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内我国中国向西方以及其它地区产生的贸易总额达到多少了?钱是否都有支付?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深圳市福田区中心区中心广场香港中旅大厦第五层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发行保荐书 
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行人”、 “药明康德”、
“公司”)申请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依据《公司法》、《证券法》、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向中国证券监督管
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提交了发行申请文件。华泰联合证券有限
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联合证券”、“保荐机构”)作为其本次申请首次公
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保荐机构,茹涛和吕洪斌作为具体负责推荐的保荐代表人,
特为其向中国证监会出具本发行保荐书。 
保荐机构华泰联合证券、保荐代表人茹涛和吕洪斌承诺:本保荐机构和保荐
代表人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
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并严格按照依法制定的业务规则、行业执业规范和道德准
则出具本发行保荐书,并保证所出具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一、保荐机构工作人员简介 
本次具体负责推荐的保荐代表人为茹涛和吕洪斌。其保荐业务执业情况如
茹涛先生,华泰联合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保荐代表人。曾主持或参与东方
股上市、华域汽车 A股再融资、华润万东 A股再融资、常山药业 A股创业板再
吕洪斌先生,华泰联合证券投资银行部执行董事、保荐代表人。曾保荐暴风
中石化分离交易可转债发行等项目。 
本次药明康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项目的协办人为王琛, 其保荐业务执业情况
王琛曾参与海尔施医药 A股 IPO项目、通化东宝 A股非公开发行、常山药
3、其他项目组成员 
其他参与本次药明康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保荐工作的项目组成员还包括: 王
正睿、张舒辰、侯松涛、廖逸星、杨博俊、许超、林梦涵。 
二、发行人基本情况简介 
1、公司名称: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2、注册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马山五号桥 
7、业务范围:生产 PT 树脂、MG树脂;开发研究及报批新药;生物技术研
究;提供组合化学及相关的技术咨询和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
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三、发行人与保荐机构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的情况说明 
华泰联合证券自查后确认, 保荐机构之控股股东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间接
接和间接合计持有发行人 2.6144%的股份。但上述情况不影响保荐机构公正履行
保荐职责。除此之外,保荐机构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重要关联方不存在
持有发行人或其实际控制人、重要关联方股份的情况。 
另外,发行人与保荐机构之间不存在下列可能影响公正履行保荐职责的情
(一)保荐机构的保荐代表人及其配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拥有发
行人权益、在发行人任职的情况。 
(二)发行人或其实际控制人、重要关联方持有保荐机构或其控股股东、实
际控制人、重要关联方股份的情况; 
(三) 保荐机构的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 重要关联方与发行人实际控制人、
重要关联方相互提供担保或者融资等情况; 
(四)保荐机构与发行人之间的其他关联关系。 
四、内核情况简述 
(一)内部审核程序说明 
内核具体流程: 
1、项目组提出内核申请 
2017年 5月 16日,在本次证券发行申请文件基本齐备后,项目组向合规与
风险管理部提出内核申请,提交内核申请文件。 
2、合规与风险管理部内核预审 
行现场内核预审。现场内核预审工作结束后,于 2017年 5月 25日出具了书面内
项目组依据内核预审人员的书面意见,对相关问题进行核查,对申请文件进
行修改、补充、完善,并在核查和修改工作完成后,于 2017年 5月 27日将对内
核预审意见的专项回复说明报送合规与风险管理部。 
3、合规与风险管理部内部问核 
合规与风险管理部在进行内核的同时,以问核会的形式对项目进行问核。问
核会由合规与风险管理部负责组织, 参加人员包括华泰联合证券保荐业务负责人
(保荐业务部门负责人)、合规与风险管理部审核人员、项目签字保荐代表人。
问核人员对《关于保荐项目重要事项尽职调查情况问核表》中所列重要事项逐项
进行询问,保荐代表人逐项说明对相关事项的核查过程、核查手段及核查结论。 
问核人员根据问核情况及工作底稿检查情况, 指出项目组在重要事项尽职调
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要求项目组进行整改。项目组根据问核小组的要
求对相关事项进行补充尽职调查,并补充、完善相应的工作底稿。 
4、内核小组会议审核 
项目组回复预审意见并履行内部问核程序后, 合规与风险管理部经审核认为
药明康德项目符合提交公司投资银行股权融资业务内核小组会议评审条件, 即安
会议通知及内核申请文件、 预审意见的回复等文件在会议召开前 3个工作日
(含)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给了内核小组成员。 
2017年 6月 1日,华泰联合证券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四地的投资银
行各部门办公所在地会议室以电话会议的形式召开了 2017年第 16次投资银行股
权融资业务内核小组会议。参加会议的内核小组成员共 5名,评审结果有效。 
参会的内核小组成员均于会前审阅过项目组提交的内核申请文件, 以及对内
核预审意见的专项回复。会议期间,各内核小组成员逐一发言,说明其认为可能
构成发行上市障碍的问题。对于申请文件中未明确说明的内容,要求项目组做进
会后,各参会的内核小组成员填写审核意见表,将其是否同意向证监会推荐
该项目公开发行证券, 及对相关问题应采取的解决措施的建议, 以及进一步核查、
或进一步信息披露的要求等内容以审核意见表的形式进行说明。 
内核小组会议实行一人一票制,内核评审获参会评审成员同意票数达 2/3以
上者,为通过;同意票数未达 2/3以上者,为否决。内核会议通过充分讨论,对
药明康德项目进行了审核,表决结果为通过。 
5、内核小组意见的落实 
内核小组会议结束后,合规与风险管理部汇总审核意见表的内容,形成最终
的内核小组意见,并以内核结果通知的形式送达项目组。内核结果通知中,对该
证券发行申请是否通过了内部审核程序进行明确说明, 并列明尚需进一步核查的
问题、对申请文件进行修订的要求等。项目组依据内核小组意见采取解决措施,
进行补充核查或信息披露。 合规与风险管理部在确认内核小组意见提及的内容已
落实后,正式同意为发行人出具正式推荐文件,向证监会推荐其首次公开发行股
(二)内核意见说明 
务内核会议,审核通过了药明康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项目的内核申请。内
核小组成员的审核意见为: 
项目组提交的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
市项目内核申请,经过本次会议讨论、表决,获通过。 
华泰联合证券承诺,已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对发行人
及其实际控制人进行了尽职调查、审慎核查,同意推荐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并
据此出具本发行保荐书。并依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第 33条的
规定,遵循行业公认的勤勉尽责精神和业务标准,履行了充分的尽职调查程序,
并对申请文件进行审慎核查后,做出如下承诺: 
(一) 有充分理由确信发行人符合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有关证券发行上市
(二)有充分理由确信发行人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资料不存在虚假记载、误
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三) 有充分理由确信发行人及其董事在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资料中表达意
见的依据充分合理; 
(四) 有充分理由确信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资料与证券服务机构发表的意见
不存在实质性差异; 
(五)保证所指定的保荐代表人及本保荐机构的相关人员已勤勉尽责,对发
行人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资料进行了尽职调查、审慎核查; 
(六)保证发行保荐书、与履行保荐职责有关的其他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
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七) 保证对发行人提供的专业服务和出具的专业意见符合法律、 行政法规、
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和行业规范; 
(八)自愿接受中国证监会依照《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采取的
华泰联合证券遵循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按照《保荐人尽职调查工作
准则》等证监会对保荐机构尽职调查工作的要求,对发行人进行了全面调查,充
分了解发行人的经营状况及其面临的风险和问题后, 有充分理由确信发行人符合
《公司法》、《证券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
证监会规定的发行条件,并确信发行人的申请文件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同
意作为保荐机构推荐其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二、本次证券发行履行相关决策程序的说明 
发行人就本次证券发行履行的内部决策程序如下: 
1、2017年 6月 1日,发行人召开了第一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该次会议应
到董事 11名,实际出席本次会议 11名,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
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并上市方案的议案》、《关于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
股(A股)股票并上市相关授权事项的议案》、《关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
普通股(A股)股票募集资金投向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议案》等议案。 
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并上市方案的议案》、《关于首
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并上市相关授权事项的议案》、《关于公
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 (A股) 股票募集资金投向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议案》
依据《公司法》、《证券法》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等法
律法规及发行人《公司章程》的规定,发行人申请在境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
三、本次证券发行符合《证券法》规定的发行条件的说明 
华泰联合证券依据《证券法》相关规定,对发行人是否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
票条件进行了逐项核查,核查意见如下: 
(一)发行人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 
发行人已依法建立健全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董事会秘
书等各项公司治理方面的制度,建立健全了生产、销售、财务、研发等内部组织
机构和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能够依法履行职责,具
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 
(二)发行人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 
通过对发行人所处的产业政策、行业发展前景,发行人所处的行业地位,商
业模式及经营成果的核查,核查方式包括访谈、现场走访、问卷、材料阅读等。
本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 
(三)发行人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无其他重大违法行为 
通过抽查相关重点科目的方式对发行人近三年审计报告进行了核查, 详见本
保荐书之第五节“对《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 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
检查工作的通知》所列事项核查情况的专项说明”。本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最
近三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 根据本保荐机构的尽职调查和各有关主管部门
出具的相关证明文件,发行人不存在其他重大违法行为。 
(四)发行人符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保荐机构对发行人符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条件的意见请
参见本节“四、本次证券发行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的
四、本次证券发行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的发行
(一)主体资格 
1、发行人是依法设立且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有限责
任公司在依法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可以采取募集设立方式公开发行股票。 
查证过程及事实依据如下: 
保荐机构取得了发行人设立时的营业执照、公司章程、发起人协议、创立大
会文件、评估报告、审计报告、验资报告、工商登记文件等资料,核查发行人的
设立程序、工商注册登记的合法性、真实性;查阅了发行人历年营业执照、公司
章程、工商登记等文件,以及历年业务经营情况记录、年度检验、年度财务报告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于 2017年 3月 1日由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整
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过工商登记,是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的股份有限公
司,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八条的规定。 
2、发行人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持续经营时间在 3年以上,但经国务院
批准的除外。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
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 
查证过程及事实依据如下: 
保荐机构查阅了发行人的工商档案资料,核查确认,发行人系由无锡药明康
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3月 1日无锡市工
商行政管理局向公司核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股本总额为 93,778.7万元,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的前身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成立
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依法可连续计算经营业绩, 发行人持续经营时间已满三年,
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九条的规定。 
3、发行人的注册资本已足额缴纳,发起人或者股东用作出资的资产的财产
权转移手续已办理完毕,发行人的主要资产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 
查证过程及事实依据如下: 
保荐机构查阅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于 2017年 2月 17
日出具的德师报(验)字(17)第 00090号《验资报告》。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的注册资本已足额缴纳,发起人或者股东用
作出资的资产的财产权转移手续已办理完毕, 公司的主要资产不存在重大权属纠
纷,发行人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条的规定。 
4、发行人的生产经营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符合国家产
查证过程及事实依据如下: 
保荐机构查阅了发行人的营业执照及公司章程,发行人的经营范围为“生产
PT 树脂、MG树脂;开发研究及报批新药;生物技术研究;提供组合化学及相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的生产经营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
