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会场圆桌午餐会中国没去吗?

  八国峰会,又称八国集团首脑峰会。成员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组成。
  八国集团首脑会议(G8 Summit)是由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演变而来,是各国为研究经济形势、协调政策而召开的首脑会议。该会议作为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首脑会议,旨在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从整体上协调共同的和各自的政策,缓解内部矛盾,以维护成员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防政治中的地位。会议已形成一种制度,将继续存在下去并发挥其重要作用。其成员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组成,又称八国集团。
  20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形势一度恶化,接连发生的“美元危机”、“石油危机”、“布雷顿 森林体系”瓦解和1973—1975年的严重经济危机把西方国家弄得焦头烂额。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7月初,法国首先倡议召开由法国、美国、日本、英国、西德和意大利六国参加的最高级首脑会议,后来,加拿大(1976年)、俄罗斯(1998年)分别加入。八国集团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即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简称“八国峰会”)。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七国为研究经济形势、协调政策而召开的首脑会议。1975年11月由法国倡议,在巴黎召开了西方主要工业国家首脑会议。首次会议有六国首脑参加,1976年起加拿大首脑参加后变为七国经济最高级会议。1977年起,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也应邀参加。首脑会议每年举行一次,轮流在各国召开。
  会议起初以讨论经济问题为主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国际政治问题的讨论逐渐增多。该会议作为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首脑会议,旨在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从整体上协调共同的和各自的政策,缓解内部矛盾,以维护成员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防政治中的地位。会议已形成一种制度,将继续存在下去并发挥其重要作用。
  1975年,当时的法国总统德斯坦邀请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领导人到巴黎郊区的朗布依埃城堡开会。按照法国总统的设想,这是一次小型委员会的非正式会晤,目的是讨论当时正受石油危机影响的世界经济。参加会议的领导人一致决定这一会议将每年举行,并邀请加拿大与会。这样1976年便形成了七国集团。1998年的伯明翰峰会上俄罗斯正式加入,从而形成了如今的八国集团(简称G8)。

八国峰会都是哪几个国家

八国集团的前身是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七国集团,
其成员国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它们不仅都是发达国家,而且都属于西方(地处亚洲的日本力求“脱亚入欧”,实际上也属于西方)。七国集团首脑会议一年一度轮流在各成员国召开,最初主要讨论经济问题,80年代开始也把政治和安全问题列为重要议题。从1991年开始,先是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后是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都应邀同参加峰会的七国首脑在会后举行会晤。1994年开始,七国首脑会议邀请叶利钦参加政治问题讨论,形成“7+1”机制。1997年,七国首脑会议正式邀请叶利钦参加,从而使七国集团变成八国集团。后来,叶利钦把这件事看作是自己对俄罗斯的重大贡献,他自豪地说:“内政上,我带领俄罗斯走上了民主之路;外交上,俄罗斯成为八国集团的一员。”2002年,在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因“9·11”事件而升温的情况下,八国集团决定由俄担任2006年的轮值主席国,主办当年的八国峰会。

俄罗斯作为八国集团的轮值主席国,在圣彼得堡举办八国峰会,同时邀请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五国一起,参加八国集团首脑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的对话会议。这是俄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所以俄特别重视,并作了精心筹备,希望借此提高国际地位,扩大国际影响,改善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并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西方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的简介?

1975年,当时的法国总统德斯坦邀请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领导人到巴黎郊区的朗布依埃城堡开会。按照法国总统的设想,这是一次小型委员会的非正式会晤,目的是讨论当时正受石油危机影响的世界经济。参加会议的领导人一致决定这一会议将每年举行,并邀请加拿大与会。这样1976年便形成了七国集团。1998年的伯明翰峰会上俄罗斯正式加入,从而形成了八国集团。

八国集团的成员国包括德国、加拿大、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俄罗斯。欧盟也派欧盟轮值主席国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参加八国集团的会议。八国集团向其他国家长期开放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不过,自1996年起八国集团的成员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国家集团或机构,尤其是南方国家的对话。一些国家被邀请出席会议,如卡纳纳斯基斯峰会期间一些非洲国家应邀出席有关“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的会议。

有人认为八国集团什么事都能管,也有人认为正由于八国集团管得太宽,因此它实际上毫无作用,因为它并没有任何实际的决策权。不过,八国集团的作用是实实在在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它首先具有强大的协调和促进功能,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另外,八国集团成员国之间的默契是许多国际机构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

八国集团既不是一个机构,也不是一个国际组织。它不具备法人资格,也没有常设秘书处。它不能采取任何强制性的措施。因此,它不会与联合国、世贸组织或其他国际金融机构产生竞争关系。这是一个工业化国家的俱乐部,它通过定期的会晤与磋商,协调各国对国际政治和经济问题的看法和立场。八国集团部长级会议或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峰会后发表的公报正是为了表明这种团结一致的决心,以及八国集团愿意作出的政治或金融承诺。

八国会议是哪八国?中国在其中吗?

