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7万亿人民币是否规划未来不在生产人民币

您所在的位置: >
十三五规划建议:未来五年将推动人民币可自由使用
 发布时间: 09:01 乐昌站
3日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
  3日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分量不断提升,中国需要建立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金融管理体制。随着“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等开放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需要一个更为开放的金融体系予以支持。
  近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期正式上线运行、中英联合表态研究“沪伦通”可行性,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德意志交易所集团于近日签署合作协议……随着我国金融领域开放的大踏步前进,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正在呈现跨越式发展。
  截至2015年9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已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约3.1万亿元,同时还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人民币今年8月一度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中国将更加积极的参与国际事务,承担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管涛认为,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表明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显示了大国的定力,向外界发出清晰的信号。尽管近期股市、汇市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是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没有变,资本项目开放的稳步推进不会停。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转变外汇管理和使用方式,从正面清单转变为负面清单。放宽境外投资汇兑限制,放宽企业和个人外汇管理要求,放宽跨国公司资金境外运作限制。加强国际收支监测,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改进并逐步取消境内外投资额度限制。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认为,我国对外开放大步迈进的同时,注重金融业开放的有序性和稳步性。这有助于我国在不断开放中构建平等互利的规则体系,提升中国金融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记者吴雨、姜琳)
责任编辑:吴咏荷 稿件来源:乐昌网
24小时点击排行央行让人民币贬值背后不为人知的原因
央行让人民币贬值背后不为人知的原因
来源:凤凰财经综合
【今日中间价】
从今年2月中旬开始的贬值大潮是今年市场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这种现象甚至让美国一些官员认为,中国央行在不计后果地帮助出口商。然而贬值的背后推手仍旧是个迷。
其实,有很多迹象显示,中国央行一直以来都在对人民币实行干预。最大的新闻并不在于中国央行出手故意让人民币贬值,而是这一做法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潜在的事实——一场通货紧缩正潜伏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轨道上。
首先来看看中国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常态式干预。为了保持一个预期中的人民币汇率,中国央行可能会时不时得从中国出口商和外国投资者手中以较高的价格购买。2005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约30%。但从今年2月17日以来,这种趋势出现了“大逆转”,到3月份的时候,这种逆转更为明显。
图一。来源:QZ.com)
一些投资者将人民币归咎于外汇市场的投机者。但是最新的数据显示,3月中国央行购买了价值280亿的美元,等价于人民币1740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月中国购买美元总额的90%以上。
这正是事情的蹊跷之处。
当中国央行从出口商那里高价购买美元的时候,实际上向中国经济注入了额外的人民币。这样一来,现金流增加就会导致价格急速增长,于是中国央行就会想办法抵消外汇购买的作用,发行人民币债券来吸收系统中的额外流动性。
然而到了3月份,事情就不是这样运作的了。经济学家认为,央行不再这样做可能是因为系统中额外的流动性压低了利率水平(而利率正是目前市场期待中国央行会使用的政策调整工具)。
图三。来源:法兴银行
法兴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姚炜表示,水平下降通常暗示公司和家庭在偿还债务,但中国并没有发生这种状况。同时,信贷规模的增长速度仍然是增速的两倍,意味着大规模信贷行为仍在继续。按常理来讲,信贷增长所导致的大规模投资应该会流入经济中,从而致使价格上涨,但是,为什么没有呢?