的规定,为国家产业政策允许发展的产业领域,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 
5、发行人最近 3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 
保荐机构查阅了发行人历年经年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历次变更
的《公司章程》、发行人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资料及与发行人实际控制人、董
事、高级管理人员访谈了解,并取得了发行人及相关人员的说明性文件。 
①主营业务变动情况 
发行人主要业务为从事小分子化学药的发现、研发及生产全方位、一体化平
台服务,同时原从事少量的大分子生物药的 CRO/CMO 和医疗健康科技服务等
其他业务。2015年起,为满足业务战略发展要求,发行人进行了部分的资产转
让、业务剥离及股权重组,将主营业务集中于小分子化学药的发现、研发及生产
全方位、一体化平台服务,以全产业链平台的形式面向全球制药企业提供各类新
药的研发、生产及配套服务;此外,发行人还在境外提供少量医疗器械检测及境
外精准医疗研发生产服务。 
综上,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最近三年内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②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实际控制人变动情况 
管理人员直接在发行人层面参与运营及管理。 
结合报告期发行人的高管任职情况,具体参见招股说明书“第八节 董事、
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核心技术人员”之“六、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近三
年变动情况”,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发生对发行人经营
管理和本次发行并上市构成重大影响的变化。 
人,签署了有关一致行动的协议。报告期内先通过共同控制美国上市公司 WuXi 
Cayman董事会并始终担任核心管理层、下市后通过签署有关一致行动协议并共
与上海瀛翊签署了委托投票协议获得其相关表决权。根据上述安排,Ge Li(李
决权,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报告期内未发生变化。 
综上,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最近三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没
有发生重大变化,最近三年内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
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 
6、发行人的股权清晰,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持
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 
查证过程及事实依据如下: 
刘晓钟、张朝晖。保荐机构核查了发行人工商登记资料,并对发行人实际控制人
及相关人员进行了访谈,结合发行人实际控制人及相关人员出具的声明,确认发
行人股权清晰,实际控制人持有的发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的股权清晰,受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持有
的公司股份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
十三条的规定。 
(二)规范运行 
1、发行人已经依法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董事
会秘书制度,相关机构和人员能够依法履行职责。 
查证过程及事实依据如下: 
保荐机构查阅了发行人的公司治理制度、历次三会的会议文件(包括通知、
会议记录、会议决议等)相关材料,列席了发行人召开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
事会。 保荐机构已按照证监会的规定对发行人进行了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的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自成立以来已经依法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
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制度,相关机构和人
员能够依法履行职责。发行人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四
2、发行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已经了解与股票发行上市有关的法
律法规,知悉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定义务和责任。 
查证过程及事实依据如下: 
在本次发行申请之前, 保荐机构已作为辅导机构对发行人进行了发行上市辅
导,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验收合格。在辅导过程中,发行人
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5%以上的股东或股东代表均参加了保荐机
构组织的培训并全部通过考试,已经了解与股票发行上市有关的法律法规,知悉
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定义务和责任。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
第十五条的规定。 
3、发行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
任职资格,且不存在下列情形: 
(1)被中国证监会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尚在禁入期的; 
(2)最近 36个月内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或者最近 12个月内受到证
券交易所公开谴责; 
(3)因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者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
调查,尚未有明确结论意见。 
查证过程及事实依据如下: 
保荐机构通过访谈发行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获取董事、监事、高
级管理人员出具的书面声明文件,登陆证监会、交易所等监管机构网站,搜索互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忠实、勤勉,
具备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资格,不存在下列情形:(1)被中国证监会
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尚在禁入期的; (2)最近36个月内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
处罚,或者最近12个月内受到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的;(3)因涉嫌犯罪被司法
机关立案侦查或者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尚未有明确结论意见
的。发行人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 
4、发行人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能够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
靠性、生产经营的合法性、营运的效率与效果。 
查证过程及事实依据如下: 
保荐机构查阅了发行人的内部控制制度,核查了发行人主要针对生产、采购
和销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并取得了德勤华永出具的《内部控制审核报告》。 
经核查并依据德勤华永出具的《内部控制审核报告》,保荐机构认为,发行
人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能够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生产经
营的合法性、营运的效率与效果,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
十七条的规定。 
5、发行人不存在下列情形: 
(1) 最近 36个月内未经法定机关核准, 擅自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过证券;
或者有关违法行为虽然发生在 36个月前,但目前仍处于持续状态; 
(2)最近 36个月内违反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以及其他法律、行
政法规,受到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 
(3)最 近 36个月内曾向中国证监会提出发行申请,但报送的发行申请文件
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或者不符合发行条件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
核准;或者以不正当手段干扰中国证监会及其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工作;或者伪
造、变造发行人或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签字、盖章; 
(5)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尚未有明确结论意见; 
(6)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其他情形。 
查证过程及事实依据如下: 
保荐机构取得了发行人提供的相关材料及声明,并查阅了发行人提供的工
商、税收、质监等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无违法违规证明,走访了发行人当地
政府部门、法院及仲裁委员会,同时通过登陆交易所监管机构网站及互联网搜索
方式进行了核查。 
经核查,发行人不存在:(1)最近 36个月内未经法定机关核准,擅自公开
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过证券;或者有关违法行为虽然发生在 36个月前,但目前仍
处于持续状态;(2)最近 36个月内违反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以及其
他法律、行政法规,受到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的违法违规事项;(3)最近 36
个月内曾向中国证监会提出发行申请,但报送的发行申请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
性陈述或重大遗漏;或者不符合发行条件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核准;或者以不正
当手段干扰中国证监会及其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工作;或者伪造、变造发行人或
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签字、盖章;(4)本次报送的发行申请文件有
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5)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尚
未有明确结论意见; (6)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其他情形。
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八条的规
6、发行人的公司章程中已明确对外担保的审批权限和审议程序,不存在为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进行违规担保的情形。 
查证过程及事实依据如下: 
保荐机构查阅了发行人现行有效的《公司章程》、《公司章程》(草案)及
《对外担保管理制度》,上述文件已对发行人的对外担保的审批权限和审议程序
信用报告、中介机构相关出具文件,并根据发行人的书面确认,发行人不存在为
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进行违规担保的情形。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
第十九条的规定。 
7、发行人有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不存在资金被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
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以借款、代偿债务、代垫款项或者其他方式占用的情形。 
查证过程及事实依据如下: 
保荐机构查阅了发行人资金管理制度、会计账簿、发行人财务报表及德勤华
永出具的《审计报告》及《内部控制审核报告》,访谈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与
会计师进行了沟通。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有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截至本保荐书出具
日不存在公司资金被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以借款、代偿债务、代垫款
项或其他方式占用的情形,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二十条
(三)财务与会计 
1、发行人资产质量良好,资产负债结构合理,盈利能力较强,现金流量正
查证过程及事实依据如下: 
保荐机构查阅了德勤华永出具的《审计报告》及发行人管理层提供的数据资
料,分析了发行人的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偿债能力、流动性、主营业务构成、
盈利能力、现金流量等各项财务指标,并与同行业上市公司进行了对比分析。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资产质量良好,资产负债结构合理,盈利能
力较强,现金流量正常,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
2、发行人的内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并由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
保留结论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查证过程及事实依据如下: 
保荐机构查阅了发行人的内部控制制度,核查了发行人主要针对生产、采购
和销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访谈了发行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与会计师进行了
沟通,并取得了德勤华永出具的《内部控制审核报告》。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的内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德勤
华永出具了无保留结论的《内部控制审核报告》,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
市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 
3、发行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报表的编制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
计制度的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发行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
金流量,并由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查证过程及事实依据如下: 
保荐机构查阅了发行人会计政策、财务核算及财务管理制度、会计账簿及会
计凭证、会计报表,并取得了德勤华永出具的《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审核报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报表的编制符合企
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 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发行人的财务
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并由德勤华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 《审计报告》 ,
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 
4、发行人编制财务报表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在进行会计
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对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应选用一致
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保荐机构查阅了发行人财务报表、德勤华永出具的《审计报告》和《内部控
制审核报告》、发行人的部分账务处理明细,访谈了发行人高级管理人员,与会
计师进行了沟通。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编制财务报表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
据;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了应有的谨慎;对相同或相似的经济业
务,选用了一致的会计政策,无随意变更的情形,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
市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 
5、发行人应完整披露关联方关系并按重要性原则恰当披露关联交易。关联
交易价格公允,不存在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情形。 
查证过程及事实依据如下: 