八国会议是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的简称。所谓八国集团(group 8),指的是八大工业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加上俄罗斯。中国没在其中。
八国集团首脑会议(G8 Summit)是由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演变而来,是各国为研究经济形势、协调政策而召开的首脑会议。该会议作为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首脑会议,旨在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从整体上协调共同的和各自的政策,缓解内部矛盾,以维护成员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防政治中的地位。会议已形成一种制度,将继续存在下去并发挥其重要作用。
20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形势一度恶化,接连发生的“美元危机”、“石油危机”、“布雷顿 森林体系”瓦解和1973—1975年的严重经济危机把西方国家弄得焦头烂额。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7月初,法国首先倡议召开由法国、美国、日本、英国、西德和意大利六国参加的最高级首脑会议,后来,加拿大(1976年)、俄罗斯(1998年)分别加入。八国集团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即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简称“八国峰会”)。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七国为研究经济形势、协调政策而召开的首脑会议。
1975年11月由法国倡议,在巴黎召开了西方主要工业国家首脑会议。首次会议有六国首脑参加,1976年起加拿大首脑参加后变为七国经济最高级会议。1977年起,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也应邀参加。首脑会议每年举行一次,轮流在各国召开。
会议起初以讨论经济问题为主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国际政治问题的讨论逐渐增多。该会议作为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首脑会议,旨在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从整体上协调共同的和各自的政策,缓解内部矛盾,以维护成员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防政治中的地位。会议已形成一种制度,将继续存在下去并发挥其重要作用。
1975年,当时的法国总统德斯坦邀请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领导人到巴黎郊区的朗布依埃城堡开会。按照法国总统的设想,这是一次小型委员会的非正式会晤,目的是讨论当时正受石油危机影响的世界经济。参加会议的领导人一致决定这一会议将每年举行,并邀请加拿大与会。这样1976年便形成了七国集团。1998年的伯明翰峰会上俄罗斯正式加入,从而形成了如今的八国集团(简称G8)。
2003年6月,八国首脑会议在法国的埃维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希拉克总统的邀请,出席了八国集团在峰会前与11个发展中国家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
2005年7月,八国集团峰会在英国格伦伊格尔斯(也称“鹰谷”)举行 ,会议将着重讨论非洲发展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在这次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应布莱尔首相邀请,出席了八国集团与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5个发展中大国领导人举行的南北领导人对话会。

八国集团首脑会议(G8 Summit)是由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演变而来,是各国为研究经济形势、协调政策而召开的首脑会议。该会议作为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首脑会议,旨在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从整体上协调共同的和各自的政策,缓解内部矛盾,以维护成员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防政治中的地位。会议已形成一种制度,将继续存在下去并发挥其重要作用。其成员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组成,又称八国集团。

八国峰会是哪八个国家????

  千龙专稿:俄罗斯举办八国峰会有三大目标

  千龙专稿 7月15-17日,俄罗斯作为八国集团的轮值主席国,在圣彼得堡举办八国峰会,同时邀请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五国一起,参加八国集团首脑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的对话会议。这是俄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所以俄特别重视,并作了精心筹备,希望借此提高国际地位,扩大国际影响,改善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并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一、提高俄在八国集团中的地位

  八国集团的前身是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七国集团,
  其成员国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它们不仅都是发达国家,而且都属于西方(地处亚洲的日本力求“脱亚入欧”,实际上也属于西方)。七国集团首脑会议一年一度轮流在各成员国召开,最初主要讨论经济问题,80年代开始也把政治和安全问题列为重要议题。从1991年开始,先是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后是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都应邀同参加峰会的七国首脑在会后举行会晤。1994年开始,七国首脑会议邀请叶利钦参加政治问题讨论,形成“7+1”机制。1997年,七国首脑会议正式邀请叶利钦参加,从而使七国集团变成八国集团。后来,叶利钦把这件事看作是自己对俄罗斯的重大贡献,他自豪地说:“内政上,我带领俄罗斯走上了民主之路;外交上,俄罗斯成为八国集团的一员。”2002年,在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因“9·11”事件而升温的情况下,八国集团决定由俄担任2006年的轮值主席国,主办当年的八国峰会。

