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2其父母该给出怎样的求职卦父母伏藏忠告

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给家长的几点建议给家长教育孩子的几点建议
孩子的成长不仅靠老师、学校,还要靠父母、靠家庭,但现在很多家长对如何教育子女缺乏真正了解。有些家长用老一套方法,对孩子的过失,不是打就是骂,不但没起到教育效果,还适得其反。有的家长总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对比,或者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应该”,严重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遏制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家长怎样更好地和学校配合,教育好孩子呢?这里给几点想法和建议。
1,爱要有方,严要有度。
家教往往存在“两极分化”。要么爱得死去活来,要么严得不近人情。过份爱孩子的家长常常替孩子包办一切,使孩子从小不能学着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做,以为别人的帮助理所当然。有的父母则以“爱”为理由,对孩子过份严厉,经常骂孩子,甚至打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听话,但渐渐失去自尊、自信,失去勇于向上、百折不挠的劲头,失去敢于说真话的愿望。理想的家教应该“爱有方,严有度”,父母要对孩子多说一些鼓励的话,多与孩子分享快乐时光,多给孩子发展的空间,相信孩子一定是最好的。
2,不要替代孩子选择。
中国家长对待孩子,常有一种“不放心”的心理,很多事情都帮着孩子做。从小帮着孩子穿衣服,从小让孩子跟大人睡,孩子上学,帮着检查文具书本,不让孩子干家务活。甚至长大了找工作、结婚,家长都要大包大揽。在这种包办中,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试试看的心理被抹杀,变得懒惰、依赖、怕苦怕累、没有主见、不负责任。孩子能做的事,要早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关键的选择,要让孩子自己去选,以便增加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3,对多元智力的认识。
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家Howard Gadner提出的人的多元智力理论等到人们普遍认可,这种理论认为,人至少独立存在着7种以上的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等。这些智力在不同人身上,错综复杂地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组合在一起,使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智力是多方面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我们判断一个人聪明与否、成功与否的标准也应该多种多样。不要过早地对孩子下结论,教育孩子一定要善于发现他的长处,予以挖掘发扬,最终就能做到每一个孩子都成功。
4,错误与成功同样重要。
大多数家长总认为“孩子犯错不好”,但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错误和成功一样不可避免,一样有意义。孩子犯错误的过程,就是孩子不断尝试、不断创新、不断成长的过程。孩子因为害怕犯错,也不敢尝试,小心翼翼、胆战心惊地成长,那才是最大的失败。错误也是一种美丽,也是一种成功。孩子有了错,家长一定要平静对待,当它是一件好事,当它是孩子进步、成长的机会,切勿大惊小怪、横加指责,更不能因害怕孩子犯错,而不给孩子尝试与实践的机会。
5,学会夸奖孩子。
大家现在都知道赏识教育,但夸孩子也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夸奖要公正合理,实事求是,不要夸大,也不要缩校如果夸得不准,孩子就会产生疑问,起不到激励作用。如果夸错了,孩子就会把错的当成对的,产生坏作用。其次,夸奖要真实,只有真心、真情地夸,孩子才能积极回应。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孩子往往会感到是在骗他。家长对孩子每一点进步给予发自内心的夸奖,会使孩子受到真心和亲情的感染,树立“今后我要做得更好”的决心和信心。三要夸奖及时,否则事过境迁,没有了当时的氛围,夸奖作用也会降低。夸奖的形式很多:除真诚的语言外,还有赞赏的目光和微笑,亲切的拥抱,轻轻的抚摸,等等。孩子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和举止,经常夸他的优点和进步,让孩子充分感受父母的信任和鼓励。
6,教孩子欣赏别人,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独生子女常常是别人围着他转,他们很少考虑他人,更不懂欣赏别人,自然也就谈不上合作,给人际关系带来麻烦,对未来的事业不利。家长应当教育孩子学会欣赏别人,这样才会正确看待自己,才能与别人合作好。可经常请小朋友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活动,引导孩子欣赏别人。如果我们能教育孩子从小每遇到一个人,都能向他们一个优点,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会非常优秀。
7,帮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
我们的家长朋友常常忽视培养孩子的自信、维护孩子的自尊。比如,为孩子大包大揽,孩子没有机会去做事,自尊和自信就无从建立,做人的根本就不能确立。我们应经常对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决策行为予以鼓励。我们在批评孩子的错误之前,首先要表扬他好的方面,这样维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即使孩子做错了,仍要表扬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行为,然后再解释他为什么错了,这样才有助于孩子自尊心的维护和自信心的培养。很多批评可以变成对孩子提出问题,其效果也会比批评更有效。
8,把握教育孩子的契机。
教育孩子的时机有很多,如安排孩子做家务,到邻居家借东西,让他们自己买日用品,等等,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孩子就能健康成长。教育契机很多,关键在于“把握”。孩子的生日、儿童节、新学期开始等是很好的契机,可以借此鼓励孩子闯过难关,迈上一个新台阶。孩子犯错、考试后、参加活动前等,也都是很好的教育契机,好好地利用这些契机教育孩子,会取得平时难以取得的效果。
9,培养孩子超越自我、自我发展的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谁也不能靠着一点知识和本事,到处通吃、一辈子通吃,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收获一生的和成功。父母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必须让孩子具备一种永不满足、不断奋进的能力。父母可以通过点点滴滴引导孩子正确地、理智地认识自我,客观公正分析,认识自己有哪些长处,哪些劣势,进而发挥长处,克服不足,不断战胜自己。孩子有了一些,就肯定他们,并提出新的目标,激励他们不断进龋久而久之,孩子就能不断自我超越。
10,教育孩子需要一个过程。
当我们看到“开花”了,很自然地就要想到“结果”。其实,从开花到结果是需要很多步骤的,教育也是如此。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少家长缺少耐心,不明白“过程”的必要和重要,对待孩子学习、犯错误等问题,表现得急躁,没耐心。忽视过程的教育,是一种虚荣和功利的表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回避这种心理!教育孩子,要懂得:责任心比虚荣心更重要!诚实和勤奋是最终成功的基石。
11,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是什么原因使得很多现在的孩子丧失了最根本的感恩之心呢?答案:都是父母惹的祸。感恩之心是建立在对父母所付出的艰辛劳苦的认同的基础上的。只有了解父母的辛劳的孩子,才会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也才会用感激之心看待父母,并随时准备回报父母。然而,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现在相当多的家庭支付孩子学习的费用,已无须通过艰苦奋斗甚至挣扎才能获得,孩子常常感不到父母的艰辛。沟通的缺失是孩子感恩之心丧失的重要外因。相当多的孩子不了解父母工作中的辛苦、父母所承受的压力。而父母为了让子女集中精力学习,也不愿让孩子了解自己工作的压力和艰难。相当多的父母会这样教育孩子:你好好读书,家里的事情不要你操心;你把书读好了,就是对我们的最好报答。父母给孩子从小就确立了“读好书”就是最好报答的价值观,潜移默化中,孩子也自然就形成了这样的价值观。所以当他真的长大,到了应该懂事时,他依旧有如此价值观,尽管进了大学,他也依旧会提出各样要求,并希望父母能无条件的满足。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付出和艰难,要经常引导他们从小就及时对父母作力所能及的回报。“惯子如杀子”,你把好东西都给孩子吃,还是每次让孩子先给爷爷奶奶吃?你能让孩子明白孩子每天生存的保障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吗?我们不但要感恩亲人,还要感恩社会。
12.学会与学校、老师沟通,合作比抱怨好。
许多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关心得就少了,只是偶尔通过孩子了解一下学校的情况和孩子的情况。由于是间接了解,难免有些片面或不客观。以至于和孩子,和学校,和老师之间发生一些误解,再采取不恰当的方式解决,最后适得其反。抱怨孩子,抱怨学校、老师,都不可龋当我们真诚地和老师用心沟通,一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家长应该学会理解孩子、理解学校,给孩子做好榜样,尊重老师,和老师密切联系。懂教育的家长一定会承担孩子成长过程中自己应尽的教育责任。我们不可以把教育孩子这样的头等大事100%交给学校。
13.身体力行,和孩子一起成长。
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孩子模仿。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他日后也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愚昧、野蛮、堕落和自私自利的家庭,日后他可能成为一个粗鲁的毫无教养、甚至危害社会的人。这些都是“薰陶”的力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家长教育孩子应身体力行。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说是说做是做,一边要求孩子学会尊重,学会关心,自己却夫妻反目,婆媳相嫌;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龋这样的父母是难以教育好孩子的。父母教育孩子时,要不段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同时,要学习有关教育知识,参加培训,了解青少年成长的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最后,送家长几句话,以此共勉: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
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
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
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
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
给父母们的20个忠告
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欣赏、赞赏,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
赏识教育是周弘老师发现、总结并倡导的一种影响广泛的家庭教育理念。
赏识教育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过程,蕴含了世界上最快乐、最有效的教育奥秘,那就是所有父母百分之百地相信自己的孩子行,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只问播种、不问收获,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无私的爱!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正是这种爱让每个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都处在一种快乐、幸福的天才状态。赏识教育就是要将这种爱延续到孩子成长的一生,普及到成人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赏识教育是最神奇又最普通、最新鲜又最古老,是每个父母本来就拥有、却没有发现,本来就使用过、却无意中遗忘的教育宝藏,是人性化、人文化的家庭素质教育法宝。
忠告一 一个孩子,输不起!教好一个,造福三代!