保荐机构查阅了发行人财务报表及其编写的《招股说明书》、德勤华永出具
的《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审核报告》,取得了发行人关联方清单,抽查了发
行人银行账户大额交易明细。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已完整披露关联方关系并按重要性原则恰当
披露关联交易,关联交易价格公允,未发现存在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情形,
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 
6、发行人符合下列条件: 
(1)最 近 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 3000万元,净利
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 
(2)最近 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 5000
万元;或者最近 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 3亿元; 
(3)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 3000万元; 
(4)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水面养殖权和采矿权等后)占
查证过程及事实依据如下: 
根据德勤华永出具的《审计报告》,发行人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下列条件: 
(1)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发行人 2015年、2016
年和 2017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合并财务报表数据,下同)分别为
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 3亿元。 
(3)本次发行前,发行人的总股本为 93,778.70万股,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
673,801.03万元,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水面养殖权和采矿权等后,合并
财务报表数据,下同)为 29,651.39万元,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为 4.40%,
7、发行人依法纳税,各项税收优惠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发行人的经
营成果对税收优惠不存在严重依赖。 
查证过程及事实依据如下: 
保荐机构查阅了发行人纳税资料及相关税收优惠文件, 取得了税务主管部门
出具的关于发行人纳税合规的证明文件,访谈了发行人相关负责人,查阅了德勤
华永出具的《审计报告》、《主要税种纳税情况的专项审核报告》以及方达律师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依法纳税,各项税收优惠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的规定,发行人的经营成果对税收优惠不存在严重依赖,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
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 
8、发行人不存在重大偿债风险,不存在影响持续经营的担保、诉讼以及仲
裁等重大或有事项。 
查证过程及事实依据如下: 
保荐机构查阅了发行人的主要债务合同、部分银行账户的凭证、发行人及其
子企业信用报告、德勤华永出具的《审计报告》、方达律师事务所出具的相关法
律意见,与发行人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分析了发行人的流动比率、速动比
率、资产负债率等各项财务指标,并与同行业上市公司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保
荐机构走访了发行人及其部分重要子公司所在地的法院、仲裁机构。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不存在重大偿债风险,未发现发行人存在影
响持续经营的担保、诉讼以及仲裁等重大或有事项,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
上市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 
9、发行人申报文件中不存在下列情形: 
(1)故意遗漏或虚构交易、事项或者其他重要信息; 
(2)滥用会计政策或者会计估计; 
(3)操纵、伪造或篡改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记录或者相关凭证。 
查证过程及事实依据如下: 
保荐机构核查了发行人全套申请文件,查阅了德勤华永出具的《审计报告》
及方达律师事务所出具的相关法律意见,与发行人财务负责人进行访谈,抽查了
部分业务账务处理及相关会计凭证。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申报文件不存在上述情形,符合《首次公开
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 
(1)发行人的经营模式、产品或服务的品种结构已经或者将发生重大变化,
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2)发行人的行业地位或发行人所处行业的经营环境已经或者将发生重大
变化,并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3)发行人最近 1个会计年度的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对关联方或者存在重大
不确定性的客户存在重大依赖; 
(4)发行人最近 1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主要来自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外的
(5)发行人在用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特许经营权等重要资产或技
术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 
(6)其他可能对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形。 
查证过程及事实依据如下: 
保荐机构查阅并分析了发行人相关行业研究资料、 行业分析报告及行业主管
部门制定的行业发展规划等,核查并分析了发行人的经营资料、重大资产权属文
件、 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等, 访谈了发行人高级管理人员, 与会计师进行了沟通。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不存在上述影响持续盈利能力的情形,符合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三十条的规定。 
五、对《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 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
的通知》所列事项核查情况的专项说明 
1、以自我交易的方式实现收入、利润的虚假增长。 
核查过程及结论如下: 
(1)核查了发行人报告期内往来款的明细账,核查了各期大额资金往来,
随机抽查了款项支出的原始凭证,并与银行流水明细进行逐笔核对。 
(3)取得并审阅了大额预付账款的交易合同、期后存货或固定资产到账情
况,对预先支付费用分摊的合理性并进行了分析。 
(4)核查了报告期内原材料采购情况,并随机抽取凭证进行详细核查;对
原材料采购数量与入库数量、采购单价与市场价格、采购成本与预付款、应付账
款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行分析。 
(5)核查关联方是否存在占用发行人资金的情况。 
(6)核查了发行人报告期内往来款的明细账,核查了各期大额资金往来、
随机抽查了款项收入的原始凭证,并与银行流水明细进行逐笔核对。 
(7)核查了发行人报告期内主要客户,确认其与发行人之间的交易真实合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不存在以自我交易的方式实现收入、利润的
虚假增长的情况。 
2、发行人或关联方与其客户或供应商以私下利益交换等方法进行恶意串通
以实现收入、盈利的虚假增长。 
核查过程及结论如下: 
(1)查阅了报告期各年 12月至次年 2月的销售明细表、银行流水账,核查
了年末是否存在大额销售收入确认、次年初有大量退货、大额款项不正常流出的
(2)对报告期各年第 4季度和 12月份的销售收入、毛利额、毛利率与全年
其他时间进行对比分析,核查发行人是否存在期末集中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 
(3)对报告期内销售的付款条件和信用政策进行核查,对应收账款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核查发行人是否通过放宽付款条件和信用
(4)查阅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年报等资料,了解该行业收入确
认的一般原则,结合发行人确认收入的具体标准,判断发行人收入确认具体标准
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5)实地走访,核查了发行人有无跨期确认收入或虚计收入的情况。 
(6)对发行人的销售收入、应收账款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进行
分析, 核查经营性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化是否与发行人销售收入变化相符及报告期
内的销售收现变化是否异常。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不存在发行人或关联方与其客户或供应商以私下利
益交换等方法进行恶意串通以实现收入、盈利的虚假增长的情况。 
3、关联方或其他利益相关方代发行人支付成本、费用或者采用无偿或不公
允的交易价格向发行人提供经济资源。 
核查过程及结论如下: 
(1)查阅了发行人的采购明细、成本明细、费用明细、资金流水和相关的
应付科目,从支出类别的完整性、支出总额与资金流水、应付科目的匹配性等方
面,分析排查是否存在异常。 
(2)对发行人报告期内的毛利率情况进行分析。 
(3)结合报告期内原材料价格变动情况和人员工资、能源价格的变动情况,
对发行人报告期内的单位生产成本进行分析,确认是否存在异常。 
(4)对发行人报告期内的期间费用和期间费用率情况进行分析,确认是否
(5)通过实地察看发行人、关联方的办公场所,访谈发行人及关联方的主
要负责人,访谈发行人的主要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互联网检索等方式,核查是否
存在未识别的关联方或其他利益相关方, 核查发行人与关联方之间是否存在重叠
的重要客户或供应商,核查发行人、关联方的供应商、客户之间是否存在上下游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报告期内不存在关联方或其他利益相关方代
发行人支付成本、 费用或者采用无偿或不公允的交易价格向发行人提供经济资源
4、保荐机构及其关联方、PE 投资机构及其关联方、PE 投资机构的股东或
实际控制人控制或投资的其他企业在申报期内最后一年与发行人发生大额交易
从而导致发行人在申报期内最后一年收入、利润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核查过程及结论如下: 
保荐机构取得了最近一年新增或销量额大幅增长的客户的工商资料、 最近一
年新增或销量额大幅增长的客户与发行人及其关联方的关系说明、 保荐机构及其
关联方、PE 投资机构、PE 投资机构控制或投资的其他企业名单、公开披露资料
等,并将上述个人或机构进行比对,核查是否存在重合的情形。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不存在保荐机构及其关联方、PE投资机构、
PE 投资机构控制或投资的其他企业在申报期内最后一年与发行人发生大额交易
从而导致发行人在申报期内最后一年收入、利润出现较大幅度增长的情况。 
5、利用体外资金支付货款,少计原材料采购数量及金额,虚减当期成本,
核查过程及结论如下: 
(1)对报告期内发行人的毛利率进行了纵向对比和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横
(2)根据发行人的直接材料耗用量、投入产出比等测算单位产品的原材料
耗用数据,对比主要原材料的采购单价,确认是否存在少计原材料的情况。 
(3)走访了主要供应商,以访谈形式了解其报告期各期采购量和采购金额。 
(4)随机抽取了报告期内大额采购交易进行核查,原材料采购订单与记账
(5)随机抽取了原材料领料单与采购价格进行对比,核查领料和成本结转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报告期内不存在利用体外资金支付货款,少
计原材料采购数量及金额,虚减当期成本,虚构利润的情况。 
6、采用技术手段或其他方法指使关联方或其他法人、自然人冒充互联网或
移动互联网客户与发行人(即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服务企业)进行交易以实现收
入、盈利的虚假增长等。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不从事本条所列示的相关互联网或移动互联
网服务业务,不适用本条的核查要求。 
7、将本应计入当期成本、费用的支出混入存货、在建工程等资产项目的归
集和分配过程以达到少计当期成本费用的目的。 
核查过程及结论如下: 
(1)核查了发行人报告期各期末有无大额的存货和在建工程及异常数据,
取得了存货构成明细、成本构成明细、费用构成明细、在建工程构成明细。 
(2)取得存货成本分摊表、报告期各月成本核算明细表、报告期各月末在
产品、产成品数量金额明细表。 
(3)抽查在建工程大额原始入账凭证,取得在建工程施工合同、预算资料、
竣工决算报告, 核对竣工决算金额与工程账面金额是否基本一致, 分析其合理性。 
(4)计算分析发行人主要产品的毛利率、主要产品单位材料成本金额、存
货周转率、期间费用率等指标,并与同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分析比较。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不存在将本应计入当期成本、费用的支出混
入存货、 在建工程等资产项目的归集和分配过程以达到少计当期成本费用的目的
8、压低员工薪金,阶段性降低人工成本粉饰业绩。 
(1)取得报告期内发行人员工名单、工资明细表,核查发行人员工总数、
人员结构、工资总额,人均工资、工资占成本、费用的比例等的波动是否合理。 
(2)取得当地行业指导工资标准资料,将发行人工资情况与同行业、同地
区水平对比分析。 
(3)核查发行人应付职工薪酬的期后付款情况。 
(4)核查发行人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之间,是否有确凿
证据表明需要调整资产负债表日原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事项。 
(5)针对薪酬事宜,随机抽取了若干员工进行访谈,询问对薪酬水平的看
法以核查是否存在被压低薪酬的情形。 
(6)针对发行人是否存在劳务派遣情形,访谈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进行访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不存在压低员工薪金,阶段性降低人工成本
粉饰业绩的情况。 
9、推迟正常经营管理所需费用开支,通过延迟成本费用发生期间,增加利
润,粉饰报表。 
核查过程及结论如下: 
(1)取得了发行人报告期内的销售费用明细表,并结合行业销售特点、发
行人销售方式、销售操作流程、回款要求、售后承诺(如无条件退货)等事项,
对销售费用做了截止性测试。 
(2)取得了发行人报告期内管理费用明细表,并对管理费用做了截止性测
(3)取得了发行人报告期内财务费用明细表,并对财务费用做了截止性测
(5)核查了发行人各期奖金计提政策及奖金计提情况。 
(6)核查了期末大额、长期挂账的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及其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不存在推迟正常经营管理所需费用开支,通
过延迟成本费用发生期间,增加利润,粉饰报表的情况。 
10、期末对欠款坏账、存货跌价等资产减值可能估计不足。 
核查过程及结论如下: 
(1)查阅了发行人及同行业上市公司坏账准备计提政策,取得了发行人历
年发生坏账的数据,期末应收账款明细表和账龄分析表,核查发行人坏账准备计
(2)对大额应收账款的客户进行了访谈,了解其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背景
及未来收回的可能性。 
(3)取得发行人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政策、各类存货明细表及货龄分析表、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表,分析余额较大或货龄较长存货的形成原因。 
(4)实地察看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状态,并分析是否存在减值情形。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不存在期末对欠款坏账、存货跌价等资产减
值可能估计不足的情况。 
11、推迟在建工程转固时间或外购固定资产达到预定使用状态时间等,延迟
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时间。 
核查过程及结论如下: 
(1)了解并分析了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的会计政策,根据固定资产核算
的会计政策对报告期内固定资产折旧计提进行测算;取得在建工程转固列表(每
(2)对于已结转固定资产的在建工程,取得工程竣工决算报告,并核查在
建工程转销时间、账面结转金额与决算报告的一致性。 
(3)对于外购固定资产,核查达到预定可使用时间与结转固定资产时间是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不存在推迟在建工程转固时间或外购固定资
产达到预定使用状态时间、延迟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时间的情况。 
12、其他可能导致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失真、粉饰业绩或财务造假的情况。 
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不存在其他可能导致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失真、粉饰业
绩或财务造假的事项。 
六、关于本次发行公司股东公开发售股份的核查意见 
本次发行不存在公司股东公开发售股份的情况。 
七、关于承诺事项的核查意见 
经核查,保荐机构认为:发行人及其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
员及 5%以上股东等责任主体相关承诺的内容合法、合理,失信补救措施及时有
八、关于私募投资基金股东履行备案程序的核查意见 
截至本保荐书出具日,发行人的股东及其持股情况如下: 

