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模式为什么能提升人民多措并举做好群众生活保障的幸福感

市保患者足不出户居家即可完成急救费用医保报销,部分病种急救现场即可完成医保报销。10月1日起,沈阳市正式开启院前急救医疗费用报销“无卡”时代。针对长期以来院前急救报销的难点痛点,在市医保局、市财政局、市大数据局、市信息中心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沈阳急救中心在自动开具急救电子票据的基础上,率先实现“急救现场、线上操作、线下窗口”急救费用医保报销新模式,在全国院前急救医疗系统尚属首创。

沈阳市卫健委副主任曾宪东介绍,此举具有创新意义,它将急救现场收费系统与院内窗口医保报销系统“无缝对接”,急救患者通过“盛事通市民码”,在急救现场即可实时报销结算院前急救费用,“一码通办”大大方便了患者。

过去,沈阳市内救护车将患者送达救治医院后,由120急救人员以现金、支付宝、微信等方式收取院前急救费用,自动生成电子票据。患者需要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票据后,再持票据、医保卡等,到沈阳急救中心医保报销窗口预约、排队、报销,手续繁琐,过程复杂,耗费时间,患者家属一旦遗忘某些材料,通常还需要再往返一次才能完成报销结算,费心又费力。

今年以来,沈阳市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沈阳市委、市政府“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部署,扎扎实实为沈城百姓办实事、解难题。沈阳急救中心始终把百姓需求作为急救医疗工作的“第一信号”,创新赋能,不断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能力和水平,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院前急救收费医保报销系统改革,投入近百万元,对接、升级、完善实时医保结算系统,同时建立健全医保、物价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

市医保局副局长张威表示,沈阳市医保局一直在全力推进医疗保障和医药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在我市“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中,坚持为民,便民、利民的工作理念,市医保局医保信息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尤其是与市卫健委、市急救中心密切联动,共同推进院前急救医保移动结算系统建设,解决急救群众事后报销困扰,为这项便民措施创新落地提供政策支撑和技术支持,让医保服务更有力度,更有温度。

一直以来,院前急救收费因使用场景环境特殊,需要在急救车上完成,存在终端设备复杂、移动读卡不方便、传输数据困难等技术难题,一直困扰着急救系统院前收费信息化业务的发展。经反复论证实践,沈阳急救中心与市医保局、市财政局、市大数据局、市信息中心互联互通,在全国率先攻克院前急救移动端医保线上线下全场景一体化“无卡”实时结算和电子票据等技术难关。

沈阳急救中心主任殷志韬介绍,“院前急救收费医保实时结算及线上操作功能”是沈阳急救中心继实现院前急救费用移动支付之后,与市医保局、市财政局、市大数据局、市信息中心“对接升级”的又一新突破。

如今,对于符合急救现场直接报销条件的病种,患者在现场只需让120急救人员扫描“盛事通市民码”,系统便会实时计算出医保统筹报销金额,直接完成院前急救费用报销。对于部分后续才能确定是否符合报销条件的病种,患者可以全程通过网上操作的方式审核通过后直接完成报销,也可在网上审核通过后到急救中心医保报销窗口完成报销,真正实现了“急救现场、线上操作、线下窗口”三位一体的报销模式。避免了患者“多次排队,来回跑”的尴尬和烦恼,让数据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切实地提升了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也有效地减少了人员流动和人群聚集,更好地助力沈城疫情防控工作。

殷志韬表示,当前省医保、铁路医保、新农合医保患者也可采取线上审核方式,材料通过审核后到中心医保报销窗口一次性完成费用报销。未来沈阳急救中心将继续推进急救费用医保报销系统建设,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足不出户”完成急救医保报销结算,提升了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

特殊说明:院前急救报销实时“掌上办”急救病种范围包括:休克、急性脑出血或急性大面积脑梗塞、急性心功能衰竭、哮喘持续状态、昏迷、严重急性中毒、中度以上烧伤等。

  优化“邻治理”,汇集“邻聚力”,强化“邻合力”,拉近“邻距离”。

  大东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高站位抓谋划、高标准抓落实,以“党派我来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不断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基层治理“大东模式”。

  大东区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大力实施党建聚邻、服务暖邻、科技安邻、社会助邻、和谐睦邻、文化亲邻的“六邻”工程,建设社区有颜值、有温暖、有内涵,居民有尊严、有认同、有希望的“六有”的幸福家园,推动“两邻”实践场景向全域拓展。

  “党派我来的”叫响全域

  党建引领带来百姓生活获得感

  闻令而动,迅速集结!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面对新一轮疫情的考验,大东区坚持党建引领工作,发挥小区党支部作用,以“三长五员”实名制工作专班为依托,将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细落实,党员干部亮明身份、迎难而上,确保小区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为居民筑起战“疫”的“红色堡垒”,夯实以小区保社区、以社区保城区、以城区保城市的第一道防线。