当父母什么都有的时候,突然发现孩子没有教育好而走上了斜路,马上有种全军覆没的感觉。
有记者调查,在贪污犯罪的一此中老年干部中,他们犯罪的动机竟然是为了孩子。原来,他们忙于事业,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末了,总觉得自己亏欠孩子,试图通过物质形式来弥补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的失败。这种做法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也许你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领导,能管理好上百万人的城市;也许你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能每年创造成百万上千万;也许你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教师,你已桃李满天下;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教育不成功,就不算真正的成功。
孩子是你的,更是国家的!孩子的好坏决定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一个孩子,输不起!教育好一个,造福三代!
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
忠告2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好农民不让最矮的庄稼枯萎,好父母不让最“差”的孩子自卑!
农民对待庄稼的态度,决定了庄稼的命运,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父母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可做法却往往不同。
农民日思夜想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父母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有没有想到孩子深处需求是什么?怎样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呢?
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行时,许多父母却一味指责,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外界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要改变种植方法;社会环境变革时,父母是否想到要更新教育观念呢?
也许父母不是天才,但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做父母的不可能选择孩子,但可以改变教育孩子的态度。态度变了,孩子的命运也许会发生巨变。
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忠告3 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
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
我女儿周婷婷自幼双耳全聋。到处求医问药收效甚微,出路只能是上聋哑学校。我研究古今中外的各种教育,终于觉醒: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宇宙的潜能蕴藏在每个孩子的身上,教育的奥秘就是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虽然婷婷双耳全聋,但是我坚信宇宙的潜能已蕴藏在女儿幼小残疾的身体里。
我对女儿的教育,是把我沸腾的父爱,化作一阵阵春风,只管播种,不问收获,永远坚信我的女儿行!奇迹出现了,婷婷上了正常,连-跳两级;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16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23岁美国硕士毕业。而我我这位老三届初中毕业生,也破天荒地成了所谓的教育专家。
孩子生命成长的道路就象跑道和战场,父母应该高喊:“加油!”高呼“冲啊!”,哪怕孩子1000次跌倒,我们都要坚信孩子能1001次站起来!
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永远自豪!
忠告4 寻回教育宝藏
父母都曾是教育家,请捡回遗忘的宝藏
为什么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都是好孩子,没有一个坏孩子,百分之百成功呢?其中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教育奥秘呢?
孩子说话含混不清,我们想到孩子未来清晰的口语;孩子走路歪歪倒倒,我们想到孩子未来矫健的步伐。那个时候,父母都坚信自己的孩子行!能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过程,反映了世界上最基本的教育规律,原来,这种只管付出,不求回报的,只问播种、不问收获,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过程,充满着无私的爱,体现了积极的心态,隐含着一种坚定的信念!就是因为这种爱,心态和信念,让每个孩子在学说话,学走路时都处于一种快乐的,幸福的天才状态。
“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方法是父母本来就拥有,却没有意识到,本来就使用过,却无意中遗忘的最有效的,最快乐的教育宝藏!
赏识教育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
父母都曾是教育家,请捡回遗忘的宝藏!
忠告5 爱孩子先要懂孩子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关键在于会爱--懂孩子
中国的父母太爱孩子,但是往往不太会爱。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关键在于会爱--懂孩子!
懂孩子的秘决是父母要明白,每个孩子身上都仿佛隐藏着两个小人,一个是“好孩子”,另一个是“坏孩子”。“好孩子”是指孩子身上与生俱来的潜力,现在的优点、长处和我们希望在孩子身上发生的一切美好事物。“坏孩子”是指孩子身上的缺点、短处和父母不希望孩子身上发生的一切不美好东西。懂孩子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唤醒“好孩子”,而不懂孩子的家长可能会逼出“坏孩子”!
父母教育孩子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有好状态。不懂爱 ,爱变害。现在一些教育悲剧是父母不懂孩子,违反规律地教孩子,不是“拔苗助长”就是“压苗阻长”还打着“为你好”的旗帜,让孩子受不了。太多的父母用无知的“爱心”剥夺孩子快乐成长的机会。
忠告6 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
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抱怨使孩子越来越糟。
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仿佛有两个小人:一个是好孩子,一个是坏孩子。懂孩子的奥秘是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能唤醒好孩子。如果父母不懂孩子,一片爱心反而变成害,会逼出坏孩子。好孩子的特点是不浪费脑细胞,很安静。人不安,心不静;人一安,心就静,静能生慧。安静状态下的孩子,学习好是水到渠成的。就像农民种庄稼,庄稼长势绿油油的,没有好收成都难。
父母有好思维就能唤醒好孩子,有坏思维就会逼出坏孩子。好思维和坏思维的本质区别是父母如何看待孩子的缺点!父母把孩子的优点看成百分之九十九,孩子被赏识,即使批评,孩子也知道你是为他好。百分之一是留给孩子的成长空间,永远给孩子指明前进的方向!
成功教育的结果是噢醒好孩子,失败教育的结果是逼出坏孩子。赏识使孩子越来越好,抱怨使孩子越来越糟。
忠告7 先觉醒,后唤醒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生命状态的真实写照,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旦发生改变,孩子的命运将产生巨变
婷婷三岁半时还一个字不会讲,当时我看了一本名为《幼儿才能开发》的书,介绍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用教孩子说话的方法,1年内培养出700名达到莫扎特同龄水平的小提琴神童,全世界为之轰动。
我想铃木先生能把智力正常而不是超常的孩子培养成小提琴神童,我为什么不能把我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神童呢?
婷婷还是原来的婷婷,没有变;可读过这本书后,我对婷婷的看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交认为双耳全聋的女儿只要长大有口饭吃,我这个做父亲的临终就能眼闭了。而现在我坚信宇宙的潜能在我女儿幼小残缺的身体中。
希望天下父母通过我觉醒后教育女儿成长的经历明白:我们不能选择孩子的天赋,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孩子的态度,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旦改变,孩子的命运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忠告8 强迫只会换来抵抗
教育一定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把求知的快乐带给孩子
孩子为什么没有学习兴趣?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一次作报告,把一只老母鸡放到了讲台上,说:“这只老母鸡已经3天没有吃东西了,你们看我怎么喂它的?”说着一把抓住老母鸡的翅膀让鸡吃米,老母鸡头一歪,不吃。陶行知说:“看来还要加压!”又按住老母鸡的头,使劲让它吃,老母鸡昂着头,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就是不吃。
陶行知说:“看来这种方法行不通,要换个方法了。”他放开老母鸡,捋捋老母鸡的羽毛,摸摸它的头,老母鸡慢慢安静下来了,突然发现前面有米吃,冲上去一下就把米吃光了。
有此父母让孩子学习,像不像要老母鸡吃米?求知本来是人世间最大的乐事,却在父母的逼近下异化了。孩子从天生的爱学习,变成了恨学习,填鸭式教育,题海战术是典型的强要老母鸡吃米,不想吃的硬给孩子吃,孩子求知的胃口被破坏了!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不要只盯着分数。教育一定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把求知的快乐带给孩子。
忠告9 说你行,你就行
“行”这个字为什么这么灵因为它满足了孩子无形生命最大的需求---赏识
孩子动作慢,我们看成是未来的快,是慢中生快;孩子粗心,我们看成是未成的细心,是粗中生细;孩子胆小,我们看成是未来的胆大,是小中生大;孩子成绩差,我们看成是未来的好,是差中求好;用这种赏识的态度对待孩子的缺点和弱点,孩子就不怕犯错了,现在的不行就会变成未来的行。
越是胆小的孩子孩子,越渴望胆大;越是粗心的孩子越是渴望细心;越是动作慢的孩子 越渴望动作快;如果还讲他胆小,粗心,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是负面强化。就像头发少的人谈秃子问题,谁受得了?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恰恰反映了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规律。父母的教育言行要多一些正强化,少一些负面强化。
“行”这个字为什么这么灵因为它满足了孩子无形生命最大的需求---赏识。孩子在父母的赏识激励下,潜能就会像火山爆发。
忠告10 找感觉,尝甜头
让孩子尝成功的甜头,而不是吃失败的苦头
唤醒好孩子的第一招是找感觉,找什么感觉呢?找好孩子的感觉!要不断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撒天才的种子,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状态下快乐成长。
好多父母以为考高分的孩子是天才,其实天才是一种生命状态。状态好就是天才,状态不好,天才也会变成蠢材!
