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火箭军是空军工程兵兵吗

揭秘火箭军尖刀工程兵:为全军建设“地下长城”
 来源:网络整理
  【环球网军事8月23日报道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一提到军,人们心中不禁会产生一种神秘感,而在雪域高原、大漠戈壁、深山莽林中活跃着军序列中一支地位非常特殊的部队&&火箭军某工程部队。而这支部队所承担的任务就是频频被外媒炒作的构筑中国的&地下长城&。
  火箭军某工程部队是唯一一支军级建制的工程部队,,主要担负阵地工程、战时工程保障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支援&2+1&使命任务。
  从8月上旬开始,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组织的&讲好强军故事&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在各军种展开。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这是唯一一支军级建制的工程部队,主要担负阵地工程、战时工程保障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支援&2+1&使命任务。因国防工程的特殊性,该工程部队往往蛰伏无人区开辟施工战场。他们承担着阵地建设的任务,构筑着一条条地下长城,为各种导弹建造着地下龙宫。
  地下工程是战斗力的基石,是打胜仗的保障。 作为全军地下工程建设的主体力量, 目前该部队分散在全国20余个省数十个施工点位上,担负火箭军所有导弹阵地和部分军委、战区地下指挥工程施工任务,构筑了一条条&藏得住、打不着、抗得住、摧不毁&的地下长城。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国防建设快速发展和武器装备升级换代,阵地工程建设任务成倍增加,时间节点要求异常紧迫,以前一个团十几年完成的一条地下坑道,现在一个营一两年就要完成。部队一直处在超负荷运转、超强度施工的阵地工程建设高峰期。
  在这种施工强度的背景下,晒太阳这种普通的事情,成为工程兵的一种奢望。某旅列兵叶文云常常天没亮就进坑道,到深夜才下班。坑道里每隔几米就有大个的白炽灯,明晃晃的,这种刺眼的光亮和阳光照射没有什么相似之处。
  由于长时间见不着太阳,加上坑道里空气凝滞、地上潮湿,许多战士出现烂裆、皮癣、关节炎、掉头发等情况,于是能晒晒太阳成了工程兵的普遍心结。于是叶文云在自己床头画了一个太阳作为慰藉。后来大家都陆续在床头挂上手画的&太阳&。
  &阵地秘密决定战争成败&。该部队保密教育非常严格,开展每周保密教育、每月保密检查、每季度保密工作评比等活动。因为部队所在的工区地处深山密林,手机没信号,营区里安装的固定电话也通过技术手段隐匿号码,所以战士入伍多年,家人根本不知道他在哪里当兵、当兵做什么。在工程兵部队广为流传的是,哥哥李金海和弟弟李金华是一对亲兄弟,知道对方在部队服役,却不知道彼此所在营区相隔仅3公里,而且担负同一项阵地工程建设任务。
  虽然极少出现在公众面前,这些默默无闻的工程兵也有自己的自豪和骄傲。今年初,一条重大新闻引起广泛关注:习近平主席到某指挥中心视察。当二营三连官兵看到新闻里的画面时,心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和自豪。因为,习主席视察的地方,流淌着他们日夜鏖战的汗水。
  去年,下士宋文建当兵两年多第一次休假,刚回家没两天,就接到排长的电话,&有紧急任务,48小时之内必须归队。&与此同时同批休假的战友也全部归队。
  这次紧急任务必须在20天完成平时3个月的工程量,时间紧任务重,前所未有。全连官兵千里奔袭,准时进驻任务区域。此时,北京街头已年味十足,到处洋溢着春节气息。可官兵们无暇顾及,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快、快、快。战斗打响后,全体官兵与时间赛跑&&吃饭,每餐都控制在10分钟左右,吃完饭放下碗筷就立即冲向作业面;年夜饭会餐,也只用了30分钟。睡觉,每天都是凌晨2时下班,6时30分起床。20个日日夜夜,披星戴月,昼夜轮战。全连官兵平均每天作业20小时以上,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终于啃下这块硬骨头,打赢这场大仗。
[责任编辑:|方都市网]公兵连是干什么工作的_百度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_百度百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因校址在哈尔滨,所以又简称。大将首任院长兼政委。哈军工于1952年开始筹建,日基建破土动工,9月1日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1955 年初具规模,设有五个系和一个预科:一系空军工程系、二系炮兵工程系、三系海军工程系,四系装甲兵工程系、五系工兵工程系和预科( 1960 年又增设防化系)。1959 年中央军委决定将该学院培养目标改为研究、设计、制造方面的军事工程师,实施尖端专业集中,常规专业分散的方针。哈军工先后共建有10个系:空军系()、炮兵系()、海军系()、装甲兵系()、工程兵系()、防化兵系()、原子系()、导弹系(+)、计算机系()、电子系()。目前原校址建立在()。[1]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发展历程
陈赓大将受命建立哈军工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因校址在哈尔滨,所以又简称。陈赓大将首任院长兼政委。哈军工于1952年开始筹建,日基建破土动工,9月1日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1955 年初具规模,设有五个系和一个:一系空军工程系、二系炮兵工程系、三系海军工程系,四系装甲兵工程系、五系工兵工程系和预科( 1960 年又增设防化系)。 1959 年中央军委决定将学院培养目标改为研究、设计、制造方面的军事工程师,实施尖端专业集中,常规专业分散的方针。[2]