  ●集结“红色先锋”,亮出“党派我来的”“身份牌”。在全区683个小区中筑牢以“三长五员”实名制工作专班为固化模式的小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基层党组织发挥密切联系群众“桥头堡”作用,市、区两级应急点长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配合小区点长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区683个小区全面实现一个小区、一个专班、一抓到底。准确掌握小区内居民需求、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情况,及时收集环境卫生、物业服务、文娱生活等方面社情民意,做好居民与社区之间的信息沟通,以“党派我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小区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点燃“红色引擎”,下好同网共治“一盘棋”。大东区不断强化党建引领,进一步建立健全建强社区党组织、网格(小区)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合理划分设置1313个网格,把“支部建在网格”上,确保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每名党员都在网格中。推动组织和管理体系有机融合、上下贯通。在每个小区建立同网共治工作网格,将公安、民政、人社等职能部门实名制编入网格,真正实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在全市率先完成“电子装户图”,实现“人员装户图”准确率和“资源装户图”覆盖率在全市半年工作考核中排名第一。建设集合“党建+政务+养老+医疗+教育+就业+文体”等功能的复合型党群服务阵地,着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聚邻、暖邻、安邻、助邻、睦邻、亲邻”幸福家园。

  ●筑牢“红色阵地”,架起凝聚党群“连心桥”。推进党建工作与物业工作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红色物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有党员的物业企业100%成立党组织,没有党员的物业100%选派党建指导员,全面完成“两个覆盖”的工作目标。将“红色物业”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形成共商共建共治的良好格局,推动物业管理服务更加高质量、贴民心、顺民意。通过独立建、联合建、挂靠建三种形式,规划建立党群服务站171个,首批打造集党建引领、凝聚力量、治理服务于一体的党群服务站42处,架起组织党员、凝聚群众的“连心桥”。千余名党员到社区报到,结对开展“敲门行动”,参与小区治理。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争做贡献促振兴”活动,逐步形成了“爱城如家、护城如家”的浓厚氛围。

  “民生十条”领航共同富裕

  民生保障带来百姓生活幸福感

  大北街道居民老白,是一名生活困难的独居老人,“民生十条”救助措施给他吃下了“定心丸”,在大东区定点养老机构实现了集中供养,解决了后顾之忧,老白逢人便说:“再不用为今后的日子发愁了!”

  ●坚持以民为先,牢记振兴发展之本。大东区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两邻”建设的重点任务,针对特困分散供养人员、低保户、低收入家庭人群等服务对象,制定了“民生十条”,实行“容缺、补短、提标、拓面、共享”五位一体的帮扶举措。紧紧围绕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通过要件容缺办理低保、实施城乡救助一体化、提高临时救助标准、拓展救助对象范围、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持续深化帮扶救助力度,推动民生保障提质拓面,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领域、更多人群,让群众成为“两邻”建设的最大受益者。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1002万元,帮扶救助困难家庭7200余户、8100余人(次)。把“两邻”理念,演绎成具体生动的生活场景,让“两邻”理念在大东沃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优化顶层设计,全方位打造大东“两邻”品牌。构建“130+10+2+N”目标体系,实现130个社区(村)践行“两邻”理念全覆盖;深化“两邻”理念宣讲,在区委党校成立“两邻”学院,并与东北大学、沈阳大学合作,正式开启大东区“两邻”学院培训课程;加强文化浸润熏染,利用“东贸库”历史建筑兴建城市书房“时代文仓”、口袋公园“时代公园”和大东区工业文化展示馆等场所,着力打造城市更新示范样板,让更多的居民感受家门口的文化底蕴。

  ●抓实民生工程,做优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做大舒心就业,大北街道北苑社区在快手平台开展直播带岗活动,2个小时直播观看人数达到5万人次,直播期间投递简历583份,让广大的居民在家门口实现“舒心就业”。做活幸福教育,以“智慧教育”为驱动,打造“安全、乐学、成长”的“幸福教育”品牌。长安街道引进沈阳市普助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儿童“益”站项目,打造社区中孩子幸福成长的乐园,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做优健康沈阳,深入社区建设心理活动室和心理沙龙,为居民提供线上线下心理服务。在前进街道建立社区医院,让辖区农村居民不需远行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做强品质养老,以河畔社区为试点,开展独具特色的“10+N”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名医远程问诊、线上平价购药、网络应急120等服务。

  大东区通过民生十条

  兜底帮扶困难群众8192人次

  对低保户及特困分散供养人员的救助标准,在保持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上再增加88元,分别达到854元、1272元