第二招是尝甜头,让孩子尝成功的甜头,而不是吃失败的苦头,现在父母的教育老给孩子吃苦头,过分强调孩子努力了才能成功。怀疑孩子不努力,响鼓还要重槌敲。于是问题出来了,父母整天盯着孩子的缺点,短处和不足--“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小题大做,无限夸张,唠唠叨叨,非把孩子搞得恢溜溜的,以为尽到责任了。而我教育女儿的特点是让女儿尝成功的甜头,因为对孩子而言,成功了才会去努力。父母对孩子应该“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慢慢少”要把目光集中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上,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好孩子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孩子找到了天才的感觉,就能成为天才。
忠告11 重视孩子的精神需求
孩子物质上是小皇帝,要啥有啥;精神上是小奴隶,没有自由。
贵州有一对双胞胎小姐妹,生活在物质生活非常富裕的家庭里。但是就是这一对漂亮的小姐妹却3次下毒,最终把 父母活活毒死在自己面前!为什么?
我到监狱去探望他们,看着她们单纯可爱的样子,黯然泪下,是父母自己不懂孩子,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我要他们为天下父母写一段话,她们流着泪写下:“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像朋友一样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真正理解孩子,孩子最需要的并不是物质需求,而是精神需求。”
她们当年所有时间都被爸爸妈妈控制得很死,没有丝毫自由的她们求爸爸妈妈:“能不能给我们一点自由?”妈妈火了:“你们要自由,就和那些穷孩子一起去过吧!”啥都有,没自由的孩子就像是一颗颗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现在的孩子物质上是小皇帝,要啥有啥;精神上是小奴隶,没有自由。其实父母该给的没有给,不该给的给得太多。孩子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像翘翘板一样,严重失衡了!
忠告12 不要让“好孩子”成为负累
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就的关键。
父母用近乎神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父母自己都不完美,却想让孩子完美!孩子不能被唤醒就是因做好孩子太累太累了。
在这种心态下父母往往不允许失败,跌一跤也不行。孩子犯一次错误,一次考砸了,老师,,甚至爸爸妈妈都瞧不起自己。
父母教育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为什么不累呢?因为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花早开有早开的美,迟开有迟开的美,各有各的好,迟开的花也许更美。可父母缺少“花苞心态”,别人的花开了,我们的花还没开?掰开来,结果成了死花!
父母对待孩子不能苛求完美,对待成绩差的孩子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不要让好孩子感到太累,允许孩子犯错,心灵舒展的孩子才真正受学习,学习起来才有后劲!
忠告13 大拇指,竖起来
一个不会使用大拇指的民族,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悲哀。为孩子,让我们竖起大姆指!
我身上的其他肌肉都不发达,惟有大拇指肌肉特发达。女儿从小到大,只要我在她身边,我的大拇指总在她面前晃来晃去。
不同的手指有不同的含义。有的父母习惯用食指对孩子指指戳戳;别的孩子都那么聪明,你怎么那么笨?
在孩子心中,大拇指就是“你真棒”,“你真行”,而许多父母根本不会对孩子竖起大拇指。一次我在一所工读学校作报告,一位满脸泪痕的母亲对我说,“周老师,如果早几年听您的报告,我的儿子就不会进工读学校了,我那时不知道教育孩子要竖起大拇指。”母亲悔不当初:“为了让儿子专心做作业,我们什么哄吓招数都用过了,还是不灵。最后一招,儿子做作业时,我和他爸轮流拿一把刀在他面前逼他。结果学习没上去,倒把孩子逼进了工读学校。。。。”
一个不会使用大拇指的民族,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悲哀。为孩子,为我们竖起大拇指!
忠告14 优点不说不得了
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
孩子的无形生命像一棵棵的果树,果树有果枝(优点),也有疯枝(缺点),父母抱怨的目光盯着不长果实的疯枝,疯枝就会疯长,父母赏识的目光盯住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硕果累累。
父母习惯性地认为;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
希望孩子动作快,老说孩子慢;
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
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
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
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的缺点反而得到了强化。往往还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而赏识教育的观点恰恰相反;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
忠告15 豆腐嘴,铁心肠
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态度平静,但坚持原则不让步。
现在的孩子不听话,脾气犟。其实是父母“刀子嘴,豆腐心”的结果。
父母批评起孩子来,嘴巴象刀子,丝毫不在乎孩子的尊严,孩子一哭二闹,父母又心软得像豆腐,再苛刻的要求也满足。于是孩子从斗争,失败,再斗争中发现:原来爸爸妈妈都是纸老虎!孩子无形生命营养不良,就会转向有形生命索取,这也是学习不好的孩子,对父母的物质要求越多的原因。“刀子嘴,豆腐心”反映了赏识教育的“跷跷板原理”,孩子有形生命的一端高高翘起,而无形生命的一端严重下坠,孩子的心理失衡了。
赏识教育提出:豆腐嘴,铁心肠。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态度要平静,但坚持原则不让步。原则就像高压电,说不能碰就不能碰。但态度要平静而理智,而不是践踏孩子的自尊,用情绪伤害孩子。
父母嘴巴不节制,用发泄情绪对待孩子,不坚持原则,则他们在孩子面前是毫无威信可言的,他们只能教育出任性,顽劣的孩子。
忠告16 把挫折,当存折
一个人能经受多大的苦难,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孩子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烦恼,这时父母要鼓励孩子不怕失败,给孩子人生的智慧;把挫折,当存折,化苦难,为宝藏。
一个小姑娘,刚学溜冰,小心翼翼,战战兢兢,还是摔得四脚朝天,小女孩伤心地坐在地上,眼泪汪汪地看着周围的人优美的姿势。这时,一位大哥哥把她扶起来,亲切地说:“小妹妹,溜冰就要不怕摔跤。从现在起,你准备好了,摔50次跤你就学会了。”
于是,小姑娘勇敢地站了起来,1次,2次,3次。。。。。
每多跌一跤,小姑娘知道自己离成功更近了,数到第21次时,小姑娘再也不用往下数了,因为她已经学会了。
不害怕失败比允许失败更进了一步,因为孩子已经看清了失败的本质,现在的失败就是未来的成功。挫折是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育婷婷的经历告诉我,一个人能经受多大的苦难,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忠告17 把成功,作驿站
一心想成功的孩子;成功了膨胀,失败了压抑;专心成长的孩子,经得起挫折,充满了幸福感,是可持续发展的成功!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快乐?是从古至今父母都希望孩子做人上人,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如果用成功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成功了,容易自满;失败了,又没有后劲。看成绩,论名次,让大多数孩子都沦为了人下人。人下人的孩子很压抑,他们都感到你好我不好,活得太无聊。有些孩子只是成绩好,就以为一好百好,成了人上人,目空一切,落得众叛亲离,孤家寡人。有些孩子一会儿人上人,一会儿人下人,这样的孩子更痛苦,就像玻璃杯,一会零上40度,一会零下40度,搞不好就会爆炸,小小年龄变成了人外人。人上人,人下人,人外人的孩子,都是你恨我,我恨你,恨来恨去恨自己,对自己不满,对别人不满,对社会不满,内心发出的声音也是我恨你。