哈军工最早源自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在南京孝陵卫(今南京理工大学所在地)开学,1950年1月迁往重庆,改称“西南军区军政大学”,1953年调迁哈尔滨,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1959年军委决定改变培养目标,由维护、使用改为。学院从1960年开始分建与扩建:将炮兵、兵、工兵的常规专业和刚刚新建的防化兵工程系调出,交给有关兵种,扩建为单独的兵种,形成今天的、装甲兵工程学院、工程学院(现为一部分)和防化兵指挥工程学院;将空军工程系中的机场建筑、航空气象2专业和海军工程系中的舰炮、指挥仪、、水雷、舰船消磁5专业与空军、海军的学校合并,成为更完整更高级的工程技术院校(形成后来的、的一部分);保留空军、海军工程系中的尖端专业和1959年2月新建的导弹工程系;将附属于导弹工程系的科扩大为原子工程系;将空军、海军、炮兵的雷达、无线电专业集中,扩建为电子工程系。
哈军工-军工操场
1966年哈军工转业改制,改名为,改建和新建了火箭工程系、计算机系。1969年根据关于战备的“一号命令”,学院内迁,1970年正式分迁。其中导弹工程系(1966年改建为火箭工程系)、电子工程系、1966年新建的计算机系以及基础课部和院机关划归第七机械工业部迁往长沙,成立。1978年改建为,重回军队序列;把空军工程系划归第三机械工业部,迁往西安,并入;原子工程系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迁往重庆,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有关专业,组建重庆工业大学,原子工程系最终还是留在了哈尔滨与海军工程系组成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划归第六机械工业部,拟迁武汉,后留原址组建,1994年更名;风洞实验室改为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的一个研究所,现为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2]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未有“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这一称谓。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大事年表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51~65年
刘居英院长检阅军工学员
3月26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6月3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致函苏联政府部长会议副主席布尔加宁,请按5个系的规模为军事工程学院派遣专家、顾问。
7月11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签发命令,任命为军事工程学院院长。
8月22日中央军委批准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
9月16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批准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临时党委。
11月24日中央军委批准学院请调教授的报告。中央军委向全军下达“为军事工程学院抽调300名助教及1000名学员的指示”。
11月26日学院向中央军委呈报校舍建筑初步计划。
12月15日中央军委批准学院成立建筑委员会。
周总理视察哈军工
1月30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批准成立中共军事工程学院委员会。
2月21日中央军委命令:军事工程学院隶属中央军委各总部直接领导。学院下设6个部,5个系,22个专科,24个本科生专业。
2月28日学院党委作出《关于执行教育任务中几个主要问题的决定》。
5月13日苏联顾问团到达学院。
5月15日毛泽东批示,学院每年毕业学员以800人为限度。
8月6日中央军委副主席视察学院。
8月26日毛泽东为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学员开学颁发《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训词》,为学院题写《工学》报名。
9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副总参谋长代表中央军委参加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大会。
总理、总司令、、、等中央军委首长为学院题词。
9月5日学院颁布《军事工程学院教学过程组织基本条例》。
10月5日学院在新生大队基础上成立预科。
10月31日“军事工程学院教育工作者协会”成立。
哈军工教员
1月28日学院召开首届教学方法研究会,于30日结束。
2月28日中央军委任命为军事工程学院副院长。
2月学院制定《成绩优良的专科、学员班及优等生的标准及奖励办法》。
2月周恩来召开国务院各部、委及中央军委各总部、军兵种负责人会议,研究解决军事工程学院师资问题。
6月22日学院成立野营司令部。
8月30日刘居英向教师、处以上干部传达审阅批准的四年制教学计划。
10月30日贺龙副总理召集军委各总部及各特种兵领导开会,研究支援军事工程学院师资问题。
11月4日学院成立教材编审委员会。
11月19日学院成立教学方法指导委员会。
11月20日第一座1.5米开口单回路式风洞建成,试车成功。
12月2日学院成立体育运动委员会。
12月13日中央军委任命为军事工程学院副政治委员。
昔日的军工大门
1月31日学院召开第二届教学方法研究会。
4月学院颁布《专业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基本条例》。
6月10日学院颁布《军事工程学院科学研究工作条例》。
7月21日全院开始历时15个月的“肃反”运动。
7月学院颁布《专业教授会实验室条例》。
9月1日中央军委批准,学院学制改为五年。
9月27日签署命令,授予、、、、少将军衔。
9月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科学教育部制定《研究生班暂行条例(草案)》。
11月越南人民军大将来院参观。
