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没有基金项目能发吗?

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

风云变幻 国家战略 积蓄力量 

世界风云变幻,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全面提升我国集成电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刻不容缓。 

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进一步做实做强示范性微电子学院;2020年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正式设置“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202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规划纲要》提出,新一代人工智能(专用芯片)、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科技前沿领域亟需攻关。 

时代号召 攻坚克难 

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尽快解决一系列“卡脖子”问题、推动“双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2021年6月,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正式成立。 

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相关学科历史悠久,前身为1960年建立的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是全国最早开始招生的电子与器件专业之一。老院长“红色无线电专家”李强院士是学科奠基人。 

学院为国家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国防电子和微电子的技术攻坚与转型,输送了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技术人才。毕业生中包括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小谟等6位院士,70%以上毕业生服务于国防科技领域,是服务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主战场的重要基地。 

学院牵头建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拥有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低维量子结构与器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硅基高速片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学院现有教师12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0余人,高级职称比例超过60%。代表教师: 

教授,博导,杰青/万人。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真空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半导体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教授,博导,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年-2008年)。《电波科学学报》副主编,计算物理学会计算电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兵工学会理事。 

厚积薄发 职等你来 

经过六十多年的积累与沉淀,面向国家和国防重大需求,形成了集成微纳电子科学,电磁场与太赫兹技术,微电子与集成电路和智能电子信息系统等多个军民融合、特色鲜明、从基础到应用的学科方向。重点围绕低维量子材料与器件、电磁仿真与软件、智能天线、毫米波与太赫兹系统、片上复杂系统设计与三维集成技术、MEMS器件及智能感知技术、柔性电子器件与智造等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集成电路学科支撑体系。 

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学院建设获得了学校的鼎力支持。学院实施人才特区,建立独立自主的人才评价、评审机制。建立“聚大团队、建大平台、担大项目、出大成果”的全链条科研创新体系。充分发挥青年人才聚集效应,推进师资国际化。充分发挥交叉学科优势,打造多学科人才互促团队。着力建设一支规模适中、水平一流的集成电路师资队伍。 

电子科学与技术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杰出教授、讲席教授、特聘教授 

学术造诣高深,在其研究领域取得国际同行认可的重要学术成就,具有赶超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能够带领学术团队协同攻关的学术领军人才。 

长聘教授、长聘副教授 

创新发展潜力大,在其研究领域取得国际同行认可的突出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学科方向带头人。 

准聘教授、预聘副教授、预聘助理教授 

获得高水平大学博士学位,具备较好的学术背景及发展潜力,已取得一定学术成绩的优秀青年人才。原则上,准聘教授年龄不超过38周岁,预聘副教授年龄不超过35周岁,预聘助理教授年龄不超过32周岁。 

博士后研究人员 

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较强的创新活力和学术潜能,具备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获博士学位3年内,原则上年龄不超过35周岁。 

根据业绩水平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丰厚年薪 

根据科研工作需要,提供科研启动经费支持组建研究团队 

按照相应岗位提供住房补贴,协助解决过渡性公寓 

协助解决子女入托入学等生活问题 

应聘者请将应聘材料(含个人简历、学术代表作、研究计划等)发送至学院联系邮箱并抄送学校招聘邮箱,邮件中请注明应聘人才类型。亦可登陆北京理工大学人才招聘系统进行网上申请。 

人力资源部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桔、黄美 

梦想,从这里出发!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种职业化的助人活动,其特征是向有需要的人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下图是"社会工作*社区矫正"2010年至今的研究趋势。

2010年以来,发文较多的学者是:费梅苹(5篇),张昱(4篇),郭伟和(3篇),熊贵彬(3篇),杨彩云(3篇),康姣(2篇),王雨磊(2篇),范燕宁(2篇),王金元(2篇),彭少峰(2篇)。下图是作者合作网络图。

