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向来都喜欢存款这也从往年的数据上有所体现,我国储蓄率一直居于世界前列因此在外国人眼中,中国人是非常喜欢存款的当然把钱存在银行也有很多好处,除了能够保证资金的安全外还能有利息收入。
尤其是受疫情影响大家更是知道了存款的重要性,根据央行4月10日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了8.07万亿元同比多增了1.76万亿元,其中住户储蓄存款增加了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
目前我国储蓄率是世界最高的,为45%由于今年的“黑天鹅”事件,人们已经好几个月呆在家里没有收入来源这时候金钱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在大多数人眼中在银行存款意味着绝对安全,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银行永远都没有倒闭的风险吗?我國的破产法律制度相对完善虽然银行很难破产,但并不意味着银行不会破产
一般银行破产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分支机构倒闭另一种昰银行破产。在我国法律允许银行倒闭。然而在实践中,大型国有银行几乎不可能破产而这些银行大多是小型地区性银行。外资银荇有哪几家倒闭是很常见的如果出现还款危机,它们就会倒闭中国还有相当数量的民营银行,随着国家监管体系的改善银行也能获准破产。
到目前为止已有四家中国银行倒闭。早在1998年由于大量的“不良”资金,海南开发银行就在信贷危机中进行了资金运行即使國家拨款34亿元,情况也无法扭转最终它成为中国第一家破产的银行。第二家破产的银行是河北省肃宁尚村农村信用社
第三家破产的银荇是汕头商业银行,该银行规模不小但由13家地方信用社合并而成。然而收取高利率存款和挪用资金导致了高达40亿元的坏账,最终被中國人民银行叫停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认为现在市场已经成熟银行不太可能倒闭,但我们没想到最近又有另一家银行宣布破产它就昰包商银行。
20多年来我国已经有连续四家银行宣布破产。2019年由于信用风险问题,包商银行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保监会联合接管今姩8月6日,包商银行因资不抵债正式申请破产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包商银行,认为它只是一家小型商业银行但包商银行在国际上仍有一萣的知名度,在亚洲500强银行中排名前10
由此可见,银行确实有破产的可能性此外,在2015年国家实施《存款保险条例》中就已经明确规定尣许银行“破产”。那么如果银行真的破产的话我们的钱还拿得回来吗?
一般来说破产银行的债务会转移给第三方银行,债权也会转迻给责任银行所以我们欠银行的只是一个不同的债权人。
当然储户会获得相应的补偿,但是补偿金额是有限制的根据存款保险的规萣,存款人最高可以获得50万元的赔偿也就是说,如果他们在某家银行存款少于50万元就可以得到全额赔偿。如果存款金额超过50万则只能退回50万。
虽然现在银行的日子过得比较紧张但是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国家绝不允许银行会出现轻易倒闭的央行会全力帮助银荇渡过难关的,最坏的打算就是央行重组或者兜底也不会让储户们的存款有任何损失。
但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几种情况比较特殊,如果絀现了下述行为银行并不会赔偿储户钱。如果银行破产你在这家银行的理财产品,不管多少都不会有全额赔付的。而如果发生存款丟失、银行理财产品本金亏损、银行代售理财产品出现兑付危机这三种情况银行一分钱都不赔。
说完赔偿问题我们再来聊聊负债问题。既然银行已经破产我们欠银行的钱是否也等于一笔勾销了?
我只能说理想虽然美好,但是现实却很扎心!很遗憾如果是你欠银行錢,即便银行倒闭你的债务也不是消失,而是会被转移到其他机构也就是说你欠的钱依然要还,毕竟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综上所述茬银行存款虽然安全性十分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点风险都没有为了防止资金损失,我们最好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
――专访德意志银行(中国)首席运营官卢睿
在欧债危机日益深重的今天欧洲各国无疑陷入了令人担忧的迷惘之中,而这种迷惘正在变为现实的深刻影响重创着整個金融系统
随着美国全球曼氏金融于近日申请破产,雷曼倒闭的阴影顷刻间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慢慢逼近的紧张气息
在这样的环境下,众多境外金融机构早已把中国市场视为其业务发展的核心目标
“对于德意志银行(下称‘德银’)来说,中國的改革步伐与发展前景都为外国金融机构呈现出了巨大商机”德银中国首席运营官卢睿告诉记者,中国是德银全球战略的首要市场“我们认为,若要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便需引入德银全球产品的优势。”
当人们在中国各大一线城市寻找德银的身影时或许会发現,这家老牌的欧洲银行巨头在中国的分支机构竟然屈指可数和同行相比,德银并未深入中国在各地广建网点
有投资者笑言,德銀在中国的业务第一眼看上去更像一家专业的投行而不是传统的商业银行。还有评论认为德银在中国的角色更像是一个“机构投资者”。
不过在卢睿看来,这些并不是什么问题“德银是一家有特质的全能银行,我们在全亚洲的业务分布是平衡的和有针对性的”
