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下行都不懂,还谈什么农村电商,农村电商上行下行

近年来,随着农村电商市场的快速发展,电商巨头们纷纷把目光瞄准农村市场,启动渠道下沉。在这些电商巨头“下乡”在开拓市场的同时,更是面临着诸多挑战。农村网购市场巨大,电商渠道下沉,物流、零售供应链是关键所在,在发展过程中,其能否支撑如此庞大的区域覆盖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纵观整个农村电商行业,一场全新零售的嬗变正在农村市场开启。中国邮政“919电商节”的报道在互联网、媒体、社区不胫而走,“919电商节”的促销活动在全国遍地开花,火火红红。来自于国字号的中国邮政正凭借自身在供应链、渠道、仓储等优势,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一个农村的新零售平台。

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农产品走向全国

近日,湖南永兴县冰淇淋红薯就借助了“邮政919电商节”走向全国。

记者从近期报道知悉,在第二届“919扶贫助农电商节”期间,为了确保贫困村的冰淇淋红薯能第一时间寄出,湖南邮政利用渠道优势,在龙形市、柏林、马田四个乡镇的设置了冰淇淋红薯收寄点,调动,开通优先配送的绿色通道,通过同城极速配、整车直发等方式,减少中转环节,确保客户在最短时间内品尝到农特产品。而在短短的十天内,中国邮政就为该县成功销售冰淇淋红薯10万斤,销售额35万元。

冰淇淋红薯的种植地——永兴县三河洲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中国邮政如何做到像“触角”和“毛细血管”般将其网络渗入省级贫困村?

电商巨头“渠道下沉” “痛点”仍需解决

事实上,农村市场的特殊性的地理环境意味着电商企业进农村绝非那么容易。今年4月份,阿里45亿汇通达,双方在供应链、渠道、仓储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发力农村流通领域。而另一电商巨头京东也加速了农村市场的渠道下沉,就在阿里宣布投资的同时,京东宣布未来5年要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巨头们发展农村电商存在诸多挑战,包括生产销售脱节、流通环节过长和农村市场消费多元化。其中,最后一公里的矛盾尤为突出。这也是农村电商需要攻克的主要环节。

难以攻克,却不代表着无法破解。湖南永兴县冰淇淋红薯的畅销不仅是一个个案。记者了解到,中国邮政致力打造“省-市-县”三级构架模式,渠道继而下沉至县-乡-村,“919电商节”横跨全国各省各地,远达黑龙江、吉林、陕西、山东、福建等各省中的乡镇。 这些乡镇借助于邮政线上线下的渠道,依托全国邮政系统近6万个自有实体渠道、100万名邮政职工和邮政近年极积发展的农村新零售平台邮乐网,包括“邮掌柜”系统及升级转型的邮乐小店等,对接50万家邮乐购实体店,实现特色农产品上网零售及批发;通过构建线上与线下渠道,帮助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和附加值不高等问题,更依托邮政网点、便民站、分销产品销售系统、邮乐电子商务展示台等,指导众多农民足不出户享受网上购物,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农村买难、卖难现象。

林江教授表示发展农村电商是中国邮政立足实际,促创新、求发展,实现转型升级一个重要举措。在他看来,与其他电商巨头相比,发展农村电商,中国邮政无疑在供应链、渠道、仓储等方面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中国邮政在农村布局已久,拥有庞大的物流网点,其业务更是通达城乡各个角落。而且很多农村邮政网点工作人员本身就是当地人,与当地农民有着天然感情联系,越是下一级的乡镇,农民越是对于邮政有着强烈的认同感,这是快递小哥无法取代的。” 林教授进一步指出对于企业而言,农村市场短期内要有很大回报有一定的难度,目前众多电商巨头“下乡”更多是一种战略布局,而中国邮政深耕农村多年,无论在资金、渠道、物流都有优势,随着中国农村电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中国邮政农村电商前景值得期待。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广东营销学会副会长、广东营销学会乡村振兴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明教授也认为,中国邮政的渠道是所有的配送中最广泛的,特别是在村与村之间的配送及地推人员。近年邮政全力发展农村电商,有着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订单流四流合一的优势。陈教授指出,作为国企,中国邮政有着天然的品牌优势和公信力。他认为发展农村电商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有着规模化的能力,而这方面恰恰是中国邮政的优势。另外,陈明教授指出,谁能破解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以及解决农村零售大数据问题,谁将赢得市场。

