打妄语的。(三十四)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法藏比丘发愿,若十方任何有缘的众生,听闻到他成佛时的名号,就会得到无生法忍和总持。无生法忍者,了知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不但得无生法忍,还得到诸深总持。梵语陀罗尼,中文曰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一切佛法都能受持而不会忘失,名为总持。在娑婆修行,要经二大阿僧祗劫满才真正证得无生法忍,要达三大阿僧祗劫满才可以证得甚深总持。现在只要大家听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由持名念佛而至实相念佛,反闻闻自性,就能够得到无生法忍及总持。(三十五)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女人有五障:一.不得作转轮圣王。二.不得作梵王。三.不得作王。四.不得作魔王。五.不得作佛。惟是一切众生,不论男女,皆有佛性,皆当作佛,为何上来女人不得作佛呢?因为成佛时必需具有三十二大丈夫相。所以女人必须先转女身为男身才可以成佛。法华经中也是先转女身为男身然后才成佛的。此愿谓十方世界中,若有女人,闻说阿弥陀佛的名号,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并且厌恶女身,命终之后,无论她生到任何国土,一定不会再受女身。但是要留意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这三个条件。若听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欢喜信乐,自然法喜充满,贪瞋痴相对亦少,内心比较清净。虽然内心较清净,但若不发菩提心,亦不厌恶自己女身,即与阿弥陀佛的愿不相符,故不可能下一生转为男身。又若此女仕闻说阿弥陀佛名号,欢喜信乐,亦发菩提心,但是仍然希望以女仕的身份如、或高贵淑女身来度脱众生,亦即是她不厌恶女身,那么她命终之后,下一生仍是女身,因为她的心愿与阿弥陀佛的愿不相符。(三十六)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此愿乃为十方已发菩提心菩萨而立誓的,所以云「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菩萨闻说阿弥陀佛的名号,今生以清净心念佛,命终以后,生生世世必定修梵行,直至成佛。梵行有两种解释:一.离欲清净名之为梵行。二.无余涅盘亦名为梵。无余涅盘者,爱尽就是无余,寂静就是涅盘。无余涅盘即是佛果菩提。人若利欲薰心,只会损人利己,不会利他。菩萨离欲清净,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修涅盘寂静之行。闻说阿弥陀佛名号,一心受持,得到阿弥陀佛的加庇,使令生生世世修梵行,直趣佛果菩提。(三十七)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阿弥陀译曰无量。有什么是无量的呢?寿无量、智慧无量、慈悲喜舍无量、一切一切无量。十方无量不可思议佛世界的众生,听闻十方佛称赞阿弥陀佛的名号及功德,立即恭敬礼拜,欢喜信乐。亦即时发大心求佛道。亦愿当来成佛时一如阿弥陀佛,一切无量。发了成佛的心后就要修成佛的因。成佛的因就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华严经云:「若众生一发菩提心,天上的人立即撤花。虽然他仍是凡夫,但其地位已超越一切声闻。」所以天上天下的人都一致的恭敬他。清朝时代,有一位省庵大师,他在二月十五释迦佛涅盘纪念日,在阿育王寺的前燃指供养舍利,并效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感到舍利放光。省庵大师写了一篇劝发菩提心文,激励四众发菩提心及求生极乐。这篇文章流传至今,很多读者读后感动落泪。(三十八)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极乐众生,思衣得衣,不需要人工剪裁,或染色清洗,始终都保持新净。但其所穿的不是华丽的时装,乃是「应法妙服」,即是如法的袈裟,为诸佛所赞叹许可的妙服,又称为解脱服,又叫做福田衣。(三十九)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漏尽比丘即是阿罗汉。比丘是因位,罗汉是果位。无论男女出家受具足戒,因戒生定,因定生慧,以智慧断尽三界见思烦恼,不再漏落三界的生死轮回,成为阿罗汉。虽然是阿罗汉,但形相仍然是一位比丘,所以叫做漏尽比丘。什么人最快乐?一定是全无烦恼的人。有一丝毫烦恼的人都不会真正快乐。所以最快乐的人莫如漏尽比丘,他们真真正正全无烦恼。阿弥陀佛发愿,极乐众生,内心的快乐一如漏尽比丘。(四十)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极乐众生能于七宝行树中随意愿而见十方净土,犹如在明镜中见山河大地。所谓芥子纳须弥,于一毫端现宝王刹。此乃华严经事事无碍境界。所以有古德判此无量寿经是小本华严。(四十一)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诸根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此愿乃加庇他方国土闻说阿弥陀佛名号的菩萨。