12月2日中央军委批准,成立院长咨询机构——院务委员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56~60年
2月29日学院召开第一届科学研究会议,于3月1日结束。
3月26日学院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动员向科学进军,于4月3日结束。
3月学院颁布《部队见习的组织和实施条例(草案)》。
4月1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保卫副相金雄大将来院参观。
4月21日学院颁布《科学研究奖励暂行办法》《科研工作对外联系暂行办法》《稿酬暂行办法》。
5月10日学院召开中共军事工程学院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于25日结束。
5月学院颁布《军事工程学院学员军事科学技术协会条例》。
11月16日学院成立国家考试委员会,颁布《国家考试组织与实施条例》。
12月3日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张宗逊、率领国防部检查团来院检查工作。
2月6日学院召开第二届科学技术研究会。
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元帅视察学院。
5月26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总参谋长大将来院视察。
6月4日军事工程学院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
6月29日学院召开“反击右派分子猖狂进攻”动员大会。
6月周恩来批准,刘居英率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参观团访问苏联、波兰、三国军事工程院校。
8月1日学院召开颁发勋章、奖章、纪念章大会。
8月24日副总参谋长张宗逊上将和工程兵司令员上将来院检查工作。
8月26日全院人员参加松花江江堤防洪抢险,于9月17日结束。
9月大将来院视察。
12月28日学院召开干部大会,动员军官家属还乡生产和干部“上山下乡”。
3月26日学院举行第一期学员毕业典礼。国防部副部长李达上将代表中央军委、各总部领导机关参加大会。
4月4日学院党委召开党的四级干部(院、系、专科、年级)会议。同时在党外开展“灭资兴无、破旧立新、向党交心”运动,于6月9日结束。
5月1日周恩来任命谢有法为军事工程学院政治委员。
5月学院派出第一批留学生到苏联攻读副博士学位。
7月军械部军械科学研究所迁来学院,辖属于炮兵工程系。
8月1日学院第一批科研成果在北京展出,党、国家、军队领导人、周恩来、朱德、、、、、、、、、黄克诚及各总部、各军兵种负责人前往参观。
8月13日学院党委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1月28日结束。
8月31日教员研制成功“无机粘接陶瓷车刀”,荣立二等功。
8月学院接收第一批越南留学生。
9月1日彭德怀第二次视察学院。
9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视察学院。
9月29日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大将来院检查工作。
9月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东风113”方案审定会。随后,成立“东风113”试制领导小组。
10月1日电子数字计算机(901)研制成功。
11月5日大将来院检查工作。
12月12日学院颁布《军事工程学院教学改革方案(草案)》。
12月周恩来、贺龙、陈毅、罗荣桓参观海军工程系在北京举办的科研成果展览。
1月23日著名科学家来院参观。
2月15日学院成立导弹工程系。
4月在全军第一届运动会上,空军工程系三名学员获两项航空模型冠军,打破一项世界纪录。
在全国第一届运动会上空军工程系学员打破一项航空模型世界纪录,海军工程系学员打破一项航海模型全国纪录。
9月中央军委批准,学院的学制延长为五年半,少数专业延长至六年。取消一年的预科教育。
10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建国十周年观礼代表团400余人参观学院。
11月19日陈赓向中央军委提出学院分建、改建的建议。
12月23日周恩来视察学院。
12月31日中央军委决定,将炮兵工程系、装甲兵工程系、工兵工程系分出,分别组建各兵种的工程学院。
5月4日学院召开第二次党代表大会。
6月①炮兵工程系迁往武昌与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合并,成立炮兵工程学院。②学院成立原子化学防护系。
7月15日学院动员深入进行教学改革。
8月3日总政治部批准学院成立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
8月15日苏联政府毁约,撤走全部在学院工作的苏联专家。
11月15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元帅,总参谋长大将,、、、王平上将,中将等视察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61~65年
3月16日陈赓院长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
5月装甲兵工程系迁往西安,成立装甲兵工程学院。
6月工兵工程系迁往西安,成立工程兵工程学院。
7月5日中央军委第94次办公会议作出将军事工程学院的教学业务工作归国防科委领导等决定。
7月24日周恩来签署命令,任命刘居英为军事工程学院院长。
7月26日周恩来在总政治部关于干部子弟在军工学习的表现汇报材料上作重要批示。
7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视察学院。
8月3日国务院副总理视察学院。
8月7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林彪元帅视察学院。
8月原子化学防护系迁往长春,成立防化学兵工程学院。学院成立原子工程系,电子工程系。
9月5日北京军区政治委员率解放军代表团来院参观。
9月11日粟裕大将来院视察。
9月中央军委批准,学院学制一律改为五年。
11月2日学院党委召开党的教学工作会议和教学代表会议,学习贯彻《科学十四条》和《高教六十条》,会议于16日结束。
12月24日中央军委任命为军事工程学院副院长,为军事工程学院副政治委员。
