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被国家取消了吗取消了吗

原标题:微信三级分销真的要被封杀了吗?这下该怎么办

相信大家都知道了,最近微信对微信分销下了重手。

7月5日,微信表示,要对通过微信公众账号、微信支付实施高额返现返利行为的账号实施永久封号处理;

后来传言就称:微信封杀了3000多家微商城。其中包括云在指尖、云集商城、快刻商城、铭熙商城等在内的国内10大三级分销平台。

微信还放出话来:透支信任恶意欺诈、恶意营销划为违反相关法律和微信用户协议的行为,微信将联合权益人进行坚决打击。

微信之所以大打出手,还不是传统微商分销平台弊端重重。相信大家平时刷朋友圈的,都知道微商能有多乱。

微信之所以要打击分销,也不只是因为微商乱象。真实原因如下:

1.反欺诈、反高额返佣:微信的官方公告已经指出,打击高额返现返利行为,就是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体现金字塔欺诈、庞氏骗局的欺诈行为。(原文请戳) 为什么“高额返利=欺诈”呢?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依靠后一批投资者的资金,支付给前一批投资者作为投资的利润,如此循环往复。当加入者达到饱和,不再继续增加时,整个骗局将土崩瓦解。

一般的折扣返利,都是以产品为中心,把产品销售所获得的利润拿出一部分还给消费者或分销商。举个例子,你在淘宝上买一件衣服后拿到五元好评返利,或是传统企业为促进经销商增加库存,完成十万的指标就提供1%的返利,这些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但是当企业拿出销额的90%甚至100%给分销商的时候,很明显卖什么已经不重要了,这时候只是把后来者的钱转给前面的人。随着卷入的人越来越多,企业手中的现金也是水涨船高,跑路也是分分钟的节奏了。

2.过度诱导:微信此前已对诱导分享整治了一番,目的就是清理微信朋友圈里的过度营销。目前微信分销普遍缺乏监管,搞得乌烟瘴气,这是腾讯不希望看见的。

3.第三方支付:微信自己的支付当然是合法的,但是像有赞等微信第三方开发平台都变相在充当支付通道的角色,相当于倒票的黄牛。据微信官方披露,目前已有超过5000家支付服务商入驻微信,但现存的支付牌照机构只有267家。换句话说,这些支付服务都在“无证经营”。国家对金融领域是很敏感的,一旦追究起来,微信也吃不消。

4.多层级传销:有的分销平台的返佣是超过三级的,这个不用说了,属于国家明令禁止的非法传销。

微商经历野蛮生长后,目前已经成为继电商之后又一主流商业模式。但是目前传统微商已经显露出极大弊端:包括传销、欺诈、高额返利、售假、窜货等等现象比比皆是。长此以往,微信痛下杀手之后,微商可能也要不复存在……

虽然现在大家是怨声载道,但是微商作为一种新的商业生态,未必不能成为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只是目前最为迫切的,就是探索出一条正确的微商发展之路。

建站宝盒全网分销模式,就是对微信三级分销的一个创新性发展。的好处有:

1.建立企业自己的电商平台中心,统一管理所有层级的分销商,解决微商“乱价狂、压货多、挣快钱、团队乱、不持久”五大问题。

2.分销网络覆盖更广、更全面。PC+移动+微信+APP的商城分销平台可以同时覆盖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微信社交网络,以商城直销+代理分销模式双管齐下,不受微信规则控制。

3.一键申请,商家审核,保证分销传播速度的同时也能管好分销商。返利比例由商家自行把控,不用担心触犯返利红线。

4.以微信支付为基础,有效地规避法律风险,提高支付安全性。

5.操作门槛低,技术零成本。会打字就会建站,全程操作可视化,还有海量模板可以挑选,连设计费都省了。

传统分销模式的诟病已经阻碍了整个微商行业的发展,传统零售企业若想拨开迷雾,赢得未来,就要选择一个克服自身短板又适合市场的商业模式,选择一套靠谱的电商系统实现互联网业态的转型升级。详情点击:

林先生向记者介绍“五星会员制”

如何拯救你,我的传销朋友?

