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只有社保,生病了能报多少钱?
社保,传说中“五险一金”中的“五险”,上班族们每个月都要按时交纳,但身强体健的年轻人很少感受到它的存在。你知道,生病了,医保能报多少钱吗?
一、医保报销,先看“两定点三目录”
要清楚的是,医保不是什么都能报。医保的使用,有着严格的执行标准。
首先,生病了要去医疗定点机构进行治疗。
“两定点” 包括定点药店和定点医院,去私立诊所和海外就医这种是不行的,这类花费,就只能纯自费了。
其次,去了定点机构,也不是所有的花费都能报销,还要符合“三目录”。
“三目录” 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药、西药各种药)、诊疗项目目录(检查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设施目录(床位费之类)。报销时根据目录规定的范围判断哪些医保能报销,哪些不给报销。
基本医疗药品目录主要按照(西药、中成药)、(甲类、乙类)两种方式分类,我们简单介绍下甲类乙类的概念:
1、甲类药品是临床治疗必须的,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各地市不允许调整;
2、乙类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的,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比甲类要高;乙类药品是由国家制定,各地市可以适当调整;
二、举个例子看看你的医保能报多少钱?
医保究竟能报多少钱?以深圳医保为例:深圳医保分为一、二、三档,一般的在岗职工都是一档参保人,一档医保的待遇最好,下面黑马君按照一档来举例分析。
首先,我们的治疗费用要分为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
门诊费用可以使用医保个人账户里的钱来支付,个人账户不足则由个人支付。在同一医疗保险年度内个人自付的门诊基本医疗费用和地方补充医疗费用超过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的(黑马君算了下这个门槛是5008.8元),超过5008.8元的部分可报销70%,年满70周岁可报销80%。
所以这么看,对于门诊费用来说,一般情况下,只要个人账户里的钱没用完是不会涉及报销的,花的还是自己的钱。
三种可报销的门诊费用:
1、一档参保人在本市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和治疗的费用可报销80%;
2、普通门诊输血费,一档参保人可报销90%;
3、一档参保人在本市定点社康中心的医疗费用,可报销30%,特殊项目除外
真正涉及报销的其实是指住院费用,住院费用有个起付线,超过起付线的部分才给报销,市内一级以下医院起付线为100元,二级医院为200元,三级医院为300元。那么,超过起付线的部分怎么报销呢?基本医疗保险一档参保人按8%缴交保费的可以报销90%(大多数在岗职工都是这个报销比例)
住院费用报销除了有起付线,还有个封顶线,也可以称之为报销额度,这个额度是跟大家连续参保时长相关的,连续时间越长额度越高,最高一档要求连续参保满72月以上。
黑马君算了下2018年最高额度大约是160万元,也就是说如果你连续参保满72月以上,那么一年内可按照90%报销的额度为160万元,报销累计超过160万后就只能按照50%进行报销了。
看起来好像挺多,但是在实际治疗费用里会有很多药品和治疗项需要自付和自费,真正可以按照90%进行报销的只是你全部费用的一部分,就拿药品来说吧,医保报销范围内的甲类药仅594种,乙类药1941种,能报销的药品仅占16.6万种国产药品的1.52%!
黑马君还是举个栗子吧,生动些,假设张三生病花费35000元,其中门诊费用5000元,住院费用30000元。那么张三的报销之路是这样滴:
1、剔除走个人账户的门诊费用5000元
2、剔除起付线300元
我们假设张三在一家三甲医院住院治疗,且连续参保满72月以上,报销额度足够,剔除300元,可报销费用变为29700元。
还以上文提到的药品目录为例,如果张三使用了8000元的目录外的药品,需要完全自费,可报销费用变为21700元。挂号费、特诊诊金费、门诊及住院病历工本费等不在目录规定范围内的诊疗项目也是需要自费的,假设这些自费杂项一共800元,可报销费用变为20900元。
对于治疗过程中特殊医用材料的费用,还有特殊规定,如果张三使用了5000元的进口材料,报销比例为60%,那么这部分张三需要自付2000元,报销3000元,其余费用还有15900元。
假设没有其他特殊项目了,那么剩余的15900元可以报销多少呢?假设张三是一档参保人按8%缴交保费,那么报销比例是90%,剩余的15900元的10%还是需要自付的。
总结一下,张三的医疗费用共35000元,可报销17310元,需要自己支付的为17390元。
这么看,好像医保能报销的能力还是有限的,如果是骨髓移植、脑中风、恶性肿瘤这类重大疾病,需要个人支付的费用会更高。
三、医保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医保是万万不能的
按照上面的推演,医保并不能帮我们覆盖所有的医疗的支出,但是如果没有医保,我们的医疗负担显然是更重的。这就像曾经的中国男篮,有了姚明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姚明是万万不能的。其实,医保算是一种国家性质的普惠性、互助性的福利。它在某些方面有着普通商业保险无法比拟的优势。
即便你目前生病了,再交医保,医保也可以报销。而自负盈亏的商业保险公司是不敢轻易接受带病体投保的,一不留神就亏个底儿掉。
医保是保证续保的,无论你是否生病,生了什么病,第二年都是可以保证续保的。
医疗保险缴费满足一定的累计年限要求要求后,在退休之后可以终身继续享受医疗报销。(各地要求不同)
四、治病,听医保的还是听自己的?