1.  人民币国际化——理论依据、战略规划和营运中心

2.  中国超越: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光荣与梦想

1.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的哲学追问

2.  转型期中国的政党治理:生成、资源与框架

3.  居住模式与中国城镇化——基于土地供给视角的经验研究

4.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与发展

5.  《孔子家语》与《礼记》“互见”关系研究——以孔子言论的“背景”问题为中心

7.  民主的希望和未来在中国----谈谈中国式民主与美国式民主

8.  我国城市土地产权实现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1.  中国式民主的文化解读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纲要(修订本)

3.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本源、拓展及当代意蕴

4.  新媒体时代的政府公共传播

5.  万象共生中的族群与民族

6.  中国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研究

8.  科学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方法论研究

9.  上海先进制造业转型研究

10. 长三角都市流动穆斯林与伊斯兰教研究

11. 巨变中的中国青年

12. 唯物史观新视野与中国梦研究

13.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技事业研究

14. 国际秩序演变中的中国周边外交与中美关系

1.  国际体系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两个阶段 ——立足唯物史观对“中国奇迹”的解读

2.  金融消费者保护与金融危机——基于全球142个经济体的实证研究

4.  农地制度、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农民收入增长

5.  真实叙事的边界——隐私侵权抗辩论纲

6.  让潜规则失去土壤、通道和市场

7.  中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化与母语写作

8.  信任与公平:发展语境下的两个中国现实

9.  社会治理的“协商”领域与“民主”机制——当下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特征、实践结构和理论批判

10. 全球化时代的宗教与中国公共外交

11. 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发展困境与转型研究

12. 资产负债扩张与中国经济增长转型

1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 制度、税负和资源禀赋

15. 安全、发展与国际共进

16. 马克思的现实观与中国道路

17. 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视角

18. 大规模私有化的阴影:来自转型经济的证据

19. 领导与执政:依法治国需要厘清的两个概念

20. 破解效率与平衡的冲突——论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

21. 中国农村能源消费的田野调查——以晋黔浙三省2253个农户调查为例

22. 关于“人民主体”的一些思考

23. 特大城市社会治理问题的再认识

24. 根植于改革实践 思考在理论高度——学习年习近平对若干经济学理论问题的论述

25. “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文化产业的空间新布局

26. 上海建设全球人民币清算中心的条件和路径研究

27.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关系研究

28.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战略认知与路径选择

29. 危机反思、道路自信与中国梦

30. 树立法治思维  全面依法治国

31. 突破西方评价标准垄断  构建国家治理指数

32. 马克思恩格斯海权思想的脉络体系及其现代启示

33. 《玄空经》作者郭友松生平交游及著述考论

34. 当代中国慈善事业的伦理追问

35. 全球城市视阈中上海跨文化交往能力研究

36. 决策与风险源: 社会稳定源头治理之关键

媒体理论宣传优秀成果奖

1.  践行“四个全面”,要过好“四关”

1.  专题文献纪录片《国之歌》

1.  《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访谈录》系列电视专题片

2.  中国智库的“新”与“特”

4.  《另一个战场》纪录片

5.  电视系列专题片《将士风采》

6.  《试验的价值》专题纪录片

1.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

2.  大国方略:走向世界之路

1.  第一本法律漫画书——图解日常法律知识

2.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干部读本

3.  创新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4.  走向美丽中国: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

上海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名单

主要学术贡献:张斌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汉语语言学家,他领衔编写的《现代汉语描写语法》引领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领域的发展潮流。

代表作:《现代汉语描写语法》

主要学术贡献:邹逸麟先生为我国历史地理学界公认的学科带头人,他终身致力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是继第一代现代历史地理学开创者(谭其骧、侯仁之等)之后第二代学人中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学者。

代表作:《中国历史自然地理》、《椿庐史地论稿》

主要学术贡献:夏禹龙先生长期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在邓小平理论、科学学、领导科学和区域经济等领域造诣深厚,有诸多原创的思想贡献于当代中国的学术界。

代表作:《夏禹龙文集》

主要学术贡献:许宝华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方言学家和语言学家,他主编的《汉语方言大辞典》,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汉语方言词典,对方言词汇学研究贡献很大。

代表作:《汉语方言大词典》

1.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

1.  网络战略:美国国家安全新支点

2.  我国的地缘政治及其战略研究

5.  中国正道:当今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7.  经济学与伦理学:市场经济的伦理维度与道德基础

8.  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上下册)

10. 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

11. 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

12. 道教授箓制度研究

13. 区域绿地规划的实施评价与方法:上海市的案例研究

14. 清末民国法律史料丛刊

15. 民法概念史:总则

16. 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研究

17. 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研究

18. 新常态与企业激励模式变革:从绩效导向到价值自觉

19. 财富与时间——《年经济学手稿》研究

20. 前瞻记忆:社会心理学的视野

21. 上海国际贸易地位变迁与区域经济影响:基于旧海关史料与自贸区时空变迁视角的分析

23. 贝娄学术史研究

24.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25. 城市内河生态修复的意愿价值评估法实证研究

1.  政府扶持与新型产业的发展——以新能源为例

2.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及演变趋势——基于跨国投入-产出分析

3.  《水经注》现存主要版本考述

4.  医疗需求与中国医疗费用增长——基于城乡老年医疗支出差异的视角

5.  中国当代家庭户变动的趋势分析——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考察

6.  全球化与中国生产服务业发展——基于全球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

7.  中国的外交创新是否需要外交革命?

8.  今天我们如何言说“进步”?

10. 重读有关《新青年》阵营分化的信件(上、下)

11. 关于《金瓶梅》词话本的几个问题

12. 释甲骨文中的“役”字

13. 当代中国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重构

1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国国际法理论体系的思索

17. 灾害社会工作的实践及反思——以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社工整合服务为例

18. 国际视阈下当代体育课程模式的发展向度与脉络解析

19. 论道德-形上学的能力之知——基于赖尔与王阳明的探讨

20. 中国对印度占领“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的反应及其意义()

2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回归为司法政策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实践前提与创新逻辑

23. 高校科研评价定量方法与质量导向的偏离与治理

24. 法律议论的社会科学研究新范式

25. 从“国家与社会”到“制度与生活”:中国社会变迁研究的视角转换

26. 潜行的力量:ICT精英如何嵌入并影响社会运动

27. 近代医学共同体的嬗变:从博医会到中华医学会

28.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差异化效应: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29. 伊斯兰的国际体系观——传统理念、当代体现及现实困境

30. 宋代俗字谱“一字一音”记谱法研究——从外在特征到内在含义的解读(上、下)

1.  公司治理、融资约束与公司业绩——因果关系与经济机理

2.  中国高储蓄现象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4.  中国公共养老金体系研究:模式选择与改革路径

5.  中国改革:历史、逻辑和未来——振兴中华变革论

6.  公共住房的未来:东西方的现状与趋势

7.  收入分配与财政支出结构

8.  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分配——以思想史为基础的考察

9.  补贴利益度量基准:规则和实践的国际比较

10. 从分散到整合:特大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研究

11. 党内非正式制度研究——审思党内潜规则

12. 大公司主导变革: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思路、新政策——基于产业链重构视角

13. 想象异域: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札记

14. 启蒙伦理与现代社会的公序良俗——德国古典哲学的道德事业之重审

15.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思潮论稿(上、下册)

16. 第五种权力——论智库

17. 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技术转让法律制度研究

19. 老子集注彙考(第一卷)

20. 袖中东海一编开:域外文献与清代社会史研究论稿

21. 神明与市民:民国时期上海地区迎神赛会研究

22. 文学传统与中古道家佛教

23. 民主崩溃的政治学

24. 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系运作机制研究

25. 网络时代的政治发展研究

26. 东亚政治文化与民主转型

28. 中国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研究

29. 语境·概念·修辞:欧洲近代思想史研究的方法与实践

31.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32. 调整人口就业年限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33. 中国城镇化的经验与理论研究——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格局与未来道路

34. 知识管理在科研网络及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35. 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

36. 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

37. 价值选择与教育政治——阿普尔批判教育研究的实践逻辑

39. 结构主义视域下的序列主义音乐研究——以密尔顿·巴比特与路易吉·达拉皮科拉序列作品为例

40. 中国近现代名辩学研究

41. “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研究

42. 中国近三百年疑古思潮史纲

43. 国外中学学生指导制度历史演进

44. 美学语法:后期维特根斯坦的美学与艺术思想

45. 基础教育公平论——中国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政策研究

46.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47. 中国城市区域的多中心空间结构与发展战略

48. 交互生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转化之力

50. 体国经野: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理论与历史

51. 中国文字发展史(五卷)

52. 远去的都市:1950年代的上海

53. 完善我国条约保留制度研究

55. 司法治国——英国法庭的政治史()

56. 宗教功能单位与地区暴力冲突——以科索沃冲突中的德卡尼修道院和希南帕夏清真寺为个案

57. 刑法解释的利益平衡问题研究

58. 刑法中法律拟制论

59. 中法西绎:《中国丛报》与十九世纪西方人的中国法律观

60. 节能减排统计研究

61. 钱学森年谱(上、下册)

62. 黑暗时刻:希特勒、大屠杀与纳粹文化(上、下册)

63.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理论与方法

64. 中国古代体育图录

65. 侦查程序被害人权利保护

66. 十七世纪欧洲与晚明地图交流

67. 基督教传播与大众媒介

68. 林权、坟山与庙产

69. 团队创新的跟踪研究

70. 在私有与共享之间 ——对版权与表达权之争的哲学反思 

71. 恐怖主义的历史演变

72. 明清上海市镇文化景观研究

73. 劳动-资本关系变迁: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

74. 英汉时体类型与翻译策略

76. 汉藏语差比句研究

77. 中古太原士族群体研究

78. 中国哲学起源的知识线索——从远古到老子:自然观念及哲学的发展与成型

79. 福克纳的创作流变及其在中国的接受和影响

81. 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

82. 汉语“介词框架”研究

83. 近代上海外汇市场研究()

84. 雅韵留痕:评弹与都市

86. 美国文学大辞典

87. 冷战后欧美大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研究

88.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外语教学

89. 再生资源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管理

90. 东亚秩序论:地区变动、力量博弈与中国战略

1.  中国的实际经济周期与税收政策效应

2.  卖空限制与股票错误定价——融资融券制度的证据

3.  中国银行业净息差与非利息收入的关系研究

4.  税收激励、现金流与企业投资结构偏向

5.  收入分配格局演变的微观基础——兼论中国税收持续超速增长

7.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外资安全审查机制

8.  公共转移支付减少了贫困脆弱性吗?

9.  政治经济学批判:追求经济的“政治和哲学实现”

10. 信用交易与通货膨胀的福利损失——基于货币搜寻理论的视角

11. 农地经营权流转与农民劳动生产率提高:理论与实证

12. 信息网络化对美国政党政治的影响

13. 石油的族群地理分布与族群冲突的升级

14. 债务风险、财政透明度和记账基础选择——基于国际经验的数据分析

15. 教育能否让我们更健康——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城乡比较分析

17. 以人民为本位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理论:政治学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现

18. 超越定性与定量之争

19. 附加值贸易: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21. 我国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趋势与影响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5. 盲目炒作还是慧眼识珠?——基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挖掘行为的实证分析

26. 作为一种政治形态的政党-国家及其对中国国家建设的意义

27. 如何理解“哲学史”?

28. 国民革命时期宋子文与孙中山、蒋介石关系之比较研究

29. 制度环境变迁对公司慈善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30. “人之死”——《词与物》的主旨及其哲学意蕴

32. 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原则之争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33. 论南极海域的法律地位

34. 网络极端情绪人群的类型及其政治与社会意涵——基于中国网络社会心态调查数据(2014)的实证研究

35. 实行单一个人所得税制不利于调节收入分配吗 ——基于2012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模拟分析

36. 有信仰的资本——温州民营企业主慈善捐赠行为研究

37. 中国新闻从业者的社交媒体运用及其影响因素——项针对上海青年新闻从业者的调查研究

38. 通过地图分析揭示语法学中的隐性规律——“加权最少边地图”

39. 微信:中国人的“在世存有”

40. 西方当代文论的五副面孔

41. 新报刊(媒介)史书写:范式的变更

43. 多渠道强干预、框架与抗争结果——对40个拆迁抗争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45. 社交媒体在美国对华外交中的运用

46. 双重本体:形塑现代中国价值形态的基础

47. 条约解释规则的理论渊源及其演变

48. 基于动态边际减排成本模拟的碳排放权交易与碳税选择机制

49. 为什么中国企业难以国内跨地区经营?