赏识教育提出:把成功,作驿站,每次成功,都是成长路上的一个休息点。
成功容易停止,而成长是一刻不停的。孩子的一生,都永远走在成长的路上。
父母把眼光放在孩子的成长上,孩子的生命状态就舒展了。
忠告18 玩是学,学是玩
孩子贪玩就是贪学习,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
玩和学习其实是一回事,爱玩的孩子就是爱学习的孩子,会玩的孩子就是会学习的孩子。玩成师,苦成匠:玩可培养出大师,苦只能生产匠才。古往今来,真正的大师都是玩出来的。
孩子贪玩就是贪学习,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农村孩子玩泥巴,也是一种学习。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玩在这个充满创造力的时代更加重要。父母不能因为孩子贪玩而给孩子任何的指责,这是一种罪过。孩子博览群书是贪学习,玩电脑也是在贪学习。
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呢?因为我们把学习和玩分开了,把学习变成了苦,孩子就害怕了;好些父母还不让孩子玩,结果,孩子玩也玩不好,学也学不好。压抑成了强化,禁止反而是一种诱-惑。玩,就让孩子痛痛快快地玩;学,让孩子安安心心地学。这样才符合教育的规律。
千万不要把玩和学习对立起来,应和孩子一起“玩学习”,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忠告19 重过程,轻结果
好多父母芝麻捡了不少,西瓜却丢了。
一时的学习成绩和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态相比,前者是芝麻,后者是西瓜。
父母在功利心态的驱使下,往往过分看重分数这个芝麻,而丢了孩子的生命状态,“我是好孩子”这个西瓜。
父母经常把“考了多少分?”挂在嘴边,考得好,“肯德基”,考不好,“皮带炒肉丝”(惩罚孩子),结果将教育异化了。
我见了女儿,第一句话就是:心情好不好?感觉怎么样?如果女儿心情不好,说明她的无形生命有“心结”,我会千方百计帮他化解。我始终让女儿的心里热乎乎、甜丝丝的。孩子的心情好,就会快乐而轻松地飞,否则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
懂得教育规律的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生命状态是否舒展。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是科学的,孩子学习得开心,生活得快乐,成绩好是必然的。
教育孩子按规律,有好过程不愁没有好结果。
忠告20 打就好?拔就高
农民种庄稼,只要肯拔,庄稼肯定高?但农民为什么不拔?
到底能不能打孩子?多少父母在这个问题上感到疑惑。
这好像是问:农民能不能拔庄稼?农民种庄稼只要肯拔,庄稼一定高;那么父母教育孩子,只要肯打,孩子成绩一定好。
但是农民为什么不拔庄稼?因为他们懂得规律,拔高的庄稼是假的高,因为根断了,没有生命力。
同样打出来的好成绩,也是假的好,孩子在恐惧中学习,甚至是恨学习。这样的学习好,是以牺牲孩子的学习兴趣为代价的,没有后劲。
父母的出发点是“为孩子好”,把打孩子,骂孩子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但这是违反教育规律的。
我们敌父母的教育孩子真应该像农民种庄稼的态度:要按规律
怎样给孩子一个精彩的假期
寒假历来是孩子们的节日,尤其在寒假中还有一个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在如今处处充满竞争的时代,父母们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是孩子们的快乐也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精彩的假期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部分家长们的说法吧。
玩耍是另一种方式的学习。
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孩子好不容易盼到了寒假。作为家长,首先应该让孩子调养休息,好好地放松一下。当然,玩不是无目的、无准备,散漫地游荡乱逛,而是要玩出智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比如可以邀上社区的小伙伴,组织体育比赛,如足球友谊赛、羽毛球双打比赛等;还可以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做游戏、捉迷藏、讲故事、说笑话、猜谜语等。
做家长的一定要端正思想认识,千万不要孩子一放假,就把他们关在房间里学习呀学习,不给一点喘息机会。其实,孩子通过有意义的玩耍,能够培养机智灵敏的反应能力、克服困难的毅力、团结协作精神和群体意识,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因此,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玩耍,并且积极引导,对他们加强教育,如交通、防火用电安全,玩耍安全等,以防事故的发生。
8岁男孩的妈妈 婷婷
借假期加强与孩子的感情联络。
寒假到了,我想让孩子在家休息休息,也借这个机会和孩子联络一下感情,加强沟通。有教育家说,亲子沟通是一切教育的基矗孩子还不成熟,需要家长的帮助、肯定与鼓励,良好的亲子沟通能帮助孩子增强自信,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健康的人格,对他以后的成长非常有利。
我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最多就是过问一下考试分数,批评或者鼓励一下。春节期间难得大家都有假期,我想多陪陪孩子,抽时间带他出去。孩子平时寄宿在学校,跟我们家长沟通的时间也不多,借这个机会一起出去,一则让他开开眼界,丰富见识;再则,我们也想多和他聊聊,了解了解他的想法。
9岁男孩的爸爸 郭 君
积蓄能量正当时。
上中小学的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寒假里,首先要保证孩子的睡眠和饮食,不能因为孩子一个人在家吃饭就让他马虎应付,更不能让他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有的孩子寒假里睡得过晚,起得更迟,以至于开学后生物钟还调整不过来,影响了学习。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美食丰盛,饭局又多,这个时候尤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安全与健康,我一般都会在和孩子一起赴宴之前就提醒他,不能没有礼貌,不能无节制地吃东西,以伤肠胃。
适量的体育锻炼也非常重要,每天督促或陪伴孩子活动一下,不仅锻炼了身体,也加强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10岁男孩的爸爸 郑其申
拾遗补缺,学习、生活两不误。
在假期里,对孩子学习的要求仍然不能放松,但一定要科学地安排。我自己的经验就是每到寒,都要让孩子先检查一下自己的课业,找出其中的缺漏,拾遗补缺。然后,让孩子保质保量按时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一般量也不会太大。其次,让孩子自己整理一学期以来的学习内容,分析自己的不足:比如为什么作文总是写不好;数学计算怎么错误那么多。我觉得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协助孩子,帮助他找出学习的薄弱环节,与孩子一起找出合适的方法,赶在新学期之前把这个漏洞补上。要注意的是,学习虽然很重要,但也不能喧宾夺主,成为寒假生活惟一的主题,要注意劳逸结合,发挥孩子的自主性。
我带孩子走亲访友之时,让孩子注意观察,写一些调查报告和访问记。春节期间,让孩子写一些春联送给亲朋好友;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做一些小试验,小创造,小论文等,这些都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对于孩子拓展思维、适应社会却很有帮助。
9岁女孩的妈妈 华 芳
有的放矢地锻炼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寒假生活应该是有条理、有计划性的。如果孩子在这个假期里能够很好地完成自己制定的计划,这说明他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这对他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
我想趁着这段时间刻意锻炼一下孩子,给他创造一些机会,比如做作业时,不再帮助他,让他独立思考;家里来了亲戚朋友,就让他来接待;陌生人来家里推销东西,也让孩子出面应付;让他帮着做家务,做一些简单的购物……孩子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内容以及作息时间都让他自己做主,我们做家长的只是给一些参考性的建议,然后让他列一张表格贴在墙上。每天做到了什么、没做到什么都让孩子明白。经过一个假期的锻炼,孩子一定能长大不少!