  但是,俄罗斯这些年在八国集团中的地位很差,备受歧视,实际上是个“二等公民”。由于国力衰落,经济上大大落后于西方七国,所以俄始终没能进入八国集团的经济决策圈,只能列席八国集团财长会议,而八国集团在经济问题上仍保持着7国体制。多年来,俄力求打破这种被八国集团“边缘化”的状况。俄认为,国内经济正在快速增长,而且俄拥有强大的核武器,是仅次于美国的军事强国,还是世界“能源大国”。所以,西方七国要讨论和解决重大国际问题,哪怕是讨论和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问题,没有俄的参与和配合都是不行的。面对这次八国峰会,俄不仅希望借此改变自己“二等公民”的地位,成为八国集团的平等成员,而且希望借此重振大国地位,能与西方大国平起平坐,进入全球主流国家行列。普京总统的高级顾问舒瓦洛夫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相信俄罗斯在全球的重要性将发生变化。” 普京总统的助理普里霍季科也说:圣彼得堡八国峰会后,“国际社会将重新评价俄罗斯”。

  二、改善俄与西方大国的关系

  近年来,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比较“冷落”,俄美关系更是“争斗”多于合作。普京在国内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俄式民主”,许多举措遭到西方的严厉批评。西方一再发起攻势,指责俄国内发生了“民主的倒退”,指责普京有“集权化”的倾向,要求俄“重新回到民主和法治的轨道”。俄与乌克兰发生的“天然气大战”,也被西方指责为利用能源“敲诈”别国。一些西方政要甚至提出,要把俄“开除”出八国集团,或者采取制裁措施,拒绝赴俄参加这次八国峰会。对于这些指责,俄都据理进行了驳斥。但这种激烈的“争斗”,导致俄与西方大国的关系降到“9·11”事件以来的最低点,几乎走到“冷战”的边缘。

  事实上,普京并不想与西方闹僵,还是愿与西方大国改善关系,避免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八国集团作为发达国家的协调机制,是世界上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实体,八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3,八国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无与伦比,所以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与西方七国的关系继续恶化,对俄罗斯是十分不利的,不仅难以改善俄的国际环境,而且不利于国内经济发展。恰好,这次八国峰会在俄罗斯举行,西方七国首脑都将赴俄与会,这就使普京与西方七国首脑有一个直接交流与沟通的“机会”,有一个双方讨价还价的“平台”。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峰会前夕发表文章说:“接受普京总统的邀请,就是将冷战的陈旧逻辑弃置一旁,一道构建和平与合作的未来。”尤其是,普京在峰会前还要与美国总统单独会见,“重叙友谊”,加深沟通。看来,俄将充分利用八国峰会这个“机会”和“平台”,努力改善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尤其要避免与美国发生冲突,促进双边关系的升温。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仍会有分歧和争斗,但在另一些问题上也有可能达成妥协,从而使俄与西方大国的紧张关系得到一定的缓解和改善。这看来也是俄的一个重要目标。有消息说,俄与美国关于俄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也有可能趁八国峰会的“东风”达成协议,从而使俄最终完成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程序。

  三、确立俄在全球能源安全体系的中心地位

  能源问题是全球性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给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冲击,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切,各国都希望确保世界能源市场的稳定,建立有效的能源安全体系,形成能源安全的新观念、新战略与新机制。俄罗斯早就提出,今年的八国峰会应将能源安全问题列为重点议题,对此,其他国家都表示支持。的确,作为石油出口名列世界第二和天然气出口名列世界第一的能源大国,俄罗斯完全有可能在保障全球能源安全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普京总统在今年2月八国集团财长会议时提出,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能源市场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在国际能源领域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透明的游戏规则。他在3月1日又发表文章说,俄将致力于制订解决能源领域问题的基本原则和面向未来的全球统一能源政策。