50. 新户籍制度改革与我国户籍制度的功能转型

51. 文本理解、自我理解与自我塑造

52. 经营期望、管理自主权与战略变革

53. 概念厘定与译本甄别:《共产党宣言》汉译考

55. 从特征赋值看吴语内部语言距离与互通度的关系

56. 重审《资本论》中的“正义”概念--基于“事物化”与“物化”界划的视角

57. 新中国少数民族影像书写:历史与政治——兼对“重写中国电影史”的回应

58. 毕业生就业与高等教育类型结构调整

59. 《乐记》:宋代词学批评的纲领

60. 上海的PISA测试全球第一的奥秘何在——基于中国教育文化传统的视角

61. 中央苏区农民政治动员中的性别与权力

62. 南移与北归——20世纪中国文学今古之变的历史图像

63. 教师专业发展即专业实践的改善

64. 我国人口结构的转变及其对体育发展战略的影响

65. 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分析

66. “神人关系”及其信仰方式的构成——基于“长三角”地区的数据分析

67. 先秦出土文献语料类型分析刍议——以《包山楚简》与《郭店楚简》为例

70. 生育意愿中的独生属性与夫妻差异——基于上海市夫妻匹配数据的分析

73. 格里高尔的“抽象的法”:重读《变形记》

74. 新文化运动反传统之辨析

75. 国家安全视角下的航行自由

76. 防空识别区与海洋飞越自由

77. 中国刑事证据制度体系的优化

78. 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公共服务资源是如何配置的?——以上海市J镇为例

79. 城市空间利益的正当分配 ——从规划行政许可侵犯相邻权益案切入

80. 违约金担保功能的异化与回归——以对违约金类型的考察为中心

81.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农村建党——以安徽省为中心的考察

82. 大力提升高校外文网站影响力

84. 关于左联成立的若干问题

86. 分段审查抑或归口审查: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改革逻辑

87. 社会生活正常化:历史转折中的“家庭化”

88. 王氏父子著述体式与〈经义述闻〉著作权公案

90. 论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总体性及领域

91. 中国行政法学的体系化困境及其突破方向

94. 遮蔽与忽略:明清艺术史研究的另一面——以谢时臣现象为例

95. “现代”知识生产的另类途径 ——论早期商务印书馆的古籍整理 

96. 论柱式体系的形成——从阿尔伯蒂到帕拉第奥的建筑理论

97. 汉晋之际质任现象综论

98. 古书成书的复杂情况与传说时期史料的品质

99. “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海外大片——分账片引进二十年

100.重新审视地缘政治学: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视角

101.“理想”与“新媒体”:中国新闻社群的话语建构与权力关系

102.金融危机后国际投资体制的建构特征与中国的应对

103.如何定义太空:美国太空政策范式的演进

104.中国开放型发展道路的特性——质疑“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战略”

105.近代中国读书人的命理世界

106.怎样合理理解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与许明先生商榷

107.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若干问题

108.梁大同三年佛立像衣带纹样的初步研究——兼谈蜀锦中的西域因素

111.从清华简《筮法》看早期易学转进

113.晋方言情态动词“待”及其否定关联和意外性质

114.战时平民保护的“上海模式”——“难民之父”饶家驹与他的上海难民区

115.审美的“复魅”:回到形而上学

116.音乐句法加工能力是否普遍存在?——以先天失歌症者对音乐句法加工为例

117.托勒密埃及油类专营制度考

118.朝鲜“倭乱”小说的历史蕴含与当代价值——以汉文小说为考察中心

119.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逻辑

120.近代上海同乡团体医院述略

121.教师共情预测能力及其策略的现状调查与启示

122.对三等来源的再认识

123.药师佛探源——对“药师佛”汉译佛典的文献学考察

124.多种声音 一个世界:中国与国际媒体互引的社会网络分析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历史是不能割断的,我们现在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武装革命夺取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基础上,在粉碎“四人帮”之后进行的。所以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有必要简略地回顾近七十年所走过的路。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不承认、严密封锁的政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视野宽阔。1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到苏联首都莫斯科,经过两个月的坚持,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条约的形式固定下中苏之间新的关系,并且从苏联借回来3亿美元的贷款。这对经历了38年之久的战争,中国大陆全境还未完全解放,满目苍夷,一穷三白的中国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952年9月,周恩来到苏联谈判,争取苏联援助中国,后确定为苏联援建中国156个项目。这些项目在“一五”、“二五”时期大部分完成,使中国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实现了飞跃,为中国建立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

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我们当时不能走出去,就将外国商人请进来。从1954年起,中国每年都在广州举办春秋两次交易会(简称广交会)。美国对中国封锁极为严密,不允许美国公司与中国打交道,许多公司只能派它们在第三国的子公司出席广交会,和美国贸易也只能用第三国货币结算。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交恶,但是随着国际大环境的改善,中国开始从日本、法国、英国、古巴等国引进我们需要的技术、设备和专利。后来在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下,对外经济工作不得不停顿。

四十三亿引进方案的形成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中国的外交工作一度受到严重冲击。后来在毛主席的过问下,恢复了与各国的交往。

1971年8月15日起,毛泽东离京到南方视察。他问列车员,星期天干什么去。列车员说,排队去买“的确凉”。列车员告诉毛泽东“的确凉”如何好。(如不用布票、经久耐用、挺刮、不起皱等)。毛泽东回京后对周恩来、李先念谈了这件事,问:为什么不能多生产一点“的确良”?周恩来说:我们没有这个技术,还不能生产。毛泽东又问:能不能到国外买生产技术?周恩来说:当然可以。周恩来立即抓住这个宝贵的机会,要李先念、余秋里研究引进技术这件事情,把急需引进的项目搞一个全面规划报给周总理审批。

搞化纤厂,先要搞石油,从石油提炼乙稀、化纤,需要具备提炼的设备和技术。规划先是在大庆、北京、上海各安排一个基地,后来增加了胜利油田。

1971年林彪事件后,恢复了部分工作秩序。11月,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2月,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消息传出,大批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与我国建交,打破了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封锁。国际格局的变化,外交工作的突破,提供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大规模引进的契机。

1971年12月16日到1972年2月12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会上批判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对经济工作的干扰,摒弃了林彪一伙所提出的“用打仗的观点观察一切,检查一切,落实一切”的口号。

周恩来决定抓住机遇,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由国家计委向国务院写一个报告。1972年1月初,李先念和华国锋专门听取了计委主任余秋里和有关部委的汇报。

华国锋1937年参加革命,1958年起担任湖南省的副省长、省委书记,一直管农业、财贸等。他很清楚:全国棉花每年产量就是4000万担,相当于200万吨。扩大种植面积有限,再增产,中国八亿人中,每人最多增加2尺布,也就是只够做一条裤衩。国外的经验就是发展化学纤维,当时发达国家化学纤维在纺织原料中占40%,而我们只占5.5%。相差太远。

成功领导大庆油田的余秋里知道引进设备、技术的重要性,大庆炼油厂的设备就是从日本引进的。他顶着四人帮的压力,领导计委及有关单位领导讨论决定先引进4亿美元设备。1975年四届人大余秋里被任命为计委主任。1972年1月16日,他起草《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上报至周总理。31月22日,李先念、华国锋、余秋里联名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2月5日,周恩来批示同意,并报毛泽东批准。引进工作得到毛泽东的支持。2月7日,这项工作正式组织实施。这是建国以来,我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和设备引进中重大的突破。5月,李先念批准了计委出国考察报告,国务院兵分两路,一路由轻工部、燃化部组织考察组分别到西欧、日本考察了2个月。一路由轻工部焦善民带队,和国家建委、燃化部、交通部、水电部等到四川、辽宁、上海、天津实地考察厂址。决定在四川长寿、上海金山卫、辽宁辽阳、天津北大港建设四个厂。

同时,李先念委派正在干校劳动的柴树藩回京主持对外谈判。9月2日,周总理将柴树藩上报的《进口化纤设备谈判进展情况报告》批给李先念,并批复提前从日本进口设备,由此,第一批进口化纤、化肥设备正式被批准。1972年9月20日,国务院批准计委成立进口设备领导小组。6引进工作进展顺利,冶金、燃化、机械、电讯、民航、水电、铁道、三机部、四机部闻风而动,纷纷写报告要求引进先进技术,出国考察,了解国际这些年的发展情况,货比三家,引进技术、设备。

1978 年10月,邓小平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的身份到日本访问,参观工厂(图片来源:新华网)

1972年10月5日,周恩来接见即将赴美访问的中国科学代表团和医学代表团全体成员,强调:对于外国的先进技术、好的东西,我们要学习,要吸收,但是必须有分析地批判地学,做到洋为中用。医学代表团回来要做报告,有一个军代表说:不要把我们说得一团漆黑,结果他们不敢讲了。周恩来在听取计委汇报的会议上,痛心地说:“随便给人家戴帽子,结果他们不敢讲了。这种风气不好,出去花了不少钱,回来连报告也不敢做。不敢谈人家的长处,也不敢谈自己的短处。这是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的。有些人自己不懂,又随便给人家戴帽子。出去参观、考察,就是为了学习人家的长处。”

身经百战的余秋里是一个敢负责、敢担当的领导。他对引进很积极,让计委汇总石油、煤炭、化工、机械、军工、电讯、民航、水电、铁道、三机部、四机部的报告,又准备了大小两个方案,11月7日,计委将小方案《关于进口成套化工设备的请示报告》报周恩来。报告建议进口60亿美元的23套化工设备。11月30日,周恩来看这个报告,认为既然有这么好的机遇,事情就应该做大些,指示将关于进口33亿美元的大方案一起送他阅。

周恩来为什么要看大方案?在一个以农民为主、文盲众多的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理想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决非一蹴而就,只能一步一步向前走。文革前台湾与大陆发展水平基本相当,1968年以后发展很快,台湾与日本、香港、新加坡成为发展迅猛的四小龙,为世界关注。美国人也在研究台湾起飞的原因,1972年6月16日,周恩来会见并宴请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和夫人时了解到,“台湾搞加工厂,出口商品。引进美国、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外资,进口原料,然后加工,专门供出口。还在高雄划了一个像香港一样的自由港,不收税,这样台湾的贸易额就大了。”9周恩来说:“我们对国际上究竟哪一个国家需要什么货物并不清楚。”赶不上就要急起直追。心中有数,决心就大,所以他要看大方案。

1973年1月5日,余秋里签发了计委《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在今后三、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成套设备和单机的方案,简称:“四十三亿方案”。后来追加8.8亿美元,整个方案共计51.8亿美元。

资金从何而来?建国初期,中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我国和美国贸易都是用第三国货币结算。这个局面一直到1973年6月,美国大通曼哈顿银行董事长戴维·洛克菲洛到中国才打破,他和中国银行董事长乔培新达成谅解:中国银行可用大通银行直接办理汇款、和支付旅行支票。有了开端,周恩来总理在接见美国大通曼哈顿银行董事长戴维·洛克菲洛说:“通过两国银行来推动两国贸易的发展,这是一个有效的渠道。我们过去不会运用银行。现在中国银行同你们办了第一个交涉。我们派一些人去你们大通银行那里考察市场和学习接触,你们派一些人来,接触一个时期,作为临时办法。考察相互的市场和国家需要,有好处。我们所有进出口货物都是通过国有机构来进行的。我们的国家社会制度不同,在不同政治制度基础上怎么找到有利于双方发展贸易的办法,这需要研究对方,了解对方。”