1月10日刘居英、命令,公布《关于保证学员学习时间的规定》和《关于保证教师业务时间的规定》。
1月20日总政治部同意将学院教师不含政治、军事教员职务名称改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不再称主任教员、教员。
2月19日学院颁布《军事工程学院教学工作条例(草案)》。
5月18日学院召开招生工作会议,根据周恩来批示,学院招生不再实行组织保送,一律参加全国统考,择优录取。会议于23日结束。
5月26日中央军委任命为军事工程学院副政治委员。
6月18日周恩来第二次视察学院。
6月学院专业由64个调整为45个,同时修订教学大纲,学制分五年、六年两种。
7月8日国防科委副主任来院检查工作。
12月15日学院举行第三届学术报告会。
12月罗瑞卿大将在军委办公会议上向刘居英传达叶剑英、陈毅、罗荣桓、刘伯承四位元帅对学院的指示。
1月副总参谋长上将来院检查工作。
6月18日陈毅元帅视察学院。
9月1日庆祝建院十周年。三总部首长张爱萍、李聚奎、来院参加庆祝活动。
9月2日学院举行第四届学术报告会。
10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真视察学院。
学院开展学习59—111班,树立良好班风活动。
12月25日学院成立院党委的教学咨询机构——教学委员会。
2月21日学院党委下达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指示,并树立了本院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先进典型——张金槐。
4月9日教学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贯彻毛泽东1964年春节指示和国防科委第三次院校工作会议精神,会议于29日结束。
5月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视察学院。
7月24日罗瑞卿大将视察学院。
7月25日总政治部副主任刘志坚来院检查工作。
7月31日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视察学院。
8月4日学院召开第三次党代表大会。
8月叶剑英元帅视察学院。
9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刘伯承元帅视察学院。
10月8日根据毛泽东同学院60级学员谈话和总政治部的指示,学院党委决定分批分期组织师生员工到农村参加“社教”运动。
5月5日中央军委决定,军事工程学院划归国防科委建制领导。
5月15日学院撤销保证教师业务工作时间和学员学习时间的“两道命令”。
8月17日毛泽东批转《关于军事工程学院第一批参加农村社教运动的报告》。
9月21日学院党委制定“三段教学,四至五年”的教改方案。专业由45个调整为33个。
10月21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关于军事工程学院等三所院校改变管理体制的报告》。从日起三所院校改为地方体制,仍归国防科委领导。军事工程学院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
12月19日中央军委通知,经周恩来同意,学院改制可推迟到日起执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65~70年
2月11日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下达指示:学院的教改设想方案,可以进行试验,不论阶段如何划分,但要保证有3年时间学习基础课,1年时间学习专业课,绝不能因此降低学院的教学质量。
3月29日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下达哈尔滨工程学院戈果等52名干部的任职命令。
国防科委下达哈尔滨工程学院等21名干部党内任职的通知。
3月国防科委通知,刘居英留任哈尔滨工程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曹鹤荪任副院长,卓明、贺达任党委副书记,由他们主持学院工作,等待国务院的正式任命。
4月11日学院党委召开扩大会议,部署改制后的工作,会议于22日结束。
4月电子计算机系成立。
5月11日根据黑龙江省委的部署,学院召开“文化大革命”誓师动员大会,成立“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
7月22日任允中率黑龙江省省委工作队进驻学院。
1月31日“军工红色造反者联合接管委员会”夺取院、系两级党政大权。
2月18日“军工红色造反者革命委员会”成立。
6月1日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军工红色造反者革命委员会”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革命委员会”。
6月学院研制生产的“441B—Ⅲ中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交付国防科委第20、21、31试验训练基地使用。
3月学院开始“清理阶级队伍”。
8月29日黑龙江省革委会派出“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院。
11月15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文件规定,对毕业生进行分配。
12月学院研制的“核动力潜艇水声通讯识别机”交付海军批量生产,装备部队。
8月根据黑龙江省革委会的通知,学院736名干部参加“赴边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12月4日国防科委副主任罗舜初传达中央军委指示:决定学院内迁到三线去办学校。偏重军工到长沙。
12月20日国防科委传达中央军委指示:根据尖端集中、常规分散和实行三结合的原则,一批院校要分建。经国防科委和各总部、军兵种协商后决定:学院主体(院直领导机关、4个系及基层单位)内迁到长沙;航空工程系迁西安,并入西北工业大学;原子工程系迁往四川省重庆市北碚,组建重庆工业大学;舰船工程系留哈尔滨,改名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风洞实验室,改名风洞研究所。
1月29日国防科委传达国务院、中央军委通知:自2月15日起,哈尔滨工程学院归七机部领导。
3月1日国防科委派出调研组进入学院,主持分建和搬迁工作。