发文数量较多的机构有: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7篇),华东理工大学(3篇),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3篇),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2篇),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篇),甘肃政法大学(1篇),中国政法大学(1篇),华南理工大学(1篇),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1篇),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1篇)。

发文数量较多的期刊有:《社会工作》(5篇),《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篇),《浙江工商大学学报》(3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篇),《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篇),《中国青年研究》(2篇),《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篇),《法学论坛》(2篇),《社会建设》(2篇),《甘肃社会科学》(2篇)。

1. 费梅苹 华东理工大学

中国特色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研究——基于“社区矫正法”的要求 2020

社区矫正对象的复原力发展过程探究 2020

警察社会工作:历史沿革、实务模式与现实路径 2020

本土社会工作实践中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建构机制 2018

偏差青少年同伴圈的形成研究及对社会工作的启示 201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8BSH15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18BSH153)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城市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机制研究”(-00-02-E000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偏差青少年社会关系干预研究》(课题编号:08BSH024)资助

2. 张昱 华东理工大学

共生性契约团结:社区矫正实践中政社合作新方向 2020

走向适度循证的中国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本土实践探索及启示 2015

循证社会工作的本土模式、实践限度与可能价值——以南通循证矫正为例 2015

动态需求取向:小组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探索性研究——以N市C区社区服刑人员角色认同小组为例 2014

南通大学人文社科项目“生命历程理论视野下刑释人员的社会适应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质量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11&ZD148)的部分成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治理背景下我国社会工作行动本土化理论框架与实践体系研究”(16ZDA084)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质量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1&ZD148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B5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质量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11&ZD148)

3. 郭伟和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司法社会工作的实务探索”研究专题 2020

专业实践中实证知识和实践逻辑的辩证关系——以循证矫正处境化实践为例 2019

扩展循证矫正模式:循证矫正在中国的处境化理解和应用 2017

中央民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计划以及中央民族大学“一流专业”项目(XJYLZY191374)和“一流课程”项目(YLKCZY191393)的支持

4. 熊贵彬 中国政法大学

社会工作、管理模式与有效预防重新犯罪分析——基于十省市社区矫正调查 2020

社区矫正三大管理模式及社会工作介入效果分析——基于循证矫正视角 2020

社会工作对《社区矫正法(征求意见稿)》的回应——基于“北京模式”调查 2017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劳教制度废止背景下社会工作融入社区矫正研究”(熊家彬主持,编号:14BSH117)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劳教制度废止背景下社会工作融入社区矫正研究”(14BSH1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劳教制度废止背景下社会工作融入社区矫正研究”(14BSH117)阶段性成果

5. 杨彩云 华东理工大学

动态需求取向:小组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探索性研究——以N市C区社区服刑人员角色认同小组为例 2014

社区服刑人员抗逆力的结构、机制与培育 2014

社区服刑人员的社会融入与精神健康: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 2014

南通大学人文社科项目“生命历程理论视野下刑释人员的社会适应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质量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11&ZD148)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质量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1&ZD148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B5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1&ZD148)

6. 康姣 华东理工大学

共生性契约团结:社区矫正实践中政社合作新方向 2020

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矫正的关系结构 20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治理背景下我国社会工作行动本土化理论框架与实践体系研究”(16ZDA08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城市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均衡及社会工作干预研究”(16CSH66)

与"社会工作,社区矫正"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共3项,其中2015年立项1项,2014年立项1项,2007年立项1项;立项项目中,2项属于一般项目,1项属于青年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题目:

基于循证实践的社会工作介入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研究.翟进 南京大学 2015

劳教制度废止背景下社会工作融入社区矫正研究.熊贵彬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4

个案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应用研究.刘念 广州大学社会学系 2007

与"社会工作,社区矫正"相关的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立项数量共1项,其中2010年立项1项;立项项目中,1项属于规划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立项题目:

矫正社会工作在中国社区矫正中的本土化介入模式研究.范燕宁 首都师范大学 2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工学报社会科学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