传销新变化更迷惑人 俩多年好友为此生隙 拯救提醒免再上当

坐在记者面前,林先生一副焦虑却又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此前,林先生为救出深陷传销组织的朋友,多方奔走,却毫无结果,他又疲累又无奈。

回想起自己和朋友的遭遇,林先生至今心有余悸。

事情是一个半月前,那个从扬州打来的***开始的。

今年5月初,已经退休在家的林先生接到了一个来自扬州的***,***那头是自己多年的同窗好友王某。王某称自己在扬州有个投资项目,需要林先生帮自己做考察。

林先生说,他和王某是高中同学。自己的职业是一名军医,退休后一直在做投资方面的事务,好友王某退休前是国家公职人员,二人关系一直很好。

谈起这位好友,林先生说,人不错,就是自尊心强,爱要面子。

在接到王某从扬州打来的***后不久,5月19日晚,林先生抱着一大堆资料坐上了北京至扬州的直达列车,准备为自己的朋友出谋划策。

第二天一早,在火车站迎接林先生的,除了好友王某外还有另一名男子。朋友只简单介绍说,那人是与他一起的。其实,此人是搞传销的,是王某的上线。不过,这是林先生后来发觉的。

早饭之后,林先生接受了朋友和那名男子安排的扬州一日游。

5月的扬州风景如画。此时的林先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好友已深陷传销泥沼,正联合他人发展自己成为下线。

林先生很庆幸自己2008年去过广西北海市,见识过当年这个城市陷入传销时的疯狂。

当天晚上,丰盛的晚餐在一个安静的餐馆中进行。饭后,林先生回到了朋友租的住处:一套住满了人的三室一厅的房子。在朋友的房间,朋友的上线面对林先生,开始了一场长达两个多的漫长谈话。

“虚拟经济、互助沙龙、互助游戏、梯形结构、退出机制……”林先生说,“他们把这些概念与高额回报、国家政策相结合,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但是,当对方提到“只要缴纳69000元即可升级到三星会员,达到五星就可以净赚800万”时,林先生突然警觉起来,凭借经验,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个传销组织。

不过,林先生也不敢确定,因为这名男子说,做不做全由自己,随时都可以退出。

“有这么自由的传销组织吗?”林先生有些疑惑。

谈话结束之后,林先生利用和朋友独处的机会,隐晦地向王某说了自己的疑问。没想到王某既兴奋又坚定地回应道:“这真是一件好事,是一个只赚不赔的难得机遇!”

后来,林先生才知道,王某已来扬州1个多月了,并发展了一名下线,是王某之前的同事。而自己,看起来像是另一个下线。

如何说服朋友,将他带回北京呢?林先生还没想好这一问题,第二天密集的“走访”便开始了。

第二天一大早,林先生在朋友的陪同下开始“走访”六位“成功人士”,据朋友介绍,这些人都来自北京,是慕名而来发财的。这些人口若悬河,自信满满,但是已有了防范的林先生不为所动,并有了不满情绪,为了不驳朋友的面子,一直忍而不发。

第三天,林先生准备向朋友摊牌。也许是看出了林先生的不满和质疑态度,传销组织使出了“杀手锏”。正是因为这一天的遭遇,林先生差点就留在了扬州。

林先生回忆说,第三天他见了三位“高人”——从“中投”退休的李姐、自称某军区副司令儿子的关先生、从赌徒变成千万富翁的六哥。这三人看起来比之前的六人更权威,也更有说服力。他们不容置疑的语气和眼神让林先生疑虑渐消,他们的传奇经历和成功经验更是让已年近六十的林先生也热血起来,跃跃欲试。

按林先生的说法,自己当时的感觉就像“飘起来了一样”,带朋友走的想法也抛到一边了。只是,部队生活的经历让林先生养成了谨言少语的个性,他并未立即吐露自己的心声。

第三天晚上,氛围亲切融洽的晚餐在推杯换盏间结束。回到住处,朋友和其他人到了另一屋聊天,酒足饭饱的林先生一人待在客厅。

“为什么他还没有下单?”