  目前,西方大国同俄罗斯在这方面存在严重分歧。例如,西方指责俄将能源问题政治化,把能源作为外交工具,认为俄本身就是全球能源安全的一个“隐患”。俄则据理反驳,自称是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国。再如,鉴于俄是八国集团中唯一的能源净出口国,其他七国都或多或少对俄存在一定的能源依赖,因此西方大国要求与俄签署长期能源供应协议。俄则认为,能源的长期稳定供应要有合理的价格来保证,由于国际能源价格时有变动,俄有权根据实际情况相应提高能源的出口价格。又如,西方以扩大生产、确保能源供应为由,要求俄开放国内能源市场,放松俄国有能源企业的垄断地位,允许更多外资参与俄能源开采和运输管道的投资。俄则拒绝进行妥协,反指西方国家对俄进行限制、不许俄涉足其能源等重要行业,因此要求双方在能源合作方面遵循平等互利和双赢的原则。所以,这次八国峰会在能源安全问题上将出现激烈的争吵,但也可能在某些方面达成一些共识并找到协调和合作的空间。无论如何,俄决心要通过这次八国峰会,确立自己在全球能源安全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并把本国的丰富能源转化为强大的政治影响力。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正泉)

八国峰会是哪八个国家参加呢?

美、英、法、德、意、加、日 俄罗斯
非洲七国有: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加纳、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南非和坦桑尼亚。

1、八国集团首脑会议(G8),指的是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及俄罗斯。
1975年,当时的法国总统德斯坦邀请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领导人到巴黎郊区的朗布依埃城堡开会。按照法国总统的设想,这是一次小型委员会的非正式会晤,目的是讨论当时正受石油危机影响的世界经济。参加会议的领导人一致决定这一会议将每年举行,并邀请加拿大与会。这样1976年便形成了七国集团。1998年的伯明翰峰会上俄罗斯正式加入,从而形成了如今的八国集团(简称G8)。

你知道八国峰会是哪八国吗?是不是以前的八国联军啊?

今年G8的会议主题是:1、防止全球气候变暖;2、世界经济;3、非洲开发;4、防止核武扩散。

这几个问题哪一个不是中国、印度这些国家息息相关的。但是G8不包括中国、印度。而且日本反对G8扩容、美国不支持G8扩容。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个发达国家讨论如何步步领先、维护旧秩序的会议。它是一个霸主们的聚会,而踌躇满志的日本,则有些像“葵丘会盟”中的齐桓公。

7月6日,一名警察乘助力车在日本北海道洞爷湖八国峰会新闻中心警戒。

虑及3年前英国G8时,伦敦虽然远离会场,但也遭到恐怖分子的连环袭击,东京警视厅也调动了2万多警力,在东京市区的繁华街道和车站附近等进行安全防范。

日本首相府已要求各航空公司:从6日起飞往欧洲和俄罗斯的航班必须绕开北海道上空飞行,否则有可能被当作恐怖袭击的飞机击落。

日本自卫队在靠近朝鲜和俄罗斯的海域部署了三艘最新型的驱逐舰,并在与北海道隔海相望的青森县布置了雷达系统,密切注视北海道周边的天空。

——奥运会期间,比这还紧张吧。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产经新闻》发表评论文章,指出,G8峰会上,日本能否发挥主导作用,“关乎国家的兴衰”,而福田首相的精神则又决定着日本能否发挥主导作用。这篇文章题为:《福田首相要有为国家利益而献身的精神准备》。