当时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着产品过剩,他们的产品、设备、技术急于找出路,找市场,很愿意卖给中国。可以赊账购买,等建成后用产品还本息。或者延期付款。后来发现,对方也是从银行贷款。我们就改为直接从银行贷款,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利息。资金方面的工作多由熟悉西方规则和中国财贸工作的段云负责,具体由中国银行办理。131974年6月,邓小平复出,周总理病重,由邓小平主持政治局工作,他说,四十三亿引进“这是一个大政策”。作为一件大事,他抓得很紧。

当事情成功了,人们认为这是必然的,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当时做这些事的人们顶着多大有压力,费了多少心思,过程中有多少周折,这是后人难以体会和想象的。为了写此文章,我重读《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三评”)。文中断言南斯拉夫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根据是什么?文中说:“南斯拉夫私人资本和私人企业大量存在着,而且迅速发展。”“从税收政策等方面,鼓励地方政府扶植私人资本。”“私人有购买外汇的权力。”宪法规定“私人可以创办企业,可以雇佣劳动力。”“在农村实行土地自由买卖和自由租赁,实行自由雇工,并且废除农产品的计划制度,实行农产品自由贸易,鼓励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认为南斯拉夫的“农场”和“综合农业劳动者合作社”是“资本主义经济组织”。“铁托集团的所谓‘工人自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国家资本主义。这种国家资本主义,不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而是铁托集团把无产阶级专政蜕化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专政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根据是:工人自治“将企业交给‘劳动集体’自行管理,由各企业自己采购原料、决定产品的品种、产量和价格,自己到市场上推销产品,自己决定工资,自己决定一部分利润的分配。企业有权自行买卖和租赁固定资产。”“三评”强调:“把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手中。这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因而将买西方的产品说成是“帝国主义的倾销市场”;利用西方资本说是“帝国主义投资的场所”;将出口说成是“帝国主义原料基地”;将来料加工说成是“西方垄断资本主义企业的装配车间”。因而断言南斯拉夫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别动队。文章是以《人民日报编辑部》和《红旗编辑部》的名义发表的。

重读“三评”后,深深感到1972年周恩来、李先念、华国锋等领导国务院、计委及各部委的同志敢于从资本主义国家引进外资、设备,这是多么不容易,需要多大的魄力、胆识,才敢坚持,才能一抓到底,完满完成。

引进工作不但打破了文革以来保守、封闭的极左思潮,也打破了长期以来以“既无内债,又无外债”为荣的思想观念,更重要是:重新开始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冲破了社会主义不能用西方国家贷款的禁区,为此后我国大规模利用国外贷款,进行了有益尝试。

但是好景不长,1975年11月掀起“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江青竟然要把正在建设的大庆化肥厂拆掉。1976年5月31日,谷牧去政治局汇报工作,江青一见谷牧,厉声质问:“为什么把一套进口的化肥设备放在大庆,你给我拆掉!”谷牧冷冷的说;“这不是我的决定,要拆的话得请政治局决定。”这时华国锋走进会场,问清原因后,严肃地说:“这是毛主席批准的。”江青说不出话来,张春桥不甘心,说:“我就反对你们这个办法,动不动拿毛主席来压我们。”

克服四人帮制造的重重阻力,到1977年底,26个项目已有20个建成投产,到1979年,1977年前签约的项目基本建成。完成实际签约成交39亿多美元,比预定43亿少花了3亿多美元。这些项目有: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设在大庆、北京、上海、胜利油田)、三套石油化工、一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三个大电站武钢一米七轧机以及透平压缩机燃汽轮机、工业汽轮机制造工厂和斯贝发动机项目。

这是建国以来第二次大规模的引进,对国内需要的项目选得很准,产生了较好的效益。到1978年6月,累计生产尿素361万吨,是1979到1984年农业连续5年增产的因素之一,以全世界10%的耕地基本解决了占世界21%的人口的吃饭问题。1981年南京的烷基苯厂建成投产,洗衣粉可以敞开供应,结束了20多年买肥皂要票的历史。解决了穿的问题,可以敞开供应纺织品,取消了实行几十年的布票。1982年26个项目全部建成,使我们的工业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大大提高技术、质量、效率,物品逐渐丰富。

在文革期间,由于四人帮把持着宣传口,在报纸上常常发表批判“崇洋媚外”的文章,从不宣传“四十三亿”方案的进展情况。直至2000年前后,逐渐公开发表一些亲历和参与者的回忆文章,这些情况才逐渐为社会了解。四十三亿的资金,期中大部分是引进和利用外资解决的。

通过考察了解外面的世界

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始于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而把改革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之前,中央领导经历了一个考察、讨论、酝酿的过程。

谷牧率中国代表团考察西欧

1978年,经济工作提上了重要的日程。为了借鉴国外经验,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让谷牧率团去西欧考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派出的第一个高级别的政府经济考察团。成员中有6位副部(省)长以上的领导,他们是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国家建委副主任彭敏、农林部副部长张根生、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杨波,还有6位司局级干部。出发前邓小平同志专门找谷牧谈话,主旨是要代表团广泛接触、详细调查,深入研究问题。

肩负着重托,代表团先后访问了法国、联邦德国、瑞士、丹麦、比利时。重点考察了发达国家工农业和科技的现代化水平,以及这些国家五六十年代发展较快的原因,组织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经验等。谷牧深感到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差距,并认为追赶西方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他归纳了三方面的突出印象:第一,二战以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已经有相当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工人工资和生活福利有明显改观,这些国家在经济运作,政府调控和社会矛盾的处理手段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第二,西欧一些国家对于同中国发展经济关系很有兴趣。这些国家资金过剩,技术要找市场,产品要找销路,都很想与中国做生意。第三,国际上有很多通行的经济合作方式,都属于“今天先拿货,明天再给钱”之类,借鉴这些方法不但可以缓解我国外汇支付方面的困难,还可以吸收外国投资或进行中外合作生产等等。

1978年6月22日,谷牧向党中央、国务院写了正式的考察报告,这份报告客观反映了一批在计划经济时代成长起来的中国专家型领导,对欧洲发达国家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真实观感。报告中的许多建议后来被吸纳、完善,并逐渐形成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法律。1978年6月下旬,由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主持,党中央、国务院听取了谷牧的详细汇报,会议从下午3点半开到晚上11点,历时近8个小时。叶剑英、聂荣臻、李先念、乌兰夫、王震等领导都做了讲话或插言。

美国学者傅高义在其出版的《邓小平时代》一书中指出:“在1978年的所有出国考察中,对中国发展影响最大的是谷牧所率领的考察团,它和1978年8月的中共十一大以及同年12月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一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三个转折点。”

把对外开放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来组织实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中央经过了一段充分的酝酿讨论过程。1978年7月上旬,国务院召开各部委领导参加的关于加速四化建设的务虚会,谷牧在会议报告中敞开思想谈了自己的意见:我国要老老实实承认落后了,与世界先进水平拉开了很大的差距,我们怎么搞现代化?怎么把速度搞快些?很重要一条就是狠抓先进技术的引进。国际形势提供了可以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科技成果来发展我们自己的机会,一定要抓住它。谷牧强调: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必须解放思想,多想点子,开拓路子,绝不能自我封闭,贻误时机。这次会议是在全民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声浪中进行的,各部部长都发了言,发展速度成为大家反复讨论的重点。一系列重要思路被打开,包括正确运用价值规律、改革经济体制、坚持按劳分配、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等。特别是对如何加强引进技术、扩大外贸出口,采取灵活方式利用外资等,讨论得很热烈,提出很多建议,这些成果很快就被凝聚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伟大战略决策之中。会后不久,邓小平给了谷牧以支持。他说:“引进这件事反正要做,重要的是争取时间。可以借点钱,出点利息,这不要紧,早投产一年半载,就都赚回来了,下个大决心,不要怕欠账。”在此次国务院务虚会上,对利用西方国家的贷款和吸收外商投资基本上形成了共识。

1978年底,中国向世界宣布实行改革开放。人们眼界大开,看到差距。十年文革,使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开放是先导,看到差距才知道改革的路径。所以先有开放,后有改革。人们认识到,中国再也不能封闭下去,否则真要被开除出地球。引进,不仅是引进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更主要是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更主要促进人们思想和观念的转变。

解放思想,加快建设速度

1977年7月16日,十届三中全会开幕,第二天,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出今后8年引进新技术和成套设备的规划,除抓紧完成四十三亿引进项目外,再进口一批成套设备,共需65亿美元。17中央政治局原则批准了这个规划。华国锋说:决心下定了,要干,出点毛病难免,但要出得少点,搞得好点,精心筹划,现在原则批准,要抓紧科学技术。1977年10月9日,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华国锋讲话指出,现在摆在我们全党面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全党进行一次新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进一步改造我们的学习,彻底肃清“四人帮”的影响和流毒,切实整顿好党的作风。这件事情办好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大大前进一步。1977年10月18日,华国锋主持国务院会议,他在会上说:中央常委开会提出速度是否搞快一点。邓小平说,我也有这种想法,是否把石油搞快一点,挤出石油出口,换回材料设备,把速度搞快一些。华国锋几次同余秋里谈话商讨此事。华国锋身体力行,在视察中、在题词中,反复强调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他就经济建设问题频频接见外宾。1977年4月2日下午,他会见了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土光敏夫和以他为团长的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访华代表团全体团员,华国锋接见日本客人与宝钢建设有关。宝钢是建国以来引进的最大一个项目,他很重视。

1975年1月,谷牧任副总理,他上任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协助邓小平搞整顿,将文革中停滞的经济和生产抓上去。钢铁工业是重点整顿的行业之一,为此国务院成立了整顿钢铁领导小组。整顿一抓,当即见效。欠产严重的鞍钢、武钢、包钢、太钢的生产就达到了计划水平。据谷牧回忆,毛主席从加速经济建设和增强国家实力考虑,很重视钢铁工业的发展,提出“工业以钢为纲,”毛主席在1957年访问莫斯科时就提出要用15年赶超英国,使中国钢产量达到4000万吨。

为了使钢铁生产解决铁矿资源,谷牧组织了地质队伍在全国进一步查找富铁矿资源,可惜储量不足以大规模开采利用。鉴于此,谷牧和一些专家提出设想:在沿海建设港口,同时在附近建设“吃”进口富铁矿的大钢厂。后来宝钢的兴建,由此肇始。由于四人帮再次打倒邓小平,谷牧也被批判,此事搁置。

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派到上海接管的中央工作组成员林乎加负责经济工作,发现上海每年缺铁300万吨。上海炼钢和铸造用的生铁主要靠武(汉)钢、本(溪)钢、马(鞍山)钢等钢铁企业经冶金部调拨。不仅影响了这些钢铁企业自身发展,使这些企业的炼钢、轧机系统长期吃不饱,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也增加了铁路部门的负担,增加了成本。1977年元旦,他与冶金部部长唐克通电话,希望在上海新建高炉。唐克认为鞍钢已经落后,要搞就搞像日本那样的。1977年春节期间,苏振华去看望了上海几家钢铁厂在坚持生产的干部和职工,他与倪志福、彭冲、林乎加商量,提出新建两座容积为2500立方米的高炉。年后,冶金部派人到上海考察,向国务院报请立项。