姚炜表示,这可能是因为国营部门仍然在疯狂借贷,但这些钱却投资到了不能够赚钱的项目中去。
那么接下来中国央行会怎么做呢?一些经济学家建议用最常规的办法:下调利率,鼓励贷款。但姚炜对此持怀疑态度。她认为,打开的信贷闸门还会使资金涌向低效的国营部门,而且如果中国按计划实施金融改革,就需要高利率来防止信贷狂潮的出现,因为在这种狂潮下,国有银行就会面临激烈的业务竞争。这种情况曾经在日本出现过,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姚炜表示,这样看来,中国央行不直接放宽货币政策其实也是件好事。然而让人民币持续贬值是存在很大风险的,这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资本外流,对于依靠流动性来生存的经济体来讲无疑将是灾难。
人民币贬值下一步推测:房地产价格将现危险
来源:华尔街见闻
出现了罕见的连续贬值,现在越来越多迹象显示,这可能是人民银行在背后“搞鬼”,目的是希望打击套利交易。
美银美林注意到了,人民币市场出现“有形的手”干预的痕迹:
农历新年过去以后,人民银行也重新开始采取行动了——其不但重启了回笼流动性的回购操作,而且实际上以更高的利率进行回购。人民银行注入流动性的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比一年前高75个基点,这一举措被市场认为是在去年的基础上加息75个基点。新的回购交易利率设定在3.8%,比上次在日进行的28天回购交易高105个基点。
基于一个简单的框架,该举措等价于再加息35个基点。问题是,货币和债券市场接近完全无视该操作。从2月10日开始,7天回购利率已经下跌了接近200个基点。面对人民银行回笼流动性,流动性状况大幅改善是令人费解的,因为从2月10日以来,大部分在农历新年动用的现金都应该已经流回体系了。外汇市场波动也引出了关于过去几周流动性为什么会改善的疑问。一般来说,在岸回购利率的上涨时,会相对于中间价走弱:这是因为外汇流出抽离流动性的正常结果。然而,2月的市场波动出现了颠倒。汇率和利率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分化。
(蓝线代表7天回购利率,红线代表人民币对中间价的溢价)
美银美林给出了两个可能的解释:
这可能是因为季度性的资金外流,而今年的情况可能更严重,因为农历新年前在岸利率更高。结果导致银行在离岸市场借入了更多的资金,推动了人民币的升值。在农历新年以后,这种资金流逆转了,推低了人民币汇率。...然而,这个解释的问题是,当资金外流的时候,在岸利率应该上涨而不是下跌。
更为流行的理论或揣测是人民银行在背后操控。因为人民银行买入更多的,这自然创造了在岸人民币的流动性,导致回购利率走低。这解释了为什么在岸人民币领先走势,同时在岸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现货市场波动要远大于远期市场,这都显示了,这是一次国内投资者驱动而不是外国投资者驱动的行情。这种解释的问题是,如果央行不明显承认,市场是难以证明是否真的存在干预。
另外,法兴的报告还指出:
至于原因,存在明显的证据显示人民银行干预了。我们认为,最近人民币的波动是为了打击套利的资金流入。如果短期的资本流入减少,贬值将可能停止。
法兴认为,人民银行的目的是打击套利交易:
人民币拥有套利交易货币的两大特征:较高的在岸利率和逐渐且稳定的升值趋势。第一个特征部分是由美联储的宽松政策,部分是由人民银行担心债务风险而不愿意宽松国内的流动性环境所导致的。在短期内,这个情况不大可能明显弱化。然而,人民银行有能力改变第二个情况,看起来其正在这么做——通过逆转升值的趋势,推高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那么,下部分措施是什么呢?