——这就是武士国家的口吻吗?我们十几亿人一生中有没有人想一下我们的领导人要“为国家利益而献身的精神准备”。

睁大眼睛看着,福田康夫能不能拿到他的“政治分”,能不能当上“民族英雄”。

八国首脑会议[1](G8 Summit)由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演变而来,其成员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组成,又称八国集团。
所谓八国集团(group 8),指的是八大工业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加上俄罗斯。严格地讲,它并非一个严密的国际组织,以往被称为“富国俱乐部”。在8个国家里,除俄罗斯之外的7个国家是核心成员国,也就是以前的七国集团(G7)。20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形势一度恶化,接连发生的“美元危机”、“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和1973—1975年的严重经济危机把西方国家弄得焦头烂额。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7月初,法国首先倡议召开由法国、美国、日本、英国、西德和意大利六国参加的最高级首脑会议,后来,加拿大(1976年)、俄罗斯(1998年)分别加入。八国集团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即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简称“八国峰会”)。
1975年,当时的法国总统德斯坦邀请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领导人到巴黎郊区的朗布依埃城堡开会。按照法国总统的设想,这是一次小型委员会的非正式会晤,目的是讨论当时正受石油危机影响的世界经济。参加会议的领导人一致决定这一会议将每年举行,并邀请加拿大与会。这样1976年便形成了七国集团。1998年的伯明翰峰会上俄罗斯正式加入,从而形成了如今的八国集团(简称G8)。
八国集团的成员国包括德国、加拿大、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俄罗斯。欧盟也派欧盟轮值主席国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参加八国集团的会议。八国集团向其他国家长期开放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不过,自1996年起八国集团的成员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国家集团或机构,尤其是南方国家的对话。一些国家被邀请出席会议,如卡纳纳斯基斯峰会期间一些非洲国家应邀出席有关“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的会议,2003年以来,在历次首脑峰会中都会穿插举行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
有人认为八国集团什么事都能管,也有人认为正由于八国集团管得太宽,因此八国集团实际上毫无作用,因为八国集团并没有任何实际的决策权。不过,八国集团的作用是实实在在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八国集团首先具有强大的协调和促进功能,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另外,八国集团成员国之间的默契是许多国际机构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
(一)纵观八国集团近30年的发展历程.其对内部成员的约束力和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力均在增强。
(二)从横向的功能领域比较.八国集团影响力最大的是在经济领域.其次是社会领域.而在政治安全领域内的影响为最弱。
八国集团在不同功能领域的影响力大小,取决于各成员国的利益整合程度的高低。八国集团的成员在经济领域的利益整合程度最高,而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利益整合程度最低。

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历了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经济形势严重恶化。为共同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协调各国政策,重振西方经济,在法国倡议下,1975年11月,法、美、德、日、英、意六国领导人在法国巴黎郊外的朗布依埃举行了首次最高级经济会议。 1976年6月,六国领导人在波多黎各首府圣胡安举行第二次会议,加拿大应邀与会,形成七国集团,也被称为“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此后,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每年轮流在各成员国召开一次。1977年起,欧洲共同体(后改名为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亦应邀参加会议。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最初主要讨论经济问题。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首脑会议除讨论经济问题外,把世界重大的政治问题也列入了议程,诸如如何面对“苏联战略的挑战”问题、核裁军问题、东西方关系和人权问题等。
1991年原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1992年和1993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先后应邀与七国首脑在会后举行会晤。1994年第20次会议期间,俄罗斯作为正式成员参加政治问题的讨论,形成“7+1”机制。1997年在美国丹佛举行的七国首脑会议时,克林顿总统作为东道主邀请叶利钦以正式与会者的身份“自始至终”参加会议,并首次与七国集团首脑以“八国首脑会议”的名义共同发表“最后公报”。从此,“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演化为“八国首脑会议”,“7+1”的模式结束,八国首脑会议体制形成。但在经济问题上,八国首脑会议依然保持七国体制。
1991年7月,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在伦敦举行。时任英国首相的梅杰作为东道主邀请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峰会后同七国首脑举行会谈,即“7+1”会谈。1992年7月,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在德国慕尼黑结束后,七国领导人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举行了会谈。从此,每年的正式会议后,俄罗斯领导人都要参加“7+1”会谈,且参与程度逐步提升,1994年俄罗斯获准参加政治问题的讨论。
1997年在美国丹佛举行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应邀以正式与会者的身份“自始至终”参加会议,并首次与七国首脑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的名义共同发表“最后公报”。自此,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演化为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八国集团格局形成。
1998年5月,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在英国伯明翰举行。这次会议完成了七国集团向八国集团的转变。俄罗斯成为八国集团的完全成员国,参与八国集团的所有讨论。但是,七国集团仍然客观地存在着。
2002年6月,在加拿大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俄罗斯被接纳为八国集团的正式成员。八国领导人在此次会议上就继续打击恐怖主义、中东局势、世界经济形势、援助非洲等问题达成共识。
2003年6月,八国首脑会议在法国的埃维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希拉克总统的邀请,出席了八国集团在峰会前与11个发展中国家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
2005年7月,八国集团峰会在英国格伦伊格尔斯(也称“鹰谷”)举行 ,会议将着重讨论非洲发展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在这次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应布莱尔首相邀请,出席了八国集团与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5个发展中大国领导人举行的南北领导人对话会。
近两年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除讨论有关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外,气候、环境保护等也成为会议的议题。
届次 举行日期 主办国 主办国首脑 主办城市 官方网页及备注
第1届 1975年11月15日至17日 法国 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 朗布依埃
第2届 1976年11月27日至28日 美国 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 圣胡安 注:首次G7峰会
第3届 1977年5月7日至8日 英国 詹姆斯·卡拉汉 伦敦
第4届 1978年7月16日至17日 西德 赫尔穆特·施密特 波恩
第5届 1979年6月28日至29日 日本 大平正芳 东京
第6届 1980年6月22日至23日 意大利 弗朗切斯科·科西加 威尼斯
第7届 1981年7月20日至21日 加拿大 皮埃尔·特鲁多 蒙特贝洛
第8届 1982年6月4日至6日 法国 弗朗索瓦·密特朗 凡尔赛
第9届 1983年5月28日至30日 美国 罗纳德·里根 威廉斯堡
第10届 1984年6月7日至9日 英国 玛格丽特·撒切尔 伦敦
第11届 1985年5月2日至4日 西德 赫尔穆特·科尔 波恩
第12届 1986年5月4日至6日 日本 中曾根康弘 东京
第13届 1987年6月8日至10日 意大利 阿明托雷·范范尼 威尼斯
第14届 1988年6月19日至21日 加拿大 布赖恩·马尔罗尼 多伦多
第15届 1989年7月14日至16日 法国 弗朗索瓦·密特朗 巴黎
第16届 1990年7月9日至11日 美国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休斯敦
第18届 1992年7月6日至8日 德国 赫尔穆特·科尔 慕尼黑
第19届 1993年7月7日至9日 日本 宫泽喜一 东京
第20届 1994年7月8日至10日 意大利 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 那不勒斯
第21届 1995年6月15日至17日 加拿大 让·克雷蒂安 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
非正式 1996年4月19日至20日 俄罗斯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莫斯科 注:核子安全特别高峰会议
第22届 1996年6月27日至29日 法国 雅克·希拉克 里昂
第23届 1997年6月20日至22日 美国 比尔·克林顿 丹佛
第24届 1998年5月15日至17日 英国 托尼·布莱尔 伯明翰 注:首次G8峰会
第25届 1999年6月18日至20日 德国 格哈德·施罗德 科隆
第27届 2001年7月20日至22日 意大利 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 热那亚