他方国土的菩萨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听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若听闻到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仗佛号的功德,令其生生世世,直至成佛,皆六根圆具,无有盲聋喑哑,四肢残缺,或是丑陋不堪。因为六根圆具是修行的首要条件。若眼盲就见不到佛像、若口哑则不能出声念佛,那就很可惜。(四十二)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法藏比丘继续发愿以其成佛的名号度他方国土的菩萨。若他方国土的菩萨闻说阿弥陀佛的名号,即得阿弥陀佛的加庇而得清净解脱三昧。清净指身口意三业清净。解脱指六根不染六尘。若六根染著六尘,六根则被六尘所缚。若六根不染六尘,六尘不被缚即是解脱。在尘而不染尘、在世而出世、在俗而离俗,犹如莲花,名为清净解脱。住是三昧中,一发意就能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供养如是无量佛,会不会觉得忙呢?不会觉得忙。会不会觉得乱呢?不会觉得乱。因为在供养如是无量佛时,菩萨仍在定中,没有失去定意,所以不会觉得忙乱。(四十三)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的名号含藏无量福德,他方佛国土的菩萨,闻说阿弥陀佛的名号,由佛的福德所牵,来生必生尊贵之家。生尊贵家有何好处?可以布施,可以护持三宝。不是让我们一味享福,而是让我们福中再修福。(四十四)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名中具万德,他方菩萨听闻到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当然欢喜踊跃,并以执持洪名为修菩萨行。一修一切修,六度齐修。怎样一修一切修呢?以戒定慧为例,念佛时,身口意不造罪就是持戒;得一心不乱就是定;从持名念佛到实相念佛,得实相般若就是慧。故念佛是一修一切修,具足万德。(四十五)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个愿也是为他方国土的菩萨而立。他方菩萨闻说阿弥陀佛的名号,就会得到阿弥陀佛的神力加庇,得普等三昧。普即普遍,等即齐等。菩萨住是三昧中,从今日起,乃至成佛,常见一切诸佛。(四十六)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今次为极乐的菩萨而发愿。极乐众生,皆住正定聚,不喜谈世间闲杂话。他们喜闻正法,所谈论的都是成佛之道。故极乐世界中,无论风声、树声、水声、鸟声,都出微妙音宣讲微妙法。他们喜欢听什么佛法,即能得闻。若有人想闻六波罗蜜之法,那么他们所听到的树声、鸟声都在说六波罗蜜。若有人想闻法华经,他就听到风声、树声、鸟声宣讲法华经。若有人想寂静坐禅,风声、树声、鸟声亦自然随他的心意而隐没,不会骚扰他坐禅。此乃生净土的其中一种殊胜功用。在此娑婆世界,想闻佛法真不容易,法藏比丘怜悯娑婆众生难闻佛法之苦,所以发了此愿。(四十七)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能够生到极乐的众生都成为不退转菩萨。但是其他佛国土正在修菩萨行的菩萨,在未证至七住位以前,仍是有进有退;待证到七住位以后才成为不退转菩萨。所以阿弥陀佛发愿以他的名号利益他方国土正在修菩萨行的菩萨,使他们未得不退转的,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立即得不退转。不退转有三种:一.证到七住的菩萨,破尽见思烦恼,超出三界的生死,不再退为小乘或凡夫,名为菩提位不退。二.从八住位到十回向位,破尘沙惑,不会退菩萨利他之行,名为菩提行不退。三.从初地至八地,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念念都是中道正念,名为菩提念不退。阿弥陀佛乃万德洪名,名中具无量功德。他方的菩萨一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念佛、一念具万德,念念佛、念念具万德。因功德和善根增长,所以有进无退。未证位不退的立即证。已证位不退的立即证行不退。已证行不退的立即证念不退。(四十八)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安住于真理而不动心」,名之为忍。属于定的一种力用。究竟何者是第一忍、第二和第三法忍呢?文中并无详细解释,所以自古以来有多种不同的注释。若据「佛说无量寿经」上卷的后半部经文所说,应该是音响忍、柔顺忍和无生法忍。知一切法如空谷回音,有而不实,是为音响忍。慧心柔软,能随顺真理,是柔顺忍。了知一切法本来无生而离一切法的虚妄相,名之为无生法忍。此愿也是为其他佛国土正在修菩萨道的菩萨而发的。行菩萨道有种种障碍、种种苦恼。若了达一切法空,就能够忍而心不动乱,就是定,亦能够达到上一愿所说的不退转。若不了达一切法空,定力少,就会心随境转,退了下来。真理是从观照而得。现在他方国土久修菩萨行的菩萨,一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立即起观照,照见五蕴皆空,渐次证得第一音响忍、第二柔顺忍和第三无生法忍。法藏比丘以万分真诚的心发了四十八大愿后,大千世界六种震动,虚空中天神散花,天乐飘扬,赞叹法藏比丘「必定成佛」,表示法藏比丘的愿全部都会实现。