扩大波动区间?可能,但正如我们之前指出的,至关重要的是人民银行怎么管理汇率。为了发挥真正的作用,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下一步措施应该更为大胆:人民银行应该从每天设定中间价改为每周(甚至每月)设定中间价,同时扩大波动区间。
更多的贬值?可能空间不大了。虽然央行不希望过多的资本流入,但过度的资本外流也不是其选项。月度的外汇头寸数据是显示资本流动方向变动的指标。而在岸和离岸人民币现货汇率的汇差则是一个实时的指标。如果离岸汇率持续地对在岸汇率出现某种程度的折让,这将是资本外流的迹象。到那时候,人民银行将几乎肯定会选择再次稳定人民币汇率。
仍然,人民银行打击套利活动可能会带来短期的痛苦,甚至风险:
如果人民币走软持续较长时间,那么已经很具规模的跨境资金流可能会逆转,导致回购利率走高。
因为套利交易的减少或消失,资产价格下跌将成为真正的风险。房地产价格将出现危险——这是中国金融体系重要的抵押品。
人民币外升内贬致财富外流 中国物价临重大调整
来源:上海证券报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连续走低,打破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
与往年经常出现的季节性波动相比,今年1月的压力有所减轻,这缘于春节前食品价格较为平稳。而食品价格占我国约三分之一,是影响我国水平的最大短期因素,猪肉价格又是食品价格的最大决定因素。近几个月来,由于猪肉产量从2013年的低谷中回升,价格也有所下滑。虽然临近1月底时鲜果鲜菜价格开始攀升,但猪肉价格的下降足以抑制整体水平的上涨。商务部网站公布的周度数据显示,1月,全国36个大中城市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仅有一周为环比下降,其余三周均为环比上涨;而猪肉价格则连续四周皆为环比下降。
虽然这种低通常可能会让政府安心开启信贷闸门,但考虑到对我国债务负担日益加重的担忧,政府现在还不太可能开启这个闸门。在当前的和实体经济环境下,央行货币政策可能将继续保持稳健,不会太紧亦难言太松。
笔者认为,从控制和争取改革空间的角度来看,CPI下降当然是正面信号,但从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来分析,CPI下降幅度太大则未必是好事。当前CPI下降有可能意味着当前经济过于疲软。具体反映在PPI上,1月PPI同比下降1.6%,降幅要高于去年12月的1.4%。PPI连续第23个月下降,既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的结果,也是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结果。PPI在近两年时间里一直在同比下跌,表明当前工业生产形势难以乐观,仍面临比较大的压力,这和工业增速及PMI的黯淡表现也是相吻合的。
虽然今年1月的外贸进出口超预期回升,同比增长7.3%,而此前的市场预期基本在3%以下。但是综合分析今年的国际经济走势,发达经济体市场复苏,新兴市场普遍承受资本流出的压力,乱象频出,似乎已在暗示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将向传统的发达市场回归,外贸出口企业需要及时调整方向。此外,考虑到近年来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小,今年的外贸复苏对整体经济增长的推动或许有限,但将令中国承受一定的资本流入压力。无疑,据2014年将近两个月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显示的信号,暂时还难以形成稳定的乐观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CPI下降从侧面也印证了当前消费动力不足。虽然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里,消费和市场增长平稳。商务部近期发布数据显示,正月初一至初七(1月31日至2月6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6107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3.3%。但是从消费转移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弱点一览无遗。据相关统计,中国境外游客支出超过了总消费的三分之一。出境旅游消费繁荣恰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弱点,警示未来中国经济必将经历调整。中国人的消费转移——海外消费取代国内消费,更大原因是由于中国多年来高企,且税负名目繁多,再加上在很多国家大幅升值。中国的水平不仅使百姓买不起房,令制造业缺乏竞争力,而且也使消费支出转移至海外。
可以肯定,中国的物价将不可避免地在某一阶段经历重大调整,首先需要调整的可能是汇率。这两天人民币的急速贬值,已发出了确切无疑的信号。而对国人来说,感受最深的还是人民币的“外升内贬”。自人民币2005年汇改至2013年底,人民币兑累计升值35.7%;而同期我国的CPI年均上涨3.1%。从外部看,人民币兑美元在不断上升,拿着人民币能购买更多美元商品;但在国内市场,人民币的购买力却在不断下跌,不论是买服装还是买房子,人民币的内部购买力整体上不断走弱。对此,央行也是认可的。央行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应正确认识和对待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这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阶段性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币的外升内贬正在造成财富的不断输出。至于形成人民币外升内贬的主要原因,一是人民币汇率的扭曲,本来两种本币的价格应该一致,但在现实中发生了偏离,表明存在人为干预市场的行为;二是人民币购买力和物价统计有较大误差,尤其是价格水平的统计不能反映实情,致使汇率应贬未贬。这两种因素是交织在一起发挥作用,而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实际结果,是鼓励更多的资金流向国外,其实质是中国在对外输出财富。