9岁男孩的妈妈 宋 霞
一个精彩的假期,必然是健康、愉快而有意义的,在寒假来临之际,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个小小的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你会发现,孩子和父母的快乐又增加了几分。
寒假让孩子多长点见识
据报道,广东珠海市许多小学今年打破常规,过去那种整齐划一的寒假作业被特色寒假作业所替代:编春联、阅读童话、陪爸爸妈妈上一天班,等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成为此次珠海中小学生寒假作业的新特点。
说起寒假作业,人们是再也熟悉不过了。从小学到中学,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做过寒假作业。笔者认为,寒假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是有必要的,但目前也暴露出作业量大、内容和形式僵化等问题。实施新课改以来,教育教学的思想、方法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寒假作业究竟应该怎么留?珠海的特色寒假作业正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给孩子“减负”是社会各界共同的呼声,可一到假期,各种作业往往如期而至,一些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想给孩子充电。其实,利用寒假这个机会,让孩子放松放松,放下沉重的书包,体会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浓浓的亲情乡情,何尝不是更有意义的充电呢?我们总责怪现在的孩子冷漠、缺乏责任感,其实,爱的体验、责任感体验的缺失正是导致孩子冷漠的一大原因!假期不要再让孩子机械地做题了,不妨让孩子试着做做家务、编编春联、走亲串友,这样既能增长社会知识、培养责任感,又能以轻松的心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另一方面,千篇一律的寒假作业并不符合各种层次学生的需求。课堂上已经会做的题,仍旧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做,意义不大,也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寒假作业不妨变变脸,改改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的面貌,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和选择权,变寒假作业由“要我做”为“我要做”,这样也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我们应该向珠海学校学习,利用寒假给学生创造一些走向生活、走进社会的机会,弥补生活的不足。
今天我们怎么做家长
有任性的孩子大多是在这样一个教育模式中成长起来的:对妈妈提出要求――妈妈拒绝――继续要求――妈妈拒绝――哭、闹、叫――妈妈妥协。最初孩子学会对妈妈提出要求的时候,总是以试探的方式坚持自己的要求,只要**的拒绝还没有坚决到让孩子害怕或绝望,孩子会继续坚持,甚至用哭闹来要挟妈妈。这一招最能试探出妈妈拒绝的极限。如果妈妈非常坚决,孩子就逐渐放弃制服妈妈,让妈妈顺从自己的念头。相反,如果妈妈屈服了,孩子的任性行为就得到了强化。只要尝到了一次甜头,孩子就会抓住**的弱点,继续用任性执拗的方式让妈妈满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如果你的孩子任性,那么孩子已经抓住了你的弱点。办法很简单,学会坚决地对孩子说:“不”。
一、如何和孩子订立私下协议:
1、让孩子没有空子可钻。妈妈可事先跟孩子订立私下协议,让他没有反悔的余地。
2、告诉孩子做人必须守信用。妈妈可以清楚地告诉孩子:“我们两个人都要说到做到。谁反悔了,谁就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3、孩子必须清楚地答应他同意这个协议。
二、拒绝孩子违反协议的三条对策:
孩子坚持要违反协议时,你必须告诉他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谁都不喜欢。
1、眼睛看着孩子,表情严肃、平静,不要笑,让孩子觉得有可趁之机。
2、拒绝孩子时,说话要简洁:“不行,我们已经说好的事情不能反悔。你必须……”如果孩子继续坚持他的无理要求,你要更简洁地拒绝他:“不行。”如果孩子更加执拗,哭闹、喊叫,弄得你很难堪,你可以不说任何话,直接抱起孩子回家。如果遇到入园的时间你正赶着上班,这时可以二话不说,直接送孩子到班里,跟老师说明情况,然后离开幼儿园。如果孩子坚持不吃饭,或吃零食,你必须坚持不给他零食,同时让他吃饭。
3、拒绝孩子的当时,不要跟孩子争辩太多,事后等孩子和你都平静下来的时候,再讲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你必须以尊重、平等的态度跟孩子说话,这样孩子才会接受你的意见。
妈妈屈服于孩子的无理要求,总有不可辩驳的理由:为了上班不迟到;为了摆脱自己在公众场合的难堪;为了孩子更高兴;为了孩子不饿着;……这些饱含“母爱”的理由,会让孩子更任性,让妈妈付出母亲的自尊和权利,而且付出换来的只是孩子暂时的快乐和妈妈暂时的轻松。殊不知一味的妥协,一次次的忍让,只会把问题搁置下来,“腐蚀”了孩子成长的根基,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埋下了无数隐患。
警惕身边的污染
最近,妈妈发现娅娅做作业不专心,老是玩这玩那,要不就打瞌睡。那天妈妈检查娅娅的作业,刚走近,就闻到一股刺鼻的香味。做医生的妈妈意识到是这些香味文具惹的祸,处理掉了那些文具,果然那以后娅娅做作业认真多了。
市场上有很多文具带有香味,以吸引孩子购买。可是这些文具所用的香味添加剂一般都含有苯、醛等有毒成分。所以这类文具发出的香味浓烈,会使人像闻着油漆味那样头晕脑涨,影响注意力集中。通常情况下这些有毒成分在文具中含量很少,有时人们还感觉不到这些气味带来的不适,但孩子长期接触,有时无意中通过吮吸、啃咬等方式进入体内,造成慢性中毒,危害孩子健康。此外,一些品质差的橡皮类文具还会含有铅、镉、砷等有害物质。
孩子的衣服总是首选色彩艳丽的,可妈妈买来的漂亮新衬衣,小玲穿后,身上竟然会起皮疹,皮肤科医生说是患了皮炎,是新衣服上的染料惹的祸。
给孩子购买服装要尽量选购品牌产品,儿童服装应选购标有GB18401A类、GB18401B类、GB18401C类,或安全类别A类、安全类别B类、安全类别C类字样的为宜;直接与皮肤接触的衣服,以染色少、素色、图案小的较好;还可闻一下,带有煤油味、霉味、腥味等怪味的不要购买;新买的内衣应清洗一次后再给孩子穿。
妈妈在洗毛衣的时候加了柔顺剂,晓洁闻到香香的味道可喜欢了,坚持第二天就要穿。但由于连续的阴天气,毛衣还没晒过太阳,因为晓洁的坚持,妈妈就同意了。第二天放学回家,晓洁第一件事就是脱下毛衣,说穿着它很痒很难受。
柔顺剂可使衣物变得柔软蓬松、不起静电,而且闻起来有清新的味道。但国内外专家都认为,柔顺剂含有氯仿等多种化学成分,可通过呼吸和皮肤吸收,人接触多了会头晕、头痛,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还会对神经系统有所损伤。
给孩子洗衣服时应少用柔顺剂,如果使用了柔顺剂,则衣物应在阳光下暴晒,让有害气体挥发。
家庭常用的洗衣粉等洗涤剂,大多也是石油的副产品,有不少化学成分对人体皮肤和器官有刺激作用,有些对生殖细胞有致畸作用。因此用洗衣粉洗衣服时应控制用量,“出水”应尽量干净,减少洗涤剂残留;在可能的情况下,家庭可多用肥皂,肥皂是脂肪加碱制成,对人体和环境影响不大。
家用洗衣机应定期清洗。研究发现,在洗衣机内桶外壁会粘有大量的污垢和菌斑,有些家庭成员感染皮肤病可能与洗衣机内的菌斑有关。洗衣时,内衣裤和外衣应分开洗,根据不同情况孩子的衣服可单独洗涤。
让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教育方式
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给孩子一点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一)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有两位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有特殊教育意义的空间,想出了一个叫做“小留学”的好主意,这个办法,既简单,又有效,孩子也非常欢迎。
所谓“小留学”,就是两家的孩子,都到对方的家中去住一两个月,上学仍在原来的学校。
别看这么一个空间的变化,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却十分突出。现在回忆起来至少有这样四个方面的好处:
一是孩子得到了锻炼。孩子初次离家,虽然不是一个人生活,但毕竟周围都是外人,环境不熟悉,因此也可算作独立生活的初步锻炼。
二是培养了自理能力。初到别人家,孩子比较重视对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他们能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家务活抢着干,作息时间也安排得很紧,不会的事情努力学着做,这一段时间虽然不长,但进步得非常快。
三是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留学”到一个新的环境,面对着的都是陌生人,这正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好机会。孩子们学习着如何对待家中的长辈,如何对待新的邻居,如何对待来访的客人,在新的家中听到长辈的教导,结合着原有的人际交往经验,感到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四是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孩子先后在两个不同的家庭生活,如果能注意观察,进行思考,也算是一种比较研究。两个家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每个成员有不同的性格、观念和生活习惯。分析着两个家庭的种种不同,可以起到从一个小窗口,加深对社会认识的作用。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注意扩大孩子的空间,这样放手地去锻炼自己的孩子,有的甚至向相反的方向使劲……
我就亲眼见到过这么一位母亲,她把自己已经上二年级的孩子,费力地抱到离学校只有几十米的地方,由于怕老师看见挨批评,才不情愿地放下来,亲了孩子之后,目送着孩子去上学。这位母亲肯定极其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可能都会清楚地感到,这种爱的结果将会是多么可怕!