5月2日中央军委批复,长沙工程兵学院营房移交给国防科委。
5月4日总参谋部、总后勤部批复国防科委的报告,同意哈尔滨工程学院营房移交给。
6月1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哈尔滨工程学院内迁长沙,改名,归广州军区领导。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校友列表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两院院士
- 学部委员 计算机专家 教育家 中国第一台数字计算机和第一台亿次级巨型机研制者
- 学部委员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导弹总体和液体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 学部委员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空气动力学家 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梁守槃- 学部委员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导弹总体和发动机技术专家 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 学部委员 计算机专家 教育家 中国银河系列巨型机主要研制者之一(专题)
- 工程院院士 防护工程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地下飞机库钢筋混凝土防护门设计者
- 工程院院士 兵器科学与技术专家 教育家 中国中间弹道学的创始人
- 科学院院士 物理化学家 教育家
- 工程院院士 飞行器总体设计专家 著名反坦克导弹专家 是中国这一领域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
- 工程院院士 水声工程专家 教育家 中国水动力噪声研究的开拓者和水声专业创建人之一
李 明- 工程院院士 飞机自动化设计专家 中国多种型号国产歼击机的总设计师
- 工程院院士 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 教育家
- 工程院院士 机械工程专家 教育家
- 工程院院士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家 主持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艘气垫船及中国第一艘单水翼艇
- 工程院院士 数理逻辑学家计算机专家中国第一个Fortran编译程序设计者银河Ⅰ软件系统总体设计师
- 工程院院士 理论物理学家 教育家
- 工程院院士 光学专家 教育家
- 工程院院士 计算机学专家 教育家 银河系列巨型机主要研制者之一
- 工程院院士 地震爆破专家 中国防坦克地雷和快速机动布雷系统的研制
- 工程院院士 制导系统工程专家 中国某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
- 工程院院士 原子核物理学专家
- 工程院院士 火药专家 教育家
- 科学院院士 火箭发动机和工程热物理专家 教育家 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喷雾燃料学科体系的奠基人
- 科学院院士 固体力学专家 教育家
- 工程院院士 水声工程专家 核潜艇和新型常规动力潜艇三代主战声纳的领导研制者潜艇声纳的奠基人
- 工程院院士 岩土工程与防护工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专家
- 工程院院士 岩土工程专家 教育家 中国军队地下工程的学术奠基人
- 工程院院士 坦克车辆设计专家 中国第三代主战坦克副总设计师兼总体组长
- 工程院院士 海洋遥感专家 中国海洋水色遥感科学和遥感模拟仿真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 科学院院士 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
- 科学院院士 材料科学专家 纳米技术专家 在纳米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专题)
- 科学院院士 天体物理学家 教育家 在天体物理等研究领域成果卓著
- 工程院院士 火炮设计专家 教育家 中国军队初级指挥院校第一位将军教员(专题)
- 工程院院士 飞机设计专家
- 工程院院士 通信与信息安全技术专家
- 工程院院士 导弹技术专家 C803总设计师
- 工程院院士 船舶与潜艇操纵性能研究专家 中国第一艘深潜救生艇主要研制者之一
- 工程院院士 水声工程专家 教育家 中国水中兵器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
- 工程院院士 渡河工程专家 教育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将军(部分)
大将 - 1955 哈军工首任院长兼政委
中将 - 1955 哈军工原政委
少将 - 1955 哈军工第二任院长
少将 - 1955 哈军工原副政委
少将 - 1955 空军工程系主任
少将 - 1955 工兵工程系主任
少将 - 1955 哈军工副政委
少将 - 1955 炮兵工程系政委
少将 - 1961 哈军工副院长
少将 - 1961 哈军工政治部主任
少将 - 1964 哈军工首任教育长
少将 - 1961 哈军工教育长 院副政委
少将 - 1961 装甲兵工程系系主任
少将 - 1961 工程兵工程系系主任
少将 - 1961 工程兵工程系副主任
少将 - 1955 高级班学员
上将 - 2000 总政副主任
中将 - 1990 军工一期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
中将 - 1990 海 一期 二炮副司令
粟前明中将 - 1993 军工四期 二炮副司令
中将 - 1994 总后副部长
中将 - 1994 军工二期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
中将 - 1995 兰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 NEW!