昔日的法藏比丘,就是今日的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之所以成为南无阿弥陀佛,是因为他的本愿,如果阿弥陀佛没有本愿,就不会有这么一尊伟大、能够救度我们的佛。当然,每一尊佛之所以成佛都各自有他的本愿,只是阿弥陀佛的本愿有别于其他诸佛,是十方诸佛所没有的,是超越于十方诸佛的本愿。所以阿弥陀佛在成佛之后,依他的本愿所成就的大力就特别的殊胜广大、弘深。“本愿”有“总愿”跟“别愿”之分;本愿的这个“本”也有分“因本”——因地的本愿,以及“根本”——主要的本愿,这l两种区别。我们在此就先从“本愿”两个字简要来说明一下。每一尊佛要成佛之前都必须要先发“四弘誓愿”,所以佛门弟子每一天都会在佛前称念“忏悔文”,忏悔自己的业障,同时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实际上就是称念四弘誓愿这一首偈:“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一切诸佛都同样要发的。所以“四弘誓愿”是属于“总愿”,通于每一位菩萨、每一尊佛。至于“别愿”就各有不同,比如释迦牟尼佛发了五百个愿,药师佛有十二愿,阿弥陀佛则是四十八大愿等。在《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说:“我建超世愿”,意思是说,阿弥陀佛他当初所发的愿,是超越十方诸佛,是十方诸佛所没有的。释迦牟尼佛在介绍阿弥陀佛的时候也说“发愿逾诸佛”,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愿是超逾十方诸佛的愿。在《无量寿经》中介绍阿弥陀佛发愿的时间有多久呢?经言:“具足五劫,思维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阿弥陀佛详细地考虑、计划,要如何很简单、很容易地来救度十方众生?要如何才能使十方众生一旦到了极乐世界就可以快速成佛?为了要达到这个目的,阿弥陀佛经过了五劫那么长久的时间持续不断的周详思维。愿发了之后,如果不继续积功累德,修六度万行,广学无量法门的话,这个愿就等于是空愿,所以阿弥陀佛又经过多久的时间累积功德呢?经典说:“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意思是说经过了不可思议的兆载永劫那么漫长的时间,不间断的积功累德。“兆”跟“载”这两个数目都是很大的;“兆”我们还可以想象得来,至于“载”,在中国数目之中,几乎没有比“载”再多的数目了;而“兆载”之外还有一个“永”,这个数目就更长了;“永”是永远的,超越时间性;“劫”是天文数字,也还可以算得出来,可是“不可思议的兆载永劫”,这“不可思议”四个字就算不出来了。因为所谓的“不可思议”是不可说、不可称、不可想象。阿弥陀佛以这么长久的时间来累积菩萨无量德行,方使得他的四十八大愿能够愿愿完成,愿愿如实的圆满具足。阿弥陀佛为了完成这四十八大愿,是经过了那么漫长的时间,在这一漫长的时间里,其他的佛从因地修行,又从果地返回广度众生进入涅盘了,阿弥陀佛还在修行,还在为众生累积功德。为什么四十八大愿要经过那么久的时间去思维?为什么要圆满四十八大愿必须要经过那么长久的时间呢?这是因为在这四十八愿当中有一个最重要关键的根本、主要的愿要彻底成就。从因地来讲,因地所发的四十八大愿每一愿都是因本的愿,但其中有一个最根本的愿,就是第十八愿。为什么净土法门谈到阿弥陀佛的本愿都是指第十八愿呢?因为四十八愿当中如果没有第十八愿的话,四十八愿就谈不上可贵与殊胜了,正因为有了第十八愿才显现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可贵。因为第十八愿是要救度十方众生的愿,而十方众生范围宽广无边,有所谓“十法界”的众生,“十法界”包括四圣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与六种凡夫法界(天道、阿修罗道、人道、地狱、饿鬼、畜生)。四圣法界是已超凡入圣,不在三界六道生死轮回的圣者,其他六种法界则是仍在六道中生死轮回的凡夫。这十种当中,除了佛法界以外,其他九法界有情通通都是阿弥陀佛要救度的对象——这个就是第十八愿救度的十方众生。第十八愿是净土法门的根本,不仅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亦是十方诸佛的本怀,甚至也是十方诸佛所要劝说、称扬、护念的。《无量寿经》言: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释尊说要将这第十八愿的弥陀救度法门永远保留在宇宙当中,即使前一位佛涅盘了,下一位佛还没有降生人间,也都要使这个法门永远流传下去。第十八愿总共有三十六个字,这三十六个字大家能够背的话就尽量把它背下来,因为这是我们这一个法门的根本,可以说是阿弥陀佛的生命,也是我们的生命。因为有第十八愿,法藏比丘才能成为阿弥陀佛,因为有第十八愿,我们今生今世才能够解脱生死轮回。第十八愿三十六个字,请大家合掌,我们来虔诚恭敬地念一遍: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三十六个字,主要是阿弥陀佛自我发露,他的成佛是要救度十方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只要十方众生愿生极乐世界,专一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这样阿弥陀佛就必定使这一位众生当生往生极乐世界;如果有任何众生,阿弥陀佛不能够使他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说他就不成佛。