1977年6月,冶金部决定在上海建设两座各2500立方米的高炉,以彻底解决上海生铁供应问题。9月16日冶金部副部长叶志强率团日本考察,发现十年文革使我们的冶金和日本差距拉大了,至少差20年,受到极大震撼。10月22日,叶志强等人到中南海向中央汇报考察情况,并放映了新日铁赠送的一部电影短片。华国锋指示引进日本的先进技术,迎头赶上世界先进冶金技术水平,促进全国钢铁工业现代化的发展。

11月9日,冶金部向政治局汇报钢铁工业长远规划:今后3年在上海抢建一个现代化的、年产500万吨生铁的大型炼钢基地,全套设备从国外引进。不仅进设备,买新日铁的技术,同时要照新日铁君津厂的样子,在中国也造一个。12月14日,冶金部关于《拟和日本技术组商新建钢铁厂主要问题的请示》得到中央批准。12月,确定在上海建设宝钢。

1978年1月,华国锋决定宝钢工程建设的领导体制以上海为主,冶金部参加。1978年1月10日,苏振华等人考察了长江口航道和宁波北仑港。北仑港原有海军的港口及进出的航道,决定将海军的码头让出一部分。23这就为宝钢确定港口打下基础。

1月25日,上海市委常委、计委主任陈锦华为团长到日本考察。24回来后,陈锦华向林乎加汇报,建议林乎加去日本考察。1978年2月1日,成立中共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工程指挥部。3月11日,国务院批复国家计委、建委、经委、上海市、冶金部、“三委一市一部”给中央写的《关于上海新建钢铁厂的厂址选择、建厂规模和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告》。决定从日本引进成套设备,在上海宝山新建钢铁厂。建设规模为年产钢铁各600万吨,每年所需的1000万吨铁矿石从国外进口,经浙江北仑港转驳运往上海。整个工程投资为214亿元。⑥为了落实宝钢一事,特派林乎加率团访问日本。

1978年12月23日,也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发布公报的这一天,宝钢工程作为党中央、国务院在改革开放后决策的中国第一个特大型现代化建设项目,在上海吴淞口举行动工典礼,彭冲主持宝钢打第一根桩的开工仪式,谷牧副总理从北京来剪彩。

中国经济代表团考察日本和港澳

1978年3月起,党中央、国务院派出四个考察团到海外考察。按时间顺序,第一个出去的是3月9日到4月10日,中联部副部长李一氓为团长、社科院副院长于光远和中联部副部长乔石为副团长的中共党的工作者代表团对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进行了为期3周的考察访问,重点是南斯拉夫。回国后提交了《关于南斯拉夫计划工作的考察报告》。第二个是3月28日到4月22日,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革委会副主任林乎加为团长、房维中(计委副主任)、高修(商业部副部长)、卜明(中国银行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为副团长,段云为顾问的“中国经济代表团”到日本考察。第三个是4月9日到5月6日,段云为组长、房维中为副组长的计委、外贸部赴“港澳经济贸易考察组”。第四个是5月2日到6月6日,谷牧率领的“中国政府经济代表团”赴西欧五国法国、西德、瑞士、比利时、丹麦考察。这四个代表团为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制定起到了侦察兵和决策参谋的作用。

华国锋为什么派林乎加和段云率中国代表团访日?林乎加1937年年参加革命,建国后从1955年起任浙江省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负责全省的农业工作,到1965年,省内的粮食供应取消了粮票。1965年,组建国家小计委,毛主席亲自点名,让他到小计委当副主任,负责全国的农业工作。1967年浙江造反派来北京揪斗林乎加,在省里斗了,在专区斗,在专区斗了,在县里斗,在浙江的各个县都斗了一遍。1972年春节,林乎加终于解除关押,回到北京参加接待尼克松的工作,陪尼克松到浙江。1975年,邓小平领导整顿,计委起草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成为被四人帮批判的“三大毒草”之一,林乎加和段云等领导天天与造反派周旋,斗智、斗勇。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工作组接管四人帮盘据十年之久的上海,余秋里推荐了林乎加去工作组。1977年1月11日,中共中央批准上海市委领导班子时,林乎加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革委会付主任,分管计划,工交,郊区,财贸,科技。

段云1937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即加入共产党,投入抗日战争,是党内熟悉日本情况的专家。1954年曾任总理办公室副主任,1971年任国家计委副主任,从五十年代起他参与起草国务院、计委诸多文件,熟知中央政策。大家称他为“夫子”“秀才”。在“四人帮”肆虐的时期,段云敢于讲真话,敢于纠左。

这次考察就是要搞清日本、港澳能在一二十年间取得这样飞跃的进展,窍门在什么地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做准备。

段云一直负责外贸,知道十年前我国出口远远高于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文革十年,我们大大落后了。1977年我们出口量是75亿美元,而韩国是100亿,新加坡是80亿,台湾是93亿,香港是95亿。令人心焦。

因中日邦交没有正常化,林乎加、段云率的中国经济代表团是应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日中经济协会、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等有关经济贸易团体邀请的。经过财贸总会联系上日本铁钢联合会会长稻山嘉宽,他详细地向林乎加、段云等介绍了新日铁的基本情况及日本钢铁发展经验。他说:你们应该搞最现代化的钢铁厂,中国完全可以参照我们的发展模式,我们都能解决,你们更能解决。我们可以帮助你们设计,照我们的样子做就行。林乎加问:我们拿什么来建钢铁厂?稻山嘉宽说,你们可以贷款,美国就可以贷款。矿石都是精矿,可以买的地方很多。

代表团看了新日铁及下面的三个分厂,并到东京、大坂、横滨、神户等地,看了化纤、造船、交通、银行贷款。自五十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高速度增长,成为一个经济大国。1977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183万亿日元,约合6800亿美元,钢产量10200万吨,发电量5000多亿度,汽车产量850万辆,造船1000多万吨,乙烯产400万吨,电视机产量1500万部。对外贸易1500亿美元,顺差近100亿美元。1978年3月底外汇储备近300亿美元,市场商品丰富,人民生活水平较高。据统计,日本总的劳动生产率,自1960年至1976年提高3倍,而西德为1.4倍,美国仅0.5倍。主要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战前日本货质量不好,称为“东洋货”。战后他们派出大量人员出国考察,得出一个共同结论就是必须下大力量改进产品质量,靠生产大路货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在提高质量上,日本政府和企业花了很大功夫,制订了质量管理立法和一整套严格的规章制度。

为什么日本能在一二十年间取得这样飞跃的进展,窍门在什么地方?林乎加、段云等同志研究后,认为关键是三条:

第一,大胆引进新技术,把世界上的先进东西拿到自己手里。据日本官方统计,自1950年至1975年,共引进外国技术(主要是技术专利,不包括成套设备)26000项,约58亿美元,其中五十年代引进2900项,六十年代12000项,七十年代前5年超过一万项。他们的原则是,谁先进就引进谁的,兼采世界各国之长,他们引进技术后,迅速加以吸收、消化、革新、创造,广泛适用,并逐步出口。目前日本进口技术的金额仍然超过出口技术的金额。引进的方式,初期以进口设备为主,六十年代转为购买专利和设计图纸为主。近年来,日本企业竭力购取实验室技术,抢先投产,以占领市场,并向国外有关企业开展技术和情报的对等交换。由于引进新技术,节省了大量的摸索时间和研究经费,使许多产品由落后状态一跃而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充分利用国外资金。日本企业的自有资金,一般比重很小,70%至80%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银行资金,主要有三个来源:(1)国内存款。(2)海外借款和发行债券。(3)吸收外币存款。有的资本家为了发展生产,不惜出较高的利息从国外借款。银行有了大量资金,并善于加速流转,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加速地增强了企业偿付银行贷款的能力

第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培养科技人才。日本经济高速度发展的原动力在于重视教育,大力培养技术人才。日本有大专院校千余所,工厂非常重视工人的技术培训,每个企业都有一个相当规模的产品设计和研究机构,人员一般占全厂职工的15%至20%,从事新技术的开发、新产品的试制和实验研究工作。资本家非常重视这种机构,不惜付出大量经费,从中取得新的技术成果。

林乎加、段云认为,这三条经验,我们也可以运用。要加快四个现代化,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充分发挥我国人民的创造力,同时学习世界一切民族的长处,并且实行列宁所说的“在经济上极力利用、加紧利用和迅速利用资本主义的西方”。日本采取“拿来主义”后来居上,我们在引进技术上也可以采取“拿来主义”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拿过来,以七十年代的水平作为我们的起点。日本可以充分地适用国外资金,我们在保持国家主权的条件下,也可以灵活地运用国外资金,以补充国内资金的不足。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定的时同。但是,只要我们认识了这个问题的重要,并采取有力的措施,相信也难不倒我们。

在日本,许多厂家向代表团推荐进口装配线的做法,即不是进口全套生产设备,而只进口装配线,由日方供应部件和零件,并负责技术指导,由我装配,保证装配出的产品质量同日本的质量相同。其成品可以由中国自己使用或出口,也可以用日本的商标,由日本工厂包销一部分,作为偿付进口装配线的费用。随着中国部件和零件制造能力的提高,日方逐步减少部件和零件的供应,以至最后全部由中国自己供应。进口装配的好处主要是:开始可以用少量外汇,迅速形成装配能力,用进口零部件组装成品,从中获得加工费。更重要的是,随着装配线的引进,可以迅速掌握技术,从而带动我们自己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步提升零部件的制造能力。

林乎加、段云等认为,这种做法可以试办。扩大新技术的进口,必须相应地扩大出口,增强我们的国际支付能力。林乎加、段云着重同日方和日本朋友交谈了如何扩大我国出口的问题。日方认为,这方面潜力很大,大有可为。如,日本和美国1976年进口服装约44亿美元,其中从亚洲进口23亿美元,主要是从香港、韩国、台湾等地进口,它们能做的成品,中国完全可以做。中国应当争取在二、三年内把这笔生意扩大到5到10亿美元,日本今后每年进口鱼类将达到100万到200万吨。中国可以买进渔船,用出口鱼的方式偿还船款。他们说“外汇在水上漂,你们就是不去捞”。从日本回来后,他们同国家计委、国家经委的一些同志研究了怎样利用日本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当前设备、技术、资金过剩的状况,来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形成报告后,向中央建议:

1.不能什么都要进口,分散力量,应当集中地解决燃料、钢铁、有色和化工,打好四个现代化的基础。

新增加项目的设备,分别从日本、西德、英、法、美国或其他技术先进的国家引进。设计委托外国作,设备、钢材国内供应不了的再从国外买,其他土建材料自国内供应。设备费和建设所用的资金,尽量采取在这些项目投产后用产品偿还的办法,有的采取延期付款的办法。

引进这些项目,不会有什么大的风险:一,我们的条件,基本上是出了产品还钱。有了产品,不怕还不上钱。在引进这些设备所增产的产品中,要把还钱的部分单独列出,保证有偿还能力。二,现在每年进口的钢材、有色金属和化工原料约花掉四、五十亿美元。国内生产搞上去了,可以少进或不进,这笔钱省下来也可还设备欠款。三,1980年以后,每年出口商品将达到100亿美元以上,出现特殊情况,可以减少进口偿还欠款。