  在容缺办理低保、临时救助等方面累计投入资金1002万元

  区域社会治理迈向新阶段

  “四零”建设带来百姓生活安全感

  “鸡蛋大米不动心,保健旅游不相信!”近日,大东区前进街道八棵树社区开展养老反诈宣传活动,社区工作人员生动幽默地讲述了自身的经历,叮嘱老人们不要贪小便宜,不让骗子有机可乘。辖区派出所民警也向社区老年人介绍了多种诈骗形式的作案手法和特点,进一步增强了社区老年朋友的安全防范意识,受到现场居民的一致好评。

  大东区以党建为引领,着力化解群众身边因信访、事故、案件等引发的不稳定因素,探索出了具有城区特色、体现时代特征、满足人民需要的“四零”建设路径。

  加强典型引领,让“平安建设”在各小区落实落地。选树前进街道八棵树社区为“四零”工作室市级试点,同时打造2个区级、9个街道级“四零”工作室试点,确保“社区有室、室中有人、人有事干、事能解决”,实现力量向基层下沉、政策向基层倾斜、资源向基层聚集。

  深化专项治理,打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大东区全力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破获查处刑事治安案件630起,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完善“五定、五清、五进”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的同时,大东区在全省率先完成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大“三清”工作机制推进力度,上半年绩效考核在市内五区排名第二。

  推进矛盾化解,畅通群众说事解题渠道。大东区着力建设“评理说事点”,在全区130个社区(村)中按“九个一”标准,全部设立“村(居)民评理说事点”,通过广泛征询居民的所需所盼,共排查矛盾纠纷842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89件,纠纷调解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7%。此外,大东区计划用14年时间拿出2.2亿元专项资金,在2035年底之前彻底解决155户1482个国有大集体退休人员历史欠账和退休问题,今年区财政已累计拨款1012.58万元。

  构建“红色屏障”,守好居民健康“幸福门”。大东区已经全面完成167个散体住宅楼合围工作和107个无物业小区物业引进工作。为了做到“守住门、看好人”,大东区以“人防+技防”的方式,守好百姓“幸福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690个小区严格落实出入小区人员“四件套”及人车同查、人物同查等措施。以文官街道建新小区为试点,免费安装智能门禁,居民通过刷脸即可验证是否为本小区居民,非本小区居民无法进入小区。同时,智能门禁兼顾体温检测功能,真正实现了“技防”守门,使老旧小区的“文明指数”和居民的“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民生无小事,事事总关情。回望大东区近年的发展,留在城市记忆里的,不只是节节攀升的发展数字,更有一个个写满希望梦想、饱含时代温度的人生故事……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成为“东城故事”的永恒主题,成就“止于至善”的大东底蕴。下一步,大东区将进一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把各项工作置于沈阳振兴发展大局中去审视推进,每项工作都要向高水平对标、向最好处努力,真正做到“老百姓的事有人管,管得有条有理管到位;老百姓的苦有人问,问寒问暖问到家”,让“党派我来的”叫响沈城大地,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傅淞岩 通讯员 赵银晶 杨海佳/文 张文魁/摄 冬瑜/制图

  • 该药物通过抑制一种叫做Neurotensin的脑肠肽,可以关闭小肠绒毛上吸收脂质的通道,对其他营养吸收通道则似乎并无影响,目前可以减少70%左右的脂质吸收。...

  • 在此次省运会门球比赛中,深圳队整体发挥出色,共取得一等奖2个(男、女单打)、三等奖1个(团体)及体育道德风尚奖的成绩。...

  • 近年来,学院坚持与华为、亚马逊等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办学,将专业建在产业上,坚持产教融合育人,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和深圳重点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力开发云计算、大数据、设计等专业,为本次双金产生打下了...

  • 此次活动包括儿童安全体验和教职工安全防御实训体验两部分,并将安全理论知识与实操训练相结合,让孩子们在防拐防骗、危险游戏、食品安全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加强对陌生人的防范心理,了解人贩子的骗人套路,意识...

  • 改变刻板印象没有不适合做科研的性别,只有不适合做科研的人那些说北斗不行的人,连完整使用的机会都没给,就已经说了不行。...

  • 除了专题课程,创客营将举办深港科创交流夜,邀请前海知名孵化机构与服务机构参与,为创业者搭建现场与孵化加速、创业资源对接的桥梁,助力创业者们加速成长,同时推动粤港澳台青年协同创新创业,扩展圈子与资源,创...

  • 来自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等部门的业务专家以及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院院长孔祥俊等课题组工作人员参加了研讨...

  • 另外,小提琴家张精冶、大提琴家史鑫,钢琴家薛颖佳、王子翔、熊超、张珏萃,以及俄罗斯钢琴家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奥莉卡·萨玛苏耶娃等都将举办独奏音乐会,深圳大剧院爱乐乐团普及音乐会系列也将奏响两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注消费产业链复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