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众生不能往生,表示他的力量还不具足,还没有资格成佛,还要再修行,还要再累积功德,一直到他有足够力量能使所有众生只要称他名号就能往生极乐世界才成佛。这么讲起来,要成为其他的佛较容易,只要三大阿僧只劫就可以了,所谓“三只修福慧,百劫种相好”,可是阿弥陀佛这一尊佛之所以要经过兆载永劫的时间,积累菩萨无量的德行才能够成佛,只因为他要普遍的、简易的救度所有众生,所以必须要经过那么长的时间。阿弥陀佛要救度的对象是“十方众生”,我们娑婆世界贪瞋痴特别强盛、罪业特别深重的凡夫也通通是阿弥陀佛所要救度的对象。既然是十方众生,包含圣人、凡夫,凡夫包含善人跟恶人,也包含着阿鼻地狱的众生。这就表示阿弥陀佛的救度是没有分别的、是平等性的。不管是圣人还是凡夫,是善人还是恶人,是出家众还是在家众,会修行还是不会修行,心清净还是不清净,通通都是阿弥陀佛所要救度的对象。只要众生愿生极乐,称念名号就必定使他往生。那么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条件是怎样呢?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条件很简单,就是第十八愿所讲:“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这样就可以往生。“至心信乐”的“至心”就是虔诚的心、真实的心。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内心要真诚,不是嘴上讲要往生,但心里却不想往生,或是希望将来还要再来做人享福。这样就不是“至心”。所以这个“至心”包含“信乐”,包含“欲生极乐世界”,包含“乃至十念”。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真心,人和人在一起如果没有真心就是虚情假意,那就没有意义,也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何况是要往生极乐世界、脱离三界六道生死轮回这么重要的大事,怎么可以没有真实心呢?简言之,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条件,就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至心”这两个字是贯穿“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的。“信乐”就是“信”,“欲生我国”,愿生极乐就是“愿”,“乃至十念”的念佛就是“行”。所以“信乐”就是“信乐欲生”,加上“乃至十念”就是“信、愿、行”。由此可知。第十八愿是信愿行具足。而“至心”是贯穿信、愿、行。再详细一点说,“至心”就是真心,我们信有极乐世界,信有阿弥陀佛,必须要真的相信,不是虽然听说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可是自己不怎么相信,内心打一个问号,那就不是“至心”了。所以,信有极乐,信有弥陀,信有弥陀的救度,信有极乐是我们的归宿,这都必须是真正的相信。就阿弥陀佛来讲,阿弥陀佛呼唤我们说,“你要往生到我的极乐世界来”;就我们来讲,就是“我愿生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要救度我们去极乐世界是真心的,我们愿生极乐世界也要真心,而不是只跟人家念念回向偈而已。“乃至十念”,就是从此之后,我们有一天的时间就念一天的佛,有两天的时间就念两天的佛,有七天的时间就念七天的佛;如果七天寿命到了就往生极乐世界,如果寿命延长,若八日就念八天的佛,若八年或者八十年,就尽一辈子都专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不需要假借其他的法门来回向,当下往生的功德都是具足的。第十八愿就是在说“信、愿、行”。“信”就是“至心信乐”,而“欲生我国”呢?就阿弥陀佛来说,阿弥陀佛都时时刻刻在呼唤我们,拜托我们,要我们被他救度到极乐世界去,这就是阿弥陀佛“欲生我国”的佛心;对我们众生来说,就是“愿生彼国”,就是愿生西方净土中,随顺阿弥陀佛的呼救,这就是“愿”。“行”就是“乃至十念”,从今以后只要专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那阿弥陀佛虽跟我们订下救度的条件,但这种救度的条件,其实几乎也可以说是没有条件的。因为只要我们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愿意往生极乐世界,此后我们有多少的时间就念多少的佛,不管我们念佛的时候有没有烦恼,有没有妄想杂念,都不用管。阿弥陀佛给我们规定的条件就是这样简单,所以虽然有条件,也可以说是没有条件。因为只要我们愿意往生极乐世界就对了,也不需要付出金钱,也没有什么损失。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最简单的,我们只要会说话就会念佛,就是如说话一样来念佛而已,所以,念佛、愿生极乐,对我们来讲是非常简单容易的,既不用费金钱,也不会亏本,尤其是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就比较没有妄想杂念、比较没烦恼,这样的念佛使我们更轻松。