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与整数和小数的乘除法乘法的意义相同吗?

这是数的运算教案设计,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数的运算教案设计第 1 篇

1.归纳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乘法的运算定律,能运用定律进行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

2.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的分析方法与解题步骤。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合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及法则,掌握四则运算的简便计算。

2.理解解决问题的合理的分析方法。

一、练习回顾,导入复习

组织学生做一做,汇报时重点说计算方法。

师:刚刚我们在计算时很多同学都用到了混合运算的知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与归纳有关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的有关知识。

二、探索交流,归纳整理

(一)混合运算及简算。

①检查预习(出示预习表格)

组织学生回顾整理,小组交流并完善课本81页的表格。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五条定律,并简单表述它们的适用范围: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综合运用于连加运算,加数经过交换、结合,运算符号不变,还是连加。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也相类似。只有乘法分配律涉及乘加或乘减两种运算。学生在举例说明时往往只举整数例子,教师应说明在小数与分数计算中运算定律同样适用。

师: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常常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便。所以同学们在计算过程要善于发现,灵活计算。

①说一说计算这道题要按什么样的计算顺序?能不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呢?小组交流算法。(订正结果)

②组织学生回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哪些规定?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没有括号,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的;能简算的要进行简算。

这题是求两个积的和,而且有相同因数,所以可逆向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课本81的“做一做”。

学生同桌交流,汇报订正反馈。

汇报时指导学生说明:第1道题的计算顺序师按一般顺序进行计算;第2题运用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进行计算。

(二)解决问题的归纳整理。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了,其实在数学学习中计算使我们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下面我们就运用计算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吧。

出示课本82页的例2。

六年级举行“小发明”比赛,六(1)班的同学上交32件作品,六(2)班比六(1)班多交 。六(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

①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边做边思考解决问题是我们应该怎么去分析题意?怎么确定解题计算步骤?

②汇报订正,说解决思路:要求六(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就要找到六(2)班的作品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六(2)班的作品与六(1)班的有关系,六(2)班的作品比六(1)班的多四分之一,从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解决问题时,一般主要利用两种分析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

分析法就是从问题出发,逐步找出解答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求得问题的解决;综合法就是从已知信息出发,利用已知信息看能解决什么问题,从而求得问题的解决。

首先,理解题意,找出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

其次,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再次,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最后,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④师生一起回忆整理常用到的数量关系。

如:时间、速度和路程,单价、数量和总价,工效、时间和工作总量,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收入、支出和结余,本金、利率、时间和利息等等。

课本82页的“做一做”。

书店第一季度的销售额为15万元,第二季度的销售额为16.5万元。第二季度的销售额比第一季度增长了百分之几?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三、自主检测,完善评价

2.课本练习十四的第3、4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计算过程与方法。

课本练习十四的5~7题。

公布答案及标准,汇报成绩,教师评价,对于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出错的分析原因,及时订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本节课的整理与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通过让学生谈收获,对本节课进行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数的运算(一) 数的运算(二)

求几个相 求几个相 加法结合律:a+b+c=a+(b+c)

同加数的 同减数个 乘法交换律:ab=ba

和的简便 数的简便 乘法结合律:abc= a(bc)

运算 互为逆运算 运算 乘法分配律:a(b+c)= ab+ac

2.根据题目条件,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

手表厂计划全月(30天)生产手表12000只,实际每天生产500只。

(1)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多少只是求( )。

(2)提前几天完成任务是求( )。

(3)实际全月生产比计划全月生产多多少只是求( )。

(4)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是求( )。

① 实际工作时间 ② 计划工作效率 ③ 工作总量差

④ 时间差 ⑤ 工作效率差

3.有一桶油,已经用去了全部的2/5,桶里还剩48千克。这桶油重多少千克?

4.某园林厂去年栽树4500棵,今年计划比去年多栽20%,今年计划栽树多少棵?

5.黄河号货轮从甲港开往乙港,已经航行了85千米,正好航行了甲乙两港航道的 。这只货轮离乙港还有多少千米?

6.三家超市中的天露矿泉水的价格都是1.2元/瓶,但是三家超市却有不同的促销活动:苏果超市一律九折优惠,大福源超市买5瓶送1瓶,开元超市满150元八折优惠。学校开运动会,要买120瓶这种矿泉水,你认为去哪家超市最合算?