大数据打造农村新零售供应链

实际上,如今的中国邮政早已不再仅仅局限邮递业务,在履行邮政的国家使命和职能的同时,颠覆了人们的传统印象。中国邮政不断创新改革,打造农村电商信息化平台,将互联网新技术应用到邮政新领域。在农村,中国邮政形成了以“邮乐购”为核心的农村电商服务生态圈。通过物流网、投递网有机衔接,提升了服务能力,将综合服务平台塑造成为服务民生的主渠道、电商产业的新入口和公共投递的服务端,助力“下乡工程”。 另外,中国邮政通过邮乐平台也解决了农村零售供应链中,如无法取得销售数据、无法接触到终端买家等诸多问题。

中国邮政通过邮乐的大数据新零售平台销售商品,点对点的对接商品供应商及小商超,除了可协助品牌商及批发商进行物流配送外,更可通过邮乐的大数据分析,了解商品在各地区的销售情形,并且知道终端买家集中的区域,进而制定更精准的营销方式,提升商品销售效率;为农民、品牌、供应商创造新的流量入口,快速链接消费者。

随着未来电商巨头对于农村市场的布局不断增多,农村市场将有更多消费潜力逐步释放,中国邮政凭借自身优势正是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并为其提速,在这电商巨头们的必争之地中渐露锋芒。

发展农村电商,帮助农民在网上买东西的多,但卖农产品的却很少。这里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今天要说的是信用与质量。买回来的农产品是不是吃得放心,食品质量有没有保证,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要想取得消费者信任,仅仅靠电商的几句口头承诺,是不够的。

动动手指,新鲜的农副产品就能及时送到家,网购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农村特色产品受到消费者热捧。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要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院长杜惠平准备提交一份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提案,他建议要培育农村电商龙头企业,畅通物流“绿色通道”。(3月6日华龙网)

“互联网+”时代,一切变得皆有可能。在之前需要畅通交通、市场等多个环节才能完成的农产品交易,如今只需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农民在家点点鼠标,就能卖到世界各地,足见电商之魅力。特别是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一批批市场主体纷纷进军农村电子商务领域,电商发展已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并给发展中的农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

应该说,全国政协委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院长杜惠平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的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提案并非空穴来风,其应该是受到了重庆市近年来电商蓬勃发展的启示。实际上,在重庆各区县,许多农民已插上了“电商”翅膀。目前,重庆市8个“电商”示范县已建成921个乡(镇)村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新增网店2000多家,开展电商人才培训超过2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重庆市网上销售农特产品多达1.4万种,交易额23.5亿元,同比增长115.6%,一大批农民已经站到“互联网+”的风口上,畅享着“互联网东风”带给他们的新生活方式。

重庆农村电商发展为何这么火?笔者以为,一则,缘于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近年来,重庆市积极推进“互联网农村”电商发展新模式,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发展农村电商的好处,营造电商发展的浓厚氛围。市政府在2011年就印发了《重庆市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有关优惠政策》,对电商发展给予工商、税收、财政、人才、金融、服务等各方面的扶持。正是因为政府的高度重视,重庆电商异军突起才具备了现实土壤。

二则,缘于和电商巨头的强强联合。目前重庆相关单位已先后与阿里巴巴、苏宁、京东等电商巨头签订农村电商战略合作协议,并且淘宝、京东等已在重庆设立农村网点,不少农民或是在各大平台开店,或是通过培训,成为淘宝、京东等电商的农村网点负责人。而在今后的发展规则中,该市仍将继续加大力度扶持农村电商发展,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等,可以预期的是,未来重庆电商发展将更具空间。

三则,缘于电商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如今随着信息、交通、物流等条件逐渐成熟,日益主流化的电子商务正在融入扶贫开发体系,而重庆的电商扶贫效果更是显著。如从2014年开始,重庆市扶贫办就与“村游网”合作组建重庆村游网平台,帮助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接待户订房订餐获得成功。2015年,又支持独立开发“网上村庄”电商扶贫平台,在订房订餐的基础上增加了农副土特产销售、农村资源销售、劳动力销售、农村金融等。该市还大胆创新,推行了“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模式,解决了贫困地区生鲜农产品卖的难题。一系列的电商扶贫举措不仅扶到了贫困户的心坎上,也带动了农村电商的繁荣发展。

当然,正像杜惠平在提案中所说的那样,重庆电商发展也面临着完善电子商务标准、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畅通物流“绿色通道”等各方面问题,这应是重庆农村电商下一步发展的目标的方向。祝愿重庆电商在中央政策的引导下,未来能发展的更快更好,能带动更多农民乘风破浪,搭上网络增收致富的快车。(张培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