中将 - 1997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 总装副部长
中将 - 1998 总装某基地司令 总装科技委副主任
中将 - 1999 军工七期 二炮副政委
中将 - 1999 北京军区副司令
上将 - 国防大学副政委 第二炮兵政委
中将 - 海军装备部部长 海军副司令
上将 - 总装副部长
中将 - 2001 二炮副司令
中将 - 2003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司令员 总装副部长
少将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高级工程师
少将 - 1993 某基地司令员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原院长 第二炮兵原副参谋长
少将 - 1993 (女)防化指挥工程学院教授
少将 - 1996 (女)武警技装部长 技术开发部主任
少将 - 1992 (女)总政群工部部长
少将 - 2002 (女)军工十三期 海军某部总工程师
少将 - 总政联络部部长
少将 - 总装备部科技委专职委员
少将 - 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
少将 - 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
少将 -   空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
少将 - 防化指挥学院副院长 中央警卫局副局长
少将 - 军工二期 海军装备部部长
少将 - 海军装技部副部长
周培根少将 - 总参原工程兵部部长
少将 - 总参原装甲兵部副部长
少将 - 总参原防化学兵部副部长
少将 - 南京工程兵学院院长 总参科技委副主任 院士
少将 - 1994 工程兵技术装备研究所所长 院士
少将 - 空军工程学院 后勤工程学院教授 院士
少将 - 2001 岩土工程与防护工程专家 院士
少将 - 工程兵工程学院教授 院士
少将 - 工程兵工程学院院长
少将 - 南京炮兵学院教授 院士
少将 - 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 院士
少将 - 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
少将 - 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 表面工程专家
少将 - 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
少将 - 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
少将 - 1994 军工四期 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回族)
少将 - 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
少将 - 1998 总参兵种部副部长 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
少将 - 核试验基地政治部主任 装甲兵工程学院政委
王良曦少将 - 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
少将 - 防化研究院副院长
少将 - 防化指挥工程学院教授
少将 - 1988 军工六期 防化指挥工程学院院长
少将 -   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副院长
少将 -   防化指挥工程学院教授
董滨江少将 -   防化指挥工程学院教授
少将 - 总参三部研究员
少将 - 总参工程兵指挥学院院长
王惠宗少将 - 通信指挥学院院长
李秉桥少将 -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院长
张最良少将 - 1994 军事科学院军事运筹所研究员
少将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
唐正其少将 - 1990 西北某空军试验基地司令员
少将 - 科工委某空气动力研究试验基地司令员
王昌祺少将 - 1988 科工委某空气动力研究试验基地司令员
杨易正少将 - 科工委某空气动力研究试验中心副主任
少将 - 某核试验基地司令员 总装后勤部部长
喻铭德少将 - 1996 某核试验基地研究员
少将 - 国防科工委江阴远洋测量船基地政委
少将 - 1988 海军某试验基地司令员
少将 -   军工九期 海军某试验基地司令员
少将 -   海军某试验基地副司令员
霍恩俊少将 -   工兵工程系一期 总参工程兵部副部长 部长 保利集团公司董事
施元龙少将 - 1993 工程兵工程学院副院长 院长
少将 -   工兵工程系一期 工程兵工程学院教授
刘光寰少将 -   工程兵工程学院教授
少将 -   工程兵工程学院教授
少将 -   工程兵工程学院院长
少将 -   计算机工程系十三届 某海军基地参谋长
聂庆荣少将 -   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
少将 -   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系教授
少将 - 2003 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系教授
少将 - 2003 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系教授
少将 - 1990 军事经济学院教授 副院长
少将 -   军械工程学院副院长
少将 -   海军技术装备部部长
少将 -   军工九期 空军技装部部长 空军工程大学校长
少将 -   成都军区空军装备技术部部长
少将 -   军事科学院军事系统工程专家 NEW!