不论怎么说,人民币“外升内贬”都是背离立足内需的经济发展根本点的,尤其在2013
年消费增速比2012 年显著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显著下滑,2013年的月度增速下滑到2005
年水平的情况下。无疑,中国消费型社会的建立、消费环境的改善,高度依赖改革,尤其是政府改革。这是一个长期过程,但从今年开始,我们必须切实加快推进步伐。
我国的物价将经历重大调整的第二个方面,是亟需建设区域性[0.64%&&]流通体系。过去10年间,我国食品价格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显示了更快的增长势头。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13年,我国食品平均价格是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的2.5倍,其中肉禽及其制品和鲜菜类价格年均涨幅是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的3.06倍,粮食、水产品、蛋类价格涨幅分别是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的2.8倍、2.6倍和2.5倍,水果价格涨幅是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的2.1倍。何以如此,原因众多,除了供求矛盾、成本推动、资本炒作、国际市场和政策推动等原因外,区域性物流体系的不完善影响更为巨大。有调查显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南等地所有的蔬菜批发市场都称他们的菜是从山东寿光买过来的,而不是直接从产地进来的。这意味着部分农产品在搬上百姓餐桌之前已在公路上运输了好几千公里。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过多,已成农产品价格高企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已有提议要求国家发改委在新近启动的区域发展规划上嵌入区域蔬菜等食品批发市场的建设规划,并希望农业部等相关部门大力参与围绕全国主要城市群规划区域农产品物流中心及其体系,并在信息服务、规划指导和政策扶持等领域给予种植户和农产品经营企业以帮助,从而形成全国性和区域性互为补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央行是否已经印制了第六套人民币,只是没有发行?_百度知道中国人民银行 无发行大额人民币计划|人民币|贬值_凤凰财经
中国人民银行 无发行大额人民币计划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是否发行大面额纸币成为两会的热门话题。在去年发行第六套新版百元人民币时,也曾有传言称将出现500元与1000元面值的钞票。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据他所知,央行没有发行大面额人民币的打算。
3月11日,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两会间隙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 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是否发行大面额纸币成为两会的热门话题。在去年发行第六套新版百元时,也曾有传言称将出现500元与1000元面值的钞票。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据他所知,央行没有发行大面额的打算。“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还不太适应”2015年发行新版百元人民币时,曾有传言称将发行500元与1000元面额的纸币。央行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在从事大额交易、特别是买大件商品的时候,现在钞票的面额比较小携带不便,但大额现钞用于小额交易时又不方便找零。与此同时,大额钞票在遇到造假时,会给持有者带来更大的损失。中央财经大学学院教授郭田勇也曾表示,发行大额人民币利于某些方面的使用,但是面值大会助推通货膨胀预期。除了大额人民币问题外,陈雨露昨日还就近期人民币波动问题回应称,在过去的这些年中,人民币一直保持升值的趋势。加入SDR货币篮子后,人民币要保持对一篮子货币的稳定,对组成货币篮子的、、这些货币要保持一定的波动弹性。陈雨露提醒,在这样的转换中,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还不太适应。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其实是人民币对国际市场的一个适应过程。