如果烦恼来的时候,或者身苦病痛、心里很郁闷的时候,在念佛中,不知不觉心就会平静下来,这样说起来,阿弥陀佛用这句佛号让我们念,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愿生极乐世界是一种心,向往、愿生的心,它本身并不需要付出什么,既不需要多付出时间、金钱,也不需要付出劳力,同时也不会亏本、不会损失,往生极乐只有百利而无一害。若用打赌的方式来讲:我虽然不太相信有极乐世界,不肯定有极乐世界,可是我还是愿生极乐,为什么?如果真的没有生死轮回、没有极乐世界,那也没有什么亏本损失嘛!但假若有生死轮回、有极乐世界,岂不是白白赚到了?而且赚到的是无法计算的,是宇宙的大善根、大福德通通赚到了。因为只要真的有极乐世界,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就必定成佛,必定脱离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必定拥有跟佛一样的无量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智慧、无量慈悲,跟阿弥陀佛一样具足四十八大愿,能够分身到他方世界、十方世界、无量世界去广度众生,所以,这一个愿心岂不是大大赚到了!尽管我们是凡夫,我们心力很羸弱,我们愚痴,我们烦恼深重,可是只要我们有这么一个愿生极乐世界的愿,这个愿就是大愿,为什么呢?因为这一个愿能够使我们往生成佛!如果没有这个愿,我们将继续轮回六道,如果没有这个愿,那就失去了大善根、大福德。进一步来讲,我们信阿弥陀佛救度的这一个信是“大信”,是不可思议的信。为什么?阿弥陀佛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我们居然能够信受,岂不是这个信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信?我们信对岸有个金门,金门过去有台湾岛,尽管我们没有去过,眼睛也看不到,可是我们相信有金门、有台湾,这一种信也是真的信。可是这种信可贵吗?这个信没有什么可贵,因为信与不信,对我们解脱生死轮回来讲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所以这个信只是凡夫的世俗之信而已。可是如果我们信有弥陀的救度,信有极乐世界的归宿,虽然同样是信,可是内容不一样,价值也就随之不同。信有弥陀的救度、有极乐世界的归宿,可以让我们离开三界六道轮回,让我们毕竟成佛,这岂不是至高无上的信啊!“行”也是一样,我们只要嘴巴张开称念名号,或者是心中想念南无阿弥陀佛,这种行就是“大行”,比我们持守五戒、十善的功德还要大。因为持守五戒只是让我们再生而为人,持守十善能让我们生天,但是五戒十善的因与五戒十善的果都仍是虚假、颠倒、有漏、污秽的。《往生论注》言: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因为还是在六道轮回之中。但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清净的、是真实的、是大利无上不可思议功德。所以,以我们污秽之心、不净之口来称念这一句清净、真实、至高无上的南无阿弥陀佛,同样是大行,而不是有漏的。所以净土法门叫做“易行道”,所谓“易”就是:1.浅易。容易了解、不复杂。它的道理非常浅显,不是很深奥、很困难的,一听就可以了解。2.简易。只要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圆满具足往生的功德,往生的资粮就当下完成,百分之百决定往生极乐世界,不需要借由诵很多经的功德,或者朝山拜忏的功德,或者是深入经藏,或者持很多咒语才能够往生。从开始到临命终,都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3.容易。不分老少贤愚,不管是否深入经藏,每个人都能够做得到,这才叫做容易。因为如果说你做得到、他做得到,可是还有少部分的人做不到,那就不是“易行道”了。所谓“易行道”是人人——不管是老人家、小孩子,有智慧、没智慧,会修行、不会修行,有学问、没学问,是善、是恶,都能够做得到,都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这才叫做“易行道”。如果学其他的法门要成佛那都是“难行道”,那种难度可说“难如登天”。但如果要往生极乐世界那就很容易了,易如反掌,大家都做得到。4.安易。就是这个法门修起来非常的安乐、自在,一点也不苦。跟自力的“难行道”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龙树菩萨把所有佛法的法门归纳成为两个法门:一个是“难行道”,一个是“易行道”。“易行道”就是指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救度;除了“易行道”以外,所有各宗各派,其他一切法门的修行都是“难行道”。为了让我们容易了解难、易的差别,龙树菩萨举示了一个比喻:他说“难行道”就像“步行”,“易行道”就像“坐船”;又说步行是苦的,坐船是安乐的。在古代,交通工具只有坐船啊,或者是牛车、马车啦,不像现在有飞机、火车、巴士。我们要到百千万里之远的地方,如果靠双脚走路,那身体不健康的人,或者是年老的人就没办法了;即使身体健康,甚至是世界跑步第一名选手也未必能够到达。为什么?