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大家帮解答,有没有接触过电梯行业的?广东菱王电梯质量如何这个企业咋样?


财经网 陈宪一个有意思的现象:IPO 常态化后,随着市场的垂直细分,体量小、业务单一的企业成了排队常客。卖坚果的,搞代运营的,加工制造的 ...... 各中翘楚正以不起眼的姿态,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直至走向资本市场。以至于,观察君常常啼笑皆非的看到企业在招股书中霸气声称,由于已上市公司中没有同类产品,无可选取的对比公司。今天的主角菱王电梯,虽然可以对标,但诸多异常数据还是把小企业不堪的经营现状表露无疑。实际控制人曾行贿官员、上市前大笔分红、信息披露不完整,公司内部控制让人捏把汗。宏观经济下行和政策调控压力下,房地产的日子不好过,身处下游的菱王电梯又岂会好过?小企业的隐言 困于华南菱王电梯成立于 2002 年,是一家电梯制造公司。14 年的奋斗突围,让一个只有十几名员工的电梯小厂,发展为佛山 70 家中小电梯企业的代表,号称华南地区国产电梯 ' 龙头老大 '。期间,不是没有国际品牌抛来收购或合资的 ' 橄榄枝 ',但都被这家公司拒绝了。菱王电梯的目标很明确——华南地区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国产电梯品牌。这股自信来自它的偶像,康力电梯。其在 2010 年登陆了深交所,是国产电梯品牌上市第一家。而菱王电梯的体量毕竟只有六个亿营收,公司这次的目标是创业板。总的来说,小企业能混成这样,观察君是服气的。勇气可嘉,底气不足。菱王电梯的经营现状是,夹在房地产与钢材这条长长的产业链里,小企业没有话语权。公开资料显示,电梯行业和房屋新开工面积成高度正相关关系,电梯需求量 60% 左右由房地产市场决定,另外 40% 是由非地产行业决定,包括轨道交通、电梯配比提升、更新改造、出口等因素都会对电梯需求产生影响。一方面,2017 年以来,我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持续下滑,公司可能面临市场需求不振导致业绩下滑的风险。另一方面,供给侧改革以来,钢材价格回升,可以预见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升。双向挤压之下,价格传导机制并不起作用。2014-2016 年,菱王电梯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为 11.7%、37.59%、15.34%,同期营业收入增速为 7.49%、6.93%、-0.47%。净利润与营收趋势基本一致,但净利润的增速远大于营收。这全靠钢材价格的下降,导致利润空间增大。而营业收入负增长却正好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减缓,菱王电梯已经陷入业绩瓶颈。按说,菱王电梯目前的规模大约只有康力电梯的五分之一,离企业成熟期还差的远。扩张的市场空间也还是有的,止步于此的话似乎另有隐情?回顾菱王电梯的发家史:生于斯,长于斯。实际控制人梁永标、梁永源兄弟俩的事业伴随着着佛山制造业的崛起而腾飞。公司营业收入超过五成来自于来自华南地区,其他地区大部分占比低于 10%。可以说,公司迄今为止没有真正走出过华南地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的直梯业务毛利率为 25.41%、30.33%、33.10%,行业均值为 33.17%、35.17%、36.48%,与康力电梯更是有约 10% 的差距。这一指标表明,公司核心竞争力与上市企业相比还是较弱。在公司前五大直销客户中,观察君也没有发现类似于万科的头部房地产商的身影。但同时,另一异常指标又似乎不是这么回事。报告期内,菱王电梯经营性净现金流与净利润的比率均超过了 100%,远远甩开了同行业平均水平。预付账款也在逐年增加, 2016 年末达到 3 亿元以上。说明公司盈利有良好的现金流支持,具备较强的现金获取能力。更间接的表明,在菱王电梯的一桩桩买卖中,公司似乎占据了主动强势地位。这可能吗?从毛利率水平看,菱王电梯明明处于弱势地位 , 公司盈利质量的底气从而何来?针对上述疑问,观察君向菱王电梯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日期,公司方面并没有回复。如果排除公司调节收入的可能,再联系此前媒体 ' 华南老大 ' 的评价,是不是可以这么解释:菱王电梯在华南地区很有话语权,但出了华南地区,这个话语权就要打个问号?最新数据显示,菱王电梯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下降明显,公司经营承压。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逐年增加,分别为 6,537.50 万元、7,367.43 万 元和 9,445.07 万元。