听到从朋友房间传出来的这句话,林先生不禁一激灵,突然惊醒。“下单”,指的就是发展下线,是传销组织中的行话。林先生不由得回想了自己这几天的遭遇:融洽自由的氛围、没有实物商品,只有虚拟的概念、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还有一本万利的美好承诺……

恰恰此时,林先生接到了自己在北京的另外一位好友的***,让他回北京帮自己处理一些事务。于是,林先生决定借此脱身,明天就带着朋友回北京。

5月23日晚,来到扬州的第四天,林先生和朋友踏上归程。临走前,王某的上线半开玩笑似地问道:“您还回来吗?”得到林先生肯定的答复之后,这名男子还是不放心,嘱咐王某完事后要和林先生一起回扬州。

坐上火车,离开了那个环境,林先生更清醒了。看着旁边还准备把自己“下单”的朋友,林先生心里着实不是滋味。

如果说四天的扬州之行让林先生见识到了传销组织的隐蔽性和蛊惑性,那么回到北京的经历则又让他体会到了传销组织对人的毒害性。

“为了这事,我瘦了9公斤。”林先生边说边拉了拉自己松垮的腰带,一脸疲倦。

林先生回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报警。接警人员告诉他要找刑侦队,但是,刑侦人员告诉林先生需要证据。“聊天时,他们连手机都不让我掏,更不用说拿到他们的内部资料了。”林先生也很无奈。“之后我又咨询了多位律师,他们说那边没有像一般搞传销的那样扣着人不让走,***很难出警。”

律师还指出,这种专门拉拢外地人在当地参与传销组织的情况,更为调查取证增加了难度,一旦事发,也只能在当地起诉。这也是这些人的狡猾之处。

报警难并不是林先生最无奈的地方,朋友对自己的不信任、怪罪更是让林先生难受。

因为林先生找理由拒绝了王某的相邀再赴扬州,结果,爱面子的朋友大为光火,认为林先生骗了自己。此后,对林先生的***不接,短信不回,两人几十年的友谊降至冰点。

“他自尊心极强,我连他的家人都没敢告诉。如果我强迫他接受这是在搞传销的话,他会承受不住这一打击。”林先生担心朋友的心理状态,“我打算组织一次同学聚会,那样就能见到他了。”

正当林先生想尽办法拯救好友时,一个坏消息从其他朋友那传来:王某独自一人返回了扬州。

是对传销组织为其描绘的美好未来心怀眷恋,还是不想面对自己卷入传销组织的事实,林先生已无法从这位失去联系的朋友身上得到***。林先生唯一明确的是,自己的好友已被传销组织洗脑,如果不回头的话,他失去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来自朋友的友情,甚至是家人的亲情。

林先生懊恼地告诉记者,没有把好友拯救回来,心存愧疚。

可事情在最后又一次出现了转机。在记者截稿时,林先生打来了***:“我的好友回北京了,他生病了。”

究竟为何生病,原因不明。对这一结局,林先生说不清是喜是悲。

生理上的疾病能够治愈,但是传销组织给人的心理和人际关系以及给社会带来的伤害如何医治呢?

而且,林先生还担心,那些和自己以及朋友一样的退休在家的中老年人,这一人群有时间、有一定的积蓄,“再创辉煌、弥补遗憾”的心理很容易被传销组织利用。一旦陷入其中,想要抽身,绝非易事。

带着林先生的担忧,记者采访了反传销协会的志愿者。有过传销经历,担任反传销志愿者近两年的范先生告诉记者,林先生和他朋友遇到的是新近出现的一种新传销形式,是“南派传销”中的“北京体系”。

范先生十分清楚这一传销形式的“洗脑术”。他介绍说,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成功人士”轮番的一对一谈话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这种“别人都那么成功,而我为什么没有”的心理会让人产生强烈的加入周围这一群体的念头,再加上高额回报的承诺、温馨自由的氛围,很多人的心理防线在短期内就会被攻破。

远离传销组织最根本的一点是“戒除贪念”。范先生说,高额回报的背后往往是骇人的陷阱,面对诱惑要清醒,不可财迷心窍,做决定之前要多咨询一下家人、朋友或者专业人士的意见。

如何安抚从传销组织走出的人呢?范先生特别强调朋友家人的包容与关心。有过传销经历的人也是受害者,他们内心是不愿意面对自己这段不光彩的经历的,要安抚他们,注意不要刺激他们。(文中涉及人均为化名)(实习记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