数的运算教案设计第 2 篇

本单元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认识圆柱的基础上,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会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概括思维能力、分析综合等数学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意义和方法的理解。 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 2、学生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增强验算意识,培养验算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于运算定律基本上都可以掌握,对于简单的运用运算定律解决的题目掌握的也还可以,但是对于一些运算定律的变式应用,部分学生掌握的很差,不会灵活的变化运用运算定律。所以针对运算定律的习题,还应进行全面细致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各种变形。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如何把握总复习的价值,我觉得“重点放在沟通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上”,根据本节课知识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六道算式题。回顾整理,形成体系。学生在进行自主整理知识体系时。再通过基本训练,查漏补缺。综合运用,融入贯通。我出示了两道题目,让学生区分能否进行简算。让学生明白在选择计算方法之前要先思考你是根据什么来计算的,评价小结,提升。让学生明白复习了什么方面的知识?是怎样进行复习的。练习设计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了计算比赛等形式,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和整理数的运算的意义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学过哪些运算?举例说明每一种运算的定律是什么?整数、分数、小数的运算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整理出各种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增添两种性质:减法性质,商不变性质。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一、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数学生口答

二、探究新知 的认识,大家表现的很好,这一节课我们三、巩固练习 将复习数的运算,希望同学们表现的更好。.课堂上注意有序的为学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四、作业

大家知道,数的运算贯穿于我们数学的每一节课,那么数的运算里包含的那些知识呢?

下面就请同学们分组回忆、整理一下这些知识。

二、学生分组整理。 1、四则运算的意义

(1)我们学过那些运算? (2)什么叫做加法?说出下面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a+b=c (3)什么叫做减法?说出下面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a-b=c (4)什么叫做乘法?说出下面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a×b=c (5)什么叫做除法?说出下面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a÷b=c (6)加法与减法有什么联系? (7)乘法与除法有什么联系? 2、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 (1)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相同吗?计算中应注意什么?

(2)分数加减法时,分母相同怎样计算?分母不同怎样计算?如:

生梳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把上面整理出的知识,在小组交流中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并以此作出正确的归类。 加强数学运算和代数的联系,如把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用字母来表示,并能够推广到实际中去。三、注意培养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的比较,在比较2 + 71 + 43= 71=

2(3)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4)分数乘法怎样计算?应注意些什么?如:

思考:通过这些题目,你能发现哪些运算规律?

3、四则混合运算 (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说出下列各式的运算顺序。 8.5-(5.6+4.8)÷1.3 375+450÷18×25 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3)、看谁算的又对又快。5××3534177× (+)÷+ 、运算定律及简便就算 (1)、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

(2)什么叫做加法的交换律?如: a + b = ____ +

(4)什么叫做乘法法的交换律?如: a × b = ____ ×

(6)什么叫做乘法的分配律?如: ( a + b )× c = ____ × ____ + ____×____ (7)、在减法和除法中还有一些运算性质,如 a -b-c= a -( b-c= (8、用简便方法计算

4×25+ 4× 7712×(141613三、分组展示交流。 四、巩固练习 1、判断。

3111+×+=1×1=1 (2)、×+×=(+)×(+)=1×1=1 ( ) 44(1)、2.、只列式不计算 (1)、125减少它的12%再乘以1,积是多少? 2 (2)、8个25相加的和去除5.3的4倍,结果是多少? 3、简便就算:(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4通过运算还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六年级举行“小发明”竞赛,六(1)班上交了32件作品,六(2)班比六(1)班多交了1,六(2)班上交了多少件作品?

4五、整理反思估算 1、体验估算:

师:下星期我校要组织全校师生共1000人去盐城参观野生动物园,载客量是49人的客车,20辆够吗? 生:口答

师:刚才同学们是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估算

小结:看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需要精确的计算之外,有时运用估算就可以了。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下一题:请同学们按要求完成 师:选一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六、学以致用、灵活选择

过渡:同学们是否能真正学以致用,看这一题 1、出示:

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再同桌说一说 同桌交流 2、全班互动

3、师: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说的很有道理,努力勤奋不可或缺,灵活选择更加重要,无论生活还是学习都是如此。 七、总结质疑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体会?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与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数 的 运 算(比较、沟通)

小数:小数点对齐 未知 转化 已知 分数:先转化成同分母分数

数的运算定律 凑整 灵活 合理 七、教学反思

数的运算教案设计第 3 篇

  1、知识与技能:四则运算意义的深入理解,归纳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及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2、过程与方法:培养运用法则熟练计算的能力和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比较异同、形成知识结构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本质。

  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计算法则。

  对四则运算算理本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每一种运算都有其自己的含义,也有其自己的计算法则。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整理这一部分的知识。

  回顾复习方法:(幻灯片出示)

  请你按照复习方法试着整理这一部分知识,计算法则要根据具体实例说清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复习)

  (一)学生汇报,适时补充

  (二)教师需要知道的相关知识

  1、四则运算的意义

  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或几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1)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数的混小数倍是多少。

  (3)分数乘法的意义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和乘假分数或带分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假分数(或带分数)倍是多少。

  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数的运算教案设计第 4 篇

一、说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1、本课在教材、新课标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内容是二次根式章节的复习课,是学生在学完新人教版八年级教材下册第十六章后的一个总结复习。二次根式是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与结构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中考直接考查的一个重点内容。本课复习内容的教学将让学习更为系统地认识二次根式,并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得到一个升华。同时也是为了学生能够在下一张勾股定理以及九年级的解直角三角形学习中打下一些有效的基础。