发审委的反馈意见中,要求菱王电梯说明是否利用放宽回款周期和回款要求维持业务。看来,菱王电梯的扩张之路走得并不顺畅。反映这一现实的另一个科目是存货。2014-2016 年,公司期末各存在着大量的存货,其中大部分为发出商品。存货的账面价值分别达 1.4 亿元、1.7 亿元、1.8 亿元。2017 年上半年创新高 2 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 38.37%、38.83%、36.10% 和 37.48%。菱王电梯解释称,' 电梯生产、发货、安装及验收周期较长,尤其是验收环节,需要等候当地质监部门排期,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存货较高是行业特征。'好奇心颇重的观察君顺手对比了一下,同期,康力电梯、广日股份、远大智能,存货占流动资产比重均在 20%~30% 之间,菱王电梯存货高企已经远超行业特征的范围。诚然,电梯安装确认收入需要一年多的时间,但是三四年的时间都能如此,这订单量可不得每年蹭蹭的涨?事实却是,营业增速在不断下降,存货在不断上升。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下,公司每年的产量神奇的大于销量。最终结果,存货周转率逐年下降,低于行业均值。经营承压,菱王王电梯将如何突破业绩?很有好奇心的观察君又顺手一查,资料显示,迄今为止 2017 年公司共参与 11 起招投标,中标 3 起,中标率仅 27.3%。这一中标率处于行业何种水平?公司往年的中标率又如何?公司主要通过何种方式向外扩张?一系列的疑问,依然没有得到菱王电梯的回复。小企业的隐疾 运营不规范说到底,菱王电梯能从佛山 70 多家中小电梯企业中脱颖而出,主要优势在哪里?外行的观察君自然不懂。不过,观察君在公司招股书中发现了一件值得玩味的事情。在 2010 年至 2011 年期间,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邹雍然,也就是大股东梁永标的配偶,使用不正当手段行贿行贿官员,取得政府补助资金 150 万元。资料显示,原佛山市狮山镇罗村社会管理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李某某,发动菱王电梯通过南海区经促局向政府申报了两个政府补贴项目。随后,当地另一名官员刘某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帮助菱王公司申报成功。为感谢李某某、刘某某的帮助,菱王电梯董事邹雍然先后两次送给李某某、刘某某好处费 10 万元和 17 万元,共计 27 万元。事后,涉事官员李某某因受贿获刑五年,而邹雍然却并未被起诉,甚至于行政处罚都没有。感叹之余,观察君向菱王电梯方面发去问询,依旧没有答复。另一方面,虽然这件诉讼并未发生在信息披露报告期,但邹雍然作为公司董事及副总经理,在 2016 年末才辞去经营管理的相关职务。在此之前,公司的内部规范管理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不仅如此,从上市规范角度来看,菱王电梯自带的 ' 原罪 ' 倒是可以好好说道说道。菱王电梯实际控制人为梁永标及其配偶邹雍然、其弟梁永源,三人直接及间接控制公司 95% 的股份。这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那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家族式特有举动。例如,上市前,公司先后进行了三次股利分配,现金股利共计 5517 万元。这赤裸裸的大股东 ' 自肥 ' 行为观察君尚且能理解,毕竟是自己辛苦打拼下来的江山。但接下来,这不走心的招股书,观察君就不能忍了。招股书中,公司并未披露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员工人数、未缴纳的员工人数及原因,企业与个人的缴费比例等具体情况。这属于应披露事项,而公司却未披露,信息披露不完整。再来看募集资金项目,公司此次共募资 3.5 亿元,大头为 1.5 亿元的高端电扶梯产业升级项目,将新增产销 6800 台中高端电扶梯。但实际上,2016 年末,公司银行理财产品达 1.9 亿元,各期末的理财产品也超过了 1.2 亿元。过去三年,公司完全具备实力扩产能的实力,何必等到上市募资?该项目的合理性有待考究。更何况,报告期内,菱王电梯的产销率不存在超过 100% 的情况,新增产能如何消化?反馈意见中更是提到一条,要求菱王电梯说明将 IPO 费用计入其他非流动资产的原因。看到这里,哭笑不得的观察君,着实要为菱王电梯此次上市捏把汗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菱王电梯质量如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