引进成套设备,一定要严加控制,认真搞好综合平衡,由国内供应的部分要跟上去。凡是能引进专利自己制造设备的,要尽量由国内制造供应,不能什么都要进口。

2.在三、五年内,引进几千项或上万项国外专利,改造机械工业,把各行业生产技术提到一个新的水平。

当前我们每个行业和企业,特别是机械制造工业,生产技术相当落后,面临一个采用新技术的问题。应当由有关部门统一组织,首先开出一个在进1千项到2千项专利的产品名单,经过综合研究,有组织地派人出国考察,或请国外技术小组到我们这里来考察,抓紧时机,把必需的国外专利,包括技术、设计图纸买进来。8年内,争取引进1万项,花几十亿美元,把机械工业的生产技术和其他工业技术来一个大改造、大提高。这样,1985年以后,就有把握做到设备的供应立足于国内。现在不抓紧,1985年以后还要大量进口设备,那就不好了。

引进专利和设备,使用、研究、消化的工作必须跟上,每个企业,都应当有一个科学技术研究小组或实验中心,专门进行这项工作。在这方面,要制定一个查考核制度。

3.进口一批装配线,用外国的零部件装配成品,用于国内需要或出口。

4.扩大同国外的技术交流。

日本为了扩大产品和技术出口,愿意向中国派遣技术、设计小组,接受中国的实习生和留学生,并派遣专家和技术人员到中国工作一段时间,我们要掌握现代技术,除了积极发展我们自己的科学和教育事业以外,应当利用日本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这种积极性,有计划地大力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聘请外国专家来我国共同研究如改进生产技术的问题。

5.扩大出口,多搞外汇

在出口方面,除了前面所说引进装配线,既可以增加国内供应,又可以增加出口产品以外,有几件事情可以大干:

一是来料加工。即由自外供原料、辅料、技术指导,甚至提供少量必需的设备,由我们按来样加工,按时交货,收取外汇加工费。这种做法的好处:一可以利用外国原料,二可以带进新技术,三可以增加就业,四可以增加外汇技入,五有利于把国内市场搞活。建议在上海、广州、北京和天津先搞起来。

二是搞农产品出口基地。主要供应香港、澳门和日本。

三是充分利用香港、澳门,做好外贸工作。

日方提出,要扩大从中国的进口,必须大力改进产品的质量,按照合同的要求,提供花色品种,并确保按期交货他们认为,从中国进口的许多商品质量次,品种单调,装潢差,不适合日本市场的需求,特别是不按合商规定期限交货,是日本商人最头痛的问题。这次我们在日本看到,我国的商品能够摆进日本大百货公司的很少,许多商品由于质量、式样不好,或者不合时令,放在小摊上削价处理。我们认为,改进这些问题,必须实行几个转变:

(1)从以产定销转到以销定产。

(2)从以量胜质转到以质胜量。

(3)担负出口任务的企业,从生产的数量作为考核标准转到以换汇率作为考核标准。

(4)从关门做生意转到开门做生意。

最后的建议涉及到体制问题:

要把技术引进和对外贸易搞大搞活,以适应四个现代化的要求,必须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1.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定了的事情要有人办

2.改进外贸体制,改进计划工作

3.简化程序,简化手续。

林乎加说,看了日本,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信心加强了,日本15年时间进展很快,我们25年时间应当能搞上去。

4月10日,段云提前从日本回到香港,率领考察组在香港、澳门连续进行了实地调查28天。华国锋说:要利用港澳,并指出外贸工作要越做越好,思想要解放,胆子大一些,决心大一点,路子宽一点。

当时,香港被称为远东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澳门被称为旅游中心。这两个地方,一没有什么耕地,工没有原料资源,过去经济上长期依赖转口贸易。六十年代以来,大搞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先搞轻、纺织、服装,接着发展手表、电器、电子产品。1977年,香港工厂达37000多家,工人75万人,工业品出口总值76亿美元。香港出口总额中,转口占20%,本地产品占80%。工业的发展速度在资本主义世界是很突出的。

段云率考察组到我们办的天厨味精厂、南洋兄弟烟草厂,这都是几十年前的老厂,直到现在还是老设备、老工艺,还有不少手工操作。两个厂的厂区都很宽敞,很有发展余地。而港澳当地一些企业的负责人,有的是不久从国内出去的大学生、中专生、工人或店员,他们向银行借点款,有的就是向中国银行借款,从小作坊开始,滚两三年,添置设备,修建厂房,就成了相当规模的厂子,产值增长了十几倍,而我们基本上还是那两个厂。

商店里摆着的国产的照相机、手表、收音机等不论样式和质量,与香港当地和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鲜活市场的早市,与其他国家相比,数量不足。1977年香港对外资易总额达到196亿美元,比我同期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148亿美元还多。其中,进口102亿美元,进口最多的是生产设备、原材料和半成品,其次是轻纺产品,第三是食品。出口94亿美元。有些出口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澳门发展比香港慢,但是十多年加工工业和对外贸易也是发展的,1977年达到43000万美元。旅游业发达,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年接待游客257万人次,旅游收入14000万美元。

段云同我驻港机构华润、南光公司、招商局、中国旅行社、少数爱国厂商座谈。1966年我供应商品占港澳总进口的20.4%,1977年下降到16.6%,由第一位,变成第二位。

我们在港澳14家银行,100多个分支单位,多年来,主要的活动是吸收储蓄存款,提供国内使用,放款很少,活动面不广,存款额也增长不快。在资本主义市场,一般说,金融资本有很大的神通。他们用集中起来的资金,支持各行各业开展业务活动;同时也直接投资经营仓库、房地产等事业,赚取大利润。我们在港澳的银行,也应该打破原来经营范围的限制,扩大业务活动,不能完全按照国内的一套办法行事。今后,除了扩大港币和人民币存款以外,还可以吸收美元存款,积极开展同业存款;可以放手支持我在港澳所办的各项事业。

现在我国除港澳以外,只是在伦敦有一个中国银行分行(新加坡有一个分行,没法开展业务)。大量进出口贸易,包括我成套设备进口,收支结算大部分委托外国银行代理,经济上要受到一定的损失。同时,国外没有机构,也不容易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情况。我南洋银行,是单独在香港注册的银行。建议银行也利用港澳这个基地,向省外派出分支机构。是否可以利用南洋银行的名义,到外国设立分支机构,先从同我贸易往来较多的国家作起,逐步把我在国外的金融网建立起来。

段云经过与香港华润、澳门南光座谈,看到我们的对外贸易机构,基本上还一直保持开国初期的那种作法,主要是坐在家里等客上门,有什么卖什么。常驻外面的贸易机构,只有香港的华润公司和澳门的南光公司。这两个公司,主要是在港澳地区推销我国出口商品,或临时就地购买少数进口物资。要研究尽快发展我们在港澳市场的优势地位。港澳是两个“自由港”利用它们把生意做活,大有文章可做。这两个公司驻在港澳这样的地方,可以把华润、南光两个公司办成像日本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伊藤忠商事那样的大型贸易公司,又卖又买、工贸结合、立足港澳、面向海外的综合性机构。华润、南光不仅经营出口,也要搞进口业务。这两个公司常驻港澳,完全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动,掌握时机,争取有利价格,为国家省外汇,直接向厂商采购机械设备,还可以省一部分佣金。他们不仅搞贸易,也要通过购销业务组织生产。

现在我国出口商品,基本是以产定销,产销脱节,往往货不对路。有些商品,国际市场上需要,有时缺乏原材料,不能生产。改变这种状况,贸易机构在这方面是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的。他们可以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向国内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设备,组织定货;可以介绍国外厂商,同国内企业,订立加工装配合同,可以提供国外样品,组织技术交流,帮助企业提高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也可以在港澳当地,通过购销业务组织生产。做到工贸结合,以销定产。不仅在港澳活动,还要派出分支机构,到其他国家开展业务。

华润、南光两个公司,是以私商身份在港澳注册立案的企业。用他们的名义,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不发生同我国对等的问题。我们每年进口大量物资和设备,都是通过国外的贸易商进行的,他们从中收取很大一笔佣金。比如,我国每年从日本进口20多亿美元,在日本有了贸易机构,就可以减少一部分佣金。如果在欧美,我贸易机构可以直接向生产厂订货,佣金可以全部省掉。在国外设有贸易机构,也可以直接推销商品,可以及时掌握外面的经济信息,对发展贸易大有好处。我们应当走出去,开门做生意。首先利用华润、南光这两个牌子,派人出去。

段云和刚到招商局的交通部外事局局长袁庚深谈,袁庚1939年入党,一直在东江纵队。建国后曾任中国驻印尼总领事馆领事,对国外的情况比较了解。文革中受迫害,曾被关进秦城监狱6年。1975年任交通部外事局负责人。大陆的招商局则仍然在香港设立营运总部,成为拥有金融、营建、运输、造船、码头等极具规模的企业集团。

袁庚汇报,招商局的香港扩大经营无需得到香港当局的批准,提出打算利用当地银行外汇贷款,抓住船价大跌的有利时机,增添一批新船和半新船,建成一支比较有竞争能力的船队,开辟班轮航线,开展对外揽载业务。有些挂五星红旗船只不能航行的地区,可由这支船队承担运输任务;也可以逐步把外贸部门现在租用的外轮代替下来。他们还打算利用当地港湾,增建一个浮船坞,发展多船业务,增加外汇收入。他的建议得到段云的认可。段云说:“我们认为,可以考虑在香港搞个集装箱码头,改装我出口货物,航运方面,要发展我在港澳的远洋船队,补充国内航运事业的不足。”

在与中国旅行社座谈中,发现中国旅行社没有相应的设施。连经港澳入境的游客,也都介绍到当地旅馆去住宿。鉴于港澳是旅游中心,旅游事业发展很快,赚钱很多。建议:要配合国内旅游事业的开展,在港澳修建旅馆。在香港和澳门,分别建一个大型旅馆,接待途经港澳来我国的游客,代办入境手续和有关事宜,并在当地开展旅游业务。

港澳两地市场的繁荣程度让考察团受到了震撼,也为大陆错失发展良机而深感痛心。要尽快夺回我们在港澳市场的优势地位,我们必须下决心狠抓出口商品生产,增大出口货源,千方百计挤出一些商品,保证港澳市场的需要;必须切实保证商品质量,按照市场的需要组织生产,质量不好的宁可不出口;必须努力改变商品构成,增加工矿产品和日用消费品出口;必须重合同。段云知道,计委和有关部门,根据《今后8年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的规划要点》先后同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市研究了增加出口商品生产的具体规划,初步确定了一些项目,将进一步研究安排,搞生产基地,搞专厂、专车间,狠抓落实。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力争到1980年或者再多一点时间,把我们对供港澳的商品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充分发展我们在港澳市场的优势地位。

段云认为,通过这次考察,深深体会到,中央对港澳“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意义十分深远。这些年,这个方针的贯彻执行是不够的,许多应该办而又能够办的事情,我们没有办,不少很容易发展的事业,我们裹足不前。我们要充分利用港澳这种特殊地位,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

来源:《经济导刊》2018年11期,作者李海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果一国去年的对外贸易额是100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