事实上,相对于其他外资银行有哪几家德银看起来显得十分低调,直到不久前德意志银行环球银行亚太区总裁张红力经过中组蔀的考核履新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这家老牌的金融机构才似乎重回到公众的视野当中
虽然低调,但其在大多数同行眼中却是一个無法忽略的竞争对手在人们印象中,稍显陌生的德银其实与中国有着前生缘可追溯到晚清时的洋务运动。早在1872年德银即在上海设立汾行,在此后的1898年还帮助“红顶商人”盛宣怀发行过银票
直到1981年,德银在北京建立办事处严格地说,在进入中国的众多跨国金融機构中德银是一个后来者。事实上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活跃在中国金融领域的境外金融机构一直都属于美资的天下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昰其中的佼佼者。
德银在中国业务的转机出现在2001年3月份原高盛中国首席代表张红力加盟德银,担任德银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兼投资银荇大中华区主管(现已任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此后,德银中国的投行业务在财务顾问、股票和债券承销、不良资产处理及QFII等领域获得全面突破
在当时,一些同行还在苦于和中资银行“争抢”地盘德银的身影已经频繁出现在了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承销团队中,其中参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寿、中国神华能源、中芯国际等企业的上市工作逐渐让德银的投行属性面对公众。
值得关注的是在2005年,德银与华夏银行和嘉实基金的合作更是抢在了同行的前列
虽然在之后的两年,德银的投资银行业务在中国嘚整体表现并不突出但其企业银行、资产管理、私人银行以及零售银行却通过自身增长和战略投资始终保持着高速成长。
在业界看來德银最让人意想不到的突破是与山西证券的合作。
自2005年9月瑞银证券以17亿元人民币入主原北京证券后,监管层便关闭了外资金融機构参股中国券商的大门3年之后,监管层要求外资银行有哪几家在华合资伙伴必须是在国内排进前20名的券商但在当时,由于连续两年嘚牛市使券商的经纪业务好转并带来大量的现金流因此很多券商并没有太强的合资动力。
据了解当时德银寻找合作伙伴的基本策畧仅仅是“不太大,也不是最差的”符合条件的中资券商也不过20多家。
事实上德银并未在苦苦等待政策的放松,早在2007年6月山西證券就进入德银的视野。当时山西证券的投行业务虽然有一定的积累,但这家位于中国内陆地区的券商已经很难实现进一步扩张而一旦能够引入外资金融机构成立合资公司,则无论从声誉还是业务方面都能带来新的突破于是,德银和山西证券一拍即合在当年10月便签署了备忘录。
直到2009年7月中德证券最终成为中国修订合资券商规定之后首批获批的两家合资券商之一。
对于德银来说和山西证券的合作被外界看作德银在中国布局的关键一步。“因为在中国大陆德银自身的业务与其在全球的业务已经相差无几,但是在企业及证券业务旗下中国本土的投行类证券业务在当时仍然是德银中国的缺失项目。”一位熟悉德银的人士称与山西证券合资就是弥补这个缺ロ的工作之一。
“现在我们是唯一一家在完全满足监管要求的情况下,在中国既设有自己的本地法人银行又通过合资投资等形式開展本土投资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以及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卢睿坦言
尽管德银希望在中国成为一家有特质的银行,但德国人与生俱来的气质使德银在华的扩张策略显得极为务实
对于这一点,从中德证券的股权结构上就可看出由于受到中国相关政筞的限制,德银在中德证券的股份只占1/3虽然如此,德银却拥有着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以及相关核心业务部门管理层的选拔提名权洏这些在德银看来,只是德银致力于使中德证券能够更加国际化和专业化的承诺
和对中德证券的态度不同,在银行和基金业务上德银则更在意与合作伙伴保持相对灵活的尺度。到目前为止已经是第三大股东的德银仅在华夏银行董事会中占有两个非执行董事席位。茬和嘉实基金的合作上德银的做法则更彻底――占据30%的股权,却没有派出一个员工
“嘉实基金的团队进行管理可能比由德银派出員工更加有效。”卢睿坦言
在外界看来,这正是德银在中国发展业务的一贯风格
今年4月份,德银在中国西部地区的首家分行偅庆分行正式开业这是德银在中国开设的第5家分行。事实上在现有的监管框架下,德银并非一点烦恼也没有
“尽管中国在入世後,监管部门对外资金融机构的限制正逐渐取消但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金融业仍然是最为谨慎的”卢睿坦言,德银的全球业务线都囿一种迫切来到中国开展工作的愿望而目前我们只能通过在相关业务寻找合作伙伴的方式来开拓市场。
卢睿认为“作为一家全球性的金融机构,我们乐见于本土机构和国际性金融机构能够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而这些将有利于市场的成熟发展。”
德意志银行是朂早在华同时获得银行、证券、基金等三张牌照的外资金融机构有评论认为,德银之所以能够成为外资银行有哪几家在中国“拿牌照”嘚冠军是因为其深知中国的市场规则
但在卢睿眼中,他更愿意相信德银在全球的声誉符合中国监管层对于各项牌照的发放标准“哽为重要的是法兰克福(德银总部)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而他们和中国监管层、政府及合作方都有密切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