外交部就胡锦涛主席访问奥地利
并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

    2011年10月28日,外交部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傅莹,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张涛介绍了胡锦涛主席即将访问奥地利并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及与会背景情况、主要活动和重要意义,并回答记者提问。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马朝旭主持吹风会,百余名中外记者出席。

    傅莹表示,应奥地利总统菲舍尔的邀请,胡锦涛主席将于10月30日至11月2日对奥地利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将与奥地利总统菲舍尔举行会谈,与奥总理和议长举行会见,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今年是中奥建交40周年。40年来,中奥关系取得长足发展,高层互访频繁,经贸合作成果丰硕,去年双边贸易额超过60亿美元。中国是奥地利在欧洲以外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在教育、文化、科技、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持续扩大和增强,在联合国等多边组织和机构中也保持着良好的沟通与协调。

    傅莹指出,胡锦涛主席此访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12年再次访问奥地利,旨在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总结和规划两国关系发展方向,拓展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促进两国人文交流合作。双方还将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相信在中奥双方共同努力下,胡主席此访将取得圆满成功。

    崔天凯表示,应法国总统萨科齐邀请,胡锦涛主席将于11月3日至4日出席在法国戛纳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根据东道国安排,胡主席将参加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全体会议、工作午餐和工作晚餐,讨论世界经济形势、“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大宗商品价格、全球治理、贸易、发展和金融监管等问题。胡主席还将同有关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举行双边会见。

    崔天凯说,二十国集团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中方希望此次峰会继续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维护好、利用好、建设好二十国集团机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是加强二十国集团成员的团结和合作。各成员之间要民主协商,携手合作,加强协调,使各成员宏观经济政策相互支持,共同稳定金融市场,提振市场信心,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合作中谋共赢。

    第二是聚集国际经济金融领域的重大和紧迫问题。妥善应对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全球通胀压力上升等问题,继续推进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在二十国集团倡导的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三个支柱当中,当务之急是确保强劲增长,巩固来之不易的经济复苏成果。

