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最差的央企也比私企好为什么都在寻求国产化替代?

  作为ERP行业龙头,云服务转型效果显著,2021年云服务收入达到53.21亿元,同比增长55.5%。随着YonBIP商业创新平台被客户逐步接受,公司的服务模式逐步从云产品模式向云平台模式转型,这将对公司的业务增长持续性和估值产生积极影响。

  产品布局完善,助力企业数智化转型

  用友网络从财务软件起家,30多年内经过数次转型,逐步成长成为国产ERP巨头,当前正在从企业SaaS服务商转型成云平台运营商。公司产品线布局完善,以公有云和私有云同时部署的方式,从畅捷通开始,陆续发布了U8Cloud、NCCloud、YonBIP等多种云计算产品,产品面向巨型、大型、中型、小型4种不同体量的企业,并兼具订阅和许可的双重收费模式。公司以企业云服务为核心,将数智化融入到生产、管理、营销、产业协作等各个方面,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政策推动央企国产化替代机会巨大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年)》、《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加速推进央企数字化转型。2022年3月,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直接利好国产ERP企业。我们测算“十四五”期间将直接带来近450亿国产替代空间。公司拥有保利集团、国家电投、国家管网、三峡集团、鞍钢集团、等众多大型央企成功案例,未来有望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宏观经济下行,疫情反复,业务转型不达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风险,估值体系差异风险。

股民福利来了!十大金股送给你,带你掘金“黄金坑”!点击查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昨天,有消息称中央已经要求各部委,以每年15%的比例由国产操作系统替换外国操作系统。对此有参与该工作的业内人士向记者确认,操作系统国产化替换确实正在推动,并且会在2020年有一个比较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媒体消息显示,近期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向高层递交了关于“必须用国产操作系统替代微软”的报告,而这份报告得到了政府“最高层”的高度重视。媒体援引业内人士消息称,政府高层批示后,中央已经发出内部指令,要求各部委按照计划,每年以一定比例由国产操作系统替换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这一比例将达到15%。

记者昨天采访业内人士了解到,目前相关替代方案并未最终确定。有参与该工作的业内人士向记者确认,国产化替代的确是未来的趋势,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范围并不局限在中央部委,还会涉及央企和地方政府。相关替换工作也不仅仅是涉及操作系统,而且会包括服务器、芯片、软件等其他产品。据该人士透露,政府希望到2020年会有一个比较显著的阶段性成果,目前方案并未最终确定,仍存一定变数。该人士同时称,此前政府采购也已经向国产操作系统倾斜,此次出台的国产化替代方案若能真正出台也将对国产厂商形成极大利好。

思普企业集团董事长张龙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保证信息安全,多个部委、国资委监管下的央企正在推进操作系统国产化替代工作,并且都有时间表和路线图。张龙称目前银监会也已经向各个银行下发通知,要求逐步采用国产操作系统替换国外厂商的产品,这都将会给国产操作系统厂商带来发展机遇。

据张龙介绍,去年除去政府采购,思普操作系统实现海内外销售7000万套,最近清华同方也采购了1.8万套SPGnux操作系统,用于政府采购的PC产品。

据悉,随着政府逐渐推动国产化替代,国内软件股也将受益。昨天,个股方面,中国软件涨1.75%,浪潮软件涨0.7%,海隆软件涨0.0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宝兰德,中间件国产化替代

[摘要] 长期以来,从事中间件技术的,以IBM、Oracle等国外巨头为主,再后来出现了开源的中间件工具。为了数据安全,大型企业一般选择付费产品。

上世纪90年代末,因为经营和管理的需要,许多央企开始建设自己的信息系统。到了本世纪初,银行、通信、能源等命脉行业都建设了自己的核心业务系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些上古信息系统和当前的开放理念格格不入,由于上面跑着数以亿计的用户资料,推倒重来又不现实,于是,一种叫做中间件的技术广受央企们的欢迎。

简言之,这种技术可以实现系统间消息传递,而无需对现有系统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造。比如,我们在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上参与移动公司的抽奖送话费活动,移动公司并没有重新建造一套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话费充值系统,而是利用中间件技术实现了数据的跨系统推送。

长期以来,从事中间件技术的,以IBM、Oracle等国外巨头为主,再后来出现了开源的中间件工具。为了数据安全,大型企业一般选择付费产品。

此处简单解释一下为什么放着免费的开源工具不用,而去使用昂贵的付费产品:对于集团企业来说,付费购买软件意味着出现任何解决不了的故障都会有人负责。软件有价,客户数据无价。

比如,2018年,某央企的一个子系统在进行数据归档的时候出现数据库故障,可能会影响数千万客户高达几百亿的资金。号称全球数据库专家四大金刚紧急到现场三个,连夜接力解决了问题。

央企的核心系统升级切换的时候,数据库专家都会到现场通宵加班枕戈待旦,这是使用开源软件不可能有的待遇。

宝兰德是一家从事国产中间件的软件公司,主要客户为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其中以中移动为主。

公司对中国移动依赖性较强,不过,作为初创公司这也比较正常。

近年来,国家层面主导核心系统国产化替代,中间件的国产化也刻不容缓。公司在中国移动积累的技术,可以轻松的复制到其他运营商以及金融、能源等行业,实现营收的大规模突破。

中间件技术不是新技术,IBM、Oracle做了十几年,大多以Java为主。近年来开源工具越来越多,也为自主研发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和平台。

平心而论,公司并没有绝对的技术领先优势。但是,能有机会和移动这种巨无霸公司合作的机会并不多见,宝兰德不仅仅拥有技术先发优势,更有平台优势。在行业软件领域,许多类似宝兰德的软件公司都在闷声发大财。

据招股书,公司在中间件领域和智能运维领域拥有 18 项核心技术,同时还有 26 项技术储备,技术覆盖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人工智能、分布式数据库等行业前沿。

近年来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的业绩增长比较稳定。但由于客户较为局限,营收规模并不大,2018年刚刚超过一亿。

公司最大的风险是过度依赖中国移动。

其次是人才风险,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学历不高,本科为主,存在研发被赶超的风险。

从招股书的募资用途看,公司募资比较保守,仅募资2.8亿。主要用于软件开发和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营销平台建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差的央企也比私企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