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器着陆地点的是

随着探月四期工程拉开帷幕,后续还将发射嫦娥六号等月球探测器,按计划执行月球极区探测和月球南极采样返回等任务;嫦娥七号计划执行月球南极综合探测,包括地形地貌、物质成分等探测。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2019年我国将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

实现月球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

解放军报北京1月14日电  蔡金曼、记者韩阜业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就嫦娥四号任务情况及我国后续深空探测计划进行了介绍。他表示,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突破探测器地外天体自动采样返回技术,2019年年底前后将发射嫦娥五号,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探月工程将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目标。

吴艳华介绍,实施探月工程以来,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逐步取得了一定成绩。2013年12月,嫦娥三号首次实现中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完成月球表面巡视探测;2014年11月,月球探测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圆满成功;2019年1月,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首次软着陆,开展原位和巡视探测,以及地月L2点中继通信。

随着探月四期工程拉开帷幕,后续还将发射嫦娥六号等月球探测器,按计划执行月球极区探测和月球南极采样返回等任务;嫦娥七号计划执行月球南极综合探测,包括地形地貌、物质成分等探测。

此外,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施火星、小行星、木星探测等4次深空探测任务,预计2020年首次发射火星探测器,实施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后续还计划开展火星采样返回、小行星探测、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测等3次任务。

  2020年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开启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工作。目前,经过约19小时月面工作,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

  嫦娥五号探测器上所搭载的“激光测距敏感器”核心测距器件--SPD-052型近红外增强型雪崩激光探测器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激光研究院自主研制,是嫦娥五号探测器落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火眼金睛”,是确保探测器安全着陆的关键、核心器件,在嫦娥五号着陆下降阶段测量对月表距离,为着陆器提供距月面的距离信息,保障着陆器的正常工作以及卫星的精准软着陆。

  北方激光研究院2005年开始承担嫦娥系列卫星用激光探测器研制工作,陆续为嫦娥一号、二号的“激光高度计”和嫦娥三号、四号及这次登月的嫦娥五号的“着陆器激光测距敏感器”分系统提供激光探测器,该型SPD-052硅雪崩光电探测器在嫦娥五号落月过程控制中,实现激光回波接收,完成月面距离探测,产品在此任务中表现良好,指标精度满足要求,为嫦娥五号落月任务的顺利完成做出了贡献。

  天气网讯,据央视网消息最新消息,北京时间11月30日凌晨4时40分,嫦娥五号探测器组合体顺利分离。不过,关于嫦娥五号着陆点为什么是月球风暴洋引来热议。据了解,风暴洋是月球最大的月海,因为选定的风暴洋西北部地区能够带回来的样品比较年轻。

  嫦娥五号探测器组合体顺利分离

  11月30日凌晨4时40分,在科技人员精确控制下,嫦娥五号探测器组合体顺利分离。截至目前,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地面测控通信正常,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继续在平均高度约200公里的环月轨道上飞行并等待上升器交会对接,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将择机实施月面软着陆,进行自动采样等后续工作。

  嫦娥五号着陆点为什么是月球风暴洋

  在嫦娥五号任务之前,人类已经获得的月球样品大约有380公斤左右,分别来自于月球东南部的静海和丰富海。而嫦娥五号探测器选择在位于月球西北部的风暴洋着陆区,它年龄约32至40亿年,这个年龄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会选择在月球西北部的风暴洋着陆呢?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 彭兢:中国的科学家们提出来,要构成月球历史的画卷的话,需要有不同年代的样品,所以通过分析,他们认为我们现在选定的风暴洋西北部地区能够带回来的样品比较年轻。再加上更早的样品,就能够放在一起,整体上对月球形成和演化的过程有更好的了解。

  风暴洋是月球最大的月海,南北约2500千米,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在此之前,没有其他探测器曾经到达这里,因此,这对于所有想要了解月球的人而言,它也是一个全新的未知地。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 彭兢: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讲,不光是从科学上带回来样品,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月球。从工程技术上来讲,对咱们国家后续开展更远的深空探测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我们认为称之为里程碑式的任务。

  实时热点资讯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