    第三是继续坚定不移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实现发展回合的目标,重申二十国集团成员不对商品、投资、服务设置新的限制措施。要照顾最不发达国家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努力在其关切的问题上取得积极发展。

    第四是继续关注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客观认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所作出的积极贡献,为他们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无论是讨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全球经济治理,还是大宗商品价格问题,都要重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意见,增加这些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朱光耀表示,胡锦涛主席即将出席的二十国集团戛纳峰会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将对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产生重要影响。为做好戛纳峰会的政策准备,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于10月14至15日在法国巴黎举行二十国集团戛纳峰会前最后一次会议并发表联合公报,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重要共识:

    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一致认为,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增大,二十国集团各国应采取果断应对措施恢复市场信心,保持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复苏与增长。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期待欧元区进一步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影响力以避免危机蔓延,并通过实施综合计划果断应对挑战。为应对短期经济脆弱性问题并在中期内巩固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基础,财长和央行行长将向戛纳峰会提交由协调一致的政策措施组成的戛纳行动计划供领导人讨论和审议。戛纳行动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发达经济体将根据各自不同的国情,采取措施提振信心、促进增长,并实施明确、可靠、具体的财政整顿措施;新兴经济体将在必要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增长势头,减轻通胀压力,增强应对资本流动冲击的能力。所有二十国集团成员都应进一步推动结构改革,提高潜在增长率并扩大就业。

    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同意采取切实措施建立更加稳固和更强抗风险能力的国际货币体系,进一步完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监督职能和援助工具,确保IMF拥有充足资源以履行职责。财长和央行行长承诺将继续推进金融部门改革,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影子银行体系以及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督,推动建立一套高质量的全球统一会计准则的目标,并强调开展全面税收情报交换的重要性,重申将推动大宗商品市场有效运作,减轻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融资的支持力度。

    朱光耀说,中方在会议上强调,当前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困难时期,各国应继续发扬同舟共济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致力于保持经济增长,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

    第一、关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和戛纳行动计划。我们认为,当前环境下,当务之急是修复金融市场功能,提振市场信心。戛纳行动计划应向市场传递出明确的积极信号,希望各方本着建设性态度,尽快达成一份全面、务实的行动计划。我们认为,各国均应采取促进经济平衡持续增长的结构调整措施。受财政赤字和债务严重威胁的国家应加强财政整顿,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大幅削减财政赤字。我们注意到刚刚结束的欧盟峰会和欧元区峰会出台了一系列解决危机的方案和建议,我们对此表示欢迎。此外,我们还认为,发达逆差国应增加国内储蓄,改善市场环境并增强出口竞争力。部分新兴经济体应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减少预防性储蓄,刺激私人消费,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应减少货币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保持汇率相对稳定,减少其他国家被迫竞争性贬值的可能性。

    第二、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我们支持在尊重现行篮子货币标准下改革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以提高SDR的代表性、稳定性和吸引力。在基金组织改革上,我们主张基金组织修订多边监督框架,扩大监督范围,提高监督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并呼吁各方加快国内审批程序,于2012年基金年会前落实2010年份额改革方案,从根本上增强基金组织应对危机的能力。

    第三、关于金融部门改革。我们欢迎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国际组织和各国根据G20领导人达成的共识,按照既定时间表切实推进金融部门改革,进一步落实推动关于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相关改革。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28日宣布:应奥地利共和国总统菲舍尔、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法国总统萨科齐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10月30日至11月4日对奥地利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法国戛纳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国家主席胡锦涛27日应约同法国总统萨科齐通电话。

    萨科齐向胡锦涛通报了刚刚结束的欧盟首脑会议有关情况和欧盟应对主权债务危机的举措,表示欧盟承诺将朝着积极的方向迈进。

    胡锦涛表示,近日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出台了一些新的应对措施和思路,显示了欧洲团结协作、解决债务问题的意愿。希望这些措施有助于欧洲稳定金融市场,克服当前困难,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G20首尔峰会于今晚正式开始,参加峰会的25个国家(G20成员和5个特邀国家)元首和7个国际机构的首脑10日陆续抵达韩国。不过峰会开始前G20财长磋商依然没有进展,各方没有在汇率等关键问题上缩小分歧,这也令首尔峰会的前景蒙上了阴影。

本报韩国首尔电 (特派记者 李明波、蒋林)G20成员国的副财长们从8日开始对《首尔宣言》的草案内容进行磋商。首尔峰会发言人金允庆1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称,各国副财长在关键性议题上分歧依旧。