少将 -   54军副军长 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
赵连臣少将 -   青海省 陕西省军区政委
少将 -   北海舰队航空兵政委 海军航空兵政治部主任
少将 -   国防大学教授 全军军事运筹学副理事长
李呈良少将 -   军工八期 第二炮兵装备部科研部总工程师
少将 -   国防科工委综合计划部副部长 NEW!
少将 -   导 十三期 海军工程大学政委 NEW!
卓一鹏少将 -   国防科工委原训练部部长
少将 -   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武官
中将 - 1993 国防科大政委
中将 - 1994 国防科大校长 火箭发动机专家
上将 - 2001 国防科大政委 总装政委
中将 - 2000 国防科大校长 总装科技委副主任 院士
中将 - 2001 国防科大现任校长 机电工程专家
上将 - 2004 国防科大政治部主任 政委 沈阳军区政委
少将 - 1988 国防科大校长 航空航天与自控专家
少将 - 国防科大副校长
朱宗德少将 - 国防科大副校长
张惠均少将 - 国防科大副校长
少将 - 国防科大副校长
少将 - 国防科大副校长
曹秉晋少将 - 国防科大副校长 合肥炮兵学院院长
少将 - 1988 国防科大政委
少将 - 国防科大政委
欧阳学德少将 - 国防科大副政委
少将 - 国防科大四院政委 国防科大副政委
少将 - 国防科大政治部主任 校副政委
少将 - 国防科大 国防大学政治部主任
少将 - 国防科大政治部主任
邹征远少将 -   国防科大政治部副主任
少将 -   国防科大政治部副主任
马望星少将 - 2003 国防科大政治部副主任
少将 - 1988 国防科大训练部部长
段才正少将 - 国防科大一系副主任 校务部部长
少将 - 国防科大校务部部长
少将 - 国防科大教育长
少将 - 国防科大教育长,副校长
刘乔一少将 - 国防科大副教育长
少将 - 国防科大副教育长 装备学院院长
少将 - 国防科大
中将 - 国防科大一系78级 研究生院院长 装甲兵技术学院院长 酒泉基地司令员 国防科大校长,总装副部长
少将 - 2003 国防科大研究生院院长
少将 - 1997 国防科大一院教授 航天专家
甘楚雄少将 - 国防科大一院教授 火箭专家
少将 - 国防科大一系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教授 院士
少将 - 军工八期 国防科大一系教授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院长
少将 - 国防科大五系教授 一院教授 材料专家
陆寅初少将 - 国防科大一系教授
少将 - 国防科大二院教授 爆炸力学专家
张若棋少将 - 国防科大二院教授
少将 - 国防科大三院院长 微机电工程专家
少将 - 国防科大三院教授 磁悬浮专家
窦文华少将 - 国防科大三系主任 六院副院长
少将 - 国防科大四院教授
沈振康少将 - 国防科大四院教授
孙茂印少将 - 国防科大四系主任 四院教授
梁甸农少将 - 国防科大四院教授 雷达专家
少将 - 国防科大四院教授 数字信号处理专家
少将 - 国防科大四院院长 副校长 卫星导航与雷达专家,
少将 - 2005 国防科大四院政委
少将 - 2000 国防科大教授 七系主任 五院院长
少将 - 国防科大六系主任 六院教授 计算机专家
少将 - 国防科大六系副主任 计算机专家
于同兴少将 - 国防科大六系政委
少将 - 国防科大六系副主任
少将 - 国防科大六院教授 院士
少将 - 1990 国防科大六院教授 计算机专家 院士
少将 - 1996 国防科大六院教授 教务长 副校长
中将 - 1998 国防科大六院院长 副校长,总装科技委副主任 院士
少将 - 国防科大六院教授 计算机专家
王兵山少将 - 国防科大六院教授
黄克勋少将 - 国防科大六院教授
吴泉源少将 - 国防科大六院教授
少将 - 国防科大六院教授
少将 - 国防科大六院教授
少将 - 国防科大六院教授
少将 - 国防科大六院政委
中将 - 2004 国防科大六院院长,教育长,校长
少将 - 国防科大七院教授 理论物理学家 院士
少将 - 军工教授 国防科大七系教授 海军某研究中心总工
周家骅少将 - 国防科大教授
少将 - 国防科大教授
郭景秀少将 - 国防科大教授
少将 - 国防科大四系78级 西昌基地司令员
少将 - 2003 国防科大一系73级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副院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中共中央委员
- 哈军工 海军十二 国防科工委 主任
- 哈军工 导弹十 中共河北省委员会 书记
- 哈军工 导弹十一 常委,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 哈军工 工程兵 八 总政治部 副主任(上将)
- 哈军工 空军十三 总装备部 副部长(上将)
- 哈军工 空军十三 总装备部 政委(上将)
- 哈军工 原子六 中共中央组织部 副部长
- 哈军工 导弹八 国务院港澳办公室 主任
- 哈工程 导弹78级 中国航天066基地 副总经理
- 哈工程 管理96 中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副总裁
- 国防科大教授 国防科技大学 校长(中将)
- 哈军工 导弹十二 中共广东省委 副书记兼深圳市委书记
- 哈军工 导弹十二 沈阳军区政委(上将)
- 哈军工 导弹十一 国防大学 副政委(上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衍生学校