(二)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培养孩子用拔苗助长这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肯定要失败的,但是消极地完全“顺其自然”的态度,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遵照客观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这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
锻炼可分为体力锻炼、脑力锻炼和综合锻炼。
要达到锻炼的目的,一般不能完全靠现成的条件,需要自己去创造。
有一位到美国探亲的中国学者,遇到了这么一件令人深思的事情:有一天,他正在家中看报,突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子和一个五六岁的女孩子。
大孩子非常沉着地对他说:“你们家需要保姆吗?我是来求职的。”
学者好奇地问:“你会什么呢?年纪这么协…”
大孩子解释说:“我已经9岁了而且我已经有了14个月的工作历史,请看这是我的工作记录单。我可以照看你的孩子,帮助他完成作业,和他一起游戏……”
大孩子观察到没有聘用她的意思,又进一步说:“你可以试用我一个月,不收工钱。只需要你在我的工作记录单上签个字它有助于我将来找工作。”
学者指着那个五六岁的孩子问:“她是谁?你还要照顾她吗?”
听到的回答更令人惊奇:“她是我的妹妹。她也是来找工作的,她可以用小推车推你的孩子去散步,她的工作是免费的。”
多么可爱的孩子啊!她们的父母也应该说是了不起的敢于放手让孩子们出来闯天下。可我们就有那么一些父母,不但自己从没想过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反而把学校为学生创设的锻炼条件破坏掉。如某学校组织学生去军训,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行李背到200米外的汽车上,竟有父母向学校提出“抗-议”:把孩子累坏了谁负责?
最后,这位父母还是自己气哼哼地把学生的行李背到车上,而他的孩子却心安理得地徒手走在后边……难道这样的家庭将来能幸福吗?真不知道这位汗流满面的父母是怎样想的!
(三)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每一个孩子都会无休止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但是问题的答案让孩子如何去得到呢?经验告诉我们:孩子爱不爱提问题,是关系到孩子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孩子如何去得到答案,则是关系孩子成才的更重要的因素。
例如,过去的小学课本中,在描写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明确地写着,是蝌蚪的尾巴到一定时候,自动脱落,然后变成青蛙的。学完了这节课后,许多学生就养起了小蝌蚪,看看它是怎样成长的,尤其是想看看它的尾巴是怎样脱落的。可是,观察了一天又一天,不见小蝌蚪的尾巴脱落过程,但是,尾巴确实也不见了。
学生们把这种情况告诉了老师,老师没有主观地、简单地否定学生的观察,而是要求他们仔细地观察,做出详细的记录。于是,许多孩子同时进行了观察,结果是他们都没有发现脱落的尾巴,在青蛙的屁股上也没有发现脱落的痕迹。相反,有一些细心的学生发现小蝌蚪的尾巴是慢慢地缩回去的。
所有的观察,得到了一致结论,他们把这个结果,告诉了老师,在老师的支持下,他们把这些观察的结果,寄给了出版教科书的有关单位。最终,在科学家的参与下,教科书的错误得到了纠正。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发扬了探索精神,而更值得赞颂的是这位老师,因为他支持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家庭中,父母也应创造一些方法,培养孩子在智力上的自主性。
有一位父母是这样引导他的上小学一年级孩子辨别是非的:他每天带孩子上学挤公共汽车,每当看到出现一些争论时,他就让孩子注意观察,下车时还要把自己的分析讲给父母听,究竟他们是为什么引起争论的?究竟谁对谁不对?应该怎么解决?孩子说完之后,当父母的再做点指导。天长日久,这个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就比别的孩子强,有此作基础,她很善于给小朋友劝架,因而就成了大家拥护的小班长。
(四)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的确有它的道理。
生活在穷困潦倒的家庭中的孩子,那种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难道孩子就只能当“纨绔子弟”?在顺境条件下如何成功地教育孩子,的确是当前亟须探讨的课题。
有经验的父母多是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而且不限于生活方面的困难,让孩子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的能力和优良的品质。
有位父母是这样做的:当孩子想买一个东西,父母有时有意识地往后推一周才满足他的要求,她想这能养成他克制自己的能力。
设置困难,最好要有针对性。有的孩子,住在高楼大厦里,上下有电梯,出门有汽车,生活中似乎没有什么突出的困难需要他们去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有位父母就想出了个办法,设置了困难,鼓励孩子去解决。
他给孩子布置了两个特殊的作业:一个是每天上下12楼,不再乘电梯,而是坚持步行;二是每天上学和放学,不再乘汽车,而是坚持徒步走5站路。
设置什么样的困难,又和父母的观念有关。比如,在澳大利亚,有位中国记者亲身遇到一件事情,就给人在教育观念上以深刻的启迪。
有一天,记者走在大街上,在这条街上,和街道并排着有一条小河。这时记者看到前面有位澳大利亚妇女,带着一个小孩在散步。突然,记者发现前面那个淘气的小孩子,跳来跳去,扑通!掉进小河里。记者毫不迟疑,飞快地跑向河边,准备跳到河里去救孩子。
没有想到的是,正在记者要跳的一刹那,那位妇女却制止了他,记者奇怪地望着她,请她解释。她严肃地说:“我要他自己爬上来。”记者看着孩子在水中翻腾,喝了几口水后,终于爬了上来,而脑子里也翻腾着一个想法: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母亲,这是一种多么理智的爱啊!
(五)给孩子一点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自主性往往表现在他的选择上,但由于父母怕孩子自己选择错了,总是不敢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可是如果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他也就永远学不会选择,永远没有自主性。
有的父母就能把有些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但是要在事前为他提供有关情况,帮他分析各种可能,并且要教育他自己选择了,自己就要负责任。他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选择错了,也是一次学习机会,是很值得的。如有一位父母想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到少年宫时,发现孩子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再也不走了。于是,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但要求他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一定要坚持一段时间,把舞蹈学好。
有的父母在孩子的零花钱上,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安排出一个合理的零花钱的数量,但把支配权交给孩子,并且节余归己。这样做,不但能发展孩子的自主性,而且能使他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得到提高。
选择和责任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孩子的事情,件件都让父母去做主,决定之后,孩子不会想到自己对这个决定有责任,因为不是自己选择的嘛。如果把权利交给了孩子,他的选择反而会比较慎重,因为他知道,一旦选择了,就要由自己负责,是好是坏,后果都要自己承担
要与孩子保持心灵沟通
一个母亲要做的工作实在太多了。然而,那派出一个固定的时间与孩子交心,就像阳光对植物一样重要。要与孩子保持心灵的沟通,一定要做到:
倾听孩子说话:
停下手边正在做的事,看着孩子的双眼,给他们百分之百的注意力。多倾听表现出你对他们的重视与关心。用不着很长的时间,只要几分钟他们就很满足了。孩子需要知道自己所说的话很重要,这样他们才能培养出健康的自信心。
对孩子关心的事感兴趣:
孩子的兴趣不是你的兴趣,你很容易就被自己忧虑的事霸占住了。然而,真心实意地认可孩子,就是要对孩子的朋友、游戏、嗜好都感兴趣。当你对孩子所做的事感兴趣时,他们就会发光发亮。
花时间陪孩子:
为了让孩子感到自己受重视,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出时间陪孩子。陪伴孩子的时间永远嫌不够。似乎你越陪伴他们,他们需要的时间也越多。总有一天,他们不再要你陪伴了。
重要的时刻一定要出席:
当孩子需要父母在身边时,父母却无法出现。这是孩子及父母都无法忘却的伤痛。尽力而为,准备迎接孩子的大事。告诉孩子,他们奋斗成功时,你为他们高兴;当他们心碎时,你陪伴他们;在孩子挣扎时,你提供你的支持。
为孩子喝彩
有位父母天天冲孩子喊:“你瞧人家考100分,你才考80分;人家当大队长,你才当小队长,人家比赛得第一名,你才得第10名,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不争气的儿子!”