因为要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又可能遭遇到各地盗贼,饥啊、寒啊、累啊,走不到三分之一就通通倒下了。这就好像我们要以自己的力量修行,以期超脱三界六道生死的轮回,终至达到成佛的境界,那是非常困难的。可是如果依靠阿弥陀佛的救度,那就非常安乐。所以“易行道”就是安乐的法门、安易的法门。为什么念佛是“易行道”呢?这全是因为念佛本身有阿弥陀佛的本愿大力加持。我们应知,阿弥陀佛所发的愿是“只要众生愿生弥陀净土,专念弥陀佛名,阿弥陀佛必定使他往生”。所以阿弥陀佛经过兆载永劫的时间持续为我们累积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累积我们在极乐世界快速成佛的功德,累积替我们偿还生生世世所欠债务所需的功德。这些功德通通圆满了,他才成佛,才成为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自自然然的就具足了阿弥陀佛兆载永劫的万行、万善、万德,也就是说,无量百千陀罗尼的功德通通在这一句名号里面毫无缺欠,因此这句名号叫做“万德洪名”。万德洪名的“万”不是数目字的百千万的万,而是“具足、完满、超越”的意思。也就是往生成佛的功德,在这句名号中完全圆满、完全具足,而且使我们超越六道轮回,一旦到极乐世界就能够超越三贤十圣而快速成佛。由于阿弥陀佛的本愿成就了,才完成了我们往生的功德,所以阿弥陀佛的成佛成就了什么呢?成就了我们的往生。阿弥陀佛如没有成佛,也就没有我们往生的功德资粮,阿弥陀佛既然已经成佛,那就有这一句佛号给我们念,只要念佛,当下我们就有了往生的功德资粮。讲到这里,我们可以了解,阿弥陀佛是怎样的一尊佛呢?是本愿成就的佛!这意思是说,阿弥陀佛已成就了本愿,然后又把他本愿的成就功德通通送给我们、回向给我们,因为阿弥陀佛之所以成佛是为我们往生而成佛的,所以阿弥陀佛成佛的功德同时也通通转成为我们的功德。有一句话说:“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意思就是阿弥陀佛以他果地成就的佛的功德,作为我们因地凡夫往生的功德以及成佛的功德,弥陀的正觉是我们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之因,反过来说,我们众生往生之因,是弥陀成佛的正觉之果。所以阿弥陀佛的成佛就是我们的往生,我们的往生就是阿弥陀佛的成佛。如果我们不能往生,阿弥陀佛就不成佛,阿弥陀佛既然已经成佛了,就表示我们只要念佛就一定能往生。由此可知,我们的往生跟阿弥陀佛的成佛是在一起的,永不分开的。所以我们这个法门是“从果向因”的法门,不是“从因向果”的法门。“从因向果”就是从凡夫一直修行,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然后到成佛。一步一步、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升上去。而我们这个法门则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是以阿弥陀佛已经成佛的功德,作为我们往生成佛的资粮,所以我们不需要再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这一些功行,就能够直接超越阶次,往生成佛。因此“易行道”也叫做“横超”的法门。这就好像台北有个101大楼,如果每一层楼都用爬的话,那要好久的时间,爬得好辛苦,可是如果坐直达的捷速电梯就很快,一下子就到101大楼的顶层了。净土法门之所以是易行、横超的法门,原因在哪里?也在阿弥陀佛的本愿!如果阿弥陀佛的本愿没有成就,一切都不具足;一旦本愿成就,就通通具足,我们往生有分了,我们成佛可期了。每一尊佛之成佛都很难能可贵,跟我们却未必有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因为他们并没有为我们发下如同第十八愿那样的愿,也没有为我们经过兆载永劫的积植菩萨无量德行才成佛。可是阿弥陀佛不一样啊,阿弥陀佛他的成佛是建立在我们众生的往生之上的,他的生命是以我们的往生为赌注啊!能够使我们往生,才有他的佛的生命,没有我们的往生就没有他的佛的生命,他的成佛是为我们而成佛的。所以,阿弥陀佛是怎样的佛?阿弥陀佛是本愿成就的佛。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后汉支娄迦谶译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一名《无量寿经》、一名《阿弥陀经》) 吴支谦译无量寿经 曹魏康僧铠译无量寿如来会 唐菩提流志译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赵宋法贤译○自汉迄宋同经异译可考见者凡十有二,近代流通唯此五本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法名慈济会集各译敬分章次发大誓愿第六法藏白言:唯愿世尊,大慈听察。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无有地狱、饿鬼、禽兽、蜎飞蠕动之类。所有一切众生,以及焰摩罗界、三恶道中,来生我刹,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更堕恶趣。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不取无上正觉。