:1966年,文革爆发,被迫退出军队序列,并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遭到肢解,电子系、计算机系等迁往长沙,成立长沙工学院,归广州军区领导,1978年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习惯简称为“国防科技大学”或“国防科大”,也称“长沙国防科大”。1999年4月,长沙炮兵学院、长沙工程兵学院和长沙政治学院并入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升格为大军区级单位,直属中央军委管辖。
:1966年,文革爆发,哈军工被迫退出军队序列,并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遭到肢解。在本部原址,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原子系全建制为基础(哈军工原子系最终回到哈工程,哈军工解体后分出的其它高校中均没有核专业),其它各系(部)部分专业和教师为重要组成部分,共1500余人,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归”七机部“领导,学校是工信部直属的“”之一,以“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深海工程、核动核电)为办学特色,被国家授予“航母建设突出贡献奖”单位。学校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56所研究生院”、“1959年首批20所全国重点大学”、“1978年88所全国重点大学”、“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之一,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1世纪人才强军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学校由国防科工委、教育部、海军、黑龙江省四方重点共建。
:1960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系(二系)迁到武汉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1962年迁至南京,1966年退出部队建制,改名为华东工程学院。1984年改名为华东工学院。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1996年通过211部门预审,1997年通过国家计委211立项审核;2000年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现隶属工业与信息化部。
:1961年,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四系)迁至西安扩建为装甲兵工程学院。1969年迁至北京改称为坦克技术学校,1978年又改建成装甲兵技术学院。现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
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1961年,原军事工程学院工程兵工程系(五系)迁至西安成立工程兵工程学院。1969年迁至南京改名为工程兵技术学校,1978年恢复为工程兵工程学院。1997年,与原通信工程学院、空军气象学院、总参第六十三研究所合并组建解放军理工大学。现为解放军理工大学分院。现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防化指挥工程学院:1961年,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化学防护系基础上,在长春成立防化学兵工程学院。1962年南京军事学院防化学系并入该院.并更名为防化学院。1969年防化学兵学院与防化学兵学校合并.在北京成立防化技术学校,1975年更名为防化学校。1977年9月,扩编为防化学院。1986年改名为防化指挥工程学院。现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部分专业)
解放军理工大学空军气象学院(部分专业)
空军工程大学(西安)(部分专业)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部分专业)
第二炮兵指挥学院(部分专业)
西北工业大学(部分专业)
1966年,文革爆发,哈军工被迫退出军队序列,并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部分并入西北工业大学航空系(另有部分并入空军工程学院),成为西北工业大学航空系的一部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纪录片
日,一阵嘹亮的军号从北国冰城哈尔滨响起,这号声和平时没什么两样,多年后人们才知道,它宣告一个历史的秘密,一所神秘的军校开学了。这所军校的校门从来没挂过校牌,但吸引了中国最高层的关注,周恩来总理两次视察,朱德委员长来过,邓小平来过,国防部长彭德怀进校三次,十大元帅有八位来过,这所军校只开办17年,神奇的故事却流传半个世纪。
分集名称:
第一集 战火催生
第二集 群英荟萃
第三集 合金熔炉
第四集 长空起舞
第五集 雪域神工
第六集 军工奇迹
第七集 将军之路
第八集 院士风采
第九集 大浪淘金
第十集 神往哈军工
.哈工程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搜狐教育.[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火箭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