面包和燕窝,同属食物,但口感和营养价值都不同。
在温饱线挣扎的人没时间去思考燕窝的价值,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还在温饱线,同一个人也不会永远在温饱线挣扎。追求更好是我们的天性,对医疗需求的无止境追求也是必然。
医疗水平的提升,一边是更高的治愈率和更有尊严的医疗服务,另一边是更多社保范围内无法报销的新项目。这就是医保的局限性,作为大锅饭,它保证我们享有基础的医疗保障,但满足不了更多治疗方案和药品的需求。我国所有的公立医院是自负盈亏的,有限的医疗资源和报销额度,被逐渐老龄化的人群不断挑战着,有病了,能治,但怎么治,很大程度上要听医保的。
所以你看,医保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它很难兼顾所有人,做到对所有人都友好。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人,人均医疗保险限额,在他们身上是不够用的。无奈的是我们都会变成老年人,都可能会面临医保限额不能满足自己需求的尴尬。到了那个时候,你想听医保的,还想听自己的?
听过这么一句话:每个时代最好的医疗水平,永远不是大众能消费的起的。
但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的医疗服务的权利的愿望,所以,要么自己存很多很多的钱,要么付出一定的成本,让保险公司在关键时刻帮我们出很多很多的钱。
五、商业保险,明码标价的高阶保障
很多人对商业保险有偏见,这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原因造成的,暂时无解。但如果因为以讹传讹的偏见就拒绝了解商业保险产品,这就是个人的损失了。
首先,商保没有社保性价比高。保险公司是自负盈亏的商业体,并不是慈善机构。所以如果非要较真商保和社保的性价比,这个问题也没有意义。
第二,商保是社保的补充,是对自己医疗需求和生命价值的高阶保障。
重大疾病保险:发生指定重疾,直接赔付约定的保额,一次性给付,非报销型。核心作用是补充医保外治疗费用,康复费用和误工费用。意外险:因意外造成不同程度伤残或身故,直接赔付约定保额,核心作用是防范意外带来的中短期医疗和长期收入损失风险。寿险:身故直接赔付约定保额,主要防范经济支柱过早死亡带来的家庭经济压力。医疗险:按实际消费,报销约定的门诊及住院医疗费用。补充医保范围外的用药和治疗费用。
第三,商保是有价格门槛的。
商业保险提供的高阶保障,其实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如果是免费或以及低的价格推出,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的买一份。但,保险公司毕竟是需要自负盈亏,更全面的保障必然需要更高的成本。所以,商业保险,最终买单的,是愿意为自己更高医疗需求和生命价值买单的人群。近几年的保险行业销售数据也在逐渐印证这个观点。《90后保险大数据》报告显示:90后平均持有4张保单,已成为保险消费主力军,并且自主筛选能力强,购买决策比80后平均快3.6天。长江后浪推前浪,在保险配置上,也是如此。
第四、商保是有投保门槛的。
商保并不是对所有人开放的,对身体健康、年龄、职业甚至收入水平都有要求。一个已经得了重病的人是没有资格购买重疾险和医疗险的,一个高危职业人群是不能购买普通意外险的,65岁以上的人群很难买到重疾险了。
所以,商保给我们传递的是:未雨绸缪,利用小杠杆有效转移大风险。敬畏生命,不心存侥幸,有能力把控人生。这一课,也是成年人的必修课。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已经认识到科学配置保险的重要性,黑马君最近推出了一款工具,可以测算家庭成员保险配置是否合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黑马君的公众号:黑马智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