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单位工资会计分录

2023-05-21 15:36 来源:网友分享324政府单位的工资会计分录编制包括付薪凭证、工资发放账、工资发放明细表、工资发放总账、个税支付明细账、社保支出明细账等,以确保发放的工资准确无误,并遵循会计准则编制和管理。政府单位工资会计分录主要是为了准确记录政府单位的工资支付情况,用于按照要求及时、准确地完成政府单位的工资支付。政府单位的工资会计分录主要包括:付薪凭证,工资发放账,工资发放明细表,工资发放总账,个税支付明细账,社保支出明细账等。1. 付薪凭证:付薪凭证是政府单位在支付每个员工的工资时,必须准备的一张文件,用于记录具体的付薪内容,包括员工姓名、工号、岗位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等,以及总计工资多少元。2.工资发放账:主记录政府单位发放的每一笔工资,同时附载有相应的付薪凭证,以确认发放的每一笔工资是准确无误的。3.工资发放明细表:明细表按照员工姓名列出每个员工的各项工资支出情况,以及每笔工资最终支付情况,用以统计每个员工的总工资,并与总账相符合。4.工资发放总账:总账概览政府单位发放的所有工资,将每个员工的工资支出总结在一起,并与最后总额核对,以确认政府单位发放的所有工资无误。5.个税支付明细账:个税支付明细账无论是营改增前还是营改增后,都是政府单位必要的账册,主要记录每个员工的个税支付情况,以及支出总金额统计,便于政府单位对个税支付情况进行统计。6.社保支出明细账:社保支出明细账记录政府单位每一笔社保支出的情况,以及每个员工的社保支出及支出总额,便于公司查询支出情况,并对社保支出情况进行统计。以上就是政府单位工资会计分录的主要内容,为了保证政府单位支付工资的准确性,必须将上述凭证及账册按照要求进行填写、整理、存档,以备查阅及审计。拓展知识:政府单位工资会计分录的编制及整理,以及其他各项会计分录,需要遵循会计准则,其中包括职工薪酬管理暂行办法,会计分录实行严格管理,并结合相应的税收、社保等政策,以规范会计分录的编制与实施。上一篇: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合并12月1日起实施下一篇:年度财务报告主要内容有哪些还没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线咨询老师 免费咨询老师
我们都知道,会计就是做账的,而做账的核心就一句话:对每天的收支「加加减减」,写成会计分录,月末分门别类地进行汇总,以此得出这个月总体的开支情况。那「借」和「贷」其实就是上面这句话中的「加加减减」,表示增加或减少,它是一种会计做账的语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是增加还是减少,需要和「会计科目」结合在一起看。先一图概括会计分录的借贷方向:这里面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利润指的是 6 大会计要素,不同的会计科目归于不同的会计要素。我们在写会计分录时,需要将不同的交易对应到不同的会计科目中去,而不同的会计科目,「借贷方向」表示增加还是减少,遵循上图的总结。即:资产类、成本费用类会计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负债类、收入利润类、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如果你觉得难记,还有一个更简单的办法判定借贷方向。利用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费用=收入-利润两个等式左侧,都是借增贷减;右侧则是贷增借减。其实比起死记硬背,理解会计分录编制的底层逻辑,写起分录简直易如反掌,轻轻松松。对于学分录很吃力的朋友,给大家送点福利。点击下面卡片就可以免费领取了。里面对会计分录的底层逻辑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梳理了很多适合新手学习的相关案例,并配有框架图强化记忆,能够让小白快速掌握,而且总结了财务必备的分录大全。下面再分享一下借贷记账法原理和一些案例,以帮助朋友们更好的理解会计分录。借贷记账法原理借贷记账法也叫复试记账法,是指:对企业的每一笔日常的开支,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会计科目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的情况。会计做账的流程主要分为以下步骤:对于企业的每一笔交易活动(日常开支),会计都需要编写会计分录,这样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例如一个月),就会产生大量的会计分录;到了月末结账的时候,会计需要把会计分录的金额按科目进行汇总,并分门别类地对应到会计要素中,从而完成财务报表的数据填列。因此,会计分录与会计要素之间是明细与汇总的关系。通过资产负债表就能轻松看出这种关系:左侧是资产,右侧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满足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且资产下面有很多科目,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就是对应会计科目加总之后的数据。接下来,我们再用几个案例阐述一下如何编写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案例故事背景假设你刚入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毕马威,月薪 1.1 万,由于公司有 CPA 证书津贴,每月给 6 千。为了能拿到证书津贴,你打算尽快考下 CPA,于是花费 3 千去购买优质网课,但由于最近手头比较紧,就向朋友小王借了 1 千作为周转,发完工资就还给他。这里面涉及 4 个数字:1.1 万,6 千,3 千,1 千。假设你就是一家公司,工资是你的主业收入,证书津贴算作其他收入;那么,你会这样去编写分录:第一步:确认这几个数字分别对应什么会计分录。①1.1 万是工资,属于收入,而且是主业,所以判定为会计科目「主营业务收入」②6 千是证书津贴,也属于收入,但不是主业,可以判定为会计科目「其他业务收入」③3 千是网课费用,属于支出,是为了考 CPA 获得其他收入而付出的代价,因此可以判定为会计科目「其他业务成本」④1 千是朋友借给你的钱,所以是你的负债,判定为会计科目「其他应付款」第二步,当交易活动发生时,编写会计分录。①公司给你发工资,你收到 1.1 万元借:银行存款 1.1 万元贷:主营业务收入 1.1 万元这里,「银行存款」对应会计要素的中的资产,借方表示增加,你拿到工资了,口袋里钱多了,所以是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对应会计要素中的收入,贷方表示增加,你这个月工作了,所以增加了收入。②为了购买 CPA 网课,你向朋友小王借钱 1 千,他用支付宝转给你了。借:银行存款 1 千贷:其他应付款 1 千这里,你收到了 1 千块,所以银行存款增加了,银行存款是资产,所以「借」表示增加;而「其他应付款」对应会计要素中的负债,贷方表示增加;你想朋友借了钱,所以你的负债增加了。③你支付了 3 千,购买优质的网课借:其他业务成本 3 千贷:银行存款 3 千这里,「其他业务成本」是对应会计要素中的成本,借方表示增加,你为了高效备考,所以购买了网课,属于为了获得证书津贴而付出的成本。付出了 3 千,所以银行存款在贷方,表示减少。④你考过了 CPA,公司每月给你发证书津贴 6 千借:银行存款 6 千贷:其他业务收入 6 千这里,你除了主业的工资之外,还收获了证书津贴,银行存款多了 6 千,所以借方表示增加;而其他业务收入对应会计要素中的收入,所以在贷方,表示增加。通过这个案例,相信朋友们就清楚会计分录的编写方法以及借贷方向了。优质的学习资源当然,编制会计分录最大的难点不是借贷方向的判定,而是确定每一项交易活动应该用哪个会计科目,而且有一些交易活动比较复杂,例如长期股权投资、金融工具、企业合并等等;还是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才能完全掌握。如果你对会计分录的其他案例感兴趣,点击卡片就可以免费领取会计分录大全,让你全面深入学习,变成分录大神!原文作者:远山有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提员工社保会计分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