关于二次根式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求: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2、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在本章内容新授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关注了学生对概念及运算法则的讲解,对方法、技巧、能力等各方面并没有对学生作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学生本身在学习新课知识时,也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对课程标准提出的第2点:

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并不能很有效的完成。而本节复习课的教学将给学生一个巩固提高的机会,让大多数学生能加深对二次根式的运算的理解,同时更是为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提高学生的能力提供机会。彻底地贯彻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完成九年级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3、本课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

本课内容是综合性复习,所讲知识点学生基本都熟悉,只不过是没有真正的理解透彻,甚至有些学生可能都已经有部分渐渐淡忘。本节内容的教学其实从本质上讲就是为学生理清知识点,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与结构。

把已学知识系统、全面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二次根式的理解与运算真正落实到位作出努力。

其实,本课内容的教学不单单是为了复习巩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本章的知识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明确地位与作用,让学生感受本章知识的重要性,为即将学习后面的知识做好铺垫工作。

4、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由于新课内容结束离综合性复习时间较长,可以说大多数学生对本章的知识并不是非常熟悉,但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完全具备的,只不过需要一个回顾的过程。

同时,随着知识面的拓广以及一些章节中对二次根式的应用,逐步让学生对二次根式这一章的内容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在复习时,学生应该说还是很易于接受的。

5、学生学习新知的障碍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本节课的教学其实更主要的是经历回顾、理解、巩固的过程。本节教学内容的新知并不是真正的“新的知识点、新的知识技能、新的知识能力”,而是一种对已学知识的一种重新加工处理的能力,从已学的 知识上提炼出更精粹的东西来。这也正是学生在这方面的缺憾,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与分析。这更是学生的主要障碍。

二、说目标的设定及重难点

(1)能够有效回顾本章的重要基础知识;

(2)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

(1)对章节内容的总体把握,全面分析;

(2)体会对问题的解决办法的优化处理;

(1)提高学生善于处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系统的能力;

2、重点、难点确立及依据

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是新授时的重点,更也是复习课上的重点。前面的公式、运算法则等都是为了这些计算与化简服务的,学生真正体现所学的基础知识应就是在解决这些问题上。

故此,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设定为:

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

伴随着重点内容的出现,学生的问题也得以体现。要熟练地解决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问题,需要学生真正理解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并灵活的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继而重新回归到重点内容上。然而这些都是学生的困难之处。也就是说本课的重点内容就是难点内容。

本课内容的重点也就是难点,突破的方法都在于如何有效地理解二次根式的模型,以及如何运用基础的知识去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

而这些都在基础的回顾上让学生得以重新的认识,所以,突破的方法之一就来源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通过对比以前所学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进行方法的`探索以及能力的培养,这正是重难点突破的方法之二。

自主复习基础知识(整理知识点)、复习测评→→合作探究→→达标训练→堂清检测

1、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应采取的方法

由于本课是复习课,更多的情况之下学生参与课堂的比例很大。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通过对比新授与复习之间的不同,在课堂上形成新的认识,教师更是注重对学生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能力采用的方法

复习课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升华的阶段,在本节课上应着重关注前后学习方法,问题的思考方式的对比,让学生主动的讲,主动的暴露更多的问题才能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技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能力。

3、学生主题作用体现的方法与手段

合作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是解决本课内容所采取的一个必要环节,敢于质疑更是解决本课内容的关键所在。

在整个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的确立,教师只是通过问题的形式以及组织课堂活动的形式将学生的思维联系在一起,而学生在课堂上无疑是一个真正的主宰者。

①基础回顾与测评:将本章的基础知识都以一些常见的基础问题的形式展现,便于学生理解更便于学生对二次根式的模型的真正理解;

②整理知识点:一个问题整理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能对号入座,便于掌握与分析;

③合作探究:对本章中典型的计算与化简进行专门的探究讲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④达标训练:对所复习的知识点进行巩固训练,已达到进一步掌握;

⑤堂清检测: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检测,以确定其对本章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实现面向全体教学的目标;

根据不同学生掌握新知的程度不同,对作业的完成也有不同的要求。为此,对于a类学生应能运用新知解决相关程度的问题(巩固提高第1、2、3、4、5题);而b类学生要求解决相关的基础性问题(巩固提高第1、2题),对与新知相关程度的问题应积极尝试;

学生学习新知掌握的程度不同,对新知进行训练的要求就不同。但是,作业的目的都应针对本课内容的教学,故本课作业应完成课后第1~5题。第1、2题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学生大体上应能解决。

而第3~5题是与本课教学相对应的相关程度的问题,a类的学生应能较好的解决,b类学生则要求积极的尝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整数和小数的乘除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