(一、国无恶道愿;二、不堕恶趣愿)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令生我刹,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种大丈夫相。端正净洁,悉同一类。若形貌差别,有好丑者,不取正觉。(三、身悉金色愿;四、三十二相愿;五、身无差别愿)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自知无量劫时宿命,所作善恶。皆能洞视、彻听,知十方去、来、现在之事。不得是愿,不取正觉。(六、宿命通愿;七、天眼通愿;八、天耳通愿)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亿那由他百千佛刹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九、他心通愿)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罗蜜多。于一念顷,不能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刹,周遍巡历,供养诸佛者,不取正觉。(十、神足通愿;十一、遍供诸佛愿)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十二、定成正觉愿)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十三、光明无量愿;十四、触光安乐愿)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十五、寿命无量愿;十六、声闻无数愿)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十七、诸佛称叹愿)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八、十念必生愿)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十九、闻名发心愿;二十、临终接引愿)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二十一、悔过得生愿)我作佛时,国无妇女。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刹土。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二十二、国无女人愿;二十三、厌女转男愿;二十四、莲华化生愿)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常修殊胜梵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二十五、天人礼敬愿;二十六、闻名得福愿;二十七、修殊胜行愿)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永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二十八、国无不善愿;二十九、住正定聚愿;三十、乐如漏尽愿;三十一、不贪计身愿)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善谈诸法秘要。说经行道,语如钟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三十二、那罗延身愿;三十三、光明慧辩愿;三十四、善谈法要愿)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随意修习,无不圆满。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三十五、一生补处愿;三十六、教化随意愿)我作佛时,生我国者,所须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随意即至,无不满愿。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三十七、衣食自至愿;三十八、应念受供愿)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三十九、庄严无尽愿)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无量色树愿;四十一、树现佛刹愿)我作佛时,所居佛刹,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二、彻照十方愿)我作佛时,下从地际,上至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三、宝香普熏愿)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四、普等三昧愿;四十五、定中供佛愿)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证离生法,获陀罗尼。清净欢喜,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四十六、获陀罗尼愿;四十七、闻名得忍愿;四十八、现证不退愿)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则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愿”,则愿速出离此苦世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音纳莫)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无令暂忘。