儿子生气了,也冲父亲喊:“爸,你瞧人家李叔叔当局长,你怎么才当小科长?人家张叔叔每月挣5千,你怎么才挣2千?人家隔壁王大哥家有个‘大屏幕’,咱家怎么才是21寸的电视?我怎么有你这么个爸爸?”爸爸哑口无言。
仔细想想,生活就是这样:自己过自己的日子,用不着和别人家比!所以大家心平气和地享受着各自的生活。
对孩子也是同样!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不同”的孩子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孩子接受教育目的,也是寻找“最真实的自己”。不必总让自己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竞争,应该在乎的是你的孩子明天要比今天更棒!“你真棒!”这句话,正是开启孩子心灵宝藏的一把金钥匙。
我常常和孩子们说:你的爸爸妈妈有千千万万的精子和卵子,在结合中都壮烈地“牺牲”了,只有一个最棒的精子和最棒的一个卵子结合成功了,创造了人,而这个人就是你!你生下来就是最棒的,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任务就是把你“棒”的地方奉献给这个社会,你没有理由瞧不起自己,你要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行!”天下的孩子相貌不同,个性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渴望听到喝彩!
美国有一个家庭,母亲是俄罗斯人,她不懂,根本看不懂儿子的作业,可是每次儿子把作业拿回来让她看,她都说:“棒极了!”然后小心翼翼地挂在客厅的墙壁上。客人来了,她总要很自豪地炫耀:“瞧,我儿子写得多棒!”其实儿子写得并不好,可客人见主人这么说,便连连点头附和:“不错,不错,真是不错!”
儿子受到鼓励,心想:“我明天还要比今天写得更好!”于是,他的作业一天比一天写得好,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提高,后来终于成为一名优秀学生,成长为一个杰出人物。
这就是孩子。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你为他喝彩,他会给你一个又一个惊喜,你说他不如别人,他会用行动证明他真的很笨。
记得我儿子三四岁时,我妈总和我说:“你儿子就是懂礼貌,来客人还会给人家倒水呢!”姥姥越这么讲,儿子越发懂礼貌,一来人就忙乎。一个大热天,一位老爷爷来家里串门。儿子见了,立刻找来一个大芭蕉扇给爷爷扇。老爷爷高兴极了,说:“这孩子可真懂事,这么小就会照顾人!”爷爷走时,儿子一直跟到门口。老爷爷对儿子说:“留步吧,孩子,别送了,你这么小就会送客了,真懂礼貌!
儿子瞅着爷爷手里的扇子说:“爷爷,我给您的扇子还没留下呢!”大家笑成一团!儿子就是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长大的,以后也形成了他幽默的性格。设想一下,如果换一种做法,来了客人,孩子出来“接待”,大人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写作业去!来人有你什么事?”在这种挑剔责怪声中长大的孩子能不变得自私、冷漠、不合群吗?
成人的评价对孩子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自信。特长并不一定都能发展为职业,但可能发展为爱好,爱好广泛的人,生活会更多彩,思想会更活跃,可施展才华的舞台会更广阔。
大胆为你的孩子喝彩吧!别瞧人家!请相信,你的孩子会创造奇迹!
反思――自我改变的镜子
一位父亲,从女儿手中接过一张79分的数学考卷,一时控制不住自己,狠狠地打了孩子一个巴掌。孩子哭了,哭得很伤心,做父亲的一整夜没有入睡,他辗转反侧,开始反思自己对女儿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第二天一早,父亲向女儿作了自我批评:“爸向你道歉,伤害了你的自尊……”父亲的反思和自我改变感动了女儿,女儿含着热泪对爸说:“爸,我也错了,惹你生这么大的气,今后我会机会,自觉学习……”
丈夫发现最近一段时间,妻子整天闷闷不乐,连吃晚饭也一言不发。难道夫妻感情出现了裂痕?丈夫认真反思了自己对妻子的态度,主动与妻子进行了沟通。原来,最近妻子的母亲身体一直不好,做丈夫的却总顾不上去探望一下,妻子当然有意见了!丈夫说改就改,当晚夫妻俩一起去了医院,还送去了许多营养品。
反思,为什么?
读小学时,我们不管是做数学题还是写作文,如果做错了,老师就会用红笔在上面打上一个大*,然后在后面写上“订正”两字,要求我们“反思”做错的原因,以便今后在学习中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其实,小学如此,中学如此,长大后的家庭生活不也是如此。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难免会说错话,做错事,有时甚至会面对挫败与沮丧。
作为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从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到教育态度都是值得反思的。只有反思,才会觉醒;只有反思,才会有行动。这就好比我们在教育孩子要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反思自己,我们自己的习惯养成如何呢?我们该给孩子提供一面什么样的镜子?
反思,是学习,更是治疗。
反思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把理论上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生活实践、切身体验、感悟结合起来的过程,是一个获得生活智慧的过程。可以这么说,反思,让人变得聪明起来。一旦我们掌握了生活的智慧,成功便会一路与之相随。
反思的过程也是行动的过程。只有反思,而没有行动,只是纸上谈兵。只有付诸实践,才能使自己一天天成长、不断进步。
生活是一所大学校,每天都有许多功课需要你去做。在那么多的功课中,难免会出错。如何“订正”生活中的每一道习题,将是每个人人生的一大挑战!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要浮躁一时,不断提醒自己:一生的功课必须认真学习并完成的,相信自己,反思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打破生活的惰性,去自我改变,自我完善。
反思一下,你是一位好丈夫(妻子)好孩子吗?
自我评估一下:
分数5,代表你“完全做到;
分数4,代表你“经常做到;
分数3,代表你偶尔做到;
分数2,代表你极少做到;
分数1,代表你完全没做到。
家庭教育要讲究策略
家庭教育,其实是一个与孩子心理沟通的过程,是一场心理战,所以――心理辅导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个问题特别使家长们困惑,就是感到对待孩子的办法、招数太少。近日,一位家长谈到一件事。一天要吃晚饭了,8岁的儿子却说:“我不想吃饭,只想吃羊肉串!”妈妈说:“不行,饭做好了,不能吃那个!”孩子仍坚持要吃,爸爸说:“羊肉串不卫生,就不能吃;不好好吃饭我揍你!”于是,孩子大哭。奶奶说:“乖乖别哭!吃个羊肉串怕啥?奶奶给你钱!”爷爷说:“你俩跟孩子发什么火?走,爷爷带你吃羊肉串去!”父母的“教育”都无济于事了。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呢?