人民币贬值货币应换金条?要量力而行对于有消息指出人民币汇率下行压力下建议货币换金条,陈雨露昨日表示,可能老百姓会觉得金条是硬通货,但是实际上,黄金市场也是有波动的,也存在着风险。而且相比人民币来说,黄金还没有利息,机会成本也挺高的。老百姓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申万宏源首席分析师李慧勇在研报中表示,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中,除了传统大宗商品的基本面供需格局外,利率水平、通货膨胀、主要汇率(美元)、短期资本流动、避险需求与风险偏好,不同阶段所影响金价的核心驱动因素往往不同。李慧勇分析认为,2016年以来黄金行情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美元指数的走弱和市场避险情绪的变化。随着2月11日美元指数触底企稳,近期全球市场波动性下降,风险情绪上升,黄金转入震荡行情。在无其他意外风险发生的情况下,预计黄金阶段性高点临近,近期可能面临回调。央行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黄金储备增长0.6%,从1月份的5718万盎司升至5750万盎司。央行的黄金储备增幅,创2015年开始披露该数据月度增幅以来的最低水平。新京报记者 郭超 陈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319787
播放数:2069152
播放数:388797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大钞”发行不在央行计划之内_财经新闻_理财_吴江新闻网
“大钞”发行不在央行计划之内
核心提示:
所以,我国目前并没有发行大额面值人民币的必要。对此,郭田勇指出,推动1元人民币硬币化主要还是为了使日常交易更加便利。郭田勇表示,依托于网上消费、网络支付以及移动支付,电子化交易的条件正在逐渐成熟,未来无论是货币还是支付方式都会逐渐走向电子化方向。
日前,中国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全国两会期间对于大额人民币的传言给出了确切回应:央行尚没有发行大面额人民币的打算。对此,专家指出,货币面值的大小要充分考虑到一国的经济情况与居民使用的便利性。货币面值并非越大越好,就我国而言,不存在发行大额钞票的必要性。此外,考虑到安全性以及技术的发展,电子化交易完全可以满足未来大额交易的需求,而这也应该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币值并非越大越好
纵观人民币的发行历史,大额面值的人民币一直十分罕见,在已经发行的五套人民币中,只有第一套人民币有过最大50000元的面额,而这也是出于当时特殊经济情况的考虑。在此之后发行的四套人民币中,没有出现过最大面值超过100元的。
近年来,关于发行更大额面值人民币的声音时有出现,甚至有人在网上贴出了&第六套人民币&的大额钞票样票。
大面额人民币真的如此有吸引力?&货币面值并非越大越好。一国货币面值的大小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一般要考虑到该国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币值的稳定性以及使用的便利性等,其中居民的使用习惯是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人民币若发行像千元这样的面额,不仅会遇到使用量小的问题,还可能造成交易的不便。
&大钞&尚无市场需求
郭田勇指出,一般而言,一国选择推出大额面值的货币主要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该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该国央行被迫选择发行大额货币;另一种是该国财富出现了急剧增长,甚至出现了货币紧缺的情况。
那么我国是否存在这样的需求呢?郭田勇指出,我国目前CPI走势温和,并不存在通胀的风险。我国经济目前基本维持在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居民财富增长相对稳定,货币供给正常。所以,我国目前并没有发行大额面值人民币的必要。
此外,突然发行大额钞票很可能加剧通胀预期,扰乱整体经济的发展秩序。专家指出,大额钞票更容易给群众一种心理暗示,那就是手上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了,而一旦预期形成,就可能导致物价的上涨。
试点推行1元硬币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发布消息称,今年山东省将在部分地市启动实施&1元硬币化工程&,在山东5个城市停止向商业银行投放1元纸币。陈雨露表示,先在一些地方试点,然后逐步推广。
对此,郭田勇指出,推动1元人民币硬币化主要还是为了使日常交易更加便利。1元硬币在耐用性及保存方面有不少优势。现实生活中,地铁、自助售货机等在使用硬币方面也很方便。
不少专家认为,1元纸币退出流通只是&前奏&,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化交易将成为主流。郭田勇表示,依托于网上消费、网络支付以及移动支付,电子化交易的条件正在逐渐成熟,未来无论是货币还是支付方式都会逐渐走向电子化方向。
责任编辑:蒋晓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央行人民币牌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