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即大便),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有声而旁人不闻)、心中默念,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如此,则心不外驰,妄想渐息,佛念渐纯,功德最大。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即教我之师及有道德之人),慈心不杀(当吃长素,或吃花素,既未断荤,切勿亲杀),修十善业(即身不行杀生、偷盗、邪淫之事;口不说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之话;心不起贪欲、嗔恚、愚痴之念)。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又须劝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儿女、乡党亲友同皆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每日若念一万佛,即念五千观音,多少照此加减)。以此事利益甚大,忍令生我之人,及我之眷属,并与亲友不蒙此益乎?况且现在是一个大患难世道,灾祸之来,无法可设。若能常念佛及观音,决定蒙佛慈庇,逢凶化吉。即无灾难,亦得业消智朗,障尽福隆。况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必满所愿。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以生死未了,福愈大则业愈大,再一来生,难免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中。若欲再复人身,再遇净土即生了脱之法门,难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若求来生人天福报,即是违背佛教。如将一颗举世无价之宝珠,换取一根糖吃,岂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求来生人天福报,与此无异。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纵然念佛,只注重看“念佛的是谁”,以求开悟而已。若生西方,无有不开悟者。若开悟而惑业净尽,则可了生死。若惑业未尽,则不能仗自力了生死。又无有信愿,则不能仗佛力了生死。自力佛力两者无靠,欲出轮回,其可得乎?须知法身菩萨未成佛前,皆须仗佛威力。何况业力凡夫,侈谈自力,不仗佛力,其语虽高超,其行实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渊之别?愿同人悉体此义。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生不出佛经,系后人伪造。寄库是愿死后做鬼,预先置办做鬼的用度。既有愿做鬼的心,便难往生。如其未作,则勿作。如其已作,当禀明于佛:弟子某,唯求往生,前所作寄库之冥资,通以赈济孤魂,方可不为往生之障。凡《寿生》、《血盆》、《太阳》、《太阴》、《眼光》、《灶王》、《胎骨》、《分珠》、《妙沙》等经,皆是妄人伪造,切不可念。愚人不知念大乘经(即《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心经》、《金刚》、《药师》、《法华》、《楞严》、《华严》、《普贤行愿品》等经),偏信此种瞎造之伪经。必须要还寿生、破地狱、破血湖方可安心。有明理人,为说是伪,亦不肯信。须知做佛事,唯念佛功德最大。当以还寿生、破地狱、破血湖之钱,请有正念之僧念佛,则利益大矣。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为六斋。加初一、十八、廿四、廿八为十斋。遇月小则尽前一日持之。又正月、五月、九月为三斋月,宜持长素,作诸功德),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杀生,其家便成杀场。杀场乃怨鬼聚会之处,其不吉祥也大矣。是宜切戒家中杀生也。念佛之人,当劝父母念佛求生西方。然欲父母临终决定往生西方,非预为眷属说临终助念及瞎张罗,并哭泣之利害不可。故欲父母临终得眷属助念之益,不受破坏正念之害者,非平时为说念佛之利益,令彼各各常念不可。如是,则不独有益于父母,实有益于现生眷属、后世子孙也。临终助念,无论老少,均当如是。详看《饬终津梁》,及后列《临终三要》,自知。节录于《印光大师文钞—— 一函遍复》
{{each(i, video) list}}
{{if list.length > 8}}
查看全部 ${list.length} 期节目
{{if _first}}
内容来源于
百科兴趣圈
{{if list && list.lengt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经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