从这个实例可以看出,无论是父母对孩子强制命令而造成的亲子关系的对立,还是老人缺乏原则地对孩子的迁就,都犯了同一个毛病,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家长被孩子所控制了;家长面对孩子的教育,或愤怒,或无奈,缺乏科学有效的办法。
家庭教育,其实是一个与孩子心理沟通的过程,是一场心理战,所以,家庭教育是要讲究策略的。为此,要研究孩子的个性心理特征,制定自己的策略。家庭中每个成员有自己不同的角色,表达方式可以不同,但要达到某些共识,目标要一致,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同时,家庭教育要引入新的观念和方法,家长要更新知识,终身学习。如果父母学习一些营养知识,就知道: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应偏碱性,所以,饮食要注意科学搭配;如果只吃羊肉串,不吃主食和蔬菜,肉类使体内偏酸――造成孩子易困倦、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精力,易引起肥胖等。所以羊肉串不应当饭吃。
在具体方法上,父母们也可学习借鉴古代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家教也有“兵法”,不可乱了阵脚。针对上述这个例子,家长应相互配合,可以参考下列做法。
1.调虎离山。爸爸应和颜悦色,找个借口,立即带孩子出门,使孩子暂时脱离情绪对抗的情境,也避免爷爷奶奶的“保护杀过度的呵护。
2.声东击西。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淡化其物质需求。爸爸可以说:“你看,为了保护环境,街上卖羊肉串的都没有了。你看,那个人那么胖,走路都喘,咱们吃多了羊肉串,也变得那么胖,多难看……”
3.暗渡陈仓。妈妈也可告诉孩子,自己学会了做羊肉串,可在家里自己做炸羊肉串,既卫生又好吃。家中其他成员都应持同样观点,充当不同的角色,共同在孩子眼皮下做戏,以缓解冲突。
4.以逸待劳。让孩子尽情发泄,但家长不对他的要求做出任何回应,以冷漠说明自己的反对,沉默是金,岿然不动,家人照样都吃饭;孩子自己闹得没劲了,再给他一个台阶下:“你饿了吧,快吃饭,吃完要看精彩的动画片了!”家长们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以淡化冲突。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两位成功的女儿,快乐相伴的丈夫,自己作为未成年人教育专家,为许多家庭和孩子打开启蒙教育之窗,也体验着帮助他人的快乐。郑州职业学院的退休老师周慧玲,她甜蜜而成功的家庭生活让人羡慕。
想孩子“行”首先家长“能”
昨日上午,记者走进大市场周老师简单的家,映入眼帘的是堆放整齐的卷卷图书。“教育改变人生,要建学习型家庭必须先做学习型父母。”周老师首先“自夸”两个女儿,大女儿在香港做律师,二女儿在北京一家出版社,虽然没有特别显赫的成绩,但两个女儿生活得非常快乐,一家人相处就像快乐知心的朋友。周老师说,作为家长,要给孩子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人生乐观自信的态度。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要孩子成功,父母也要成功,与孩子共进步。
给教育注入“人性化”元素
周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女儿成长的故事。大女儿上一年级时,问她长大了干什么,女儿回答,当一名小学校长。又问为什么,女儿回答说,可以管住老师,让她不给我们布置家庭作业。
这个对话让周老师思索了半天,她说,面对这种情况有两种选择,一是强迫女儿按照要求做作业,这样孩子会有一种被强迫感,失去的乐趣。还有一种家长,做孩子的枪手,替孩子写作业,从小让孩子养成不诚信的习惯,这些方法更是不可取的。周老师找到女儿的班主任,提出一二年级的课程较为简单,最好能在课堂上解决。懂教育的老师非常配合,答应了女儿的要求。这件事让孩子学习自觉性大大提高,从小懂得了尊重的含义,从小学到大学,她的女儿都是优秀班干部,心理素质非常好。
青少年时快乐,终身都会快乐。周老师说,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每周都要带领孩子到书店看书,那时候经济条件不算好,一套书一千元也不吝惜,只要对孩子有用,这样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其终身受益。
成员快乐了家庭才和-谐
从岗位上退下来的周老师一身多能,给未成年人讲课,乒乓球打得也不错,还拿过市直运动会女子组的第二名。“我请你唱歌吧。”周老师说,她加入了人民公园的一个老年合唱团,自己也荣升为一位副指挥,到大自然中,到人群中,那是最有活力的一群。
做人就是要激扬生命力,给自己自信和快乐,周老师说,自己快乐了,家庭成员快乐了,这个家庭就和-谐了。
教育学家威廉?坎宁安说过这样一个寓言:
一个人正在沙漠里散步,突然,一个声音对他说:“捡一些卵石放在你的口袋里吧,明天你会又高兴又后悔的。”这个人弯腰捡了一把卵石放进口袋。
第二天,当他将手伸进口袋时,他惊奇地发现口袋里放的不是卵石,而是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他感到非常高兴,不一会儿,他又感到非常后悔。他高兴的是自己拿了一些卵石,后悔的是,自己没有多拿一些。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家长今天怎样教育孩子,明天孩子就会成为怎样的人。习惯就像是那些卵石一样,现在多培养孩子一些好习惯,明天的孩子就会得到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那时,作为家长,就会像寓言里的这个人一样,又是高兴,又是后悔。高兴的是,孩子拥有一些良好的习惯,后悔的是,其实还可以培养孩子更多的好习惯的。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对孩子习惯养成的影响最多、最大,因此,作为父母,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一、 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有道是,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对孩子提出的有益而又合情合理的要求,如果自己能做到的,就自己先做到,如果做不到,给孩子讲清道理后也要求孩子做到,孩子也会理解这样的要求。例如:要求孩子讲卫生、爱整洁,父母首先讲卫生,时刻注意保持好家中的整洁;要求孩子作业要写得工整,但父母做不到,就跟孩子讲是不是要学父母一样写得不好,让人家看、说不好,孩子想了想说不能,那么在他做作业的时候基本能做到工整、整洁。
二、 营造环境
小孩子一般都喜欢听故事。在三四岁的时候就买来几本365夜故事,在睡前给他读故事,虽然他还不识字,但喜欢问“读到哪里了?”“读到哪里了?”,有时还要求把昨天的故事再读一遍,慢慢地在5岁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字,可以自己阅读幼儿图书了。于是带他去图书馆,让他自己挑一些自己要看的书回来,放在他经常呆的地方,如卧室、客厅的玩具角等,让他在玩的时候也能拿起书来看。现在的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会想到拿书看。
现在我的孩子上一年级,喜欢看一些漫画图书,而且有一个习惯:喜欢反复看同一本书,直到基本能记熟为止。作为家长,于是找了一些含有教育意义的图书放在他的堆里,因为也是漫画类的,他非常喜欢,现在他喜欢跟着书上的思路,自己出题给家长做。
三、 严格的要求和及时的鼓励
“定了干,说了算”,在给孩子提出要求之后,就必须坚决贯彻施行。当孩子按照要求去做时,及时给予肯定,答应孩子的承诺也在要求完成之后实现,如果碰到不能实现,也在和孩子讲清缘由后延时实现或者更改为孩子愿意更改的要求,这样,孩子有了兴趣和愉快的体验,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形成,父母的威信也容易建立。
在参加兴趣班的问题上,征求孩子自己意见,他根据同学的情况自己选择了学习内容和时间,但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有点想打退堂鼓。这时,作为家长,坚持要求,并对他的学习情况作适当的鼓励,偶而还带着他到隔壁的书屋购买一些有益的他喜欢看的书作为奖励,这样对孩子、家长来讲都是一举两得。
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家庭这所学校中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将会让孩子一生拥有,一生享用。
请相信自己,你们将来一定会做个好爸爸或者好妈妈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D任教师。家庭教育以其启蒙性、连续性、终身性、潜移性的特点,对青少年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营造一个民-主、温馨的家庭氛圃。在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大都表现为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团结友爱等特征。因为这样的D个家庭氛围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让他们感受到爱和被尊重,并从父母的关怀中汲取力量,同时也让孩子学习到怎样占关心、尊重他人,能很融洽地与同龄人相处,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相反,在D个不和-谐的家庭中,首先受到伤害的就是孩子,他们或焦虑、烦躁、不能自制;或胆小怕事,不爰交际,自卑、冷漠。这样的孩子难于受教。
注重自身素质,提高家教质量。父母的文化素养、言谈举止、心理品质、人格特征、价值取向等对孩子的社会化起着潜移默化的认同、示范、导向作用。心理学认为,家庭是个可以使内心世界敞开的“安全港”。家长性格上的弱点,在外面可以掩饰,在家就暴露无遗。而生性就爱模仿的孩于会不分优劣“照单全收”。
敢于放手,让孩子自立。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心甘情愿做孩子的“保育员”,这种过分呵护的结果,必然使孩子产生依赖性和惰性,而这种坏习惯迁移到学习上则表现为不肯动脑筋、平时抄作业、对答案、问父母……这种孩子在他内心深处隐藏着:“父母能包我的一切,何必自己去奋斗!”其实,只要不违背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就应放手让他们去试。这种自理和自立能力的培养,可以使他们不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能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学会学习,并能对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负责。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说:“聪明的家长总是跟在孩子后面,愚br&
敢于放手,让孩子自立。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心甘情愿做孩子的“保育员”,这种过分呵护的结果,必然使孩子产生依赖性和惰性,而这种坏习惯迁移到学习上则表现为不肯动脑筋、平时抄作业、对答案、问父母……这种孩子在他内心深处隐藏着:“父母能包我的一切,何必自己去奋斗!”其实,只要不违背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就应放手。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给家长的几点建议”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
更多相关文章
注:给家长的几点建议一文由免费提供,来源于网络。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 12:2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菲特忠告中国股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