据悉,各方就美国量化宽松措施、克制竞争性货币贬值等问题,广泛进行了讨论。但会议最终未能就上述问题达成协议。

金允庆告诉记者,四五十名代表9日挤在一个小会议室内协调立场达14个小时。其间由于争论激烈,官员们不得不敞开会议室房门,以免室内温度过高。

按照预定计划,副财长会议将对草案进行最终审议和协调,然后提交给峰会,由G20首尔峰会在12日进行评议,并在峰会结束时对外发表。外界普遍认为,如果副财长会议在今日最后的斡旋中还是无法取得一致,那么首尔峰会将不可能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

美国新一轮货币宽松政策成为峰会前各方关注焦点。有批评说,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不仅与美国先前强化财政纪律的承诺相悖,而且背离了二十国集团的“共同目标”。

令人震惊的是,11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西半球主管尼古拉斯·埃萨吉雷表示,由于美国经济久未复苏,美联储可能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外界普遍担心,这一消息会加剧峰会召开前的对立气氛。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去首尔前接受了韩国记者采访,她再次将批评的矛头直指美国。

默克尔表示,各国应在公平竞争环境下以产品决高下,汇率应反映各国经济实力,美国为主要经济体经常项目收支设置量化上限的提议“不值得考虑”。

本报韩国首尔电 (特派记者 李明波、蒋林) 首尔峰会的现场将破天荒地同时出现四位女性国家领导人,这也是G20历史上女性领导人最多的一次。她们分别是德国总理默克尔、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以及巴西新当选总统罗塞夫。

在当今男性占据国际政治舞台中心的时代,这四位女性领导人成为本次峰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韩国时报》的记者白吉顺将这样的场面描述为“后撒切尔夫人时代女性政治家最辉煌的时刻”。

在各国领导人举行会议期间,“第一配偶们”的日程也很紧张。他们将在首尔汉南洞美术馆出席欢迎晚宴。12日,他们将前往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昌德宫后院;随后将在韩国家具博物馆内一起举行午餐。

本报韩国首尔电 (特派记者 李明波、蒋林)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原先预定于10日中午抵达韩国,但他的专机最终提前4个小时抵达首尔。不过梅德韦杰夫还不是最早来的,峰会的特邀元首、马拉维总统穆塔里卡9日就已经抵达韩国。

10日抵达首尔的还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加拿大总理哈珀、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英国首相卡梅伦、印度总理辛格、越南总理阮晋勇、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和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隆等人。

下一次G20峰会的主席法国总统萨科齐由于国内事务,将于12日上午7时最后一个抵达韩国。因此,他将无法参加11日晚间李明博总统举行的欢迎晚宴。萨科齐此次到访韩国,很可能搭乘上周刚刚交付的法国版“空军一号”。法国政府花费近2亿欧元购买了这架A330-200飞机。

为方便各国领导人和随行人员出行,韩国政府提供了250辆豪华轿车。各国元首将乘坐韩国生产的雅科仕加长版礼宾车,“第一配偶”们将乘坐宝马750i和奥迪A8。国际机构代表的专车是克莱斯勒300C。

本报韩国首尔电 (特派记者 李明波、蒋林) G20峰会负责媒体注册的官员10日告诉本报记者,申请注册G20峰会采访的外国媒体记者已达到1723名,分别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记者人数总共有121人,日本记者人数最多,达237名。

记者了解到,中国内地有八家媒体获得进入G20首尔主会场采访的许可证,《广州日报》成为广东省唯一代表。出于安全考虑,主办方限制了外国媒体的注册资格,内地多家媒体的采访申请被拒绝。在韩国外交通商部和韩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大力协助下,《广州日报》有幸成为本次峰会的正式注册媒体。

奥巴马韩语名“吴韩马”

本报韩国首尔电 (特派记者 李明波、蒋林) 10日晚间抵达首尔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机场受到了韩国政府最热烈的欢迎。

奥巴马人还未到就先收到一份礼物,韩美同盟友好协会为他起了一个韩语名“吴韩马”。协会负责人奥巴马的第一个字母“O”,发音与韩语里的“吴”相似,他的名字侯赛因的第一个字母是“H”,正好和韩国和“韩”发音接近,奥巴马的第三个音节是“ma”,发音正好与“马”相同,所以选定“吴韩马”为奥巴马的韩语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20峰会会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